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多層面的。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為了孩子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的學習興趣,下面來總結一下,作為家長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常規的學習習慣。
主要是指學習中的聽、說、審、檢、作業書寫、預習、復習方法的習慣。
會聽、看、想、說的習慣。
只有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更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因此,「四會」中,會說是突破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去想,兩者相互促進,促進孩子多想、多說。要會想,就要認真聽,細心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孩子說的時候,要引導他說出是「怎樣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訓練孩子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說出圖意,從書中的一幅圖說出多種說法,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里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認真審題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但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做事細心、踏實的品性。具體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範讀題方法,孩子邊指邊讀,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一個從小就能慎重對待計算的人,在以後的行事中就不會輕易犯下草率從事的錯誤。所以,家長要訓練孩子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於孩子認真計算有進步的時候要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自信心。
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由此,在日常練習中應把檢查和驗算當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平時家長應讓孩子對一些判斷、選擇、改錯等類型題進行訓練,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給予糾正。每當作業本、測驗題發下來以後,都應認真檢查錯的原因,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強調獨立完成作業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
(1)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好習慣。
(4)驗算的好習慣。
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如我們馬上就要學習的統計表,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課前收集、調查好一些相關數據。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一年級兒童,復習則以當天教的內容為主,家長可以讓孩子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的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適當背一些要記的知識。
2.自信的學習習慣。
自信心是創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質,自信作為一種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在個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自信的學習習慣培養過程能使孩子敢於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獲得最終成功。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提倡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使用「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再讓我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見的方式,從而喚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時在學習中也要善於聯想、想像,敢於假設,任何創造都離不開這種思維習慣,從小掌握這種方法終身受益。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備的素質,也是他們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孩子。
Ⅱ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育是什麼?借用葉聖陶先生的一句話,那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特殊意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應該把規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必要的教學目標。
而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
習慣,顧名思義是指由於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付蘭西斯.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但願人們能盡可能培養起良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所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目標之一。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數學知識,教如何學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教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談一些點滴體會。
一、培養良好的數學課堂習慣
一節數學課上得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課堂習慣。因此,我每接一個新班,都會先培養學生聽、看、想、說的習慣。
1、聽、想、說相結合,具體做法是:(1)要求學生聽要入耳,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伴說。(2)要求學生一發現問題就應積極動腦,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評價,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3)我經常口述口算題、應用題,學生直接說得數,找條件、問題和數量關系。(4)當學生發現問題或教師提出關鍵問題時,我都會組織學生分小組議論、討論、爭論等多項交流活動。
2、看、想、說相結合,現在的數學教材,大部分是來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圖文。因此,教師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講」代「看」。學生能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真看、想、說。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讀題、審題習慣
讀題是審題的前提,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讀題、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具體做法是:
1、把題目讀正確,讀題時應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會解釋題目中每一句話的意思。
3、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目的意思。
例如,教學二年級的一道題目是:學校舉行跳繩比賽,小麗跳了50下,小明比小麗少跳了14下。小明跳了多少下?小麗和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我先讓學生自己認真讀題,然後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中的每一句話的意思,並分析題意。我適當提問、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道題講了一件什麼事?「小明比小麗少跳了14下」,這句話中的「少」是指誰少,少多少下?那小明跳了多少下,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學生就根據我的提問逐步解釋了題目中的每一句話。
學生通過讀題、審題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識,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 、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並不是他們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我的具體做法是:
1、學生每天堅持練「一式二解三計算」
所謂「一式二解三計算」是指一道文字題,二道解方程,三道計算題。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分小組做,做完後小組成員聚在一起,一起批閱、討論、指出彼此的優缺點、總結吸取的教訓等等。在這一環節,我特別強調學生要大膽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認真聽別人說。
2、認真書寫和計算
在打草稿的時候,字總是很大,並且很不整潔,這可以導致計算時的錯誤和後期檢驗的問題。本人在讀小學四、五年級有過以上經歷,後來初一時在班主任的嚴格整頓下才有現在認真書寫和計算的習慣。
解題時要認真書寫,教學生解題時要書寫整潔,格式規范。學生在作業、練習的書寫一定要工整和規范,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除了規范書寫,還應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草稿要像正式答案一樣,一律寫在作業本上,做到草稿不草,豎式排列有序,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書寫習慣。
3、培養學生心算的能力
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在計算過程中都需要心算能力。例如口算13+9時,先心裡應想好3+9=12,再算12+10=22。豎式筆算是由若干個口算組成的,特別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需要記在心裡的數就更多了。有些同學心算能力較差,這些地方就很容易出錯,因此在教學中要進行一些相關的適當練習。如:我要求學生每天晨唱時堅持5分鍾的搶答練習。(由一名學生到講台前出示口算題目,其餘學生進行搶答練習。)
四、引導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習慣,有利於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及時進行反思,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習慣呢?
1、教會學生驗算
驗算是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合理。我要求學生在計算之前先估計結果的大致范圍,如:在計算1985x4時,先估計結果應接近8000。若你的結果比8000大或比8000小得多,那你的結果一定錯了,應查找原因重新計算;還要求學生聯系實際判斷計算結果是否合理,如:「講台的高是80( )」,在括弧里填長度單位。有的學生填「米」,有的學生填「厘米」,還有的學生填「毫米」。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判斷,很顯然填「米」和「毫米」是不正確的。講台怎麼可能是80米或80毫米呢?檢查後發現,老師的身高2米不到,不可能是80米那麼高,也不可能是80毫米那麼矮;學生還應利用加減關系和乘除關系進行驗算。
2、教會學生改錯題
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並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是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作業正確率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業,可由教師指定范圍和數量,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計時,自己口算,自己用筆算檢查訂正。每學完一個單元,學生可根據錯題情況評價自己該單元學習的成績和問題,確定自己復習的重點。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習慣的培養卻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持之以恆,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形成。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應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課前准備的習慣
課前要自覺准備好學慣用具:課本、寫字筆、學具盒、計算器,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並且把這些常用的用具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裡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課前還要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數學老師要善於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數學思維狀態。
3、勇於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舉手能體現學生的精神面貌,老師應鼓勵全班同學積極舉手,通過舉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舉手大有學問,應該提倡正確的舉手姿勢,舉手時身體要坐正,右手放在身體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體的左前方,眼睛看著老師。當然老師應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覺得手沒有白舉,自然就想多舉手了。
4、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匯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對於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5、勤於動手的習慣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於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6、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系,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要解決學生「粗心」的問題,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強針對性訓練之外,養成反思的習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聽到學生考完試後這樣說,「唉,很多題我們都會做的,由於粗心大意就做錯了!」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借口,成為學習進步的煙幕彈,它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數學學科尤其如此。一般情況下,學生表現粗心的地方,大都是問題當中要求細密的地方,有意識地讓學生對那些細密之處和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反思,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有利於引起對細微之處的注意。經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細心,思維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考慮問題一定更加周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會漸漸豐富。如果對反思的結果作一些書面的記錄總結,特別是對那些「粗心過的地方」作適當的記錄總結,反思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7、質疑的習慣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問問題,而越大就越不喜歡提問題了呢?其實好奇、好問是每個小孩的天性,這種天性在後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殺,或者會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質疑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是創新的基礎,善於質疑的人,善於發現問題。從素質教育角度來說,讓學生提出問題固然有困難,於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訴學生去做什麼,或直接將他們帶到問題的終點,這雖然使學生獲得了任務,但卻使學生從小就喪失了問題解決和推理的能力,並最終使他們喪失了數學能力。教學上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求同存異,鼓勵學生多提問,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對於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應當給與學生恰當的評價,要給與鼓勵,肯定正確的一面,絕不能「一棍子打死」。
8、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對外部事物的有效的關注,是一種良好的感知狀態,注視者兩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擻。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用眼睛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應當注視著老師的眼睛和動作,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學生應該看著黑板,當某同學在發言或匯報的時候,其他同學應當看著該同學的眼睛和所做的動作。課堂上與注視相反的情況有發呆、走神、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等,這些人兩眼黯然無神,委靡不振,不能經受一點點干擾,身邊稍有動靜便思想分散。數學課與數字、概念、法則、公式、性質、定理緊密相連,有的是計算和推理,規則性比較強,因此數學課堂要加強直觀教學,加強情感交流,營造生動活潑的主題鮮明的課堂氣氛。
9、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閱讀例題和習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學生發生了錯誤,引導學生從課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從而領悟到認真看書的必要性,對課本感興趣,逐步願意並喜歡閱讀課本,教師在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以及關鍵處,提出供學生自學的思考提綱,幫助他們自己學習,自主探索。可以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小本本,指導他們做記錄和摘錄整理所學知識,便於他們隨時閱讀。如對各種法則,定律,概念,公式,進率等基礎知識的整理摘錄,使他們養成自覺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0、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要科學安排學習、勞動、娛樂、鍛煉、交往等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包括每天的階段性安排、每周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復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習時不用別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
11、協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要學會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要善於幫助別人,也要善於向別人學習,通過協作研討,使自己在敘述、解釋、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調整看法,實現對知識的科學建構。
12、課後復習的習慣
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的關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13、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尋找解決的方法。作業寫完後,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徵和要點,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作業錯了,要及時改過來。不遷就、不諒解,不拖延時間。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專心聽講的來習慣
1、 教學自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
2、 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3、 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
閱讀課本的習慣
1、 在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養成看圖、看關鍵文字、理解數學知識的習慣。
2、 在課後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1、 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
2、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
認真作業的習慣
1、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提出及時、認真、獨立完成的具體要求。
2、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完成作業的基本方法。
Ⅵ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更需家長掌握孩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心理規律, 向孩子講明養成良好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性,指出要養成這些良好學習習慣,必須克服哪些毛病,讓孩子心中有數,做起來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落實到實處。指導具體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去做並及時督促、檢查,這樣也就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再逐步由課外向課內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鞏固下來。
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1.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2、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數學中要求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 味化,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他們回答問題後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贊揚,更能增加他們學習的參與競爭意識,這樣可使老師的啟發性講授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得到和諧的統一,促使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形成。③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於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在講授討論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並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數學游戲,學生處於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保持長時間增長。
二、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
①在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養成看圖、看關鍵文字、理解數學知識的習慣。低年級,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法。看書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跟著教師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插圖,要數清圖中各種物體的個數,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圖解。教師要注意採用「先講解後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中高年級,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讀書的技巧。在普通讀的基礎上,重點內容,難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畫,認真推敲課本上的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怎樣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線段圖與應用題的關系,如何看懂各種圖表等。讓學生學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②在課後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應該從低年級起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培養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後練習布置給學生,並提出適應低年級小學生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剛開始,預習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細一些,可採用填空式,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步採用問答式,思考題等方式。
三、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①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慾。這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小、知識面窄、抽象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數學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因此不僅培養勤思好問的習慣,還要引發學生養成深刻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比較分析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區別、掌握實質、靈活運用。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切忌動作慌亂、思維無序。那樣肯定導致作業做得臟、亂、錯,不堪入目。我們得要求學生緊張有序地,輕輕地拿出作業本、尖鉛筆、文具盒。文具盒打開後先不要合上,以備隨時取尺子和橡皮。作業開始不要先動筆,先讀懂題目叫你解決什麼問題,在沒有弄懂題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動筆,反復閱讀題目,讀懂之後再動筆。寫算式,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業看上去干凈,整齊,正確。關於格式和布局這些都在一年級輔導寫作業時就要講清。
其次,各種題型基本見到後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的作業,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
再次,要培養學生會自我檢查養成認真學習不粗心的習慣。
五、嚴格要求,規范書寫
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都是造成錯題的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就要從低年級抓起,包括學生的作業格式、書寫規范、自覺檢查等習慣。要求學生以「提筆就是練字時」為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防止學生的粗心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以下要求:(1)題目從書上抄下來後就要檢查題目是否抄對。(2)從橫式抄到豎式要再檢查一遍。(3)豎式結果抄到橫式還要檢查。這樣逐步檢查減少了計算的錯誤率,比較有實效。
Ⅶ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需要培養哪些習慣
小學一年抄級階段是兒襲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Ⅷ 小學生怎樣才能養成自覺學習數學學習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主動的學習,它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只要具有了這種能力學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學習方法運用科學,自己的學習活動安排合理。能夠積極進行思考,勇於質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進取的精神和探索的精神。在自主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可以按照下列幾個步驟進行:
1、創設問題,學生自學生疑。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可見教學的關鍵在於「疑」,它是教學思維的動力,是思維的方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同樣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此步驟是整個自主學習訓練的第一步。為了更深入地為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能夠不斷的向前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有新的問題向學生提出。利用現有的環境條件,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及關鍵,從不同的新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巧妙地設疑。(1)提出有明確的目的或意識的問題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趨向於設立的三維教學目標。(2)提出問題的「疑點」難度要大,一開始就讓學生陷入暫時的困惑狀態。(3)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激發出來。
2、勇於質疑,敢於探索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學,有很多自己能力范圍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浮出水面,這稱之為質疑。在充滿著觀察、猜想、操作、模擬、實驗、交流、反思等探索與挑戰性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改變以前講解例題、仿做例題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使學生積極地學習活動中進行探索交流。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勇於質疑,勇於探索解決。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如果遇到學生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應該鼓勵學生,打消學生畏懼提問題的顧慮,激發他們勇於質疑的熱情。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每個學生都能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
3、分析問題,釋疑解答。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心中一旦有了「疑難」就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首先,在設疑時,教師要把教材中的知識點設為疑點,讓學生有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慾望,從而激發出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其次,設計教學過程要有科學性,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自主性,學習知識點的過程變成他們主動探索的過程。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的去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答疑。改變以前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培養學生合作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任務,並以小組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小組合作制是我們經常採用的方式。每班將近五十人,一般情況下,每班都安排7-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自學情況。在小組中,學生為了完成每節課的共同任務,進行明確的分工,並按照基礎的好與差,進行了編號,組長是每組的1號,稍差一些是2號其他依此類推,進行小組活動時,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不留死角。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成員的優勢,對各自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或討論,或交流,或演示,很好的完成了自學內容,優點顯而易見。
優點1:在互動互助的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做到集思廣益,發揮每個成員的思維優勢來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既能使基礎好的小組成員在合作交往中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又能使基礎差的成員分享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逐步養成了積極思考,善於表達的好習慣,形成了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精神。
優點2:在合作交流中,每個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沒有心理壓力。在這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想像力豐富而且大膽,發言踴躍,各抒己見經常為一個小小的見解爭論不休,這時教師的引導能夠充分發揮,知識點也記得比較牢固。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教師不應該重視學生得出的答案是否全面與否是,應該關注的是營造出的這種自由和諧的討論熱烈的學習氛圍,每個成員都能暢所欲言地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從而擴展自己的思維想像空間,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敢於表達,勇於表達。
三、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
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猜想質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取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主要在於學生的學,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情感體驗和創新思維。經過多年的教學,我認為初中數學的探究性學習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探究性學習。解決問題是指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數學知識去解決那種並非單純練習題式的問題,包括實際生活問題和源於數學內部的問題。如可以把條件、結論完整的題目改造成給出條件,先探索結論,再進行證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給出多個條件,需要整理、篩選以後才能求解或證明的題目;還可以改造成要求運用多種解法或得出多個結論的題目,以加強發散式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從實際生活情境入手,或者從數學基礎知識出發,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符合學生實際的基礎知識之中,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慾。
②通過數學建模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數學建模活動中,學生要從問題的實際出發,閱讀題目的重要信息,利用合理的假設,簡化題目,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通過思考聯系出需要的專業資料和數學理論,融匯、貫穿整個知識網路,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後,再進行必要的數學推理、處理數
Ⅸ 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傾聽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他簡單歸結,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教師要培養學生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美國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丹尼斯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大多數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傾聽來進行的,教師首先教給學生的學習技巧應該是課堂傾聽」。好的傾聽習慣對學生學習數學也是起重要作用的。本文將從分清三種傾聽誤區、樹立兩種傾聽觀念、處理好傾聽關系三方面,來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一、分清三種傾聽誤區1、傾聽=聽課我們平常所說的聽課是指簡單的用耳朵聽。聽課時,學生如果不融入興趣、思維、感情等主動性因素,即使認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動聽課,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出現「左耳聽右耳冒」的現象。課堂傾聽是一種含有聽課技巧和聽課藝術的積極高效的聽課。它還包含鑒賞性思考、主動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聽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數學能力應首先把這種基本要素作為強調和培養的目標。教師授課時,不能滿足於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認真狀」,要對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等進行大膽創意,引導學生最大程度的處於積極的傾聽狀態,以提高授課和聽課效率。2、能聽=會聽在這個問題上,傳統教學存在三大失誤。其一,從來沒有認真界定「能聽」與「會聽」兩個概念,或混為一談,或避而不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二,一般來說,傾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當學生進入學校時,他們幾乎都是能傾聽的。許多教師便想當然地認為學生都會聽課。因而,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聽課,老師的講課早已開始了。其三,教師們往往疏忽教學生學習如何進行正確聽課的方法。教師本身不懂如何傾聽,更沒有具體可行的經驗。3、甲聽=乙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很快的發現,由於學生自身資質的參差不齊,他們的傾聽能力和傾聽狀態也會有很大差異。據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傾聽效果是由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其傾聽目的來決定的。聽課過程中,學生往往以自身具備的傾聽能力和自身養成的傾聽習慣來決定聽什麼,什麼時候聽。有時候因為能力問題(如聽不懂)或心理問題(如對老師反感),他們會自動關閉接收口語信息的通道,故意不聽老師的講解。這樣便產生了心理學所講的「選擇性失聰」現象。所以,對同一堂課同一問題,不同的學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別。老師必須摒棄陳舊古板的教學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鴨式課堂說教,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用不同的味道滿足不同的胃口。二、樹立兩種傾聽觀念1、創設良好的課堂傾聽氣氛。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把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音樂、故事或多媒體引入數學課堂等。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加拿大教育專家安尼福來斯特曾說:「你的教室將很少有完全的寧靜,分享和交流是輕松氣氛的關鍵。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2、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特點。首先,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講課思路上。如果設計的思路既精闢簡潔,又新穎有趣,就一定會引導著時刻都會脫韁而去的小野馬們跟著自己一步步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其次,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的重難點上。課堂上,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最大限度地推移學生的「選擇性失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這樣便不知不覺地延長了注意時間,提高了注意質量。三、處理好傾聽關系把「聽」和「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當一個學生發言的時候,其他的學生是要有任務的,那就是對這個學生的發言作出恰當的評價,及時表述自己對該意見是否贊成,不贊成的表述自己的意見。這里的「評」應該包括學生和師生之間的評價。第一,老師說話時,大家聽。若發現有同學違反規則,沒有聽清老師的意思,任何同學不要提醒。第二,同學發言時,要等發言結束時再舉手,方可提出不同意見,也可以補充說明。注意有序性和學會謙讓。第三,同學發言時,老師也要認真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學生可以禮貌地反駁老師的意見。第四,老師和學生在發言時,都要考慮能不能吸引別人。總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專注,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解讀;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就是學會交流。韓山小學 仲平平
Ⅹ 一年級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要養成哪些好習慣
我覺得首先是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話,從中學習專知識,有的孩子看著是坐在屬那裡,但是沒有聽講,這就是老師說的聽課效果不好,如果你是家長,那就在家裡訓練孩子注意聽大人的說話內容,訓練他復述你講的內容重點,
其次是能坐得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孩子認為聽會了,就坐不住,結果學習不扎實,或者一寫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