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數學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數學核心素養是現代人們適應社會、迎接挑戰的必備素養。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數學能力,不能簡單地描述。我們可以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進行解讀。在國際上,從2011年美國21世紀核心素養聯盟發布的《P21共同核心工具包》里我們可以看到,在其建立的關於數學的具體化的素養指標體系裡,數學核心素養被具體地表示為創新能力、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等11個方面。這些指標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指導性和綜合性。我們應該認識到,國際社會通過倡導核心素養來引導教育更加關注「復雜、真實的現實世界」,更加關注培養未來公民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要全面理解數學核心素養,首先要與數學的學科特色相結合,但不能夠僅僅只關注這一門學科,而應該運用跨學科的思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進行學習和理解。另一方面,縱觀國內目前的研究,在數學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及其內涵的界定上,國內學者尚未給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有學者將數學核心素養分解為以數學知識為核心培養出的數學核心能力、數學思維、數學態度等幾個方面,但教育學界也有其他的一些解讀,例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中就認為,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對數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所感悟和鍛煉出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養成,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它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單獨的素養,而具有綜合性、階段性與持久性的特點。同時,還有一些學者則堅持數學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才是數學核心素養的真正內涵。這些定義都從不同角度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仍然需要研究者們進行不斷深入地探究才能准確把握。
2. 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素養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數學技能,而且還要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與品質。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不夠了解,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時存在著一些誤區,現介紹如下:(1)將數學素養等同於數學技能。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依靠系統、扎實的機械訓練,做到熟能生巧,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素養。這種觀點未充分認識到數學素養的真正內涵,大量的日常訓練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使其掌握相應的數學技能,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2)認為培養數學素養時對教材內容具有選擇性。有的數學教師認為教材中有些內容可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有些內容則不然。這種觀點沒有認識到數學素養的寬泛性,它不僅包括數學意識,還包括學、用、創新數學的行為和品質。因此,無論哪一節數學課堂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平台,與具體教材內容並無密切關系。(3)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離不開具體的文化背景。有的數學教師過於注重數學文化背景,致使小學數學課堂上出現了唯文化等現象,這是一種教育形式化的表現,表明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意識較為淡薄
3.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果能進行這方面的思考,說明你是一個比較好的老師
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才是教育的核心
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並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外,課堂上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如:在設計教學《10的加減法》時,力求給學生新奇感,如通過數學游戲、智力競賽、動手操作等活動,讓他們大膽想像,渴望探求新知。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多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動手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多思,通過自學、操作、嘗試等活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多說,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去創造性學習,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探索過程中還將動手操作與觀察、思維等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體驗、發現、猜想、驗證去認識、歸納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數學活動,孩子們有了不同的獲取信息的經歷,有了不同的學習收獲,同時更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他們個個都對數學表現出了無限的熱愛,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它包括: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統計觀念、推理的意識等。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剛開始要求能夠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選擇一些簡單有用的信息並進行簡單歸類,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收集處理信息並做出猜想,解釋結論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的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能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斷出與其有因果關系的新的知識的思維習慣,它是數學的嚴密邏輯性的反映。如課後習題:探索一個兩位數乘11的規律,學生已能夠通過計算比較得出積的特點,再舉例驗證、推廣,不知不覺運用了歸納類推思想。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
事實求是,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馬虎」造成的,其實不盡然。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
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只重視智力開發,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缺乏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我在教學中經常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克服困難的活動,並讓他們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我在教學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2時,思維難度明顯增加,既要考慮如何租車全年級能夠坐,又要思考怎樣租車才較便宜、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比較等方法來設計方案,也許得到並非最佳方案,教師也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聯系實際創造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各種探索活動,促進個性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