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突顯實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顯實效性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
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他們喜歡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習也不例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好奇心,調動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計算圓面積的公式時,讓學生先看到生活中各種各樣圓形的事物,讓他們對教學圓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深入引導學生對圓形的面積產生興趣,如此一來,他們就會認真聽講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上台講題等,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漸漸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游戲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心智都還不成熟,都比較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在學習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手工的方式裁剪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讓學生學習認識;在學習貨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當收銀員的角色來進行貨幣找兌等。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二)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模式枯燥乏味,早已不適用於如今的課堂,教師要採取創新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深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為學生講課。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性,運用聲音、影像等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創新形式的課堂會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從而產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營造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採用自學互幫的模式讓學生共同學習
可以讓學生組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小組內同學共同學習,有問題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來,不僅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協作、共同討論的學習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提高課堂實效性最主要的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教師在小組學習中起到的僅僅是輔助作用,有什麼問題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讓他們不斷主動地尋求知識,學習效果大大超過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
『貳』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
摘要 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新課改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發展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主體性新課改中,小學數學課堂要求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學習的主人的作用。(剩餘1704字)
『叄』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們努力在將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大部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老師們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在課堂中使用死記硬背、滿堂灌、題海戰術的情況屢有發生,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與新課程相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有效建構,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還是以「教教材」為最終目的,沒有充分整合教學資源。 2、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不能全面落實。 3、課堂還是以教師教為主,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教師缺少教育機智,不能有效抓住課堂生成。 5、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效率不高。 6、課堂練習形式單一,枯燥無味。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都是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領悟不透徹,對新課改研究不深入,特別是如何把《課程標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內容,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和教學過程不甚了了,對怎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狀態是「好的」,沒有清楚的標准。針對這些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用好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 1、聯系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 2、把數學知識放入童話情景中。 3、把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帶入數學課堂。 二、在數學課堂中重視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落實 三、運用巧妙的方法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 四、有效抓住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1、有效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 2、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動態生成」的搖籃。 3、恰當處理「課堂生成」,需要教師提高素養。 五、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交流學習效率。 1、合理分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2、關注小組合作中的學困生。 3、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領。 4、不「趕時髦」,只求實效。 5、恰當積極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催化劑。 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學生樂於練習。 1、課堂練習要精心擷取生活素材。教師設計課堂練習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課堂練習設計要形式豐富,生動有趣,要有開放性。 3、課堂練習設計要關注溝通知識聯系。
『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
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
常重要的環節。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課都是從生活中或創設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
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牽強之感。聽課中發現,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為了
創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好像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
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事實說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
設往往「變味」、「走調」,缺少針對性,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問題二:合作形式濫用,缺少實質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
合作慾望,是確實有合作必要的選擇,而不是教師認為什麼時候合作就什麼時候合作。在
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每一節觀摩課上都有小組合作這一環節,少則一兩次,多則三、
四次。一至六年級都在用。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有的學生還不
知道干什麼,因此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有的課合作次數過多,
反而削弱了師生間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使教學目標無法在40分鍾內完成;有的合作學習,
教師為急於完成預設的活動,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就終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問題三:教學方式呆板,缺少啟發性
有的數學課堂教學把傳統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還有嗎?」„„之類的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
一方面把整體性的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另一方面
把對話變為問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
問的方式去「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問題,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
有真正動起來。就像塗長順老師說的,由原來的「填鴨子」到現在的「問鴨子」了。
問題四:評價形式失真,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表揚他!」「棒,
棒,你真棒!」的表揚聲。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
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如果這些學生
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
,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師對一些學生的錯誤回答也不敢馬上加以糾正,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表揚的「迷失」,就會造成評價的失真。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勵性評價的「度」而造成的。
望採納 謝謝
『伍』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法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小學數學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好的掌握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通過有效的設置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們探索數學奧秘,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更好的完成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引言:十二五繼續教育要求教師隊伍要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素質教育為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一德四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是在老師的組織安排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圍繞某些問題或任務進行討論、交流,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目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營造開放熱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信,激發興趣,獲得成功體驗,也有利於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教學行為,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們一線教學人員孜孜不倦、為之努力的追求。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要求
由於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同學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時,必須遵守其原則,才能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要有價值
討論問題是否有價值是選擇的前提,如果老師選擇的問題缺乏討論和交流的意義,不僅浪費時間,沒有得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會讓學生對老師失望,降低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2、要有層次
小組合作學習所討論的問題,應結合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從簡到難,逐步遞進,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研究。
3、要有挑戰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老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充分結合這一心理特點,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問題較為簡單,討論過程變得多此一舉,如果問題過難,又會打消同學們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從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主動思考,並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全面提升整體素質。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優化成員組合,培養合作意識
一個團隊是否具有戰鬥力,其成員是關鍵。學習小組也同樣,每個成員的性格、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條件都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優勢和劣勢,科學分組,合理搭配,讓每一組的學生在一起都能夠互相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另外,優化成員組合,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取得效果的關鍵,教師在學生們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要發揮其引導作用,並積極的參與討論,充分了解小組學習情況,杜絕學生出現嘮閑嗑、討論與討論問題無關的話題,並及時的給予評價。分組後,老師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每一個小組投票或比賽的形式選出小組長和記錄員,明確每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並採取月輪換制度,保證每一名成員都能夠體驗到其他角色的職責,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
2、把握恰當時機,有效組織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還要求教師能夠站在教學大綱的角度上,思慮周全,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堅決杜絕為了走形式、看熱鬧現象的出現,要在學生討論時,關注每一組學生的交流內容,並及時的起到引導作用。
①在重難點處小組合作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講的累,學生聽的累。新課改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了新的要求,教師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將問題讓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最後選派代表進行總結,說出小組討論思路和結果。這樣,不僅確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②在規律的探索處、動手操作時小組合作
有些規律的探索,靠學生一個人是無法獨立完成的,需要學生分工合作才能達到應有的目的,有的則需要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才能完成。比如平面圖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僅憑個人的智慧是不夠的,如果小組每個成員共同動手,剪拼、平移、實驗等,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有助於發揮小組成員的聰明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在解題策略的發散處小組合作
有一些題解題的思路很多,解法也有多種,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而且能逐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習慣。
3、遵循規律特點,培養良好習慣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由於課堂時間少,知識量大,很多教師為了趕時間,很少在課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得這一方法缺少真正的意義,也無法發揮其實際的作用。首先,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應將其擺在首位,教師在選擇是否進行小組合作時,應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選擇合適的問題,給予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達到高效。第二,對討論的結果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班級中的各個小組如有問題不統一的情況,可以選派代表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如答案仍不一致,教師要及時的進行引導和講解,使學生對此問題弄懂、弄透,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後,要進行科學的評價。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由小組成員互評或老師綜合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獎勵,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共同發掘數學知識的奧秘,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總結:新課改和十二五繼續教育開展以來,對於小學數學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教育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的核心,要明確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合理有效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協作精神。通過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明確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於及時引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陸』 如何讓傳統文化進入小學數學教學
比如說講到勾股定理,你可以講一下人們發現勾股定理的歷程。中國回人最早發現了勾股定理答,勾和股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外國人後發現的,其名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中國人先發現了,但是當時與世界隔離,沒有宣揚出去,所以這樣還可以激發同學的愛國精神。等等另外,在教學中你可以穿插些數學家的小故事,比如說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在一個艱苦的條件下,光草紙就用了幾麻袋,等等,培養同學們的鑽研精神。等等
『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做到有效評價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
教學法專家不是說過: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
『捌』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活」了,「動」了,傳統的課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形態.如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這新舊課堂教學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部分教師放棄課堂管理的現象,使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了秩序混亂的極端:多了熱鬧,少了安靜;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渙散,少了專心.二是有些教師寧可對這種教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並常常無奈地說:「我又何嘗不想放開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能順心地學,可是課堂千變萬化,一旦放開,學生的興趣是有了,可是把課堂的有限時間佔用了,後面的教學內容完不成,這樣還能叫成功的教學嗎?」對於課堂教學的這些尷尬處境和疑問還有很多.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許多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有效的組織教學,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的課堂環境.1.等學生做好准備再上課.盡管課前也指導過孩子如何做課前准備,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課音樂響了,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備些什麼,有的孩子甚至還沒坐好.這時,不要急著上課,而是要耐心地示範課堂上需要准備的東西,等學生全部准備好,坐端正,再和學生行禮.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要讓學生從假期的氛圍中適應過來,養成學習習慣,良好的開端會是課堂成功教學的一半!2.榜樣引導,用積極的話「誘惑」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時,我都會這樣說:「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師真喜歡!」其他孩子一聽,馬上也會坐坐好.這句話還能遷移成「某某讀得真響亮,聽得真認真,真仔細,寫得真漂亮,說得真完整等等」我發現孩子都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話說出來提醒孩子,百試百靈.而有時,孩子為了搶發言,都會發出「恩!恩!我!我!」等聲音,這是,我馬上說:「我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學生馬上坐好了.「我請聲音響亮的小朋友回答.」學生站起來,會回答得很響亮.二、設計優質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採取有效策略,設計優質教學過程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所在.
『玖』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以生為本
新課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進學生發展,從其深層意義上來講,不僅僅是指在學業上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學生的特長以及個性得到發揮,進而長期保持一種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始終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行為都立足於促進學生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得到豐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出更加完善的學習條件。
1.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氛圍的營造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好玩、好動的群體。如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去考慮數學課程以及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而一味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就容易使課堂氛圍變得沉悶、無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分散到別的事物上,進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教學本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特性出發,通過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努力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在緊緊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在學習基本的加減法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設定一些與學生貼近的題目來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數字變得立體化,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從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傾聽變為主動的學習、組織、參與,在增強學生話語權的同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良好體現。
2.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
以人為本理念下,針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圍繞數學教材,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考慮,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具體而言,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聯想到舊的知識,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大腦當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系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與習題類似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回顧,並對以往做過同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比對與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該習題。這樣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內容優化理念,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使以往學習的知識點得到良好的鞏固,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晰。
3.以學生為本理念下學生教學活動參與性的提升
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反映課堂教學以學生程度為本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教師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須在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對教學活動內容、形式等的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對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踐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對幾何圖形進行學習時,要求學生通過素材的收集,將其所熟悉的幾何圖形製作成模型,在課上向大家進行展示。第二,可以通過對常用數學知識的收集與整理,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知識問答賽,對比賽中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得到鍛煉,也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好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當今素質教育發展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關注程度逐漸加深,並逐漸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態度,時刻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設計來使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