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六年級時鍾問題
(1)(20+30)÷(1-1/12)=600/11(54又11分之) 四時54又11分之6分時,時針與分針成一條直線。
(2)(5+15)÷(1-1/12)=240/11(21又11分之9) 一時21又11分之9分時,分針與時針第一次成一直角。
(5+45)÷(1-1/12)=600/11(54又11分之6) 一時54又11分之6分時,分針與時針第二次成直角。
(3)60÷(1+1/12)=720/13(55又13分之5) 電影放了55又13分之5分。
做這三道題,要先知道
1.時針與分針的比是1:12,那麼分針與時針的比就是1:1/12
2.第一、二題想像成路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用分針追時針
第一題,分針與時針四點時相差20格,當追上時針,又超過時針到形成一條直線一共追了20+30格,所以用追及距離50格除以(速度差)就是求的時間。 第二題類似,從一點時,分針追上時針並超過時針形成一個直角,一共追了5+15格,用20格除以(速度差)就是用的時間了。但第二題要想到從一點到二點,時針與分針會成兩次直角。 第三題則相反,時針與分針換了個位置,就說明時針和分針一起合起來走了時針的一圈(60格),就用60格除以(速度和)就是所用的時間了。 能明白嗎?
⑵ 小學奧數時鍾問題一道,求答案(要算式)
30×5÷(6+0.5)
=150÷6.5
=300/13
=23又1/13分
這是5時23又1/13分
⑶ 小學奧數題目 時鍾問題
每小時,手錶:掛鍾=59.5:60=119:120
每小時,掛鍾:標准時間=60.5:60=121:120
每小時,手錶:掛鍾:標准時間=(119×121):(120×120)
手錶每小時快:1-(119×121)/(120×120)=1/120×120小時
一晝夜=24小時
(1/120×120 )×24×60×60=6秒
⑷ 小學數學題 鍾表問題。
方法一:
鬧鍾每小時比標准時間慢30秒:鬧鍾一小時走59.5分鍾回,則鬧答鍾每走一分鍾需要:60/59.5分鍾
所以鬧鍾走60分鍾,實際時間是(60/59.5)×60分鍾。
曉明的手錶比鬧鍾每小時快30秒:鬧鍾走60分鍾,手錶走60.5分鍾,就是(60/59.5)×60分鍾,手錶走了60.5分鍾
則每過一分鍾手錶走60.5/[(60/59.5)×60]分鍾=(59.5×60.5)/(60×60)分鍾
一天共24×60分鍾,手錶走了[(59.5×60.5)/(60×60)]×24×60=1439.9分鍾,再減去1439.9-24×60=-0.1分鍾=6秒,也就是說,小明的手錶一晝夜比標准時間快6秒
方法二:
設手錶實際每小時走x秒
由題意「曉明的手錶比鬧鍾每小時快30秒」,即:鬧鍾走1小時(3600秒),手錶走3630秒;
「鬧鍾比標准時間每小時慢30秒」即:標准時間1小時,鬧鍾走3570秒。
則在標准時間1小時內:3630/3600=x/3570,解得:x=3599.75(秒)
每小時手錶與標准時間相差:3600-3599.75=0.25(秒)
則曉明的手錶一晝夜比標准時間快24×0.25=6(秒 )
⑸ 小學數學:時鍾問題
咱先來算一下時鍾重新開始走到李叔叔回來所走過的時間:
9:00是晚上的時間,實際上就是回21:00
(算這種題目要轉換成24小時記時答法)
21:00-12:10=8小時50分
然後算一下從上班到下班,李叔叔在工廠里工作時間:
下午3:00=15:00 晚上11:00=23:00
23:00-15:00=8小時
50分鍾里包括來回的時間和10分鍾早到在工廠里呆著的時間,
因此單程用時:(50-10)/2=20分鍾。
也就是說他下午2:30出發,
14:30-12:10=2小時20分鍾=140分鍾
·
⑹ 小學一年級數學關於鍾表的問題
認識鍾表(整時和半時)說課
一、明確內容,說教材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鍾表》的第一課時,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鍾表上的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以後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知識技能性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鍾面,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3、情感性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教學難點:在鍾面上撥整時和半時。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對剛進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識鍾表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他們原有生活經驗的總結升華。依據《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聯系生活、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適時評價、激勵創新等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聯系生活、激發興趣。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形象地提示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在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敢於創新的意識。
3、適時評價,激勵創新。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給予激勵、評價,架起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愉悅感、成功感,從而進行創新性學習。
三、確定主體,說學法
1、觀察辨析法:觀察「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培養學生運用對比分析、區分異同的方法進行學習。
2、小組合作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動手操作法:指導學生動手撥鍾表,充分發揮學具的啟智作用,進一步體會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四、自主合作,說程序
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為了使本節課教學內容能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步發展,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設計:
(一)課前,師生之間圍繞時間這個主題進行聊天;上課伊始,通過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二)在新課教學中,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1、初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直接呈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來認一認,說一說。
2、認識鍾面。教師:鍾面上有些什麼?把你知道的教給小組中的其他同學。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師當得最合格。學生開展四人一小組活動,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結。
3、再次認讀整時和半時。小組合作再一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教學設想:這樣開展教學,學生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升為系統的數學知識既可以省略簡單的重復現象,又能增加學生在課堂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整個活動學生始終在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但認識是深刻的。
(三)鞏固練習:「找朋友」、「撥一撥」。
教學設想: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設計一些生活性、趣味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為學生充分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輕松的思維空間和創造空間。
(四)概括總結。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旨在喚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再次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⑺ 時鍾問題(小學)
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角度的和,正好等於360°
每分鍾,
分針轉動:360÷60=6°
時針轉動:360÷(12×60)=0.5°
放映時間:
360÷(6+0.5)=720/13分鍾≈55分23秒
⑻ 小學時鍾問題
一晝夜有24×60=1,440(分),所以兩針一晝夜重合:(次),分述如下:
1:05分→專屬
2:10分→
3:17分→
4:22分→
5:28分→
6:33分→
7:38分→
8:43分→
9:48分→
10:55分→
因為11點的重合剛好是12點整,所以12個小時只重合了11次!→
一天24小時,但是從下午開始到零晨又重覆了早上12小時的運轉,所以下午也是和早上的12小時一樣!所以,11乘以2=22(次)
⑼ 小學數學鍾表問題
解:10/(12-9+8)=10/11 min
答:小紅的手錶每小時慢10/1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