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有哪些
101教育PPT有很多,隨便發一篇給你吧
人教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案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准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裡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裡面都有什麼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並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麼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隻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裡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 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麼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隻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於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❷ 什麼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典型案例分析與反思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 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 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 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
綜上,我決心:
平時鍛煉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並學有餘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准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
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有一句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
❸ 急求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幾個數學教學案例的反思與啟示
程廣文1 宋乃慶2
(1. 泉州師范學院 教務處,福建 泉州 362000;2. 西南師范大學 基礎教育研究中心,重慶 北碚 400715)
「案例是教學理論的故鄉。」〔1〕這個觀點從兩個方面得來:第一,教學理論應該是一種「形而下」的理論,教學理論是為教學實踐服務的,離開了這個前提的「理論」不能稱之為「教學理論」;第二,教學理論來源於教學實踐,實踐是教學理論的唯一來源,而案例則是數學教學實踐的摹寫,摹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把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教育學問題突出出來,以便更清楚地認識問題本質。不難明白,這兩個方面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包括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結果。以下四個案例分別從上述四個方面反映了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層次上的特徵,同時也從一定的角度提出了研究者關於這四個階段的觀點和思考。我們對它們進行反思,目的在於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舒爾曼說過,「案例並非是簡單地對一個教學事件的報告,稱其為案例是因為在於提出一項理論主張……」〔2〕四個案例中有三個是從數學課堂第一線收集來的,另一個則來自課堂實錄。這些案例雖然是個別的,但是它們所反映出的數學教學特徵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說只要走進數學課堂就可以看到案例中的情境。
一、教學主體:以教師思維代替學生思維而忘卻學生的存在
案例1:「分式」概念教學
〔開始上課之前〕
T:〔板書〕根據題目意思列出代數式:
甲2小時做x個零件,乙每小時比甲少做6個零件。
1. 乙每小時做 個零件;
2. 甲乙合作小時共做 個零件;
3. 甲用m小時可做 個零件;
4. 甲做60個零件需 小時;
5. 甲乙合作y個零件需 小時。
§ 9.1 分式
例1 x取什麼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2)。
〔開始上課〕
T:我們看填空題。(全班一起回答。)
(1)x-6;(2);(3)mx;
(4);(5)。
T:觀察這五個答案,上述五個答案中(4)、(5)與前三個答案有什麼不一樣?
S1:(4)、(5)中有分數線。
T:中也有分數線。
S2:分母中含有字母。
T:對了,主要是分母含有字母。
T:像這樣的式子,我們叫做分式。
(板書:分式定義)。
T:在課堂本子上,舉幾個分式的例子。
S:(開始做作業)
(註:T表示教師;S表示學生;Sk表示第K個學生;S表示全班學生。)
這節課主要是對分式概念進行教學。在教學進行之前,教師精心地設計了一個工程問題為分式教學進行鋪墊。這個鋪墊對分式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鋪墊後的教學有兩個關鍵之處:第一是教師的提問,「T:觀察這五個答案,上述五個答案中(4)、(5)與前三個答案有什麼不一樣」;第二是教師對S2的回答「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後繼處理(教學)。而恰恰在這兩個關鍵之處教師都「忘記了學生」。例如,教師的第一個提問,試圖讓學生從「(1)x-6;(2);(3)mx;(4);
(5)」這樣五個代數式中區別出分式來,但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中已經「不由自主」地區別了,說(4)、(5)「與前三個答案有什麼不一樣」,這樣提出問題使得提問的價值大為降低。首先要求學生從形式上辨別出「分式」,並且是採取比較的方式,有比較才有鑒別,教師出發點非常好,但是作為以區別分式為出發點的比較應讓學生自己採用分類的方法區別開來。換句話說,如果教師讓學生先觀察這五個代數式然後進行分類緊接著做比較從而讓學生把分式的根本特徵概括出來,這樣分式概念的教學前的鋪墊就發揮了充分作用。把本該由學生思考的東西卻由教師代為思考了,那麼教師為誰而教?學生在哪裡?其次,在實際教學中,當S2把教師希望提的問題的答案「分母中含有字母」說出之後,教師立即給出分式的定義並在黑板上板書。一個學生知道了教師的問題的答案並不意味著大部分學生都清楚了問題所在。更何況,還不能真正清楚S2的答案是否表明S2對問題的認識,從S1的回答足以看出這一點,更不能斷定整個班級的其他60多個學生的情況了。此處,足見教師在提出問題後已經「迫不及待」等候著學生的答案了,似乎顯得教師提出問題就是為了這個答案而已,而忘記了作為教學過程的目的在於使得全班學生都達到理解和認同。
二、教學內容:數學教學中以數學操作代替數學理解
案例2:「表達式」例題教學
例:已知x=,y=3-2t,用含x的表達式表示y。
教師這樣開始教學:題目要求我們用含x的表達式表示y,那麼,第一步,我們可以從式子x=中得到(1+t)x=1-t。整理,得t(1+x)=1-x。從中求出t,得t=。第二步,將這個t=代入y=3-2t中,得y=3-2×。整理,得y=。這樣這個題目就算講解完了。
上述數學解題教學,教師是直接「講解」「數學理解的表達形式」,而不是「講解」「數學理解」本身。這種形式的教學是一種「數學操作」,是一種操作性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是具有生成意義的,沒有生成意義的教學充其量算是一種「訓練」。不可否認,數學教學首要的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但是知識的掌握並非絕對地要通過「訓練」方式才能掌握,何況數學是思而至知的學問,它的學習和掌握需要理解,沒有理解的「訓練」不能從真正意義上獲得數學知識。如果教師從問題的結論開始和學生一起分析,從什麼是「用含x的表達式表示y」這一問題開始,讓學生對這句話的數學語義理解了,學生就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和途徑。懂了「用含x的表達式表示y」就可以理解「x=」和「y=3-2t」,進而理解「t=」,問題也就解決了。
三、教學方式:數學課堂上出現形式化教學
案例3:「三角形中位線」課錄節選〔3〕
T:同學們,今天上第36節課——三角形的中位線(邊講邊板書,學生記在作業本上)。1. 什麼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教師板書學生記。)請同學們先看書,再齊讀。(全班齊讀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義,師在黑板上畫△ABC,如圖1)
圖1
T:請指出△ABC的中位線。
S1:在AB上找到中點D,在AC上找到中點E,連接DE。DE就是△ABC的中位線。
T:同學們,S1說得對嗎?
S(齊答):對!
T:三角形的中位線是直線,是射線,還是線段呢?請S2回答。
S2:線段。
T:是一條什麼樣的線段?
S2:是一條連接三角形兩邊的中點的線段。
T:講得好。三角形的中位線是一條線段,它的兩個端點是三角形兩邊的中點。除了DE,還有哪些線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線呢?請S3回答。
S3:有。還有BC的中點與其他任一邊上的中點的連線。
(師在圖1上作EF,DF。)
T:對了,DF、EF也是三角形的中位線。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55頁上的第一行,這里說三角形的中位線和三角形的中線不同,請問:不同在哪裡?(見S4舉手。)請S4回答。
S4:中線是連接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的中點的線段。
T:對了,雖然它們都是線段,但它們連接的點不同。中位線是連接兩邊中點的線段,而中線是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的中點的線段。(邊畫圖2,邊說明。)
圖2
這是一節概念課教學。如果說概念的認知順序是先「過程」再「對象」的話,那麼在這節課中,「中位線」概念的教學順序則只有「對象」沒有「過程」。概念的認知順序需要有過程性,原因在於「概念在過程階段表現為一系列的固定步驟,具有操作性,相對直觀,容易仿效學會」。〔4〕從教學片段看,教學僅僅停留在「對象」——中位線的定義上,而缺乏「過程」。關於中位線定義,教師教學有這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讀」,讓學生「讀」中位線的定義,在教學中教師提出「什麼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並且「教師板書學生記」,然後「請同學們先看書,再齊讀」,「全班齊讀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義」時教師「在黑板上畫」;第二個階段是「識」,讓學生根據「讀」來識別三角形中哪條線段是中位線,在教學中教師「請S2指出△ABC的中位線」;第三個階段是「辨」,讓學生根據「讀」和「識」的結果和感受辨別中位線和中線的區別,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提出「三角形的中位線是直線,是射線,還是線段呢」和「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55頁上的第一行,這里說三角形的中位線和三角形的中線不同,請問不同在哪裡」。教學停留在中位線定義的文字上,沒有從中位線的形成著手,也沒有把中位線在幾何中的地位和作用說明清楚。三角形中位線在幾何題證明中中點的作用最大,教學中若強調中點比強調定義的文字和形式更節約時間也更能把重點突出出來,教學還更清晰。
四、教學結果:對數學理解中的自動化行為缺乏教育學反思
案例4:「有理數運算」應用題教學
例:一批麵粉10包,每包標准重量為25 kg,通過稱量,發現這10包與標准線位置的差如下表:
袋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與標准線位置差
+1
-0.5
-1.5
+0.75
-0.25
+1.5
-1
+0.5
0
+0.5
求這批麵粉的總重量。
教師的講解如下。
解:求代數和
(+1)+(-0.5)+(-1.5)+(0.75)+(-0.25)+(+1.5)+(-1)+(+0.5)+0+(+0.5)=1,我們可以求得總重量就是:
25×10+1=251(kg)。
這是一節初中一年級數學課中的一部分。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整道題的求解無懈可擊。但是在實際課堂上這里有兩個地方教師沒有向學生交代清楚:第一是例題中表格里的正負號的意義。正號表示超過標准重量的意思,(+1)就是表示超出標准重量1 kg,也就是這包麵粉的重量為26 kg;負號表示低於標准重量的意思,(-1)就表示低於標准重量1 kg,也就是這包麵粉重量為24 kg。這也能加深學生對正負數的概念的理解,並且是結合實際意義進行理解。所以,這個解釋很重要。第二是例題講解中對「25×10+1=251(kg)」中「25×10」的理解。「25×10」是一個抽象的算式,25 kg是一個觀念中的重量,因此教師應該把這一點向初一的學生講解清楚,而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做到。本人在課堂上就抽了三個學生詢問了一下,沒有學生知道這是為什麼。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求在該學科上有一定專業化程度的人進行教學工作。教師的學科專業化在教育學上的意義是十分明確的,沒有一定的相對於所教學的內容而言層次較高的知識做准備的教師是無法在這個層次上進行該學科的教學的,數學教學尤為如此。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對數學的理解就越具有高度的自動化,從而使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不理解,甚至不理解學生。例如,我們常常聽到一線的教師這樣說,我講得最清楚不過了,他就是聽不懂,他就是做不來題目。同一個數學問題,對教師理解起來容易,但對學生理解起來太難;在教師看來是那樣的顯而易見,但對學生來說卻很艱難。所以很多時候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好好反思一下。
注釋:
〔1〕顧泠沅:《教學任務的變革》,《教育發展研究》2001年第10期。
〔2〕Shulman,L.S. Just in case:Reflections on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s. In J.Colbert,K.Trimble,& P.Desberg(Eds.),The case for ecation:Contemporary approaches for using case methods,(P11). Boston:Allyn & Bacon,1996.
〔3〕宋陽、王夢榮等:《初中數學優秀教案課堂實錄選評》,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106頁。
〔4〕李士錡:《PME:數學教育心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頁。
(責任編輯:李 冰)
❹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育案例分析怎麼寫
一、背景
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也一再強調數學的素材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然後重新回到生活,應用於生活. 一年級教學課本中,有部分內容學生在以往的實際生活中早已接觸過,也就是說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我們何不藉助他們已有的經驗來使教學中比較煩瑣、費時的內容變得簡化、省時,並主動探究、實踐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突破難點呢?《標准》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形式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新課改,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會,讓老師們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大膽創新,找到適合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景葉老師在設計這一內容時就是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把它設計成猜一猜,買一買,分一分三個實踐活動來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簡單的購物,特別是購物時兌換人民幣的問題,並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學生在購物的過程體會到了人民幣的功能,並且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二、案例
本案例教學內容是江蘇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
實踐活動一:
1、 師:老師今天上課帶來一個禮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麼?我
請一個小朋友上台來摸一摸(錢).我們平時用的錢叫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
2、 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情況.
師:每一組都開設了一個小銀行,小組成員分別從裡面取錢,
按順序(教師演示)從中取出兩種你認識的人民幣,最好跟別人的不一樣.(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取錢.這里教師應組織好學生的紀律,說清要求後再動手操作)
3、 師:請小朋友向同組同學介紹一下,你取得錢是多少?(同學
展開激勵的交流)請一組成員上台,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學生說一說是多少?你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對於說的好的加以表揚)
1角、1元(硬幣)、1元(紙幣)……
評析:
教師善於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學到數學.教師既善於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恰當地為學生創設一些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用數學意識.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本課設計先讓學生猜的活動,再通過分類感知人民幣.激發了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實踐活動,教學效果較好.
實踐活動二:
1、 小貓不認識人民幣,它也想去商店買下面這些東西(課件出示
四件物品及標價)你能幫助小貓用1元、5角、2角、1角的紙幣付錢嗎?(課件出示四種紙幣)用哪一張錢付?(根據學生敘述課件演示用線連接).
2、 商店裡有哪些東西?(課件出示:練習本5角,鉛筆8角,小
刀1元)從小銀行里取多少錢就可以買到練習本?(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學生上台說一說.還有不同的取法嗎?(學生積極思考發表各自方法)想一想:買8角的鉛筆現在你會付錢了嗎?(學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錢,再說一說)老師買一把一元錢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嗎?(生取一元紙幣或硬幣).你還有其它方法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總結出1元=10角.
3、 兔媽媽也想買東西,它帶了幾角錢?(課件出示:一個2角,
一個1角)還差幾角?你能幫它取7角嗎?……
評析: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購物,以及解決在購物的過程中遇到的兌換的問題.創設了一個個能激活學生生活經驗的生活情境,把知識經驗生活化、數學化、系統化.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和合作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在這里教師雖然注重了創新,但又不夠大膽——難道買幾角的物品非得拿剛好的錢嗎?可以拿一元錢去購買,讓售貨員找呀!而且這種情況是我們平時經常遇到的!
實踐活動三:
自已開辦商店模擬購物.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組開個小商店,組長當營業員,
其他同學當顧客,顧客先到銀行里取1元錢,然後到營業員那去買東西.我們來評一評,誰是最文明顧客,誰是最優秀營業員.先想一想,你想買什麼?(學生積極參與到購物活動中)指名說一說你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找了多少錢?……
評析:
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小商店」的環節里,向學生滲透了在購物時要形成講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適時的思想教育,是本節課的一個特色.教師善於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結合人民幣的認識,進行愛護人民幣、不亂花錢、拾金不昧、奉獻愛心等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一年級的學生從懂事開始就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並會用人民幣進行購物.為此,在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情況時可從學生認知基礎出發,創設一個情景:一位同學當售貨員,一位同學購物.讓學生自己來決定想買什麼,用哪種錢購買,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來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更好的體現創新性.另外,我覺得這位老師在教學中,眼中沒有學生,不能較好地調控課堂.如教師問,你見過一分硬幣嗎?有一位學生(一直都比較調皮,不能集中注意力)說我見過!但教師說:「是嗎!請座!」我想這里完全可以說:「是嗎!你在哪裡見過?可以和同學們說說嗎?」這樣這位學生一定會認真聽講,並對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❺ 急求:一份小學一年級或二年級數學教學案例,1500字左右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對稱軸」。
2、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並學會欣賞數學美。
3、讓學生能剪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結合教學進行審美教育,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學難點】 識別軸對稱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對稱圖形、尺子等。
【學具准備】 蜻蜓、蝴蝶、樹葉、長方形、正方形、圓、剪刀、尺子、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對稱
1、故事引入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想不想聽?
(電腦演示):一個炎熱的下午,一隻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這時,飛來了一隻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說:「小蝴蝶,你繞著我飛來飛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笑嘻嘻地說:「你怎麼連一家人都不認識了!我是來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問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們怎麼會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圖形王國里,咱們可是一家的,咱們這一家子還有好多好多成員呢。走,我帶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飛過了田野,飛過了小河,飛到了小樹的葉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樹葉也和咱們一家嗎?」小蝴蝶說:「對!在圖形王國里,樹葉也和咱們是一家人。」
2、提出問題,觀察、討論
師:蝴蝶為什麼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是一家的? 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動手操作
請同學們拿出蜻蜓,蝴蝶和樹葉圖片,動手摺一折,你發現了什麼?(把圖形對折後,圖形的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在一起。)
4、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每個圖形左邊和右邊的形狀一樣、大小一樣、圖案也一樣。如果把左邊和右邊對折,圖形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在一起,在數學王國里,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
師:對稱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鏡等,這些東西都是對稱的。(電腦演示)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蝴蝶、蜻蜓、樹葉,創設故事情境,以「蜻蜓、蝴蝶和樹葉為什麼是一家人?」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同時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加上課件配合展示,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徵打下基礎。在引出「對稱」的概念後,呈現給學生一些對稱的實物畫面,並動態顯示這些東西都是對稱的,豐富了學生對對稱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動手創作,親身體驗對稱
1、 師:老師還用彩紙剪出了一些圖形,猜一猜,這是什麼?(板貼:烏龜、小魚、飛機),它們是不是對稱的?
2、動手操作
師:這些對稱圖形漂亮嗎?你們能不能像老師一樣用紙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呢?
師:那麼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對稱圖形? (小組討論後匯報)
①折:為什麼先要對折?
②畫:想一想,我們用不用把整個圖案全畫在紙上? 把紙對折以後,你認為我們應該沿著哪條邊來畫?
③剪:
邊交流邊板書:折、畫、剪。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彩紙自己創作一個對稱圖形,比比看,誰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
(放音樂,教師巡視,並把學生作品部分展於黑板上。)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將一個圖形對折以後,左右兩邊的圖形是一樣的」這一本質特徵,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剪對稱圖形的活動。這一活動分為兩個層次,首先由小組討論怎樣剪對稱圖形,教師示範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由學生動手剪一個自己喜歡的對稱圖形。學生在剪對稱圖形的過程中,經歷了折、畫、剪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准確地認識「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含義,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細化。)
3、認識對稱軸
師:雖然他們剪出的對稱圖形樣子不一樣,可是在這些對稱圖形的中間都有什麼? 對,畫出來就是一條直直的虛線。(教師板演)
師: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同學們很有創造性,想法都不錯。數學家取的名字跟你們差不多,叫對稱軸。
師:沿著這條對稱軸對折,對稱圖形的兩邊就能完全重合,可見這條對稱軸很重要。誰能指出這幾個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4、學生畫對稱軸
請同學們用筆和直尺在自己的作品上畫出對稱軸。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學生所剪的對稱圖形引出摺痕,通過摺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使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直觀,自然。)
三、聯系生活,尋找欣賞對稱圖形
1、尋找生活中的對稱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對稱圖形,知道了對稱軸,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對稱圖形?
2、伴隨音樂、欣賞對稱圖形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對稱的,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對稱圖形。(電腦演示)
師:看著這些對稱圖形,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補充課題:美麗的對稱圖形)
3、動作表演、感受對稱情趣。
教師做動作,問:這樣,是對稱的嗎?怎樣才能變得對稱?聽音樂,當音樂停的時候請你們做一個對稱的造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課件演示對稱圖形,既體現了媒體沿對稱軸對折的動態效果,又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對稱在生活中運用的廣泛性,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四、辨析拓展對稱。
1、(出示課本第68頁「做一做」)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樣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請你幫老師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師:你能畫出他們的對稱軸嗎?(全班交流)
2、(第70頁第2題)
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在哪兒,分別有幾條?請你折一折、畫一畫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師:不同的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條數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條,有的有兩條,有的有無數條。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對稱現象,並能找出它們的多條對稱軸。)
3、(出示課本第70頁第3題)
師:老師這邊還有幾個對稱圖形,可是它們很害羞,把自己的半邊臉給藏起來了,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把它的另一半找出來嗎?請同學們沿著對稱軸畫出他們的另一半。
4、猜一猜
出示3、A的一半讓學生猜一猜,展開後是什麼。
師:你還想到什麼?
師:同學們課後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26個字母、數字或我們學過的文字當中有哪些是對稱的。
五、評價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啊!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說說對稱圖形的特點,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和回顧。)
【課後反思】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必要基礎,了解對稱圖形,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節學科整合課的內容是認識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動手操作活動了解對稱、對稱軸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的精神,我認為學生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發現、創新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比較、思索、發現,才能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始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蜻蜓、蝴蝶、樹葉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接著通過問題「蝴蝶、蜻蜓、樹葉為什麼說在圖形王國里一家人呢?」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上課件配合演示,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徵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的親感親歷,在感知中總結學習。
在創設故事情境,初步感知對稱圖形後,讓學生動手操作創作對稱圖形,感知它們的共同特點。經過和老師的共同探討後,親手剪出各種對稱圖形,進而通過摺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給幾何圖形找對稱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徵和在教學中的運用,最後設計提高發展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給學生持續發展創造空間。
3、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本節課按「初步感知對稱——親身體驗對稱——尋找欣賞對稱——辨析拓展對稱」的思路展開教學,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感悟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例如讓學生觀察美麗的蜻蜓、蝴蝶、樹葉圖形,在小組內討論,講述自己的發現。又如,各組討論交流剪對稱圖形的方法,教師用按學生所說的方法剪出對稱圖形,給學生以肯定和贊許。再如,請學生展示剪出的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擴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從中也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學習的能力。
4、重視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搭建欣賞對稱美的平台。
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感覺,教學中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精心設計師生共同欣賞生活中對稱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悅耳的音樂聲中輕松愉快地欣賞美麗的畫面,既體現了媒體沿對稱軸對折的動態效果,又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對稱」在生活中運用的廣泛 和美的享受,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軸對稱圖形可以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雖然教師在板貼時展示了上下對稱(魚)、左右對稱(烏龜)、斜的對稱(飛機),但在欣賞對稱圖形時,缺少上下對稱的物體,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勢。
2、在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時,由於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怎樣通過有限次的操作來發現規律,有待於教師更好地引導。
3、教師的個別語言組織得不夠嚴密。
以上缺點和不足有待於改正。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68頁內容。
學習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2. 使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來。
3. 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對稱圖形、對稱軸。
難點: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准備:課件
學具准備:信封、紙、彩色及時貼、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釘子板、水彩塗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美麗的物體組成的,一片碧綠的樹葉,一隻漂亮的蝴蝶,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現在,李老師這里有幾張精美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想)
(課件出示圖片)
師:誰來說說圖中都有什麼?(蝴蝶、楓葉、喜字、京劇臉譜)
師:他說得對嗎?請同學們在仔細觀察,這四個物體雖然不是同一類型的,但它們四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同位兩人談論一下,你能發現這個共同點嗎?(同位討論)
交流:我發現這些物體的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你們都發現這個特點了嗎?(是)那麼怎樣驗證它們兩邊完全一樣大呢?
(學生自己說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解)
師:這是剛才出現的那片楓葉,下面我把它從中間對折,它的左右兩邊怎樣了?(重合)對了,左右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說明左右一樣大呀?(是)
師:像這樣,物體對折後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對稱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
2.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驗證一下呢?(學生自己折圖片)
交流:你折的什麼圖形(蝴蝶)重合了嗎?(完全重合了)你發現它是不是對稱圖形?(蝴蝶是一個對稱圖形)
師:誰和他折的不同?(學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劇臉譜)
3. 一個圖形,它既可以左右對稱,又可以上下對稱,還可以這樣斜著對稱,注意:只要對折後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樣,我們就可以叫它是對稱圖形。
4. 師:剛才咱們再對這時出現了一條摺痕,你知道這條摺痕叫什麼?
這條摺痕,咱們把它叫做對稱軸。我們一般用虛線來表示的,現在請你們將剛才的對稱圖形拿出來,在上面畫出它的對稱軸。
師:怎樣才能畫得很直?(用直尺畫)
(展示學生畫的對稱軸)
5. 判斷,將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判斷的不錯。(出示黑板上的對稱圖形)
師:請大家看黑板,這幾幅圖案,都是李老師課下自己剪的,大家觀察一下,他們是不是對稱圖形?(是)怎樣才能夠剪出真正對稱的圖形來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兩個人商量一下。(同位討論)
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先將紙對折,以對折線為中心,畫一半圖案,然後再剪下來,打開後就是一個對稱圖形了。
師:課前,李老師發給你們一些彩色的及時貼,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比較簡單的對稱圖形。開始。
(學生剪,教師指導)
展評:剪好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學生評價別人的作品)
(三)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師:請大家拿出信封,裡面有什麼?
(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1. 拿出長方形的紙來,試著折折看,它有幾條對稱軸?(2條)
2. 正方形(4條)
3. 圓形(無數條)
師小結:看來,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有的是一條,有的是幾條,有的是無數條。
(四)找對稱圖形
師:這節課中,我們研究了那麼多的對稱圖形,你們觀察一下,咱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發現的可真多,其實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大,你們想不想開開眼界呢?
(展示對稱的現象)
教師講解:鍾表的外觀是對稱的,這種對稱不僅為了美觀,更保證了鍾表走時的均勻性和准確性;飛機外觀的對稱能使它在空中飛行是保持平衡;我國勞動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對稱的美,看!民間常用的對聯、古詩中的對仗它們都有一種內在的對稱關系。又比如,我國民間的手工品,中國結、窗花等,它們的對稱充分體現了對稱的藝術美感;對稱還是自然界的一種生物現象,許多動、植物都有自己對稱的形式。比如人的臉,以鼻尖為對稱軸,眼睛、耳朵、嘴都是對稱生長的。眼睛的對稱使人觀察物體更加准確,耳朵的對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而雙手、雙腳的對稱又能保持的人身體的平衡。服裝大多的對稱的,對稱的設計看起來更美觀、莊重。對稱的原理也被廣泛的運用在建築上,例如:北京的故宮,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體布局是對稱的,前三殿、後三宮在對稱軸上,其他宮殿對稱分布,它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築群。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橋,它的左右、前後都是對稱的,對稱的設計師大橋更加牢固、結實。下面請學們欣賞其他國家的對稱建築,巴黎的艾菲兒鐵塔、泰國的泰姬陵、凱旋門,這些建築它們的設計都是對稱的、和諧的。
(五)動手實踐
師:課前我給你們每個小組發了一些物品,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嘗試製作對稱圖形。
(學生活動)
展示:
(1)用塗料的學生講方法:我先將紙對折,然後打開,沿對稱軸將塗料在一邊畫出圖形的一半,然後再對折,這樣塗料就印到紙的另一半,就畫成一個對稱圖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學講方法。(略)
(3)用釘子板圍的同學講方法。(略)
(4)用網格紙畫的同學講方法:我先畫對稱軸,然後畫圖形的一邊,然後比著一邊的樣子畫另一邊,左邊占幾格右邊也占幾格。
全班評價
(六)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談收獲)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對稱圖形很美,希望同學們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更多對稱的圖形,把咱們的生活裝扮得更美麗。
第三課時:鏡面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感受鏡面對稱圖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通過觀察、實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點: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鏡面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准備:鏡子、圖片、電視、實物投影機……
教學過程預設:
一、玩一玩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
2、照一照,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麼?
3、這是怎麼回事?
你(××同學)怎麼跑到鏡子中了呢?
4、除了鏡子以外,你還見過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東西嗎?
二、看一看(第69頁的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2、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3、看一看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你發現了什麼?
4、揭題:小朋友,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三、找一找
1、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些鏡面對稱的圖片。看哪一個小朋友最先發現圖畫中的鏡面對稱知識。
(出示圖片)
這些鏡面對稱的東西有什麼特點?
2、我們再來看一看鏡子里可愛的小朋友(出示圖)。
(1)小朋友,這也是鏡面對稱的例子,你能來解釋一下它是怎樣對稱的嗎?
(2)比較一下,鏡子里的小孩和鏡子外的大小一樣嗎?方向一樣嗎?
(3)誰能具體說說他的方向是怎樣相反的?
(4)小結: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對呀,鏡面對稱的現象就是鏡子里所照出的事物大小形狀相同,但左右方向卻是相反的。(板書:方向相反)
四、照一照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臉。
點點自己的左眼,看一看它的方向怎樣?
朝鏡子里的你笑一笑,再做幾個鬼臉,你發現了什麼?
2、(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像的卡片)猜猜看,另半邊圖像是什麼?(教材第71頁第4題)
(1)沿著右邊的對稱軸用鏡子去照一照,瞧瞧與鏡子里的圖形合起來變成了什麼?
(2)小組活動用鏡子照。
(3)小組匯報。
五、做一做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
(教材第71頁第5題)
六、拓展
1、師: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老師獎給你們一個故事,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聽?
(1)老師講述《猴子撈月》的故事。
(2)提問:同學們也許早就聽過這個故事,那麼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猴子想撈到水裡的月亮,對不對呢?為什麼?
2、課外——大家都來照鏡子。
組織學生去大廳的鏡子前「照一照」
(1)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裡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你是怎樣走的?
(3)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怎麼樣?
(4)我往左走,鏡子里的我往哪走?(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❻ 小學一年級教師課堂語言集錦
1.在這個問題上,你可以當老師了!
2.你分析問題這么透徹,老師真希望每課都能聽到你的發言。
3.這么難的題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4.你這節課發言了好幾次,看得出來你是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5.你的想法很有創意,看來你是認真思考了。
6.你真愛動腦筋,這么難的題你都能解決!
7.你好厲害!敢於向書本提出問題,你的勇氣令人羨慕!
8.通過你的發言,老師覺得你不僅認真聽,而且積極動腦思考了,加油哇!
9.你預習的可真全面,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強,課下把你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好不好?
10.謝謝你指出了老師的錯誤,使老師不會錯一輩子。
11.你的進步可真大,老師為你感到高興!
12.你雖然沒有完整地回答問題,但你能大膽發言就是好樣的!
13.老師真想在下節課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現!
14.對學習較吃力學生經常說:"老師相信你經過努力一定能行!"
15.你很勇敢,第一個舉起手來,說錯不要緊,關鍵是敢於發表個人見解!
16.希望下節課,你是第一個回答問題的人!
17.雖然這句話讀錯了,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佩服你的勇氣,下次努力!
18.你的聲音真好聽,你能大聲讀一遍嗎、
19.這個問題提出得真好,誰願意幫助他解決?
20.你們不僅說得好,而且你們還很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
21.你們說他(她)是不是天天在進步,老師相信你,對自己要充滿信心!
22.同學樣真精神。能不能站起來讓老師看看?啊!站起來以後更精神,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楊!相信你們自主學習、發言的能力會更讓老師佩服。
23.咱們班的小歌手今天回答問題的聲音怎麼這么小呢?同學們還想多聽聽你那清脆的聲音呢!再大聲回答一遍問題好嗎?
24.雖然課文中有許多你不認識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課文讀完,你是個有毅力的孩子。有了這種毅力,還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你呢?
25.來,請你談談這個問題。我從你的眼中看出來,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看法。勇敢地站起來。
❼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育案例分析300字以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 教學案例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案例分析
內容摘要 所屬學科 數學 適用學段 小一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案例分析 作者 文件格式 文件
類型 轉 載 上傳時間 2006-07-03
推薦人 肖仙
一、背景
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也一再強調數學的素材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然後重新回到生活,應用於生活。 一年級教學課本中,有部分內容學生在以往的實際生活中早已接觸過,也就是說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我們何不藉助他們已有的經驗來使教學中比較煩瑣、費時的內容變得簡化、省時,並主動探究、實踐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突破難點呢?《標准》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形式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新課改,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會,讓老師們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大膽創新,找到適合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景葉老師在設計<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就是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把它設計成猜一猜,買一買,分一分三個實踐活動來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簡單的購物,特別是購物時兌換人民幣的問題,並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學生在購物的過程體會到了人民幣的功能,並且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二、案例
本案例教學內容是江蘇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
實踐活動一:
1、 師:老師今天上課帶來一個禮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麼?我
請一個小朋友上台來摸一摸(錢)。我們平時用的錢叫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
2、 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情況。
師:每一組都開設了一個小銀行,小組成員分別從裡面取錢,
按順序(教師演示)從中取出兩種你認識的人民幣,最好跟別人的不一樣。(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取錢。這里教師應組織好學生的紀律,說清要求後再動手操作)
3、 師:請小朋友向同組同學介紹一下,你取得錢是多少?(同學
展開激勵的交流)請一組成員上台,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學生說一說是多少?你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對於說的好的加以表揚)
1角、1元(硬幣)、1元(紙幣)……
評析:
教師善於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學到數學。教師既善於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恰當地為學生創設一些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用數學意識。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本課設計先讓學生猜的活動,再通過分類感知人民幣。激發了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實踐活動,教學效果較好。
實踐活動二:
1、 小貓不認識人民幣,它也想去商店買下面這些東西(課件出示
四件物品及標價)你能幫助小貓用1元、5角、2角、1角的紙幣付錢嗎?(課件出示四種紙幣)用哪一張錢付?(根據學生敘述課件演示用線連接)。
2、 商店裡有哪些東西?(課件出示:練習本5角,鉛筆8角,小
刀1元)從小銀行里取多少錢就可以買到練習本?(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學生上台說一說。還有不同的取法嗎?(學生積極思考發表各自方法)想一想:買8角的鉛筆現在你會付錢了嗎?(學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錢,再說一說)老師買一把一元錢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嗎?(生取一元紙幣或硬幣)。你還有其它方法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總結出1元=10角。
3、 兔媽媽也想買東西,它帶了幾角錢?(課件出示:一個2角,
一個1角)還差幾角?你能幫它取7角嗎?……
評析: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購物,以及解決在購物的過程中遇到的兌換的問題。創設了一個個能激活學生生活經驗的生活情境,把知識經驗生活化、數學化、系統化。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和合作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在這里教師雖然注重了創新,但又不夠大膽——難道買幾角的物品非得拿剛好的錢嗎?可以拿一元錢去購買,讓售貨員找呀!而且這種情況是我們平時經常遇到的!
實踐活動三:
自已開辦商店模擬購物。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組開個小商店,組長當營業員,
其他同學當顧客,顧客先到銀行里取1元錢,然後到營業員那去買東西。我們來評一評,誰是最文明顧客,誰是最優秀營業員。先想一想,你想買什麼?(學生積極參與到購物活動中)指名說一說你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找了多少錢?……
評析:
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小商店」的環節里,向學生滲透了在購物時要形成講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適時的思想教育,是本節課的一個特色。教師善於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結合人民幣的認識,進行愛護人民幣、不亂花錢、拾金不昧、奉獻愛心等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一年級的學生從懂事開始就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並會用人民幣進行購物。為此,在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情況時可從學生認知基礎出發,創設一個情景:一位同學當售貨員,一位同學購物。讓學生自己來決定想買什麼,用哪種錢購買,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來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更好的體現創新性。另外,我覺得這位老師在教學中,眼中沒有學生,不能較好地調控課堂。如教師問,你見過一分硬幣嗎?有一位學生(一直都比較調皮,不能集中注意力)說我見過!但教師說:「是嗎!請座!」我想這里完全可以說:「是嗎!你在哪裡見過?可以和同學們說說嗎?」這樣這位學生一定會認真聽講,並對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