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1)小學語文課堂活動名稱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㈡ 小學語文活動有哪些
可以做游戲、詞語接龍、抓錯別字「俘虜」詩歌朗誦比賽、繞口令比賽、講故事比賽、水果拼盤比賽
㈢ 語文課堂可以進行哪些活動
語文課堂要進行的活動就是背書學習,互相交流學習心得,但這也是在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這么做的,一般小學或者初中課堂是不允許的,因為那樣太亂了,別的學生無法學習,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可以的
㈣ 小學語文課的課堂類型有哪些
一、發現型
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當一名發現者、探索者,在讀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見,見中有異,異中求新,
進行自我發現學習,讓「自主」和「創造」得到落實。
二、辯論型
「辯論」是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傾向性,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
表演是對課文加深理解的一種較好的表現形式。通過演一演,不但強化學生運用、理解、積累語言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四、欣賞型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個質的飛躍。
五、演講型
演講是論說能力的表現。演講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給聽眾教益和鼓舞。
六、活動型
活動是指學生本身的活動,語文活動課是活動課的一種。這類課以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內容,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去創造,去創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此外還有嘗試型、討論型、朗誦型、洽談型、參觀型、展覽型等,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開放課堂教學,就能產生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出創造力。
㈤ 小學語文教研主題有哪些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准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本,展開想像」(四庄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這是必須改正的。……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纖屑不遺?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照理說,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正是練習的好機會。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略讀課文,要粗知大意。學生要獨立閱讀,自讀自得,整體把握。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一讀解決字詞,互相交流;二讀明白大致內容,要准確概括;三讀就是重點讀,抓感興趣的部分讀,交流收獲體會,或內容或寫法。
2、有的閱讀教學,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哪裡寫父親了不起,找出來,讀。
3、哪裡寫兒子了不起,找出來,讀。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
1、教學重點要突出,一課一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
語言品析鑒賞課,比較閱讀課,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價值觀探討),閱讀、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寫文章),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寫作實踐課等。
2、以《開國大典》為例,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課堂總結,銘記「大典」——教課文;布置寫作: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寫作方法指導課。
另外,我們的課堂,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要重視兩點: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一)、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禮節性用語,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主題是什麼,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
(二)、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第一塊(簡要介紹):教材簡介,根據……主題,我制定……目標,重難點,教學流程;第二塊(詳細說明):針對主題,成功與不足之處,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先肯定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舉幾個例子:
1、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可以這樣發言:結合點選擇在哪裡,是否恰當,用了什麼方法,訓練了哪種能力,效果怎麼樣……
2、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可以:咀嚼了什麼語言,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比較、刪除等),體驗到什麼情感……
3、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可以:什麼時機指導,什麼方法形式指導、評價,效果怎樣……
(四)、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可以提前准備出來,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適時調整。
(五)、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還有什麼異議。
要求與建議:即日起,至10月28日,所有教研組,按照我縣主題式校本教研的要求,真真正正地搞兩輪活動。
㈥ 較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有哪些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幹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㈦ 語文課堂小組學習活動有哪些形式
語文課堂上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
教育觀念的更新,
小組合作學習猶如一面春風,
吹遍了大江南北。
也吹進了小學的課堂,孩子們沐浴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里,吮吸著小組合作帶來的驚喜。
那麼,我們該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下面就來談談我在課堂上是
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建立合作小組,營造合作氛圍,激起合作的興趣
二、教給合作學習的方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時,我會
特別強調,
每個同學都要參與,
這才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
我們班就有幾個特別不愛說話
的學生,
如,
王景,
她膽子小,
說話聲音很低,
小組的其他成員就很不耐煩。
在小組活動時,
我經常關注這一小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勵膽子小的人。
三、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語文課堂上,我組織了一些小組
合作學習,
活動內容是由簡單到復雜,
由淺入深的,
一步一步教孩子們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
學習。
(1)
合作學習生字。很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都會組織孩子們互相讀讀生字,這是一個
很好的教學手段。
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檢查每個孩子讀生字的情況。
因此在小組里,
按照
順序挨個朗讀,同時規定一人讀時,其他人不允許插嘴,要注意傾聽,讀完可以提出建議,
糾正錯誤。有的小組速度快,能讀兩到三遍,而且變換形式讀,開火車,齊讀,兩兩讀,這
樣學生既不感到枯燥,
也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幫助。
這項合作學習比較簡易,
我在第一課
時中經常採用,效果很好,也適合低中高各個年級。
(
2
)合作朗讀課文。我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如果課文人物對話多,建議孩子們分角色
朗讀,讀完評價,找出不足之處,小組成員還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語言,心理,還可以互換
角色,互相學習。如果課文內容長,每人讀一節,然後交流,糾正讀錯的地方。合作朗讀課
文在課堂教學中非常實用,那些膽小,不愛讀書的孩子,在小組里,既鍛煉了膽量,又能從
別人那兒學到朗讀的技巧。
(
3
)合作表演課本劇。語文書上有許多課文適合表演。
(
4
)合作寫習作。常合作的方式討論習作要求,寫完之後在小組內互相批改,這樣既
減輕了教師批改的負擔,也能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培養鑒賞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既能使學生取長補短,潛能得到開發,又培養
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老師要舍的花時間,
手把手的指導,
讓小組學習落到實處,
引領孩子們更好的開展合作學習,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
越來越精彩。
在語文課堂上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嘗試
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是在
合作的基礎進行的。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
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
生互動、
平等參與的局面,
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
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
閃光的亮點。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
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
,
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這樣才能培養
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分組時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各小
組成員在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異,每個小組中有
2
名優等生,
2
名中等生,
2
名學困生,
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基本一致,
做到組間同質,
為合作學習小組開展學習競賽活
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學習環境,
營造一個相互學習、
相互取長補短的氛圍。要確定每個
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流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單靠教師組織教學,
不能保證各小組學習的質量。
因此需要有幾個學習成績較好,
有較強的
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得力助手。
這些在合作過程中起組織、
協調作用的中心人物就是
合作學習小組的小組長。
在合作小組組建初期,
我把對組長的培訓,
作為小組建設的首要任
務,教他們如何組織本組同學開展合作學習,
怎樣處理組員們不同的意見、
觀點,
即時歸納
整理本組的學習情況„„並經常召開「小組長管理經驗交流會」對小組長的工作進行指導,
使小組合作事半功倍。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
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
成果匯報。讓優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表現,最終形成各顯其材、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團
結協作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省時、
高效。自從實行「導學案」教學以來,在對小組進行了六人制編組之後,學生的學習動力突
飛猛進,學習氛圍逐漸濃郁。在小組合作時教師參與,適時調控。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在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
常常會出現個別聰明同學過早完成任務而影響他人;
一些差生遇到
學習障礙,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停止學習,無所適從;有些同學甚至貪玩搗亂„„
這些都會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很難進行下去。
因此,
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及
時了解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發現學生遇到學習障礙及時點撥;遇到問題,
適時調控。
使得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
確保小組合作
學習收到實效。
二、合作學習的形式、內容注意多樣性、適時、適量和確定性。
合作學
習的形式和內容直接關繫到合作學習的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
不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
更重
要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
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習慣,
教會學生與人合作的方法,
與人友好
相處,共同完成任務,因此,教會學生學會合作,這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關鍵,教師要
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
技能、
技巧,
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1
)讀書時能做到邊讀邊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詞和句子把它勾畫出來,通過查閱資
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組成員請教。
(
2
)
在學習中,
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本小組的學習活動,並為小組學習獻計獻策,做到
提問主動、討論積極。
(
3
)
在學習中還要讓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做到別人發言時,
認真傾聽,
不
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
對別人的發言做出評價,
聽不懂時,
請求
對方做進一步解釋。
(
4
)評價自己時虛心接受,並能公平、公正、客觀地評價別人。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形
式應當是多樣化的。首先,可以是課內合作學習,也可以是課外合作學習,其次,可以是規
范合作,也可以是簡約合作。第三,可以是長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這里的長、短期
合作是就一項合作而言的。長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幾周時間,如進行一次語文社會調查活動。
而短期合作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
如討論一個小問題。
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學
習方法。
1
、交流、匯報法。語文教學中,常有讓學生把課外搜集的資料、自主學習時的收獲
及所思所感等,在小組內整合統一,以便在班級交流,這時的組內合作學習便要採用交流、
匯報法。
2
、討論法。
語文課堂上,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不懂的問題或產生疑惑的
地方,
有時,
教師也往往根據教學內容給出一個話題,
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時的小組合作
學習便要採取討論法,
使得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
從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及創新求異思維。
3
、競爭法。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語文課堂上,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
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常會組織一些辯論賽、表演賽、分角色朗讀賽、背誦賽等。這時的小
組合作學習便可以採用競爭法。
學生為了自己小組的利益,努力互助,
互相促進,
往往採用
優勝劣汰制,
可大大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及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三、重視形成性評價。
學生的評價貫穿整個的學習過程,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生養
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表現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都應該得到及時的表揚鼓勵,
不良的學習習慣
能得到及時的糾正。
評價階段的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才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
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為此,
我們在學習完一課或一單元之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評
價,評價的對象包括評價自己,評價同學,評價老師,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態度、學習方
法、學習能力、
教的成功與不足等幾個方面。
通過小組評價,
小組內的同學能夠互相取長補
短,
特別是原來一些得不到表揚的學困生在小組內經常得到同組同學的鼓勵,
有的還能得到
同班同學的掌聲,
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日益高漲,
對教師,
學生們也能夠依據自己的學習體
驗對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真正作到教學相長。
四、
及時進行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後跟蹤調查、
取得反饋信息、
反思成果與不足、
對學習進
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有利於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批改作業、找學生
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
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
做具體的指導,
如學習能力上,
情感態度方面,學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
然後每個小組進
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小組合作
學習的實效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
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也是實驗教材極力體現的一種理
念,目前被廣泛的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
「
小組
」
為單位的
「
合作性
」
學習,
是指將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
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
把
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
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
以群體智
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的方式被引入課堂後,
改變了以傳授為主的
教學模式,形成了生動、活潑、創造學習的新局面,顯示出它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主學
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與優勢。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由於小組劃分的隨意性,組織散亂,問
題設置小、碎、細,且缺乏探索價值,參與欠平衡(少數學生唱主角)
,小組活動次數頻繁
且時間失控等,
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效率低下。
怎樣才能更好的在語文課上組織小
組合作學習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組合作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
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
以學習小
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本著
「
以學生發
展為本
」
的教學思想,我們不難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調動小學生學習語
文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調動學
生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預習時合作,調動預習積極性
預習質量的高低,
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
而預習是否主動也影響預習的質量。
但一些同
學缺乏預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無視預習,
到課堂上疑點重重,
學習起來感到吃力。
教學中,
教師可以讓合作小組積極參與課前預習,
既能收到較好的預習效果,
又能調動學生預習的積
極性。
如語文教學中需要的課外知識資料很多,
教師在布置預習時經常會叫學生課下查找一
些資料,
並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誰查到的多,
哪個小組查到的又多又好,
這樣學生們就會爭先
恐後地去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
個人查找的多,
小組一交流,
小組的資料當然也就豐富了,
㈧ 小學語文主題活動課的形式有哪些
語文活動課大致有競賽、游戲、表演、欣賞、參觀、交際課等等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㈨ 小學語文可以研究的課堂主題有哪些
一、小學語文可以研究的課堂主題主要類型有:
(一)、發現型
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當一名發現者、探索者,在讀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見,見中有異,異中求新,
進行自我發現學習,讓「自主」和「創造」得到落實。 (二)、辯論型
「辯論」是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傾向性,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
表演是對課文加深理解的一種較好的表現形式。通過演一演,不但強化學生運用、理解、積累語言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四)、欣賞型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個質的飛躍。 (五)、演講型
演講是論說能力的表現。演講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給聽眾教益和鼓舞。 (六)、活動型
活動是指學生本身的活動,語文活動課是活動課的一種。這類課以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內容,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去創造,去創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此外還有:嘗試型、討論型、朗誦型、洽談型、參觀型、展覽型等,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開放課堂教學,就能產生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出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