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❷ 如何把握只有八分鍾的小學數學說課,要說學情嗎
說課的基本步驟 說教材
說學請 說目標 說重難點 說教法學法 說教學過程 說板書設計 可以去網路文庫找個模板背一下 然後套改一下
❸ 小學數學課堂什麼樣的教學情境才是適宜的
摘要: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創設情境已成為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的確,有效的學習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如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只是一味的創設情境,而這些情境是既脫離教學內容又游離於學習目標之外的,這樣的情境創設根本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從而創設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情境,有效途徑
《數學新課程標准》中已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學生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有效的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如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素材,創設一個有利於教學發展需要的情境,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創設情境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把它讀懂的話,也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
一、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認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
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又常使學生難與理解,甚至望而卻步。贊可夫曾說:「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下的情境教學,既充分重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對數學情境及其創設的認識
教學總是在某種情境中進行的。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某種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從學生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某種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面對活的學習主體,決不能以傳統的知識代替主體的活動,那麼恰當地運用情境教學,就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渴望,充分感受數學,主動探究數學,運用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對學生思維的活動、知識的理解、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情境教學的特徵
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的需要出發,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創設某種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進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法,其實質就是師生交流、教學互動。這種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和挖掘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聯想能力。因此,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體現了如下四個特徵。
1.教學對象的主體性。現代教育是一種生本教育體系的教育(即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教育),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情境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不再象傳統教學那樣單純地強調對系統理論的闡述,僅僅把學生視為知識的「接受器」,在具體的情境教學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和激勵下,積極參與學習,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個性(如膽量、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進而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育目標的全面性。傳統教學往往片面地強調智育的「第一」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教育要求必須促成人個性和諧而全面的發展,強調「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自己」(馬克思語)。情境教學中創設的目的就是為了變教材上的「此情此境」為課堂中的「我情我境」,使學生置身其間,通過親身感受情境,充分展示個性,不僅能獲取知識,訓練技能,還能培養情感,做到學習與做人相統一,進而使學生的心智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形式的交流性。前蘇聯合作教育學派認為:「教育的關鍵問題就在與建立起合作的師生關系,這種合作關系只能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產生。」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是多向性的,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教學組織形式看,情境教學首先是由教師創設某種符合教學需要的具體情境,然後師生融入情境中進行交流、討論,這其中既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也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既可使學生從教師那裡學到慎密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也可使教師從學生那裡接收到富有靈性的看法,進而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和成功,使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具活力,生機無限。
4.教學過程的探究性。素質教育倡導培養新型創造性的學生。情境教學特別強調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對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突出的是「問題——探究——結論——問題——探究——結論——問題……」式的開放教學過程。在情境教學中,教學情境均來自學生身邊的實例(如生活實例或教材實例),容易激發其主動探索實際問題的慾望,促使學生自覺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積極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嘗試,開展創新活動。
❹ 小學數學的學情分析怎麼寫
學情分析與小學數學教學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如何密切地配合好,與老師對學生情況是否了解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一、關注興趣需求,激發情感動力
我們大家都很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的專家講過,小學數學教學這點事,不外乎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興趣,一個是習慣,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個老師為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創造一個很有趣味的情境。
二、關注知識需求,滿足求知願望
下面我們向老師們匯報第二個題目——關注知識需求,滿足求知願望。關注知識需求,滿足求知願望。在這里我想多少做一點解釋,就是什麼叫學生的知識需求,一般來說上課的時候學生不會自己主動舉起手來,有的學生說:老師我想學習什麼,您教我們得了,那個同學,老師我想學習那個知識,您教給我們得了,一般來說是不會的,對吧,小學生還是習慣於老師這節課學習什麼知識,我們大家就學習什麼,是吧,這是很正常的。那麼我在這時候談的知識需求,就是我們在進行知識教學當中,從知識的角度看,學生可能會有些什麼樣的需求,老師要有一定的預見,並且把這種預見納入到我們的備課過程當中去,然後在課堂教育當中給予體現,我覺得也是對同學的一種尊重,也是對他的知識需求的一種滿足。
三、關注思維需求,促進思維發展
第三,關注思維需求,促進思維發展。我在上課時候很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數學課屬於思維反響過低的話,那麼這節課您最好先別上,您好好再備備課。
四、關注認知誤區,避免造成隱患
五、關註解決問題的需求,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美國教育家波利亞說「教師講什麼並不重要,學生想什麼比這重要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