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自主高效課堂分哪幾個板塊
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首先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預習的工具,是學習的抓手。
Ⅱ 怎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仍是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摸索的課題。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綱務本,質疑導學,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
隨著我縣高效課堂的強力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到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吃透新課標,務本就是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實效的導學案,在編寫導學案時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要發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後據此組織學生研討。採用「質疑導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學生踴躍發言,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如教學《霧凇》(蘇教版第七冊)中這樣一段: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黃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欣賞、充分感悟後,設計了如下練習:假如你看了霧凇奇景,會怎樣贊嘆?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
二、科學分組,合作探究,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麼等等。總之,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麼。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究學習的質量。教學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兩項功能。如一位老師教學《草地夜行》最後一段時,有意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提出疑難問題。結果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這一段兩次出現「要記住革命」,為什麼前一次加引號,而後一次不加引號呢?2.這一段開頭寫了風大、雨大、天黑,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3.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後矛盾?既然是「無邊的黑暗」,又怎能「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4.前面寫小戰士飢餓疲勞,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後來他既沒休息過,也沒有吃東西,怎麼能「邁開大步」走呢?
三、多彩的課堂形式,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後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四、課後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推進器。
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後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並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總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大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Ⅲ 如何創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自主高效課堂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並受到感染和獲得較深刻的記憶,使課堂達到高效呢?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產生情感共鳴
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創設情境一定要按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根據內容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情境,要以鮮明的形象為主體,以此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把他們帶入一個新奇的境界;要重視情理結合,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感知材料,形成表象,獲得道德認識。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講明道理,使情與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如1、通過故事創設情境
教師利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描述,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指導作用,並且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不但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同時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如在講解鄰里一家親時,教師在上課開始請一位同學講自己家和鄰居發生的小故事,同學娓娓到來,很快就把其它同學的思維拉到自己家與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中,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使課堂很快的活起來,動起來。
2、利用圖片創設情境
精彩的有說服力的圖片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充分調動學生最直觀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教授 《江山如此多嬌》一課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引用了一組圖片:吉林霧凇、西湖全景、九寨溝風景、黃山四絕等我國各地比較出名風景的圖片,立刻就把學生帶入風景綺麗的大自然中,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老師一起體會、一起探究。
3、利用經驗創設情境
對於一些學習內容,多數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經驗。例如家鄉的節慶一課,同學們從小到大已經經歷過很多節日了,在上課伊始,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知道的哪些節日,怎樣過的,然後再讓同學們找出各個節日的特徵及由來,學生們根據自己大腦中儲存的信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很快樂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4、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時結合學生身邊的資源,如課內外的一些活動,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的情境。
在本課教學中,范老師就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媒介,如在電腦中看到新聞全運會召開,電視里了解了我縣第三次公路匯戰,報紙里知道國家領導人出訪,身邊的老師告訴第三中學開學典禮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了解了各種信息,為本節課辨別真假信息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還有利用表演創設情境,利用視頻資料創設情境 ,利用猜迷,游戲創設情境等等 ,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品德與社會課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採用哪種形式去創設情境,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都要緊扣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思想覺悟,提高課堂效率。
二、轉變教學方式,充實課堂教學
高效的品德與社會課堂,應該是教師把傳授知識的滿堂灌形式轉化為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強化,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升的活動形式,把死記硬背轉化為以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為中心的活動形式。課堂上的教師應該變得「悠閑」,學生變得「忙碌」;教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顯著增強,提問次數明顯增多,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學習的樂園。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隨之轉化為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的學習形式。由於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有欣喜的發現、有對抗激烈的爭辯,有對課本的質疑……這種學習過程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范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身邊的媒介了解各種信息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上自己感知了本課內容,然後依據教師給出的問題,根據自己生活中經驗,相互探討,研究,了解了生活事哪些是虛假信息。如得話費,中獎先打錢,相信街邊吆喝賣葯的小販等等,還有的同學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演起了小品,雖然演技不太好,但那就是發生在同學們身邊活生生的事。學生們通過自說,自講,自演,反映了個別人對待信息不加分辨,盲目相信的現象,在教師的進一步點撥下,學生明白了在獲取信息時,要注意分辨,增強了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在了解了知識點滴和孩子們進一步交流活動下,學生知道了網路是一個虛似的世界,存在著危險,注意網上病毒的危害,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利用傳媒安全有效的獲取信息。
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小學生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實驗中仍占據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被廣大教師認同和採用。它不僅廣泛應用於語文、數學等學科中,品德與社會課中也同樣可以運用。分組的原則是4-6人一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根據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交流資料時,老師提示學生:先對收集的資料分類,如有重復的保留一份,資料如果較多,選擇主要的匯報。然後分組匯報(在匯報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作適當的點評,並進行表揚鼓勵),分組匯報完畢後,讓學生組與組之間進行探討交流,達到資源共享,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要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孩子們真真正正的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來。第二步展示教師准備的資料,學生搜集的資料不是很全面,教師要把自己搜集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展示,並由此及彼,精講點撥,讓學生感受
四、遷移拓展,思想與行為高度統一
品德與社會課,重視的是促進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把學習到的道德知識,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接受實踐的檢驗。所以要聯系學生的實際,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進行鍛煉,給予學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道德知識、情感真正內化,上升為道德行為。因此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充滿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本節課,范老師設計了去著名景區旅遊,事先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身邊的媒介,去電腦上查找,去書中查找,問老師,問身邊的人,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教師把本節課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現了教材內容的擴展,真正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實現了知行統一。
五、總結要活,以活躍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
這些都是從理論引闡述如何使品德與社會課達到自主高效,那麼我們
具體到課堂步驟: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2自主學習 動情明理 3 合作探究,深化明理 4 回歸生活(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5評價引導,情感升華
一、創設情境 激情引趣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境中,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產生驚訝,疑惑或問題,進而為尋求解答而產生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的願望 。情境必須具有真實性和教育性。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激趣的方法有:視頻資料,做游戲,談話,講故事,猜謎語等等。
二、自主學習,動情明理
這一環節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看書,先了解書中的內容,中高年級需要事先搜集資料,資料收集整理有很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看電視,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應該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根據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分組匯報,(在匯報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作適當的點評,並進行表揚鼓勵),分組匯報完畢後,讓學生探討,交流,(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有組之間進行匯報交流,達到資源共享)。第二步展示教師准備的資料,學生搜集的資料不是很全面,教師要把自己搜集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展示,並由此及彼,精講點撥,讓學生感受。
三、合作探究,深化明理 課堂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合作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應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這樣就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發現,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根據學生現在掌握的資料內容,要設計探究題,比如辨析,說說你的想法,你認為他們做的對嗎等,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配以相應的探究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教材或者收集的資料進行研討,討論結束後,教師要作激情小結。
四、回歸生活,有效拓展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實現教材內容的擴展。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擴大教材的內涵和外延,真正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實現知行統一。
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活動
1、情境模擬,多媒體為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生動,直面,交互性強的特點,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
2、角色扮演;活動是小學生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但內容必須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年齡特徵,比如:演一演,說一說,唱一唱,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使德育內容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有利於促進學生德性的形成和發展。
3、現象分析,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是其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教師選取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對話提供了平台,學生根據已有知道,與他人與教材等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學生在對話中明辨是非,提高能力,從而使課堂充滿人文關懷,煥發生命活力。
五、評價引導,情感升化 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本節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深化升華之效。此環節的操作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自我總結,談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獲、感悟或還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學習目標,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各項要求。
3、深化問題,設置懸念,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4、布置實踐性作業,加深對課上所學內容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不同的課型中處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活動型教學: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自主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建立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模擬表演的方案,並在小組內討論表演的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實踐體驗型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社會即課堂,課堂即社會,樹立大課堂觀、大社會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專門的時間,提供足夠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感受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就是說,凡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的內容,就要放開手,制定周密計劃,親自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綜合學習型教學:高年級教材中涉及到許多有關歷史、地理、社會常識和法律常識的內容,對於這類型教學內容,要實現多種學科的整合,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這樣,根據課文內容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務。一般的課文內容,放在前一周進行;對於需要長時間搜集、整理的內容,則放在前幾周甚至前幾個月進行。收集社會信息的途徑有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講座;看電視、文藝節目;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等。然後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和課程標准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Ⅳ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新課程的理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由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讓課堂成為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動互學的活動場面,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那麼,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若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能真正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愛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事業成功的前導,也是激發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情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6、7的加減法》一課時,我在課前做個調查:同學們喜歡聽歌嗎?邊說邊請小朋友聽兒歌《數鴨子》。問小朋友在這首歌里聽到什麼有關數學的知識?小朋友會說有:2、4、6、7、8。我們還學過哪些數字呢?學生會說還有1、3、5、9、10。你們會數嗎?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一數好嗎?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被吸引到課堂來上來,為這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力,產生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二、開放的課堂,使學生善學。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紮根於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展。
如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我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便,於是他們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佔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又如這課的「想想做做」第一題我出示了一張卡片讓學生分別算出得數,然後觀察異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來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於是學生們就知道計算8+6時,6要分成2和4。然後我讓學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麼?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引導學生投入到對規律的探索活動中。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抓往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三、交流互評,使學生會學
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創新有時是一種群體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應當讓學生集體學習,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老師要鼓勵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開展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如:「這位同學的回答符合要求嗎?」「這些答案中誰的答案最合理呢?」……通過互相評價和反饋,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更學會了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必須自己先作出判斷,發現它不符合在哪裡,或錯在哪裡,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由學會轉為會學。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6+6+6+6+4相加時,要求把它該寫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學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個同學卻是7×4。我立即表揚了他,部分同學馬上反對。於是,我馬上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許多同學不知不覺地參與到了評論之中。此時,課堂氣氛極其高漲,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減輕心理壓力,丟棄羞怯心理,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打開思維的大門,相互交流合作共進,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多樣的評價,使學生願學
數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新課程標准要求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這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8的乘法口訣》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做「4隻螃蟹幾條腿時,是這樣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條腿。」這時我沒有急於作出評價,問旁邊的學生:「你覺得他的回答怎麼樣?」「老師,他的式子對了,是8×4,但計算結果錯了。應該是在8×3的基礎上多了一個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於32。」學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僅為他鼓起了掌。又如在買東西的活動中,有個學生付錯了錢,我問:「你覺得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何?」這個學生低垂著頭說:「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讓他的同桌評價一下,「他雖說付錯了錢,但他是第一個沖上講台參加活動的,他真大膽!」這時,付錯了錢的學生用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開展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老師的評價,不僅能從教學模式上打破單一的評價模式,更關鍵的是還能發掘老師所忽略的細小環節和微弱的閃光點,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自己的優點,培養自信心。
總之,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為核心,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Ⅳ 如何構建學生自主課堂
新課程的改革,各種教育方法、教學理論推陳出新。身為教師也似乎隨波逐流,適應著、嘗試著, 細細反思,我們在新課程的改革中究竟學到了什麼?運用的教學模式帶來的課堂效率又真正有多少呢?而我們期待的有效課堂教育究竟是怎樣的?
新課程改革,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角度,提出了課堂教學的新的範式。小學數學課堂強調探究過程……於是許多新課程的課,我們發現一種非常奇怪的教學現象。知識的習得,已退居次席:課本上的知識點,掌握不了不要緊,但一定要有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知識的習得,並不是重要的,但學生一定要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學習,學生說的對不對不要緊,但一定要有熱烈的課堂氛圍。於是,在課堂上,常可見到「泛濫性表揚、形式化合作、極端探究化學習」的程式。批評之聲在新課程的課堂失去立足之地,教師千方百計、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學生的答案,連錯了也只是模糊地指出,就是為了給學生心安理得的心理環境,就是為了使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就是為了使課堂「生機勃勃」。
可是呢?那許多智力不佔優勢的「普通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不但沒有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與能力」,連本該掌握的「知識點」在探究的過程中,在一片你一言我一語的教學環境中,都越發地遺忘與失落了。更別說那些智力落後的學生,只能落得做聽眾、觀眾的身份,一堂熱熱鬧鬧的課,不知道這些學生學到了什麼。
我想我們不能再一味追求那些課堂的形式主義了,一堂沒有先進電教手段的課也許會更精彩,一堂中規中矩的老式課可能效果更佳。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老師在臨下課6分鍾前,布置了6道數學題,問學生:「誰能在6分鍾內最快地解答出來。」於是片刻學生舉手,老師校對答案,對學生說:「都做好沒有?收本子。」「同學們休息。」「老師休息。」一堂課干凈利落,沒有絲毫花架子,坐在後面的記者清楚地記下了這一片段。
我想「有效教育」是指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效果的教育,那麼「有效課堂」則是幫助學生達到這種效果的一個途徑、一個園地、一個平台。在課堂上我們不能脫離「學生是作為學習者而存在的」這樣一個具體的環境,不能將課堂教學切割成「展示先進教育理念」的幾個板塊,不能將活生生的學生,在一種近乎教條的教學狀況下,異化為「探索性的工具」,異化為「探索性教學過程」中的一枚棋子。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是一味地追求「個性張揚、創新合作」的華麗路子,不再關注踏踏實實的學習過程與實實在在的知識掌握的情況,還一味地通過課堂來展示課改的路子,那麼遲早「學習」將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遺忘,這是多麼可怕的結果啊!
所幸的是,我們看到了教育的「返璞歸真」,我也將朝著朴實、高效的課堂風格努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園地。
下面是我對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一些初步認識,供大家一起探討。
自主有效學習,簡單的說,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分析、探索、質疑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預期學習目的,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沒有自主學習就不會產生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因此,構建自主有效課堂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1、構建自主有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站在講台上,習慣於高高在上,指指點點,談不上教學民主與互動。構建自主有效課堂,教師走下講台,深入學生中間,教師轉變成組織者、啟發者、激勵者,教師變成了學生的朋友,引導同學們積極探究,啟發認真思考,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時,通過鼓勵性評價,激發上進心和求知慾,調整齊學習狀態。
2、構建自主有效課堂對學生的要求
(1)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多年以來,我們沿襲的是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講課滿足於滿堂灌,學生聽課滿足於被動接受,結果是老師講的口乾舌燥,學生聽得迷迷糊糊,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學習效果長期處於高耗費,低效率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學習意識,學習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沒有喚醒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成功意識。
構建自主有效課堂,首先要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意識:即把學習當成學習生活的第一需要,當成自己必須做好的事情來對待。
(2)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各科課程標准都明確指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各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比如遵守學校紀律,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家庭作業,認真做好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主動思考,學會傾聽,積極討論,搶先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作業認真規范等等,這些習慣和意識在學生一入學就進行培養,以後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強化,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就會進入自覺狀態,學習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才能為自主有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構建自主有效課堂也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3)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自主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進,相對於傳統教學而言,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要具備一定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知識扎實等等。這都是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3、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幾點嘗試
(1)自主學習是引領學生走向學習成功的原動力,只有給學生「換腦」,徹底轉變學生的學習觀,才能變長期以來一潭死水式學習模式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沉默為活躍,才能彰顯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高效學習。因此,構建自主課堂的第一步,就是要給學生「換腦筋」,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發揮評價的作用-----在「有效」上下功夫
教師課堂教學調控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而課堂調控的有力武器就是教師適時、合理、科學、有效的評價。我把和諧的教學模式與有效的評價機制融為一體,創造了成功的數學課堂,引領學生不斷的走向成功。
首先,及時表揚,鼓勵士氣。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如課堂紀律、聽課習慣、作業完成、學習積極性,學習成績,創造性學習等各方面做到優秀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和鼓勵,給同學們的樹立正面榜樣,從而激發同學們的上進心和求知慾。
第二,把學期末的評優落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這種評價方法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評上的三好學生與文明少年喜出望外,信心倍增,沒有評上的同學也受到極大的鼓舞,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使班級中形成了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3).打造學習團隊-----在「合作」上動腦筋
當今社會,競爭與合作並存。每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競爭是為了更好的合作,合作也是為了有力的促進競爭,在競爭與合作中實現雙贏.當學習小組里的差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同小組地成員還要互相幫助,把同伴學習搞上去。
小組中每位同學的表現組長每天做好記錄,及時通報學生學習情況,獎勵優表揚成績優異者,對上課不夠認真,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同學提出嚴肅批評。對小組表現優異者,可對全小組進行獎勵,把它們評為優勝小組。使同學們真正做到勤學習,會學習,善學習,充分發揮小組了合作學習在自主有效課堂上的重要作用。
總之,自主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充分調動師生教學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思維,是素質教育
Ⅵ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無為而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
、教少學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Ⅶ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建構自主高效課堂
1、要實現數學來教學高效課堂,有源效的備課至關重要。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
2、不僅要花工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使其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如圓錐的高、側面和底面的認識一課。
3、這堂課的內容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單純的口頭講解肯定無法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和掌握該堂課的內容。在備課時,我通過教具學具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親身操作與實際感受中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我用的教具包括:鉛筆、卷筆刀、圓錐體、圓柱體、大三角板;學具包括:圓錐體實物、紙做的圓錐體、圓柱體模型、小刀、繩子、直尺、剪刀等。確立了設計思想: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學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在自主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Ⅷ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自主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從備課預設、組織學生預習、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加強課堂訓練等多方面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所謂高效課堂,是指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能夠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其最突出的特徵是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師生默契互動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課堂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完成學習目標層面,而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衡量高效課堂的標准不是教學內容的盡可能豐富,也不是教學難度的最大限度挖掘,而是在適合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學習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科學地運用教學策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傳統的「要我學」為新型的「我要學」,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自然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那麼,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呢?精心備課,將課堂預設設計得全面周到。很多年輕教師對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抱有一種不情願的心態:我經歷了這么漫長的學習經歷,積累了那麼多數學專業知識,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知識點簡單,學生學習能力差,簡直是大材小用。教師的這種心態直接表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輕視,認為無需備課也能將知識點很有條理地講授給學生。這種錯誤的觀點,是教師邁向高效課堂的最大阻力。小學數學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是如何根據學情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採用何種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哪些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卻是值得每位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
教師要精心備課,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學情為指導,認真研讀教材,科學整合知識點。對典型的例題不但要能熟練解決,還要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並思考以學生的水平和思考習慣會採用哪些方法解決?能不能引導學生思考更多的方法。教師的課堂預設還全面而靈活,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以往的教學經驗而定,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預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與自己預設不同、甚至相悖的情況,預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課堂突發情況出現,教師無法應對,導致課堂教學程序無法進展,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全面而精細的課前預設,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條件。
充分預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尤其是三年級以後,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且學習內容逐漸變得復雜。預習,不但能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有相應的迎接心理,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最近發展區,而且在學習前大致確定了學習的重難點,尤其是關注自己在預習中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當然,這里所說的預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致瀏覽課本,而是教師預先設計好預習題目,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來思考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測量》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然後解決一系列的預習題目:(1)請在家長的幫助下,測量你家的客廳的長和寬,並記錄下來。(觀察使用尺子上的長度單位,你認為該用哪個單位呢?)(2)測量你家茶幾的長度和寬度,並記錄下來。(思考:使用的長度單位與客廳長寬的長度單位一樣嗎?自己拿不準,可以向家長詢問。別忘了多問幾個為什麼。)
(3)測量你使用的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怎麼選擇長度單位很重要哦。我想你已經懂得怎麼尋求幫助了吧,)(4)測量你使用的橡皮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這么小的東西,該用什麼單位呢?老師也不知道了,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預習題目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啟發性,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投入到預習環節中。即使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能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後,課堂學習中參與熱情會更高漲,思維深度也會合理增加,合作探究才能更加充分,目標突破才能更加順利,課堂教學效率相應得到提高。
適時調整,保證課堂教學流程順暢得當: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但是,並不排斥教師的引導、合作、參與。相反,新課程理念進一步強化了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對教師的課堂調控技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照自己的課堂預設,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在教學中,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於簡單,仍然停留在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就要通過追加問題迅速將學習活動引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高,問題難度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則要通過改變問題的條件降低學習難度,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尤其是生生合作環節。
小學生年齡小,即使教師出示了學習目標,學生也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意義,也不懂得圍繞目標學習和思考,因而,很容易造成
Ⅸ 如何建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仍是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摸索的課題。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綱務本,質疑導學,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
隨著我縣高效課堂的強力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到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吃透新課標,務本就是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實效的導學案,在編寫導學案時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要發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後據此組織學生研討。採用「質疑導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學生踴躍發言,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如教學《霧凇》(蘇教版第七冊)中這樣一段: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黃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欣賞、充分感悟後,設計了如下練習:假如你看了霧凇奇景,會怎樣贊嘆?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
二、科學分組,合作探究,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麼等等。總之,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麼。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究學習的質量。教學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兩項功能。如一位老師教學《草地夜行》最後一段時,有意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提出疑難問題。結果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這一段兩次出現「要記住革命」,為什麼前一次加引號,而後一次不加引號呢?2.這一段開頭寫了風大、雨大、天黑,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3.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後矛盾?既然是「無邊的黑暗」,又怎能「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4.前面寫小戰士飢餓疲勞,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後來他既沒休息過,也沒有吃東西,怎麼能「邁開大步」走呢?
三、多彩的課堂形式,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後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四、課後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推進器。
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後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並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總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大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