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關於小學生作業評價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生數學作業的評價是小學數學學習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具有直接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診斷功能。評什麼,怎麼評,事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效果,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數學作業呈現給我們的一直是單純的紅批白字,多年來好象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模式,無論是老師、孩子還是家長都早已習慣於這樣的形式,細細看,顯得無情、冷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由此產生了畏懼感,缺少熱情,許多學生的學習激情無法調動。
提及數學作業的評價人們除了以「√」和「×」來判斷學生所獲取知識的對錯,再就是以分數或以等第來衡量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過分強調數學課程甄別,忽視改進與激勵;過分關注對數學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過於注重學生成績,忽視數學學習評價過程本身的意義;作業評價方式、工具單一,忽視數學綜合素質和學生發展的評價;過於注重量化評價,缺少體現新的評價思想和觀念的新方法,評價主體單一,忽視了評價主體多元多向的價值。
縱觀當前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課程評價改革呈現出如下特點:⑴更加強化質性評價評定,這種質性評價,並不是量化評定的簡單否棄,它從本質上並不排斥量化評價。⑵評定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展。強調評定不是為了給學生在群體中確定所處位置,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⑶精確評價與模糊評價相結合,不忽視從整體上作出的感受性評價。⑷評價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等等。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對於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發展。」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即發展性評價,這些都體現了當前課程評價最新發展的趨勢與最先進的評價思想。我們試圖通過對小學生數學作業評價案例研究,對數學作業評價的現象事實與案例進行總結提煉,抽象概括,系統探索,對學生數學作業進行全面的發展性評價。構建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主體互動化的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運作範式,推動小學數學教研的不斷深化,同時也以此催促我區數學教師走向成熟,全面推進小學素質化教育進程。
二、理論依據
1、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數學作業評價應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幫學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在評價中受到積極的鼓勵與肯定,就會心情開朗,充滿陽光,受到批評、懲罰就會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使學習更加困難。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學生數學作業評價的意義在於為實現「更好」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對的標志、暫時的現象,而不斷地爭取更好才是評價的永恆追求。數學作業評價要科學評價學生的認知、能力、態度和情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多元評價體系,評價項目多一點,多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
2、建構主義評價觀:以知識的建構為評價標准,重視對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而不是結果的評價。
3、多元化智力學說的評價觀:每個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測量的」;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是多元智力之間不同的組合而導致的,每一個都有其潛在的潛能。
4、遵循「微格教學」原理,以案例研究為主要手段,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三、理論假設和研究目標
1、力求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老師們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有效促進數學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快評價方式的轉變,達到推動學校數學教學改革,提高數學教師群體水平的目的。
2、積累作業評價案例,提煉升華成功經驗並上升為理論,探索出小學生數學作業評價實施的策略及方法體系,建立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作業評價方式。
四、研究內容
1、作業評價主體互動化。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作業評價要實施多主體評價,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評價才顯得和諧、民主。
2、作業評價內容多元化。作業評價要克服了對全體學生實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在呈現評價結果時,為了能夠使評價公平、公正、合理,要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的呈現要把定性與定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定性描述為主的方式,定量評價可採用等級制的方式)。
評價時盡量採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業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和「淘汰」,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數學作業評價中,不僅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學生充分的修正錯誤的機會,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轉變與發展。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力圖以「研究——嘗試——反思——提升」為研究模式,力圖在嘗試中研究,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獻資料法:廣泛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數學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先進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論指導實踐。
2、案例研究法:開展以學生數學作業案例研究,教師「反思」的案例研究兩方面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動研究法:邀請專家與我們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導及時調整小學數學作業評價行動的方案。
4、經驗總結法。總結經驗教訓,建構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作業評價方式。
六、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2006年11月-12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2、組織研究人員進行有關培訓。 3、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現狀調查與分析。
(二)實施階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探索嘗試有效的作業評價途徑和方式 。 2、反思、完善評價措施。 3、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三)結題階段(2008年11月-12月)
1、資料整理、分析。 2、撰寫實驗報告 。 3、申請成果驗收。
七、成果呈現形式
1、調查報告、階段性研究報告、總結報告。 2、案例集、論文集。 3、學生作業展。
八、課題的管理:(略)
㈡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學生在校內外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了多少,能應用多少,往往是通過作業來反饋、衡量。而作業的質量又是衡量學生的智力、能力高低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時常發現有的學生做作業時不是很認真,如只求速度、不講質量、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塗塗抹抹,書寫又亂又臟,錯的地方不少。有時候,心一慌,不是抄錯了題目,就是寫錯了符號。為了快,該筆算的不用筆算,即使筆算,也是隨便抓一片紙演算,或乾脆在書或作業本的封面上、報紙上,甚至在桌子上、手上胡亂算一通,連自己看去都眼花繚亂,辨認不清。有時即使是演算對了,往作業本上抄時反倒抄錯了。針對這些現象,我提出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這個微型課題研究小方案,希望通過研究能有所收獲。
課題重點: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研究思路:
1、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根源;
2、通過主題閱讀,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教學、家訪等活動著手解決問題;
4、搜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
成果展望:
通過「教學日記」、「案例研究」、「作業展示」、「經驗總結」等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過程:
我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被學生錯誤百出的作業本氣得火冒三丈,也常常為了幫助學生訂正作業本而忙得焦頭爛額。不光是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上一節課,教一個知識點,只不過十幾分鍾,或者幾十分鍾,而批改學生的作業本卻往往要花上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樣的時間。你瞧:作業中的錯誤剛剛在課堂上集體分析過,可還有一部分學生改正不了;只好進行第二次小組輔導,可再批改還有小部分學生錯了;沒辦法剩下的學生就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一個一個的個別輔導了。這使得大多數的老師往往為了改正作業本,下課鈴一響就去「追」學生,中午一放下飯碗就直奔教室,放晚學後還得拖著幾個學生,一整天就像個陀螺似的忙個不停,真可謂——「百般忙碌為哪個?只為改正作業本!」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的正確率和書寫質量,從而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意的探索和嘗試。
一、改進作業策略
1、保證作業時間
近年來,「減負」之風襲卷中國大地,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高年級學生,課後作業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為此,我在學生中提倡「學得認真,玩得愉快」之風。每節課上課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表意見,用30分鍾左右的時間把課學完,每節課留5到10分鍾的時間給學生做作業。這樣,既保證了學生作業的時間,也能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導差生,減少錯誤的機率。
2、科學布置作業
全班幾十個學生,智力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好壞之差,基礎也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布置作業時,如果千篇一律,就體現不出個性,作業過於深奧,對中下水平的學生是一種有損自信的傷害,會使他們因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不利於差生的教學與轉化;作業過於簡單,對優秀生而言,卻是一種浪費,會令他們的水平裹足不前。布置作業時,怎樣才能既滿足到優秀生,也能兼顧差生呢?布置作業時,我在必做題的基礎上添加個「每日一題」,如:對於基礎差的同學,每次作業添加幾道基本題讓他們完成,由淺入深地訓練他們,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對於成績優異、思維敏捷的同學添加幾道有一定難度的附加題,以訓練他們的思維。
3、培養檢查習慣
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是每一個數學老師都應該做的事,可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有些題目規定檢驗的,學生或許會形式上應付一下,可沒要求的,就根本不知道學生有沒有檢驗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檢查習慣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教給檢查的方法。第一步,再讀題目與要求,看所選用的方法是否符合題意;第二步,檢查數字、運算符號有沒抄錯,有無遺漏;第三步,檢查計算順序是否有誤,計算結果是否正確。2、每次做作業前都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一定要檢查,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3、作業盡量面批。經常抽查學生,讓他們說出檢查的方法與步驟,「逼」著學生批改前先把作業檢查一遍。4、作業批改後,要學生將做錯的題目重新做一遍,強化所學知識。
4、巧用激勵手段
每當我們查作業時,總不時會發現有漏交、遲交的現象,什麼原因呢?當然,一時貪玩忘了做也是常有的事。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還是對作業缺乏興趣。怎樣才能使學生對作業本身產生興趣呢?除了在布置作業時加強習題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還是運用適當的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的方法有很多。一開學,我就從文具店裡買來幾個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級棒」、「好」、「有進步」等刻字。對於作業做得既對又好的就蓋上一個「一級棒」,進步較大的同學則印上「有進步」。每次作業下來,同學們總會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得了「一級棒」,誰得了「好」。一個星期後,我就會選出獲得印章最多的三位同學,把他們的名字用紅粉筆寫在班級的公布欄上。連續三次上公布欄的同學,還可以得到我的一份小獎品。因此,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風氣在班級中形成了,同學們都把作業看成了一種比賽,個個都想爭第一,字體越寫越工整,格式越來越漂亮,而且為了每次都能得個「一級棒」,同學們更認真聽課了。
5、善用批語
批改作業時,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評語。千萬別小看了這小小的評語,它的用處可大著呢?一方面,它能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人與人之間要溝通,談話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全班幾十個學生,要找他們談話那得費多大精力呀,所以在批改作業時,加上一兩句簡短的話,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如:對於過於文靜、害羞的同學可寫上「你上課很認真,可我卻從未聽到過你與同學討論的聲音,我真期待……」;對於上課愛搞小動作或講話的同學,可寫上「你很聰明,如果上課再認真一點,相信你會更棒!」;對於粗心大意的同學寫上「你看,又寫錯了,下次可要注意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你的字真漂亮」、「有進步,繼續努力」、「你的想法真奇妙」等評語,能有效地激勵學生,使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
其實,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把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實際操作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使每一個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做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二、培養習慣策略
1、嚴之有格,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計算規范是正確計算的前提和保證,在解題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卷面整潔。草稿是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雜亂、潦草所致。我要求學生配備專用的草稿本,草稿本也統一格式:草稿本上編寫的題號與作業本上的題號、題目要一一對應,書寫也要工整,字跡清楚。草稿本與作業疊放在一起隨時待用。做題草稿的規范,作業演算草稿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能否自覺檢查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如果學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書寫那樣條理化、規范化,作業完成後對照演算草稿自覺認真驗算,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練習正確率,而且對於學生認真作業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對學生而言,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的轉化過程,而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嚴格要求是必要的。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訂正;書寫不工整一定要及時指出,並在作業本上寫上:「字寫端正,爭取優秀!」、「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寫工整!」等簡短評語。對普遍出現的錯誤在課堂上詳細講評,對重復出現錯誤的學生「開小灶」,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讓學生進行自查、互查,對草稿書寫規范執行情況採取草稿本隨同作業本一起交,我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
2、家校結合,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家長習慣於陪讀,回家作業家長讀一題,講一題,學生做一題,給孩子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感。也有的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完成就了事,檢查這是家長的事。有的家長看到有錯誤時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該怎麼怎麼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業不認真,等待父母檢查的習慣,考試時不能夠自己主動檢查。針對這種狀況我與家長及時溝通達成共識。其實,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名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業態度是否端正,有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書寫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潔。而至於正確與否,一般家長只要告訴孩子今天作業有錯誤,而哪幾題則要求孩子自己主動查找,他查找出來,並及時訂正了,家長不要吝嗇表揚激勵。因此,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運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僅僅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要這樣,做計算題、概念題也同樣如此。如:計算題要求學生讀題,看清運算符號,分析計算數據,看有無簡便方法;再確定運算順序,動筆演算。這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計算習慣的培養,實際上同時包含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3、積極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覺得有興趣,那麼學習的全過程才會是一個主動的、輕松的過程。每次計算結果出來之後,進行檢查和驗算是非常必要的,激勵學生檢查時要做到耐心細致,應先對照原題,看是否抄錯數據或運算符號,再看算的過程中每步是否有順序和計算上的錯誤,是否有脫式寫錯的地方,最後看結果是否正確。也可以用驗算或估算的方法來檢查算得是否正確。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作業我給予不同的激勵機制。有的學生作業明顯進步就寫上「你進步了!」、「進步很大,希繼續努力!」、「「字越來越端正、美觀了!」、「真棒!」等激勵的評語。凡對計算正確,格式規范,書寫工整的作業,打上幾顆紅五星或給一個「蘋果」……這樣學生們的作業書寫、作業質量越來越好。
我經常讓學生欣賞班裡的優秀作業,並把有進步的學生作業展示給大家看,同時讓他介紹自己為什麼能取得這么大的進步,告訴其他學生要向他們學習。優秀作業、進步作業,每周進行一次評比,一個月進行一次總結並獎勵。當然在之前制訂出評比標准:(1)必須做到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無抄襲現象。(2)按時按量完成作業。(3)作業正確率高。(4)作業字跡工整。
另外,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很努力、很認真地在做,總是要錯。所以用同樣的標准對待不同的學生,有時侯會讓一些學生覺得很難,以致挫傷他們的積極心。因此對這些學生(學困生)可以降低要求。這樣一來,大多數學生做作業時,都會比較自覺地做到字跡清晰,自覺檢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我們都知道,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發展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培養這些習慣,從而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和發展學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習行之功」。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每個教師花時間,費精力,抓細節,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讓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能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㈢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有效性>>案例反思
題訂正有效性的方法
(2014-05-06 22:13:26)
轉載▼
標簽:
教育
探索提高小學數學錯題訂正有效性的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作業依然是學生鞏固知識、檢測課堂教學效果最主要的途徑。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是教師每天面對的問題,訂正作業是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它完成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對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提高數學錯題訂正的有效性,既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更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
在教學中,數學老師一般對作業能做到全批全改,及時讓學生進行訂正,但訂正質量的檢查措施就不怎麼樂觀了。作業上的漏洞,往往就是課堂聽講及課上練習的漏洞所在,而訂正一般都流於形式,沒有後續的監控措施和操作策略,導致訂正效果低效甚至無效。怎樣使學生錯題的訂正更有效,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實踐中,通常都是老師評講之後再要求學生認真訂正。但學生訂正的作業是真正會了嗎?訂正的作業有效嗎?其實不然,一字不改,再次讓學生練習,卻發現學生第一次做錯,第二次依然做錯。為什麼訂正後的習題還做錯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反饋評價的針對性有失偏頗。教師只以解題的正誤作為唯一的評價標准,沒有把學生的錯誤解法進行分析、分類。反饋時沒有讓學生暴露出錯誤的思考過程,進而沒有採取針對性糾正措施。雖然反饋、訂正進程較快,但從長期效應的角度展望,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出現學生重分數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思考過程、思維品質等具有發展價值的過程性評價缺乏應有的關注。因此,教師在反饋中對學生的評價,對於促進學生發展是表面的、膚淺的,自然也是低效的。
基於以上原因,我開始尋找提高小學數學錯題訂正有效性的方法,旨在探索行之有效、便於操作的提高學生錯題訂正效果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能力,使學生變得更加聰明,達到「不犯同樣的錯誤」的目的,最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因此,我嘗試採取教師批改反饋和學生訂正反思的方法來提高錯題訂正的有效性。
一、教師批改反饋
1、及時批改,及時反饋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反饋是指學習者通過一定的線索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只有當學習者從他們的學習結果中得到反饋時,評價才能對學習起促進作用。作業剛完,學生的思維熱度尚存,對練習題內容相對熟悉,對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印象很深。因此,每次作業後教師應盡快批改,趁熱打鐵,盡快評講反饋,以取得作業的最佳效果。否則時間一長,隨著學生對練習題內容和解題思路記憶的消減,尋求正確答案及分析錯誤原因的積極性也會大大下降,這顯然不利於對錯誤的糾正和缺失知識的彌補。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把訂正也視作一項「作業」,並樹立「訂正比作業更重要」的思想。為了避免學生為了不訂正而去抄作業的現象,我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作業做錯是非常正常的,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確訂正的作用,使學生在關注訂正結果的同時,更多關注錯誤背後的原因,並能想方設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細的地方弄懂。
我在批改作業時會先作個別分析,重視學生個體存在的問題,全部批改好後還要作整體分析,重視班級整體存在的問題。批改後的分析是作業講評的主要依據,對題目的錯誤進行分類整理,以便在講評時選擇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錯題訂正的有效性。
在作業的講評中我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的情緒。對於學困生,我著重講清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解題策略,為他們掌握新知掃清障礙。對於優等生,我鼓勵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注重方法的多樣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兼顧「兩頭」的同時,也不能忘了中等生,真正體現新課標「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沒有兩個學生是完全一致的地思考問題、處理信息的,孩子的學習方式就像他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錯誤往往也是各不相同,針對集體講評缺乏針對性,我還注重個別輔導,多讓學生自己講講對題目的理解以及解題的方法,做到錯得明明白白,再從錯誤中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對症指導。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既要輔導知識的漏洞,也要輔導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減少錯誤。
教師的講評不能局限於就題論題,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形成對一類題的解法。只有對易錯題和相關知識點進行變換題型,變換材料,變換角度等多層面的進行思考,才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2、書寫簡語,引導激勵
激勵有助於喚醒學生的潛能,這已經被教學理論和實踐所證明。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去批改學生的作業,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持寬容心態。批改學生的作業時,評價符號要打在合適的位置,尤其是錯號要打在習題的錯誤之處,以「擊中要害」,有利於學生在訂正時迅速找到錯處,及時訂正。針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寫出簡短評語,用引導性、提示性詞句或符號幫助學生分析錯因,訂正錯題。用親和性、激勵性短語或符號激發學生訂正作業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進步,提高訂正興趣。這樣,當學生拿到作業本或單元測試卷時,相當於教師與每位學生進行了一次書面交流,因材施教原則也能在此得到體現。
3、記錄錯題,適度延伸
建立「錯題集」,把學生的錯題(包括解答過程)記錄下來,分類分析錯誤原因,在單元復習、期末復習時,改換題目的情景和數字再練,這樣可以准確把握學生的復習起點,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對學困生,可以針對他們在解題中暴露出來的普遍性問題,失誤多的知識點來進行復習,猶如醫生對症下葯,同時也能為錯題訂正有效性的提高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為此,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性有意識地滲透、安排學生練習「找錯誤,分析原因」。編制這類習題的目的是「引蛇出洞」,有意讓學生犯錯誤,掉入設計好的陷阱中,這樣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什麼是錯的呢?
如:下列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請在括弧內打「√」,錯誤的在括弧中打「×」,同時指出錯誤原因,並加以改正。
①一堆貨物的3/7和3/7噸的意義相同。……()
②把1噸貨物平均分成7份,其中5份的重量是5/7噸。()
③如果a/5是真分數,那麼a一定大於5。()
我還設計了一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練習題。
如:「王阿姨採摘了35筐桔子,採摘的蘋果比桔子多16筐,桔子和蘋果共採摘了多少筐?」不少學生受一步計算解決問題的負遷移,以為「16」就是蘋果的總筐數,錯誤地算成35+16=51(筐)。為此,設計以下針對性對比練習:
①植樹節,二(1)中隊種小樹苗28棵,二(2)中隊種小樹苗19棵,兩個中隊共種小樹苗多少棵?
②植樹節,二(1)中隊種小樹苗28棵,二(2)中隊比二(1)中隊多種小樹苗19棵,兩個中隊共種小樹苗多少棵?
學生解答後,我引導比較:這兩題有什麼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體驗到兩題中「19棵」的不同含義,領悟到正確解讀信息的重要性。同時對該題信息作延伸:「改編第1題其中一條信息,使結果和原來相同,成為與第2題一樣的題目,你能行嗎?」學生正確改編的過程,就是溝通兩題內在聯系的過程,實現由一步解決問題到兩步解決問題正遷移的過程。
二、學生訂正反思
荷蘭著名學者弗賴登塔爾說過:「反思是數學的重要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然而,小學生往往對自己的錯誤缺少反思,看到紅叉叉就會急著擦掉,很少會去深思:這題我錯在哪兒?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即便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分析,也會簡單地歸結於粗心。然而只有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才能知道怎樣糾正自己的錯誤。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訂正反思。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的新視點。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反思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准。就數學而言,反思指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活動過程的再思考、再審視的思維形式和學習習慣。「自主反思」對於「有效學習」不可或缺,也是提高錯題訂正有效性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只訂正答案,而不考慮中間過程是明顯的「治標不治本」,根本達不到「標本兼治」的訂正效果。訂正並不是簡單地把錯改對的過程。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學生把每一次的錯題訂正都當作對自已學習的檢驗和反思機會,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為此,作為教師,我引導學生科學地訂正作業:①訂正前要三思而後行,也就是引導學生看到錯先要問為什麼,想想自已錯在哪裡,為什麼做錯了。②訂正時要「專心志致」,找到錯誤的原因後再認真訂正,邊訂正邊提醒自已避免犯「老毛病」。③訂正後要「跟蹤追擊」,不是一訂正好了就完成任務了,訂正後要再看看、比比、想想現在這個答案與原來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正確。錯誤原因有可能是學生自己的過失導致,也有可能是學生自己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所致,總之,不能以「粗心」來一遮百丑。
每一個學生的錯例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錯題分析之後,我還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錯例進行個性化分析。實踐中,我要求學生錯題到手後不要盲目的擦拭,留著錯誤的解答過程,先對錯誤進行自查自改,再進行自我反思分析。我還提倡學生寫針對個人的錯題分析日記,加強對典型錯題的分析。寫分析日記,學生就經歷了一次回憶當時解題方法,比較方法,掌握正確解題方法的這一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思分析能力。
為了避免學生在訂正中的「投機」現象,我還主動出擊,對於不同類型的練習提出不同的訂正要求:①判斷題、選擇題:訂正時要寫出理由。②計算題:要先找到自己錯在哪裡,圈出或標出自已錯在哪一步。③解答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訂正,有時可以讓學生寫出或說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2、結對互助
訂正錯題時中等生和學困生是我重點關注的對象。我以為,中等生具有比優等生更多的由錯誤到正確的經歷和體驗機會,同時中等生與學困生的學習差距比較小,在訂正錯題時更容易相互溝通。因此,我組織中等生與學困生一幫一,結成對子。我先引導中等生獨立分析錯因、反思教訓、訂正錯題,在錯題旁寫上簡明的錯因分析,加深印象。進而讓中等生與學困生交流錯因,幫助學困生分析錯因、訂正錯題。在交流有困難時,教師給予指導。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商場為了促銷,一種童裝打八折出售。媽媽給小東買了一件,付了100元,這件童裝原價多少元?」
部分中下生解答成:100×80%=100×0.8=80(元)
訂正時,我發現生1已訂正好,生2正在試著畫線段圖,於是請這兩位學生交流訂正時的想法。
生1:我想,童裝原價一定比現價100元多,我第一次的結果是原價80元,肯定錯了。
師:你發現原來錯在哪裡?
生1:我找錯了單位「1」的量,以為現價是單位「1」的量,用了乘法。單位「1」的量應該是原價,現價÷折扣=原價。100÷80%=100÷0.8=125(元)
師:(對生2)你有什麼想法?
生2:生1說得對,我通過畫線段圖也發現他的計算方法錯了。
稍後,生2也訂正了自己的錯誤。
系統的教師批改反饋和學生訂正反思的方法對學生錯題訂正的有效性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也讓我切身體驗到了可以觸摸的真實。
㈣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典型案例
1.教學方式多樣化,最重要在數學游戲中提高學習興趣。
2.因人而異 搞好版小學數學課外活動權 必須大力開展數學課外活動,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是一個必然
3.興趣的養成最重要!4.循序善誘,由淺入深,有耐心,有愛心。質量自然就提升了
5.學生的興趣最關鍵,想辦法提高學生對於數學的熱愛度。
6.誘導的效果會好些,這就需要學習的東西有趣味。
7.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質量的研究
傳統教材的課外作業都是機械化的、單一的模仿練習,這種練習已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為了思維、實現「再創造」上下功夫,通過課外作業能夠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給學生一片發展的天空.本人就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分層次設計,讓學生體驗成功.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可以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這是學生健康發展的起點.由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稟賦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都有「露一手」的機會,必須採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業,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果子」.如:教學完四則運算一課時,我布置四部分的作業.
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師評價後,只要老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同時,我還鼓勵他們向創新題的作業挑戰,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在作業中,教師要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觀念,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體驗到成功,尤其是創新成功.
二、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麼活動的效率就高.但長期以來,由於接受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學生喪失了作業的興趣、學習數學的靈氣和創造的激情,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在作業設計中,必須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作業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形成在快樂中做,在做中樂.
如:當學生學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後,我設計了兩道學生作業:
1、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能與不能圍繞成三角形).
師:請各學習小組拿出學具袋的三根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實驗:用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1)學生擺,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2)匯報交流(有的說能圍成三角形,有的說不能——教師課件演示).
師:這是怎麼回事?請大家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師:可見,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條邊的長短有關系.
通過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動手擺小棒,動腦想一想,讓學生發現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長短有關,即有的能擺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擺成三角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2、應用深化、解決問題.
小剛想製作一個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現在有兩根小鐵條,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請你們幫小剛想一想,應再准備一根幾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作一個三角形的帆船?
學習方法:(1)小組活動:把你的想法和小組交流.
(2)小組匯報,說明理由.
(3)師生概括:再准備一根大於3厘米而小於13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成一個三角形支架的帆船.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發散思維活動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在生活實踐中,讓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再好的知識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為了讓學生良好運用數學知識,我把課外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生活實踐題,引導學生找准生活的切入點,引導他們動手、動腦、自主探索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學習《圓柱體表面積及體積》後,我設計這樣的生活實踐題:請你測量熱水瓶及杯子並記錄有關數據,製作熱水瓶和杯子的包裝盒,看誰設計得合理、漂亮.
這道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許多數學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認為生活實踐題的編制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興趣.
小學生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既要考慮共性因素,又要照顧個性的發展,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及時分析和評價學生的作業,從中總結經驗,以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課外作業的質量效果.
㈥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質量結題報告怎麼寫
先寫出有什麼不好的方面,說幾個例子,然後再寫有什麼建議,一一例舉,最後總結。
純屬參考
㈦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研究人:××× 日 [用白描手法敘述此課題產生的過程,即「我遇到了什麼問題」] 用白描手法敘述此課題產生的過程, 我遇到了什麼問題」 今年我新接了一個班,幾周以來,我認認真真地批改每一天的作業,發現以下令人擔憂 的情況: ·作業正確率極低,每天的作業情況完全正確只有 2、3 位同學。 ·很多學生的作業態度較差,這從字跡上可以看出來,我再三要求把字寫端正,但 仍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學字能寫得清楚算是不錯了。 ·大多數學生的作業習慣很差,要求做這一題卻做了那一題,不是抄錯了數字,就 是抄錯了符號,該筆算的不用筆算,即使筆算,也是隨便抓一片紙演算,或乾脆在書或 作業本的封面上,甚至在桌子上算上一通。 ·作業拖拉,沒有錯及時改正的意識,只有老師在身邊,才會改正。 ·對於學生作業情況,大多數家長不太關心。 我迫切希望改變學生這種糟糕的學習和作業情況。 我遇到的問題」提煉出課題名稱, 我將研究什麼課題」 [從「我遇到的問題」提煉出課題名稱,即「我將研究什麼課題」] 所以我想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階段的 4-6 年級 作業質量:包括作業書寫的規范性、正確率、完成的時間等 我將要具體研究哪些問題] [我將要具體研究哪些問題] 1.尋找學生作業質量差的原因 2.培養學生自主提高作業質量的自信心、積極性 3.通過跟蹤典型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4.取得家庭對學生作業管理的配合 我將用「什麼研究方法(策略) 採取「什麼研究行動」解決問題] [我將用「什麼研究方法(策略)」、採取「什麼研究行動」解決問題] 1.通過調查訪問,尋找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根源; 2.通過主題閱讀(包括網上搜索瀏覽),借鑒「他人經驗」; 3.通過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和「課堂教學反思」,在課堂上力求掃清學生作業障 礙,增強完成作業的自信心(特別是針對差生); 4.通過修訂《我的成功本》上的「數學魔法書」中的相關規則,讓學生明確作業的 作用和作業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激發學生認真作業的積極性; 5.通過「我的作業點滴」和「我的成功足跡」培養學生對待作業的主人翁精神; 6. 通過每周 「我的成功足跡」 中的 「家長評語」 以及 《給家長們的信》 (兩周一次) , 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告訴其檢查學生作業的方式方法; 7.通過個案分析(吳志超、郭少鵬、龔錁)的敘事研究,尋找個性化解決問題的方 法; 8.通過搜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 我將達到怎樣的預期成果:學生的變化、教師變化、研究過程中呈現的文字、 [我將達到怎樣的預期成果:學生的變化、教師變化、研究過程中呈現的文字、影 音資料等] 音資料等] 1.100%學生能自覺完成作業;50%的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並有良好的作業習慣;20% 的學生對待作業極其負責。 2.教師批改作業更認真細致,作業講評更有針對性,課堂教學更注重有效性,平時 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3.研究過程中的數學日記、個案分析、「我的教育教學故事」、論文有 2 篇獲獎, 其中至少有 1 篇發表。(可能要到下學期)。 暫時無 研究時間: 年 月 日—— 年 月 問 題 描 述 課 題 界 定 內 容 規 劃 過 程 設 計 成 果 展 望 援 助 要 求
㈧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質量的策略研究
小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以及學生思考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作業息版息相關。權高質量的數學作業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同時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理解教材。相反,低質量的作業不僅打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會對完成數學作業產生抵觸心理。由此可見,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