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利用學案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做過一些思考與嘗試,現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一、教師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俗話說「國無君,民亦亂」,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教師來帶領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那麼,再好的孩子也不過是「一盤散沙」,不能成就「大業」。1、走到學生身邊去,和學生融為一體。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師生關系良好,使學生愛學、好學,才能激發學習興趣。記得以前,我每次上課都站在講台上,從不走到學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學生的心聲:「老師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聽了這幾句話,我恍然大悟,經過反思,我走進了學生心中,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2、設置合理的作業,全面開動學生的思維。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設置作業時,我將繁雜的教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游戲中,這樣完成的質量好,學生的興趣高。例如:在教學「除法」時,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這樣的作業題:「請你回家,將家中的蘋果平均分給你的家人」,自己設置題目,自己解答,結果在第二天的課上,學生們都把自己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著回答,這充分說明作業的設置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的情況。3、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其實,學生的知識增長、智慧發展、思想提高、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師只有鑽透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成。4、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二、學生的有效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提高,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要圍繞學生的「自主發展」的引導、導向。1、創設良好的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中的「小熊購物」時,我讓學生在課前准備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內一個「商店」,同時讓學生准備一定的「錢」(用彩紙代替);在活動中,讓學生自扮收銀員(或服務員),其他同學扮購物者,由於學生對「買東西」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深深地認識到書本里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2、加強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印象。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覺得在教學中能藉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備好實物—10枝鉛筆,讓學生自己先去數、去分,然後在小組內共同分,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而教師只作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找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既充分發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又讓學生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3、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增強學生的記憶與觀察。由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發展,因而在教學中,我根據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讓學生藉助實物來觀察分析,先初步進行感性認識,然後在進一步進行延伸,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學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學「厘米認識」時,當學生初步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後,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了解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一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等,借實際的東西初步了解,再進一步深化,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4、讓學生思考,自己總結結論。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課改後,教學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藉助手、腦等器官,自己總結結論,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組織者,輔導者。例如:在教學「數的比較」中,我採用游戲及鼓勵的言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我加入了學生的游戲中,和學生一塊進行比較、猜測,讓學生先寫一個兩位數,而我寫一個三位數,進行比較;再讓學生寫一個三位數,而我寫一個四位數,進行比較……依此類推,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討論,來尋找規律,這樣學生不僅興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較兩個位數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規律。接著再讓學生在游戲「猜數」中進行比較同位數的大小,從而總結出數的比較規律,從而實現了本課的目標,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學。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❷ 如何讓導學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導"出生活味
當今社會正處於信息時代,社會生活普遍"數字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是人在自然和專社會空間中,通過屬享受、佔有、內化並創造人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圍繞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能動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嘗試通過將學習氛圍、數學語言、數學情境、數學問題和數學作業生活化,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感受和運用數學課。從而把數學教學生活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了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初步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的。
❸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課件
所謂針對性就是要明白:什麼時候用?用在什麼地方?用了課件之後預期會收到什麼專效果?只有明確了屬這幾個問題,才不會讓我們對課件的運用變得盲目。
要做到有針對性的運用,我們在課前就必須充分設計好本堂課課件運用的目的、時間、效果。只有在我們教師對使用課件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時,才具備有效運用課件的可能。如果我們教師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使用課件,那麼盲目的使用課件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我們只有抓住了一堂課的重難點,才能抓住與之對應的課件的重難點,只有我們明確了課件的重難點,那麼我們就具備了有針對性使用課件的基本條件。
❹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導學案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導學案,
如何有效開發小學環境教育課程,
這個題目太大了。
買本書看看吧。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❺ 淺談如何設計小學數學預學案,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一)抄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襲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❻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近幾年來,導學案作為課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倍受關注,也在許多地區推廣並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形成了諸如「杜郎口模式」、「太谷模式」等先進典型。導學案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減少教師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確發揮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正確使用導學案談談個人體會。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自己整理圓的基礎知識,課前通過看書、小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課上進行交流、欣賞、分析、評價,找出各組作品的優點和不足。將復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課內復習與課外復習相結合,課堂成為展示學生思維成果的舞台。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畫圖表示的,有提綱式的,有羅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樹形結構的……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以及科學分析、評價的能力。
2、重點強化,加深認識。根據學生以往學習的實際情況,抓住半圓的周長和面積、環形小路的面積、已知周長求面積等關鍵處導學、討論。在學生全面復習圓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平時容易忽略和錯誤較多的典型問題進行重點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更加深入,真正達到「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目的。
3、聯系生活,學會創造。結合生活中趣味性較強的實例,如計算捆紮4瓶啤酒所需要的繩長、求陰陽太極圖黑色部分的面積等,促進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尋求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運用平移、割補等方法使難題大大簡化產生的「頓悟」體驗。
在導學案使用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拿到導學案就做上面的題目,而不是利用導學案中的問題去預習教材、回歸教材、探索教材內容;也有少數教師在課堂上只圍繞導學案來組織學習,對教材不加重視。有的甚至一節課、一學期下來,課本被擱置、幾乎是新的。還有的導學案與教材練習基本雷同,只是數據和情境稍加改動,連編排順序都一致。這些「以案代本」的做法無疑都是錯誤的。導學案畢竟不能包攬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切內容,更不能替代教材的基礎功能。導學問題的來源主要取決於對教材或其他教學文本內容的選擇,應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習內容進行「再設計」和「二次加工」的過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適合學生自學,是很好的導學之材,卻被教師棄之不用或隨意創編,實為可惜。
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一課中「三角形的高」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學問題:
1、什麼是三角形的高?怎樣畫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有幾條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條高?
結果學生圍繞「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條高」展開了辯論,有的說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條高,有的說鈍角三角形也只有一條高,還有的說鈍角三角形沒有高……教室里亂成一團,幾位優秀生誰也說服不了誰。更多的同學茫然不知所措,因為「三角形的分類」是三角形特性之後的內容,還沒有學,對於這幾類三角形的定義大部分學生都不清楚。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教材的邏輯順序和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提出難度較大的思考題,造成了知識體系和課堂秩序的混亂。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導學功能,改進了導學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高,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效果:
1、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從課本P81的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為哪幾個詞是關鍵?
試著分析一下:
(1)高是一條();
(2)高和底是()出現的,一條邊可以作底,另兩條邊()作底。
2、畫高的方法是怎樣的?書上沒有圖示哦,三角板怎樣放,你能畫出來嗎?
這樣的導學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度而適度的挖掘,能引導學生全面而准確地理解「高」的含義以及底和高之間的對應關系,為後繼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習畫高方法時,又彌補了教材沒有直觀圖的不足,讓學生畫出三角板的位置,既可以訓練學生規范的作圖習慣,又突破了操作的難點,巧妙地順水推舟,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在使用導學案過程中,我們要遵循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處理好導與學、練與思、案與材的關系,努力走出偏執、極端的誤區,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出和諧、高效的課堂!
❼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利用導學案上課,怎樣達到課堂的生成
聯系生活,學會創造抄.結合生活中趣味性較強的實例,如計算捆紮4瓶啤酒所需要的繩長、求陰陽太極圖黑色部分的面積等,促進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尋求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運用平移、割補等方法使難題大大簡化產生的頓悟體驗.
❽ 小學數學怎樣利用導學案教學評課稿
一、復習導入,解讀目標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寫出圓的周長公式:C= 或C=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3、整體感知圓柱: 請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二、用心思考,獨立完成1、圓柱的表面(1)摸摸圓柱。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圓柱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2)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它們有什麼特徵?2、圓柱的高(1)自學課本P11例1,拿個圓柱實物指出它的高,思考圓柱的高有什麼特徵?(2)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3)嘗試完成P11「做一做」。(說一說長方形或正方形轉動起來是什麼?)(4)說一說圓柱有什麼特徵?三、合作交流,釋疑解惑1、圓柱的側面展開(P12例2)(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2)交流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3)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①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②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_________,寬就是圓柱的______。③小組對子相互檢查並說一說錯在什麼地方。(4)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成長方形?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③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四、展示提升,當堂檢測1、完成P15 練習二第1、2題,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疑。2、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5練習二第3、4題。 2、拓展提高:完成第12頁「做一做」。整理導學案:1、對照學習目標,把自己已經完成的學習目標後面畫個笑臉。2、把自己本節課的收獲或提醒自己的話用紅筆寫在右面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