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稻的種植 簡單步驟
水稻整個種植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驟:
播種——育秧——移栽(插秧)——本田管理(灌水、除草、防病、治蟲)——收獲。
在採用直播的地主,就沒有了育秧這一步,而是將種子直接播在本田裡。
『貳』 怎樣種植水稻的過程
水稻種植過程:
01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之一,不過很對人並不了解水稻的種植版,不知為何粒粒皆辛權苦,接下來講解一下種植水稻的方法:
02我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種,種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們挑選好種子,然後進行曬種,兩三天即可,然後用冷水發脹,放在溫度箱中催芽。
(2)小學生作業水稻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種植水稻過程中注意事項:
1、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叄』 稻子播種操作過程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櫱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肆』 稻穀的生長過程 越詳細越好!
水稻生長非常快,最長為一年,最快為三到四個月,它可以發芽、開花和結果。水稻種子只需要兩三天就能發芽,芽只需要三天就能長出第一片葉子,所以一年可以在氣候溫和的地區種植三期水稻。
當農民選擇水稻種子時,他們經常將它們浸泡在水中,輕的和漂浮的水稻種子將被淘汰,剩下的將被培育成水稻幼苗。目前,除了傳統的人工耕作方法,水稻耕作也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法。但仍不要失去以下步驟:
1、整地:
收割的大米需要乾燥。過去,它經常在三河大院的前院曬干,需要不時地翻動,這樣大米才能曬干。刪除是指刪除枯米等雜質,使用電動脫粒機、風車或手動搖動脫粒,並使用風力自動篩選出飽滿厚重的大米。
『伍』 水稻的種植方法,急急急、
(一)育秧階段 主攻目標培育適齡壯秧。 措施內容曬種、選種、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適期適量播種,合理管水,追肥拔 草,防治病蟲。
措施要求
1、曬種 播種前將種子攤薄曬2一3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選種 鹽水、粘泥水或其它溶液進行比重選種,清除雜質和秕谷,雜交水稻可分半 壯谷和壯穀粒播種。選液濃度,秈稻和有芒粳稻用比重1.05一1.08左右,無芒粳稻用 1.08一1.10左右。前者以新鮮雞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幣大小,後者要露出水面2分硬幣大 小為准。一般每100 斤水加泥30一40斤或鹽25一30斤。選種後種谷需用清水沖洗干凈, 以免影響發芽率。
3、浸種 浸種有利種谷均勻地吸足水分,當種谷吸收水量達到其種子重的30一40%左 右時,達飽和吸水量,米粒上的腹白和胚已清晰可見,其時最利於萌發,種谷吸水分的速 度與溫度有關,溫度低吸水速度慢,溫度高吸水速度快。一般早稻浸種3一4天,晚稻浸 種2一3天,外界溫度高要勤換水,早春溫度低也可用溫水浸種,以縮短浸種時間。如用 1%的石灰水浸種,不可將水面的石灰水膜搞破,以免影響殺菌效果,或用殺菌劑浸種。 用石灰水或殺菌劑浸種的種子應選凈後催芽,以免影響催芽整齊度。
4、催芽 掌握種堆濕潤、高溫(35一40℃)破胸,適溫(30℃左右)長芽,根芽齊長, 芽長為種谷的一半,根長與種谷相等,整齊粗壯,雙季早稻播種時氣溫低,根與芽的長度 要長些,中稻氣溫高,根與芽的長度可短些,晚稻和後季稻,種谷只要破胸就可以。早、 中稻可採用地窖催芽,位置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爽,排水方便的地方,開寬3尺、深 2.5尺、長10一12尺(每100 斤種谷3尺長)的地窖,窖底中間挖深、寬各3寸的排水溝通 到窖外,溝面架空,上鋪無病稻草和蘆席,窖頂以弓形竹架覆蓋塑料薄膜,種谷在45一 50℃的溫水中淘浴幾分鍾後上堆(堆高0.8一1尺),破胸露白前保溫在35一40℃左右,露 白到齊芽,保溫25一30℃左右,保持濕潤,根與芽長度達到要求時,攤開晾芽後播種。 晚稻播種時,外界氣溫高,可把種谷裝人口袋(布、麻、蒲席等)白天置於流水中, 日浸夜露,2一3天後,破胸露白即可播種。
5、精做秧板 秧田與大田面積的比例要根據季節、品種和不同葉齡移栽而定。適齡移 栽條件下,早稻為1:8一10,中稻為l:6一8,雜交水稻為1:10,晚稻和後季稻為1:4一 5,後季稻二段育秧,秧田、寄秧田和大田的面積比例為1:3:10左右。秧田要選擇土質 松軟肥沃,田平草少,避風向陽,排灌便利的田塊。要耕翻曬垡,施足腐熟基肥,耙平耙 細,秧板要干整水平,上虛下實,軟硬適度。秧板寬4.5~5尺,溝寬6寸,周圍溝深 6寸。 6.適期適量播種 根據溫度、品種、茬口、栽插期及移栽時葉齡確定播種期、播種量, 分批播種。播種量大小還必須以移栽時,秧苗莖部光照充足,生長健壯為標准,移栽時葉 齡小,播量要大,移栽時葉齡大,播量要少。一般常年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即可開 始播種,在江蘇省沿江地區為4月10日左右。早稻和雙季早稻如用塑料薄膜育秧或室內溫 室育秧,可在3月底一4月初播種,秧齡35天左右,播量每畝200斤左右;露地育秧, 4月中旬開始播種,秧齡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一250斤左右,三熟早稻4月下旬 播種,秧齡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一250斤左右;中秈中粳(包括雜交稻)播種期 要考慮抽穗揚花時避免8月上旬的高溫,宜在8月中下旬抽穗,中秈稻約在4月底播種, 秧齡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斤左右,中粳稻秧齡35天左右,播量每畝150斤左右,雜 交水稻5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播量每畝25一30斤左右;單季晚稻5月中旬播 種,秧齡35一40天,播量每畝120斤左右,後季稻的播種期、秧齡和播種量主要根據「安 全齊穗期」和品種生育期的長短來決定。品種生育期長,要早播,播量少,秧齡長,品種 生育期短,要遲播,播量多,秧齡短。一般6月15日一6月下旬播種,秧齡25一45天左 右,播量每畝150一200斤左右,播量每畝約300一400斤左右。後季稻兩段育秧的秧田(第 一段)用晚粳或早熟晚粳品種,播期6月上中旬,秧齡25一30天,播量每畝約300斤左 右,寄秧田(第二段)寄秧田7月中旬左右,秧齡20一25天,1畝秧日的秧可栽寄秧田 3畝左右。播種時要按畦稱種,均勻落谷,播後及時塌谷,減少露子,早稻抓住「冷尾暖 頭」,搶晴播種。後季稻播種後防止暴雨沖刷。 室內無土育秧用種量每平方尺0.2一0.3斤左右,一般早稻品種在栽前15天左右播 種。
7、科學管水 早、中稻播種後,保持秧板濕潤,土壤通氣性強,以利促進紮根立苗, 一般掌握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寒潮來臨前(二葉期前,日最低溫度在4一5℃以下, 三葉期後,在6一7℃以下)夜間灌露心葉水,清晨立即排干水,二葉期後開始保持淺水層。 塑料薄膜育秧,一葉期前密封保溫,二葉期上水通風煉苗後再揭膜。後季稻半旱秧紮根期 也應保持濕潤,防止淺水層,高溫燙死秧苗,室內無土育秧,出苗現青期要求適溫35一 38℃,保持高度濕潤,從不完全葉在芽鞘中伸出時開始壓種,防止種谷芽與根抬起,不完 全葉到第一完全葉展開,溫度保持28一32℃,供水適量及時,達到葉尖吐水,根部不積水 為宜,以促進盤根,從第一葉到第二葉壯苗,溫度保持25℃左右,及時供水和噴施肥液, 經常檢查,防止轉綠不均勻。
8、追肥拔草 播前一星期可撒施除草劑,每畝一般用25%除草醚0.5一0.8斤拌細土 撒均勻,並保持一星期左右薄水層,使之雜草萌發,提高葯效,出苗後要經常拔除稗草和 雜草,齊苗後施用苗肥,每畝稀人糞尿10一15擔潑澆或硫酸銨8一10斤撒施。一葉一心期 適量施用斷奶肥,每畝用硫酸銨20斤左右,以後看苗分次施用接力肥,移栽前2一4天左 右,根據秧齡,移栽時天氣,拔秧或鏟秧形式施好起身肥,用量硫酸銨每畝20一30斤左 右。後季稻秧田應控制用肥,以免瘋長。
9、防治病蟲 要及時防治綿腐病,立枯病(青枯、黃矮),稻瘟病,稻薊馬,稻螟蟲, 葉蟬。
(二)分櫱階段 主攻目標 足苗,早發,爭足穗 措施內容 平整大田,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適時移栽,淺水勤灌,及時追肥,中耕 除草,防治病蟲。
措施要求
1、平整大田 耕耙必須做到土層深、松、平、軟。為水稻根系創造一個水、肥、氣、 熱狀況良好的上層。 深耕必須根據土壤肥力,理化性狀和水分狀況等綜合考慮,一般深4一6寸為宜,耕 深增加還要增施有機肥料和速效肥料,精細整日,田面高低在半寸以內,以利淺水勤灌 和烤田,綠肥田地上部分不宜直接耕翻入土壤,而用作配製草塘泥,綠肥田耕翻時間既要 保證適時移栽,又要兼顧提高鮮草產量和質量。一般在移栽前10天左右耕翻,三麥(小 麥、大麥、元麥),油菜田整田要盡力爭取耕翻曬垡,後季稻田,必須合理組織、畜力、 邊收邊施肥,邊耕耙,做到及時栽插。
2、施足基肥 基肥不僅能改良土壤,促使土壤熟土層加厚,保肥保水,而且利於水稻 根系和分櫱生長。基肥要施足,肥料要腐熟,氮、磷、鉀的比例為2:1:2一4,一般用草塘 泥,農家肥等有機肥料作基肥,單季中、晚稻,要適當深施,前季稻和後季稻要適當淺施, 還要增施人畜肥和化肥等速效肥料,江蘇沿江地區大面積千斤以上高產田施肥總量需氮素 25一30斤,早稻基肥用量占總施量的60一70%,晚稻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40一50%左 右,中稻則介於兩者之間。若用化肥作基肥,應在耕地時耕翻入土,以減少脫氮損失,延 長供肥時間,保證秧苗早生快發。缺磷的板漿白土和冷浸土,每畝增施過磷酸鈣30一60 斤。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必須保證獲得適宜的穗數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為原則,並根據 茬口、品種特性、氣候、土質、施肥水平和秧齡長短確定栽插密度,早稻分櫱期短、分櫱 期氣溫低,密度宜高一些,一般每畝4一5萬穴,基本苗30一35萬左右,後季稻有效分櫱 期極短,每畝4一5萬穴,基本苗35一40萬左右;單季晚稻分櫱期氣溫高,有效分櫱期時間 較長,每畝3萬穴左右,基本苗以20萬左右為宜,中稻介於早、晚稻之間,每畝3一4萬 穴,基本苗以25萬左右為宜;中稻晚栽每畝4萬穴,基本苗25一30萬苗;單季雜交水稻, 一般每畝2一2.5萬穴左右,每穴2苗左右,基本苗每畝5一7萬左右。施肥水平高的栽插 苗數可適當少些;反之,多些。
4、適時移栽 掌握季節,適時移栽,增加大田生長期,常年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5℃以 上早秈稻即可移栽。如江蘇省沿江地區最早移栽始期約在5月上旬。後季稻的栽插期一般 應保證移栽本田後到幼穗分化還能抽出2片葉以上,再遲栽影響生殖生長。以江蘇省的雙 季稻為例,最遲栽插期不能遲於立秋。用兩段育秧栽期也不宜超過8月10日;中秈稻栽 插期不過6月15日;晚粳稻栽插期在6月20日前;中粳稻晚栽應在6月底7月初;單季 雜交水稻栽插期約在6月中旬。栽時要做到淺栽勻栽,栽插深度掌握在1寸左右,早稻氣 溫低,苗小淺一些,晚稻氣溫高,苗大深一些。淺插秧苗分櫱節位在1寸左右的土層內, 通氣良好,土溫較高,返青活棵快,分櫱早;栽插過深,分櫱節位在通氣不良,營養狀況 差、溫度低的土壤中,不僅返青活棵慢,分櫱遲,而且要在地下生節,生出「兩段根」或 「三段根」,影響分櫱發生。要實行淺栽,必須做到田平,水淺,採用「蟹鉗法」栽秧法。 每穴苗數要均勻,穴行距也要正確均一,並防止浮苗缺穴。
5、淺水勤灌 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勤灌,提高土壤溫度和通氣條件,促根長櫱, 每次灌水後,自然落干,田面水層耗盡時再上第二次水,對於通氣不良,溫度不易上升的 冷性土,要爭取晴天排水落干,通氣增溫,促進分櫱,對於大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或低溫 患赤枯病的田要堅決排水烤田,排除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以利通氣紮根;對於早春移栽的 雙季早稻,如遇低溫或晝夜溫差大時,應夜間短期上深水保溫。
6、早施分櫱肥 分櫱肥要早施、足施。有效分櫱期越短,越要早施,如早稻和後季稻 有效分櫱期短,應掌握栽後就施,「一轟頭」的原則,以保證在栽後短期內莖櫱數達到預 期穗數,分櫱肥的用量應占追肥量的60一70%,一般施用硫酸銨每畝30斤左右或人畜糞 20一30擔,有效分櫱期長的中晚稻,分櫱肥可在栽後10天左右施用。施肥次數和用量要 根據苗情、地力而定,對於地力薄,基肥不足的弱苗要早施重施;肥田,基肥足的壯苗要 輕些,以便在有效分櫱期內總莖櫱數達到預期穗數,一般用量占追肥量的50%左右,大約 每畝施用硫酸銨15一20斤。缺磷不發的僵苗,要配合施用磷鉀肥,保櫱肥以「捉黃塘」 為主。生產上把在有效分櫱期施用,用於分櫱增加的一次肥料稱為促櫱肥,而在無效分櫱 期施用,防止分櫱過分減少的一次肥料稱為保櫱肥。
7、中耕除草 栽後10天左右,結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耘稻要早,要棵棵耘到,才 能把草除凈,追肥中耕後待自然落干再上水,以提高追肥中耕效果。 稗草,牛毛草和鴨舌草等雜草危害嚴重的田塊,栽後3一5天,秧苗返青,雜草萌發 時,可使用除草劑,如25%除草醚0.8一1斤拌細土30一40斤,於露水干後撒施,施葯要 均勻,並保持一星期2寸左右的水層。
8、防治病蟲 此期應當注意防治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稻螟蟲、黃矮病等病蟲害。 (三)長穗階段 主攻目標 葉片挺秀,根系發達,壯稈大稈大穗,穗多粒飽,結實率高。
措施內容 適時烤田,淺水勤灌,施好穗肥,防治病蟲。
1、適時適度烤田 適時烤田有抑制無效分櫱,促使根系生長,控制中上部葉片和莖稈 基部節間過度伸長,達到適期封行,提高光能利用,達到根強,壯稈,提高結實率的作用。 烤田的適期應根據群體總莖櫱數和個體發育進程兩個方面,即「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 的原則來確定,烤田應在倒四葉出現時,即是烤田適期。另外,全田總莖櫱數大約超過預 期成穗三分之一時(雙三熟制早稻50一55萬,單季中晚稻35一45萬,中粳晚栽45一50 萬,單季雜交水稻28一30萬,後季稻45一55萬)就應烤田。不管全田總莖櫱數到達的時 期和倒四葉的出現是否相同,只要莖櫱數達到或倒四葉露尖即應開始烤田,烤田最遲應在 倒三葉出現期。 烤田適度,要達到葉片挺直,葉色褪淡,白根出現,田中不陷腳,田邊細裂縫。田肥、 苗足或泥土爛,排水不良的低窪田要適當重烤、早烤分次烤,對於地力差,生長量不夠的 田,可以適當輕烤,對於滲漏性強的田,為避免肥力脫勁或斷水不發可不烤。為便於烤田, 田邊四周要挖田邊溝,田中間要挖十字溝。
2、施好穗肥 穗肥包括促花肥和保花肥二種情況,在幼穗分化開始時(即葉齡余數 3.5)施用氮肥,以增加穎花數,稱為促花肥,對於群體小,生長差,葉色偏淡,可適當 使用促花肥,群體發展適宜,生長健壯,葉色較深,一般不宜使用。在雌雄蕊分化後期, 即葉齡余數為1.5一1.2施用,以防止穎花退化增加結實粒數,故稱為保花肥,此期追肥 以氮肥為主,結合磷、鉀肥更好,在高產栽培中應特別重視保花肥的施用,保花肥的施用 還應根據品種類型和當時長勢長相而定,中、晚稻要施得重些,早稻要施得少些,後季稻 謹慎使用,早熟早稻不用以免延遲抽穗。葉色偏深,長勢較旺的則可輕施或不施,葉色偏 淡,長勢較差的則可重施,保花肥的用量一般硫酸銨每畝15斤上下,施用過少了不能達到 保花增粒增重的效果,施用過多了,會增加抽穗期病蟲害的危害。保花肥施用不宜過早,以 免穎花分化過多,退化穎花也增加,空秕粒增加,同時,還會使節間伸長,中間葉片增長, 增加倒伏危害,不利於安全齊穗,另外還會促使無效分櫱增多,封行過早,田間郁閉,光 線不足,基部葉片落黃,易遭紋枯病等危害,千粒重降低。
3、防治病蟲 此期防治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四)結實階段 主攻目標 養根保葉,提高結實率及粒重。 措施內容 巧施粒肥,濕潤灌溉,選種留種,適時收獲,防治病蟲
措施要求
1、巧施粒肥 抽穗後要努力保護葉片,延長其壽命,防止葉面積迅速下降,提高其光 合效率,施用粒肥,提高葉片含氮量是結實期保葉的關鍵措施之一,粒肥施用量一般硫酸 銨5一10斤。 抽穗後葉片落黃有早衰趨勢的中、晚稻田,齊穗後重施粒肥,般施用硫酸銨10一15 斤,葉色偏深的田塊,粒肥可少施或不施。施用粒肥要搭配少量磷。鉀肥,還可結合生長 調節劑採用根外噴施,效果更顯著。
2、濕潤灌溉 抽穗揚花期要保持一定的水層,灌漿成熟期間要間歇灌溉以利清水硬 板,以提高根系活力,直至蠟熟後期,切忌斷水過早,養根保葉,防止早衰,保證灌漿結 實飽滿,減少空秕率。一般收割前3一5天左右開始排水落於,便於收割。中稻抽穗期遇 高溫,後季稻抽穗期遇低溫和徒長貪青苗,要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早熟活熟。
3、選種留種 留種田收獲前要嚴格去雜。單收單脫,嚴防混雜,一級種子田選擇生長清 秀,株形反映本品種特性單株留種,為下一年留種田提供種子。
4、適時收獲 做到收清脫凈,曬干揚凈,顆粒歸倉。雙、三熟制早秈稻,掌握8一9 成熟, 10成收,熟一塊,收一塊,以利後季稻及時栽插。
5、防治病蟲 此期要注意防治稻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白葉枯病等。
『陸』 水稻的種植方法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紹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穀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櫱、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穀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櫱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
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水稻是喜水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個生育階段對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規律,實行科學用水,是奪取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節水技術概述
水稻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們把水稻稱為水生作物,這說明它離不開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條件下生長,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分不開。人們稱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並不是每個生育階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層。有時田面需要淺水,有時不需要水層,實踐上看,水稻是一種半水生作物,這就為水稻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舊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不利於根系發育,因此普遍低產。高產水稻必須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術,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水稻的高產經驗是:「要以根定水」「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產」;二是「水肥氣熱」這四個條件與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乾乾濕濕,壯根保葉,提高產量。
在稻田水、肥、氣、熱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就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生育進行促控,這是水稻節水高產灌溉技術研究的基本原理。節水灌溉具有許多優點。
2.1.1更新土壤生態環境,提高氧化還原電位,能排除有害物質,防止爛根,有利於根系發育。
2、能抑制氮素過量吸收,有抑制無效分櫱效果,並能提高稻株體內的碳氮化,促使結實良好,防止蟲害與水稻穗莖瘟病的發生。
3、使土壤呈氧化狀態,可增加鉀氧化,使水稻的莖桿組織堅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釋放,促進有機質分解,為水稻下階段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5、使稻株既獲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氣不足,水、肥、氣、熱等因素得到合理調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晝夜溫差,促使分櫱早生快發,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夠限制氮素的過量吸收,能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推遲封壠,控制葉片的角度和基部節間伸長,提高稻株碳氮化,促進生育轉換,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後期能防止根葉早衰,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體,協調生長,能形成高產株型(高產株型就是上邊的三個葉片短,下面的三個節間短,)充分發揮水稻高產優勢。
7、田間滲漏及棵間蒸發等水稻生態耗水的合理調節,減少了稻田養分流失。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使水稻高產再高產。
2.2水稻的需水規律
水是肥的「總開關」,也是土壤中空氣、溫度的「調節器」,因而水對水稻的生長直接起著促進和控製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對奪取水稻高產關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種途徑,即「棵間蒸發,葉面蒸騰,田間滲漏。
2.2.1棵間蒸發:就是植株之間所消耗的水量(稱為生態需水)。
2、葉面蒸騰:就是作物將從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的現象(也稱為生理需水)。
3、地下滲漏:就是當水稻根系活動層中土壤水分超過飽和水量時,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的重力水。
根據多年觀測試驗所得數椐,水稻日需水強度是;分櫱7.0毫米,孕穗拔節期8.6毫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需水高峰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分櫱期(峰值主要由棵間蒸發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節期(峰值主要是葉面蒸騰形成的)。棵間蒸發的峰值是由於水稻前期植株少,葉面積小,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間蒸發量就高。相返隨著植株的增多和葉面積的增大,葉面蒸騰逐漸上升,到孕穗拔節期日平均需水量達到最高峰8.6毫米,以後逐漸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水稻的整個需水規律。
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術
2.3.1育苗技術
農諺說的好:「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水稻育苗好壞對水稻全年生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應用「控制灌溉」技術對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壯秧苗,「控灌」技術的優勢更能有效發揮。目前,寒地水稻先進的育苗技術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種,人工澆水補水)。「旱育秧」主要技術環節有以下幾點。
2.3.1.1育秧場地的選擇
選好育苗地塊,是「控灌水稻」育壯苗的重要環節。要選擇地勢高而平坦背風向陽,靠近水源,土質肥沃,透水通氣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塊。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殘株後,用人工或機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畝本田面積需純綠色秧田面積100-125平方米。
2、品種的確定和種子處理
確定水稻品種。要選擇適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種。要選擇在當地已種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結實率高的品種。
第一積溫區:比如,松粳8號(松98-128)、松粳9號(松98—122)、牡丹江26號(牡98-594)、牡丹江27號(牡99-881)、牡丹江29號(牡98-1130)、龍稻5號(哈99-744)。
第二積溫區:比如,龍粳17號(龍育99-390)、龍粳18號(龍交01B-1330)、龍粳19號(龍選99-196)。綏粳7號(綏98-199)、綏粳8號(綏02-6222)、綏02-6159、綏02-6007、綏02-7015號,龍盾104(龍盾97-1)、墾稻10號(墾92-509)、墾稻11號(墾00-1113)、墾稻12號(墾99-34)、龍稻4號(哈99-85)、)、龍稻6號(哈99-245)、龍稻7號(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龍稻7號
第三積溫區:比如,龍粳13(龍花96-1513)、龍粳14號(龍D99-904)、龍粳15(龍品02-1)、龍粳16號(龍D99-709)、墾稻11(墾00-1113)、綏粳3號(綏92-188)、龍粳20號(龍育1126號)。
晾曬種子:選擇晴好天氣,在乾燥場地上,將種子薄層攤開,翻曬2-3天,增強種皮的透性,降低種子內抑制發芽物質的濃度,激發種丕的活性,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乾燥一致,吸水均勻,發芽整齊,提高發芽率。
泥水選種: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選種,去掉漂浮秕谷。
浸種消毒:將種子消毒的葯劑(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勻,再將選出的稻種放入浸泡,浸泡時間長短,主要和水的溫度有關,水溫15℃,需浸泡5—7天,如水溫低於15℃時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種80斤。
催芽:催芽播種,有利於出苗快,出苗整齊,秧苗健壯,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兩種。火炕催芽和大棚催芽均可。
3、苗床製作和播種
配製床上(營養土)。將旱田豆地土70%和腐質草碳土30%混拌均勻,摻入壯秧劑,混拌均勻即可(營養劑一定要按說明書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鋪墊育秧片。用木板將床面推平整細後將育秧片鋪好,再往育秧片上覆蓋2厘米厚營養土,並一次性澆透底水即可。
播種: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內地面溫度達11.5℃以上開始播種。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稻種。每平方米均勻播芽籽0.5-0.6斤。將稻籽壓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過1.0厘米,播種後用苗床化學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從播種到出苗為封閉期。此期要保溫、保濕。這個時期棚內溫度不得低於10℃-12℃,適宜溫度是25℃-3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5℃。如果氣溫正常,7-9天一葉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過高,促種子根生長。
此期如果發現床面有點片落干現象,就要及時用腳踩實即可。
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葉伸展期,鞘葉節根伸長,此期管理重點是,地上控制1葉鞘高在3厘米以內,地下促發鞘葉節根伸長。適宜溫度是20℃-25℃,盡量少澆水,干處適當補水,此期應見綠就通風。一葉一心期應澆一次預防立枯病的農葯(見本空間立枯、青枯病的防治)。
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葉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葉至2葉的葉耳間距1厘米,地下促發不完全葉節根生長。適宜溫度是20℃-24℃,早晨或晚間要觀察秧苗葉尖處是否有露珠,如無露珠,新展開葉打卷,田面發干,要及時補水,此期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口,晝揭夜蓋。
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葉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葉耳間距1厘米,控制3葉長8厘米左右。適宜溫度是20℃左右,如果發現秧苗發黃脫肥,可在3葉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銨25克,兌水2.5公斤葉噴,噴後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風量,減少棚內外溫差。此期還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發現點,片發病時應立即灌跑馬水沖洗。
移栽前的准備工作:揭膜後,應及時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葯預防潛葉蠅,達到帶肥,帶葯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間管理技術。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為主,耕層深度應在20-25厘米為宜,秋翻地有利於曬垡熟化土壤,滅蟲滅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時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鉀150公斤/公頃(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開始泡田,灌水時應由高到低,由遠至近。泡3-5天後進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埂直如線,地平如鏡。地平如鏡是指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沒有偏臉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粒較大,喧松,通氣性好,這樣有利於插秧,插後返青快、有利於根系的發育。溝清水暢,埂直如線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溝加深加固。保證灌排通暢,保持條田筆直,夯實加固,防止跑漏。然後用除草劑做土壤封閉處理,目前大多數使用除草劑丁草胺或農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頃(丁草胺使用時最好是耙完地補水後使用,農思它在耙地混水時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層自然落至花達水時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後,要經過移植返青、分櫱、孕穗拔節、抽穗開花、灌漿黃熟六個生育期。每個生育期中,應用控制灌溉技術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准。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間栽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類露出葉鞘。
水稻移栽時田面保持花達水,移栽後不建立明水層,改變了傳統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質好的水稻返青時間大約在移栽後6-8天左右,秧苗素質不好的大約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黃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後期,第二期是分櫱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這就是說在插前必須使秧苗充分落黃、積累大量的干物質,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風和煉好苗這樣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對低溫冷害的敵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飽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間裂縫(6-8毫米),地不幹皮為標准,如秧苗移栽後馬上建立水層,水稻發根漫,遇到大風天氣造成飄苗現象。移植返青後建立水層的,表面現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層的葉片綠,不建立水層的,表面看地皮發黑不顯眼,但實際上不建立水層,除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外(如潛葉蠅),還能使地表土直接愛到太陽的輻射,有利於提高地溫,使水稻發根快,白根多,紮根深,有利於提前返青分櫱,給水稻分櫱,用葯,封閉滅草打下堅實的基礎。
移植返期的田間管理。插秧規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種培育壯秧的基礎上,本田插秧密度由過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畝11.25萬株的密植,減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畝75萬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畝28.4萬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畝25.0萬株。稀植、稀插有利於充分發揮分櫱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獲得高產(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品種和生產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為好,就是說肥田少插、瘦田時當密植)。
(2)插秧期問要在田埂大邊上噴一次防治地老虎的農葯,以防埂邊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櫱期
分櫱初期:從10%的稻株開始分櫱至50%稻株有分櫱的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初期應延續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櫱中期:從50%稻株有分櫱至田間總莖粒達到設計穗數80%的分櫱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中期應從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櫱末期:田間總莖數達到設計穗數的100%的分櫱時期。大約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約經歷8-10天。
分櫱期水分管理:分櫱初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中期的0-20厘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末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
但是根據實踐經驗,分櫱初期和分櫱中期有滅草與施肥要求,此期結合揚肥施葯進行封閉滅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層,分櫱期如天氣乾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調和可灌3次水,具體為:
第一次灌水大約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結合灌水施第一次分櫱肥,每公頃施硫酸銨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櫱肥補水大約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間,補水30-50毫米。結合揚肥施葯滅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羅津3——4並+稻無草15代/公頃,分櫱肥和葯劑滅草同時進行。
第三次補水大約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後,看崗處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殺稗(二氯喹啉酸)進行莖葉噴霧處理,這樣能使滅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間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櫱末期重控時間應根據稻苗生長狀況和土質、肥料、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控制灌水的適宜時間和程度,其具體做法是:一看苗量,當達到畝穗數的要求後(達到總苗數的80%時)進行早控(大約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勢,稻苗長勢過旺,封壠過早,應重控。三看葉色。葉色濃綠應早控。四看天氣,陰雨連綿應搶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質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塊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結合控田後灌水施氯化鉀150斤/公頃。
分櫱期田間管理:分櫱前期田間管理重點防治草荒和潛葉蠅,負泥蟲等促使分櫱早生快發。分櫱後期重點控制無效分櫱和預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發展。給水稻孕穗打下堅實基礎為水稻結實創造良好的環境。
拔節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約經歷20天。孕穗拔節前期,從10%稻株拔節到80%的稻株拔節為止。孕穗拔節後期,從80%的稻株拔節一10%的稻株抽出劍葉為止(水稻拔節的標準是莖桿基部第一個伸長節間長度達到1厘米,由扁變圓)。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層,孕穗拔節前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孕拔後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時間不要過長)。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過程中的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水稻植株生長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長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時期,稻株葉片相繼長出,群體葉面指數將達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長也將轉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對氣候條件與水肥反應比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則易造成穎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產量低,因此要適時灌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此期還要看天氣狀況,如果降雨,可蓄雨水,減少灌溉定額,以達到省工,節能的目的。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一般年傷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陽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終能達到飽和狀態。
孕拔期的田間管理,分櫱末期控完田(大約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鉀100斤—150斤/公頃左右。以後看水稻長相和天氣狀況,如果氣溫高和天氣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結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頃左右,之後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調氣促根保葉,其間要割除池埂大草,預防稻瘟病的發生。
2.3.2.4抽穗開花期
抽穗開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間,大約經歷15天左右,抽開期:始穗期(全區1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區5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齊穗期:(全區80%的稻穗頂端已露出葉鞘的日期)。水稻抽穗開花期光合作用強,新陳代謝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較多的時期。此期缺水受旱會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響有機物合成和枝梗穎花的發育,增加穎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調控土中水氧關系,盡力保護根系,延長根系生命,養根保葉,迅速積累有機物,提高水稻結實率。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層。0-4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
抽穗開花期田間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預防穗莖瘟病
2.3.2.5乳熟期
從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漿到稻穗籽粒發黃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間,大約經歷18天左右(與氣溫高低和天氣陰晴有直接關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視,否則易造成產量下降0-4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但不超過5天。
根據有關資料查明,水稻的上部葉片(即劍葉、倒2葉、倒3葉)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的60-80%,積累的干物質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質重量的70%左右。上部頂葉(指倒3葉)製造的有機物質基本上輸送給稻穗,不再向下輸送。下部葉片所造成的養分向根部和下部節間輸送。因此要養稻根、保三葉、長大穗、攻大粒。有利於水稻通氣、養根、保葉、促灌漿,提高粒重和產量。
2.3.2.6黃熟期
黃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間,大約經歷21天左右。80%植株的穀粒變黃時稱黃熟期。
黃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長後期乾旱少雨,應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飽和水(此期因始終沒建立水層,灌這次水不會影響收割),如果此期放水過早,土壤嚴重缺水,會造成水稻早衰,影響水稻產量和米質,缺水嚴重地塊可減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這茬水。
黃熟期田間管理,水稻成熟後要適時收割,作為種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時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應該有三分之二黃化變干,穗基部變黃色,全穗外觀失去綠色,莖葉顏色變黃。在水肥過多的情況下,雖然部分莖葉還有綠色,但穀粒已經變黃,也應及時進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75%時,最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發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種產量較高,晚熟品種相對較低,熟期越晚的品種,水分虧缺時生育期延遲越多,經研究證明在水分脅迫時間長的情況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長是在齊穗期前,「也就是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並進期。
3、在分櫱盛期與生殖細胞形成期,長期處於較低的土壤水勢,則明顯結實率降低。
4、結實期間;對低土壤水勢反應最敏感的時期為籽粒灌漿初期。
4、水稻調查項目及標准
4.1田間調查項目及標准
4.1.1播種期:播種當天的日期。
2、苗期:全區50%植株第一完全葉展開成喇叭狀的時期至移栽的時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尖露出葉鞘之前。
4、分櫱前期:分櫱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櫱露出葉鞘。
5、分櫱後期:有80%的植株出現新生分櫱到有10%的植株開始拔節(即拔節始期,其植株基部莖節間伸長的程度:1cm以上。)
6、拔節孕穗期:拔節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劍葉前。
7、抽穗開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黃熟前
9、黃熟期:黃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穀粒變黃。
10、本田全生育期:從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時期。
11、全生育期:從出苗到全區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達到玻璃質狀,用指甲不易壓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動態調查內容與方法
4.2.1基本苗數:水稻返青後成活的稻苗數(有分櫱的應包括分櫱數)。
2、分櫱:通過定點觀測每穴苗數,考察分櫱增減動態和最高分櫱數,開始分櫱時每隔5天觀測一次,臨近分櫱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觀測一次。
3、株高:抽穗前為土面至每穴最高葉尖的高度,抽穗後為土面至最高穗頂(不連芒)的高度。
4、葉齡指數:某生育期的出葉數佔主莖總葉片數百分比。
5、葉面積指數:農田中葉面總面積與農田面積之比。
6、干物重:應分別測定地上植株,根系及總干物重。
7、根系性狀:包括發根數目(莖基部分櫱處發根的數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單穴根的體積、鮮重與乾重)。
8、長相:在各主要生育階段內,用田間定穴照相測定。
9、倒伏性:目測記載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積。
10、倒伏程度:分五級。
0級:植株不倒。
1級:植株傾斜度不超過150。
2級:植株傾斜度在150—450之間。
3級:植株傾斜度在450—850之間
4級:植株傾斜度超過850以上
倒伏面積:目測,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葉瘟:齊穗期調查,分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植株葉片有針頭大小褐斑點。
3級:植株葉片病斑直徑為1—2毫米,病斑灰色,邊緣褐色。
5級:植株葉片有典型病斑,為害面積為葉面積的26—50%。
9級:植株全葉植死。
穗莖瘟(包括節瘟)於黃熟初期調查,分為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
3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5%
5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6—25%
7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26—50%
9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50—100%
12、蟲害:潛葉蠅、水稻二化螟證明發生日期、危害程度。
4.3室內考種
4.3.1穗長:穗節至穗尖(不連芒)的長度。
2、有效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在5粒以上,、的稻穗數(被病、蟲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計算)。
3、每穗粒數:包括實粒,空癟粒(穀粒完全未灌漿的為空粒,灌漿充實程度不到2/3的為癟粒),和以脫落的粒數。
4、千粒重:兩次隨機所取曬干揚凈穀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換算成標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兩次重量之差不得大於3%。
5、產量:
(1)、理論產量是指按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計算出的產量。
(2)、實際產量是指單打單收曬干揚凈的稻穀產量。
6、穀草比例:稻穀和稻草乾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鉀調配施用技術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頃
磷酸二銨:100—150斤/公頃
鉀肥:150斤/公頃
追肥:硫銨100斤+尿素50斤/公頃(插後7—9天)
尿素100斤/公頃(插後12天左右)
鉀150斤/公頃(6月25日—7月1日)
尿素60—80斤/公頃(7月13日—7月16日倒二葉露尖)
氮磷鉀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總量369斤/公頃
追肥:250斤+—+150斤=總量400斤/公頃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總量458.5斤/公頃
追肥:270斤+50斤+150斤=總量420斤/公頃
上限總量:878.5斤/公頃
下限總量:679.0斤/公頃
上限累計:氮、磷、鉀
428.5斤150.0斤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計: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每斤=1.35元
尿素每斤=0.94元
鉀每斤=1.10元
『柒』 水稻種植的簡單步驟是什麼
水稻種植過程的順序是: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成、乾燥、篩選、施肥要點。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上列步驟。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7)小學生作業水稻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水稻的類型:
水稻的生育類型是指水稻分櫱終止期(拔節期)與稻穗開始分化時期之間不同起訖關系水稻開始穗分化與拔節的關系分為三種
重疊型:穗分化先於拔節,即分櫱尚未終止穗開始分化,分櫱期與長穗有部分重疊。作為三熟制栽培的雙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屬次類型。
銜接型:穗分化與拔節基本同時進行,也就是分櫱終止期便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與長穗期相銜接。地上部有5個伸長節的中熟品種,生產止促控結合。多是遲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離型:拔節先於穗分化,分櫱終止後10~15天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和長穗期相分離。地上部有6個或6個以上的伸長節屬於該類型。由於它營養生偏長,所以在栽培上當控制前期生長,確保安全成熟。大多遲熟的晚稻屬次類型。
『捌』 水稻的種植有哪些技巧
做好水抄稻的播種管理工作。襲我們種水稻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播種,只要把水稻的播種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水稻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並且保證水稻的肥育良好。做好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我們種植水稻,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就是避免水稻的病蟲害,除草除蟲都是相當重要的。
『玖』 種植水稻的過程
水稻種植的過程為:
1、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6、灌排水: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9)小學生作業水稻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水稻特點: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飄走,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稻
『拾』 水稻的具體種植方法 詳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