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及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兒童的聽覺和發聲器官得到良好的發展,並使兒童的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志、個性有所發展,教學方法的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摸索了幾種教學方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現場錄放法
按一般心理,每個兒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聽一聽自己的聲音,現場錄放法是讓一位學生上講台演唱,老師把這一過程錄下來,接著放給同學們聽,然後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演唱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應該注意的地方。好在什麼地方錯在什麼地方,教師幫助學生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加以糾正。採用現場錄放法多用於唱歌課之後的鞏固練習。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這種手段能夠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增強音樂趣味性,從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課件激趣法
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可以豐富並優化課堂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音樂課件具有形象性、真實性、主動性、感染性等特點,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誘導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使教與學變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遊多麼好》的教學中,屏幕上出現藍天白雲、春暖花開的畫面,隨著畫面的推進,同時響起了歌曲的優美旋律,「花兒開了,鳥兒叫了,多麼好;山變青了,水變綠了,多麼好;迎著春光,來到田野,多麼美;唱起歌來,跳起舞來,多麼好。」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詩意自現,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同時也理解了歌曲所蘊含的意義。
音樂教學方法之啟發提問法
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提問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傳遞思想、進行師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當的提問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課堂結構緊湊、氣氛活躍。音樂教學中的提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如:「這首歌曲中是幾拍子?以前聽過嗎?」;另一種是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唱,逐漸體會,尋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師范唱的時候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這首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情緒來演唱?」在欣賞歌(樂)曲時思考「本曲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情緒?」這類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投入到欣賞中,並針對老師提的問題去聽,聽賞後要能談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評論,然後讓學生根據大家評論的問題再完整地欣賞樂曲,教師則做補充歸納。
音樂教學方法之體態律動法
「體態律動法」是本世紀初由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斯(1865--1950)首創的,其目的在於通過身體動作體驗和培養節奏感,以加強對音樂的注意和記憶,達到促進學習者自我表現的願望,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達到音、舞不分家。當學生唱完或欣賞完一首歌曲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體會、想像,編配簡單的律動,並通過積極主動的表演展示學生對歌曲、樂曲情感、內涵的理解和表現。例如通過歌曲《娃哈哈》(維吾爾族)的音樂,表演新疆舞蹈的形象;通過歌曲《洗手絹》(汪玲曲)的音樂,表演洗手絹時的愉快勞動情景;樂曲《游戲》(李重光曲)表演兒童游戲時歡樂的情緒;樂曲《騎木馬》(劉詩崑曲)表演騎木馬時的動作等。
⑵ 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教學思想有哪些基本特點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1)立足於聽(音樂),而且是以教師的即興伴奏為主。
(2)要求學生把身體各器官作為樂器,把所聽到的音樂再現出來。
(3)教學方式主要是游戲,發現個別學生鬆懈、渙散時,立即變換,永遠處於新鮮狀態。
(4)教師的音樂造詣,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誘導等各方面的"即興能力",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果。
(5)學生不論音樂基礎高低,年齡大小,小之三歲兒童,大之音樂學院的學生及專業演員,舞蹈家,都適合上這種課。
達爾克羅茲(1865—1950)瑞士音樂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內瓦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授,大約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學說。他認為;以往的音樂教育是非常音樂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樂的本性。音樂本身離不開律動,而律動和人體本身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單純地教音樂、學音樂而不結合身體的運動,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針對這一點,達爾克羅茲提出了"體態律動學"的教學法。他前後花了約幾十年的時間從事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在他的艱苦努力和有關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僅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廣泛地用於舞蹈、戲劇、繪畫、運動等方面的訓練,而且還推廣於音樂治療、殘疾與弱智兒童以及康復醫療等領域中,在五大洲都有專門的學校,培養該教學法的教師。
⑶ 如何在初中課堂中使用體態律動教學法
課堂復討論的准備工作,應該從兩方制面著手,一是教師方面,二是學生方面。教師方面主要是要恰當地選擇討論思考題,這是確保討論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值得注意的是,討論題不是太抽象(太抽象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討論不起來)
⑷ 小學課堂如何調動課堂氣氛,讓課堂熱烈起來怎麼互動
上課復時候可以多講些制笑話給他們聽
可以給些有獎問答
讓那些比較活躍的同學帶動那些比較害羞的學生
開展討論課,誰說的有理就給予一些獎勵
猜謎,成語接龍,歇後語等都可以考考他們
還有那些腦筋急轉彎之類的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學生回答後,要很真誠的贊賞他或鼓勵他
給學生以平易近人的感覺
最後祝你成功!
⑸ 如何巧用體態律動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態律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
更好地鍛煉兒童的運動覺、內心聽覺、即興創造的能力,以及鍛煉相關的節奏運動和視唱練耳。
研究的意義在於向人們介紹「體態律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運用。
對「體態律動」的研究將有助於兒童的節奏能力發展,通過節奏運動使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鍛煉兒童的靈敏反應,發展兒童的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遵循了兒童的自然發展原則,適應了兒童的實際能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綜述
研究現狀:國內外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
1986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輯的《音樂教育參考資料》中,介紹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同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德賴維爾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入門》。
1990年12月,國在日本學習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繆力女士,應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邀請,在首都師范大學為部分高師音樂教學法教師及中小學音樂骨幹教師近百人開辦了《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師資培訓班》。
繆力還選擇了日本石井亨江崎正剛的《快樂的體態律動——兒童體態律動課例選》介紹到中國。
從1986年至1996年,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各種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論、音樂教育學著作及文章中多有介紹。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是「外國音樂教育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次研討會都使在課題的研究性質、任務、方法的認識上有所提高,在課題研究的進展上有所前進。
此外,還有愛國人士、留學生等許多人對課題表示關心與支持,有的捐款,有的寄書寄資料,有的寫文章,利用一切機會促成海內外交流。
⑹ 體態律動對音樂教學有哪些輔助作用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學內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容,使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及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兒童的聽覺和發聲器官得到良好的發展,並使兒。
⑺ 體態律動教學的過程與原理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一、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的教學原理及其過程
當人們在接受音樂熏陶的時候,往往會藉助體態的運動充分地體驗音樂,這種狀態就是體態的律動,繼而人們將這種體驗轉化為內在的感知直至認可的狀態。它不同於體育運動中的音樂陪伴,不同於在音樂下展開舞蹈動作。這一律動學重視的不是動作重現,抑或外在的形式狀態。它注重重現音樂的重要要素,並將其融入身心,最終使身體節奏與音樂節奏契合,產生情感的交融。
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先需要傾聽音樂的律動,繼而才會跟隨音樂發生肢體動作,並陶醉在音樂中,如痴如醉。這種活動過程是基於聽覺與肢體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與肢體的協調與溝通。這一教學過程能夠實現機體與樂感的碰撞,實現音樂、肢體、大腦、情感的內在融合。路易斯以及喬治對其教學過程與原理進行了細致分析,概括出了四個階段,內容如下。
1.課題暗示與音響刺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游戲活動為學生滲透音樂內容,或者藉助表演將節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這一舉措旨在向學生暗示節奏內容,刺激學生的神經系統以及大腦,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繼而會積極投入學習之中,為知識的學習做好充足的准備。
2.相互作用以及初步反應
初步反應發生在學生接觸音樂節奏之後,屬於學生的主觀意識。此時的反應較為單一,沒有規則性和系統性,雖然動作較為粗略,但是它能夠為進一步的動作發展做鋪墊。期間,教師向學生強調動作發生的大致時間,肢體的擺放或是尺度以及平衡等問題。教師的語言提示主要出現在連續性較強的活動中。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靈活性均會出現提升。
學生在第二階段的動作雖然單一,但是連續性有所提升。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在於學生自主的聽覺判斷與情感的融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時期會出現明顯的提升,由於學生不斷地轉化自己的情感與思維,使其為自己的動作服務。與此同時,教師應積極尊重學生的需求,分析學生對內容的吸收程度,確保訓練項目適合學生。
3.改進反應以及表現
在改進反應的階段,學生要進一步提升肢體動作,藉助肢體展示音樂要素,並且要求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要有所完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動作的改進,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因此這一階段對於學生來講,教師的觀察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關鍵。為了增強學生的能力,教師需要對其不斷地激勵,更新學生的動作技能。學生的主要動力來自於教師的激勵以及技術支撐,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動作內涵。
4.綜合反應以及視譜
綜合反應指的是學生的眼睛、聽覺、肢體以及大腦的整體融合,體態律動學尊崇「經驗先於抽象」,意思是動作體驗是理論的前提。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的四個階段是依次發展的,必須循序漸進。因此,讀譜內容的教授需在改進反應之後。若是提前將其引入課堂,會導致學生過度重視樂譜的知識學習,阻礙了學生的創造力發展以及創新思維的塑造。
綜合反應以及視譜旨在藉助學生的視覺訓練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強調音樂在動覺以及聽覺方面的情感體驗,兩者相互融合、相互影響。視覺符號藉助肢體律動展現,細致的肢體變化需藉助視覺的指向功能輔以完成。
二、藉助律動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
節奏本能蘊藏在每個社會個體的身體里,或深或淺,而且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節奏本能的發揮需要經過外力的激發與培養。同樣,在音樂合唱指揮領域,學生的音樂潛能也需要教師的誘發,最終使其服務於音樂事業。聽覺訓練需要積極依附於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律動感。引導學生在音樂中實施肢體運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在具體的合唱教學中,教師不僅僅需要教授學生用手指揮,還需使其融入音樂的神聖領域中,激情飽滿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學生要將音樂的激情直觀地展示在指揮的表情、節奏以及動作之中。響度、音色以及節奏都屬於音樂的重要特性,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以及能量大小都屬於運動的重要特徵,要實現音樂與運動的融合,就必須教授學生創建其間聯系,感受音樂的情緒所在,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基於「經驗先於抽象」,教學方法如下:第一步,訓練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興趣,展示自己的特點,將自己的能力儲備在運動中全然釋放,幫助學生發揮其功能;第二步,激勵學生表達自我觀點,收獲相關見解,繼而在外力的誘發下將見解實施推斷。實踐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實踐更是學生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激發學生潛能的時候,必須謹記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若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對音樂律動的把握還不夠積極,教師應該停止一切行動,尊重學生的心理體驗。待學生的音樂激情迸發之時,繼而進行潛能的挖掘,否則會事倍功半。教師可藉助游戲活動,輔以自然節奏或學生肢體運動,為學生創設有趣的課堂情景,幫助學生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將學生的音樂積極性充分挖掘出來。
三、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實施
1.基本技能的訓練
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基於人的本能節奏展開的訓練,旨在確保個體在合唱指揮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律動感與音樂節奏協調進行。在對學生合唱指揮基本技能進行訓練時,要求學生立足於自己的真實感受,將親身體驗設置為基礎目標。開展音樂律動的訓練中,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身體器官,跟隨節拍。
2.身體與頭腦的調控能力
在合唱指揮教學中,教師需要訓練學生對動作的協調和控制。針對合唱中的各種動作,學生要協調頭腦與身體,並能夠在各種動作的轉換中正常進行。協調能力方面的教學,首先需要培養學生放鬆的心態,為多變的動作變換做好鋪墊,同時也是為學生理解和感受音樂奠定心理基礎。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尊崇的理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樂感,通過傾聽音樂感受其魅力,繼而使這種體驗進入自己身體的方方面面,充分調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實現全方位的觀感體驗,最終將感情的熱血融入頭腦之中,陶冶情操。由此可見,系統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能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的培訓的理念,幫助學生實現本能意識與後天學習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在肢體的變化中展示自己的音樂情感。
如今,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在音樂領域以外的諸多領域都得到應用,如繪畫領域、舞蹈領域等。實踐證明,在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結合體態律動理念與課堂教學,使課堂內容更全面、更科學。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積極融合體態律動,才會更有助於推動教學內容高效、全面地發展。
⑻ 為什麼小學歌唱教學中要有體態律動
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態律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更好地鍛煉兒童的運動覺、內心聽覺、即興創造的能力,以及鍛煉相關的節奏運動和視唱練耳。 研究的意義在於向人們介紹「體態律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運用。對「體態律動」的研究將有助於兒童的節奏能力發展,通過節奏運動使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鍛煉兒童的靈敏反應,發展兒童的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遵循了兒童的自然發展原則,適應了兒童的實際能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綜述 研究現狀:國內外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1986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輯的《音樂教育參考資料》中,介紹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同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德賴維爾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