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綜合實踐課程在中小學開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態的運用能力來推動學科靜態知識進行循環,達到學以致用的動靜結合過程。它與學科課程是檢驗與真理的關系,然而事實上二者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動靜難合」的問題.
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以認知為取向的學科課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書本知識,促進認知發展,但若是老師一味硬教,學生一味硬背,孩子時時處處都是「被傳道、被授業、被解惑」的對象,一代一代地被「傷仲永」,這樣學科課程的意義就不復存在。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科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力:
其一,作為一種以實踐作為取向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共同商討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社會調查,演示、實驗、表演、交流與討論等,整個過程都是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完成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整合必然帶來學生生活方式的變革以及生活空間的拓展和延伸,從而改變單一的學科課程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孔已己」培養程序。
其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一個基本點就在於打破各門課程的分割,加強課程與學生經驗的聯系,使課程從書卷中回歸到學生的生活。脫離了知識堆,孩子們反而更能從內心裡不斷地「悟」出不少東西。
當今教育的時代發展要求是使綜合實踐活動與課程教學動靜結合。所以結合實踐課程在中小學的開始是非常非常有必要性的,而且同時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它也具有必然性!!!
2. 小學生為什麼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社會化。課外活動由於強調學生自主參與、自願組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才能得到了施展,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參與意識等也進一步發展。有人認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而獲得」,校內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在這里 ,學生漸漸習得一些成人社會的行為,同時,學生還要解決一些與同伴相處的問題,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從童年向成人轉化。
其次,促使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個性化。沒有個性化,所謂個性的社會化就失去了現實意義,甚至是不可能的。社會要求各種各樣的人才為他服務,在這一點上,個體的社會化與個性化是一致的,課外活動恰好能夠在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最大限度的滿足個體在個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課外活動給學習生活增添了樂趣。一般來說,課外活動是學生自願參加的,他們沒有多少心理負擔,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悅;另外,相對於課內學習,課外活動內容比較新穎,容易給人以新鮮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課外活動也能幫助學生學會利用閑暇,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課外活動在發揮學生特長發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層次的課外活動中,通過有計劃的豐富多採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發展自己特長的領域,尤其對一些差生來說。另外,在提高層次的課外活動中,一部分學生可以脫穎而出。國內外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學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學校教育雖然給他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專業方面的成就,往往是與他們在青少年時代的課外興趣和活動相聯系的。
3.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有什麼作用
對社會而言抄,實踐活動具襲有以下積極意義:一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 志願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二是有助於建立和諧社會。 志願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幫助的機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
4. 學生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意義是什麼
一、學生課外活動的意義:
課外活動具有區別於課堂教學的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作為教育途徑中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它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加深對知識理解。在已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並能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
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還可以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動機,推動受教育者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刻苦地學習,並且能夠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創造才能以及手腦並用的能力。
二、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
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強自身獨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義。
(4)小學生實踐活動在課堂的作用擴展閱讀:
學生課外活動的特點:
1、自主性: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以外進行的活動,組織者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可隨時隨地的經常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外活動有時是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統一組織的活動,還有很多時候是在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的指導下;
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實際的需要,自願地組織、選擇和參加的活動。這樣,不僅能發揮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有利於受教育者的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
2、靈活性: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狀況等來確定。活動規模的大小、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內容的選擇等都可以靈活掌握,沒有固定模式,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3、實踐性: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堂教學中,受教育者可以獲得知識,培養思想品德,提高審美能力等。在課外活動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動手的機會,在其親自參與、組織、設計的各項實踐中,獲得了實際知識,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體素質,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發展。
5. 社會實踐課的意義
(一)培養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
隨著個性化的發展,許多中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對於一切事物都會表示懷疑,希望通過自身的實踐去進行挑戰。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互助、體驗的方式,將具有民族特徵以及時代特徵的價值追求融入進社會實踐活動中,讓中小學生的精神意志得到鍛煉,讓優秀的價值觀念得到認同和鞏固。通過正確的引導,讓中小學生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成為其內化價值觀以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一種有效途徑,有利於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二)培養中小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在組織中小學生所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並不需要學生參與到強度非常大的活動,但活動的設計要注重培養中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在整個社會實踐活動中,所有參與者需要圍繞著統一目標去完成,並能夠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基礎上,增強學生個體的團隊合作意識。在這樣的團隊活動中,學生們以團隊的形式既要完成臨時性任務,又要保證實現活動的最終目標,需要既發揮個體的作用,又要團隊協作,完成團隊的集體任務。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三)樹立中小學生人生理想信念
新媒體信息的泛濫,一些不良信息侵蝕著中小學生的思想,影響著中小學生的心理成長,使部分孩子缺少一定的自我價值實現以及社會責任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年齡的增長,其思想意識以及理性批判能力都會得到發展,但這種表現卻經常會因為缺少展示的機會與平台,讓這種意識並沒有得到深化。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奉獻精神及服務社會的意識,讓其在實踐中去內化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與追求。
6. 小學生科技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小學生科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孩子們的親身事件 讓他們體會更多的科學小知識
7.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什麼價值
現代的小學生來中大多數是獨生源子女,在家庭倍受父母的寵愛,較為優裕的生活條件也滋養著不少小學生放縱任性的行為作風。作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自我中心意識非常嚴重。出於對孩子溺愛及安全問題的考慮,過分的把孩子局限在家庭—學校,學校—家庭這樣一個小天地里,不讓他們干點活,更不讓他們到社會上去鍛煉,養成了依靠、懶惰的性格特點,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懶得作了,什麼活也不會干,也不想干。像這樣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怎麼能健康成長?將來怎樣能擔當起建設家園和國家的重擔呢?為此讓孩子們參加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可以提升孩子對價值觀的認識。
8. 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何意義
社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學校和課堂,生活是另一種重要的課程和教材,實踐內是另一種重要的的學習方容式和途徑.
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就是無字之書對於我們的成長和發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參加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既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煉我們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加深我們對社會的了解,培養我們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