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
心得: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主體地位
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確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轉變學生是「收音機」、「容器」、「觀眾」或配合教師演「教案劇」的配角的傳統觀念。「教」完全是為了「學」,「教」要服從於「學」,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師應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讓自己的「啟」達到學生的「發」,讓學生在知識的內在聯繫上,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學會賞識別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生心中的世界,是個真、善、美為主體的純真世界,他們對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的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於盲從。習作或日記是他們心靈的窗戶,友愛、憎惡是其真情流露。教師應善於從中發現苗頭,引導教育,防微杜漸。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明確學習的目的,關心和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勞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
教學中要善於和學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丟面子。有學生問我貓是怎樣睡覺的,我還真不知道,於是我叫他查找資料,請教家裡養貓的同學,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給學生一個「?」。後來他果然找到了並告訴了我,我仍裝做不知,看著學生好為我師的樣子,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四、和學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我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會提問,我感到欣喜;學生能自己主動閱讀,寫筆記。我為他高興;學生在運動會上獲獎,我為他歡呼;我學著做一個伯樂,為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喝彩;我試著和他們一起體驗學習的壓力,成功的喜悅。
在新課程自由、嶄新的天空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改變,改變學習的方式,改變思維的方式。為此,我願意學習,汲取,探索,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實踐中成長。
本質
http://www.pep.com.cn/xgjy/jiaoshi/jxzy/jczy/gs/gxxj/xxjy/200703/t20070312_319547.htm
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疑難問題解決」培訓心得
要上好一節欣賞課,先決條件是教師自身對於名作的深刻解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內具備深容厚的藝術修養,那才能真正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其次江南徐老師的上課風格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在全省的公開課上,教師能如此輕松自然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探究,感嘆教師詼諧幽默的教學風格和自身豐 厚的文化底蘊。相比自己的公開課,就缺少了這樣一種狀態,但我想這種狀態的落實,恰巧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不斷歷練積聚。
❸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小結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後就認為大功告成,很少主動去反思小結活動的過程,可以說目前數學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課後小結。數學小結是數學思維活動延續和不斷創新的過程,沒有教學的小結,學生獲得的知識就不易形成系統,思維能力就不會得到創新,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水準。由於數學對象的抽象性、數學活動的探索性、數學推理的嚴謹性和數學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正處於思維發展階段的學生往往不可能一次就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必須要經過不斷小結、反復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調控,才能使自己建構的知識與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知識靠近到一致。因此《數學課程標准》在《前言》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結尾,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布局合理、結構完美,而且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還要有回味無窮的尾聲,才能達到「課堂盡、思未了」的境界。
一、數學課堂教學小結的一般形式
1. 歸納總結課堂小結。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地了解和認識,教師往往在課堂小結時利用簡潔准確的數學語言、文字、表格或圖形對一節課或幾個知識點所學的主要內容、知識結構進行歸納。這種小結能准確抓住每一個知識點的外在表象和內在實質的完整性,從而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所學知識的系統性。
2. 知識鞏固練習課堂小結。新課結束後,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和教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把握問題的關鍵,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組織學生通過練習的形式結束本節課,這樣既能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並應用於實踐,又能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及時反饋,便於教師及時、准確地指導學生的信息活動。
3. 知識對比——比較式課堂小結。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進行識記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上來掌握記憶對象。
4. 對比——比較式的課堂小結。一般是對教學中意義相近或相異的內容進行比較,同中求異,培養學生比較鑒別能力。
5. 預設懸念式課堂小結。好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急於想知道下面的內容,或知道其所以然,就像小說、電視劇,當情節發展到關鍵時刻嘎然而止,能給讀者造成強烈的追求問題之心。
6. 探究式課堂小結。問題探究既是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至高階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人才的最高體現。如在「中位線」教學時,可做這樣的知識小結:你能在一張梯形紙片只剪一刀,使得分成兩個部分能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梯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有什麼聯系?讓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中位線之後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梯形中位線的性質,通過梯形中位線性質學習,繼續引導學生將梯形中位線的性質轉化為三角形中位線的問題進行探究。
7. 交流評價式課堂小結。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活動。同時要讓學生有機會暢談自己對數學的體驗、感受和收獲,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和喜悅,提出建議和見解。因此在課堂小結中也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且這種小結是開放的,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體驗和感受,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數學課堂小結的作用
課堂小結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的終結階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再認識、再總結、再實踐、再升華的教學行為。數學課堂小結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小結既是本節課的總結和延伸,又是後來繼續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和准備。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堂教學類型,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精心設計與之匹配的課堂小結,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知識方法。在一堂課的小結之際,通過教師有意識的穿針引線,提綱挈領地對本節課、幾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進行簡明扼要梳理、概括,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並使新知識、方法牢固注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使之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獲得能夠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掌握新知識、方法技能的喜悅,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即只會看、會想,不會做,所謂的一看就會,一說就明白,一做就錯的情形。若教師在課堂小結時,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幾個針對性知識的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可充分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讓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控,為下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教學的改進提供研究素材。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掌握新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激活創新能力。
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了教學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有序過程。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提出本節或後續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對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能都是很有價值。聯系課堂內外,因勢利導,將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使學生充分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終解決問題,並獲得成功的驚喜,也有利於學生將好的學習方法遷移到新的知識上,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並且這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數學課堂小結也是如此。因此數學課堂小結不應該是簡單的知識、方法的再現,而應將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思維活動引向新的目標,鼓勵學生開展歸納概括和探究嘗試。即大膽讓學生小結自己的思考過程;題意的理解過程;完成學習活動涉及的知識、方法和數學思想;活動中聯系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推理、運算和數學語言表達等等。只要這樣勤於探索,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就能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課堂小結形式,增加數學課堂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效果。
❹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總結
一、歸納法的定義
歸納法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即由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些特徵,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些特徵的推理。數學上的歸納法即由某些特殊的生活數學事實,概括出數學概念、數學規律、數學結論的推理過程。運用歸納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給學生數學的思維方式、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二、運用歸納法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零碎的知識變成系統性知識的重要手段。推理本身又是一種相當嚴密的思維過程,它必須依賴正確的知識或理論作為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孤立的推理教學是不現實的,它必須與其它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為學生進行正確推理提供了知識的准備。因此,要更好地運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就必須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推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部分教學內容為例來具體說明:
1.「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的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的減法。在教學中學生最容易忘記的是相同的數位對齊和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為此,筆者歸納為「一對兩注」。「一對」是指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兩注」是指注意加進位的「1」或減退位的「1」。提醒學生在做題時都要提到「一對兩注」,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有餘數除法。」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既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例題前學生對有餘數除法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除法不可能是完全可以除盡的。如果在教學中直接教給學生算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來說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計算結果往往失誤較多,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筆者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歸納為「一對兩小」。「一對」指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兩小」分別指商和除數的積要小於被除數;余數要小於除數。然後,要求學生自己用「一對兩小」去檢驗所計算的有餘數的除法,大大地減少了學生在計算中的失誤。
3.「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和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中首先出現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通過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得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因為按「分子的大小,誰大誰就大」,這是正思維,學生能輕易地掌握;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數的大小的比較中,大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知識遷移、思考、猜測等步驟就做出「分母大的分數小」的結論。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掌握不好。為此,筆者將分數大小的比較概括為「上大下小」。即「上大」指分母相同比分子(因為分子在分數線的上面),誰的分子大誰就大;「下小」指分子相同比分母(因為分母在分數線的下面)誰的分母大誰就小。學生一但記住「上大下小」的含義,在本冊分數大小的比較中再也沒有出過錯誤。
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數學教學中,僅有教師歸納是不夠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自己形成概括、歸納的能力。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一是調動學生觀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並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新知,了解到將要學習什麼內容,明確學習目的。二是引導學生猜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猜想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才提出來的。在提出猜想的同時,學生的智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三是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發現問題。四是在說推理過程中鍛煉推理能力,融合所知,完成推理。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的思維,又可加深他們對新知的認識。五是組織學生驗證結論,形成新知。在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必須注意使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及其教學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使學生在頭腦中不斷形成一些科學概念,並發現某種規律,為日後學習更高深的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歸納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辨別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❺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研修總結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版堂教學自信心權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❻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總結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後就認為大功告成,很少主動去反思小結活動的過程,可以說目前數學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課後小結。數學小結是數學思維活動延續和不斷創新的過程,沒有教學的小結,學生獲得的知識就不易形成系統,思維能力就不會得到創新,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水準。由於數學對象的抽象性、數學活動的探索性、數學推理的嚴謹性和數學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正處於思維發展階段的學生往往不可能一次就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必須要經過不斷小結、反復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調控,才能使自己建構的知識與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知識靠近到一致。因此《數學課程標准》在《前言》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結尾,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布局合理、結構完美,而且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還要有回味無窮的尾聲,才能達到「課堂盡、思未了」的境界。
一、數學課堂教學小結的一般形式
1. 歸納總結課堂小結。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地了解和認識,教師往往在課堂小結時利用簡潔准確的數學語言、文字、表格或圖形對一節課或幾個知識點所學的主要內容、知識結構進行歸納。這種小結能准確抓住每一個知識點的外在表象和內在實質的完整性,從而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所學知識的系統性。
2. 知識鞏固練習課堂小結。新課結束後,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和教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把握問題的關鍵,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組織學生通過練習的形式結束本節課,這樣既能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並應用於實踐,又能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及時反饋,便於教師及時、准確地指導學生的信息活動。
3. 知識對比——比較式課堂小結。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進行識記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上來掌握記憶對象。
4. 對比——比較式的課堂小結。一般是對教學中意義相近或相異的內容進行比較,同中求異,培養學生比較鑒別能力。
5. 預設懸念式課堂小結。好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急於想知道下面的內容,或知道其所以然,就像小說、電視劇,當情節發展到關鍵時刻嘎然而止,能給讀者造成強烈的追求問題之心。
6. 探究式課堂小結。問題探究既是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至高階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人才的最高體現。如在「中位線」教學時,可做這樣的知識小結:你能在一張梯形紙片只剪一刀,使得分成兩個部分能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梯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有什麼聯系?讓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中位線之後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梯形中位線的性質,通過梯形中位線性質學習,繼續引導學生將梯形中位線的性質轉化為三角形中位線的問題進行探究。
7. 交流評價式課堂小結。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活動。同時要讓學生有機會暢談自己對數學的體驗、感受和收獲,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和喜悅,提出建議和見解。因此在課堂小結中也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且這種小結是開放的,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體驗和感受,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數學課堂小結的作用
課堂小結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的終結階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再認識、再總結、再實踐、再升華的教學行為。數學課堂小結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小結既是本節課的總結和延伸,又是後來繼續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和准備。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堂教學類型,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精心設計與之匹配的課堂小結,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知識方法。在一堂課的小結之際,通過教師有意識的穿針引線,提綱挈領地對本節課、幾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進行簡明扼要梳理、概括,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並使新知識、方法牢固注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使之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獲得能夠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掌握新知識、方法技能的喜悅,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即只會看、會想,不會做,所謂的一看就會,一說就明白,一做就錯的情形。若教師在課堂小結時,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幾個針對性知識的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可充分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讓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控,為下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教學的改進提供研究素材。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掌握新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激活創新能力。
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