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道客巴巴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用語的有效性
一、了解寫作目的
寫作是指利用文字元號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
比如工作寫報告,得讓上司看得懂;學習中寫作文、考試等,得讓老師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生活中,和他人交流發個簡訊、朋友圈什麼的,得讓人能看得明白....簡單來說,寫作是工作、生活和學習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就平常說話一樣,只不過寫作是用筆說話。
因此,作者認為寫作要記住一點:寫作是作者通過文字與讀者溝通交流,目的是要讓他們明白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那就要學會使用得體、有效、快速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語言文字和寫作方法。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斷言:「在這個文字愈來愈密集的社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讀寫技巧。」那麼就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保拉·拉羅克在《寫作之書》中提到的這些技巧。
二、寫出一篇簡明扼要好文章的三步走
寫作的本質在於實現表達與交流,因此如何讓讀者能看的明白,將觀點表達清楚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即句子結構清晰,用詞准確、修辭恰當。
1、句子結構:多用短句,句型多變
人在閱讀的時候,一次能理解的文字范圍是有限的,因此寫作的時用短句比長句更容易理解,因此第一個技巧是多用短句。簡短的句子最少可以是1個字,中等長度約12-18個字,長句一般18-25個字。
如果一定需要用到長句表達的話,怎麼辦?有兩個方法:長短句結合和列舉清單。
① 長短句結合使用,是在需要用到的長句子前後增加一些短句,一來可以平衡句子的平均字數,二來長短句交錯,在閱讀的時候會產生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會讓讀者能舒緩讀者的精神緊張,讓閱讀變得有趣。
比如這個句子「這是否表明我需要在這個長句前後加上一些簡短易懂的句子呢?」屬於一個長句,那麼可以只用一個字的短句來回答:「對。」乾脆利落,簡潔明了,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松一口氣。
② 列舉清單,簡單說就是將一些可以並列的內容,採用平行結構的模式列舉出來,不理解?看下圖,第一段是一整段密密麻麻的文字,重復不說,繞的人頭暈。改用列舉清單的寫法後,是不是感覺條理清晰,簡單易懂,這就是列舉清單的效果。
2、用詞准確:使用簡明扼要的表達
說完了句子,接下來我們要說組成句子的單位——詞語。首先我們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是能用淺顯易懂的日常用語去解釋晦澀的專業術語,讓復雜難度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所以針對詞語的使用要記住簡明扼要4個字.
① 不要使用生僻的詞彙,那不會讓你的文章顯得高深,只會讓人望而卻步。比如別人問你是學什麼的?你說「神話和原型批評,最近研究的是大母文學中的形象。」除非同樣是行內人,不然我們只會聽得一頭霧水。
所以你可以說「主要學習文學作品(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等等)中反復出現的神話形象、人物類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他們背後的共同點等等。「
② 使用簡短具體的詞語,不要堆積冗長而抽象的詞彙,比如濫用形容詞、助詞等非必要的修飾詞。
注水豬肉我們應該都聽過,就是在宰殺之前給豬注水,讓豬肉中充滿水分達到增中牟利的目的。在寫作中也有這種情況,比如網文注水,因為目前網路小說的收費模式是按字數訂閱收費的,字數多訂閱就多,作者也賺得多。
網文注水從大的來講是假如一些和小說主線劇情無關的情節、段落,從小的來講就是使用可有可無的文字來填充字數。什麼叫可有可無呢?
比如疊加使用同個意思的形容詞,」她是個美麗聰明的女子,冰雪聰明,艷驚四座「,美麗聰明、冰雪聰明、艷驚四座都是類似的意思,多餘了。
比如多用的助詞,「他鬍子抖一抖冷哼了一聲,居然敢在這個時候開口,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要命了。」
可簡化成」他鬍子一抖冷哼一聲,竟敢在此時開口,真是不要命了。「是不是簡潔明了很多。
因此使用簡短具體的詞語——此時,不要堆積冗長而抽象的詞彙——這個時候,去掉多餘的助詞——了、是不是等,不僅讓文章簡潔清晰,還能加強畫面感,用了此時這個詞語文字給人的畫面感受更為強烈。
③ 限制數字的使用
數字的使用形式要統一,比如阿拉伯數字、漢字數字,百分數等等,同時在一句話裡面出現的數字不要超出3個,因為一般人的大腦每次只能接收理解3個數字。如果是統計類的數據,數字過多,建議使用圖解式的說明,比如列表、表格、統計圖等等。
3、修辭恰當
① 比喻手法
寫文難免遇到細節描寫,如何用言簡意賅的關鍵詞語將故事展現在讀者面前,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指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比喻性的語言,可以將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深奧的東西變得簡單易懂,讓讀者產生聯想和想像,從而牢牢記住。
比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句詩,將無形的春風比喻成巧匠手中的剪刀,將柳樹的葉子裁剪成細細的條狀,將抽象的「春風」變成具體的「剪刀」,非常形象生動,一下子就理解了。
要用好比喻,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多觀察,並思考各種常見的事物之間有什麼相似,或者可以類比的地方,簡單說就是多加練習。
② 多用主動語態表達
主動語態一般是指「主語—謂語—賓語」這種正常語序的寫法,被動語態就是將動作的對象放在了動作的發起者的為主(即主語),使用被動語態一般會出現關鍵信息缺失,句子變得冗長,表達上也不夠有力。
㈡ 湖南印發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其中有哪些減負內容
大家都以為當一名老師是非常輕松的,其實並不然。現在教師的責任並不僅僅是備課和給孩子講課,更多的是要應付課堂之外的家長關系,處理各種各樣和孩子有關系的日常瑣事。教師在課堂之外要付出的精力往往更多,讓這些教師們倍感煩躁。各種不合理的工作負擔大大壓縮了教師們的時間,減負這件事刻不容緩。減負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國家開始重視有關於中小學教師的減負工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希望以後每個教師都能心無旁騖地教導孩子,而不是被各種瑣事煩的不想說話。這是所有教師理想中的樣子,也是所有教師一直以來的追求。
㈢ 如何提煉科學問題 小學科學教學關鍵問題的提煉
自2001年7月《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實驗稿)》頒布至今,已經過去了14個年頭,這意味著在我國很多地區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已經完成了兩輪的實驗。這一次課程改革不僅是課程設置的變革,把原來的「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課」,更是課程理念的變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探究式教學方式。課程性質從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十幾年的摸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科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強調問題來自學生、盡可能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尋找答案、開始使用探究式教學方式、通過動手做學習科學、廣泛運用合作學習方式[1]……但是,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公眾、家長,對科學教學的質量都還不是十分滿意。
「什麼才是好的科學教學」,這個問題困擾著包括骨幹教師在內的大部分科學教師。對學科本質的追問促使科學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科學教學最本真的問題:什麼是科學?影響科學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哪些問題是科學教學最關鍵的問題?破解了這些問題,就能為科學教學「保底」,讓新教師少走彎路,讓更多的科學教師更自信地走進科學課堂。
教學關鍵問題,是決定學科課程實施質量的核心問題。問題的提出基於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和學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於學生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問題指向教師學科教學實踐能力發展的障礙點、關鍵點和生長點。[2]
一、撿拾散落的珠貝
提煉關鍵問題的第一步彷彿在沙灘上散步,仔細搜尋散落的珍珠和貝殼。課標、教材、課堂、教研活動都是我們提煉關鍵問題的「海灘」。
1. 來自課標的問題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課程性質決定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決定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因此,「什麼是科學素養」是每一位科學教師首先要明確的問題。
再如,教學方式變革是本輪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課程標准將「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作為一個基本理念提了出來,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3]因此,「探究學習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應該是每一位科學教師能夠清晰回答的問題。
2014年,科學課標修訂委員會對小學科學課標做出了結構性調整,將原來的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三大內容領域擴充為四大領域,即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技術與工程領域,凸顯了對技術素養的要求。為了應對這種變化,「怎樣在科學課中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成為每一位科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2. 來自教材的問題
每一套教材的編寫都有其指導思想、基本思路、體例框架和編寫特色,但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教材很難把編者的這些想法外化,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解讀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翻開任意一套小學科學教材,我們都能看到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其中有一類涉及對學生識別與控制變數能力的培養。以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為例,這類活動包括比較柔韌性、比較吸水性、溶解的快與慢、聲音的變化、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探究種子發芽的條件、蚯蚓的選擇、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擺的研究、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控制生銹的速度等,內容涵蓋3~6年級的8本教材。怎樣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識別與控制變數的能力?四個年級的培養目標該怎樣制訂?能力培養的梯度該怎樣搭建?教材編寫者在編排這些活動的時候是怎樣設計的?能力的培養有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知識的積累也存在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正確解讀教材文本、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合理設定各階段培養目標。這樣,我們才會聚焦「怎樣讀懂科學教材」「怎樣指導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等核心問題。
3. 來自課堂的問題
學科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在小學各學科的教師中,科學課的教師有一項獨具特色的基本功,那就是實驗技能。實驗操作技能可以憑借大量反復的操練在短時間內提高,但是,關於實驗的基本理論是少有人關注和研究的。小學科學課有多少個基礎實驗?哪些實驗需要學生親手操作,哪些實驗需要教師演示?哪些是探究性實驗?哪些是模擬實驗?哪些是控制變數的實驗?那麼,「科學實驗有哪些主要類型」是不是一個教學關鍵問題?
作為教研員,筆者每年都會觀摩不少於100節的科學課,並有機會與一線教師深入探討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在諸多的問題中,「怎樣指導學生的科學記錄」「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怎樣將數據轉化為證據」是讓教師們普遍感到棘手的問題。
4. 來自教研活動中的問題
各級教研活動都是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的。例如,近兩年北京市海淀區小學科學教研的主題是「基於學習者分析的教學策略研究」。在「學生是學習主體」理念的指導下,作為教師,除了要研讀課標、理解教材之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研究自己的學生,了解了解他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及內在機制是什麼」就成為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回想近幾年的科學教學研究活動,從全國小學科學教學年會到北京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的各項科學教學研究活動,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還有一些「熱詞」,如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思維參與、教學評價等,代表了一定時期內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由此,我們提煉出以下關鍵問題:「怎樣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怎樣偵測學生的前概念」「常用的科學教學策略有哪些」「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如何評價學生的科學學習」等。
二、串起美麗的項鏈
我們從課標、教材、課堂和教學研究活動中發現和提煉出的關鍵問題猶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要想串出美麗的「項鏈」,我們必須尋求理論支撐,將這些問題架構起來,形成有一定層級結構和邏輯關系的問題鏈。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化學教研室開展的「初中化學教學關鍵問題實踐研究」項目將教學關鍵問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跨學科通識性教學關鍵問題,第二類是學科內通識性教學關鍵問題,第三類是學科內實踐性教學關鍵問題。筆者認為有一定普適性,試著以此梳理小學科學教學的關鍵問題,形成了如下的小學科學教學關鍵問題清單(見表1)。
三、後續研究設想 提煉關鍵問題不僅需要對科學教學的現狀有充分的了解,還要對科學課程標准、科學教學的基本理念有深入的理解;不僅要熟悉科學教材的體系框架,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即便如此,提煉出的關鍵問題能否稱得上「關鍵」也需要反復推敲。因為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能夠借鑒的研究成果很少,並且缺少理論支撐,主要憑借我們20年來對科學教學的體驗、觀察與思考以及多年積累的教研工作經驗,其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我們的研究還遠遠沒有結束,如表1
「小學科學教學關鍵問題清單」所示,目前我們提煉了15個關鍵問題。下一步,我們要做兩件工作:一是對每一個問題給出答案,通過教育教學理論與真實課例相結合的方式對每一個關鍵問題進行概要、通俗的論述。我們希望這些問題的解答能夠指引科學教師走上科學教學的正確道路,全面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二是在實踐中繼續思考和提煉小學科學教學的關鍵問題,對問題清單做出必要的和及時的調整,使之更加符合教師教學的需要。
㈣ 小學生文明清單包括什麼
小學生文明禮儀規范:
1 、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准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說花名。
2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3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吃」。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並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凈;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4 、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有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志給他看後再接著吃飯。 (5)接待老師應象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5 、做客禮儀 (1)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盡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2)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說話,要談吐文明。 (3)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後才能動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5)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6 、 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鏈、耳環(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7)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發,不染發,不燙發,不留長發。
7 、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5)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8 、尊師禮儀 (1)見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給老師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說「再見」後再離開;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4)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5)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6)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7)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8)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9)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遇見兩個以上的老師,問「老師們好」;排隊在行進中遇見老師,由領隊帶領全體同學問「老師好」。 (10)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坐。 (11)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 (12)老師進入學生宿舍,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9 、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問前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問後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或叫同學的綽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㈤ 小學教導主任工作底線清單是什麼
這個一般教育局都是有規定的吧,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你查閱一下就好了。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堂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
一、學生課堂不專心聽講的不良習慣案例分析
案例一:辛雨蒙同學,升入二年級成績較優秀,舉手回答老師問題也很積極,給每個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三、四個月之後發現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上課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喜歡做小動作,課堂上一個人也玩得很起勁,作業書寫也夠不端正,還常出錯,有時常忘記帶家庭作業,作業完成了一半就上交了,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叫來家長一起想對策,但是都無濟於事,效果不大,成績也因此有所下滑,但是孩子比較聰明,低段的知識通過簡單的復習通常也能考到家長滿意的成績。正因為這樣,一直沒有重視自己的習慣,依舊會丟三落四,今天忘記這個,明天忘記那個,因此現在,他的學習成績很難上去,類似的題與她講過,讓她再做,卻比別人慢,開始人也變得頹廢,上課回答問題低聲細語,膽子也越來越小。
案例二:王飛揚同學,平常比較調皮,上課總是東張西望,喜歡管別人的閑事,作業書寫不是很端正,常出現作業中的錯誤,總不及時訂正,平時作業總是老師催著著他才肯交,找過父母很多次,家長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較隨孩子發展。到了二年級,開始急孩子的學習,想抓抓孩子的功課,卻發現很辛苦,孩子要改的壞習慣太多,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孩子補功課,發現孩子成績很難有大的提高,特別著急。
案例三:任潔穎同學,剛入學的時候上課注意力相當不集中,做題速度較慢,做到一半就愣在那,總是拖到最後一個才交,當時與家長聯系,每次與家長聯系後,家長與老師積極配合,詢問孩子在校情況,及時讓老師指出孩子課堂上的不足,並一起幫助孩子督促孩子聽課、作業習慣,有進步回家就及時獎勵孩子,慢慢的,她注意力集中了,上課總是坐得端端正正,偶爾也會舉手發言。作業書寫特別干凈,錯誤總是及時訂正。學習習慣漸漸好轉,老師不需要再提醒她該干什麼,她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現在都不需要再讓父母操心,回家就按時作業。
二、培養學生課堂專心聽講的對策措施:
(一)注重行為上的指導
1.指導專心聽講的姿勢。對於中年級的孩子,從他們的身體動作或面部表情來看,就最能知道他們是否認真聽講。所以,課堂上我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明確要求。聽老師或同學讀書時,眼睛要看著書,而不是東張西望。聽老師講話時,要看著老師的眼睛。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答表示認可或贊同。如果有不同意見,先不要打斷別人的發言,而應耐心聽完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老師可通過一目瞭然的觀察,了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即時得到反饋信息。
2.調整專心聽講的心態。小學生的一大特徵就是表現慾望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誰在說,哪說錯了,而往往忽略了說的內容,這就影響了交流感悟的質量。因此,我就開導學生,告之善聽者才是善於思者,要學會保持良好的專心聽講心態。當聽同學發言時,要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同學發言的內容,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不要隨便否定同學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或理解,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
3.喚起專心聽講的注意力。對於上課容易走神的孩子,我們要特別注意在說話時的抑揚頓挫,通過不同的語調、語氣的變換,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時也可以叫不太專心的孩子重復老師或同學的話語,從而提醒他注意聽講。
(二)注重方式上的引導
1.培養邊聽邊記的習慣。只是用耳朵來「聽」,是一種膚淺的過程。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聽」,還要培養學生「會聽」、「愛聽」、「聽懂」,在「聽」中有更多的收獲。邊聽邊記,是一種「聽」的好習慣。在聽別人說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用筆來記——記觀點、記疑惑、記要點、記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為了減輕學生和老師們的負擔,建議不要專門建立「專心聽講的記錄本」,可以與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其它學科的記錄本,如語文學科的「好詞佳句」記錄本、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成長記錄袋等合二為一。
2.培養邊聽邊問的習慣。「專心聽講」的過程,也應該是提問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聽別人說完後舉手提問,教師應該預留有提問的時間。第二種方法是馬上舉手提問,將自己不懂之處及時地提出來。教師應對提出問題的同學及時的給予鼓勵,讓更多的孩子有提問的意識。
3.在專心聽講中培養敢於置疑的精神。教師要注意培養孩子敢於置疑的精神。老師也好、同學、專家也好,他們的觀點都不是權威,要鼓勵學生敢於置疑、善於置疑,而且敢於將自己的疑問公諸於眾,讓大家來討論、甚至爭論,只有這樣,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才能具有鮮明的民主性、人文性。
(三)注重激勵方式的運用
1.言語激勵。正確適當的語言激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認真專心聽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要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可經常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就會逐漸願意專心聽講。
2.榮譽激勵。適當的物質獎勵也能激勵學生認真專心聽講。作為老師,我首先製作了一枚「專心聽講寶貝」的印章,對於每一節課認真聽講的學生就在他的數學書上印上印章,在以後的每一階段都對這些會聽講的學生頒發「專心聽講寶貝」獎狀。通過這種手段,很多學生上課聽講比以前好了很多。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們班的冉帥、肖超偉等幾個同學聽的很認真。尤其是我班的師明豪最值得表揚,他本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上課很不認真,現在通過這次活動,他又和原來一樣了。
當然,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教師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專心聽講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