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品社活動作業的設計與運用

小學品社活動作業的設計與運用

發布時間:2021-02-19 06:55:55

㈠ 急求小學品社《我們是鄰居》的教學設計(課件)或者是活動方案。如果有類似的教學設計也可以。急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懂得鄰里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這樣不僅大家愉快,還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學生在親身經歷的生活中去了解事物,分析事物,從而形成正確地認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做一個文明的人。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是向父母、長輩調查與鄰居相處的故事,初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運用信息說明問題的簡單能力。在引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協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
教學重點: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懂得鄰里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這樣不僅大家愉快,還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
教學難點: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與任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遠親不如近鄰」的含義,初步體會鄰里關系的重要性。進而引出本課探究的主題。]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鄰居要是好 如同得大寶」嗎?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學生回答問題(預設:學生說的可能不夠准確或是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2.師小結出示課題「鄰居」。
二、自主質疑,互動交流
[問題與任務:結合課題質疑,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突出新課程下的學生主體地位。]
3.教師提問:看到這個鄰居一詞,你想了解哪方面的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預設:什麼是鄰居?鄰居之間怎麼相處?)
學生結合已有學習和生活基礎以及書上故事的提示分4人小組解決問題
4.師生集體交流
⑴學生看書中的連環畫,將鄰里之間相處的故事。並為故事取名字。
預設學生取得名字:到鄰居奶奶家寫作業 一碗湯的故事 燈又亮了 等等
教師提問: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姑娘,有這樣的鄰居,你想說什麼?
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
⑵教師提問:你和鄰居相處時有哪些故事呢?你有又知道哪些鄰里之間相處的故事呢?請你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把搜集到的鄰居之間的小故事說給大家聽。(教師引導5—6個不同類型的故事: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互相尊重、密切交往、互相理解,並采訪部分同學和這樣的鄰居相處有什麼感受?)
5.故事體驗
[問題與任務:知道在鄰里相處時也會有矛盾,發生矛盾時需要互相謙讓、互相諒解]
教師過渡:同學們,從古到今,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我們中華民族都有和鄰居和睦相處的傳統美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故事。播放課件「六尺巷」的故事。
學生讀故事,思考:故事講的是誰和鄰居之間的故事?他和鄰居是怎樣相處的?
學生回答問題(預設:讓一讓 )
教師小結:看來無論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我們都需要鄰里之間的相互幫助。當鄰居家有困難時,應主動幫助;當鄰居和你家有矛盾時,應多為別人想一想;如果妨礙了鄰居的利益,就應主動承認錯誤,並立即改正。我們只有這樣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鄰居之間才能和睦相處,大家都會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
6. 學生寫一寫:鄰居家為我家帶來的幫助,我家為鄰居家提供的幫助。——展示作業
三、總結
教師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鄰里之間相處的學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談收獲

㈡ 小學品社作業的設計要注意什麼

故事導入法 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新課的學習。 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回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答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漫畫導入法 以形象詼諧,機智幽默

㈢ 如何布置小學品德與社會家庭作業

新課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課作業的巧布置,將理論知識與學生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個版性得以發展;學生的權靈氣得以展現;使思想品德教學充滿了魅力。
一、目的明確,有針對性既要考慮到學生理解掌握,發展能力,又要注意學生課外鞏固。目的明確,才能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發揮課外作業的功效。統一布置作業,學困生就會降低做作業的興趣,視為負擔而應付或拖延,優等生也得不到更好的訓練。為了兼顧,設計作業應分出基礎知識題和技巧能力題,並對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內容精選,有典型性教師要認真鑽研,精心篩選課外作業,出一些與每天所講內容相關的典型試題給學生,避免機械重復,減輕課業負擔,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突出重點,保證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形式有閱讀有關書籍、搜集資料、仿寫小論文、多種形式的巧妙結合等。如學了《做個有教養的現代人》後,讓學生演課本劇,將演、唱、游戲等形式巧妙結合起來,寓教於樂。
三、難易適度,有差異性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使學生能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且有適當的難度,激發他們開動腦筋。如鞏固性作業應面向全體,作業的布置要分層次要求,讓學生自行選擇。

㈣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明白和夥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安全,並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台階。」對於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安全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後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學生的喜愛。我藉助富有表現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麼說呢?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進生活中來,讓學生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孩子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麼游戲?」然後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學生讓學生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裡做客,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學生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三)活動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並不等於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並說出一些生活中學生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學生感觀,然後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學生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安全這個道理後,我要學生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並說說還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安排了學生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學生的內容。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於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須持之以恆。

㈤ 如何創新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

本學期我們六年級一共設計了四次創新作業,分別是自主設計分數除法應用題,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整理復習,圓形之百變和百分數的應用。
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遵循了以下三條原則:
1.加強實踐,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我們設計了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創新作業,讓學生廣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數信息,然後說出這些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在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在生活中人們喜歡使用百分數?這樣既可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慾望,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立體整合,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
新課標注重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系,強調數學的整體知識結構,強調知識點之間的整合。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應該顧及整合性。為此我們在學習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之後,設計了一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整理復習的創新作業。
本次創新作業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1)練習尋找題目中的關鍵句和單位一;(2)學生自己出題,自己嘗試解決,寫出分析過程和解題思路以及解題過程;由於究竟是運用乘法還是除法來解決問題是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生在完成這次創新作業時,可以使這個問題得到鞏固和提高。
3.發散學生思維,走向數學的真、實、美
在學習了圓這一單元後,我們設計了一次創新作業,讓學生在會用圓規畫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利用圓規、旋轉、軸對稱等知識畫圓或半圓組成的圖形,由固定的角度旋轉擴展為任意角度的旋轉,創意出百變圓形,體會到用色彩美化生活,感受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不足之處:
我們的不足之處是:六年級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學生喜愛做數學創新作業,他們也能夠從完成創新作業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滿足和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學生普通作業完成起來尚很困難,創新作業這種提高性的作業完成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了。如何對創新作業也進行分層布置是我們將要探索的一個問題。

㈥ 如何設計小學生寒假實踐作業

根據年級來設計吧,年齡不同實踐也會不同。還要像樓上說的因地制宜。可以讓孩子幫父母做飯,並且寫下過程,拍下照片,最後年後給大家來個交流會。不要讓大家覺得辛苦最後也沒有什麼意思,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做。讓孩子在實踐過程中真正學到東西,學會感恩或者有其他的感觸。幫父母洗襪子什麼的。製作燈籠、剪紙等傳統手工藝什麼的。關鍵是你想讓孩子們學習技藝,還是豐富他們的情感,讓他們更懂事。我覺得這兩條路線都不錯。

㈦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㈧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如何在品社課中創設情境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根據小學生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創設相關的品社情境,引起小學生認知的內部矛盾,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長期的情境教學,我認為會有以下幾個有利於:
一、有利於激發與維持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而最能引發這些興趣的則是外界的情境。引起興趣的情境往往能夠引起快樂,引起快樂的情境往往也能夠使小學生感興趣。在品社活動中,說的最多的就是培養興趣。游戲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小學生表現的最多的則是無拘無束地參與和投入。因此,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以引發興趣和維持興趣作為重中之重,讓小學生投入到教師設置的課程中去。
二、有利於激發小學生創造力
創造行為不是憑空而來的,他要藉助直觀世界的滋潤或者說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在小學生品社教學中,觀察是小學生智慧最重要的源泉,或者說是繪畫之母。觀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創造力。對於小學生而言,只有直接參與感知體驗,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教師可以做的是首先,明確認知目的,提高觀察的效率性。觀察目的要明確,教師的提問要言簡意賅且富有啟發性,這對於觀察活動的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的明確,小學生觀察時積極性就高,對觀察對象的感知就清晰完整。反之,小學生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認識目的性不強的特點,在組織小學生觀察時首先提明確的問題,使小學生有的放矢。其次,告之認知方式,提高觀察的准確性。小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觀察事物較盲目,整個觀察過程是漫無目的,由於注意力時間有限,所以見什麼都會分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教會小學生觀察的方法,小學生要有秩序、有始有終的觀察,提高觀察的准確性。最後,引導認知聯想,提高觀察的深度性。雖然小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很仔細並能出色的回答教師的提問,但只停留在表面,教師葯鼓勵他們觀察完後要充分聯想,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觀察是小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正確指導小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增長認知、學習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要使小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同時,品社活動的要具有開放性、超前性,在觀察的基礎上培養小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支持和鼓勵小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小學生提供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像和創作的空間。
三、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穩定的注意力
小學生的注力不穩定性是此年齡段小學生的根本特徵,教師很難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物體上,他們會被周圍所有的事情所吸引,不斷地從一個物體一道另一物體。然而,注意力不是被無關的東西所吸引的,而是被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所吸引的。如果,品社教學的方式一成不變、一直是老三樣,即使是一個成人也會倦怠,更何況小學生。每堂課中我的情境融入的形式都不斷的在變化、不斷的創新:故事融入、表演融入、影視融入、外出觀察,除此之外還可以是謎語或童謠融入、故事引入,只有新穎才會觸動小學生心靈,滿足小學生心理飢渴。
最後,教師要為小學生創設求異創新的環境,創造力才是小學生品社教學的關鍵所在。對於小學生的創造要適當得給於鼓勵,小學生的自信是捧出來的。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來源於教師的創新意識:首先,觀念的創新。小學生品社教學是以小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小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其次,教育方法的創新。教學活動中以小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協助著、合作者,教師引導、啟發小學生在游戲中探索、發現,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注重小學生個性的體現。
通過品設教學研討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對於鑽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不管是在我自己備課過程中,還是在聽的其他老師的課中,都感受到了老師們對於教學目標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設計思路,在很多老師的課上所產生的閃光點,仔細分析一下,都是由於老師基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課堂生成問題,也正是由於對教學目標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們的課堂氣氛活躍時而不凌亂,冷靜時不沉悶。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為一名品德與社會老師,是越來越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很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創設出了很好的教學環節,這說明老師們在備課階段一方面深鑽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教材上的內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老師也在課前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合理利用相關的社會資源,進而極大的拉進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在課堂上流暢的語言、嚴謹的思路、環節緊湊、教法簡明清晰,以及教學配套的投影、圖片、樂曲都讓我得到了啟迪。各節課中,學生通過一個個活動、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在教師的適時引領下,自悟自得獲得新知。開放的課堂讓學生敢於質疑,從中看出是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孩子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上課

㈨ 如何開展有效的活動,提高品社(生)課堂的實效性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生命多麼可貴》(板書課題)二、 教師出示思考題,學生自學。1、 這一課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生命來之不易,生命多麼可貴)2、 你的父母是怎樣給予你關愛的?(細心呵護,百般關愛)3、 我們應該怎樣去珍愛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回報父母和社會)三、 學生小組討論思考題:1、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答案。2、 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得出正確答案。四、 學生舉手回答思考題:1、 小組選派學生代表舉手發言。要求學生講事例的時候要注意表述清楚且富有感情。2、 教師點評。五、 學生主動質疑:學生主動舉手將還沒弄懂的問題提出來。六、 教師解疑,鼓勵和表揚發言的學生。七、 學生活動:設計自己的人生列車。要求學生根據每一站的提示設計各自的人生列車,並小組展示,然後派代表上講台來說一說自己的設計。八、 教師小結。我們要感激生命,珍愛生命,不讓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虛度,從小就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師自身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非常吃力,也非常辛苦。只有少數優等生在跟著我轉,而大部分學生是茫然的,根本就沒動起來,發言也不積極,整堂課下來,感覺學生對生命來之不易和珍愛生命理解不深,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是不是錯了?案例分析:這是現在大多數品生(社)教師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對品生(社)課程性質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將品生(社)課程等同於語文、數學課了,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也給予了照搬。其結果肯定是很不理想。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活動課程。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是品生(社)課程的基本特徵。活動是品生(社)課程課堂上的主要呈現方式。該課程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設計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各種活動,通過探究、交流、體驗、操練等活動形式,給學生創建一種能留下強烈印象的生活情境,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素質提升。同時,活動的開展中尤其要注意師生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互動交流,要讓學生感到課堂生活是輕松自由的,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更是快樂幸福的。教師更多的是以自己對道德智慧的欣賞來刺激、啟發和帶動學生的德育欣賞活動,將道德教育內化於故事游戲活動中。而不是一味的提問說教,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歷史地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品生(社)課程的課堂實效,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而德化實驗小學鄭燕嬌老師就很好的把握了品生(社)課程的課程性質,合理的運用了活動,有效的組織了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感激,從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義,更加珍惜這美好、溫馨、幸福的生活,對未來人生充滿積極地期待。附:【案例】 一、活動一:了解生命的誕生,感受生命的珍貴1. 觀看《美麗的生命》的錄像。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看看我們是怎樣來到人間的?看了錄像,你們有什麼感受呢?和同學交流交流。(學生觀看錄像,再交流感受。)2. 負重體驗孕婦的艱辛。 (1)同學們,誰來把重物綁在肚子上,做走路、跑步、彎腰撿物等活動,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學生活動體驗,交流感受。) (2)一個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精神的折磨,肉體的傷害,生活的負擔,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難怪人們會說,「孩子的生日,媽媽的受難日」。3. 交流母親對新生命的到來的感受。 (1)同學們,母親對我們的到來,會有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和大家交流交流。(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後到班上交流。) (2)對新生命的到來,母親既興奮又緊張,既甜蜜又苦澀,既快樂又艱辛。母親從此就得品嘗酸甜苦辣樣樣俱全的生活滋味。4. 學生暢說對生命的感受。(1)同學們,對生命的誕生,對你們的出世,大家想說什麼呢?(學生暢談感受) (2)生命來之不易啊!生命是經過母親艱難的孕育,是經歷一場生死的較量,是在長輩熱切的期盼中誕生的。難怪人們說:兒女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生命多麼珍貴啊!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錄像、負重體驗、交流暢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讓學生深刻地了解一個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二、活動二:交流收集的資料,感激珍貴的生命1. 分享溫暖故事,感受生命美好 (1)同學們,把你們課前收集的,能表現父母等家人給予你們的關愛,寄予你們希望的家庭照片拿出來,把你經歷的溫暖故事與小組的同學分享。然後,各小組把最感人的溫暖的故事,推薦到班上交流。各小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相聲、獨劇、小品、播放視頻等形式,與班上的同學分享溫暖的故事。(學生在小組里分享溫暖的故事,並准備在班上分享故事。) (2)家是避風的小屋,是雨中的攙扶;家是情感的苗圃,是愛心的歸宿;家是飯菜的飄香,是七彩的陽光。同學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沉浸在親人的愛河裡,我們的生命就得到了充分的滋潤。同學們,生活在溫馨的家裡,幸福吧——(生:幸福!)生命美好吧——(生:美好!)2. 欣賞關愛圖片,感受生命美好 (1)不僅僅是家人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社會也做了很多事,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課件顯示圖片:①小寶寶到醫院里檢查身體;②我們的「小黃帽」備受關照;③危難時刻,救助兒童總是最重要。學生觀看圖片。)(2)同學們,把觀看圖片後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吧。(學生交流感受。)3. 交流關愛資料,感受生命美好 (1)當我們「呱呱」落地,來到社會大家庭里,我們就時時刻刻受到了關愛。同學們,把你們收集的有關社會、政府對少年兒童關愛的事例和大家交流交流吧。(學生在班上交流有關資料。) (2)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得到了社會、政府的關愛。國家制定了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制度、措施;國家和地方設有專門的少兒電視節目;社會上有專門的出版少兒圖書雜志的機構;有的地方開發免費的少兒活動中心;危難來臨時,婦女兒童總是得到優先關照……關愛就與我們一路同行!讓我們感激生命吧!(板書:感激生命)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老照片中自己經歷的溫暖故事;交流收集有關社會對少年兒童關愛的故事等資料的活動,讓學生感激生命,感受生命的美麗。】三、活動三:交流頑強故事,感受生命精彩1. 學生欣賞汶川地震中的生命精彩故事 (1)在汶川大地震中,無數美麗的生命瞬間便消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勇敢抗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帶給我們無數的感動與驚喜。請看——(課件顯示P5的兩個故事:①廢墟下的歌聲;②地震最美的微笑。)(2)同學們,看了這兩個故事,想說什麼呢?(學生交流感受。)2. 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生命精彩的故事(1)你們還知道哪些生命精彩的故事,和大家交流吧。(學生交流生命精彩的故事。) (2)討論:我們的生命僅僅屬於自己嗎?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寫下自己的觀點和理由,然後再派代表交流。 (3)生命因為唯一而珍貴,生命因為頑強而精彩。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家人,還屬於祖國……即使遭遇再大的艱險,經受再大的困難,對生命都要永不言棄。因為只有擁有希望,生命的奇跡才會出現。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交流有關生命精彩的故事,懂得要感激生命,還要珍愛生命;要珍惜平凡的幸福,還要熱愛生活,才能讓生命綻放芬芳。】四、活動四:設計愛心卡片,升華感激之情1. 設計「愛心小卡片」 我們能快樂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愛。讓我們來設計一套「愛心小卡片」,把心中的那份感激寫出來,並把它送給你想送的人吧。。(學生設計、製作「愛心小卡片」。)2. 展示「愛心小卡片」 一張薄薄的「愛心小卡片」,一份濃濃的感激之情。同學們,把你們的「愛心小卡片」展示出來,與大家分享吧。(學生展示、分享「愛心小卡片」。)3. 教師小結:我們幸福,我們快樂,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熱愛生命的社會里,我們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麗,我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奉獻我們的愛。人生道路上也許有坎坷,也許有荊棘,我們要盡力地呵護自己珍貴的生命,演奏出雄壯的生命之歌。 【設計意圖:通過製作、分享「愛心小卡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力所能及地回報自己的愛。】 問題思考:品生(社)課程怎樣教?這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困擾在很多品生(社)課程教師中的一個難題,我想,通過以上分析,大家應該有了一些頓悟,只要我們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抓住了活動這個核心,並加以有效組織,通過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那麼,一堂成功的品生(社)課也就指日可待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社活動作業的設計與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