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事件小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第七課《使用剪貼板》。本課是針對六年級學生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選定工具進行選取、移動、復制等操作。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規定信息技術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怎樣使孩子們都樂於學習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規律,創造性地改革和優化教學工作,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引下,挖掘出鮮明的信息課教學的特色,使學校、課堂成為少年兒童成長的樂園,學生在歡樂和諧的氣氛中接受教育,主動學習新知識。主要的措施是使課堂教學成為有滋有味的一種活動,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啟發和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於是課前做了很多准備活動,下載了動畫片《西遊記》主題曲《猴哥》,准備了《分水果》、《西瓜》、《虹貓藍兔》拼圖等畫圖文件,還有一個能激勵學生完成任務的「龍虎榜」。 自認為課堂中的一切准備非常充分,接下來開始我的教學過程吧。 按照準備好的教學環節,先播放《猴哥》鼓勵學生一起唱,然後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西遊記人物,再說一說為什麼喜歡他們。很多學生都喜歡猴哥,沒有喜歡八戒的,這一點和我預想的一樣。我提出為什麼不喜歡八戒,學生說了很多八戒的缺點。於是開始我的導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及時彌補自己的缺點,今天八戒就一改往日好吃懶做的毛病,主動去山裡采了些果子來給大家吃,你們願幫助八戒分水果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我完全調動起來,這使我很高興。接著幫八戒分水果,給猴哥分香蕉,給師傅分桃子,一切都按著我的預想進行著。心裡正美著呢!卻發生了令我始料不及的事情。每項任務的完成我都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比賽,要求是每組的每個人都要完成任務,才能把本組的紅旗插到龍虎榜,目的是鼓勵大家互相學習,養成合作學習、互相幫助的好習慣。布置第一個任務是幫助八戒變出四個西瓜,這一任務是第二小組首先完成,他們小組的小紅旗就搶先佔領了龍虎榜第一的位置。其他三組當然是不服氣了,這時就聽到第一小組的小組長輕聲的對我說:「老師,他太慢了。」他用很嫌棄的表情指著旁邊的同學。我沒太在意,只是隨意說了聲:「你幫幫他。」接著第二個任務開始了,一起完成「大家放風箏」。這一任務第三小組的同學搶先完成,還沒等我宣布結果,第一組的小組長站起來氣呼呼的說:「:老師!我們這組不要他了!你把他分到別的組吧!」我愣了,全班靜了,教室中聽課的老師也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了那個「他」。只看「他」滿臉通紅,頭恨不得低得不能再低了,如同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似的。是啊!孩子們把集體的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是他影響了整組的成績,當然會有身負重罪的感覺了。我走到了這個同學面前,細聲地問他:「你不會這些操作方法嗎?」生答:「會」。「為什麼總這么慢呢?」生答:「我也不知道,總是感覺追不上其他人。」通過這兩句簡單的談話我知道他的性格內向,做事慢。我的目光轉向了小組長:「知道老師為什麼要把同學們分組活動嗎?」生答:「為了讓我們互相幫助。」「非常好,如果每個同學操作的速度都一樣快。那我們還用分組,還用互相幫助嗎?」生答:「不用,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剛才實在是太著急了。」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我笑了。沒有說再多的話,只是接著進行以下的教學活動。 課後靜下來,想了很多…… 每位授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對此,若處理得好,則會風平浪靜,海闊天空;若處理得不好,遇會招來是非,甚至會影響師生情緒。如同上面的例子,如果在小組長第一次向我提出嫌同組同學慢,當時我再多一些細致的開導,就不會有接下來的「突發事件」,也就不會使這兩位同學都感覺到尷尬。課堂教學是師生在教室特定情景中的交流和對話,是動態變化的,隨時都可能出現教師備課考慮不到的情況,所以我們要求認真備課,強調充分的准備,盡可能估計到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和問題,在課堂上要處理每一個你眼中的小事。特別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因為涉及到教學對象的多差異性、教學內容的多靈活性、教學環境的多不穩定性等諸方面的因素,課堂教學的備課猶顯重要。只有教師坦然面對課堂中的偶發性,積極應對課堂中的意外或問題,課堂才會有彈性和活力,也勢必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只有首先辯證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出現的意外情況,才有可能科學地把握課堂教學、處理課堂教學。 通過這個案例特總結以下幾點處理突發事件注意事項: (1)要及時:一旦出現特殊情況,教師要迅速即使地進行處理,否則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就不及時。 (2)要理智:課堂上發生的突發事件很出人意料,擾人心煩,但教師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切忌急噪、沖動、感情用事,而必須做到沉著冷靜、判斷正確,感情要剋制,行動要果斷,處理要謹慎。 (3)要有藝術性: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首先要機敏、迅速而准確地判斷問題、然後因勢利導,恰當、妥善地解決問題。 (4)要有教育性: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往往對課堂教學造成消極的影響,教師在處理時,要切忌「以牙還牙」、「以毒攻毒」,或把全班學生當做「替罪羊」,大吼大叫。而應以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真切、自然地去肯定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從而是學生自覺地改正錯誤,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達到教育全體學生的目的。
『貳』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當前,不少小學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然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叄』 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穿「技術」新鞋,走「傳統」老路 目前,教育觀念的落後已成為制約信息化教育發展的關鍵,尤其對教專育信息屬化發展在推動我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盡管有許多學校較多地運用了信息技術,並且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只重視信息設備的引入,教學水平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沒有充分體現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肆』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遇到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是時代迅猛發展的標志,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中,早就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了。在小學階段順利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最先進最便利的「工具」。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因為一些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影響,使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伍』 如何有效解決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三大"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它已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當今社會的各種領域,已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基本工具。城市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已發展了有一段時間,開展的如火如荼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起步較晚,信息技術課堂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簡單探究一下目前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 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課堂困難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基礎,掌握和熟練使用信息技術將成為勞動者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為了適應這種需要,當務之急是全面深入地開展對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主持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並在該會議上做出決定:從2001年起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發展。教育部為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在全國中小學開設了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但是目前農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新課標的任務完成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本文淺顯探究一下如何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解決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一、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性。
對於農村孩子來講,以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畢竟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有的孩子僅僅看到過,有的沒有見過,只有少數孩子親手觸摸過。我所在的學校,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僅佔全校人數的5%左右,大多數孩子對電腦的認識僅僅是在親
戚家或者電視上看過,況且農村孩子知識面窄,特別是高科技知識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盲區,少數學生家裡經濟條件較好,父母親素質較高,這些孩子在家裡操作電腦的次數較頻繁,因而對電腦操作比較熟練,上述情況必然導致了學生對電腦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層次差異明顯,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2.家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新課標中強調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長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了解不夠,特別是在農村,農村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信息較為閉塞,學生家長的素質較低,對前沿科學尚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家長覺得信息技術課就是讓孩子用電腦玩玩游戲,課程上與不上無所謂,甚至有的家長不希望子女花時間在這樣的課程上,認為信息技術課應該讓位給語文、數學。另外,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沒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在農村小學還仍然將語文、數學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這就導致了學生自然而然將信息技術作為副科來學習,我帶的班級很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讓他們玩游戲,在高年級由於學習負擔重些,有的學生甚至會提出想留在班級寫作業,不去電腦教室上課等情況。這些都是因為家長和學生對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的。
3.學校的硬體設施匱乏
由於受經濟條件和認識的影響,農村小學普遍計算機配置少,無法滿足一人一台計算機,人數較多的高年級甚至達到四、五個學生共用一台電腦,多數學生站著「看電腦」。這樣大大減少了學生的操作時間,減少了學習內容,降低了學習效果。每周的一課時上機時間其實都沒達到,除開教師的講課時間,學生真正的上機時間每周不到二分之一課時。而信息技術課的技能性強,它是一門重理論更重實際操作的學科,要求學生多操作,以掌握技能。同時,還帶來一個課堂紀律上的問題,一些學生整堂課都在爭電腦,不專心上課。操作時,上機的同學興趣勃勃,沒上機的學生上課沒興趣,垂頭喪氣,提不起精神,有些學生相互之間講話以及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影響了整個課堂氣氛。
二、利用適當教學方法解決課堂困難
針對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在平時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解決這些困難,盡可能的讓孩子們多學點內容。
1.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最基本工具是計算機,農村小學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起點低,在教學中我既要依據教材上的內容,也要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起點難確定。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我在教學三年級「認識鍵盤」時,考慮到學生對鍵盤很陌生的情況,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種方法將抽象的按鍵轉換為形象直觀的符號來記憶,讓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對鍵盤不熟悉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其作用。
2.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
針對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不夠重視的情況,我在教學中運用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孩子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綱要(試行)》指出:小學應以操作技能的訓練和益智教學游戲為重點,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因而我在教學中盡量多用些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也自然而然的學會了新課內容。例如:我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滑鼠的操作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滑鼠器的指向、單擊、雙擊、拖動等基本操作,我不僅利用電腦自帶的「紙牌」、「空當接龍」游戲來讓他們熟練滑鼠操作,還從網上下載了多種練習滑鼠操作的小游戲。這樣,在游戲中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智力的鍛煉,也提高了靈活操作滑鼠的能力,完成了教學任務。
『陸』 小學信息技術上課時有是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信息技術課的課程理念與目標體系
——董玉琦教授訪談
記:國家教育部2000年10月提出要在全國中小學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專家,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當時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背景?
董:我主要研究的領域是教育技術學。在日本學習、研究期間,我開始對日本中小學信息教育有所關注,但真正開始涉足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這一研究領域還是1998年4月回國以後。如果一定要明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話,我想應該是1998年10月應邀在長春市寬城區的一次講座。第一篇論文是發表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上的。
開始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這一研究領域的背景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當時國內、特別是吉林省以及長春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處於起步階段,也就是說感到了一種社會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要把在國外學習、研究的積累具體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也就是說有一種自身發展的需求。
記:您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
董: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可以體現在三個層面上,即信息技術學科教育、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在一般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當然,前兩項是主要的,其中第一項是基礎,第二項是核心。因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師要為此創設學習環境。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不僅涉及全體中小學學生,也涉及全體中小學教師以及中小學教育管理人員。
記:對於國內部分學校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或叫電腦課轉變而來的,您是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系的?相對於計算機課程來說,信息技術課程要實現哪些轉變?
董:的確,對於國內部分學校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或叫電腦課轉變而來的,信息技術課程相對計算機課程,不是對立的關系,應該是發展的關系。
相對於計算機課程,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的學習方法等方面有較大的區別或者說轉變。兩者的區別(下表)在於:
計算機課程
信息技術課程
主要目標
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培養信息素質
主要內容
計算機基本原理
計算機基本構造
計算機基本操作
信息科學
信息技術
信息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
主要方法
講練結合
研究性學習
協作性學習
自動性學習
簡要說來,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根本區別,或者說是分水嶺就在於如何看待計算機。計算機課程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對象來學習,而且是惟一的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並且只是學習的工具之一。
記:您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是如何認識的?
董:(一)在考慮信息技術課程時,我認為必須從以下一些理念出發:
1.滿足21世紀社會發展對社會成員的要求
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如果信息技術課程不能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生活與競爭的需要提供支持,就會使學生被信息化社會所淘汰。因為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素養已成為和體現傳統文化的「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缺乏信息素養就相當於信息化社會的新「文盲」(所謂的功能性文盲)。
2.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課程要有利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未來的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遠程教育是主要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程應該使未來的社會成員具備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有利於人的素質不斷發展。
3.要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並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加強「做中學」、「學中做」等實踐環節。
4.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認知發展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是信息技術中有關技能的學習更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其他課程比較而言,信息技術課程有更大的主動發揮的餘地,而失去了學生的主動性,課程就會死板、枯燥;再有,信息技術課程要體現出不同學段的目標,在內容上要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對應。
5.加強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所幫助。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實際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加強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呢?可以在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等方面加以考慮。
(二)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體系,我們認為可以從目標領域和目標層次兩個方面來考慮:
1.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領域
我們考慮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領域分為基礎領域、基本領域和發展領域三個層面。
基礎領域:掌握信息設備與設施的操作;
基本領域:培養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發展領域: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實現問題解決。
2.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層次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層次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等。
(1)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我們認為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
·培養採集、加工及發布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
明確並接受參與未來信息社會特有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
·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3)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段目標。
我們可以依據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結合信息技術課的具體目標和不同學段中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個學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此處從略)。
(三)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
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我們認為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其中信息技術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內容。
目前對於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技術部分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我們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技術不等同於計算機技術加上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當然是信息技術部分的重要內容,但決不是全部。
記:您曾編寫了《信息基礎》、《信息技術》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請您談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編寫理念、編寫原則和教材內容的看法?
董:我們編寫信息技術教材的基本原則是:
1.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根本目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上位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所以教材開發的第一原則就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標。
2.以「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
「信息處理能力」是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教材要以「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突出信息採集、加工和信息發布能力的培養,並使學生能把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成果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
3.以課題研究為單元設計的基本理念
基於課題研究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所以,教材應該把以課題研究作為單元設計的基本理念。例如,在《網上台灣島》單元中,要求學生圍繞我國台灣島這一主題,選擇選題,確定專題,最後完成研究報告。
4.創設研究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推薦學習方式,所以教材在編寫時一定要創設研究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5.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信息技術課程應該成為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切入點,所以,信息技術教材要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
只有教材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深入地展開學習。
記:據我們了解,您承擔的「中小學信息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在東北地區不少中小學校開展了信息教育實驗,實驗的反饋如何?
董:「中小學信息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1999年初立項,1999年9月開始在東北三省40多所中小學開展實驗研究。根據調查和其他方式的反饋,課題取得了較好的收效,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實驗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好評和肯定。課題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中小學信息學科課程研究和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兩大部分。課題共召開了5次研討會(時間分別在1999年9月、1999年12月、2000年6月、2000年12月和2001年6月),每次研討會都有專家講學、研究課觀摩和發表論文等主要內容。參加研討會的人員累計約700人次,觀摩了近20節研究課,收入研討會優秀論文集的論文近50篇,有些論文已在雜志上發表。
通過課題研究,推動了實驗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使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同時,課題研究對於探索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信息技術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應用提供了實踐依據。
『柒』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有哪些
信息技術學科作為小學教育開設的一門新興學科,其設置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意識及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讓計算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實踐創造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日後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課,因其特有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但因信息技術教育特殊的教學環境及特別的學生群體,造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如何處理好在課堂教學中碰到的具體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優化課堂環境,對成功開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從多年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日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了信息技術課堂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並嘗試了解決此類問題的一些對策。
一、學生好動,課堂難以管理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一到機房,課堂秩序很難平靜下來,低年級學生東摸西瞧,左顧右盼,對一切都很新鮮,高年級學生,先進機房的趁其他學生啟動電腦之機,先忙著檢查能否上網,如果網路通暢,只顧瀏覽諸如明星、游戲等網站,而將課堂教學拋於腦後。
對策:先行導入,激發興趣
出現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學生對電腦的神秘感及好奇心,如果將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和動手的積極性轉化為學習的原動力,教學組織難管理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進行flash軟體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過程,首先利用網路廣播讓學生欣賞一些已下載的網路flash動畫作品,學生看後,一個個發出驚嘆的嘖嘖聲。我便抓住時機,因勢導入。師:這些作品都是由flash軟體製作出來的,只要你們開動大腦,發揮想像,也能夠作出這樣精彩的動畫作品來,於是學生都將注意力馬上集中了起來,迫不急待地動起手來,輕松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上機時間短,間隔周期長,教學內容難鞏固
我們學校有兩個計算機教室,每個教室有26台計算機,而學生人數遠遠超過了機數的2倍甚至更多,根本達不到人均一台,兩人甚至三人共用一台,加之一周只安排一課時,這就大大減少了學生個體的上機時間,對於先前的教學內容也難以鞏固了,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尤為普遍,而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重點在於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有效的上機操作是學好這一學科的前提。
對策:小組合作,以強帶弱
根據以上實際情況,在每學期初,以各種方式調查了解各班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情況,把學生分成優差兩類。然後找亂原有座位排列,根據優差一桌,重新組合,兼顧小組平衡。優差搭配時,適當考慮自願,並強化同學互助精神,安排兩名或三名學生共用一台計算機。讓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小組活動中指導協助其他同學完成操作實踐內容,使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受到激勵和幫助。不但使每位學生能夠均衡發展,而且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提供了多以以住的自主學習機會,對於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多了一個小老師,輔導的及時性大為提高。當然,對各小組所提出的共同難點,整合後再進行必要的重點講解,盡量將有限的教學及操作時間發揮到極致。
三、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就每個教學班而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個體之間往往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經常接觸計算機的同學在操作過程中相對熟練,也能大膽嘗試操作,一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操作能力差,在操作過程中畏首畏尾,對遇到的困難常常是茫然不知所措。
對策:因材施教,個別輔導
針對上述情況,我採取的措施為: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體水平差異,將示範和個別輔導相結合,設計了層次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如:在四年級《金山畫王》軟體「我的畫筆我做主」一課,通過授課對學生潛質較好、繪畫想像力豐富、操作熟練的學生讓他們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進行繪畫創作,而對於一部分操作水平相對低的學生讓其利用金山圖庫中的卡通畫進行貼紙操作練習,再逐步提升練習,並且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我以和藹的態度進行多次示範,結合提示,耐心輔導,直到掌握為止。
四、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精力易分散
1、雖說信息技術學科重在操作實踐,但理論課的教學不可或缺,在教授理論課時,學生經常會出現厭倦心理,精力不集中,部分學生還會出現搞小動作,甚至搔擾周圍學生的現象。
對策:結合實際,理論知識生活化
將深奧的理論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就是將理論中學生難理解的內容可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易感知的事例進行打比方,比擬教學。如在教學文件(夾)與快捷方式之間的關系時,講了很多遍學生就是理解不了,難以接受。後來我採用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進行理解的方法,先問學生平時在家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如果要換頻道,一般採用什麼辦法?學生馬上說遙控器。接著我就引導他們,其實電視機與遙控器的關系就跟我們現在學的文件(夾)與快捷方式的關系是差不多的。學生恍然大悟,概念就不難理解了。
2、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弱,尤其是低年級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對很多教學內容都覺得十分抽象,難以理解,操作過程中也往往顧此失彼,經常會影響到課時內的教學任務的完成。
對策:結合實踐,枯燥理論娛樂學
對此可採取抽象內容形象化,盡量利用身邊的實例作具體模擬演示教學,如在學習「復制」、「粘貼」教學時,學生往往分不清前後順序,可舉例進行,先讓學生選中復制內容,教師一邊用復印機將選中的內容復制出一份復件,而後教師一邊將復件貼於黑板的某個區域內,一邊讓學生在計算機中點擊選擇,尋找粘貼位置將復制的內容「粘貼」於需要的地方,這樣就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不但樂於接受,而且更容易理解掌握。
以上幾方面的嘗試在我的教學中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課堂紀律也大為改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並且能樂於融於教學活動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