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1-02-10 23:21:26

① 《品社》課程的教學活動類型有哪些

上面可為手抄報版面。內容可改為:養成教育。
內容:
教育是慢的藝術
我常常發現,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養;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陶醉,自甘粗魯、卑俗,有時候這一切才是教育更為具體、尖銳的問題,但是它往往被各種任務、指標、困難遮蔽了。因此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傾聽、觀察、記錄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細致、持久的省悟之中。
人們通過接受教育,掌握了各種相關的知識。但是,教育留給人的最有用的東西,不是這些知識,而是在後天環境或教育的影響下,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即素質。即使人們把在學校學習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了,素質都是不會消失的。
養成教育應該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養成教育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徵,以圖為主,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養成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麼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 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採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 臟,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夥伴,要愛護 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後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並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 》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床後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 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 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採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 滑梯,然後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後,學生在玩跳繩、 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 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後,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裡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 先閉上眼睛,隨著我的描述,想像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 ,突然喊叫起來,由於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 ,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麼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 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 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 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台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麼辦?別人道歉怎麼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於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1.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後,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范 ,做到「一個標准」,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准;「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 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 ;「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2. 與社會活動相聯系,引導實踐, 規范言行。如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教者可在認真教學《心中有他人》一課後, 動員學生節省零花錢,為災區小朋友獻上一本書、一支筆、一個書包……,開展手拉手、心 連心活動;

3. 與家庭教育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後,向學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② 如何優化小學品德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品德教師的我,清楚地知道上好《品德與社會》的最有效的途徑當然是讓學生離開課堂,步入社會生活,在親身實踐與體驗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但是從現有的條件來看,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組織大量的社會實踐和體驗活動,而且有些生活場景也不是人人都能親身經歷的。怎樣讓品德教學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呢?在幾年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進行了認真地實踐和探索:
1.愉悅課程生活,豐富兒童體驗
在品德課程教學中,我們應充分聯系兒童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生活故事來組織教學。有的時候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限制,對某些現象不能理解時,教師要充分創設生活情景來豐富學生體驗。如:教學四年級《擦亮眼睛》這一課,學生對巫婆的"斬妖見血"花招很好奇,有的甚至真的認為巫婆有這個本領。為了讓學生破除迷信,相信科學,我找來了材料和學生一起做這個實驗,讓學生也來當一當"巫婆"。當學生用鹼水浸過的刀砍到"神符"上時,看到"神符"變紅出血了,一個個都興奮地叫起來:"妖怪被我砍死了!"妖怪真的被我們砍死了嗎?我又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用不同的材料做實驗,最後才發現原來是氫氧化鈉溶液和酚酞溶液在起化學反應。根本沒有什麼妖怪,是巫婆騙錢害人的。
2.收集生活素材,豐富活動資源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離不開生活。"我們現在強調生活和兒童是我們的教學資源,提出新的教材觀,視教材為一種範例,就要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讓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思品課堂提供生動多彩的材料,並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題,以此來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素材,建立教材,活動與兒童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故事,詩歌,謎語,名人名言,案例,新聞等,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加以利用,使學生倍感親切,還可以作為話題,開展活動化教學。如教學《農產品的家園》一課,我在課的導入部分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了十種農產品的謎語:玉米,花生,蘿卜,石榴,桔子,西紅柿,土豆,甘蔗,辣椒,西瓜,讓學生來猜謎語,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更好地利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參與新的學習。較好地隱蔽了教育意圖,讓學生沒有感到你在教育他,要他怎麼做,而是他們自己在尋求答案,在交流應該怎麼做,拉近了品德課堂與社會生活的距離,也豐富了品德學科的活動化教學的資源。另外,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數字材料,可以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走進社會參與生活實踐
社會就是大課堂,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讓學生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去學習,去實踐,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展興趣,發展社會實踐能力。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設計在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活動中培養能力。如教學《動物、植物和我們》時,我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田野去認識了一些植物,了解它們的種類、外形根、莖、葉、生長方式、分布、作用等,使學生在觀察中切實感受到植物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植物對我們人類的幫助,人類為了保護環境,健康生活,每年都要植樹造林,我和學生們也種下了一棵小樹,保護大自然,人人有責。理論知識與體驗生活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從而達到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又如在教學《我長大了》一課時,我開展了"調查自己成長歷程"的主題活動,課前學生采訪父母,收集兒時物品,回憶童年趣事。課上學生帶來了采訪父母的錄音,出示自己的出生證、胎發、成長相冊,反映自己一步步長大的經歷,進而充分感悟到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並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關心、體貼家人的方法,在母親節、父親節的時候給媽媽按摩,幫爸爸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關愛家人,我還要求學生學習制定支配20元錢的方案,繪製成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是品德與社會課最為突出的特徵,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通過社會實踐讓有限的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讓枯燥的說教變成豐富的實踐,而學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真情實感。
4.正確把握活動化教學學習方式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主動發展。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是體現學生主動性的標志。這就要求我們採用學生樂於和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不再只是傾聽者、接受者、被訓者,而是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加入進來。所以,高效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在考慮授課內容創設活動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根據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品德課程的設計思路是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某一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所涉及的社會領域也不是單一的,可以交叉。學生知識形成具有階段性不同,也是螺旋上升。所以,應根據學生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比如,內容相似的活動,可以開展觀察和交流活動開始,逐漸發展到以開展實踐匯報活動。其次,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設計活動。低年級學生思維多具有直觀性,以有趣的教學活動貫穿教學過程是有效的組織方法。如游戲、動手操、小競賽等。高年級學生不僅要給他們提供直觀活動,更要注意思維層面的活動的開展。如嘗試活動、整理活動、探究活動、辨析活動等。
總之,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兒童思想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堅持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用生動典型的事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用適宜的方法,必定能提高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③ 怎樣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版基礎。其次,進行教權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④ 小學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以前老教材一般按明理——導行之類的來分,現在新教材不講究了回,都是以活動形式來劃分答。但總的來說,一般都要按照以下規律,即: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比如說四年級的「和為貴」一課,就是活動一:搞清楚什麼是「和」?活動二:為什麼要「和」;活動三:怎樣去「和」。大致就是這樣,具體課文要看具體內容的,但過程不外乎如此。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