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應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是學生智慧火花迸發的場所,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經歷場。但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信息的呈現和傳遞,注重教師的表現,關注教師的授課技巧。隨著學習心理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化的過程,相應的課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由關注教師的表現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落實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促進者的時候,關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設計教案,而是課堂的組織和學生知識的內化方法」。因此教師如何組織課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達成知識的自主構建是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難點。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談自己的幾點思考。一.精心進行課前預設,恰當、具體、可測設定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明確的告訴我們在讓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時候,要拓展課堂空間,豐富課堂內涵,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的解讀教材,了解各種版本教材對知識內容的設定,進一步內化課標要求,為設定教材目標奠定基礎,為學生學習制定恰當、具體、可測的學習目標。二.了解學情,是發揮學習學習主體的基礎。 教師課前預設是鑒於教師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否適合學生,必須進行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尊重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學生學習的起點,因此了解學情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三.科學設計學習流程。 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只是課堂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課堂的編外學生。教師在設計學習流程的時候,更多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教學技藝的提升。如何設計學習流程,是教師理念轉變的重要體現。是否我們應從教中心轉向學中心,關注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更多的在於知識內化、素養的提升,而不是知識本位的課堂。四.優化課堂結構。 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們就不能越俎代庖,就如同不能代替學生感冒一樣,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課堂上我們創設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後,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然後根據我們預設的學習流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的學習。 羅傑斯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助產士」和「催化劑」。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內部需要、動機、興趣、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並認為學生有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權力和義務,同時也有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創造、自我評價的權力。當學生能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便發生了;當學生負責任地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涉及學習者整個人(包括情感與理智)的自我發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時,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就會得到促進,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同修者。當學生發現問題後,遇到困惑時,利用學生資源,發揮學生的作用,解決學生的問題,我們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五.合理設定學習小組,發揮小組的協作作用。 按照羅傑斯的人本思想理論,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習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過程。他反對把學習過程簡單地理解為學生獲得某一知識的過程,認為學習過程應是學生獲得相應學習方法、促進其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他提出的促進學習者自由學習的方法有「同伴教學」、「分組學習」、「交朋友小組」和「探究訓練」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合作能力,改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通過「探究訓練」,學生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還可獲得探究的方法,發展其自主性、創造性和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設定學習小組,根據學習情況分層設定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協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一定要努力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和發展能力.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效益,推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
Ⅱ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可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1、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常常是事半功倍。反之,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情況下,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學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愛,對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操作
新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包括了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構建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一切操作活動,這種活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使學習過程中有具體的形象,且作為抽象思維的支柱,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其教學目標中注重的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生學習的願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充分營造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維,自主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協作能力。知識經濟呼喚人的相容於合作。合作是時代的需要,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在交流時前面同學匯報,下面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加以補充提高。
4、質疑問難
問題是科學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問題。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盡管學生學習是需要感知的),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目的的課堂教學,就應該:
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著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
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要根據教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現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集中,積極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嘗試,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Ⅲ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里已有了答案,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只聽只專看不是學屬生學習的有效方式,而參與才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俗話說的好「實踐出真知」,學生的參與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而實踐是主體的最好體現。但是,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扮演的是裝知識的「容器」的角色。教師的角色地位才是主要的,是知識的權威者,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這與《新課標》完全相背了。.
Ⅳ 論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回中學,由於答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Ⅳ 音樂課堂中教師如何正確把握學生的主體性 ——淺議教師主導性與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的頒布實施和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前那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忽略學生的感受的填鴨式教育早已經被掘棄,我們開始關注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更注重了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的學習音樂。這的確是我們我們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有的音樂老師在理解發揮學生主體這一觀念上卻從一個極端走進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在肯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時,否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一次,我帶學生去實習,聽了實習學校的一節音樂公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孩子們眼中的打擊樂器》。一位教師在介紹打擊樂的時候,讓同學們先欣賞了幾個打擊樂音樂片斷,之後給學生一個任務:要求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頓時教室里如同開了鍋的螞蟻一般亂作一團,有的上講台搶樂器,有的興奮的使勁敲打著手中的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打擊樂器,還有的在大聲喊叫……而這時候的音樂老師,卻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看得出,她好像也已經駕馭不了這個局面了,後來費了很長時間才使這節課進行下去。還有的老師不是控制不了類似的局面,而是把活動搞得熱熱鬧鬧,學生歡天喜地,好不痛快,教師基本上沒什麼事。但仔細一看,這個活動跟這節課所涉及的音樂基本上不搭邊,二者脫離開來,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沒好好感受到音樂,更談不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了,學生並沒有真正體驗到音樂的美。這樣的情況在中小學並不少見,甚至有的老師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就該這樣上,這是新課標的精神體現。」
的確,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極端的「集中」,教師總是擺者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神情總是那麼嚴肅,音樂課堂死氣沉沉。每堂音樂課都是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後讀歌詞,最後填歌詞。假如在欣賞一首樂曲時,老師一般就是把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解釋給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強加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標准答案」,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見解。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個性發展受到壓抑,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略了學生的真實的感受。
新的《課程標准》也指出:「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就是要我們改變那種習慣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於是,我們的音樂教學開始豐富多彩起來,出現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但是,我們也看到:有的老師在走出了這一種極端之後,卻走進了另一個誤區。極端的開放,完全以學生為主,否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像本文剛開始說的那一節音樂課,從表面看,學生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異常地「活躍」,而教師則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民主開放是師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比較和諧的共同討論的融洽的氛圍。這種民主開放是有秩序的教學方式。如果課堂氣氛"亂"到沒有秩序,教師不能控制的地步,又怎麼能進行正常教學呢?「以學生為主體」是指老師要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音樂。那麼,我們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呢?
一、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真正含義
首先,音樂本來是非語義性的,對於音樂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用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的音樂學習,以教師的經驗代替學生的理解,只能使音樂教育陷入理性的泥潭。音樂教學要給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達音樂的機會,而不是總是由老師作標准答案式的講解。此外,音樂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標准》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該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整個教學都是圍繞學生的審美體驗展開的,課堂上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但並不是說教師沒什麼作用,可以放任不管,聽之任之。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積極的引導學生,是一個真正的設計者與引領者。教育的過程決不是一個老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簡單過程,也不是一個學生自我潛能開發的簡單過程。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產生創造性『新質』的過程。老師講自己的知識體驗與學生的知識體驗進行交流,這種教育的最佳結果,不僅使學生從老師那裡學到知識,老師也從學生那裡學到知識,教育的過程不再是一個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知識在創造的過程」。在這種平等交流之下的教學過程,才是民主開放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
二、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音樂課程實施中,建立一種民主、開放、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系。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與教學關系是極其重要的。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保障新課程理念得到正確貫徹、新課程教學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也就是說,音樂新課程需要一種新的師生關系構建,需要在新的教學關系中進行。音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紐帶和橋梁,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有負主導音樂教學的任務。學生作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同教師應是一種合作和交流的關系,並非被動的受教者。盡管民主開放的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教師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表面上我們教師的任務少了,但是我們在這節課的准備工作上確實需要做的更多、更細致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如果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會出現課堂的「失控」現象,而只有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好,才能真正(下轉第72頁)(上接第94頁)促進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
三、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我在給中小學教師培訓《音樂課程標准》時發現,很多教師缺乏音樂教育科研能力。一些教師對新課標根本不感興趣,認為這些都是專家們的理論而已,根本不可行。她們覺得如果都這樣上課學生會亂套,教師備課太累。她們對新課標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所看過的幾節錄像示範課上,根本沒有弄清新的課程教學改革的精神。我們應該承認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教學設備是有差異的,但是只要教師能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一定要比傳統教學的好。因此教師能否有音樂教育科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的科研能力最主要的是教學研究能力。音樂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育教學的反思能力,善於從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首先是研究教學方法。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才能得到的。其次是研究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有關教學程序的方法論體系。它是將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構融為一體的綜合體系,它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此外,提高教學研究能力還表現在對一些熱點或焦點音樂教學現象的研究。例如,為什麼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為何流行音樂能讓孩子們如此陶醉?為什麼學生普遍不喜歡學習識譜?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音樂考試等等。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也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結合,切不可顧此失彼,走出了「填鴨式」「一言堂」的極端,卻又進入了「以學生為中心=越亂越好」的誤區!這需要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思考、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真正民主開放的氛圍,讓師生在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中學到知識,得到快樂!參考文獻[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亞文.音樂新課程與示範教學案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教育部藝教司組編.小學音樂教學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安國,郭聲健
Ⅵ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主體意識和主體思維方式
首先,必須轉變教育只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其次,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准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揮的教育質量觀。再次,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學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而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和潛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並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用主體性發展去衡量學生的發展,用主體性思想來設計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覺、自信、自強,做學習的主人。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
要給學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摯地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既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的朋友。教師要充分發揮「期待效應」,對學生採用激勵式教育,對其點滴進步或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計地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並以各種形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等)給予表揚。
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平等的師生情感關系還體現在教師要敢於把講台讓給學生,把結論置後,讓其思維並充分展示才華。如讓學生板演、讓學生矯正、讓學生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等。
3.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從優化課程體系做起。要改革過去教學內容單一的學科課程,形成以必修課、活動課、選修課和研究課三大板塊的課程體系。
4.改革教學模式,實施綜合模式教學
教學過程本身的復雜多變性及學生主體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也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單一的,普遍適用的。如啟發式、探究式、自學輔導式、復習課的研究性復習模式、講評課的雙研式模式、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學結構豐富多樣,課堂生動活潑,而且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完善學生的主體人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無論運用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相一致,以利於學生接受、內化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外化為能力;都應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情景的設計、學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 「動」起來、「活」起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5.實施分層教學,促進主動發展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或理解為,分層次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優、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學習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6.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心理環境,優化思維過程,優化信息反饋,優化教學效果和節奏。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地傳輸給學生。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變重結論為知過程,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將教學內容內化為意識材料,促進思維活動,不斷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7.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應做到:①有彈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應肯定。②不僅評價活動結果,而且更要評價活動過程。尤其是對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及表現出的良好個性品質給予評價、鼓勵。這樣,更能發揮評價的教育與激勵作用。③變學生評價的客體為評價的主體。對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情況及結果不僅僅是教師去評,還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Ⅶ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一、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即為什麼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各個階段,以及學生自身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
每個人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獲得,一種是間接獲得。直接獲得是指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而獲得的知識,即直接經驗;間接獲得是指從書本或別人那裡得來的知識,即間接經驗。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因為認識來源於實踐,只有從親身的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才是獲得的真知。更重要是很多問題必須親身實踐體會,才會理解深刻。你要知道蘋果的滋味,就必須親自嘗一嘗。所以,雖然一個人獲得的知識包括直接和間接兩部分,但是真正的經驗都是從實踐中獲得並經過實踐檢驗的。人們在接受間接經驗時,多少要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前提,要真正理解間接經驗,還有待於自己的實踐。
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是直接與間接這兩種,但由於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大多在學校課堂中,直接體驗的較少。若學生能在接受間接經驗時加入更多的直接體驗與實踐,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所以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怎樣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音樂課堂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實現「追求高效教學,打造生命課堂」的目標。
1.要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變得主動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那麼音樂課堂中,根據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我將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本身就愛好音樂的學生,這部分的學生需要教師,以優秀的教學技能,深厚的音樂涵養,維持其對音樂的熱情。二類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個人魅力、高尚品德與愛學生的心與行動,贏得其對音樂的喜愛。三類是對音樂學習慢熱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需要老師運用課堂中的各種手段,不斷豐富他們對音樂的體驗,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一堂課要讓學生有興趣學,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動機,好的動機需要抓住學生好奇心,與對美好事物一探究竟的心理特徵,所以導入課時我會用情境營造、設立問題等方式,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期待與好奇.甚至以此鋪設課堂主題的出現。
在《雨花石》一課的設計中,導入時我用「南朝玄光法師,在雨花石的產地雨花台設壇講經感動上天,落花如雨得名」的傳說,引起學生對雨花石的好奇。又用雨花石精品相冊讓學生對雨花石產生喜愛,從而引發學生對雨花石這樣美好事物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想學《雨花石》的興趣。
2.引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方向明確的預習自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當學生有了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後,讓學生預習、自習課堂內容,並提出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以此開始一步步將課堂交給學生。由於班級學生自學能力的強弱差別,教師應給予自學能力稍弱的課堂一定的方向性,如運用對比欣賞,設立啟發性問題,預設好自學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自學與思考,並自己對所學內容提出疑問。這里老師需要充分備課,預設出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大多數疑問,並做出預備教學輔助指導內容。
在《雨花石》一課中,講到曲作者龔耀年時,我讓學生自己先快速的瀏覽一遍,再請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提問關於作者的籍貫、年齡、身份、代表作等問題,既幫助其他同學預習了作者背景,也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蒙古民歌》課例中,首先放兩段音樂:短調《嘎達梅林》、長調《富饒遼闊的阿拉善》。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了兩段音樂的特點後,以書後的表格為目標,讓學生自學書本上關於這兩段音樂的介紹及長調短調的特點,討論並填寫書後的表格。培養學生自己預習並歸納的能力。
從激發興趣到有目的的預習自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課堂所學知識的中的不足或難點,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的討論中,更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從而避免過多的無用功。下一步,就是對課堂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解決,在討論的過程中,獲取更加牢固的直接經驗。
3.引導學生對自學過程中發現的難點進行討論,並在相互討論及老師的順勢引導中分析、解決問題;
此一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用音樂專業視角,分析剖析作品,學習音樂語言的表達方式方法,感受音樂語言的魅力。
在學生提出疑問後,老師不著急告知答案,而是先同學互相討論,讓音樂上的「優生」充分展現,生生互動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學生的回答往往帶著學生的視角,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知識,當然必要時老師可以輔助投放旋律線分析圖例、微課或講出一些相關的知識點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從知識體系大的角度甚至其他角度看待所學知識。
學生自己總結的重難點,再由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來解讀,老師適時引導。這樣下來,學生互相合作,有經驗的教沒經驗的,好的教差的,參與率極高。而且這個過程又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來的,變間接經驗為直接經驗。有句話說:你想學什麼,就去教什麼。
學生回答出結果時,還要問學生答案是在書本或課件等哪裡體現出來的,就是他的答案哪裡可以反映出這樣的結果,以此讓學生嘗試分析問題,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整理所思。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討論過程中得到的結論。以此讓學生學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這是孔子論述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名言。 說的是: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所以此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組織討論活動,在必要時給予輔助性指導提示。
在《唱念做打學京劇》課例中,為學習念白中的京白與韻白,我先給出學生問題「聽音樂,看視頻,對比說說兩段念白在語言及表達方式上各有什麼特點,猜猜那段是京白,哪段是韻白?」。而後,分別播放一段京白,一段韻白的視頻,讓學生自己對比兩段念白的差別,並說明從哪些地方看出是京白,或是韻白來的。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可以一組同學說京白,一組同學說韻白,再互換說,可以提出相反或相同的建議,這樣教師便帶領學生慢慢進入討論的氛圍中。然後再讓學生總結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最後,教師結合自己預設的答案與學生的結論綜合組合呈示「答案」。這其中會有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及音樂家背景的提問,對於答案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呈示給學生看,不做講解,讓學生自己解讀,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這樣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也突出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雨花石》課例中,熟練歌曲環節中,老師不范唱帶唱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帶入歌詞唱出曲子,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歌曲演唱的難點,且找到解決的方法。還有理解歌曲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作者用雨花石隱喻革命烈士,讓學生從戰爭年代的「雨花石」聯想討論到身邊的「雨花石」,以此,讓學生自學出歌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升華主題。
4.在理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趣味性的練習,在課堂上快速的掌握本課的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了解了作品背景及相關音樂知識後,下面就是對音樂技能的掌握了。在學習節奏、試唱、演唱與演奏等技能的時候,需要反復的練習。而練習形式的趣味性,也是學生這個主體能否主動參與的關鍵。這些練習活動的組織,既要能夠有練習鞏固的作用,又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使學生在練習時興趣盎然,激情不斷,是需要教師不斷積累探究的。
我在《節奏》一課中,為讓學生即熟練掌握節奏,又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用了「游戲通關」策略。第一關,用劃拍法念唱節奏,先學後練再測驗,測驗標準是教師隨機指向任意節奏型,學生都能正確無誤劃唱出節奏型。第二關,用強弱拍手,拍出節奏的強弱感。(強拍拍全手掌,弱拍拍半手掌。)學習練習步驟及檢驗標准與第一關一樣。第三關,分左右手拍出節奏型,(左手為節拍器,一拍一次,右手拍出節拍。),檢驗結果後還可以左右手互換。第四關,利用PPT課件,製作游戲一樣的課件,讓學生隨著視頻上瞬間出現的節奏型,「劃唱」,「拍手」,「左右手」正確有節奏的做對。只有通過前一關的檢測才可以進行下一關的學習,且進行平行班對比,激起學生的鬥志,也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學習歌曲《雨花台》時,為了既能唱熟曲子,又不乏味,進行了小組對抗、男女互相打分及限定名額單個展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用「演唱接龍」輪唱等游戲的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歌曲的熟練層度。
這些都是老師必須預設好的活動,但課堂上不一定要用。這個環節的組織可以先交給學生把控,如,讓唱的好的學生教大家唱,或學生自己設計練習的方法,並自己組織練習的過程。如:《雨花石》課中,根據歌曲制定發聲練習曲,只要學情允許,完全可以教給學生進行。只有當學生實在膽怯,沒有想法時,為不耽誤課堂時間才用老師預設的方法,讓學生選擇喜愛的方式練習。其中盡可能的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自己想出練習的方案及參與到練習中。
5.在准確的表演作品的過程中理解作品,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當學生足夠熟練的掌握技能或作品時,便要近一步讓學生對作品及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並依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展示。教師要做的是預備好盡可能多的表演指導方案,可供學生選擇。當然還是以學生自己想出表演方案為主,教師以最大限度的給予支持鼓勵輔助性引導。如《雨花石》一課中,創作自己的《雨花石》環節,就為學生提供創作方法,與表現技巧上的多樣選擇,讓學生盡可能的創作風格多樣的作品。
三、總結
五個流程,前三個預習討論,目的是為了了解作品,也就是入門;第四個練習是為了鞏固所學技能;第五個是在表演中對所學進行實踐創造,更深層次領悟作品內涵。五個環節,在自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分析、解決問題,在練習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在表演中受到作品的熏陶與感染。以學生的活動為重心,充分給予學生互動思考學習的空間,一步步把課堂交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教學的生命課堂。
Ⅷ 小學音樂課堂怎樣注重學生主體性
「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我覺得能當一名音樂老師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因為孩子回喜歡你啊,喜歡你的課答堂,喜歡你教授的歌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音樂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覺得不妨通過代幣獎勵法、小組間的競賽、讓孩子當小老師、當小評委等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只要孩子想學、樂學,還愁他們動不起來嗎?
Ⅸ 怎樣在音樂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學生樂於接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並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當中。
(一)設計游戲情節。游戲是兒童生活中的內容,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天真活潑的特點。音樂課恰當地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利於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在教唱新歌時,孩子總耐不住老師安排的程序,特別是聽到曾聽過的歌曲或他們喜歡的歌曲時,就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跟唱。如果順應這種心理而過早地讓他們演唱,必定會唱不好。這樣的參與就是一種無效的參與。如果採用趣味游戲,讓孩子邊聽老師有感情地范唱,邊配上動作、表情、口型,使學生可以在完整的音樂中感受和學習。等到他們比較熟悉後,由學生唱,老師配口型,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掌握歌曲。這樣就豐富了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內心聽覺,培養了學生用「心」唱歌的良好習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將來的音樂學習中進行自我調整。
(二)設計故事情節。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地參與學習。如教學歌曲《小青蛙找家》時,先講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都長大了,該自己去勞動了。」於是小青蛙們高興地到田裡捉蟲去了。它們跳著、捉著,捉著、跳著,不知不覺地離家越來越遠。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壞了,不停地叫著,好像在說:「我的家在哪裡?我的家在哪裡?」此時教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學生的學習勁頭被調動起來,紛紛表示能幫助小青蛙找到家。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圖形譜,各自踩著荷葉,聽著歌曲,學習歌詞,學起來輕松愉快,意猶未盡。這樣,學生們就在一個故事、一幅畫、一段錄音的激發下,就會主動地參與學習。
(三)設計生活情節。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豐富課堂的現實內容,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不知不覺中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如教學《愛勞動》這一單元,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聽、看、想、說、唱、動)體驗,進行勞動動作、節奏、歌詞創編,再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洗手絹接力賽,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總結經驗,使音樂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在音樂中親身體驗情感,以情感體驗來學習、感知、掌握歌曲。在興趣中自動、自悟,達到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素質。
二、創造機會,搭建學生自我展示平台
教師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展示自我。
(一)表演音樂節目。可以利用每節課前後5分鍾時間,鼓勵學生上台表演。表演內容要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來決定。可以是獨唱、小組唱、獨奏、歌表演、詩朗誦、講述音樂小故事、生活小品等。通過讓每個學生主動表演,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表演能力。
(二)嘗試轉換角色。每個同學都有表現自我的慾望,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與肯定。教師應當抓住學生喜歡表現的心理,讓學生爭當「小老師」,展示自己創編的節奏、動作、歌詞及自製的打擊樂,並組織大家學習;也可以為同學提供課外收集的音樂資料,音樂小故事等;還可以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通過這種角色轉換,鼓勵學生勇敢地走上講台,不僅增強自信心,也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自豪感。
(三)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全體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對於特長生應發揮引領作用,領奏、領唱、領舞給大家指揮,伴奏;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應安排簡單易學的活動,如敲打擊樂器的簡單節奏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三、讓出空間,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嘗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應給學生留出更多的參與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表現音樂。
(一)主動發現重點難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重點難點,是鼓勵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自己找出了學習的重點難點,就把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激發了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責任感。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一課時,同學們對這首歌曲已非常熟悉,但由於受到不規范唱片的影響,不能准確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頓處理。針對這一難點,在教學歌曲之前,可以先請幾個小朋友上台演唱,其他同學邊認真地看圖形譜,邊聽同學演唱歌曲,並找出他們唱錯的地方,然後再進行歌曲學唱,這樣難點便迎刃而解了。
(二)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歌詞,可按節奏讀,可默讀,也可同桌對讀。又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聆聽完歌曲的感受,可用簡筆畫、色彩、線條、動作等表現出來;圍繞音樂主題,讓學生創編音樂故事;挑選音樂片斷,讓學生討論並創編打擊樂伴奏。只要能夠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就可以嘗試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活躍課堂氣氛。氣氛活躍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條件。只有通過氣氛活躍的教學活動,才能人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個性和潛力。比如,在教學「音的高低」這一環節,應事先准備一些生活用品及打擊樂,讓學生分組去敲一敲、找一找、聽一聽、辨一辨,去感受音的高低。然後運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及對音的高低的初步了解,引導學生用肢體動作去感受、表現音的高低。通過讓學生親身去實踐、體驗、探索,逐步形成學生長期有效的學習動機。
四、密切合作,提高學生整體參與度
成功的音樂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通過群體性討論和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音樂活動經驗。比如,在教學課堂上,讓一個學生單獨回答問題時,大部分學生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而在分組討論時,分心的同學比較少。再如,低年級的歌表演,小組里的每一位學生共同創編動作,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大家共同上台表演,學生們認為動作是自己設計的,表演時非常投入。這些實踐證明,採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全體學生參與度的重要途徑,改變了「幾人唱戲,眾人旁觀」的局面,為每一位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總之,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效參與、自主學習,不僅是當前音樂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小學音樂藝術教育的目標。因此,只有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才能真正促進音樂教學向更加科學化、人性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