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評課
評課應找准課堂觀察重點 准確、細致地觀察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教師的行為與學生的活動聯系起來評價,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成效評價教師的教,以學論教。 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評課必須認真觀察的一個重點。觀察時應注意學生是否學得主動,學得輕松,這可以從參與狀態來評析。觀察整堂課學生參與學與教的廣度、深度與自覺程度,尤為重要的是關注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有效學習。還可以從交往狀態來評析,這是課堂教學活動效能的關鍵因素。課堂上多邊、豐富、多樣的生生、師生交流與反饋,整個教學環境和諧、活躍、民主平等,這是一種積極的課堂景觀。但是僅僅觀察參與狀態和交往狀態是遠遠不夠的,很可能被虛假的繁榮所迷惑,因此必須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如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封閉還是開放,學生敢不敢提出問題、發表見解,是否全面細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等。同時還必須關注課堂的生成狀態,關注目標達成狀態。通過課堂教學的觀察評析,了解學生是否對學科學習有信心、有興趣,評判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方面的達成度。 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觀察則應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能力。這包括教師組織教材的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二是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點。教師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既定教案、自己的教學思路,更重要的是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及時反饋與調節學生的活動。三是觀察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的教學機智。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具備機智的應變能力,教師須敏銳、快速地捕捉即時信息,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及時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並恰當加以處理。四是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較理想的情緒狀態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熱情真誠,充分尊重學生,通過言談話語、音容笑貌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創設和諧、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尊重差異,尊重多樣選擇,尊重每位學生,注意對學生學習情緒的激勵,採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 二、評課應關注有多少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夠使學生有效學習的課才是好課。使大多數甚至是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是否認真研究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能力准備,是否研究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態度,是否研究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這是判斷有效學習達成度的基礎。其次是看課堂教學任務解決得怎樣,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 三、評課應有利於課堂文化的重構 鍾啟泉先生指出,課堂教學總是某種文化,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其本質就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影響;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學價值觀直接影響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的取捨,思維方式對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約。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期望通過評課評出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探究的課堂,一個建構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一個快樂的課堂,一個有效學習的課堂,追求一種理想的課堂文化。 課堂教學文化是在交流對話中生成的,評課也應該是在交流對話中實現。評課者和被評者平等對話,在交流中傾聽被評者的解釋和說明,鼓勵被評者自評,充分尊重被評者的個性和創造,尊重其勞動成果。在交流中,評課者把從課堂獲得的信息進行比較整理,並進行原因分析,然後反饋給執教者,共同分享其教學成功的喜悅,一起總結不足,研究改進意見。 四、評課課堂教學評價實施 評課須明確評價項目和評價要點,這方面,北京提出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試行)》不失為一份很好的方案,很有參考價值。這份方案所建立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從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出發,設置了6個評價項目、14個評價重點。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符合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 二、學習條件 3.學習環境的創設。4.資源的處理。 三、學習活動的指導調控 5.學習指導的范圍和有效程度。6.教學過程調控有效程度。 四、學生活動 7.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8.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9.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 五、課堂氣氛 10.課堂氣氛的寬松度。11.課堂氣氛的融洽度。 六、教學效果 12.目標達成度。13.解決問題的靈活性。14.教師和學生的精神狀態。 除了上述6個項目外,評價指標中還設置了三個小欄:一是其他,用以留給評課者列出補充的評價項目和要點;二是教學特色,提醒評課者關注教師教學上的獨創性和突出的教學效果;三是評課等級和評語。 評課的目的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而在診斷課堂教學問題,發現教師的發展優勢和可能的發展領域,使之揚長補短,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評課在堅持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同時,必須切實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把改進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開發教師的潛能,促進教師的長遠發展作為評課的重要目的,注意評課不評人。
❷ 教育觀察計劃怎麼寫
教育觀察計劃
一、研究課題:
XX教學理論與實踐
二、觀察目的、任務: 目的:
1.對XX教學的倫理思想進行梳理,從理論上探討XX教學蘊含的倫理價值。
2.在制定課堂倫理觀察指標的基礎上,對XX教學的倫理現狀進行實證分析,得出XX教學的倫理特徵。
3.在編制XX教學影響下的中小學生道德品質自評問卷和中小學生日常道德品質自評問卷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XX教學對學生道德品質影響的規律。
4.運用歸納分析法,得出影響XX教學倫理的因素,以及提升XX教學倫理精神的路徑。 任務:
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XX教學,探尋XX教學的倫理特徵,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分析XX教學活動;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XX教學對學生道德生成的實際影響,堅持唯物辯證法,利用現場看課、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的方法,對XX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為進行分析,探索XX教學活動對學生道德品質產生影響的規律。
三、觀察對象、范圍
對各小學及十名語文教師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兩個階段,為期四個月的課堂觀察。其中新手教師十名(五年以下教齡)和熟手教師十一名(五年以上教齡)
四、觀察內容(要搜集哪些資料)
練習機會、照顧全體、自由提問、自主練習、講授態度、交流態度、鼓勵、關心差生 安全設計、執行教學規范 、示範動作
五、觀察地點
各個學校運動場
六、觀察的方法、手段(選用哪一種具體的觀察方法,採用什麼儀器設備;如何保持觀察對象和情景的常態等)
觀察記錄表:觀察時最少有三個觀測人員同時進行,其中一個人主要記錄教師的行為,一名觀察者主要記錄學生的行為,第三個人對課堂的整體情況進行描述性記錄。觀察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所觀察的對象,及時在記錄表中記下所觀察內容的特徵。非參與觀察,盡量地理解體育課堂中師生的行為方式。
七、觀察步驟和時間安排(觀察如何進行,包括觀察的次數、程序、間隔時間、每次觀察要保持的時間等)
❸ 語文學科課程方案和語文教研組計劃是一樣的嗎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
本學期,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支解文本:表現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以逐段分析講解為主,支解教學內容,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
2、以講帶讀: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瑣碎,迂迴反復,閱讀質量低下,講解的時間擠佔了學生讀書與動筆的時間。
3、缺乏實效:討論主題隨意設定,缺乏討論價值,討論過多過濫;討論的組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缺乏討論實效;討論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與教師一致則正確,反之則錯誤。
基於這種現狀,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校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樣一個小專題,在高年級段開展本小專題的研究。在實踐中來找尋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課例
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語文第四單元《十年後的禮物》
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課文《我的第一首詩》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途徑:
(一)成立研究小組,開展理論學習
為保證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能落到實處,特成立研究活動小組:
組長:梁學軍
成員:陳惠芹(市級骨幹) 路風菊 馬俊虎 馮小琴 余秀芹(市級骨幹)岳寶勝 丁海峰
執教教師:余秀芹 馬俊虎
梁學軍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整個活動的組織以及最終的總結,其他教師參與研討,撰寫反思,提煉研究經驗。理論學習採用集中於自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學習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准、閱讀教學的建議)、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和教師合作方面的理論。
(二)以校各種研訓活動為載體,落實專題研究。包括圍繞專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診斷及教學反思及開展敘事研究。
(三)圍繞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問題反思的方式開展活動
1、參研教師獨立進行教學設計(9月10—9月12日)
參研教師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環節是如何實現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確的注釋,並註明設計意圖。
效果預設:《我的第一首詩》這篇課文故事簡單,但含義深刻。文中的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學習這篇課文,要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會作者怎樣逐漸認識到「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認識到這兩種評價「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風」,「我要竭盡全力在這兩股勁風中駕穩我的風帆」。從而進一步感悟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深深的愛。
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尤其在朗讀的指導、內容方面會因對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設計方案,這是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2、教學設計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所設計的案例的構思、想法在會議上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要突出在: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兩位教師根據大家的設計理念和意圖,選擇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然後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效果預設:這個過程相當於集體備課的過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是由於參與教師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個人的意見完全同意起來有點不符合現實,所以最後馬俊虎老師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既要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體現大家的智慧,又要在中發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准備上研討課。
3.課堂觀察。(9月23日)
由馬俊虎老師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詩》,要求聽課老師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如何體現提高學生朗讀活動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聽課中關注的焦點:一是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二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三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是如何評價的。
效果預設:教師基本能體現教學設計中的意圖,但不可能像設計中體現得那麼理想,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承擔記錄的教師能否將各自的記錄按要求記錄全面,為後面研討提供真實的的依據;教師在執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的教學習慣而不能很好的貫徹設計意圖,從而會出現預設和執行相矛盾的新問題等等。
4.課例研討
聽課後,組織教師們討論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大家重點研討教師在解決朗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如何進一步改進。
效果預設:這是第一輪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大家討論的越是激烈,越有利於下一步的研究。通過這一輪研究預計要在解決前面發現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師如何通過精講來節省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去朗讀;怎樣豐富評價的語言和方式,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手段來評價,提倡讓學生相互評價。
5.再設計再觀察再研討
經過以上議論研究,將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由馬俊虎老師對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詩》一課進行反思,之後與大家共同設計《十年後的禮物》一課,這次備課余秀琴老師主備,其他教師參與到兩位教師的設計中,設計好後按原來的程序進行第二輪觀摩研討。這一輪力爭在上一輪的基礎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總結提升階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對整個教研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將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看到的不足以及對本次教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文本的形式寫下來,然後再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動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最後通過研討得到初步的結論(在研討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回放錄像課的形式,進行再探討。在大方向與課程標准一致的情況下,允許求同存異)。
(四)嘗試推廣驗證階段(11月5日以後)
將大家總結出的結論在各自的課堂上嘗試應用,驗證結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對不正確的結論及時進行修改。並在實施中將一些新產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時補充在原來的總結中。
❹ 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貫徹上級教育部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狠抓實效,大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工作以校本為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二、工作目標
( 一)、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語文教學應按照語文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適應的社會需求,強化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實用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不被淘汰,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在理論學習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 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2、 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
3、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並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二)、狠抓常規,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對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要注重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決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青年老師每學期每人至少上一節教研課,學校將請專人負責製作每位教師的精品課錄像,供教師自我琢磨不斷提高。教研組成員,非特殊原因,盡量參加,課後,及時評課。
(三)、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學生素養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知識的同時,著重於引導應用,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及時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舊教育,而到著眼於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穎教育。為此,我們要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培養青年教師,促其健康成長
青年教師是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中堅力量,而教研組、備課組正是培養新教師的主陣地。 各語文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資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師能盡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師發揮他們的主動力。
(五)、開展科研,突現重點
1、 通過每周一次的聽課——評課的研究方式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反饋,評析課堂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共同商討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智慧。教師要按時參加活動,參與討論,提高專題研究的效益。
2、加強教研論文撰寫工作,寫好有質量的實驗經驗論文,多寫實踐中有自己思考、實踐的文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養。
3、創設濃郁的教研氛圍,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組織校「大課堂、跨學科」、 語文大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一年級教師對家長開課,圍繞主題,開展「同課異構-連環改進」校本教研活動。學期初確定本教研組的活動專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提升教科研活動的質量和品味,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根據班級實際,制訂好語文教學計劃。
2、進一步抓好學習規范養成性教育。
3、第一次教研活動,討論並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
4、一年級教師家長開放日公開課。
5、學生詩歌朗誦比賽。
三月份
1、學生寫字比賽。
2、集體備課的聽課、評課活動。
3、學生作業檢查,評比。
4、學生班級內朗讀比賽
5、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四月份
1、 學生班級間課文朗誦比賽。
2、 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3、 討論期中全面素質評估事項,期中檢查
6、 語文新課程實驗教師開課。
8、 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
五月份
1、 集體備課。
2、 「一課多上」,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3、 組內老師專題座談會。
4、 課外閱讀知識競賽。
六月份
1、制定復習計劃。
2、教研組整理活動資料,撰寫工作總結。
3、教研組上交工作總結
4、組織學生期末考試
5、期末試卷分析
❺ 如何寫小學作文主題教研活動問題分析
一、校本教研活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雖然各教研組都有教研計劃,有方案,也開展了不少教研活動,但缺少明確的研究主題,導致學校教研隨意性、盲目性,缺少針對性、實效性,難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教師研討七嘴八舌的淺層議論,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優點多說,不足少說或不說。
2.教研方式單一化,大多以課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數量,湊齊各資料,對付檢查,很少考慮如何提高教研質量問題,尤其是頻繁的此類聽課評課之後,造成了教師認為「收獲不大」甚至是「沒有收獲」的感覺,認為這樣的教研活動可參加可不參加。因而教研活動形式主義傾向嚴重。
3.教研組有時會圍繞幾次「磨課」展開一系列教研活動,仔細反省這些活動活動的內容,我們常常會感到困惑,後一次教研活動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進?由於教研活動中只談經驗,缺乏對研討內容的反思、提煉及歸納,以至於我們很難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別說每次有什麼研討收獲了。
4.另外還有:理論學習離課堂實 際太遠,;以應付考試為中心;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等問題。
二、什麼是主題教研活動
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教師)把平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轉化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的課題;以課題研究的形式來統領每個教師的教研活動,把課題鑲嵌到教研活動每個環節之中,從而形成教師之間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動機制和模式。
通俗地說,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又是急於解決的問題,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
三、主題教研活動的過程
(一)發現問題,確立主題
研究始於問題,問題是校本主題教研的出發點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的起點。確定教研主題有以下標准:
1.問題的設計要與教學實踐直接聯系,是教師最棘手的教學問題,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
2.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問題,是相對多數人(教師或學生)的問題;
3.問題要有潛在的價值,解決後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行為;
4.問題的設計還要有解決的可能性,所選問題通過校本主題教研活動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難易程度適中,切忌過空過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備課組在聽課中發現一些政治老師過分追求學生的課堂活動,整堂課顯得「熱鬧有餘」,存在教學目標的偏移,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於是該校政治老師開始反思,並通過集體研討確定「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作為該校政治學科校本教研的一個主題。
案例2
某校發現許多老師嚴重依賴現代教育技術,把教學基本功給丟了,如板書設計、書寫、朗讀、簡筆畫等。一些老師在停電以後或電腦出故障以後甚至就不會上課了。多媒體課件過度使用,造成教學資源堆砌,淡化了教學主題,弱化了教學目標,不少老師備課沒有深入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而把大量時間花在課件的製作上。因此,該校各學科針對這個實際問題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效性」的主題校本教研活動。
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題賞析
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數學: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
英語:英語分層教學的目標定位、初中英語教師的反思性教學研究、英語新課標詞彙教學策略。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教研組在確定主題後,共同研討實施方案,方案應包括:學科活動主題、問題提出的目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內容、活動的步驟、預想要達到的效果、中間要採取的措施、活動小組一學期活動的次數、地點等。
(三)專題學習,交流心得
方案確定後,為確保主題校本教研順利開展所需的理論支撐,在開展活動前或活動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應組織小組成員針對方案進行學習和積累,收集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的文章,同時要求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對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老師對這個主題的認識,促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召開集體學習研討會,鼓勵教師圍繞「你學習的這些文章哪一點值得推廣,這一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觀點的?在教學中你是如何運用這一觀點的?你在教學中運用這一觀點的最大收獲,體會及經驗教訓是什麼?」等方面來學習、交流。由教師們對此談出自己的理解,實現主題教研活動中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提出改進意見。
案例 3
某校政治組在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個主題時,給老師們印發了《關於初中政治課活動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課型設計》等學習資料,通過學習、研討,大家認識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必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主題明確突出。
(2)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須要為內容服務,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要突出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要培養每位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嘗試,切磋探討
確立了研究的主題和實施方案後,就要著手開始課例的設計。課堂教學是主題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必須聚焦課堂,引導老師關注課堂,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因此備課組需要確定幾位老師開研討課,通過以課例為載體落實研究主題。
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課堂展現,暴露真實問題,第一次開課往往採取老師個人備課,上課,備課組老師集體聽課,聽課時要根據主題研究內容對每個聽課老師進行分工,然後通過課堂觀察,填寫量化評價表等手段,對研究主題設計的問題進行逐個記錄,接著開展評課,集體研討,找出問題症結,提出改正策略。
通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後,備課組再圍繞這個研究主題集體備課,這幾位老師再第二次開課,這次開課要有意識地將集體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研組老師再通過量化評價表觀察課堂教學前後發生的變化,驗證、鞏固和深化主題教研活動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針對新改革後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老師在評價語運用方面的誤區,尋找恰當的、科學的評價語,某校八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為校本教研的主題。他們首先選定兩位有代表性的老師開課,這次開課並不特別強調教師的評價語,以常態課方式呈現,聽課老師通過課堂觀察,填寫《教師評價語運用評價表》、《教師理答行為類別頻次統計表》,然後進行統計反饋。
通過課堂觀察和量表分析,備課組老師指出,這兩位老師在課堂評價方面還存在評價語單一、評價泛化、重復學生語言、評價不當、評價時機不對等問題。於是備課組老師經過了相關的理論學習、集體研討和實踐反思後,再針對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集體備課,然後仍然由原來執教的兩位老師開課。
這次聽課要求聽課老師善於捕捉課堂上關於教師評價語的一些教學片斷,並對前後兩次開課做出比較分析,特別要注意結合教師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對於評價語的理解和感悟,然後全組教師集中討論,就兩次活動進行評議與交流。
小結: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教研活動的基本模式為: 確定研究主題——第一次開課——評課研討,自我反思——理論學習,提出解決策略——第二次開課——驗證策略,深化主題。
(五)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主題研討會是主題教研活動的關鍵環節,利用研討會對活動進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執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問題有「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做到了嗎?」「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討論。這一環節要求教研組的每個教師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歸納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要求在研討完後上課的老師寫反思,聽課的老師寫反思,備課組也要有集體反思。教師之間通過評價、交流和反思,可以發現一些自己不能發現的細節問題,也可以通過觀察和反思,借鑒別人教學的成功之處。
案例5
1.某校一位語文老師在參加《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運用》的主題教研活動後感悟頗多,她在反思中寫到:「准確性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評價語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應有意義。而有些老師卻在評價語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課堂成了老師個人評價才藝的展示場。當然,在正確基礎上的精彩評價應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
另一位語文老師在自己上課後的教學反思中說:「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如果只讓學生使用『好』、『對』或『錯了』等簡單詞彙進行評價,就不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更不利於引導評價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學生學會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評價語式」。
2.某校物理組老師在「探究教學的有效性」主題校本教研後,全組老師都圍繞這個主題撰寫了評課反思材料——如選題的有效性、問題引導的有效性、探究的時機、有效探究的評價、開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總結經驗,實現提升
主題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後,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的過程進行總結,對自己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有效行為、改進策略進行歸納,通過案例、實錄、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過程是教師進行自我總結和提升的過程。教師的「寫」其實是再思考,是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整理,實現認識的提升。
主題教研活動過程小結 主題教研活動的流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確定主題,第二步實踐,第三步反思。這項活動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題的確定至關重要,主題的確定貫徹「源於實際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是整項活動的紐帶。 第二步實踐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是結合主題進行理論學習,第二環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堂實踐,第三環是圍繞主題對課堂實踐進行點評。第二步是整項活動的靈魂,集中體現著這項活動的價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對主題確定和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認真的反思,從中發現問題,為下一個主題的確定打下基礎。
四、其他形式的主題教研活動簡介
(一)常規模式
1、教研組根據期初制定的計劃和前段教學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討論確定本次教研活動的研究主題並落實教學內容;
2、全組教師圍繞主題,備好該教學內容的課;
3、交流備課,每人特別說明在教學中如何關注並落實研究的主題;
4、完成體現集體智慧(在落實研究主題下的)的新教案,推薦上課教師;
5、上課。組內聽課教師分工關注教學過程中關於研究主題的體現;
6、上課教師圍繞主題談教學體會及反思,組內其他教師圍繞主題談課堂。
7、 形成關於本主題的共識及非共識的意見(組長形成書面材料);
8、教師將研究主題與自己日常教學結合,反思得失,以敘事的方式寫出反思或隨筆。
9、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二)含有分主題的模式
1、發現問題,確定主題
2、將一個教研主題分解為若干個小題
以語文學科為例,假如設立的教研主題為:「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分解為以下幾個分題:
(1)在講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借鑒能力的研究;
(2)在課外閱讀中增強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識的探索;
(3)作文指導、講評與閱讀有機結合;
(4)作文批改與閱讀有機結合的途徑探索;
(5)在閱讀中加強積累,改變學生作文詞語貧乏現象;
(6)「讀文——寫文——再讀文——修文——創造」學習方式探索;
(7)「讀文——想像——聯想——作文」學習方式探索。
在這7個分題中,有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學習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經驗的移植,內容比較廣泛;提出的這些分題,切合教學實際,又都是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每個分題雖然題目不同,但都圍繞「讀寫結合」這個大主題;並且每個分題都有具體的切入點,教師容易進入課題的研究之中。
3、明確任務,確定研究分題
這個教研主題作為學校語文教研組教師共同研究的主題。每一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承擔一個分題研究(也可以兩個教師承擔一項分題)。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入點,共同探索這個問題。
4、專題學習,提高認識
5.課堂實踐,印證預設
6.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7.及時總結,生成問題,繼續研究
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環。要有有書面總結,對前面的嘗試進行剖析,總結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失誤之處。這樣,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經驗在理論上升華,也為下一步嘗試及時發現問題,預設解決措施。「預設——嘗試——總結——再設想——再嘗試——再總結」這個行為要體現在整個嘗試過程中。
五、主題教研的特點、優勢
校本主題教研是以教師感興趣的,有研究探討價值的實踐性主題為主線,在專題理論的指導下,一組成員通過看書學習、觀察討論、模仿操作、實踐反思、行為跟進等形式,帶動更多的教師關注課堂,提升教學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以問題為驅動的教研方式
是從現實問題出發,以解決教師教學行為中的困惑為目標,最終又回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上來。尤其是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教師中有很多現實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釋,所以,教師們一定要重視現實經歷與情感體驗,在問題解決中獲得能力,收獲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因為這些問題具有共性,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現實問題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來大家顧慮就少了,對話也變得暢所欲言,大家可以毫無保留地敘述著自己的喜悅與困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每一種意見都有存在的價值,這種教研方式氣氛是民主的,和諧的,它必將使教師對於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2.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強調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方式來促進教師的發展。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主題教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內容是真實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形式是開放的,通過主題研究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智慧。因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師能深度參與,整個教研活動氣氛熱烈,教師們「看別人的課堂,想自己的課堂」,積極地亮出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它強調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進行,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融為一體,達到了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
把課堂作為問題研究的源頭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有著鮮明主題的教研方式
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有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活動計劃性、針對性差;(2)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3)理論學習離課堂實際太遠;(4)以應付考試為中心;(5)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這顯然偏離了教研活動的核心「教學研究」。主題教研活動避免了以上這些問題,突出了活動的目的性、真實性與針對性,大家圍繞主題開展的討論,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深入思考,追求問題的本質,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4.人人參與互動的教研方式
因為親自參與了、實踐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體會,人人都有發言權,這樣的主題教研就不再是個別骨幹教師或教研組長的「專利」,使得廣大教師不再游離於校本教研之外,游離於具體教學實踐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體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圍就能逐步形成。 總之,主題教研活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個教師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的同時,又有了新的收獲,它的樂趣在於每個人都經歷了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的過程,獲得共同提高。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的關注點從形式走向本質,從課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細節,有可能實現「反思與實踐之間的全面結合」,使現實的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❻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教研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
本學期,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支解文本:表現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以逐段分析講解為主,支解教學內容,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
2、以講帶讀: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瑣碎,迂迴反復,閱讀質量低下,講解的時間擠佔了學生讀書與動筆的時間。
3、缺乏實效:討論主題隨意設定,缺乏討論價值,討論過多過濫;討論的組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缺乏討論實效;討論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與教師一致則正確,反之則錯誤。
基於這種現狀,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校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樣一個小專題,在高年級段開展本小專題的研究。在實踐中來找尋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課例
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語文第四單元《十年後的禮物》
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課文《我的第一首詩》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途徑:
(一)成立研究小組,開展理論學習
為保證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能落到實處,特成立研究活動小組:
組長:梁學軍
成員:陳惠芹(市級骨幹) 路風菊 馬俊虎 馮小琴 余秀芹(市級骨幹)岳寶勝 丁海峰
執教教師:余秀芹 馬俊虎
梁學軍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整個活動的組織以及最終的總結,其他教師參與研討,撰寫反思,提煉研究經驗。理論學習採用集中於自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學習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准、閱讀教學的建議)、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和教師合作方面的理論。
(二)以校各種研訓活動為載體,落實專題研究。包括圍繞專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診斷及教學反思及開展敘事研究。
(三)圍繞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問題反思的方式開展活動
1、參研教師獨立進行教學設計(9月10—9月12日)
參研教師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環節是如何實現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確的注釋,並註明設計意圖。
效果預設:《我的第一首詩》這篇課文故事簡單,但含義深刻。文中的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學習這篇課文,要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會作者怎樣逐漸認識到「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認識到這兩種評價「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風」,「我要竭盡全力在這兩股勁風中駕穩我的風帆」。從而進一步感悟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深深的愛。
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尤其在朗讀的指導、內容方面會因對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設計方案,這是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2、教學設計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所設計的案例的構思、想法在會議上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要突出在: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兩位授課教師根據大家的設計理念和意圖,選擇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然後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效果預設:這個過程相當於集體備課的過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是由於參與教師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個人的意見完全同意起來有點不符合現實,所以最後推薦馬俊虎老師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既要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體現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課中發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准備上研討課。
3.課堂觀察。(9月23日)
由馬俊虎老師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詩》,要求聽課老師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如何體現提高學生朗讀活動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聽課中關注的焦點:一是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二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三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是如何評價的。
效果預設:授課教師基本能體現教學設計中的意圖,但不可能像設計中體現得那麼理想,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承擔記錄的教師能否將各自的記錄按要求記錄全面,為後面研討提供真實的的依據;授課教師在執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的教學習慣而不能很好的貫徹設計意圖,從而會出現預設和執行相矛盾的新問題等等。
4.課例研討
聽課後,組織教師們討論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大家重點研討授課教師在解決朗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如何進一步改進。
效果預設:這是第一輪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大家討論的越是激烈,越有利於下一步的研究。通過這一輪研究預計要在解決前面發現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師如何通過精講來節省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去朗讀;怎樣豐富評價的語言和方式,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手段來評價,提倡讓學生相互評價。
5.再設計再觀察再研討
經過以上議論研究,將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由馬俊虎老師對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詩》一課進行反思,之後與大家共同設計《十年後的禮物》一課,這次備課余秀琴老師主備,其他教師參與到兩位教師的設計中,設計好後按原來的程序進行第二輪觀摩研討。這一輪力爭在上一輪的基礎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總結提升階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對整個教研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將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看到的不足以及對本次教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文本的形式寫下來,然後再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動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最後通過研討得到初步的結論(在研討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回放錄像課的形式,進行再探討。在大方向與課程標准一致的情況下,允許求同存異)。
(四)嘗試推廣驗證階段(11月5日以後)
將大家總結出的結論在各自的課堂上嘗試應用,驗證結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對不正確的結論及時進行修改。並在實施中將一些新產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時補充在原來的總結中。
❼ 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年第6期目錄 推進新課程的學校管理探索 早讀:語文教改不該忘記的角落 用建模思想指導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芻議 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研究 論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 再探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構建點、線、面相互融合的立體開放型數學課堂教學 生命的躍動個性的張揚 新課標解讀 中美語文課程標准比較談 新教材透視 文教科書中課後練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訓練研究 新課堂設計室 初中科學問題設計的優化與實踐 芻議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的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任務型問題設計 「元素周期表結構」探究方案的構建 新課程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研究 淺議數學課中如何導課 問題設計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設計:讓《風箏》飛得更高 化學教學中導課設計的實踐點滴 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學習方式實施策略 「藉助漢語拼音突破英語單詞關」在起始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情感熏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育游戲 也談研究性學習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思想品德課互動教學淺析 小學語文課堂「形式」教學微探 感受梅花精神弘揚民族音樂 課堂教學應保持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和流暢性 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關注意外生成促成有效探究 引入故事和時政知識激活思品課堂 淺析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組織實施 談「數學生活化」在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科學》學科實驗的處理 利用「圖像」挖掘地理現象的規律性 高中數學新教材課堂教學探究 課堂評價 引入課堂觀察提升課堂質量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育應注重文學熏陶 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與嘗試實踐 讓「錯誤」成為學生排球練習的寶貴資源 如何破解體育器材與場地不足的難題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化學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法 影響小學生統計圖知識獲得的因素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幾點思考 課程開發 《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綜合實踐活動 信念在葉芽間閃爍 教育診斷 初中生「習得性無助」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策略 共同關注農村小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 農村學校體育特長生選拔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期盼「教育公平」的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 教研縱覽 數學課堂教學新設想 探索英語課文教學策略促進聽說讀寫均衡發展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分析與初探 對政治綜合探究課的教學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基礎知識教學 試談建立變管理為引導服務的體育課堂 新課程標准下的政治教學芻議 多元智能理論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初探 美術課堂教學該如何「把握」 作文教學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對語文教材的正確理解、把握和運用 小學作文教學淺探 生物課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淺談探究性閱讀內容的選擇 小學語文作業創新淺論 讓孩子的作文個性飛揚 和孩子一起走進課外閱讀 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充分發揮動手操作的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激活政治課堂五法 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效果摭談 構建理想課堂從關注學生開始 關於中小學生進行氣排球教學的可行性探討 淺談語文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的探索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質量 教學相長 開啟學生習作的兩把金鑰匙 作文讓學生充滿快樂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 小學語文教法初探 讀出興趣:課外有效閱讀評價之關鍵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優化識字策略提高識字效率 語感:閱讀教學之魅力 在數學活動中享受數學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美術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淺談對初中英語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在習作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嘗試 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淺議中學生物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 歷史圖示教學新探與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 淺談數學教學中對學困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談政治課上學生辯論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育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CAI與高三化學實驗復習 考試與輔導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三化學復習 研讀詩歌考綱蠡測2009考題 淺談區域地理的備考策略 例談轉化思想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運用 兩耳多聞窗外事方能讀好聖賢書 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解題能力 教師修養 關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學困生問題 矯治教師課堂提問行為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育雜談 淺談學校的「人民防空」教育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生命美育的方法 新課改下中學圖書館當前工作之探索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