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是培養理解、表達技能的問題 , 不是單純的知識問題。不多聽、 多說、多讀、多寫、多譯 ,不五官並用、並以腦為主導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語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們下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緩慢的、長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實踐。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如何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這個話題。從解題開始,談到小學英語的語言實踐活動,我想既包括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也包括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這里我們重點談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對語言的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使小學生能通過用英語,進行和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應該是有效的。這是題目中另一個概念:「有效組織」什麼是有效?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所謂 「有效教學」就是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包含教師有效的「教」學生有效「學」,師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進與發展。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單純看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掌握所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簡明地說:有效教學是指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以情景為環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課堂用語與提升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
(1)課堂用語主要包括:
教學用語 :詞彙學習、語法學習、講解課文、布置作業等
教學組織用語 :交代教學計劃、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指令、請求幫助等
溝通用語 :打招呼、詢問考勤情況、評價學生表現、討論和交換觀點或看法等
(2)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語輸入來源。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3)英語課堂用語的特點 :
規范性 、簡潔性 、可接受性、啟發性 、激勵性、生動性
(4)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原則
准確性、循序漸進、交際性、靈活性與針對性、盡量使用英語
使用課堂用語時還要注意:
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標准;教師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勢、簡筆畫、板書、多媒體等以幫助學生理解;力戒將英語課堂用語譯成漢語注意語速和音量;控制教師的話語量。少解釋,多示範; 課堂用語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2、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類型
(1)歌曲和歌謠
唱歌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悅耳的音樂易於激發學生的情緒,同時學唱歌曲有利於降低語言學習的難度,而詩歌和歌謠的韻律能幫助啟蒙階段的小學生體會英語語感,並提高學習信心。音樂和節奏也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能提高學習興趣,鞏固與擴大詞彙外,還能幫助學生學習語音、語調,增強節奏感。由於漢語與英語差別比較大,掌握英語節奏歷來是我們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從小學就應該注意加強訓練。教師可在一節課開始時、結束時或一節課進行到一定階段轉向更重要的內容時讓學生唱歌,也可以把英語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播放,還可以利用動作表演歌曲,讓學生們邊聽音樂邊唱歌,同時添加動作。動作與歌詞必須合拍,這樣可以增強節奏感。另外,利用一首歌曲可以展開不同的活動,如:找單詞、聽歌修改圖畫、聽歌排列圖畫、填歌詞、歌詞排序號等,這些活動可以用來進行聽力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歌曲,以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聽歌曲做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所選用的歌曲要符合年齡特點,難易程度要適當。
(2)簡筆畫
簡筆畫由於在課堂教學中簡便易行且實用性強而深受師生歡迎,它形象、生動、逼真、簡潔、吸引注意力。同時可減輕教師准備實物、模型、照片等的難度,也更容易突出活動的過程,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是激發興趣、創設情景、語境和語義解釋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如看圖猜物就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游戲。教師用簡筆畫先畫出幾個抽象的圓形,讓學生去猜 T:What'sthisinEnglish? 學生使盡渾身解數把所有學過的英語單詞盡可能的用上,試圖猜中。學生有的猜是一個球、一個蘋果、鍾 ……「 方形 」 猜成一張照片、一幅地圖 …… 學生可以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猜。這 時老師又加上幾筆,圖形發生了變化。有的同學猜對了,有的沒猜對。有的還可以留給學生再想像的餘地,如圖形是個孩子的臉,那麼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呢?還可以繼續猜。這樣的游戲學生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和源泉。讓小學生以各種游戲和其它生動活潑的方式,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習英語,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用了游戲無意注意的特性,化難為易。小學生常常為獲勝而積極思考,通過觀察分析、思維猜測、想像等,發展了智力。而合理的游戲規則,適當的獎懲又培養了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也可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競爭與失敗,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游戲還有助於陶冶情趣,因為每種游戲活動都蘊藏著美,如音樂、顏色、動作、圖像及創設的情景等都是美的教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美,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可使小學生在好奇、好勝的心理驅使下,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順利掌握語言。而不再是過去那種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下,一遍遍地機械模仿操練。對於游戲,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操練了新內容而並不感覺枯燥,而其他同學為公正評價而認真、細心聽辨。大家通過活動全部收益,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於教師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4)指令性活動
(5)表演
(6)做調查
做調查的形式是課堂中最常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理念,通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挖掘學生交往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在互動與合作中習得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7)描述和設計製作
通過設計卡片、圖畫和描述信息等任務,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任務是生活實踐的再現。
3 、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哪些特點 ?
•樂於實施行動
•樂於外在表現
•對難易程度特別敏感
•情緒波動很大
•喜聽說讀 , 厭寫
•強於形象思維 , 弱於抽象思維
•擅長整體接受 , 不擅長分析接受
4 、怎樣衡量一次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實效 ?
看學生情緒是否高漲
看學生是否獲得感知、體驗、實踐語言要點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行動起來了
看學生是否能夠自主行動
看學生是否改進了課堂話語
看師生行動是否協調和均衡
看此活動是否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5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Warming—up 環節設計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維; ② 激活行為; ③ 激活已有知識 ( 即復習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重點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 。
在准備階段,頭腦教學法是常見的教學技巧。它常以圖片或話題的形式導入新課,並通過小組討論、主題匯報的形式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熱身,學習新詞彙,並預測課文的內容結構。
Presentation 設計目的:突出語言重點 設置具體情景形式多樣有效
Practice 操練鞏固活動 —— 是指在教學操練鞏固環節中建構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組織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操練和運用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的遷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英語課堂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層次、操練與鞏同層次以及交際層次。這三個層次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前一層次是後一層次的基礎,後一層次是前一層次的深化。學生學習英語是由低層次逐步向高層次邁進的過程。
科學地設計活動層次不僅要考慮活動安排的序,也要考慮活動安排的量。即便活動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師不能合理安排活動的量,在需要扎實操練之處匆匆而過,同樣會導致活動的低效。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體現人文性。教師要按照學生 「 學 」 的規律進行教學,活動的難度要適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都能學有所獲。
6 、課堂語言實踐無效或低效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小學英語實踐活動與前幾年相比可以說無論在數量上,形式上,還是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都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
(1)關注學生需求不夠
表現為: 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教師示範和要求不到位;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
(2)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設計與實施不夠
表現為:小組合作活動時間的安排問題;課堂結構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後緊,引課生動,結果潦草);過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視內容的實用性; 課堂活動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偏離了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活動表面上氣氛熱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3)准確的目標定位與表述不夠
表現為:從思想上教師體現學生主體不夠,學生更多是跟著教師跑;目標維度過大,欠具體,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觀察;情感態度目標有的牽強,不是依據教材適當滲透;學科特點體現不夠;教學目標的落實不夠,缺乏對階段目標的檢測與落實.
如:猜詞游戲活動,每當有學生說對時,授課教師或口頭表揚,或獎勵小獎品,或記錄優勝情況。教師與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但是過多的停頓使活動節奏變慢;單一的個體參與形式使活動密度降低,故此活動效率低下。如果改為讓學生接連快速猜說單詞,而暫時忽略猜測的正確與否,旨在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練習,學生參與活動時,個體交替的快節奏、個體與集體共同參與的高密度使得活動效率大幅度提高 .
教學的戰略是必須學會選擇,在一節課內,什麼都想教,可能都什麼教不好,這當然要處理好教學重點與教學密度、教學容量的關系,不是說強調重點,就不講教學密度和容量,搞無所謂的重復和消磨,而是調動多種手段,利用多種途徑圍繞重點,設計有梯度大容量的訓練,當然以可接受為度真正使學生在訓練中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在選擇教學重點時,一要根據教學大綱,二要有整體觀念,三是根據學生實際情,以利於培養素質,提高效率為目標。
因此,提高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成為每個教師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7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應把握的幾點 :
(1)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 他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某個教學目標展開。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圍繞教學目標,並考慮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還要避免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在突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趣味活動和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化。
(2)全員性
活動的設計應考慮到學生的參與的面是否廣,是否大多數學生有事可干,而不應讓活動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表演秀。
(3)趣味性
通過英語實踐活動能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樂趣和興趣;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並且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校熱情,這中熱情恰好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長久的內在的動力必將促使學生的學習更進一步,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定期地進行調查問卷,以掌握學生對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看法和建議,以便隨時調整。
在實踐過程中, 還要注意不能把「興趣」與「娛樂」混淆,不能用膚淺的笑話或者對感官的直接刺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是應該從他們的特點以及他們思維深處發現興趣的源頭,只有這樣的興趣才能保持長久。
(4)層次性
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並逐步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訓練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實際應用。
(5)實用性
通過英語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小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與表達,更能使小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和發展一定的能力。通過英語實踐活動更能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英語文化的特點;
(6)真實性
教師應設計既圍繞教學內容又能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的活動,將學生引入生動的學習環境,這種真實的語言材料來自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課堂活動把課本語言學習與生活語言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語言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7)鼓勵性
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評價手段的支持。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使他們能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並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熱情。教師對學生的出色表現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或是通過口頭表揚,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動作;對其不足之處則應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議。 評價是學生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評價要適時的給出符合學生心理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在評價過程中老師還要注意集體激勵性與個體激勵性評價,評價內容、方法的多樣化還包括:適時評價、形成評價、終結評價。三者的有機結合將給學生做出個性的評價,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8)多樣性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於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9)關注生成
教學活動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有必要對活動進行預設。但不能完全依賴預設,否則就會造成只有預設的精彩而沒有生成的精彩。
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將學生的語言活動與學生的語言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 是學生英語語言發展的基礎。英語語言實踐活動試圖通過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多樣而全面地活動 , 達到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意識與能力 ,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提升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教學才能有序,高效率進行,才能逐步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目標的和諧統一。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為主角,興趣為動力,語言運用為目的思想。活動中做到知識與實踐的銜接,掌握知識與趣味的結合,多種感官參與,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與知識的交叉。「有效」是我們對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詞彙,但「有效 的程度空間卻是無限,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無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標,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進一步實現有效教學,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發展和提高。
② 淺談如何組織好小學的英語課堂教學
[論文摘要]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它的基本職能在於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其基本的活動環節.而教學環節的確定一般應建立在對學習過程的理解上,它也是教學的順序和步驟. 筆者在此認為組織好小學的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可以分為:(1)引起注意;(2)導入與呈現材料;(3)演示及促進學生對新材料的感知和理解;(4)設計練習,幫助學生 掌握所學的內容;(5)作業的布置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教學工作、基本環節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它的基本職能在於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而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也有其基本的活動環節。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空條件、物質條件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而呈現出來的教學秩序或運動狀態。教學環節的確定一般應建立在對學習過程的理解上,它也是教學的順序和步驟。筆者認為要組織好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的工作事實上貫穿各個教學環節的始終。它常被稱為「組織教學」,它的本質是從心理上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引起他們對上課的注意力和對待上課的積極態度。教師可以採取讓值日生指揮 學生趴在課桌上靜思片刻的方法安定學生上課前的情緒,也可以採用暗示法、婉轉提醒法,或者利用表情、姿態等方法,使課堂保持有利於展開教學的秩序和氣氛。組織學生唱英文歌可以達到集中學生注意、消除課室嘈雜的目的。運用對某小組或某些學生進行表揚的方法,也能暗示尚未做好上課准備的學生盡快做好學習准備。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備的習慣。 (二)導入與呈現新材料 導入是呈現教學新信息的方式或手段。主要體現於促使學生集中注意,激發動機,明確意圖和進入交流。它是連接新舊材料的橋梁。高質量的導入技巧應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導入活動的結束便是新授材料的開始。 教學新信息的呈現,應使對新材料的最初感知,建立在對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基礎上,以體現轉化學生的心理傾向,促使學生的內部智能為要投入的學習活動作準備。例如,在教「Pass me an egg , please ,」 「Give me two apples , please」的句型時,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事先將自己的教科書、筆記本、鋼筆、黑板擦、圖片、粉筆盒放置於第一、二排學生的課桌上,待上課時,教師模擬尋物,分別向相應的學生發問:Where is my textbook/notebook/pen/? Where are my pictures/boxes ? 引導學生回答:Oh , here it is ./here they are .然後教師引出新句型:Pass me my textbook/ notebook/pen/pictures/boxes , please ? 通過這一模擬直觀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在何種語境下,用什麼樣的句型結構來表現語言功能。這一導入與呈現新授材料的手段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創造交際性語言學習最適宜、最理想的手段。 (三)演示及促進學生對新材料的感知和理解 在新材料的初次導入後,教師運用相應的方法逐漸把材料完整地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採用邊演示邊展現的方法,也可以運用整體法策略實現學生對新材料的完整感知,運用整體法會使兒童對所學的內容感到興趣,從而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英語教學中,從整體出發,自始至終注意各部分的關系,比從部分出發,孤立地進行練習,效果要好得多。在教授新材料時,教師要盡可能採用創設問題情景,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模仿,通過各種各樣的練習來吸收知識,發展技能。比如,在教介詞「in」與「on」時,教師可以展示如下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領悟這兩個詞的異同:A: Excuse me ,where is my book? B: Is it on your desk ? A: No, it isn』t. B: Is it in your bag ? A : No, It』s not here. B: Is it in your box ? A: No, Oh, here it is . B: Where? A: It』s in my desk.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室中的有關物品,組織學生參與交際,創設有關的問題情景。而問題的提出要使其難度符合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過易或過難都難以形成合適的情景,因而也就無法激起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 (四)設計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 練習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但有利於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熟練技能,而且教師可以從中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以此作為輔導學生,乃至作為調整與改進教學的依據。教師要從學生的認識活動、教學任務及教學條件的實際出發,擬訂合適的練習方案。練習中,還應當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種練習的適應性范圍擴大,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練習形式要多樣化難度要適中,能引起學生的愉快情緒和輕微焦慮感以增進學習動機.而不應當為練習而練習,否則將會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有量無質,與課文內容相脫節的局面. (五)作業的布置 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的布置.作業可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向學生布置作業在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內容,培養自律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的形式、數量及質量也應結合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給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留過多的課外作業,無異於侵佔他們玩耍的美好時光;倘若課外作業質量低下,或者難度過大,目的性不明確,缺乏吸引力,往往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影響學生的休息,給兒童的健康造成損害,那麼就違反了我們原本的教學初衷了。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求具有教學對象面廣,教學的組織性、計劃性強,教學內容豐富以及有利於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科學的課堂教學組織大大地提高了教學工作的質量。
③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有感
今天觀看了王桂雲的《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講座後,懂得了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是指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1 .課堂用語與有效組織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1 )課堂用語主要包括:
教學用語:詞彙學習、語法學習、講解課文、布置作業等
教學組織用語:交代教學計劃、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指令、請求幫助等
溝通用語:打招呼、詢問考勤情況、評價學生表現、討論和交換觀點或看法等
2) 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語輸入來源。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3) 英語課堂用語的特點
1 .規范性 2 .簡潔性 3 .可接受性
4 .啟發性 5 .激勵性 6 .生動性
4) 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原則
1 .准確性原則 2 .循序漸進原則 3.交際性原則
4 .靈活性與針對性原則 5 .盡量使用英語原則
使用課堂用語時還要注意:
1 .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標准。
2 .教師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勢、簡筆畫、板書、多媒體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3 .力戒將英語課堂用語譯成漢語。
4 .注意語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師的話語量。少解釋,多示範。
6 .課堂用語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2.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類型
(1) 歌曲和歌謠
( 2 )簡筆畫。
(3) 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和源泉。( 4 )指令性活動
( 5 )表演
( 6 )做調查
( 7 )編故事
( 8 )采訪
( 9 )描述和設計製作
通過設計卡片、圖畫和描述信息等任務,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任務是生活實踐的再現。
( 10 )辯論
3 、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哪些特點 ?
樂於實施行動
樂於外在表現
對難易程度特別敏感
情緒波動很大
喜聽說讀,厭寫
強於形象思維,弱於抽象思維
擅長整體接受,不擅長分析接受
4 、怎樣衡量一次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實效 ?
看學生情緒是否高漲
看學生是否獲得感知、體驗、實踐語言要點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行動起來了
看學生是否能夠自主行動
看學生是否改進了課堂話語
看師生行動是否協調和均衡
看此活動是否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性:
1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序
英語課堂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層次、操練與鞏同層次以及交際層次。2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量
6 .課堂教學無效或低效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 關注學生需求不夠
表現為:
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教師示範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
評價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設計與實施不夠
表現為:
小組合作活動時間的安排問題;
課堂結構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後緊,引課生動,結果潦草)
單純追求活動新奇,而非考慮它的實用性。
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夠透徹。
拿來主義,不根據自己的實際來取捨,照本宣科。
3 )准確的目標定位與表述不夠
7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應把握的幾點 :
(1)目標性
(2)全員性
(3) 趣味性
(4) 層次性
(5) 實用性
(6) 真實性
(7)鼓勵性
(8)多樣性
(9)關注生成長
三、課外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1 、模仿、錄音
2 、互動、表演
3 、采訪、調查
4 、觀看電視節目。
5 、游戲競賽
6 、英語角、英語節、英語周
④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課堂的語言實踐活動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所以,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除了要達成顯版性的語言知識和權技能目標之外,還應該注重隱性目標的達成,比如: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個性,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⑤ 如何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一)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的工作事實上貫穿各個教學環節的始終。它常被稱為「組織教學」,它的本質是從心理上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引起他們對上課的注意力和對待上課的積極態度。教師可以採取讓值日生指揮 學生趴在課桌上靜思片刻的方法安定學生上課前的情緒,也可以採用暗示法、婉轉提醒法,或者利用表情、姿態等方法,使課堂保持有利於展開教學的秩序和氣氛。組織學生唱英文歌可以達到集中學生注意、消除課室嘈雜的目的。運用對某小組或某些學生進行表揚的方法,也能暗示尚未做好上課准備的學生盡快做好學習准備。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備的習慣。
(二)導入與呈現新材料
導入是呈現教學新信息的方式或手段。主要體現於促使學生集中注意,激發動機,明確意圖和進入交流。它是連接新舊材料的橋梁。高質量的導入技巧應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導入活動的結束便是新授材料的開始。
教學新信息的呈現,應使對新材料的最初感知,建立在對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基礎上,以體現轉化學生的心理傾向,促使學生的內部智能為要投入的學習活動作準備。例如,在教「Pass me an egg , please ,」 「Give me two apples , please」的句型時,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事先將自己的教科書、筆記本、鋼筆、黑板擦、圖片、粉筆盒放置於第一、二排學生的課桌上,待上課時,教師模擬尋物,分別向相應的學生發問:Where is my textbook/notebook/pen/? Where are my pictures/boxes ? 引導學生回答:Oh , here it is ./here they are .然後教師引出新句型:Pass me my textbook/ notebook/pen/pictures/boxes , please ? 通過這一模擬直觀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在何種語境下,用什麼樣的句型結構來表現語言功能。這一導入與呈現新授材料的手段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創造交際性語言學習最適宜、最理想的手段。
(三)演示及促進學生對新材料的感知和理解
在新材料的初次導入後,教師運用相應的方法逐漸把材料完整地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採用邊演示邊展現的方法,也可以運用整體法策略實現學生對新材料的完整感知,運用整體法會使兒童對所學的內容感到興趣,從而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英語教學中,從整體出發,自始至終注意各部分的關系,比從部分出發,孤立地進行練習,效果要好得多。在教授新材料時,教師要盡可能採用創設問題情景,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模仿,通過各種各樣的練習來吸收知識,發展技能。比如,在教介詞「in」與「on」時,教師可以展示如下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領悟這兩個詞的異同:A: Excuse me ,where is my book? B: Is it on your desk ? A: No, it isn』t. B: Is it in your bag ? A : No, It』s not here. B: Is it in your box ? A: No, Oh, here it is . B: Where? A: It』s in my desk.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室中的有關物品,組織學生參與交際,創設有關的問題情景。而問題的提出要使其難度符合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過易或過難都難以形成合適的情景,因而也就無法激起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
⑥ 如何進行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是培養理解、表達技能的問題 , 不是單純的知識問題。不多聽 、 多說、多讀、多寫、多譯 , 不五官並用、並以腦為主導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語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們下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緩慢的、長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實踐。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 「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 這個話題。從解題開始,談到小學英語的語言實踐活動,我想既包括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也包括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重點談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 其實,活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杜威說過,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 」 。對語言的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使小學生能通過用英語,進行和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應該是有效的。這是題目中另一個概念: 「 有效組織 」 ,什麼是有效?
一、對 「 有效教學 」 的理解
有效教學(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所謂 「 有效教學 」 ,就是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包含教師有效的 「 教 」 ,學生有效 「 學 」 ,師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進與發展。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單純看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掌握所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簡明地說:有效教學是指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 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以情景為環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課堂用語與有效組織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1 )課堂用語主要包括:
教學用語 :詞彙學習、語法學習、講解課文、布置作業等
教學組織用語 :交代教學計劃、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指令、請求幫助等
溝通用語 :打招呼、詢問考勤情況、評價學生表現、討論和交換觀點或看法等
2) 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語輸入來源。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3) 英語課堂用語的特點
1 . 規范性 2 .簡潔性 3 .可接受性
4 .啟發性 5 .激勵性 6 .生動性
4) 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原則
1 .准確性原則 2 .循序漸進原則 3.交際性原則
4 . 靈活性與針對性原則 5 .盡量使用英語原則
使用課堂用語時還要注意:
1 .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標准。
2 .教師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勢、簡筆畫、板書、多媒體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3 .力戒將英語課堂用語譯成漢語。
4 .注意語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師的話語量。少解釋,多示範。
6 . 課堂用語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⑦ 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應注意幾點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就要多聽 、 多說、多讀、多寫、多譯 ,要掌握好英語這一門語言,它需要我們下較大的功夫並且還需要大量的實踐。
那麼現在,我就來談談我是 「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
一、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 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以情景為環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
二.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應注意如下幾點 :
( 1 )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所以我在設計活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 並認真考慮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同時在突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趣味活動和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化。
(2) 趣味性
我常常通過英語實踐活動來激發小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樂趣和興趣;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把這種熱情培養成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此外還經常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以掌握學生對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看法和建議,以便隨時調整。
(3) 實用性
通過英語實踐活動使小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與表達,也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了中英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英語文化的特點。
(4) 真實性
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既圍繞教學內容又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在活動中將學生引入生動的學習環境,同時把課本語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 5 )鼓勵性
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評價手段的支持。所以在課堂活動中我能及時評價學生,使他們能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並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熱情。
( 6) 多樣性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於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故我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了活動形式的多樣性,並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我認為,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就是將學生的語言活動與學生的語言發展緊密聯系起來。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就是通過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多樣而全面地活動,是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意識與能力 ,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總之,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教學才能有序,高效率進行,才能逐步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目標的和諧統一。同時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為主角,興趣為動力,語言運用為目的思想。活動中做到知識與實踐的銜接,掌握知識與趣味的結合,多種感官參與,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與知識的交叉。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提供了師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課堂內教學顯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課外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得到了持續和進一步的高漲。
⑧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以情景為環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它既包括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也包括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歌曲和歌謠,簡筆畫,游戲,指令性活動,表演,做調查,編故事,采訪,描述和設計製作,辯論等來體現。它還體現在老師在課堂上的用語,包括指令性語言、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性語言、課堂評價語言等,這些對學生來說是最大的語言輸入,可以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是英語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包括:模仿、錄音、互動、表演、采訪、調查、觀看電視節目、游戲競賽、英語角、英語節、英語周總之,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為主角,興趣為動力,語言運用為目的思想。小學英語的語言實踐活動,其實,活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活動,必須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和實際意義,要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活動的量,確保活動有序進行,不要只是形式上的活動,必須要達到活動預設的目標。
小學生英語語言課堂實踐活動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五個環節: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 summary.
1、Warming-up環節主要是通過歌曲和歌謠,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大腦及其行為,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課准備。
2、Presentation環節,主要是設置具體情景,呈現新知,突出語言重點。
3、Practice環節也就通過設計一些趣味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來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為他們的順利的語言輸出打基礎。
4、Proction環節就是學生的語言輸出過程了,通過設計一些任務型活動,組織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操練和運用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的遷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此檢測一下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5、Summary 的環節就是整合本節課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的加強學生的記憶。
總之,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為主角,興趣為動力,語言運用為目的思想。活動中做到知識與實踐的銜接,掌握知識與趣味的結合,多種感官參與,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與知識的交叉。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提供了師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課堂內教學顯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課外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得到了持續和進一步的高漲。
⑨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怎麼體現有幾個主要環節它們的主要作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是培養理解、表達技能的問題 , 不是單純的知識問題。不多聽 、 多說、多讀、多寫、多譯 , 不五官並用、並以腦為主導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語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們下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緩慢的、長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實踐。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 「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 這個話題。從解題開始,談到小學英語的語言實踐活動,我想既包括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也包括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重點談課內的語言實踐活動。 其實,活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杜威說過,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 」 。對語言的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使小學生能通過用英語,進行和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應該是有效的。這是題目中另一個概念: 「 有效組織 」 ,什麼是有效?
一、對 「 有效教學 」 的理解
有效教學(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所謂 「 有效教學 」 ,就是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包含教師有效的 「 教 」 ,學生有效 「 學 」 ,師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進與發展。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單純看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掌握所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簡明地說:有效教學是指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 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以情景為環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課堂用語與有效組織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1 )課堂用語主要包括:
教學用語 :詞彙學習、語法學習、講解課文、布置作業等
教學組織用語 :交代教學計劃、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指令、請求幫助等
溝通用語 :打招呼、詢問考勤情況、評價學生表現、討論和交換觀點或看法等
2) 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語輸入來源。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3) 英語課堂用語的特點
1 . 規范性 2 .簡潔性 3 .可接受性
4 .啟發性 5 .激勵性 6 .生動性
4) 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原則
1 .准確性原則 2 .循序漸進原則 3.交際性原則
4 . 靈活性與針對性原則 5 .盡量使用英語原則
使用課堂用語時還要注意:
1 .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標准。
2 .教師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勢、簡筆畫、板書、多媒體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3 .力戒將英語課堂用語譯成漢語。
4 .注意語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師的話語量。少解釋,多示範。
6 . 課堂用語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2.小學英語 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類型
(1) 歌曲和歌謠
唱歌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悅耳的音樂易於激發學生的情緒,同時學唱歌曲有利於降低語言學習的難度,而詩歌和歌謠的韻律能幫助啟蒙階段的小學生體會英語語感,並提高學習信心。音樂和節奏也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能提高學習興趣,鞏固與擴大詞彙外,還能幫助學生學習語音、語調,增強節奏感,由於漢語與英語差別比較大,掌握英語節奏歷來是我們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從小學就應該注意加強訓練。教師可在一節課開始時、結束時或一節課進行到一定階段轉向更重要的內容時讓學生唱歌,也可以把英語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播放,還可以利用動作表演歌曲,讓學生們邊聽音樂邊唱歌,同時添加動作。動作與歌詞必須合拍,這樣可以增強節奏感。另外,利用一首歌曲可以展開不同的活動,如:找單詞、聽歌修改圖畫、聽歌排列圖畫、填歌詞、歌詞排序號等,這些活動可以用來進行聽力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歌曲,以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聽歌曲做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所選用的歌曲要符合年齡特點,難易程度要適當。
( 2 )簡筆畫。
簡筆畫由於在課堂教學中簡便易行且實用性強而深受師生歡迎,它形象、生動、逼真、簡潔、吸引注意力。同時可減輕教師准備實物、模型、照片等的難度,也更容易突出活動的過程,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是激發興趣、創設情景、語境和語義解釋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如看圖猜物就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游戲。教師用簡筆畫先畫出幾個抽象的圓形,讓學生去猜。 T:What'sthisinEnglish? 學生使盡渾身解數把所有學過的英語單詞盡可能的用上,試圖猜中。學生有的猜是一個球、一個蘋果、鍾 ……「 方形 」 猜成一張照片、一幅地圖 …… 學生可以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猜。這 時老師又加上幾筆,圖形發生了變化。有的同學猜對了,有的沒猜對。有的還可以留給學生再想像的餘地,如圖形是個孩子的臉,那麼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呢?還可以繼續猜。這樣的游戲學生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 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和源泉。讓小學生以各種游戲和其它生動活潑的方式,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習英語,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用了游戲無意注意的特性,化難為易。如把枯燥的機械模仿訓練興趣化,還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並在游戲中體驗相互合作的樂趣,培養了競爭意識。小學生常常為獲勝而積極思考,通過觀察分析、思維猜測、想像等,發展了智力。而合理的游戲規則,適當的獎懲又培養了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也可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競爭與失敗,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游戲還有助於陶冶情趣,因為每種游戲活動都蘊藏著美,如音樂、顏色、動作、圖像及創設的情景等都是美的教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美,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可使小學生在好奇、好勝的心理驅使下,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順利掌握語言。而不再是過去那種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下,一遍遍地機械模仿操練。對於游戲,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操練了新內容而並不感覺枯燥,而其他同學為公正評價而認真、細心聽辨。大家通過活動全部收益,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於教師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 4 )指令性活動
( 5 )表演
( 6 ) 做調查
做調查的形式是課堂中最常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理念,通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挖掘學生交往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在互動與合作中習得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 7 ) 編故事
這種任務與傳統的機械操練的不同之處在與活動的過程中涉及意義的表達和信息的交換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圖片、信息或話題,學生每人一句共同參與,在編故事的過程中學會掌握句型的用法。
( 8 ) 采訪
采訪是一種信息差任務,即通過活動了解對方未知的信息,實現溝通和交流。這類活動一般建立在結對子活動的基礎上,采訪者要清楚采訪的目的,通過采訪要達成什麼效果。教師只能預設開始和結果,至於中間的過程也是一個生成。
( 9 ) 描述和設計製作
通過設計卡片、圖畫和描述信息等任務,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任務是生活實踐的再現。
( 10 ) 辯論
這種任務比較常見,屬於任務難度較大的一種。通過小組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反應能力和思辯能力,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和張揚。教師只能給出一個話題,其他的生成就看學生的發揮了。
3 、 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哪些特點 ?
樂於實施行動
樂於外在表現
對難易程度特別敏感
情緒波動很大
喜聽說讀 , 厭寫
強於形象思維 , 弱於抽象思維
擅長整體接受 , 不擅長分析接受
4 、 怎樣衡量一次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實效 ?
看學生情緒是否高漲
看學生是否獲得感知、體驗、實踐語言要點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行動起來了
看學生是否能夠自主行動
看學生是否改進了課堂話語
看師生行動是否協調和均衡
看此活動是否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Warming—up 環節設計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維; ② 激活行為; ③ 激活已有知識 ( 即復習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重點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 。
例如:在准備階段,頭腦教學法是常見的教學技巧。它常以圖片或話題的形式導入新課,並通過小組討論、主題匯報的形式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熱身,學習新詞彙,並預測課文的內容結構。
Presentation 設計目的: 突出語言重點 設置具體情景 形式多樣有效
Practice 操練鞏固活動 —— 是指以在教學操練鞏固環節中建構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組織學生在完成 「 任務 」 中操練和運用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的遷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 :
1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序
英語課堂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層次、操練與鞏同層次以及交際層次。這三個層次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前一層次是後一層次的基礎,後一層次是前一層次的深化。學生學習英語是由低層次逐步向高層次邁進的過程。
2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量
科學地設計活動層次不僅要考慮活動安排的序,也要考慮活動安排的量。即便活動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師不能合理安排活動的量,在需要扎實操練之處匆匆而過,同樣會導致活動的低效。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體現人文性。教師要按照學生 「 學 」 的規律進行教學,活動的難度要適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都能學有所獲。
6 . 課堂教學無效或低效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小學英語實踐活動與前幾年相比可以說無論在數量上,形式上,還是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都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
1) 關注學生需求不夠
表現為:
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教師示範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
評價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設計與實施不夠
表現為:
小組合作活動時間的安排問題;
課堂結構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後緊,引課生動,結果潦草)
過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視內容的實用性。 課堂活動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偏離了課堂教學目標,常出現只有活動、沒有語言的現象,課堂教學活動表面上氣氛熱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單純追求活動新奇,而非考慮它的實用性。
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夠透徹 。
拿來主義,不根據自己的實際來取捨,照本宣科。
3 )准確的目標定位與表述不夠
表現為
從思想上反映出教師的意識體現學生主體不夠, 學生更多是跟著教師跑
目標維度過大,欠具體,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觀察
有的沒有體現三維的落實
情感態度目標有的牽強, 不是依據教材適當滲透
學科特點體現不夠
教學目標的落實不夠,缺乏對階段目標的檢測與落實;
如:猜詞游戲活動,每當有學生說對時,授課教師或口頭表揚,或獎勵小獎品,或記錄優勝情況。教師與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但是過多的停頓使活動節奏變慢;單一的個體參與形式使活動密度降低,故此活動效率低下。如果改為讓學生接連快速猜說單詞,而暫時忽略猜測的正確與否,旨在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練習,學生參與活動時,個體交替的快節奏、個體與集體共同參與的高密度使得活動效率大幅度提高
教學的戰略是必須學會選擇,在一節課內,什麼都想教,可能都什麼教不好,這當然要處理好教學重點與教學密度、教學容量的關系,不是說強調重點,就不講教學密度和容量,搞無所謂的重復和消磨,而是調動多種手段,利用多種途徑圍繞重點,設計有梯度大容量的訓練,當然以可接受為度真正使學生在訓練中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在選擇教學重點時,一要根據教學大綱,二要有整體觀念,三是根據學生實際情,以利於培養素質,提高效率為目標。
因此,提高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成為每個教師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7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應把握的幾點 :
( 1 )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 他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某個教學目標展開。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圍繞教學目標 , 並考慮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 , 還要避免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 , 在突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趣味活動和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 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化。
( 2 )全員性
活動的設計應考慮到學生的參與的面是否廣,是否大多數學生有事可干,而不應讓活動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表演秀。
(3) 趣味性
通過英語實踐活動能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樂趣和興趣;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並且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校熱情,這中熱情恰好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長久的內在的動力必將促使學生的學習更進一步,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定期地進行調查問卷,以掌握學生對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看法和建議,以便隨時調整。
在實踐過程中, 還要注意不能把 「 興趣 」 與 「 娛樂 」 混淆,不能用膚淺的笑話或者對感官的直接刺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是應該從他們的特點以及他們思維深處發現興趣的源頭,只有這樣的興趣才能保持長久。
(4) 層次性
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並逐步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訓練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實際應用。
(5) 實用性
通過英語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小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與表達,更能使小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和發展一定的能力。通過英語實踐活動更能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英語文化的特點;
(6) 真實性
教師應設計既圍繞教學內容又能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的活動,將學生引入生動的學習環境,這種真實的語言材料來自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課堂活動把課本語言學習與生活語言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語言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 7 )鼓勵性
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評價手段的支持。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使他們能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並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熱情。激勵性是評價的要素之一。教師對學生的出色表現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或是通過口頭表揚,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動作;對其不足之處則應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議。 評價是學生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評價要適時的給出符合學生心理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實施新課標,我們採用了四位評價主體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能夠比較客觀的評價一個學生。在評價過 程中老師還要注意集體激勵性與個體激勵性評價,評價內容、方法的多樣化還包括:適時評價、形成評價、終結評價。三者的有機結合將給學生做出個性的評價,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8 ) 多樣性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於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 9 )關注生成
教學活動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過程。 「 滿堂問 」 並不等同於啟發式教學,或是誤把實施眾多的任務是看作解決問題的活動。教師有必要對活動進行預設。但不能完全依賴預設,否則就會造成只有預設的精彩而沒有生成的精彩。
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將學生的語言活動與學生的語言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 是學生英語語言發展的基礎。英語語言實踐活動試圖通過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多樣而全面地活動 , 達到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意識與能力 ,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提高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教學才能有序,高效率進行,才能逐步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目標的和諧統一。
三、 課外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是英語課堂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不再滿足於課堂內或在校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外語言實踐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我們的英語教師往往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設計好課堂里的實踐活動,而忽視或無視英語課外的實踐活動。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在充分向課堂四十分要效率的同時更應設計好學生的英語課外實踐活動。從而讓我們在有限的課堂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談粗淺的想法,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應增強趣味性、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內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英語課程標准》教學實施建議第七條說: 「…… 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 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在課外過程中得到激發和保護,從而培養其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課後保持對英語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得到和諧的鞏固。
1 、模仿、錄音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 , 而 「 說 」 則是最直接的交際手段。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而語音語調的培養是從不斷的朗讀中潛移默化而來的,更少不了反復地聽錄音。但反復機械地聽很容易使學生厭倦。如果讓學生聽課文磁帶積極地模仿錄音最後把自己最滿意的朗讀錄下來到同學 和老師面前來秀一秀,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聽和練,效果出奇的好
2 、互動、表演
新課程倡導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提倡開放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由於英語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是用於語言實踐活動,所以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與學的關系,更應該是朋友關系。如,在孩子學習了 「A telephone call」 一文以後,掌握了電話用語。教師可以布置學生用英語給老師打一次電話,並鼓勵他們經常用這種形式和他進行交流。這不僅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
除了與教師互動外,學生還要與同伴、與父母互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自願組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對學過的課文或對話內容進行擴充、改編並表演。開始時,有的學生不夠大膽,說的英語斷斷續續,這時教師可以反復鼓勵他們要勇敢地說下去。幾個星期下來,學生演講的內容漸漸豐富了,過去那種在講台上緊張、膽小的現象也會變得少見。相反,他們還期望著自己能夠多上幾次台,多展示自己的英語才華。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督促學生學習英語,鼓勵學生用英語與家長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並饒有興趣地充當 Little teacher 的角色,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果有機會還要鼓勵他們能大膽地與外國友人交談。在這樣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悅自然會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 、采訪、調查
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學會用英語做事,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
4 、 觀看電視節目。
隨著社會的發展 ,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而 「 聽 」 又是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要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 光靠英語課堂中的語言輸入是遠遠不夠的 , 教師必須布置適量的英語聽力作業來予以加強。但是傳統聽力作業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 , 形式又比較簡單 , 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 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點 , 布置一些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視聽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媒體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 組織他們在家收聽少兒英語廣播、收看少兒英語節目或英語教學片 , 尤其是小學生喜歡的動畫片 , 如 Go go 學英語等 , 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 , 多者並用 , 使學生們既快樂地欣賞了畫面 , 又學到了新的英語知識 , 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聽覺感知能力。
5 、 游戲競賽
6 、英語角、英語節、英語周
總之,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為主角,興趣為動力,語言運用為目的思想。活動中做到知識與實踐的銜接,掌握知識與趣味的結合,多種感官參與,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與知識的交叉。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提供了師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課堂內教學顯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課外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得到了持續和進一步的高漲。
「 有效 」 關系的是我們對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詞彙,但 「 有效 」 的程度空間卻是無限,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無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標,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進一步實現有效教學,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