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創設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情境
平豐小學 楊寧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那麼,在新課程下,教師該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要具有有效性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先想想整個活動是不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還是僅僅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一時熱鬧,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體現在明確的目的性,參與的全體性等方面。二、創設情境要聯系實際生活,要具有真實性聯系實際生活,營造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例如在《厘米與米》的單元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並完善知識的建構,我呈現了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校園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圍繞這個問題情境,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到了許多方法:與一米相比,看看是幾個一米,與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幾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進行測量……然後教師再組織學生討論,選擇可行的方案,進行實地測量,解決了情境所提供的問題。而這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正是知識建構的經歷。生活到處都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創設情境要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要具有探索性新課程標准要求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所以有效的教學情境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突現學生的個體地位與作用,使得教學更具有效性。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然而,學生畢竟還是孩子,由於受到年齡因素和知識經驗的局限,不可能自發地去探索。如果沒有教師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標,學生的探索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使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四、創設情境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具有針對性一是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 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 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 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 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 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二是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 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 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識的結構, 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五、創設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要具有適度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越多越好,一節課創設幾個或十幾個情境,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關注的只是活動的本身,不是學習的內容,效果可想而知。我們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較為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中來,所以,我認為是否要創設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來考慮,來設計教學過程。綜上所述,只有通過精心設計富有真實性、有效性、探索性、針對性、適度性的情境,才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逼真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才能品嘗到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從而能夠更好的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貳』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創設情境的幾點思考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如何學好小學數學對於小學生版打好學習基礎和養成良好的思權維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好的數學情境創設,可以帶領學生很快融入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願意學習,主動學習。高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好的數學老師,而好的數學老師一定能夠創設一個好的數學教學情境。從創設小學數學情境的教學意義、方法來討論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
『叄』 如何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體現情境的趣味性。 問題源於某種情境, 而生動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則是產生問題的肥沃土壤。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 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 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例如, 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可以設計貓抓老鼠的游戲: 每一輪選1 人為貓, 6 人為老鼠。活動前先讓貓觀察1 分鍾, 蒙上眼睛, 然後由學生指出某隻老鼠的前後(或左右)各是誰, 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該游戲極富童趣, 每當貓捉到老鼠時, 教室里是一片歡騰, 學生的參與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比較關注有趣、好玩、動態、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實用、富有挑戰性的內容所吸引。只有把數學的自身特點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有機結合起來, 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 注重情境的思考性。 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與體驗, 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盡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間。因此,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 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問題思考空間大小的影響。首先, 要考慮材料的呈現形式。一般來說, 條件的呈現比較隱蔽、解決問題的步驟稍多、解題方法或結果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 思考空間相對較大, 反之則小。其次, 解決問題的策略、步驟、方法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 這樣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間, 又滿足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成功需要。如下面的問題: 淘氣家離學校5 千米,笑笑家離學校4 千米, 淘氣到笑笑家多遠? 教師的詳細分析和標准化答案往往會損害問題的教育價值,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交流, 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會有所收獲, 對數學優秀的學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強調情境的現實性。 情境的現實性要求情境中所隱含的數學問題必須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真實的學習, 強調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對於喜聞樂見、經常遇見的現象和事情, 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的熱情。他們不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而且更易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知道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生認知的起點往往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經驗或具體事例, 而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卻大多是間接呈現的, 不像生活數學那樣來得直接。因此, 引導學生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把小學數學間接的知識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是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例如, 在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並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在我和小樹一起長 小小運動會 今天我當家情境中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 在體檢情境中認識長度單位米等教學實例, 充分利用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情境,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問題、經驗進行探討、總結和升華,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從而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四、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正確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准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 也可以來源於數學本身, 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例如, 計算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絕不是說所有的計算教學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 因為計算還有自身的規律需要讓學生去掌握。 2、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盡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 既有適當的難度, 又富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問題, 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忘返、東拉西扯, 游離於目標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淺嘗輒止, 把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擺設, 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 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 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 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 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 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4、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 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 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識的結構, 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 總之, 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 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 才能打破數學課單一呆板的局面, 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肆』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激疑引趣設情境。興趣激發靈感,興趣是發現的先導。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教師要善於設專置一些屬新穎別致、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考,探求新知。設置這種問題,在於從興趣入手組織注意,使學生進入情境,產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小明很喜歡小兔子,他家養了4隻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個紅蘿卜(出示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隻兔子吃一個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和蘿卜一對一的連起來)。小朋友們看看,有沒有多餘的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蘿卜的個數有什麼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及其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同時激發了學生研究性問題的濃厚興趣,產生了「我要學」的動力,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伍』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角色的轉化。現代教學論觀點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裝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這使每一位教師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利用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習質量,是每個教師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關鍵詞: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乘、除運算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必須反復練,而反復練又顯得單調枯燥,於是可在練習中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奪紅旗」、「摘蘋果」「登山」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我便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游戲。老師先說明比賽規則,各組做好准備。隨著「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每算對一個就登上一個台階,看哪組同學能最快地到達山頂,奪得紅旗。在這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地計算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適宜溝通的氣氛,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人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時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著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系,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課上,也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學生更能將郁積於胸的感情抒發出來。
『陸』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那麼,在新課程下,教師該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要具有有效性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先想想整個活動是不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還是僅僅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一時熱鬧,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體現在明確的目的性,參與的全體性等方面。
二、創設情境要聯系實際生活,要具有真實性
聯系實際生活,營造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例如在《厘米與米》的單元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並完善知識的建構,我呈現了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校園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圍繞這個問題情境,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到了許多方法:與一米相比,看看是幾個一米,與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幾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進行測量……然後教師再組織學生討論,選擇可行的方案,進行實地測量,解決了情境所提供的問題。而這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正是知識建構的經歷。生活到處都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情境要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要具有探索性
新課程標准要求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所以有效的教學情境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突現學生的個體地位與作用,使得教學更具有效性。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然而,學生畢竟還是孩子,由於受到年齡因素和知識經驗的局限,不可能自發地去探索。如果沒有教師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標,學生的探索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 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使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四、創設情境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具有針對性
一是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 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 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 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 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 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二是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 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 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識的結構, 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
五、創設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要具有適度性
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越多越好,一節課創設幾個或十幾個情境,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關注的只是活動的本身,不是學習的內容,效果可想而知。我們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較為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中來,所以,我認為是否要創設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來考慮,來設計教學過程。
綜上所述,只有通過精心設計富有真實性、有效性、探索性、針對性、適度性的情境,才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逼真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才能品嘗到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從而能夠更好的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柒』 <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研究》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教師在教授小學生數學知識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實驗,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師應採用不同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面對水平比較低的學生,我們應繼續引用啟發式教學,慢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面對水平一般的學生,可運用故事式情境,層層深入;面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可創設懸念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得出結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提倡讓學生合作、操作、實踐,親身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吸引學生融入課堂。
教師要創設適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否則會適得其反。比如,若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得不夠全面,引入了不恰當的問題情境,就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學生就無法從問題情境中發現、理解並掌握新知識。
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知識點之間的距離,從而慢慢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厭惡心理,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簡單、輕松。同時,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以外的數學美。現在各種公開課、評優課也都是圍繞新課程標准要求的「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的。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更是教師教好一節數學課的前提。人人都說教師的知識非常淵博,那教師該如何學以致用,讓問題情境吸引學生呢?方法之一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問題情境變得更生動有趣。比如教師可以將已學過的各科知識和生活經歷創造出一個有趣的故事,從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方法之二是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用擁有的知識和技能融入互動中,在實際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興趣。由此,教師應廣泛學習,多思考,合理運用知識和技能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
具體研究內容:1、改變以往單一情境的做法,認識到有效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研究一些有效情境創設的方法和手段,從而避免對情境創設的不了解而產生的相關問題。3、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生活經驗、背景及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創設出真實的,趣味的,有挑戰的,適合小學生水平的有效問題情境。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何使師生認識到有效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怎樣的情境創設能較有效地吸引學生?教師如何避免對情境創設的不了解而產生的相關問題?教師如何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景,以引起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標?
本選題及科研設計的創新之處:很多學者在研究中提到:在教學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直接從生活背景和經驗中,體驗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在教學中創設操作性,有的知識只靠聽和記收效甚微,只有通過動手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在教學中引入故事,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數學家的事例,激發學生了解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創設體驗錯誤的情境,在錯誤問題中引發學生糾錯題目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學中創設爭論性的情境,在爭論中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本課題的研究是為了有利於二期課改在教學中的實施;有利於師生間的互動,課堂和諧;有利於培養學生創設、動手能力。針對現在小學的孩子都是90後的一代,他們特別不一樣,特別難管,也不怎麼好學;時代在進步,以前的情境已不能適應如今的孩子了。因此,我提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們做次「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收集所要上課的材料,創設相應的情境,然後從學生的上課情況來分析得出適應學生的情境;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滿足心理」,設置有獎品的情境環節,吸引學生;在利用故事情境時,教師一定要幽默、風趣點,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還可以利用適當的換座位,通過學生的好奇心來創設情境。
本課題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創設一些小學生想要解決而未解決的,有一定挑戰性的、趣味性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並且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去探索去思考的情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出發點。一個高質量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教育要求數學教師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教師改變以往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的被動做法,認識有效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了解有效情境創設的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不同類型、不同學生、不同內容的研究,找到適合各類課題的創設情境的一般模式。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關鍵在於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兼顧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情境,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若所創設的情景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緊密,較直觀,操作性較強,則可以使學生的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通過有效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情境創設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從而使學生真正地成為數學的主人。
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以實驗法和問卷法為主。1、實驗法:確定一個平行班為對照班,進行對比研究,重點比較有較好問題情境設計的班級和對照班學生一段時間後,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積極運用數學知識,「數學地」思考問題等方面的差異。2、問卷法:根據精心設計的問卷題目,通過抽樣調查,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情境的看法。
研究步驟:1、實驗:(1)針對某一節新課從不同角度創設情境在一個班級上課,通過上課情況及學生反映情況,課後寫出相應的評價研究。(2)通過對不同類型、不同學生、不同內容課程的研究,找到各個類型課題創設情境的一般模式。(3)總結優缺點後,在一平行班再次上相應課程看其效果。2、問卷:(1)查閱文獻:了解情境方面的資料,了解國內外研究情況。(2)制定計劃:制定相應的計劃,主要是時間上的計劃。(3)收集並整理資料: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並歸納,主要是整理出問卷法的一些題目。(4)分析研究:分析資料,總結整理,提煉精華,為問卷法作準備。
『捌』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角色的轉化。現代教學論觀點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裝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這使每一位教師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利用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習質量,是每個教師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關鍵詞: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乘、除運算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必須反復練,而反復練又顯得單調枯燥,於是可在練習中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奪紅旗」、「摘蘋果」「登山」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我便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游戲。老師先說明比賽規則,各組做好准備。隨著「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每算對一個就登上一個台階,看哪組同學能最快地到達山頂,奪得紅旗。在這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地計算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適宜溝通的氣氛,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人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時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著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系,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課上,也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學生更能將郁積於胸的感情抒發出來。
『玖』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1. 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 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老師就可以這樣導課:「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再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
3. 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5. 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 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老師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
①9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③(100+8)×125=?
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時老師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9. 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 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11. 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 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還可以利用問題、設立疑點、猜測、驗證、錯例反證、考察等等創設問題情境,這里不再一一列舉。情境的創設貫穿於一堂課的始終,其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創設情境雖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問題情景,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