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橋中心小學二年級數學家庭作業
把題目給我
Ⅱ 如何布置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
一、課外作業設計要體現出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作業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單一的計算,可以把數學的計算作業設計成多種形式。如學習了兩位數加減,為了鞏固知識點,把計算變成有趣的猜數游戲,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寫,可以這樣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誰?這樣的猜數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趣,而且連思維能力稍差的同學,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數,我們還進行了猜年齡、猜吃的、玩的、用的東西,這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數學知識。這種猜數內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間進行。
二、課外作業設計要體現出探究性作業--開拓創新的空間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這樣的作業制約了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這也是許多老師困惑「我都讓他們多次練習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錯題?」的深層原因。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這樣完成的作業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節內容之後,我讓他們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第二天,有的學生帶來了剪紙作品;有的學生設計了樓房圖案;有的學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業五花八門,形狀千姿百態,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看著學生這些「傑出」的作品,我知道,他們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已全部掌握。 再如,在學習「折扣」這節內容前,我預留作業,讓他們進超市,看看那些東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後是多少,比原價便宜多少錢。學生很欣然的接受了這項作業,他們自發組成小組,去超市完成作業。到預定的時間,每個人都有好多收獲,全班同學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義,並且會進行相關原價和現價的計算。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討論,有的詢問調查……我想,這樣的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數學知識,更多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不正是需要這樣的效果嗎?
三、課外作業布置要體現出層次性。由於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課外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每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一般把作業分成「三星」,「一星」題為每位同學必做題;「二星」題是提高題,班上後10%左右的學生不作要求;「三星」題為選做題,供有興趣的,學有餘力的同學討論。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讓每個同學都能從數學中得到成功的體驗,讓能力突出的同學有「炫耀」的機會。 以上是自己任教16年以來的一些粗淺認識,很不全面,但我認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業的「機器」。所以在設計作業時,能少一分形式,多一點實質,設計出真正適宜學生的有效作業,使其最大發揮作用,促數學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是我們的追求。
Ⅲ 怎樣設計小學數學家庭作業
當前學生普遍認為數學家庭作業負擔較重,反復訓練的內容較多,形式上也基本不變,且總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教師布置的作業,還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的規定完成作業,沒有選擇權、自主權。在這種單調乏味、呆板機械的作業面前,學生感到壓力很大,容易產生疲勞,久而久之就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對學好數學缺乏信心。具體的問題如下:
一、作業形式單一、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情趣
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由於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布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據統計,抄概念、默公式、每課一練、基礎訓練、單元練習等,名列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的前幾位。由於形式單一,學生做此類作業往往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興趣被埋沒,創造潛能未能發揮。
二、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一刀切」多,個性化少
大部分的數學作業多為機械計算題,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學生真正的數學興趣可能會因為枯燥乏味的計算而逐漸喪失。學生渴求作業新穎有新鮮感,探索性、開放性、與實踐密切聯系類的創新題題目。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業完成的質量,對感興趣的學科不僅能認真做而且有時間自找題做,少數學生對討厭的學科不認真做用互相作業應付,甚至不做;當遇到難題心情緊張、害怕,表明學生的自尊心非常強,唯恐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
三、作業量多質差,影響學生睡眠質量
不同的學生對家庭作業總有著不同的看法,作業的數量也影響著完成作業的質量,最終影響到學生的成績。有關人士指出,中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最少也應保證在8小時以上。美國一家大學的睡眠研究專家表示,長期睡眠不足累積下來的結果,可使人的智商下降,最後瀕臨弱智。再現實點說,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課必然會打瞌睡,從而影響聽課效率。
改變作業機械重復、封閉單調的現狀,設計新型的課外作業,是每個教師都要面對課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種改進的策略:
一、突出實踐性,變「紙上談兵」為「實戰談兵」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作業內容生活化,呈現開放性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復雜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因此,家庭作業的設計,要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要使孩子感到喜聞樂見。另外,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適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題目,不僅有利於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造的心理態勢。
三、培養學生的數感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例題和練習中涉及量與計量的內容。小學數學中量與計量的主要內容有: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和體積單位。這些計量單位的進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認識又比較抽象,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認識相對比較貧乏,造成學生對量的觀念的正確建立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光憑口頭說教或大量練習並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體會。因此,我們需創造實踐條件、提供實踐途徑,通過切身感受,來加強觀念的認識。在設計此類題時,要求教師自己應對這些量的觀念有正確、清晰、完整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此類知識時應做到人人練習、多多練習,加強實踐,增加感受。例如,學習了《克與千克》後,作業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實物,估一估,稱一稱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質量。」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後,讓學生繞著400米的操場走兩圈半。通過親身實踐,學生自然而然地對知識有所體驗,促進理解。
四、突出合作性,變「單干戶」為「共同體」
新課程明確強調,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是重要的學校教育培養目標之一,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要求學生必須加強合作、學會合作。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絕不能單靠課堂教學來解決。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能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實踐性作業,讓課內合作學習在課外繼續發揮作用,使「合作完成」成為學生的重要理念。
總之,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應該是可以選擇的、個性化的,它應該給孩子綜合運用知識、發展和展現個人天賦提供機會,它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業應該是教師精心准備的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願這個禮物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