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的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28 09:27:36

小學數學生成性課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參考文獻怎樣寫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是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我們常見到的合作學習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前後桌的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而現行學校課堂中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顯然是不合適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以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鬆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後,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並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❷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數學課程就是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只有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打造精品課堂。實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一、根據學生的數學現實來把握教學目標

問題:為什麼學生面對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

簡析:許多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自己的觀點設計的,甚至說是為自己設計的,或者說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盲目設計的。

解決方案:課前調研,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根據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教學切入點。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

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現代數學教學在教學設計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應用題時,要注意聯系學生實際。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內容所確定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題里的生活情節或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識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認識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法。另一方面,要通過圖畫、表格、對話等形式的應用題,讓學生利用問題的情境分析數量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樣,計算教學和概念教學也要重視創設現實情境,例如,「加、減法混合計算式題」可從「公共汽車上的人上下車」這個問題引入。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

問題: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為什麼要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數學學習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情境?怎樣創設數學情境?

簡析: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方案:

1、創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面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當然,學習情境應該與知識內容相聯系。這樣的情境能夠有效地闡明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精確理解知識的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並促使他們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如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有的自然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小數的加法與減法與自然數的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要相同數位對齊,從末位算起,只不過小數的相同數位對齊是小數點對齊,而自然數的相同對齊的末位對齊。由於在生活中商品的價錢就是用小數表示,學生都有買東西的經驗,並且已經熟練地掌握自然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因此這節課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來嘗試探索新知識。

2、創設數學內部前後聯系交匯的情境。

布魯納認為,促進認知發展的學習,應該以學習「學科知識的結構」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在知識的整體與局部、本質與現象的聯系中掌握知識。在單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要適時創設與前面已學過知識聯系的情境,與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不斷擴大、充實知識結構。要創設數學內部前後聯系交匯的情境,讓學生積累前後聯系的經驗,促進其主動建構能力的提高。

3、創設過程展開的情境。

對有些數學概念、性質,教材往往以結論形式直接呈現,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思維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創設過程展開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引導他們成為主動的建構者。在數學教學內容的形式性與數學發現的經驗性之中,讓他們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三、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問題: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為什麼不知所學?教師應如何注重學生的生成?

簡析: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這樣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

解決方案:

1、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其學習興趣。如:教學《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2、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問學生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這樣可以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的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有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其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

吳雲華

2010-05-10 11:58:22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一位教師所面對的課題,我在工作中不斷的思考,逐步的摸索,反思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 創設生活情境、回歸數學課堂

學生的數學認知起點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實踐所形成的經驗。所以,學生眼中的數學並不象科學家眼中的數學,是那些邏輯公理和已證的命題。他們的數學活動通常是從觀察日常現象開始,用特徵歸納來進行的。因此,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學習,就需要在他們的生活常識、經驗與數學學科知識之間構建一個橋梁,讓他們從生活常識和 經驗出發,不斷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和反思來認識數學,學習數學。但同時也會出現一 些問題,學生所調動的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們所用的不是數學用語,教師要注意聽,在表揚鼓勵的同時用數學用語糾正一遍,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回歸數學課堂,幫他們建立正確的數學概念。由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顯得很輕松,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才能記憶深刻。教學情景(特別是生活情景)的創設運用溝通了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系,有效地降低了數學的門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就有數學,數學並不神秘。

二、 三個層次練習、關注全體學生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但每個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怎樣使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個層次練習」,即:「基礎練習:」,「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其中「基礎練習」是與例題的形式完全一樣的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 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尤其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做這部分練習時可以幫助他們加深理解,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而且堅定了他的學習的信心,又為他們解決稍有難度的題打下了基礎。 「鞏固練習」是與例題有所不同,稍有難度的練習,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剛解了基礎題,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這樣就容易激活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有利於他們思維的發展。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此時的思維將更加活躍,因為他們要快速解決這個層次的練習也不是十分輕松的了。每節課的重點就在於解決「鞏固練習」。這是要求大多數人都應掌握的層次,也是聯系不同程度學生思維的紐帶和橋梁。「拓展練習」則難度較大,富有挑戰性,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狀況適當處理,盡量使有困難的學生和中等學生也能夠夠得著、受啟發,又使優秀學生有所得,進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三個層次的練習使知識發生發展的規律與學生的認識規律有機結合起來,同步進行,使教學目標指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整個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低起點使課堂的起始階段人人都能參與,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過多層次的教學,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展,從而達到較高要求。

三、 抓住每一分鍾,提高課堂效率

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獲得新知,多層次的練習讓全體學生發揮了最大的潛能。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還要時時刻刻心中有學生,關注學生,及時進行個別輔導。

在做練習時,教師要在學生中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尤其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習習慣不好或是上課走神的同學,看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當堂所講的知識,能不能獨立完成練習,如果發現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當堂知識當堂學會,比日後發現問題再補課效果更佳,而且節省時間。這樣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上做練習的時間,對個別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牢固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吳德雲

2010-05-10 11:39:47
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師們關注的焦點。課堂教學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主體創造性的發揮。衡量課堂教學最優化有兩條標准:一是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即在教養、教育和學生發展方面保證達到盡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時間消耗的最優化,即師生用於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的時間又不超過所規定的標准,即用合理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效。為此,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選擇最優化的教學,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實效性具體指什麼?

課堂教學的實效主要指課堂教學整體的效果。它包括:教學目標和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節是否進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是否通過有效地評價與調控,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課堂教學是否關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落實,為學生的發展注入了後勁。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方法、途徑)

本人結合近幾年數學教學談一些膚淺的認識:我覺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脫離不了生活,它可以作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為一門技術,幫助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不應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識傳授,而應該遵循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以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提高教學實效性,應該:

一、 注重合理的預設與巧妙的生成(目標性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准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師要精心預設,會為巧妙的生成創造可能,所以,教師在挖掘教材、研究學生、確定目標、考慮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上,應濃裝重彩,大下工夫,給生成資源以「著陸」之機。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問題的生成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經驗基礎、尊重不同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從自我個性多角度觀察,發現問題,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關注學生思考,真誠地傾聽學生心聲,用寬容的態度接納課堂生成。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

二、 注重用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志趣性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所不在,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條件之一。如教學「循環小數」時,先讓學生聽「山上有座廟,廟里傳出不斷的鍾聲」的故事,再聽鬧鍾「嘀嗒、嘀嗒……」的聲音,出現了不斷重復的效果,此時教師適時引入數學上有一種特殊的數,就象鬧鍾的嘀嗒聲一樣,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就叫做「循環小數」。這樣,就建立了「循環小數」的概念,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也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三、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揭示規律(活動性策略)

數學規律往往是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猜測、科學實驗、驗證猜測的過程中揭示出來的,如果在數學教學中能讓學生經歷同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或許能發現並提出大膽猜測和假設,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加以驗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能獲得提高。如在教學圓周長時,學生掌握了怎樣測量圓形物體周長後,讓學生對自己已經測量過的幾個大小不一的圓形物體進行觀察比較,組織學生討論,圓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學生自然地提出了圓周長可能和圓的大小、直徑、半徑有關。接著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圓周長可能與直徑、半徑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學生從測量的有關數據中不難發現圓周長與直徑、半徑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這時,學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動手測量計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從測量中體會,發現並提出猜測,再進行較為科學的實驗,整個過程完全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感受到數字來源於生活實踐,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要努力,到處都可以探究出融於生活中的數學規律。

四、模擬生活實況,開展演練(實用性策略)

數學知識和技能應加以演練才得以鞏固。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練,會有利於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因此把講台變舞台,讓教師做導演,讓學生做演員,這對鞏固數學知識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對於相遇問題的關鍵要素:相對(相向)、相背、同向、同時……學生第一次接觸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教師可以編導幾個情境讓學生兩個兩個表演:1、同時從兩地相向(相對)而行後相遇;2、同時從兩地相向(相對)後不相遇,而是相距;3、同時從某地相背而行相距……表演完後,並能用語言編題敘述,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同時、相向、相背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再如,在教學打折時,讓學生模擬開辦了一個百貨商店,進行換季傾銷,在購買的過程中,學生既要挑自己喜歡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還要看是否對自己有用,從而培養他們合理、正確消費的觀念。在這些模擬實境中,它用的是數學知識,解決的是實際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是生活。

五、以生為本,高效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主體性策略)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挖掘教材、研究學生、確定目標、考慮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時,實施科學的課堂教學策略。目前來看,教學可分別以「創設情境」「質疑問難」「學法指導」「合作學習」「活動參與」為主要策略,這些策略都要集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這些策略中,應當擺正自己的地位,扮好組織、引導角色。當課堂鬆散、學生無心學習時,你要創設有趣的教學活動情景;當學生有疑難或不同見解時,你要鼓勵他大膽提出,並給予正確引導;當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時,你要給出有益的指導;當學生滿懷激情活動時,你也要真情投入,積極參加;當課堂過分活躍,你要能恰當收攏。總之,教師良好的課堂駕御藝術能把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按照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有條不紊地聽課、思考、討論、發問和實踐。

六、返回生活天地,讓數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創造性策略)

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因此,筆者作了一些嘗試:

1、增加實踐題,如教學比例尺,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和寬,確定合適的比例尺後,畫出這個房間的平面圖。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能綜合運用各種知識。

2、改變題型和內容,如一般三步計算應用題,選取生活中學生們常見的購物事物,題目為形式作了變化,編了這樣一道題:小林帶10元錢到商店買了5支鉛筆,他還可以買幾支圓珠筆?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使學生明白數學問題並不象我們以往的應用題,每一個條件都有用,要學會選擇有利信息。

3、設計開放題,用2個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可能是( ),也可能是( )。這樣的題目,使學生養成一種多角度思維的習慣。

在這些嘗試策略中,使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這個主要道理。

總之,讓學生接觸生活實際,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也就為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奠定了基礎,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❸ 如何利用小學數學 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基本上所有的教學過程甚至所有的問題及答案都是教師提出的,課堂上沒有爭論,也沒有異樣的聲調,一切似乎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然而,由於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軌道」運作,這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

❹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效率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演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演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演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演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朱國榮老師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這時,朱老師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並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於合作的狀況。一次,筆者在執教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時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充分了解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於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裡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系。
2.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筆者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隻鴿子的信送不出去。」筆者微笑著詢問是哪一隻,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回答:「15-9。」 在老師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孩子們自己發現了多餘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想當時筆者如果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蔡林森說:「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師嘴裡講出來就不值錢了,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
(二)營造民主化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密切的正相關。和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從評價主體上看,分為師生、生生、生師;從評價手段上看有口頭語言和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如「你的想法很獨特,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果真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
條件許可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探討。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簡單了,可對於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為了引導學生評價他人,有些老師會說:「你認為他說的怎樣?」……筆者認為學生的自我評價環節在課堂中比較單薄,老師可以讓它厚實一些。如「你對自己的發現怎樣評價?」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時發現並做出不斷的調整。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❺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伴隨著新課改,大家熟悉的名詞術語就是:創設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經歷過程,並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實踐著。然而,凝眸反思,在課改初期,我們都茫然過,我們的課堂實施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行為,固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沒有實質的改變,甚至丟了課堂最寶貴的東西——有效。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隨課改的新思想理念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冷靜地反思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家熟悉的這些名詞術語又有多少真正的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了呢?有人說時效性時課堂教學的生命,那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就有了當今的焦點,為了切實提高小學數學的湯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我認為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一節高效率的數學課必然有很多因素組成,下面就結合實際情況,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使用
我們現在使用的數學教材是北師大版的,著套教材給老師留的空間很大,而且就知識本身而言,無論是它的內涵與外延還是深度和廣度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著也要求教師要很好的把握。比如一年級教材中「零的認識」一課,就對「0」的意義進行了拓展,以往的教材「0」就表示一個也沒有,而現在的教材則不單純是這樣了,它不僅表示一個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和分界線,像「零度」它是有具體溫度的。在這套教材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教者在教學時,除了藉助書中提供的信息之外,還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再有就是現行教材在編排的時候,盡管力爭貼近學生的生活,但由於地域不同、城鄉不同等多種因素,教材編排的情景也存在著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著就要求教師們教學時要根據學情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恰當的二次開發,要精心組織教材,努力為學生提供科探索性的,科操作性的,便於交流的學習內容,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教者只有在正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准確的把握教材,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才能收到教學的實效性。
二、創設情境
現在的數學課堂,教者都樂於去創設情境開診教學。者就要求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必須蘊涵數學問題,而且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具有挑戰性的,是為教學而有目的的一種預設,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切記千萬不能讓情境只成為一種擺設,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學習。現在課堂上經常創設的情境有:通話故事情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平均數」的教學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他把全班的學生分成兩組,每個小組按要求挑選隊員,哪個小組排球的總數多哪個小組獲勝。老師的要求是:第一小組選出來6名同學,第二小組選出來4名同學,比賽開始了,比賽的結果不言而喻,第一小組贏了。這時第二小組的同學有意見了,他們認為這場比賽不公平,要求重比。這時教者緊緊的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因勢利導,他就說「同學們,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重比了,你們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讓比賽變得公平 。」學生就積極的動腦筋想辦法,從而引出了求平均數。這個情境就是利用了學生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素材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真正的理解了平均數產生的意義,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這個問題。學生學起來也就感到有趣、實在、易懂,就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的願望,課堂教學也就真正的收到了實效。
三、有效的探究
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內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那麼親歷這個過程的最好方式就是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要在課堂上有效的時間里有效的開展探究性學習,老師的組織尤為重要。首先,老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持探究情境,我認為這個情境應該是模擬的,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其次是探究的形式要靈活,根據教學內容可以是個人探究,也可以是組內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者要積極參與,並給學生必要時的援助,幫助學生順利的完成探究活動。其三,就是老師要組織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的過程中,多數是組內的互動與交流,大多數同學對其他小組的探究情況並不知曉,這時老師要組織好全班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講解、表述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四、 精闢的講解
在課改的初期,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誤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麼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研究、合作等方式,自己去學,老師不能講,只要講就是走老路,課堂上只要學生能討論、能交流、能合作就好,不管有沒有必要。/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後師生都不清楚對所學的知識究竟掌握了多少。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一節課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不在於老師講不講,而在於老師講什麼,用什麼方式講。課堂上老師必要的講解有時非常必要,尤其是在知識的關鍵處,老師精彩的點撥可謂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對課堂的有效控制,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
五、媒體資源的恰當使用
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於優化課堂的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多媒體資源集聲、像、色、光天一體,有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化抽象為具體,化表態資源為動態生成資源,讓我們的課堂耳目一新。現在可供我們使用的媒體資源很豐富,農遠工程為我們提供了下載資源和光碟資源。遼陽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平台,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網上資源。優質的資源關鍵在地使用。老師在課堂設計和媒體運用時常常容易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與動畫效果,而忽視了學生的注意規律,導致學生最終的注意落點不在教材,而在媒體。過多的無意注意也會使學生無法專心於視聽媒體所蘊含的教學內容,降低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應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1、用於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時;2、用於活化教學內容時;3、用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之時;4、用於習題的設計等等。總之,在教學中靈活、合理、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能在充滿現代化科技教學的環境中,置身於濃濃的現代化課堂氛圍中,真正嘗到了科學技術給我們學習帶來的歡樂,就會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對課堂生成的把握
課堂生成性資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涌現出的新的超乎預測的生命信息。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無論老師預設的多麼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變動不居的課堂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孕含了豐富的生成性。老師應該靈活地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學生的真實認知點上綜合把握,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變,敏銳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才能演繹不曾預料的精彩。
有這樣一個案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上課伊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形,然後引導學生說在哪些物體上見過這個圖形。接下來老師給每個小組准備了長短不同的小棒,讓學生動手擺長方形。因為他們對長方形的認知很豐富,所以操作起來很容易。動手操作之後,老師指定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前擺長方形,可是這個學生不知是緊張還是怎麼著,怎麼也擺不好,下面的同學急的直喊:「歪了!歪了……」這里老師安慰那個同學,沒關系,別緊張,你的意思是這樣的,老師幫助把長方形給擺正了。有了圖形,下面老師開始引導學生根據剛才小棒的選取探求長方形的特徵,然後是角的特徵……
上述老師的導入不能說不簡潔,構思不能說不精妙,態度不能說不和藹,但是,就同學說「歪了」這一環節的處理來說,他的確不能算是一個智慧的老師!因為他沒有資源生成的意識,所以他意識不到那「歪了」是一個多麼好的生成資源,更別說是利用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用四根小棒擺一個長方形。「歪了」太正常了,老師沒有意料到這一點已屬可惜,可貴的是孩子們天真無邪,急得直喊。細想一下,這「歪了」不正是孩子們對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最直觀最形象的解釋嗎?老師讓學生擺長方形的意思很明顯:通過小棒的選取,感受到邊的特點,然後再通過用三角尺量角,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特徵。可是對長方形來說,邊和角的特徵應該是並列的,為什麼非要先此後彼呢?上述活動中老師的預設是先認識邊的特點,而實際活動中,學生的「歪了」就是對角的真實認知起點,老師採取了漠視的態度,跳了過去,如果能意識到這個生成資源的可遇不可求,緊緊地抓住它,並且地調整預案,先就這個「歪了」來引導學生理解角的特點,是不是更能顯示出老師的敏銳、靈魂和智慧呢?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呢?
因此,教學時教者一定要抓住課堂上演繹出來的瞬間的精彩,及時的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七、設計豐富多彩的練習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因為能及時地對新學的內容予以鞏固;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所以練習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環節。因此,習題的設計一定要精、要新。那麼練習的設計就應該有層次性、趣味性而且形式多樣。

❻ 怎樣研究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回顧幾年來新課程改革走過的歷程,我們曾和孩子們在課堂生活中共同共享過快樂和幸福。但是我們也有過困惑和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有了更加冷靜的思考,客觀的反思過去,實事求是地面對今天,以平和心態,科學研究的精神來分析當今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學生在課堂里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換句話說就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
一、課堂教學的現狀
要推進課程改革的發展,探索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我們就得談談當今課堂教學的現狀,也就是說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聽課、親身經歷,與同行交流和向專家請教,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存在如下的問題。
1.有的課堂,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卻露出浮躁,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並沒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現在「自主」變成「自流」,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的重要職責。
2.有的課堂,有「溫度」無深度。課堂上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雖然讓人感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
3.有的課堂,合作有形式有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4.有的課堂,探究有形無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歷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缺乏好奇心的驅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機械化,變成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
5.有的課堂,一些數學內容機械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6.有的課堂,預設過渡,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上看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實質上這是傳統以教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教學觀的體現,這種教學由於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個性化解讀,學生只能獲得表層甚至虛假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活性,不能轉化,內化為學生 智慧和品質,所以這是低效的教學。
7.有的課堂,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際,以及導致教學計劃的落實,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生成過多就會使教學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時也會導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從而最終背離了生成的目的。
二、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的問題
第一個關注的問題:課堂質量
質量和效率是築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怎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實現教學目標,就應該做到①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②多種教學方式融合,精心組織學習活動。③有效捕捉,利用,組織教學資源。④多層反饋,有效調控,適當評價。其次是學生學得有效。怎樣判定學生學得有效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①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技能是否提升。②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是否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也就是說經歷了數學發現、抽象、概括、推理、建模、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③學生是否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學習樂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識的慾望,是否體現了自信與成功。④學生是否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
第二個關注的問題:課堂效率
課堂效率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節課只有40分鍾,你在這一節課結束時,連基本的教學任務就沒有完成,能談課堂效率么?顯然不能。因而,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成本意識」,必須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長效與短效」,「可持續發展」與「暫時利益」的關系,不能以延長課堂時間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獲得暫時利益。
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實效型教師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的教師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實效型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①深刻領悟教材,為學生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設想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給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學科歷史文化,提升數學素養。②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因材實教。③有效地組織教學素材,優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育。④充滿熱情,有激情,會期待,懂得愛、真誠、友善、寬容、公平,懂得尊重學生和怎樣獲得學生的尊重,給學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方法、策略
1.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執教者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的實際。
有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為了給學生講解「對稱」的概念,在課下准備了大量的京劇臉譜。在課堂上,老師用幻燈片給學生一一演示,並告訴學生,這就是「國粹」。最後,老師問學生「國粹是什麼」?有的學生搖搖頭,有的則大聲地說:「國粹就是鬼臉。」
這里我們不得不思考
為什麼學生面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毫無興趣?有時還會出現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視而不見,毫無興趣?根本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脫離了學生的數學現實。思考之後我們應該採取的對策就是:
①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執教者,應該做到課前調研。
②數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作為執教者,應該抓准切入點。
③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作為執教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親歷過程。
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有趣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教師們眼界大開。
但是也有一些看似表面熱鬧,牽強附會、缺少數學思考價值的學習情況真的令人不安和擔憂。例如有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認識乘法」,執教者在上課一開始,出示了一個像動畫片一樣的精彩畫面——「動物園的一角」。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觀察後紛紛發言。
生1:我發現這兒真好玩!有小動物,有房子、大樹、白雲、河流、小橋。
生2:我發現小河的水還在不停地流動呢!
生3:我發現小河裡還有魚兒在游呢!
生4:我發現小兔們在開心地跳動著。
生5:我發現小雞的頭還在一動一動的,它們在啄米呢,還是在吃蟲子?
生6:我發現小橋上有兩只小白兔,它們是要到橋這邊來呢,還是要過橋去?
生7:那裡的兩座房子,哪是小雞家的,哪是小兔家的?
生8:遠處的白雲在飄動著,好像在歡迎我們小朋友呢!
……
至此,十多分鍾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在肯定中不斷提問「你還發現了什麼」,於是學生又有不斷的新的發現,聽到這,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在上數學課還是在上看圖說話課?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設計上,大塊的課堂時間在「非數學活動中」溜走。
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的學習情境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什麼?我們不得不思考:
①什麼是有效的學習情境?②為什麼要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③數學學習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情境?④怎樣創設數學學習情境?
前面的例子告知我們學習情境的創設離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創設學習情景的對策:
①創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②創設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③創設美麗的童話情境;④創設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⑤創設源於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教學圓周長時,有位老師是這樣安排自己的教學過程的
(1)算出下面兩圖形(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正方形)的周長,並說明用什麼工具和方法。
學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邊長的長度,然後根據公式計算周長。此時,教師給予肯定,並說:「請大家拿出各自准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用什麼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長?」學生有的皺起眉頭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劃,最終大家搖搖頭。在這突然出現的新問題面前,他們不安於束手無策,都想找個好辦法解決老師出的難題,於是出現第一次認知沖突,出現了思維活動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尺子上滾,大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各自測量自己的圓的周長,問題得以解決。
(2)正當同學們為想出好辦法,量出圓紙片周長而得意時,老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誰能算出校園內圓形花壇的周長?」在新的矛盾面前老辦法又一次束手無策了,於是又激起第二個認識沖突。最後學生得出用一根線貼著花壇圓周繞一圈,量出一圈線的長度,就是花園的周長。
老師說:「大家很聰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圓的周長,可是誰又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呢?」老師邊說邊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看著黑板上畫的圓,滾不能滾,圍不圍,怎麼辦呢?於是課堂出現第三次認識沖突,又激起強烈的求知願望。接著老師又畫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問學生:畫圓的時候什麼變了,周長也就變了?周長和它有什麼關系?通過實踐,很快發現:圓的周長÷直徑=π,進而成功地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3)同學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後,老師讓學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個圓的直徑就可以算出圓的周長。然後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又給學生創設了第四次認知沖突,把本節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鞏固。
她說:「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教學樓前有一棵千年古樹,他是我市重點保護文物,可我想知道這棵古樹樹乾的直徑該怎麼辦呢?」
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說:「把樹鋸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馬上又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反駁「那是文物怎能鋸嗎」
老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
最後得出:用線子先測出樹乾的周長,再用周長÷π得出直徑。
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認知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把這種矛盾和沖突恰當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設良好了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就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3、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找准切入點,把握生長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思考
①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學習嗎?
②小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
③只有數學活動才是體驗學習嗎?
④一問到底才是啟發式教學嗎?
⑤用了電腦課件就是「整合」了嗎?
對策
①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②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③創設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④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製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
內容是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三個人一組拍球比成績,這時用總數就行。但如果某一組有四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長點。
「切入」不是過去那種「今天我們來學習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表現一組數的平均水平」的這種直接「切入」,而應該是從生活的現實背景出發,找准切入點,再讓學生切入的過程。如學生在一次拍球比賽後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2個,但現在我變成8個了。」我馬上問他:「那你少的4個呢?」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
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後慢慢就平了——這是不是一個數學過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點、生長點?本節課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也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數、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預設與生成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
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那麼,生成資源來自哪裡?
一是教師精心預設;
二是課堂學習中自然生成。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
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
思考
你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了嗎?教學的每個設 計、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
你在預設中為生成留有空間了嗎?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你採用的教學形式是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如何走出課堂表面繁榮而實質低效的教學誤區?
對策
精心預設——准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准確評價
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
六、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為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①與時俱進地選擇好教學內容,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樁。 (知識技能)
②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過程方法)
③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朴實一點,雙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❼ 如何應對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問題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基本上專所有的教學過程甚至所有的屬問題及答案都是教師提出的,課堂上沒有爭論,也沒有異樣的聲調,一切似乎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然而,由於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軌道」運作,這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

❽ 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目標預設化

新課程呼喚生成性課堂,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請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發表意見坦率,適合集體學習,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一般不喜歡集體學習。

(8)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的論文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