❶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詳細
作為21 世紀的學生,不掌握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將難於跟上時代的步伐。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要打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就要很好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有效的課堂不是機械的生產一些整齊劃一的腦袋,它培養的學生是鮮活的,富有創造力的人才。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關鍵詞:信息技術 有效性 教學效果 效率 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目標,起到較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一、「熟悉教材」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其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景」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只有在教學思路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為每一節課創設形象的教學情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入很關鍵。精彩的開場白能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與參與教學。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能容易對各種新生物充滿好奇心,進而產生極強的求知慾。如在Word 軟體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我首先利用廣播教學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麼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很強的求知慾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 中製作出來的。」並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像,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聽起課來非常專注,操作時個個都很積極。這樣的導入,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激情,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 三、「有效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交互的氛圍中,以真實情境下的「任務」為驅動,通過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培養技能。它的基本特徵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進行「任務」設計時,重點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為教材中的每一模塊設計一個大任務,此任務中包含這一模塊中的所有知識點。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每一課完成一個或幾個小任務。例如學習「Word 的功能和使用」這一模塊時,我設計的大任務是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電子報刊。本章有以下5 個知識點: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型大小,段落排版;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列印;4、 Word 的圖形功能;5、Word 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務分成5 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其中的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另外,結合時尚的、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任務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學「自選圖形」時,我設計的任務是:運用自選圖形設計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由於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 (二)任務設計要有層次,要注意滲透方法 任務設計要有層次,並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空間,以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例如,學習「在PowerPoint 中插入聲音」一課時,我製作了任務卡和升級卡。基本任務卡是:要求學生能在文件中插入聲音,在設置自定義動畫時能加入聲音;升級卡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種聲音素材,然後再用不同的工具軟體(如Windows 中的錄音機、超級解霸等)製作多媒體作品。學生製作出了很多具有個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學生的作品《古詩欣賞》,其中不但配上了優雅的古典音樂,還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朗誦錄音,作品非常有創意。 (三)任務設計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也就是說要提倡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學可以與拼音輸入法教學結合,有利於解決目前學生漢字輸入難的問題;小學生口算訓練可以與數字鍵盤的認識運用結合;音樂教學可以與簡單計算機作曲結合教學; 美術教學可以「畫圖」結合學習等等……還可以利用Inter 網上豐富的資源,與各學科很好地整合。 (四)、學以致用, 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知識為自己服務。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制定的教學內容上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能夠應用於現實生活。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 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製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於學。 (五)、廣泛交流,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師每一節課的新授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 分鍾左右,而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至少需要20 分鍾的時間,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我們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了研究氛圍的民主的課堂。鼓勵學生主持探討與交流。 相互交流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同時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一種培養。 (六)、充分展示,強化作品意識,能提高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於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對這個環節產生期待,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評價一堂信息技術課的優劣,不僅僅是看教師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學生學得如何,看學生是否能夠拿出像樣的作品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滲透這種「作品意識」,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正是對這種意識的強化。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版教學,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權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激發學生自身擁有的巨大潛能,並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的教學活動。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所以應多探索,並且要通過反復思考日常教學來改進不恰當的教學行為。
❸ 如何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內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學電教網路信息中心 徐俊芬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獲得技能,而且也能夠使科學素養與技術素養得到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將教學的目標和方法明確,用行之有效的實際教學活動來影響學生、激勵學生,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
目前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真正教學目標。割裂了技術培養與技術素養的關系。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盂教師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沒有實現信息技術的價值,從而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榆沒有及時、客觀、有效地評價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教學組織無序,教師對此學科不夠重視等因素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突出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不管有多難,都喜歡去探究,而對不喜歡的內容,不管老師說有多麼重要,他們都「一概拒之」,因此趣味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根據教學需要,我們把課本靈活地進行裁剪和補充,使之符合學生的「口味」,又不失學習中心的體現,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講到「網頁圖片的保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相互交流操作體會,然後讓完成任務的同學舉手示意,讓未完成任務的同學感到時間的緊迫性,再讓一至兩名學生進行全班演示操作,這樣既實用又具有趣味性。最後提出問題:「對Flash 圖片應如何保存?」學生紛紛議論起來,先由學生自由發言,後由教師補充,如教師演示截圖的方法、演示使用專門工具的下載等,使學習「大開眼界」,又「精神飽滿」。
2 精講多練,增強教學設計的互動性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有效講授與探究,師生互動;有效提問與傾聽,指導學習」。這是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精髓。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淤學生的自主學習並不是漫無目的,而必須要有針對性的目標方向,每節課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探究學習。於設計的驅動任務要強化策略,安排的任務要高效務實,與現實生活、實踐操作緊密結合,突出實用性。盂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效果評價,要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之後,或通過小組、個人進行演示操作,或藉助一定的工具展示出優秀作品,或以回答問題、老師匯總等形式,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反饋評價,通過教師的「肯定」和全班同學的「追捧」,使學生獲取滿足感,進而產生成就感。
3 立足創新,體現教學設計的多樣性
高中起始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思維敏捷,對信息技術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因為他們是面對全新的信息技術課程,形象思維能力比起抽象思維能力來說要佔優勢。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靠口頭講授信息技術知識,顯得形式單調,學生聽起來也比較枯燥,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會變差。所以,筆者經過課堂教學實踐認為,要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較好地適應目前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盡量將課堂教學中靜態的知識變成動態的,將抽象晦澀的變成形象直觀的,將文字的變成圖形的,將單媒體展示的變成多媒體展示的,將教師單純講解的變成學生討論的,將學生的被動操作變成主動探索的過程,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
2 郭芳.淺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3 蔣浙萌.談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
❹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為 世紀的學生,不掌握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將難於跟上時代的步伐。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要打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就要很好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有效的課堂不是機械的生產一些整齊劃一的腦袋,它培養的學生是鮮活的,富有創造力的人才。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關鍵詞:信息技術 有效性 教學效果 效率 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目標,起到較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一、「熟悉教材」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其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景」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只有在教學思路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為每一節課創設形象的教學情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入很關鍵。精彩的開場白能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與參與教學。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能容易對各種新生物充滿好奇心,進而產生極強的求知慾。如在Word 軟體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我首先利用廣播教學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麼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很強的求知慾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 中製作出來的。」並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像,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聽起課來非常專注,操作時個個都很積極。這樣的導入,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激情,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 三、「有效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交互的氛圍中,以真實情境下的「任務」為驅動,通過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培養技能。它的基本特徵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進行「任務」設計時,重點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為教材中的每一模塊設計一個大任務,此任務中包含這一模塊中的所有知識點。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每一課完成一個或幾個小任務。例如學習「Word 的功能和使用」這一模塊時,我設計的大任務是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電子報刊。本章有以下5 個知識點: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型大小,段落排版;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列印;4、 Word 的圖形功能;5、Word 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務分成5 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其中的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另外,結合時尚的、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任務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學「自選圖形」時,我設計的任務是:運用自選圖形設計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由於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 (二)任務設計要有層次,要注意滲透方法 任務設計要有層次,並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空間,以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例如,學習「在PowerPoint 中插入聲音」一課時,我製作了任務卡和升級卡。基本任務卡是:要求學生能在文件中插入聲音,在設置自定義動畫時能加入聲音;升級卡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種聲音素材,然後再用不同的工具軟體(如Windows 中的錄音機、超級解霸等)製作多媒體作品。學生製作出了很多具有個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學生的作品《古詩欣賞》,其中不但配上了優雅的古典音樂,還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朗誦錄音,作品非常有創意。 (三)任務設計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也就是說要提倡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學可以與拼音輸入法教學結合,有利於解決目前學生漢字輸入難的問題;小學生口算訓練可以與數字鍵盤的認識運用結合;音樂教學可以與簡單計算機作曲結合教學; 美術教學可以「畫圖」結合學習等等……還可以利用Inter 網上豐富的資源,與各學科很好地整合。 (四)、學以致用, 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知識為自己服務。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制定的教學內容上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能夠應用於現實生活。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 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製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於學。 (五)、廣泛交流,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師每一節課的新授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 分鍾左右,而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至少需要20 分鍾的時間,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我們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了研究氛圍的民主的課堂。鼓勵學生主持探討與交流。 相互交流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同時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一種培養。 (六)、充分展示,強化作品意識,能提高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於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對這個環節產生期待,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評價一堂信息技術課的優劣,不僅僅是看教師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學生學得如何,看學生是否能夠拿出像樣的作品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滲透這種「作品意識」,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正是對這種意識的強化。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❺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抄加深,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信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基礎教育應承擔起培養這種素質的職責。筆者認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
❻ 如何實現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
如何有效進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教學在各校的不斷普及和深內入,現在在農村小學基本上容各所學校也都開展了信息技術教學。但由於農村學生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孩子,較少接觸電腦,造成學生電腦水平差異懸殊
❼ 如何打造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高效課堂」的根本目標正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價值正是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真正的發展。如何積極探索優質教學的策略,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呢?那麼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淺顯探索和認識。
一、「任務驅動」與「情境創設」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所學內容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主題,展示任務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
為此,充分運用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每堂課從計算機上有新發現、有新收貨,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所蘊含的知識、技巧之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
例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這樣導入主題任務:首先,教師播放MTV「小海龜運動」讓學生欣賞,並引出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怎樣製作相同的小海龜運動途徑呢?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這樣設計不但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深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的慾望。
二、「集中演示」與「個體嘗試」相結合
小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形象建模階段,畢竟在他們腦海里很多知識都是空白的,他們要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術是一門可以接觸許多實體或者建立模型,好讓學生們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採用「電子教室」教學軟體集中演示操作步驟。這種「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接觸新知或答疑解惑時,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簡潔有效的。加上學生可以跟著屏幕同步模擬練習,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操作要領。
讓學生從跟著老師模擬練習到自主實踐、嘗試操作,這是一個知識和技能逐步內化,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實踐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自操作才能體會到小海龜運動的要領。
三、「組間競賽」與「組內互助」相結合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進行「組內互助」。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競賽評比」是信息技術課堂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但「競賽評比」也有缺陷,會導致一些落後學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採取小組間的「競賽評比」與小組內的「互助合作」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成就感與集體榮譽感。
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各異,導致了完成學習任務的進度不同。這時,採取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形式,不僅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提供了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自主學習」與「同桌交流」相結合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說:「一個好教師不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樣發現真理。」操作練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教師的講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聽,他們的注意力絕大部分時間指向自己剛剛遇到的問題或剛受到的新異刺激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只教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是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認知過程,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
讓學生研讀書本,學習操作步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讓學生形成有疑難先找書本幫忙、先自己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自己的疑難困惑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培養了學生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識,使學生懂得與他人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的重要意義。
五、「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及時總結必不可少。精確的總結不僅可以理清知識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而且可以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為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給學生積極、及時的評價也是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力,增強勤奮工作的熱情和信心,鼓勵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
但總結不應該只是教師來進行,而是應該讓學生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自主總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態度和效果、學習的感受和體驗等。並讓同學之間進行互評,小結注意點。最後,老師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總結自己的收獲和感想,並對學生提出希望。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課堂總結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教師的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反饋,給學生提供了借鑒與反思的機會、激勵與提升的平台。教師的收獲和感想,拓展了學生的認知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形成了合作交流、共享共贏的意識。
六、「鞏固練習」與「拓展延伸」相結合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鞏固練習,來加強知識技能的掌握。如果鞏固練習能與課外的拓展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更有利於提升的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此,我這樣設計最後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美化自己的小海龜運動途徑,並把自己所繪畫的與同桌和老師交流分享。並希望同學們課後多練習、多觀察,掌握更多的電腦繪畫技巧。
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主完成草原圖的設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和創作的成就感,培養了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發展性教育,是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主陣地,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課程改革和創新精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更高。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多種多樣,如何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一個長遠常新話題,等待我們不斷尋覓,上下求索。
❽ 如何使用小學信息技術教科書,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各省按照國家教育大綱自行修訂的教科書,你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適當地重組教材,活用教材,特別是學生上機操作能力的訓練,如鍵盤練習,常用程序的使用等。反正是自己理解課程標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