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學生的小組數學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程實施之初,教師們在課堂上都紛紛採取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觀察中我們發現,很多小組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轉過身來,滿教室里嗡嗡聲一片,小組內學習好的同學爭著搶著張嘴說話,差一點的學生乾脆只顧自己玩弄小動作,誰也聽不清誰說了些什麼。交流時,站起來發言的同學一張口仍然在說「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像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生之間沒有相互合作,沒有共同任務中的探討和個人責任,更沒有對成員完成任務進行總結和評估。顯然,這樣的小組合作只是形式化的。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我們認為,必須從低年級抓起,為他們今後的合作學習、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在低年級教學中不斷探索。為此,我們提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的研究課題。下面僅就我校開展的這一課題研究實驗,談談我們的做法及體會。
一、學習相關理論,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規律
「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馬虎。概念來自實踐又去指導實踐,研究理論可以起到正名和解讀本質的作用,起到規范和指導的作用。」基於這種認識,再聯系目前小組合作學習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們認為當前首要問題是教師們教育教學觀念的認識問題。為此,我們組織教師們學習基礎理論,明確了小組合作學習最本質、最核心概念,給小組合作學習界定為: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作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其實質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每一個組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最終達到全組每一個同學都學好這一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即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及集體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性學習。
二、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面對現實,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先從新課程標准和教學理論學習抓起,在明確方向,求得共識的基礎上,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採取「探索——交流提升——再探索」方式,邊探索,邊總結,邊推廣,隨時拿出反映新課程理念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案例,用研究課和問題研究的形式展開研究,滾動推廣,為廣大教師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範例,促進了大家參與教學改革實驗研究工作的積極性。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培育學習小組,完善小組合作機制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研究、討論、探討,最終圓滿地完成一項工作、一項任務,同時個人受益、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在數學課上,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使學生相互促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然而,引導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會失去意義,誤時、誤事,徒勞無功。因此,培育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合作。就成了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小學低年級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合作能力極其有限,在培育學習小組時,我們認為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分階段培育學習小組的原則
對於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合作能力幾乎為零,此時合作小組人數最好為兩人。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後換位進行。讓學生逐步適應、接受這種學習方式。當兩人合作經歷了一段時間,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經驗,再結合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組過渡,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2、「組間成員水平均衡」分組的原則
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常出現這種現象:各小組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組完成任務後,就不能自己,開始「亂說」、「亂動」起來。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級學生自製能力差,二是小組之間成員的基礎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組時,小組間成員的水平應相對均衡搭配,他們的研討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體保持一致。這樣組內異智保證了組內各個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互補,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奠定了基礎,有利於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而小組間成員水平相對均衡,即組間異智,又為全班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在同一起點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競爭創造了條件。
3、 給小組成員編號的原則
各小組成員中的學識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質各不相同,老師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給學生編號,基礎強、能力高、成績好的同學都編為1號,成績中等的編為2號和3號,學習有困難、能力相對較差的編為4號(這些只有老師清楚,學生不須知道)。在進行小組匯報、發言之前,教師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學表明:請每一組的某號同學代表你們組發言,請大家齊心協力幫助他整理探究的內容,為他的發言做好准備。那些不善思考的學生在小集體力量的支持、幫助下,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樹立起集體意識,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力量。
4、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原則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就會出現只是幾個好學生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指導小組成員分好工就顯得十分重要。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他們頭腦中沒有任何學習的模式,這時兩人小組比較合適。三、四個月後,再將班上同學分成3人或4人學習小組,並給每一個小組成員作以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還有一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做出匯報。每次合作時,同學就能各盡其責,不用擔心誰在裡面無事可做,誰在裡面「唯我獨行」 了。
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後(一個周或一個月 ),調換一次,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會做,並明白每一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養習慣與技巧,促進合作學習開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集體性的技藝,需要小組成員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則小組活動只能停留在形式上,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掌握這樣的技巧呢?我們的做法是從習慣抓起,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並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1、從習慣抓起,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孔子雲:「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合作學習來說也一樣,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我們認為,合作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以下五個習慣:
(1)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合作學習的課題一般都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平時的收集、積累和積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要教會學生用某種工具,並通過某種途徑、某種形式,收集某種資料的技能,認真做好課前准備。如:我們讓學生養成記數學日記的習慣。比如跟媽媽一起去商場時,要留心自己熟悉物品(書包、彩筆;衣服、鞋、帽等)的價格,觀察和體驗買、賣交易的經過;自己所看到物體的形狀、大小;親戚、朋友家所在的方位等等,都可以寫在自己的日記里,這樣即能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能為小組學習做好積淀。
(2)積極思考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學生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當中去,是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和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3)主動參與交流討論的能力和習慣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交流的過程也是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角的敞亮、思路的寬闊。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教師要在關鍵處予以指導,讓學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權威,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4)認真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能力和習慣。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並加以思考,從而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合作學習,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自己收集他人發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後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5)善於肯定別人優點並敢於質疑的習慣
善於肯定別人的優點,敢於質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兩方面有利於小組成員博採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於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2、從規則做起,規范學生合作學習行為
合作學習盡管是小組化學習,人數不多,但也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則來約束,教師要組織全體學生共同研製小組合作的規則,按程序有效地開展活動。如在小組討論交流時要①一個一個地說,說出自己的見解;②別人說過的,盡可能不重復;③輕輕地說,不影響別人,只要組內成員能聽清楚;④注意聽,聽不懂的馬上問;⑤整理小組研究成果,准備全班交流等等。
3、從氛圍入手,激勵積極的心理暗示影響
除了在規則習慣上加以要求,我們還創設有效的氛圍,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讓學生對合作學習形成自然。例如,我們在每個教室的講桌前,用比較活潑的圖文形式,寫上「請發表你的見解!請大膽說出你的意見!」,在教室布置上營造氛圍,暗示學生敢說會聽。再如,我們在走廊牆壁上懸掛一些宣傳畫,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暗示作用。
4、以評價為保障,建立小組合作競爭機制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評價機制運用得當,能夠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產生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效果。在實驗探索中,我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引導學生把個人之間的競爭提升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即關注鼓勵個人競爭,更關注小組合作情況。具體評價方法:①對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匯報水平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評價。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等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提高。我們在班上設立了最佳收集員、最佳交流獎、最佳聽眾獎、最佳記錄員、最佳創新獎、最佳合作獎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② 對學生研討、交流的即時評價。即時評價作得及時准確,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進行《重疊問題》的教學中,老師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在小組中探討:「把兩張長10厘米,寬1厘米的紙條貼接起來,再量一量,看它的長度是多少?你們發現了什麼?」 各組同學貼的貼、量的量,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匯報員爭著說:「我們小組經過研究發現:所有這樣貼起來的紙條都有兩小段重疊了,所以都比20厘米短。」老師評價說:「你們小組合作的真不錯,不但發現了問題,還找出了原因。其他小組也是這樣嗎?」學生們高聲說:「是!」老師鼓勵說:「你們真了不起!大家還願意繼續合作,研究一下如果中間貼的部分是2厘米,這張紙條有多長嗎?」話聲未落,各小組又紛紛行動,研討的熱情更高漲了。③對各小組的表現互相評價。小組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可以讓他們看到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指出哪個小組解題思路最清晰、最易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配合最默契;哪一組最守紀律等。自己小組與他們相比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對別人的成績做到心服口服,對自己也是一個促進。
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三)深入鑽研教材,精選合作學習內容
提供給小組學習的內容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才能更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
1、「實踐活動」內容
在課改實驗教材中,教材編者精心設計出了許多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分工,需要幾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這無疑是我們的首選內容。如:一年級教材中「調查物品價格」這一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可先分頭到商店、集市等地去詢問、調查、收集、記錄,回來後共同整理數據,匯報調查的方法、過程及成果。這即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口語表達能力。
2、操作性、探究性的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定性的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探索出來的結論,就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動手實踐來理解掌握新知。如:在教學「鍾表的認識」一課時,我們讓小組內兩人合作,你撥我說,反復操作,在操作中學生們把四種時刻編成了四句順口溜,即:
× × × ×| × × × ×| × × | × - |
分 針 指 在 1 2,就 是 幾 時 整;
分 針 快 到 1 2,就 是 快 幾 時;
分 針 剛 過 1 2,就 是 幾 時 剛過;
分 針 指 在 6 上,就 是 幾 時 半。
學生在小組內自主探索,發現了規律,並編成順口溜,即幫助了記憶,又加深了理解,教學難點突破了,學生們進一步體會了合作學習的快樂。
3、單憑個人力量難以考慮周全的內容
低年級學生的思考還停留在直觀、具體、片面的層面,對某些問題或現象還不能全面、開闊地去思考、分折。教材中的某些學習內容單憑某個人的力量和智慧難以考慮周全,這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來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體驗合作思維的豐富性。如:一年級下冊「怎樣租車」一題:「一班有38人,二班有39人,要租車去春遊。已知1號車限坐42人,2號車限坐60人,3號車限坐19人。」經小組探索,學生提出了兩種租車方案:第一種:兩個班合租2號車和3號車;第二種:一班租2輛3號車,二班租一輛1號車。同學們在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啟發下,思路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
這一活動潛在價值還在於可使兒童有機會感受到:(1)存在多種成功解決問題的途徑;(2)直觀感悟到了不同的角度或想法,產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結果;(3)自己的想法影響自己的選擇傾向;(4)有時需要調整自己的策略。「學者雖無心,教者卻有意。」這樣長期的熏陶與訓練,定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4、學生感到困惑的內容
當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時,就自然地渴望與夥伴交流、探討,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學生取得互求到得,啟迪智慧的效果。如:在「觀察物體」這節課中,老師提出「如果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形體時,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這一問題時,學生的答案有:1個、2個、3個、4個……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但又不能用准確的理由說服別人。在學生思考不成熟的情況下,老師組織了小組合作,讓同學們邊觀察、邊記錄,從某一個角度看到的面有:從正對著長方體的某一個面平視時可看到1個面;從正對著長方體的某一條棱平視時可以看到2個面;從對著長方體的某一個項點觀看時可以看到3個面。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們悟出: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時,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在困惑之中求得小組的合作,學習豁然開朗,對探討出來的知識記憶深刻。
(四)教師及時參與,給予點撥與指導。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是袖手旁觀、無事可做,而應該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指導學生的探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高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及時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
如:在一次《圖形的認識》的研討課上,老師安排學生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我們學過的這幾種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由於這個問題與生活聯系很緊,學生討論得異常激烈。老師也來到他們中間,這時老師發現有幾個小組在說到教室里講台上的粉筆盒時,都發生了爭議,有的認為那個粉筆盒是正方體的,有的則認為是長方體的。老師走過去仔細觀察了一下粉筆盒,原來呀,這個粉筆盒的正面是正方形的,側面則是一個長方形,嚴格來講它應是長方體。這個爭議的出現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確區別正方體和長方體。於是執教老師立即決定將原定的下一個「有趣的游戲」環節取消,改為再一次深入探索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別,採取讓學生觀察、觸摸、比較等形式來辨別。又讓學生觀察他們帶來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化裝品包裝盒、葯品包裝盒等特殊的長方體。當老師再次舉起那個粉筆盒時,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一個長方體!」。這時我們都感到很欣慰,由於教師的參與,及時從他們的討論中發現了問題,並指導他們圓滿地解決了問題,讓學生真正掌握了知識,這才是我們小組合作探究的最終目的。
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點撥、指導,避免了「華而不實」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更有效。
(五)指導學生總結反思,提高合作學習後勁
總結、歸納是人類賴以發現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維方法,它是數學大廈中的主幹。小組活動後,教師要及時指導總結、引導反思,才能夠提高學生合作的後勁,達到合作目的。
教師要在小組討論、探索之後,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採取小組匯報的形式,在全班交流。這時,對中等生和學困生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在小組匯報前就用小組編號指定其名,指出他們是代表小組的名義來發言的,這樣小組成員就會形成一股合力來幫助發言的同學。在教學第二冊教材《數學廣場》中的「重合問題」時,老師安排小組探索:「在一個三角形的地邊上栽樹,要求每個頂點上必須栽一棵,每條邊上栽的樹要同樣多,都是4棵,一共可栽多少棵?」有的小組動手用學具擺,有的動筆在紙上畫,有的在列式計算,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答案:「9棵」。
接著老師又讓他們探討:「每邊上要是栽5棵、6棵……10棵呢?」學生們探討的熱情十分高漲,答案又紛紛出來了。最後,老師引導學生說:「能不能從中發現什麼?小組討論後,由3號學生代表小組做總結發言,其他同學幫助他整理發言內容,看哪個組合作得最好。」
有了小組全體成員的支持和幫助,匯報人對小組的匯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其他成員也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這位同學組織好最後的「陳詞」。學生的總結令人吃驚,一位同學這樣說:「我們小組在數棵數時,發現角上的那棵都多數了一次,所以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時,把每邊上的棵數相加後,一定要減去3。﹝即;5+5+5-3=12(棵)﹞」老師肯定了他們的發現,並及時給予了表揚。學生們體會到了合作成功的快樂,對小組合作更感興趣了。
只要我們從低年級起就規范、科學地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扎實有效的培訓和鍛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其與人合作、與不同人共事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⑵ 淺談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此,教師應樹立現代化教學理念,在教學課堂中科學引入各種新型且有益於學生成績提高的全新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協作與合作,讓學生學會交流學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最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另外,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課堂內社會心理的氣氛,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非常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一、合理分組,注重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在於如何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應充分評估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如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知識基礎以及學習的能力等,並在分組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里都應該有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使組內結構變得合理。另外,由於數學知識點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並不強,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雜的原則,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開動腦經、交流想法並進行組�忍致郟�從而迅速的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攻破知識難點,進而共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合理分組後,提問「第一組的人數是多少,第二組又是多少?」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學生回答正確後,教師應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教師再問「那麼第一個小組和第二個小組的人數加起來一共是多少?」此問題稍微增加了一點難度,學生一般會選擇數人數來找到答案,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加法算出人數,如「第一組人數是4個人,第二組也是4個人,那麼兩組的總人數就是4加4的和」,然後教師再在黑板上進行演算,在學生明白4+4=8的時候,教師再鼓勵學生數一數,驗算答案是否正確。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練習,並在學生理解能力的范圍內,相應的增加難度。
二、分組辯論,共同探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都是教師提問,部分學生回答,然後直接公布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往往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只會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對於學習知識較慢,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慢慢的他們就會跟不上教師的學習進度。另外,若是碰上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的時候,學生的想法不一樣,就會產生激烈的爭執,擾亂課堂的紀律,更不利於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有不同的爭議固然很好,說明他們在積極的思考,但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與實際證明來證實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爭吵。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人民幣元、角、分的的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小紅去商店買10支鉛筆,每支鉛筆的價格為3角錢,那麼小紅應該付多少錢?應該怎麼付錢?」然後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若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敢提出來。如有些學生認為「應該付3塊錢,可以付3張1塊錢」有些學生則認為,「在付3塊錢的時候可以給2張1塊錢和2張5角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兩組,然後進行辯論並在辯論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並找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法,而且,兩組的解法都是正確的,進而產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然後教師再鼓勵學生共同尋找其他的解決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思考並產生強烈的探索欲,然後積極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辯論、聽取不同想法等,從而培養了學生較強的合作意識。
三、適當給予獎勵與表揚,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差,很容易對新鮮的事物產生好奇心,但也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再加上教師的數學教學模式吸引力不足,學生提不起興趣,進而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搞小動作、打瞌睡等現象,不利於低年級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為此,教師應主動尋找問題的根源,採取一系列可行性措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並喜歡上數學。
如獎勵與表揚。小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好勝心理,教師可以以這一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分組競賽,然後對於贏了的小組進行表揚,並給予小紅花等,同時也要鼓勵其他的小組再接再厲等;然後在期末時評出冠軍小組,再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作業本、鉛筆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保持這份熱情。在競賽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白不能只有自己一個人優秀,而是與組內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才能有更大的收獲。同時,當有些學生對知識點不很理解時,教師則應鼓勵已經學會的同學給予其幫助,從而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鬥志,還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總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探索欲,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合作意識,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鬥志,對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生的成績有積極的影響。
⑶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怎樣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平台;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⑷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能激活思維從而使學生個體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達到自我創造、發展、完善,促進同伴創造、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忽視情感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匱乏,極大妨礙了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新學習,從而獲得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創新活動的導航者」,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呈現問題後,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這時,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很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使討論流於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假如老師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思考我准備怎麼辦,再組織合作學習。這樣,才能使人人參與小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略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是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我們常見到的合作學習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前後桌的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而現行學校課堂中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顯然是不合適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以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鬆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後,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並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後,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後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我是社會千萬個人中的一員,必須依賴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與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合作者。
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現在獨生子女的惟我獨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會傾聽別人,更不會欣賞別人。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的發言中會得到很多啟發,獲得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例如,一人發言後讓另外一人重復;給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讓學生學會追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種思路可行嗎」「為什麼」、「你理解χχ同學的思路嗎?」來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的碰撞,為不斷強化傾聽意識提供良好環境。
3.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中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公式」時,讓他們合作動手搭「積木」探討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出不同的長方體,說出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並填寫下表。
完成後,讓學生觀察表中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數據之間的關系,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通過合作,學生很快完成了表格,並在觀察、思考之後自主地發現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問題一個學生雖然可以准備,但是不全面,只有學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動手,相互協作,共同展示,資源共享才可以獲得更多更廣的認識。這種學習任務使每個同學都負有責任,改變了學生合作時無所事事,同時也督促一些不自覺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這樣的活動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同時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4、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後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進行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盡量設計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內容,這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適時指導,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解決過程,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對數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小學生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所講的《平移和旋轉》一課,從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出發,從中發現物體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這一情景貫穿在整個課堂新授的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將數學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樂於接受,同時學生們也會主動探討研究。學生非常的感興趣。積極性很高。再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評價完之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
2.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進行合作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是時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從而對數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別的學生哪裡,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後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
3.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後再進行合作。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上的,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時,需要尋求他人幫助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出現問題後,教師不要急於組織學生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觀點,學生出現「吞吞吐吐」現象的時候,教師不要急於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讓學生擁有充足的發言、補充、訂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盡情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把三角形能否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然後讓學生匯報。學生怎樣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認識。此時學生自覺地說與他人合作,這時我讓小組合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經過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恰到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反思、學會接納、學會欣賞的能力。
四.適當地表揚和批評是催化劑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樣,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學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價值。另一方面,此時的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如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紅旗多」,評「最團結小組」,「紅星小組」等活動。由此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勵的場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教學「認識鍾表」時,我給每組提供一張圓紙片,兩根大紙條,剪刀、圖釘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鍾面模型,並要求:「小組合作做鍾面時要保持安靜、團結友愛、分工合作聽音樂開始,音樂停就結束停止,最後比一比哪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節探究活動結束時,針對紀律、組織探究活動等情況,教師表揚最好的小組,同時也可對一些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批評,從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再出現或少出現這類問題,可使數學探究活動日趨好轉。如有些組的學生組織得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問題研究完了;而有些組則由於組內分工不合理,在規定的時間內都沒有完成探究問題,教師指出來後,可以促進各小組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引起注意,從而使得這類表揚和批評成為促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需要在教師科學指導、適時點撥下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引導下得以發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
⑸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研究准備階段要做哪些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一、認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二、明確要求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三、優選內容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四、及時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五、總結評價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一、認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二、明確要求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三、優選內容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四、及時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五、總結評價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⑹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在課堂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作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其實質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每一個組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最終達到全組每一個同學都學好這一目標。這一思想與我們學校開展的領袖兒童教育思想,也就是「使學生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且能影響他人的人」是一致的。
隨著我們學校「領袖兒童教育」的不斷深入,在今年春季植入了「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在課堂上都紛紛採取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觀察中我發現,很多小組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轉過身來,滿教室里嗡嗡聲一片,小組內學習好的同學爭著搶著張嘴說話,差一點的學生乾脆只顧自己玩弄小動作,誰也聽不清誰說了些什麼。交流時,站起來發言的同學一張口仍然在說「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像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生之間沒有相互合作,沒有共同任務中的探討和個人責任,更沒有對成員完成任務進行總結和評估。顯然,這樣的小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在今年秋季,學校又開展了「三模小組化」的教學模式的研討。通過平時的聽評課與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與平時的思考,談談我對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一、合理搭配學習小組,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對於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合作能力幾乎為零,此時合作小組人數最好為兩人。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後換位進行。讓學生逐步適應、接受這種學習方式。當兩人合作經歷了一段時間,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經驗,再結合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組過渡,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我認為以四人小組來劃分比較合理。因為在聽課中我們發現,6人或6人以上一個組並不利於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一個小組學生人數多了不利於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此外,在搭配小組時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小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這樣既保證了組內各個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互補,又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奠定了基礎,有利於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二、從習慣抓起,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集體性的技藝,需要小組成員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則小組活動只能停留在形式上,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掌握這樣的技巧呢?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從習慣抓起,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並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一是積極思考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學生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當中去,是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和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二是主動參與交流討論的習慣。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交流的過程也是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角的敞亮、思路的寬闊。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教師要在關鍵處予以指導,讓學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權威,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 。
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能力和習慣。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並加以思考,從而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合作學習,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自己收集他人發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後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四是善於肯定別人優點並敢於質疑的習慣。
善於肯定別人的優點,敢於質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兩方面有利於小組成員博採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於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在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教學,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中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將傳統的教學形式說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有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四、及時開展小學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教學中,如果評價機制運用得當,能夠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產生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效果。在實驗探索中,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引導學生把個人之間的競爭提升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即關注鼓勵個人競爭,更關注小組合作情況。具體評價方法:①對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匯報水平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評價。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等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提高。② 對學生研討、交流的及時評價。及時評價作得及時准確,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進行《數學廣角》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在小組中探討:「把兩張長10厘米,寬1厘米的紙條貼接起來,再量一量,看它的長度是多少?你們發現了什麼?」 各組同學貼的貼、量的量,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匯報員爭著說:「我們小組經過研究發現:所有這樣貼起來的紙條都有兩小段重疊了,所以都比20厘米短。」老師評價說:「你們小組合作的真不錯,不但發現了問題,還找出了原因。其他小組也是這樣嗎?」學生們高聲說:「是!」老師鼓勵說:「你們真了不起!大家還願意繼續合作,研究一下如果中間貼的部分是2厘米,這張紙條有多長嗎?」話聲未落,各小組又紛紛行動,研討的熱情更高漲了。③對各小組的表現互相評價。小組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可以讓他們看到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指出哪個小組解題思路最清晰、最易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配合最默契;哪一組最守紀律等。自己小組與他們相比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對別人的成績做到心服口服,對自己也是一個促進。
⑺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課中的合作學習的
新課標實施以來,廣大數學教師已經深深的感受到,很多教學內容不僅強調對知識的掌握,更要求學生在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新教材在內容的安排上,設置了許多要求學生合作才能完成和掌握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光靠學生個體探究或者是由老師死板灌輸,是完全達不到效果的。所以,讓學生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合作學習的技能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指小組合作,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對他們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那麼,怎樣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我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並作了嘗試。
一、培養小組合作的意識
一年級的孩子,沒有合作的意識,遇到不同意見往往會爭得面紅耳赤,大聲喊叫著自己的答案,擺出了不勝不休的架勢。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說明理由。要知道,有爭論說明學生有思考,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待學生發表意見後,老師綜合大家的意見適當引導,從而形成正確的結果。結果形成之後,老師應重點針對剛才大家的爭論行為予以點評,使學生明白,爭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聽取大家的意見,互相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二、小組合作能力和技巧
學生有了合作的意識,自然就會有交流的慾望。在課堂教學中,常會越到:叫學生討論,只看見大家交頭接耳,各說各的,最後其他成員說的是什麼,觀點怎樣,他都不知道。因此,應培養每個成員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1.掌握合作規則
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發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於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
2.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也是自己實際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重點要對不會表達的學生有意識進行示範指導,而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3.在合作中學會傾聽
在開始合作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具有個人心理優勢,一節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短,對於自己的發言比較認真,不容易接納別人的意見,而對於同學的發言,卻不重視。為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位同學的發言,眼睛看著對方,要聽完整,認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聽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後須作思考,並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反思、評價的能力。
4.在合作中學會討論
討論交流是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後,意見不統一、理解不一致時,這就需要通過討論、爭辯,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教師指導時,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學會討論交流問題的技能。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學生討論問題後,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1.由少到多,輪換重組的原則
小組組建可從2人小組開始,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的許多教學內容不要求有太多的成員合作就能完成,這也是照顧了低年級兒童合作能力差的特點。人數少,交流程序相對簡單,便於學生自主組織和協調,不會產生心裡壓力,動手的機會也更多。如新教材人教版二冊《圖形的拼組》這一章節,「用兩個給定的長方形可以拼出什麼圖形;用多少個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個大的正方形: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長方體;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大正方體;用若干個小正方體可以拼出些什麼圖形」,這節內容就可以以一張課桌為單位,以同方為合作對象,兩人為一個小組,一起擺一擺,拼一拼,動手觸摸圖形的拼組,形成表象。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加深,學習主體會感到一些學習內容光靠2人小組已經不能完成,這時在慢慢過渡到3人小組甚至多人小組,在多人小組建立初期,由指定的組織能力強、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組長,由組長對本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識,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2.平均分配的原則
在小組活動中,常會遇到:有的小組早早完成了任務,而有的小組卻還沒有找到突破口,先完成的小組開始無所事事,或擺龍門正,或去影響別的小組,整個課堂鬧得一團遭。就其原因,一是低年級學生自製能力差,二是小組力量不均衡,水平不一。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性格、性別、家庭背景等差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不超過5人。
四、在合作中學會評價
任何學習方式都離不開評價,評價決定方向,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小組學習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評價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既要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也要對每個同學的情感表現進行評價。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手段。我們應該從低年級開始,有的放矢地培養,循序漸進地促進,讓它真正成為每個學生具備的能力。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不斷發展、日趨完善,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技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
⑻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⑼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開題報告
新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小組合作學習是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
1、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以來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
2、小學數學教育是學生合作學習教育極為重要的學科領域,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為學生的合作研究提供許多有價值的探究的問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養成。
3、小組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學習落到到實處,才有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使學生真正置於學習主體的地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崇尚科學的品質
4、在目前我校正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改革,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已經嘗試運用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正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雖然許多老師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淺層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階段,未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學生發展方面的功能。學生的表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對小組合作學習正在進行教學研究、嘗試之中,具體的操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不強,甚至流於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小組合作學習還常常限於小組討論形式,學習方式比較單調;2.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深度和層次感;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工不明確,學習過程缺乏條理化,效率不高。4.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5.探索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6.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 ,針對這種狀況 ,我提出《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的課題,旨在通過該課題的探索,構建適合的合作學習小組,設計有價值的合作議題,抓住合作學習的有利時機,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交流、合作是人類社會生存至今的重要動力,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和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競爭越加激烈的21世紀社會,合作意識更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意識。因此,在基礎教育改革浪潮中,進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促進小學生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其實踐意義是很明顯的。該課題研究對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小組合作學習與促進小學生社會化等教育教學理論問題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研究步驟舉措
課題研究實踐表明,課題過程管理是整個課題管理的重頭戲,也是一個課題關鍵性階段的管理。我們注重課題過程管理,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方案扎扎實實地開展活動。
第一階段:課題申報、立項階段
時間:2012年8月----2012年9月上旬
階段達成目標: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階段研究內容:課題相關資料查詢、課題組學習。
1、理論學習。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的文獻資料,提高課題研究和教師研究水平。
2、問卷調查,了解學情;分析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
第二階段:課題開題階段
時間:2012年9月-2011年10月
階段達成目標:成立課題組,召開課題組會議,完成課題開題工作。
階段研究內容:完成課題方案設計、課題組學習(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相結合)、研究課題測試卷。
階段成果形成:檢測試卷、課題實施方案。
第三階段:課題實驗階段
時間:2012年9月----2013年3月
階段達成目標:完成課題研究理論研究內容,同時介入實踐研究。
1、階段研究內容:課題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採取邊實驗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請學校教科研中心的楊老師和校外專家進行指導,規劃本課題的研究。
3、按照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
4、定期開展專題性的研究。
5、為課題積累資料。
第五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13.4----2013.5)主要任務有:
1、做好後序工作,分析各個變數之間的關系。
2、召開課題實驗研究的總結與交流會議;
3、收集資料,完成課題研究材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和匯編工作。
第六階段:課題結題階段(2013.5)
階段達成目標:
1、撰寫課題實驗研究的結題報告;
2、做好實驗結題的有關工作。
方法和措施: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依據及國內外相關經驗的研討,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詳實的理論依據。
2、行動研究法
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使得所研究的成果能在動態的過程中得到應用和發展。課題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切行動之上的,在行動中發現問題,行動中調整思路,行動中總結經驗。「在嘗試中摸索,在比較中總結」是課題研究的原則。
3、分類、比較研究法
每個階段,將各個案數據進行收集,將學困生產生的內因、外因及解決策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比較,形成檔案式資料。
4、經驗總結法
分析、整理收集的資料,篩選、總結其中的經驗,撰寫論文及研究報告,並在一定范圍內宣傳、推廣。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形成了一批物化成果
1、參考文獻匯總、教師學習材料匯編
2、《課堂教學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隨筆》、《學生日記》、《數學日記》、《課堂教學反思》等。
3、教師的《我的成長經歷》和《實驗心得》、《「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的實驗研究方案》以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的實驗報告》等。
4、研究記錄
5、結題報告
(二)、在探索中逐步構建「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學習的教學模式
(三)、在探索中逐漸建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學習的評價體系。
研究預期成果
課題結題階段(2013.5)
階段達成目標:
1、撰寫課題實驗研究的結題報告;
2、做好實驗結題的有關工作。
方法和措施: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依據及國內外相關經驗的研討,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詳實的理論依據。
2、行動研究法
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使得所研究的成果能在動態的過程中得到應用和發展。課題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切行動之上的,在行動中發現問題,行動中調整思路,行動中總結經驗。「在嘗試中摸索,在比較中總結」是課題研究的原則。
3、分類、比較研究法
每個階段,將各個案數據進行收集,將學困生產生的內因、外因及解決策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比較,形成檔案式資料。
4、經驗總結法
分析、整理收集的資料,篩選、總結其中的經驗,撰寫論文及研究報告,並在一定范圍內宣傳、推廣。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形成了一批物化成果
1、參考文獻匯總、教師學習材料匯編
2、《課堂教學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隨筆》、《學生日記》、《數學日記》、《課堂教學反思》等。
3、教師的《我的成長經歷》和《實驗心得》、《「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的實驗研究方案》以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的實驗報告》等。
4、研究記錄
5、結題報告
(二)、在探索中逐步構建「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學習的教學模式
(三)、在探索中逐漸建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索」學習的評價體系。
研究過程記錄:
1.在上課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組合作交流後以組為單位的記錄表。
3.學生在交流時的片段記錄。
4.課堂中小組合作交流後的思索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