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學習方式的比較研究課題有哪些
1、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調查及對策的研究
2、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3、體驗快樂,小學梯度作文的實踐研究
4、注重觀察 引導積累 提高小學生寫人記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學高段如何寫作文評語的小課題
6、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
7、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研究與對策
8、培養小學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關於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研究
農村小學生作文難點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探索小語綜合性作業的設計方法
微型日記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觀察與研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積累的研究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
改革作文評價方式,提升學生寫作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
小學語文發展性閱讀的研究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研究
真實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建構的研究
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頑童在語文學習中的優勢及發展的研究
作文個性化與學生個性化生活
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
小學生語感適應性障礙及對策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指導的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研究
個性化「習作——寫作」實踐與研究
小學詩化語文教學的探究
實施大語文教育 培養健全的人格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動態生成性」的研究
真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建構
在情境中作業,培養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研究
語文課堂學習中培育學生創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
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小學生「兩真」作文實踐
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學模式的構建
小學「觀察作文」教學探究
開發學校語文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中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探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體驗教育的探索
小學生想像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生劃范圍自主擬題作文實驗研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非語言應用的研究
低年級兒童口語能力初探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
小語教學與網路資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
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的探究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農村小學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動探究,個性發展」教學模式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研究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
Ⅱ 如何有效布置語文作業的課題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是學生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許多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通過調查發現我校在語文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方面存在如下狀況:作業布置方面:1、 作業單調,形式單一。2、 份量不均,隨意性較大,有時多、有時少。3、 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少,課後完成多。4、 學科之間缺少溝通,不能合理的統籌安排學生的作業量。5、 作業格式隨意,書寫潦草。(特別是家庭作業)6、 家庭作業本大小不一,家庭作業本和草稿本混用。7、 注重新授作業,忽視復習鞏固作業。8、 新授時作業少,復習期間作業多,學生負擔重。9、 教師下水作業少,對作業難易程度不太了解。10、反復訓練多,舉一反三少,不注重練習設計。11、書面作業多,其他形式的作業少。檢查與批改方面:1、 重視課堂作業批改,忽視課後作業批改。2、 重視批改,忽視學生是怎樣做的和怎樣訂正的。3、 忽視隨堂作業的批改,隨堂作業成了隨便作業。4、 埋頭批改,缺少分析。5、 忽視面批。6、 重視書面作業的批改,忽視預習作業、復習作業等其他形式作業的檢查。8、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有時緊,在長期低效作業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語文知識變成一種負擔和任務,變成為了讓 家長和老師不失望才學語文。這種情況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可能的。所以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在教學常規工作中極為重要,有效的作業可以解決當前語文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研究意義:
1、 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
目前有部分教師仍在教學的時間、練習的數量上做「加法」如擠占他課,加班加點;機械訓練,題海戰術等等,而很少反思自己「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考試」等教學常規所做的情況,而這正是教學質量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學常規工作沒有做到位。而作業又是教學常規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探索作業訓練的有效方式對減負增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
2、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練習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從學生方面說,語文知識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和加深,語文技能通過練習逐步形成,語文能力通過練習得以提高,通過練習能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促進學生思維、人格和身心發展。從教師這邊看,通過練習還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評價教與學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復性練習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負擔,而靈活的、富有挑戰性的、現實的練習則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得真知。
3、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作業設計中,積極實施多樣化的語文作業形式,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進而逐步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
據此,我們提出了「提高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思維、人格和身心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作業布置價值觀,探究提高作業有效性的方法,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研究目標
(1)凡是感興趣的知識,學起來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豐富多彩的語文就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有趣材料,我們要精心設計,使語文作業的內容趣味無窮,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探索小學生有效的作業途徑和方法,通過作業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靈活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3)總結校本特色的小學生有效的作業經驗,利用並開發作業資源,因地制宜地使作業具有層次性與開放性,並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設計多種種類型的有效作業,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業習慣及作業責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研究內容
1、學生的做(作業的設計:①、了解什麼是語文作業的有效性?②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如何實施?③課外作業的設計有效性如何實施?)
2、教師的評(作業的批改:教師如何使作業的批改和講評更具人文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及時了解本課題的研究進程,全面正確的掌握本課題的相關信息,為本課題及時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益。
(2)調查法:調查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組全面了解、掌握實驗對象發展的具體情況。
(3)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對比分析,使課題組及時了解本課題研究的階段性變化。
(4)案例研究法:對某個學生,某一類學生、某一節課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
(5)經驗總結法:面向市縣開展課題研究匯報活動、整理課題過程資料、總結提煉策略方法、完成結題報告。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東大街道中心學校四年級的學生。
時間: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三)研究假設
本實驗依據現代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新課程理念以及有效教學理論,提出如下假設:只要堅持自主性、知識性、智能性、趣味性、實踐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則,就能使不同基礎、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的個體,變被動作業為主動作業,在愉悅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實現教學目標。
(四)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准備階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主要工作:收集信息,並進行分析,制訂實驗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主要工作:
(1)2012年9月~10月:
①通過問卷對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調查
②寫出研究課例及階段小結,課題組進行階段研究總結,寫出中期研究報告。
(2)2012年11月~2013年7月。
在總結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要求課題組教師每人上一節優化課內作業設計的匯報課,並寫出教案或案例。課題組作好記錄,寫出階段小結。
3、總結階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種原始資料。
(2)撰寫研究論文。
(3)進行研究總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4)申請結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歸納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
2、結題報告。
Ⅲ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的先期研究成果和實踐基礎
目前,青少年一代受到現代文化、洋文化的沖擊,對寶貴的民間美術了解越來越少,所以也無法談上熱愛和發揚。我們徐州民間剪紙具有北方古樸渾厚的特色,在藝術創造上簡練概括。往往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大膽地誇張變形,類似中國畫中的寫意,大刀闊斧,講究傳神,強調物體外形的剪影效果,使作品富於北方人淳樸、明朗、粗壯、豁達的氣質和特色,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信息。我的課題就是根植於這片沃土之中,吸收地方豐富的藝術營養,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把徐州民間美術傳承、發揚光大。
Ⅳ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一、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縱觀目前小學語文的作業,不外乎「抄抄寫寫」,「讀讀記記」,「做做練練」,學生一做語文作業感覺沒興趣,有甚者還存在厭煩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學生做我們的語文作業如此「無奈」?筆者對這個問題作了調查研究,簡要分析後,發現我們的目前語文作業存在以下一些明顯特徵:
小學生語文作業在質的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作業在形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 語文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
2. 語文作業知識鞏固多,實踐應用少;
3. 語文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
4. 語文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
其次,學生反應的語文作業負擔過重,這些負擔過重的作業都有一些共性:問題提出的單向性;問題答案的絕對性;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作業完成的封閉性;作業評價的片面性;更有甚者是成套的試卷。
還有就是書本上要求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是走過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對綜合實踐認識不深,甚至還不明白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高就認為孩子學得好,興趣濃淡不重視,能力強弱不好評價也就不做關注,認為成績能說明一切。
確實,目前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濃,而且機械重復者多,忽視了語文作業的情感性,這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自主安排的課外時間太少,童年的快樂缺失,特別是大量的書面與紙面作業對孩子的綜合素養培養與實踐動手能力交流能力等是很不利的,也嚴重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理念,基於上述客觀存在的作業負擔現象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滲入,本人於2010年就在教學實踐中改革小學生的語文作業,並且結合年齡心理特點從高段開始嘗試,設計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側重於對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的訓練與鼓勵,傾向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強化作業的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多樣性、趣味性、體驗性、感悟性、合作性、交流性等特點,既減少了學生機械性作業的量,也提高了綜合培養學生的素養與能力的感悟性作業的質,在作業改革層面實現了「輕負高質」的科學嘗試與高效實踐。本課題將對小學語文高段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進行深入研究,並整理成研究論文或者研究報告。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是指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與感悟為主要內容, 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為目標的作業。是對最常見的如抄抄寫寫,做做練練等書面作業的一項改革,改變以往的作業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這是本課題最為核心的研究內容,也是作業改革嘗試的主要切入點,本課題研究中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都必須體現學生的參與性、體驗性、感悟性、綜合性、實踐性等要求,大量減少純粹的紙面桌面和室內作業,設計室外性、活動性、合作性等作業。
Ⅳ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的幾種類型
1、實踐體驗型作業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靈活把握時機,巧於創設種種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外有效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就能促使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從而逐步培養起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也鍛煉了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還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 ﹡動手體驗式作業 學習課文後,讓學生動手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例如給古詩《草》配畫。學生筆下的草兒長勢茂盛,搖動的姿態優美,由此看出,學生已讀懂了詩中草兒「離離」,被「春風」吹拂的意境美,達到了「以畫代講,盡在不言中」的效果。又如學習《撈鐵牛》,做做小實驗、學習《春蠶》後,養養蠶,寫寫觀察日記,學完《中國石》,讓學生用陶藝做中國石,標明祖國的名山大川。 ﹡情感體驗式作業 體驗使學習進入精神生命領域,使學習過程成為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如在教師節、母親節或特殊紀念日,要求學生用贈送小禮物、唱歌、寫兒歌的方式表達感激之情,或把自己做這件事的感受,母親、老師收到禮物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成一篇好文章,讀給父母、老師聽,或用書信、談話等形式與父母或他人進行坦誠交流;學了《誠實的孩子》,讓學生大膽承認隱瞞過的錯事,並把感受寫下來,這樣,給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他們不再為無話可說而感到苦惱,使做文與做人達到和諧統一。 ﹡社會實踐活動作業 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實用性、價值性,才能轉化為實際的能力。社會處處皆語文,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運用語文的天地。我們結合「 3.15」消費者權益日,讓學生搜集劣質的「產品說明書」,進行分析、批判、改正;布置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大街小巷開展「錯別字大掃除」活動;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後,布置學生在世界環境日,為電視台「廣而告之」欄目想製作一檔集音樂、文字、圖畫為一體的公益廣告,寫下創意,學生表現出研究新事物的濃厚興趣,有效地成為社會的積極參與者。2、拓展素養型作業 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小學語文作業打破了死扣書本、煩瑣地抄寫、分析課文的局面,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重視學生有意識地查找資料的能力,重視學生能夠有效地把已有資料運用到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去,從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課內外知識去理解課文。這些都是在明確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促進學生適應信息社會,廣開學習資源,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 ﹡閱讀課外書籍 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驗。課程標准也對此提出具體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帶著學生走進閱覽室;在班級辦了「小圖書館」有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充分利用每周去校圖書館借閱的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教完《草船借箭》、《景陽岡》,學生意猶未盡時,老師乘勢推薦《三國演義》、《水滸》,另外周敏老師編撰了「名著導讀100篇」(已入編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少年1000個早知道》一書),讓學生 「親近書本,走近大師」。這樣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代英雄等等,使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現在,學生已養成經常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們還指導學生建立個人閱讀檔案,當學生看到自己所讀過的書名成為長長的一串時,心中便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此外,我們還注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學作讀書筆記,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段;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點評,使課內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為了使閱讀興趣得到強化,我們注意給學生以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我們舉辦故事會、讀書演講比賽,評選「讀書能手」,每星期抽一節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目的。我校讀書能手謝冰心同學在三個月內讀書35本次,每閱讀一次,她都細心思索,記錄真實的感想。她的讀書評論言語自然朴實,思想有深度,令人愛不釋手,被總課題組評為特等獎中的第一名。 ﹡搜索網上資訊 網際網路是信息的海洋,也是尋找資訊的一條捷徑。如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課文相關的某一主題,都可迅速有效地從網上搜尋更多的閱讀材料加以整理與閱讀,從而對課文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針對學生不知去哪查資料,查哪些方面的資料,查到資料後不知如何篩選的現狀,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確定信息、獲取信息、整理、集成信息的能力和素養。以《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確定信息任務為:最初的圓明園美嗎,是什麼樣的?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為什麼會被毀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明確:圓明園的美麗可以查找相關圖片以及古代對圓明園贊美的文章;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為什麼會被毀滅?則可以查找有關的歷史資料以及下載電影《火燒圓明園》中的有關片段,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摘抄下來,或者用筆勾畫出來。學生了解了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史實,老師可追問:圓明園為什麼會被毀滅呢?有人提議重建圓明園,對此你有何看法?從而引發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資料進行探討。 ﹡觀看電視節目: 學生饒有興趣。3、文本再創型作業 「貴能令反三,觸處自引申」,在新的情境中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或方法寫出新的文字作品、解決新的問題,那麼學到的知識才有意義。文本再創造一般經過「仿編——改編——創編」這三個過程。這種「仿」是一種有意的接受性學習。例如,讀完《雪地里的小畫家》,學生仍沉浸在美妙的想像之中,老師順勢給出圖畫,讓學生仿編兒歌,一首《草地上的歌唱家》就這樣誕生了!再如,學完一系列歌頌春天的古詩後,學生紛紛創作配畫新詩,汪雅璇同學在《頌迎春》中寫道:「閃閃迎春顏似金,滿山鑲綴燦如星……」,足足過了一把當詩人的癮。
Ⅵ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有效性》課題
一、研究時間
x年x月——x年x月
二、研究內容:
1、作業中「改變傳統方式 批改方法多樣化」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2、豐富多樣的評語,對學生在作業上的改變,對語文教學帶來的影響。
3、簡單時尚的批閱符號,對提高學生作業興趣的作用。
4、「批改權」擴大 參與者廣泛化。對學生個體發展有什麼改變?對提高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有何顯著成果?
三、具體工作:
1、明確計劃和實施要求:
制定本階段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討論課題組活動形式。向課題組教師提出明確的批改要求、規定本階段完成的研究任務,扎扎實實的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
2、理論學習與心得交流:
首先,我們將組織課題語文組協助成員對「課題研究方案」再次學習,進一步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晰研究的內容,加深對「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有關概念的了解。
同時,我們將藉助網路提供有關「作業批改改革成功案例」及「如何提高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的學習資料,採取自主學習、集體交流的形式,在概念上面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另外,我推薦了一些其餘科目提高批改作業有效性案例搜集,提升課題研究和實施的能力。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將專門組織課題協組成員進行研討自己班級語文批改的實效,對批改多樣的心得、實踐中的思考與困惑等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
3、語文作業批改實踐:
課題研究要基於語文作業的批改,立足於作業,要在語文作業批改實踐中發現語文作業批改的有效方式、形式、批語,發現激發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語文能力、積累經驗、提升語文素養,並形成一定的語文作業批改指導模式。從而形成系統的研究案例與總結。
4、撰寫論文:
整理總結研究成果,積極撰寫論文、批改案例。書寫好課題優秀論文、優秀案例等的匯編工作,形成課題成果群。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分享研究成果,促進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Ⅶ 怎樣進行語文個性化作業課題實驗研討活動
《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2015/4/6 0:52:2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一直以來,作業都是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實踐過程。而傳統的作業方式,僅僅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機械地簡單重復記憶,不利於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個性化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個性是創造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是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需要。如今是個性張揚時代,孩子們的個性千差萬別,讓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做同樣的作業,根本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家庭作業是教學的延伸環節,是鞏固知識、培育能力、發展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平台,是反饋有效教學和實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參照,是引導學生學習進步的階梯,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載體。然而,由於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較低,觀念落後,多年來,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家庭作業在設計上仍然只注重如何「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學生的家庭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的、單一的家庭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作業這一環節如何體現,如何通過學生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設計改革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
在我國,「學業負擔過重」 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雖然近年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發關於「減負」的文件,但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學生家庭作業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國內學者對家庭作業討論和研究較多的也是關於作業量過大問題。但西方學者對家庭作業問題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視角的,其得出的結論和提出的觀點是值得關注和借鑒的,有助於我們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家庭作業問題進行再認識與審視。
目前,國內外對作業內涵的界定還沒達成共識。但很多專家學者站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對作業做了富有創新性的界定,試圖走出狹隘的「工具論」視角和擺脫「技術理性」的干擾,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業的內涵具有有益的啟示。中西方學者普遍認可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 同時也指出過量的家庭作業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適量的家庭作業有助於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技能的提高,有助於內化學生紀律意識,有助於學生學習自製力的提高以及獨立性和責任心的培養,有助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了解學校的發展,促進家校合作等。中西方教師在課外作業類型設計上存在很大分歧。
就近幾十年的作業設計研究歷程來看,作業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美國的杜威提出的基於實驗主義的活動作業形式,把作業看成課程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課程就是社會活動作業。作業的類型更傾向擴展型與創造型,即課外作業應有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與遷移, 作業完成重結果更重過程,給學生廣闊的思考餘地,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及創新。另一種是前蘇聯的凱洛夫提出的基於認知主義的文本性作業,把作業視為家庭范圍內完成的課程補充和延伸內容。我國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課外作業主要是這種類型。在課外作業類型設計上, 主要是記憶型和積累型。作業內容往往都是復習課堂教學內容,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二、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所研究的「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范圍主要是對學生的課內和課外作業作個性化設計的研究。
課題的核心概念:個性 個性化、個性化作業設計
個性:個性也稱人格,是指一個人先天遺傳和後天在一定環境和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個性綜合特徵,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之處。
個性化:第一、個性化對象具備了某種程度的個性化特徵。第二、有目的地發展個性化對象使之達到預期目標。
個性化作業設計:是指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個性特徵和能力,設計內容、數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作業。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1、發展目標:通過課題研究,增強師生的創新意識,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的學習機會。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多樣性的小學語文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作業的樂趣,以激發小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使作業同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過程,著力解決教學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引導學生由「要我做作業」向「我要做作業」、「我愛作業」 轉變。
2、理論目標: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加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規律來。
(二)課題研究內容
1、小學作業現狀調查研究。
教師方面:了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以及作業設計的水平與技能等。
學生方面:了解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多長時間完成作業及完成的質量,是否有負擔等。
2、作業內容設計的個性研究。
本著「少而有效」的思想,著重研究以下內容:作業設計如何講究趣味性;作業設計如何體現層次性;作業設計如何注重實踐性;作業設計如何加強綜合性;作業設計如何體現人文性;作業設計如何滲透開放性。
3、作業評價的個性研究。
對評價標准及方式方法、開放與鮮活性進行探索研究,促進學生揚長避短。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作業的數量、時間、評價、作業習慣及作業效果。通過調查了解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並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來研究分析,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
3、實驗法:課題組成員即按照課題研究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實踐總結。
4、個案研究法:通過個案追蹤調查分析,了解作業的方式、效果與習慣,便於針對性地研究。
五、課題研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審視自身的作業設計理念,重視語文的作業設計。
2、通過探索化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業設計,切實做到以生為本,精心設計出符合新課標精神的小學語文作業。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習中主動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每個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進步。他們的思維力、創造力、想像力得到了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
(二)課題研究的創新
力求改變學生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的狀況;倡導一種趣味性的、實踐性的、開放性的、人文性和可行性的語文作業設計方式,在多層次、多形式的語文作業設計中更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和發展,縮短書面作業的時間,減負增效;培養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相互合作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煉,去實踐;通過讀寫結合,加強語文學科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目標就是以樹立全面正確的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為先導,立足於我校語文教學的實際及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通過對語文作業布置的分析、改進和應用,探索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落實蘇教版教材編排意圖的最佳教學途徑,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教師教學業務的專業化成長,造就一個新型的語文教師群體。
通過「新作業」設計,將多種知識的獲得和多種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聯系相關學科,溝通校內校外,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激勵創新的空間,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人格。
通過「新作業」設計,構築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空間,以「在生活中學習」的新理念為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積極情感和堅強意志。
通過「新作業」設計,有效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及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學習習慣。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優秀案例集。
2、課題結題報告。
3、相關教研論文。
七、課題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組建課題組,教師自願參加研究。制定研究計劃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文獻資料,使他們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理解課題內涵,明確研究目標,熟悉研究內容與方法。
(二)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3年5月)
1、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網路。
2、加強理論學習與理性思辨。研究成員研究文獻資料集,定期召開讀書匯報會,聯系自己暢談學習的體會。有可能的話還定期召開沙龍研討會,以積累經驗,解決困難。
3、搭建課題研究階段成果展示平台。在研究過程中,以課題為抓手,創造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進行論文、案例、有效課堂教學等的評比工作,努力營造一種合作與競爭和諧統一的研究文化。
(三)總結階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主要進行引導課題組成員對研究過程進行梳理與分析,撰寫研究心得與論文,內容言之有物,講述自己的研究收獲,同時還藉助《江蘇教育研究》、《連雲港教育》鼓勵教師把研究成果進行推介,申請成果鑒定。
八、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領導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為課題組提供研究經費,在業務培訓、資料收集和開展活動等方面保證經費的落實。
2、師資力量雄厚。為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成員有教科室主任、語文教學骨幹、優秀班主任,其中課題主持人劉湘曾負責過市級相關課題研究,並順利結題。課題組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科研能力。
3、研究條件優越。我校圖書館藏書量大,圖書品種豐富。我校特別注重教學教研活動,始終以「科研興校」作為辦學方針。我校尤其重視教研開發建設,在教學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組織和經濟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學教研風氣、健康的科研氛圍、優越的藏書條件都為課題的研究實施創造了可靠的保障。
4、實驗基礎扎實。我校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200餘人,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廣泛的實驗群體,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這一切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