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數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一、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山西省教科院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與研究》課題,並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聯合體」。我校有幸成為聯合體43所學校之一參與了此項課題的研究,並承擔了子課題「學校教育教學特色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結合我校的近年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我們四年級數學組決定從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入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課題研究,力求打造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小學數學課堂。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局限:第一,從教學目標來看,過於重視知識結果的獲得,缺少獲得知識的過程,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因而難以達到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的目的;第二,從教學內容來看,過於強調書本知識和學科本位,不能將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發展與學習內容相聯系,不能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受與體驗,因而學生所學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識,不能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第三,從教學方式來看,過於單一,不能認真實施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實踐的方式,缺乏學習過程中的對話與互動,因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主人地位。總之,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的課堂教學,以本為本,唯師唯上,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生命活力與價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實施,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必須著眼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在幫助學生開展接受型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從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探究意識,形成有益於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和創新思想。
同時目前國內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尚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於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美國數學教育界在80年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指出,數學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於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活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不能從一個人遷移到另一個人,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按照建構的觀點,教師應該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建構活動的促進者,教師的傳授不應是力圖從書本上准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他應是數學建構活動的深謀遠慮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
2.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於本世紀50年代。它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生為中心」,主張學校應該培養出真正的學生,真正的學習者,創造性的科學家和學者、實踐家以及這樣一種人:在現時所學到的東西和將來動態的、變化的、變幻莫測的問題及事實之間,他們能生存於一種美妙的但又是不斷變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知識是否被掌握,所學的知識是否系統,對學生來說並不是舉足輕重的。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個人成長,這些將使他們更加建設性地對付「現實世界」。而這根本不是憑借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就能實現的。
3. 皮亞傑的教育觀點
皮亞傑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備記憶,是在於創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學。」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一個世紀性的難題仍擺在我們面前:學校教育並沒有給每個學生提供獲得最大限度發展的機會,其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點是,作為學科,我們偏重於知識體系,而把另外三個重要部分——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掌握知識體系的方法和態度、科學精神棄之不顧。而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正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工作乃至科學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 布魯納的發現法教學理論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的實質是要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按照自己觀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認知事物、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或者讓學生藉助教材或教師所提供的有關材料去親自探索或「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性知識,並發展他們「發現學習」的能力。其實「發現學習」就是以探究性思維的方式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的學習,建構探究性教學模式也是對布魯納發現法教學的繼承和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如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作出決策的能力。包括:①如何使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②如何使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③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出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設想;④如何使學生學會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問題;⑤如何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探索並解決問題。即如何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研究如何培養並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態度與習慣。包括:①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②如何使學生在數學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③如何使學生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習慣。即如何最終實現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3.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角色行為,提高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一支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學水平、扎實的教科研基礎的教師隊伍,並
『貳』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5、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的本體性知識?
6、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7、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教學評價研究五、
『叄』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基於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新要求。即在現代社會要學會「終身學習」,即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比學會知識本身重要得多!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必然引起我們對小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
2.基於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學生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另一方面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約著小學生的發展,應該改善。
3.基於新課程改革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把轉變學習方式作為一大目標,我國進入21世紀也開始啟動新一輪課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4.基於「十二五」教育方針中陝西教育實施減負課堂的需要。科學高效的課堂必然是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毫無壓力,無成績負擔,把學生盡可能從重復、單一、枯燥的作業與書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課題的支撐性理論。
1.新課改關於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表述。《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和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伯爾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等。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正常條件下,只要有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本身的努力,每一個體都能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力。多元智能理論為這策略的運用和學習方式的選擇、革新提供了腦科學依據。
三、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活動性原則
3.開放性原則
4.民主性原則
5.發展性原則
四、研究的具體內容與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狀況及成因的調查研究
2.小學生學習方式體系和優化的研究
3.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4.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5.信息技術在小學生學科學習中有效應用的研究
(二)預期目標
1.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和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2.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使教師學會尊重學生的學生個性,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
3.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根本的轉變。①學會主動學習②具有靈活的學習方法③具有探究學習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六、課題研究的措施和過程
時間:以一年為課題研究時段
(一)確定相關研修人員。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三)完善教育設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過程
『肆』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題的引入通常有哪幾種方式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我校開展了各學科的課題研究活動,利用課題來推動教師學習,使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和眼光與時俱進。我所在的研討小組擬定的課題是:。我擔任三年級語文課的教學,從課題的擬定到現在已經一個學年,這一年中我圍繞課題進行實踐探討,對課堂的導入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課如同一篇優美的散文,開頭便要精彩,引人入勝;一堂課又恰似一首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的第一個環節,十分關鍵,應當引起重視。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起來;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那麼,怎樣導入新課呢?
首先,導語設計必須具有針對性。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針對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適當方法,必須做到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其次,導語設計必須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學習的先導,它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因此,必須充分運用新課導入這一教學環節,在極短的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第三,導語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根據以上原則,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做了一些嘗試。下面我就談談語文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1、談話導入法
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這樣談話導入:同學們當我們眼望蔚藍的天空和廣闊的天地時,心中一定曾經想過:這天地是從哪兒來的?其實,這個問題,古代的人也曾經想過。他們想出了種種答案。我們今天所學的一篇課文,就從一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它的題目是《盤古開天地》(板書課題)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請你們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看到《盤古開天地》,同學們會提出什麼問題呢?教師這樣導入新課,會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
2、情景導入法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可運用語言、電化教具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所感,產生共鳴。教學《荷花》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公園看荷花,你們想不想去?(播放音樂感染學生)我們走進公園就聞到一股清香,(老師閉上眼深深聞了一下)加緊步伐走向荷花池。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乘著音樂的翅膀去看荷花吧。(出示各種荷花的圖片)你們在看的時候可以指指點點,也可以同桌商量。形象的描述和圖片音樂的結合把學生引入了大自然,引進了美麗的荷花池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引導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再如上《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迎著東方的晨曦,懷著赤誠的情意,伴隨庄嚴的樂曲,國旗徐徐升起, 同學們,在這庄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著鮮艷的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我們心裡。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它,愛護它。今天,就讓我們飽含深情與作者一起去異國他鄉,去感受一面五星紅旗在一位中國生心中的分量。板書課題:《一面五星紅旗》。雖然同學們都知道五星紅旗,但並不理解五星紅旗的真正意義,就有必要補充相關的語言和背景資料,使孩子們肅然起勁,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調。
3、背景介紹法
有些課文描繪的人或事,學生可能會感到生疏,這時教師可通過介紹背景來導入新課。如教學《趙州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我國河北省趙縣的河上有一座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石拱橋──趙州橋。趙州橋經過1300多年的風吹日曬,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雄姿,而與它同時代的建築幾乎都不存在了。這座橋為什麼歷經千百年依然巍然不動呢?讓我們走進課文《趙州橋》尋找答案吧!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設出了探求知識的情境。
4、名言導入法
古今中外有許多至理名言,字字鏗鏘、句句響亮、寓理深刻、耐人尋味。在教學之始如若引用相關相聯的名言導入新課。如上《和時間賽跑》這一課時,可採用了名人名言導入:時間是什麼?高爾基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郭沫若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別林斯基說: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同學們,你們認為時間是什麼?根據你的生活體驗,用一個比方來說說。你和時間賽跑過嗎?你們是祖國的花都,是祖國的未來。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請同學們記住他們說的話。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這種導入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5、圖片導入法
《槐鄉的孩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以用插圖導入: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問:圖上畫有什麼人?他們在干什麼?從表情看出他們心情怎樣?讓我們來讀讀課文《槐鄉的孩子》,看看這里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人物的積極性,又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圖像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6、故事導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課件播放故事《後羿射日》。用故事導入新課既與教材吻合,引出太陽的遠,又用這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興趣,能夠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7、實物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教學《畫楊桃》時,用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我是這樣導入的:看,今天老師也帶了一樣禮物來考考大家,(出示楊桃)這叫楊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還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它的形狀很特別,坐在你的角度上看,你看到它長什麼模樣?多角度看、 豎起楊桃拿給學生看,學生的回答各不同。這時我順勢引入課文:這一看,可真不得了。大家看到的楊桃形狀真是千姿百態呀,這可真神奇!有一群小朋友也正忙著畫楊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快地就融入課堂的學習氛圍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節課,有一個好的開頭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必須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一堂好課,導入是關鍵。不管這一部分導入,時間多少,少得甚至不足一分鍾,多的幾分鍾,但是,我們希望,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希望課堂的收獲從導入開始!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無論哪一種導入方法,我們都要根據課文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個人風格擇善而用。只要教師深入研究,就能設計出精妙的課堂導入,最終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伍』 如何做農村小學第年級數學新課導入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見,一堂課良好的開頭是多麼的重要!的確,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導入語,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良好的課堂導入更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的教學風格。因此,合理而新穎地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從目前農村學校調查顯示,目前許多小學教師在新課導入語的設計上存在著不合理現象,不注重導入環節,只是一味地抓課堂練習。有些教師雖然也很關注導入語的設計,但也只是一帶而過,流於形式。例如:許多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重視教學中「導入」環節,認為導入太浪費時間,不如抓緊時間教書本知識或加強練習;有些教師雖然也很關注導入,可形式過於單一且呆板,譬如:回顧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並從這些預備知識中轉入本節課的學習;還也有些教師一直都很注重課堂導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因此,為了探索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學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如何合理地、新穎地設計課堂導入語,更好地為新課教學服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為我們農村教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1、認知理論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經歷著初級到高級的階段。一節課從開始到結束,最能吸引學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節課的開端。
2、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角色。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努力創建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整體和諧地發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為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紀人才而努力。
3、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為了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改變在教學中不注重導入環節,只是一味地抓課堂練習這種現象。讓學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課堂導入環節中,激發騎行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特將數學課堂導入設計,作為自己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2、研究內容
靈活設計並巧妙運用導入語;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課堂教學導入情景,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新課引入方式,使學生學習思路清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②內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③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組教師結合自身和對其他課堂教學實例的反思分析,實施對比教學,邊研究邊實踐,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促進導入語的完善。
④經驗總結法:在對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將課題研究中形成的經驗,進行梳理,撰寫有價值的專題論文,課題研究報告,讓課題能夠得以推廣。
4、研究過程
分為三個階段
①閱讀書籍、深挖教材、分析課型。
②、深入分析學生,合理分組,在每種課型中選取一課設計有效的導入方法。
③課堂實施教學,課後小結和反思。撰寫課題論文。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語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小學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人入勝的開頭,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特殊的認識傾向,即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的內驅力之一,它會明顯地提高人的活動效能。由於學生飽嘗歡樂,心情舒暢,當然就會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發展,使認識逐漸深化。
2、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用附合和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刺激」作為課的起始,能增加學生歡樂之感的情緒體驗,能鼓舞學生深化學習,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教師能通過寓教於樂,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直接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一方面,從掌握知識、技能與發展智能的關繫上看。掌握知識、技能,並獲得高學習效率,需要智能的較好發揮,而在發揮智能,掌握知識、技能,獲得高學習效率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發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從個性發展的過程上看。智能與其他個性心理一樣,也是通過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經常處在快樂——興趣情緒下,不斷發揮自己智能操作的潛力,使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優化,也會由量變到質變,促進智能水平的逐級提高。另外,教師能通過寓教於樂和師生情感交融,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提高積極性,為智能發展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3、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果課的起始就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為全節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並能在此基礎上,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開拓,把課的進程不斷向高潮推進,產生良好、積極的「連鎖反應」。
4、提高了學生的美感
小學教學是一種美,通過教師的指引讓學生感受美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現小學內在的美。通過多媒體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觀地為學生提供小學美的內涵,喚起學生美的情趣,撥動學生美的心弦。
在這次的研究中運用到了很多導入方法:
1、講故事導入
學生都愛聽故事,在新課之前講一個小故事,使課堂產生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小學數學有一部分內容,利用講歷史,講故事導入容易,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講授新課時,結合課題內容先適當引入一些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或者講述一些生動的典故。例如在:「講圓時」可以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祖沖之為圓周率做的貢獻,從3.1415926精確到3.1415927之間,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講「素數、合數」時將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實物直觀導入
這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最常用的導入法。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一些實物,誘發其直觀思維,進入新課。如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認識人民幣的第一節「元,角,分的認識」,可以採用實物直觀導入法。首先教師先拿出幾張人民幣和幾枚硬幣給學生看,再開始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幾何的初步認識,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扇形,長方體,正方體,等都可以採用實物直觀導入法,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
3、創設情境導入
有些概念,性質等基礎知識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教師利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情境創設不僅在課堂問題設置,授課過程有價值,在導入新課時不可缺少。例如教學「行程問題」時,可以這樣導入。(具體問學生,你們喜歡看錶演節目嗎?然後把課前准備好的「相遇節目」課件給學生看。同時,叫兩名同學站教室兩端相對而行,此時讓學生觀察他們所走的方向,相遇後問「現在出現什麼情況?他們走的路程是多少?」通過看錶演,自然對同時,相向,相遇幾個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後進入新課。
4、實踐操作導入
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可吸引小學生 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慾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盡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充分准備的前提下,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憑借已有知識操作學具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認識等腰三角形」時,可組織學生小組活動進行實踐操作(測量幾種不同三角形的每條邊,並做好記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討論與發現各自測量的結果有什麼特點教師便因勢利導,逐步引入新課,同時還起到變抽象為直觀和化難為易的具體作用。
5、巧設游戲導入
英國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娛樂是孩子開發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愛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將游戲有機地運用於課堂教學,利用游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課前可設計用「湊十法」找朋友的游戲,組織學生在游戲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動、自由表達,所帶來的會是興趣、歡樂和自由,並營造了學習氛圍和突破了教學難點。
6、實際表演導入
《標准》中提到:盡量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能在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施加表演,更為學生探索數學模型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將單純的符號、繁瑣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體直觀化。如教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上台實際表演,充分地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兩地」、「相向」、「同時」、「相遇」等術語,然後導入新課就顯得非常自然了。
7、藉助媒體導入
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使聲、色、形、動、靜發生交替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屏材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課堂導入法。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採用多媒體創設一種動畫情景,滲透「割補法」將其轉變成學生熟悉的長方形,進而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樣。教師應在新標准新理念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精心設計科學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教學中一些導入具有趣味性和發散性,學生興趣比較高,所以在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放出去收不回來的感覺,學生見識比較多,又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能會在課前交流比較激烈,耽誤新課的學習時間,。,有些學生會說著說著偏離了本節課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只是一個旁觀者,要隨時引導學生,讓他們的交流內容符合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