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上好小學低年級數學高效課堂
上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教學內容少、學生好動、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和做題速度快慢差別大,造成課堂紀律亂、難管理,該學的學不會、學會的學不精等一系列問題。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既能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又能使學生安靜、樂學呢?
一、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具有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我們就抓住這一特點,把枯燥的數學知識激活。如在教學中設計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小競賽、動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走近數學、體驗數學、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調動學生自覺學習數學的和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
如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多處創設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在教學元、角、分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1元=10角,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模擬情境:「聰聰要買一個1元錢的三角尺,可他手裡都是角幣,有幾個1角的、幾個2角的,還有幾個5角的,他該怎樣付錢呢?誰能幫幫他?」這時課堂上學習的氣氛更加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課上發言的人次增多,就連平時從未主動發言的學生都在小組內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有的用10個1角,有的用5個2角,有的用2個5角,有的用1個5角2個2角1個1角……學生通過個體的思考、小組的交流,對多種策略進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換算關系。在課的結束部分,創設一個模擬小超市購物的情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 轉
二、課堂常規嚴要求
新課程中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真正使課堂「活」了起來。看似熱鬧的背後,實則隱藏著浮躁。老師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成為教學的引導者。所以老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課堂常規嚴格要求。如發言先舉手,不搶答,完成任務就坐好,學具要輕拿輕放,用完請收好等等。像小棒、計數器、卡片等數學學具的使用使教學內容變的直觀生動,但是如果管理不當,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禍首」。有時學生整整一堂課都拿著它們把玩,可想而知他聽講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讓學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學具放到桌洞里,這樣學生就不會分心了。每當我們聽一堂優質的課時,除了欣賞老師精彩的講授之外,更被學生們表現出的良好的素養所折服。對比我們亂哄哄的課堂,嚴格要求課堂常規得非常重要。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會終身受益的。
三、發揮小組以點帶面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已有經驗知識和自身素質是有較大差異的。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時間》時,有的學生學習幾天都掌握不好時和分,有的學生卻早認識24時計時法了,這個知識點是二年級要求學會的。這樣的情況在低年級數學課上是很普遍的。老師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無視現狀一遍又一遍得重復那些好學生早就會的東西,此時這些好學生一時間就可能成為給課堂帶來不安定因素的問題學生。老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以不好的態度對待他們,長期下去這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極大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造成惡性循環。如果老師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發揮這些人的作用,以點帶面,幫助那些學的困難的學生,既安定了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復,從源頭上遏制了惡性循環的產生,實現了雙贏。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低年級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有限,老師有策略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快樂」和「高效」是數學課堂的主旋律,要創造一個「快樂課堂」、營造一個「快樂學習」的氛圍,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教學中,我們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才能有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他們樂學愛學。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
上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教學內容少、學生好動、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和做題速度快慢差別大,造成課堂紀律亂、難管理,該學的學不會、學會的學不精等一系列問題。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既能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又能使學生安靜、樂學呢?
一、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具有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我們就抓住這一特點,把枯燥的數學知識激活。如在教學中設計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小競賽、動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走近數學、體驗數學、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調動學生自覺學習數學的和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
如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多處創設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在教學元、角、分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1元=10角,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模擬情境:「聰聰要買一個1元錢的三角尺,可他手裡都是角幣,有幾個1角的、幾個2角的,還有幾個5角的,他該怎樣付錢呢?誰能幫幫他?」這時課堂上學習的氣氛更加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課上發言的人次增多,就連平時從未主動發言的學生都在小組內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有的用10個1角,有的用5個2角,有的用2個5角,有的用1個5角2個2角1個1角……學生通過個體的思考、小組的交流,對多種策略進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換算關系。在課的結束部分,創設一個模擬小超市購物的情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 轉
二、課堂常規嚴要求
新課程中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真正使課堂「活」了起來。看似熱鬧的背後,實則隱藏著浮躁。老師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成為教學的引導者。所以老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課堂常規嚴格要求。如發言先舉手,不搶答,完成任務就坐好,學具要輕拿輕放,用完請收好等等。像小棒、計數器、卡片等數學學具的使用使教學內容變的直觀生動,但是如果管理不當,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禍首」。有時學生整整一堂課都拿著它們把玩,可想而知他聽講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讓學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學具放到桌洞里,這樣學生就不會分心了。每當我們聽一堂優質的課時,除了欣賞老師精彩的講授之外,更被學生們表現出的良好的素養所折服。對比我們亂哄哄的課堂,嚴格要求課堂常規得非常重要。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會終身受益的。
三、發揮小組以點帶面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已有經驗知識和自身素質是有較大差異的。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時間》時,有的學生學習幾天都掌握不好時和分,有的學生卻早認識24時計時法了,這個知識點是二年級要求學會的。這樣的情況在低年級數學課上是很普遍的。老師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無視現狀一遍又一遍得重復那些好學生早就會的東西,此時這些好學生一時間就可能成為給課堂帶來不安定因素的問題學生。老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以不好的態度對待他們,長期下去這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極大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造成惡性循環。如果老師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發揮這些人的作用,以點帶面,幫助那些學的困難的學生,既安定了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復,從源頭上遏制了惡性循環的產生,實現了雙贏。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低年級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有限,老師有策略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快樂」和「高效」是數學課堂的主旋律,要創造一個「快樂課堂」、營造一個「快樂學習」的氛圍,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教學中,我們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才能有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他們樂學愛學。
㈡ 小學數學教案流程圖怎樣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准備】
每組都有相應數量的盒子、鉛筆、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引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做個小游戲:老師這里准備了4把椅子,請5個同學上來,誰願來?(學生上來後)
師:聽清要求 ,老師說開始以後,請你們5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好嗎?(好)。這時教師面向全體,背對那5個人。
師:開始。
師:都坐下了嗎?
生:坐下了。
師:我沒有看到他們坐的情況,但是我敢肯定地說:「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我說得對嗎?
生:對!
師:老師為什麼能做出准確的判斷呢?道理是什麼?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下面我們開始上課,可以嗎?
【點評】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搶椅子」游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題目:有3枝鉛筆,2個盒子,把3枝鉛筆放進2個盒子里,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
師: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3,0) (2,1)
【點評】此處設計教師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3支筆放進2個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筆?
是:是這樣嗎?誰還有這樣的發現,再說一說。
師:那麼,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里,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4,0,0)
(3,1,0)
(2,2,0)
(2,1,1),
師:還有不同的放法嗎?
生:沒有了。
師:你能發現什麼?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有2枝什麼意思?
生:不少於兩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於2枝?
師:就是不能少於2枝。(通過操作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
師:把3枝筆放進2個盒子里,和把4枝筆飯放進3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這是我們通過實際操作現了這個結論。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呢?
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匯報
師:哪一組同學能把你們的想法匯報一下?
組1生: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盒子里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里,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能結合操作給大家演示一遍嗎?(學生操作演示)
師:同學們自己說說看,同位之間邊演示邊說一說好嗎?
師:這種分法,實際就是先怎麼分的?
生眾:平均分
師:為什麼要先平均分?(組織學生討論)
生1:要想發現存在著「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餘下1枝,不管放在那個盒子里,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盒子至少有幾枝筆了?
師:同意嗎?那麼把5枝筆放進4個盒子里呢?(可以結合操作,說一說)
師:哪位同學能把你的想法匯報一下,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5枝鉛筆放在4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6枝筆放進5個盒子里呢?還用擺嗎?
生:6枝鉛筆放在5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7枝筆放進6個盒子里呢?
把8枝筆放進7個盒子里呢?
把9枝筆放進8個盒子里呢?……
:
你發現什麼?
生1:筆的枝數比盒子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一樣)你們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說一遍。
【點評】教師關注了「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體個數必須要多於抽屜個數,化繁為簡,此處確實有必要提領出來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裡至少放進2支。通過教師組織開展的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5隻鴿子飛回4個鴿籠,至少有2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為什麼?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說理活動。
師:誰能說說為什麼?
生1:如果一個鴿籠里飛進一隻鴿子,最多飛進4隻鴿子,還剩一隻,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籠里。不管怎麼飛,至少有2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
生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生3:把5隻鴿子平均分到4個籠子里,每個籠子1隻,剩下1隻,放到任何一個籠子里,就能保證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
生4:可以用5÷4=1……1,餘下的1隻,飛到任何一個鴿籠里都能保證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所以,「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許多同學沒有再擺學具,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用的什麼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說明存在「總有一個鴿籠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
師:同意嗎?(生:同意)老師把這位同學說的算式寫下來,(板書:5÷4=1……1)
師:同位之間再說一說,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師:現在誰能說說你對「總有一個鴿籠里至少飛進2隻鴿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這是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不管鴿子怎樣飛回鴿籠,一定會有一個鴿籠里至少有2隻鴿子。
師:同學們都有這個發現嗎?
生眾:發現了。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於運用觀察、分析、思考、推理、證明的方法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同學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許多,那麼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問題。
(二)教學例2
1.出示題目: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師巡視了解各種情況)
2.學生匯報。
生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如果每個抽屜里先放2本,還剩1本,這本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3本書。
板書:5本 2個 2本…… 餘1本 (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3本書)
7本 2個 3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4本書)
9本 2個 4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5本書)
師:2本、3本、4本是怎麼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師:觀察板書你能發現什麼?
生1:「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師:如果把5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生:「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還剩2本,這2本書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兩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余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里進行研究、討論。
交流、說理活動:
生1:我們組通過討論並且實際分了分,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生2: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餘下的2本可以在2個抽屜里再各放1本,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
生3∶我們組的結論是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麼怎樣才能夠確定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個物體呢?
生4:如果書的本數是奇數,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會發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同學們同意吧?
師: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為「抽屜原理」,「 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里克雷原理」,也稱為「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3.解決問題。71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小結:經過剛才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們獲得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好辦法,下面讓我們輕松一下做個小游戲。
【點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里,看每個抽屜里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師:我這里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五位同學每人任意抽1張,聽清要求,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請大家猜測一下,同種花色的至少有幾張?為什麼?
生:2張/因為5÷4=1…1
師:先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舉牌驗證。
師:如有3張同花色的,符合你們的猜測嗎?
師:如果9個人每一個人抽一張呢?
生:至少有3張牌是同一花色,因為9÷4=2…1
㈢ 如何營造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我根據數學課的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活潑好動的特點,盡可能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那麼,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巧用謎語、故事,激發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只把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遠遠不夠,還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陶醉其中,快樂學習。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猜謎語、聽故事。根據這一心理特徵,我把書上的知識編成一個個謎語或故事,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一年級上冊《第幾》這一課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特別能吃的人。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他吃到第四個,他才覺得吃飽了。他拍拍肚子,嘆口氣說:「哎,要知道吃第四個能飽,先吃第四個該多好啊!」……講完後,我問:「他說得對不對?為什麼?」學生開始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最後學生告訴我:「不對,這個人吃了四個燒餅才飽,要是只吃第四個燒餅,他還是只吃了第一個。」我借機在黑板上寫下了「第幾」的課題。這樣,這堂課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們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幾個」和「第幾」的區別。又如,在講「認識鍾表」這一章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猜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同,滴答提醒你,時間要珍惜。」我話音剛落,學生們高高地舉起了小手,爭著回答……這節課使學生情緒高漲地認識了整點和半點,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悟新知
一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課堂上單憑教師講,孩子們不感興趣,還容易走神,課堂教學效果差。如果能夠通過多種感官,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親自動手數一數、分一分、擺一擺、做一做,在操作實踐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數的分解和組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沒有急於得出結論,而是讓學生拿出學具盒裡的小棒、小圓片或者小三角擺一擺、分一分,學生們在課堂上十分投入。這雖然看似簡單,但由於學生的積極投入,親自動手實踐,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和組成。又如在教學《認識圖形和物體》一課時,為了讓孩子們分辨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我讓孩子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相關物體,比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盒、葯盒,還有用彩紙剪成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課堂上,我讓孩子們比一比、摸一摸,具體感知這二者的區別。我還讓孩子們用帶來的立體物體擺一擺,用平面圖形拼一拼,孩子們擺出了機器人、房子等各種美麗的圖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創造力。
三、巧用兒歌
兒歌是千百年來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將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引入到課堂教學,將教學內容隱藏其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如在講11~20的認識中,引入這樣的拍手兒歌:「一個十,一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一;一個十,兩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二;一個十,三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三……」通過這首兒歌,學生了解並掌握了11~20各數都是由1個10和幾個1組成的。像做15裡面有()個10和( )個1,或( )個10和( )個1組成18這樣的題時,孩子們偶爾出現錯誤時,一背兒歌,馬上自覺地糾正了錯誤。那段時間,上課的預備鈴一響,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起勁地拍著小手,整齊地背著兒歌。我聽著孩子們銀鈴般的聲音,深深感受到他們那濃濃的學習氛圍。
四、藉助游戲巧破難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在學一些知識難點時,孩子們對所講的內容似懂非懂,個別孩子一臉茫然,課後問孩子們一節課的收獲,有的孩子一無所獲。我冷靜地思考這一現象,並不是孩子們的智力有問題,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找到教學難點的突破口。於是我嘗試著利用游戲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記得在做習題時遇到了這樣的一個難題:「一口井深7米,一隻青蛙白天爬2米,晚上滑下1米,問青蛙幾天能爬出這口井?」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沒有一個是正確的。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口井,講解這道題,結果聽懂的孩子寥寥無幾。我靈機一動,在教室後面的水泥地上畫了一口井,標上米數,讓孩子們當小青蛙爬井,並讓他們記住爬的天數。孩子們一下來了興趣,爭著當青蛙,第一個孩子在爬到第六天時又往下退1米,我進行了點撥,孩子們頓時恍然大悟,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天數。下課鈴響了,孩子們還在起勁地跳著,我沒有驚動這幫學興正濃的孩子們,悄悄地離開了教室。通過利用游戲輔助教學,讓我找到了一條化難為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五、展開競賽,激發興趣
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學生求知慾強、表現欲強,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信任和表揚。在教學中,我經常展開「比一比」「奪紅旗」「口算小神童」等學習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幹,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競賽活動,優等生更加優秀,中等生有了較大的提高,連學困生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回答問題積極了,作業變干凈了,錯題變少了……在競賽活動中,全班學生有了整體提高。
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樂於學習,學會學習。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以激發,使我們的教學課堂精彩紛呈,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㈣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如何巧問設疑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如何巧問設疑?
答:1、要根據所教班級的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年齡特點;2、所設問題是學生身邊的事例或是學生經常接觸到得;3、要通俗易懂。
㈤ 小學數學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是怎樣的
引起求知慾: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作好學習的心理准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感知教材:如果學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則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
理解教材: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鞏固知識:只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學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自如運用已有知識。發展學生的記憶力。
運用知識:重視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
檢查知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注意事項: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5)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流程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特點與功能
1、雙邊性與周期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發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過碰撞、交流達到融合以後,又出現新的矛盾—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的矛盾,產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
2、認知性與個性化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特殊的認識過程。與人類其它的認識活動相比,它不是為了直接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為了實現學生個人的思維創造,即人類的「再創造」,因而,這種認識活動關注認識的結果,但更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展。
學習者必須積極地建構意義,通過對話及思考過程或與他人互動,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個人的發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教學過程會越來越豐富化、生動化和個性化。
3、實踐性與社會性
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具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新生一代通過接受、繼承和發展上一代傳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發展,體現出鮮明的社會性。
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
㈦ 如何實施小學低年級趣味數學教學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趣味教學
低年級正處於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階段,年齡小,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數學的概念、法則、定律、公式„„較為枯燥單調,簡單的說教缺乏新鮮感,
常會遇到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認為數學學起來枯燥無味,毫無興致。整天與十個阿拉伯數字及加減乘除等打交道,有的學生便產生了對這幾個舊面孔的厭惡之情,
有的則被其變化多端的演算法搞得頭昏腦漲。數學對他們來說毫無興趣可言,遠不如語文、
科學、實踐、美術等能給他們帶來許多的驚奇、神秘、趣味,從而吸引他們投入其中,盡情地吸取豐富的營養。因此,如何使之「樂學」「愉快教育」將獨具魅力。新課程理念下的趣味數學教學,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發性。根據本人近幾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就如何開展趣味化小學數學教學談一點粗淺認識。
一、
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搞好課堂教學優化的前提,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可採用掛圖、猜謎語、腦筋急轉彎、故事等形式加以引入。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課前畫好的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於學生喜歡拔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應用題時,事先用白、黑紙版各剪兔子紙型 12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絨板,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後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
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又如教學表內乘除法復習課,我們即可以運用神話中的孫爺爺仙桃、寶葫蘆編成小故事
:
孫爺爺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
,
特意給我
們送來了個寶葫蘆
,
想考考每位小朋友
,
葫蘆里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題
,
誰算對了
,
就
可得到一個又紅又大的仙桃
,
從而引入表內乘除法的復習
,
以趣激情
,
課堂一開始就
創設一種愉快的氣氛
,
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當做朋友隨時隨刻能夠「手拉手」
。
二、
融入娛樂游戲,讓學習活起來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由於年齡段的特點,課堂上集中注意的時間並不長,且
不穩定,往往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他們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在數學教學
過程中適當的引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識並吸收知識。
在教學中,通過
做有趣的數學游戲,根據教材內容不斷調節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使學生在
興奮與抑制的不斷交換之中,讓課堂動靜結合,既有節奏,又有樂趣,調節學生思
維使之活躍起來。例如:教學完
1
、
2
、
4
的乘法口訣後,學生對背口訣已經感覺到
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因此,我設計輪流讓九個學生扮演青蛙,戴著頭飾從座位上
依次跳出來表演,
全班同學邊看錶演邊編歌謠:
一隻青蛙一張嘴,
兩隻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三隻青蛙„„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
記住了口訣,學會了知識。
小學生對故事、童話聽得高興,學得有勁。這時候,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算式編
成小故事、兒歌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則。例如:教學《大於號、小
於號或等於號的初步認識》
一課時,
我將整堂課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猴子摘桃比
賽。
」小猴子摘了兩個桃子(出示教具)
,大猴子也摘了兩個桃子,他們摘了同樣多
的桃子,所以可以表示為
2=2
,直觀認識了「等於號」
,這時小猴子又摘了
2
個,有
了四個桃子,他們還一樣多嗎?所以可以表示為
4>2
,認識大於號,大猴子很不服
氣,又去摘了,看,現在它有幾個了?
6
個。所以可以表示為
4<6
,最後來認識小於
號。通過故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掌握了知識。游戲的
形式還有很多:如送信、找朋友、即興表演等。
(即興表演就是根據應用題的事情、
條件、問題,讓學生通過表演模擬出應用題所表現的情境,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從
表演中體會數量關系。
)
學生在游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
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正確的數學法的熏陶下丟數學越來越無法自拔。
三、
開展競賽形式,提升學習熱情
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學生
一旦有了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動
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原因,學生學習動機越強烈,越能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
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內動力。一般的學習競賽對於中等的學生影響最大,
因此大部分孩子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
採用競賽與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會使先進的學生更先進,後進的學生也變先
進。
這樣還有利於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學
10
以內加減法、
連
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復習整理課時,我採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
與的機會。競賽分為三部分:口算、我當小考官和搶答思考題。每一項均為全班參
與,並從各組選出不同人次進行評判記入該組成績。由於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
強,以比賽的形式上復習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安排層次性強,同
學自己出題考自己,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
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還有爬數學山、奪紅旗、數學醫院好醫生,找朋友等競
賽活動,
也能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
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挖掘他們的潛能。
四、
直觀演示,讓學生動起來
兒童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感
知,
而對抽象概括的知識難於理解與吸收。
尤其是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就能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與熱情。
通常可以用直觀教具有實物、掛圖、圖片、多媒體等。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
演示,學生也要動手操作,這樣就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如教學數字
5
的認識
時,我出示了
5
朵花、
5
個人、
5
只猴子、
5
個△,學生從這些演示中得出結論:這
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
5
。為鞏固這種認識,我讓學生拿出
5
個□、
5
只小鳥、拍
5
下手掌等。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由具體形象的認識過渡到抽象概括的認識,教
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直觀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更是深受老師們的歡迎。多媒體使用簡便、圖象
逼真,能充分顯示事物的動態變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老師教學設計所需對課
件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應用題時,運用多媒
體課件顯示小鳥飛來了、小羊跑走了等等,通過事物動態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題
意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許多小東西也能製作成教具與學具,變靜為動,增強形
象性與趣味性。如我在教學角的概念時,除了拿扇子、角尺、三角板、紅領巾作教
具外,還選用了電視機上的室內天線桿作為教學手段。兩根天線的一端固定在一點
上,恰似角的頂點,兩根天線的另一端可以拉長,好似兩條射線。通過這個演示,
學生觀察到了兩種現象: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合
有關系。
這個教具的運用,
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明晰的角的表象,
教學效果較好。
五、
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習熱情
小學生好勝心強
,
教師要想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
就要巧妙地把商場中競爭意
識引進課堂
,
恰當地開展一些評比活動。
㈧ 低段小學數學應該怎麼教
這種課程主要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調動,以及課程的設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者在課程中插入一些動漫比如名偵探柯南之類的元素,學生會很喜歡的。
㈨ 如何上好小學低段數學思維訓練課
孩子的數學思維訓練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轉化型
這是解決問題遇到障礙,受阻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楚,以利解決的思維形式。在教學中,通過該項訓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2、系統型
這是把事物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從不同的層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的高級整體思維形式。在高年級除結合綜合應用題以外還可編制許多智力訓練題來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
3、激化型
這是一種跳躍性、活潑性、轉移性很強的思維形式。教師可通過速問速答來訓練練學生。
4、類比型
這是一種對並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實質進行識別的思維形式。這項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