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組合作對於高效課堂又有什麼意義
要使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師的課堂教學,需打破教師長期固有的傳統教學思想。因此開始不少教師抵觸過,彷徨過。因為老師們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甚至出現許多老師先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上一節課,再用傳統教學模式「補鍋」的現象。如此以來,不但使課堂效率變得低下,也違背了我區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原由。那麼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點來做:一、學習目標要「明」:學習目標即學生要在本節課需在知識、情感、能力等方面達成的要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階段簡要說明。使學生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記在心,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白自己這節課該做什麼,該怎麼去做?就會使學生緊緊圍繞目標去學,去思,去做。也就為打造高效課堂的打好基礎。二、導學提示要「細」:導學提示是學生完成每一節課堂目標的階梯。教師在設計導學提示時一定要「細」,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才會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實在。也可使一些疑難問題的坡度降低,這樣也就照顧到一些中差生的學習,從而做到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導學提示的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重點所在。教師一定要設計細致。三、課堂語言要「精」:這里的課堂語言主要指教師的課堂語言。傳統教學模式是一堂課絕大多數時間由教師講,學生被動聽。長期的以來由於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一直改不掉這個毛病,一節課中還是出現教師滔滔不絕,重復不停講的現象,生怕不講學生不懂,不會做。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也不是叫老師不講,但一定要做到「精」。怎麼做到「精」?需做到:1、不重復課件上的話。2、不重復學生的話。3、不重復教師自己的話。四、討論交流要「實」: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環節中,通過聽課發現一些課堂中許多學習小組圍在一起討論交流時,學生並沒有真正圍繞教師的問題去深入的討論交流,較多流於形式。甚至出現一些小組討論時間結束了沒有去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是在爭執誰先說的問題。討論交流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環節,如果這個環節不「實」,那麼小組合作學習也就成了形式。因此教師加強小組長和組員培訓和訓練,教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會把討論交流做「實」,做「實」這一環節,高效課堂也就不用愁了。五、匯報總結要「准」:匯報總結是一個問題或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故一定做到「准」。學生及教師在匯報總結一定要把握問題或課堂重難點所在,准確作出評價和總結。為一個問題或一節課畫上圓滿的一筆,真正做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怎樣小組學習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說,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同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且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表現」
「小組合作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多次嘗試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學生間的合作不夠和諧。我將全班分成15個4人一組的合作小組,每組都有推選的或指定的組長。我要求組長督促組員輪流發言,針對問題一起思考想法解決,細心傾聽和熱心幫助別人發言,使小組學習在互幫共學、和諧發展中進行。但是孩子們做起來就不一樣了,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全班有5個小組出現這種情況,合作學習就不能順利開展了。」
「其次,班級人數過多指導困難。我班共有60名學生,編為15個學習小組,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時間少則5分鍾,最多12分鍾。在我深入到一個組指導時,其他沒幾個組在繼續進行,每次指導3組就得『收兵』了。從學生的課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滿頭大汗、口乾舌燥,無奈地望望班裡的學生,除了剛被指導的那個小組的學生在看著我外,其他小組學生都各忙各的,好不盡興。」
「知道合作學習很重要,想多嘗試,讓學生從中受益,使師生雙方都喜歡它,可往往事與願違,當我提出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後,教室里便一片嗡嗡聲。」
「一是愛說的使勁說,不說的始終不說。有的組只有一人在發言,其他人默默地聽,產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說各的,不聽他人說。有的組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是說著說著就跑題。有的組圍繞主題說不了一會兒就跑到題外,借機扯閑話,到小組代表匯報發言時,吱吱唔唔、結結巴巴,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四是聽著聽著就霸權。當一位同學說出自己的觀點後,語言霸權者馬上予以反駁,直到那位同學無話可說為止,甚至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惡語相加,不會協調,於是告狀聲四起,破壞了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表現」
1.准備不充分,流於形式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准備不充分,表現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備不充分,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標》精神、分析教學內容,沒有合理地預設合作的契機、安排合作的環節;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備不充分,沒有異質分組,沒有為討論類合作學習設計合適的討論題,沒有為操作類合作學習提供充分的足夠數量和品種的學具,包括記錄合作學習過程和成果的報告單、記錄表等。似乎兩三張課桌拼靠在一起、學生4-6人圍而坐之、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一下」「小組討論討論」便是小組合作學習了,似乎兩三次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堂「課改課」了。表面上看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實際上學生或茫然無收獲,或爭吵偏主題,使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表現有兩種。一種沒明確宣布要求,一種沒及時宣布要求。學生對「合作些什麼?」「怎樣進行合作?」「我在合作時做些什麼?」以及時間限制、競爭條件、展示准備、匯報要求等不明不白、不問不聽,加上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於是各「作」各的,你不想與我「合」,我不願與你「合」,使小組合作學習作而不合。
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
時間不充足,是指教師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值達不到合適的長度。很多教師在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後,只過十幾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言,更不要說「幾個來回,相互啟促」或「幾經碰撞,生成共識」了,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而無質。一般來說,小組進行較復雜數學問題的討論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鍾,即使是較簡單的數學問題也不能少於2-3分鍾,再少,不是給小組合作學習釜底抽薪、煮成夾生飯,就是給教師一個警醒,這樣合而無質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必要安排嗎?
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
指導不及時,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點和引導。表現有二,一是有的教師在講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己無關,看上去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但教師成了失去主導作用的旁觀者;二是有的教師下組察看似隔岸觀火,盲目巡視如蜻蜓點水、不能及時介入調控,任憑活動放任自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和質量心中無數,使合作無果、學生無獲,難道主體突出就勢必要主導淡出嗎?
5.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評價不到位,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積極有效的褒獎和激勵。有的教師在各小組匯報時一味說「很好」或單純說「這一組最快」,不能敏銳地判別、及時地引領。誤導學生的浮躁求速,扼殺學生的不同意見。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能高效嗎?
二、 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合作』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價值。」
「作為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實施,要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教學過程展開、科學評價運用等全程把握。合作過程既提倡小組的『共學』,又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教師既不能幹預過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還真要動一番腦子,他們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要慢慢來,要從頭教。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看錶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範。」
「我邀請3位學生走上講台,4人圍坐講桌四周。我說:我們4個人就是一個合作學習小組,老師來當組長,我們一起學習,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看,一會兒評一評我們學習得好不好,開始!」
「當我發現1個學生一直沒說話,她平時就不愛說話,我就對她說:於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麼想就怎麼說,說得好我們聽你的,說得不好我們幫你,來!試試吧!於娜抬頭看了看大家,終於開口了。」
「小組合作學習模擬快結束了,我對全班同學說:現在請大家評一評我們4個人學習得好不好?各小組都動起來了,有的還在交頭接耳,有的已經發表評論了。」
「二組組長說:剛才你們一起學習得很愉快!」
「五組組長說:伍維松遇到了困難,大家都幫他想辦法,這點很好。」
「一聽組長這么說,我趕緊因勢利導:是啊,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後在學習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等待我們用集體的力量去想辦法、去解決。看來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很重要,大家想想對不對?請繼續評一評。」
「三組組長說:老師,我還發現你們小組四個人都說過話了,不像我們組,李玫不敢說話,我們要她說她就是不說,王碩要搶學具,我們勸也勸不好。」
「我又深入引導:看來你很想讓李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很想把合作學習搞好,對李玫和王碩,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就像我們三個人幫助於娜一樣,尤其是組長更應該帶頭這樣做,相信他們會和你們一起好好學習的。其實,老師剛才要大家看一看、評一評我和3位同學合作學習,就是要大家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不能爭搶、不能吵鬧,有什麼想法盡管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今後的小組學習我們就這樣做,能做到嗎?」
「能!聲音洪亮極了。」
「對於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像伍維松啊於娜啊,當他們有了一個可以歸屬可以信賴的學習與合作的小組,學習的需求可以及時在組內得到滿足,減少了班級群體的壓力,也間接解決了課堂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而那些較為出色的孩子則在學習活動中懂得了幫助別人,更明白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孩子們的學習心理更趨健康。」
「聽了她倆說的,反思平時做的,我想到了小組評價的重要性。其實,我們一直在講要重視孩子們的發展性評價、全程評價,而小組評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些希望能在全體同學面前發言而展現自己的孩子,便會將眼光內投,提高自己在組內的學習質量,以期得到小組的良好評價。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教學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罷,在大班額的集體中,都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與體現。」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於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筆者與老師們的反思和共識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即異質分組。由於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內部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實踐證明,同質分組弊多利少,它容易養成學生盲目自信或過度自卑的心理,而異質分組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根據大班教學的實際,7-8人也未嘗不可。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教師難以駕馭,活動難以正常進行。有的小組中的學生,對合作只有淺層次的理解,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於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動」、只有合作學習的「形」而沒有合作學習的「神」的現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合作學習可以是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對象也可以是多維的。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夥伴」、「交往的對象」。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台留給學生,並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學習的導師」包含「知識的引領」和「活動的組織」兩個方面。前者即給小組分好工或指導小組分好工,協調好各小組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促進小組研究活動能夠持續進行。後者即啟發和點撥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式,指導和幫助每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尋找解決的途徑。合理的活動時間安排、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具有參考價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基礎。
「合作的夥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並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學生見此定會驚訝,驚訝於老師的介入,那樣悄然無聲、水波不驚,驚訝於老師的技能,那樣超凡脫俗、爐火純青。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夥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學生驚訝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臨下的老師怎麼也會像一名學生那樣去完成一項研究任務?他們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興奮是激動。學習路上多了老師這名特殊夥伴的陪同,他們不再寂寞,不再無助,也不再灰心。這時的老師與其說是一名夥伴,不如說是一股力量,給了他們不竭的研究動力,伴隨著他們走向成功。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更把小組合作推向廣域的學習情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更加開闊的時空中進行,人際交往就更具多維性和互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而且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於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採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呈現出多維交叉、有機融合的特點。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後,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慾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綜上可見,實驗區的不少教師已經學會從理論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認識合作學習的涵義,已經學會從合作學習的內在規律來反思合作學習的現狀,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③ 如何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下創建高效課堂
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正確的教育方法是,誘導學生自由地發揮出天才潛在的能力。對孩子來說,最佳的誘導方式是做游戲。孩子在游戲中能學到多少知識,發揮出什麼樣的能力,是無論如何想像都不過分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無限地相信孩子的潛能。」
要正視每個學生的潛能,要承認他們的差異性和個性特徵,要聆聽其獨特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聲音,要尊重其特有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我認為課堂上師生所表現出來的不應是傳統意義的教與學的關系,而首先是一種道德關系,體現道德關懷,尊重學生的情感,積極建立一種平等對話式的朋友型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營造體驗感悟氛圍,鼓勵培養積極的心態,贊美每一次智慧的閃光,進而提升思維品質,培養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思考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將個人對生活的觀察、思考融入課堂。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回歸簡約,給人清爽之感。
一、讓快樂、高效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從02年新課改的起始年起,我就沉醉於課堂教學的研究之中。期間,深一腳淺一腳地一路探索下來,竟也收獲了許多。我認為教師職業是個良心活,真正做好了不容易。對教育的責任心及對學生的負責態度是做好這一工作的精神源泉。若說教學有捷徑的話,那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就是捷徑。興趣從哪裡來?只有教的東西學生會他就有興趣。怎麼教會呢?最重要的是確定恰當的學習起點,聽不懂就是消耗時間。辦法是降低難度,適時表揚鼓勵,一表揚教師就和藹可親了,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愛他所教的學科。為使學生充滿興趣,我嘗試將每節課設計成一次游戲,一場比賽,甚至一台綜藝晚會。課堂是生產快樂的地方,是激情燃燒的殿堂,學生的每次開懷大笑就是我最沉醉的時刻,一張張綻放的笑臉就是課堂上最亮麗的風景線。為踐行這些理念,我一直置身於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學生學習與提高的教學模式——《全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該模式能體現全員參與,全程掌控,全面提升的特點。這種課的上法集中體現在「有效組織學生學習」。通過分組、分層次、學生講題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師生交往,一個人的學習很多同學給予關注、補充、鼓勵,學生學習有序,教師點撥到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潛力。
二、《全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操作情況及上課程序。
所謂全程小組合作,是指各小組成員間課上、課下,多角度、多方位地全過程合作。根據教學實踐,我整理歸納了小組劃分、任務分配、角色分工、穿插提問、分數評價、學習程序、收獲性作業、激勵進步、課下合作、搶答展示、分層檢測、課堂總結、講評反思、成長檔案、組長培訓、每日兩題等十六個方面的具體操作情況。
1、小組劃分。每4人一個小組,8人一個大組,每個大組包括兩個小組。分組採用就近原則,前後兩對同位即可成為一個小組。如果有條件,最好按學習等級劃分。分組後,由各小組成員根據平時的學習成績商量確定4人的層次,按成績高低,每人對應A、B、C、D層中的一個層次,A層是組長,D層學生一般是現階段的學困生,之後,由課代表記錄各組四個層次分別代表的同學姓名。由於每個大組包括兩個小組,小組活動時可分開獨立進行,亦可一個大組共同進行,所以每組的成員又按小組的角色細分為A1、B1、C1、D1和A2、B2、C2、D2。各組員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階段性測試之後,要對層次進行調整,實行動態管理,以激發大家的干勁,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
2、任務分配。每次小組合作上台展示前,教師要進行任務分配。為了使大家全面預習,更充分地學習,上課的前一天晚上,每位同學都是預習第二天要展示的全部內容。第二天上課時,一般採用抽簽方式,由教師將總的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盡量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組,由小組成員協作完成。無論任何課型學生不預習就不能展示,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感知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並通過小組互動和合作交流,使問題得以解決。由於對所展示的每個題課前都做了預習,因此,其他組展示時,本組能夠提出問題,有時還能獲得搶答的機會。
3、角色分工。課堂展示前,每小組的四位成員要商量確定每人擔當的角色,派出本組的最優陣容。教師規定四角色要完成的任務是:一人分析講解;一人點出本題用到的知識點及本題的關鍵點;一人說注意事項,進行友情提示;最後一人對本題進行總結、拓展、提升等(這一角色一般由組長擔當)。展示後的點評打分,將主要依據第一個角色——講解人的層次進行評定,如果是D層同學講解的,其分數將比其他層次的分數高,因此,各組會盡可能地選派D層同學講解,這樣會大大增強這些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熱情,達到人人提高的目的。
4、穿插提問。課堂展示時,各小組輪流進行,展示本組任務時,各成員的收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其他小組展示時,做觀眾的那些學生就不能保證人人有收獲,有的學生根本就聽不進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經過思考及反復實踐,做了這樣的改進:一方面,「觀眾」可以通過搶答方式提問「演員」,可隨時插話,當然也要注意傾聽,否則保證不了提問質量;另一方面,「演員」也可即興設問考「觀眾」,這種雙向的穿插提問都可依據參與人的層次計分,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每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大家每一分鍾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5、分數評價。依據教育規律,學困生、中等生與優生之間存在知識、能力、自信心等各方面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同一件事所付出的努力是截然不同的,為此,我們應承認差異,更要尊重差異,要鼓勵暫時落後的孩子不斷進步。本著這一原則,我先設計了一個各層次對應分數的預案,後經全班同學民主通過,最後確定為:A層20分;B層30分;C層40分;D層50分。比如說D層同學,他(她)在課堂上參與的每一項活動若成功的話以50分為參考分記分。為了使分數統計簡潔化,各組自己累計得分,指定B層學生負責對分數累計、記錄,並於統一時間點評報分。對於報出的分數若有疑異,任何組都可隨時質疑。通過分數評價,可大大提高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6、學習程序。不管上何種類型的課,基本採用「課前預習——課上展示——課後復習」的學習程序。每節課下課前5~10分鍾,教師引領大家預習下節課主要內容,布置任務(即下節課展示的所有題目),進行預熱,為學生課後的自我加熱進行鋪墊。上課的第一件事是預習交流,由學生總結這節課涵蓋的主要知識點,之後,對教師精選的典型題目進行展示,每組的展示都力求通過各種角色將此題分析透徹,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隨著預習時效性的增強,課上學生的展示會出現驚喜不斷、異彩紛呈的熱烈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異常高漲。
7、收獲性作業。讓收獲成為學生課後作業的最強音,讓作業成為課堂快樂學習的延伸。學生的課後復習主要是通過做「收獲本」作業實現的,這樣可以讓課內的收獲延續到課外,我嘗試了一種「反常規」的作業布置與書寫方式:①寫什麼?寫今天自己在聽講、展示、課下交流等活動中收獲最大的、最值得總結歸納的精華問題。題目自選,數量自定,因人而異,可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②怎麼寫?針對某一問題,可圍繞分析、解答、知識點、易錯點、關鍵點、規律提煉、總結提升、拓展延伸等方面進行整理書寫。為使這些作業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地為自己服務,教師建議學生採用雙色或多色筆書寫需要標注、旁批、點評的重要語句。③成效如何?應該說效果顯著。一些學生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每天寫這種收獲性作業就像在海邊拾到美麗的貝殼,回到家要精心地一顆顆串連起來,可觀賞亦可積累收藏,感覺特過癮。還有學生說,看到自己寫的東西有種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的感覺,寫了還想再寫。從設計這種作業的意圖來講有如下功效:避免抄襲,減少無效勞動;培養創新能力;提高解題的規范書寫;鍛煉歸納總結能力;作為師生書面交流的陣地,教師可以經常通過一些激勵性評語與學生交流、鼓勁等等。許多學生的作業做得特別精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就我而言,以前不太喜歡看作業,而現在是期待著每日必做的功課——看作業。為使作業帶來的功效更加顯著,陸續開展了作業星級小組評選、貼星等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的作業也逐漸發展為一種作業文化,成為教學諸多環節中最亮的一筆。
8、激勵進步。這方面工作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突出體現在以下一些環節中:(1)課堂展示。在各組上台展示的過程中,只要感到某個同學或某一小組在諸如站姿、語言、聲音、分析講解水平、協作意識、總結提升等方面表現出色或者進步很大時,全體師生會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有時這掌聲完全是情不自禁、有感而發的真情流露,而被祝賀的同學會將此作為影響心靈的大事銘記在心,久久不能忘懷。(2)作業批改。每天一打開學生的作業本,與學生的交流便流於筆端。這交流可以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的解答,也可以是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思想困惑進行的引導,總之,學生們很信任老師,我也以此為契機經常寫一些激勵性評語鼓勵他們,這對他們的成長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3)測試之後。每次階段性測試之後的試卷講評課上,我會將進步較大的學生請上台,一一同他們握手,表達老師對他們的最真誠的祝賀,這時最燦爛的笑容會掛在他們臉上,而沒被祝賀的同學也會暗暗下定決心,下次走上台去的應該有我。這樣使得班中比學趕幫的氣氛異常濃厚。
9、課下合作。小組合作的最大優勢是小組成員間的課下合作。因為有許多問題,學生是不需要通過問老師解決的,採用「兵教兵」策略最為恰當。為使這種「兵教兵」策略更有針對性,教師建議小組內4名成員互相結對子,實行組內幫扶。其中,A層與D層一對,B層與C層一對,這樣責任比較明確,學生離開老師照樣可以學得熱火朝天,班裡時常會呈現出許多小老師在緊張工作的景象。為使學困生的學習有更強的內驅力,使這種合作更加主動、認真、富有成效,我採用了「任務驅動」的方式:一種是課堂上請各組居於同一層次的學生通過板演進行測試;另一種是小組展示時這些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比試,這樣做的目的是挖掘學生心底的健康向上的力量。應該說,學生課下的合作,會給每個孩子帶來最富有成效的提高。
10、搶答展示。在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一系列課型中,有時會出現學生不能或不適合獨立展示的情況,比如,一個單元的起始課,學生的知識還不系統、處於初學狀態,這時老師的講解與點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怎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所有學生的聽講注意力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為此,經過反復思考實踐,最後採用了這樣的辦法: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即時設問,每位學生都可以起立搶答,答對者可按層次加分,若同一問題被兩人或兩人以上同學搶到,則要按照民主通過的三原則進行謙讓,只這一項改革,就引起了全班各層次同學的極大興趣,學習氣氛異常火爆,大家聽講也格外認真,提問、質疑、研究的景象此起彼伏。下課前,各組會對搶答情況通過報分環節予以公布。
11、層次檢測。學生之間展開的競爭,應該是建立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公平競爭。我們承認差異,更要尊重差異。為此在作業要求及小測試中,我會兼顧到這種差異。比如說,D層學生的作業,被教師劃定「很好」等級的,可能在A層學生這里只是「較好」,因為完成好同樣的任務,D層學生要比A層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老師應該對學困生給予足夠的寬容與關懷。在課堂測試中,讓同一層次的學生比賽,會更有實效性,測試結果會為後面的學習帶來動力。除了關注學困生,對A層優生的培養拔高更加不容忽視。課堂上經常給他們安排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鍛煉他們的能力,他們身上還肩負著「火車頭」的重任。還有B層C層,都要合理安排,人人照顧到,總之,課堂上每個孩子都動起來了,課堂教學就高效了。
12、課堂總結。為了鍛煉學生尤其是一些優等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我在各種課型的課上都會設計學生總結環節。復習課上,每節會有一名學生擔任主講人,要求在上課開始後的前5分鍾引領全班同學復習本課涉及到的重要知識點。他們的講解必須建立在前一天晚上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抱著對全班同學極度負責的態度,既鍛煉自己的能力又不耽誤大家的時間,老師課前會對主講人進行培訓。試卷講評課上,會安排組長總結點評本組成員的進步情況及試卷分析等;新授課下課前的幾分鍾將有一名或幾名學生對本節課的收獲上台進行小結。對學生的總結情況一定要做出評價,這樣有利於他今後的改進及全班參與總結學生的整體水平的提高。這一項舉措為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④ 如何讓高效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並通過學生的各種有效學習合作,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也就是說,在三種學習方式中,自主學習是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而合作學習是促進學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基於此點,小組合作學習就自然成為新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最多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在於小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組合作,才能使課堂達到高效。
一、選擇具有合作價值的學習內容使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
首先,學習內容可具體分解。合作學習,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提高。要選取那些內容可分解,可讓每個合作成員有明確任務,又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其次,討論的問題要有思考性、,啟發性、探究性。「學源與思,思起與疑。」常有疑點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創新。探究疑點的時候是注意篩選那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答案多樣、學生感興趣、愛參與的內容。
二、學生獨立思考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發展動力
合作學習是通過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如: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討論,形成集體意見。否則,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於討論,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打開,容易被別人觀點同化,出現人與亦雲的現象。
三、學習任務明確分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學習中學習任務的確立也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是貼近學習實際的、有選擇性、有一定難度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學習任務,小組成員間也要根據個人特點分配任務。
四、教師引導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並不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始終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以高漲學習熱情投入於合作學習中。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巧妙引導。特別是出現困難、意外混亂局面時要深入小組,掌握情況及時調控,保證小組學習合作有序、有效地開展。教師要及時診斷與處理問題,注意激活「冷場」,控制「過熱場面」,使全體小組成員「動」起來。教師還要下組參與學習討論,及時把握各組學習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機智,調整學習時間,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內容
展示交流有利於讓各個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並傾聽其他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言。通過及時展示交流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教師要傳達給學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動中去的信息,激勵學生參與展示活動。
六、評價激勵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導向
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
1.小組自評和組與組互評相結合。既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2.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
3.可以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符合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學習方式,它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將發揮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最佳時機,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質。
⑤ 小組合作在高效課堂中的模式有哪些
相關文章
一年級高效課堂初探——…
小組合作學習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熱 薦 ★★★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作者:caizuqua…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7291 更新時間:2010/4/1 18:05:14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恩施市實驗小學 蔡祖泉
任何一種學習方式的習得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天長日久的訓練和堅持。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比個體學習更復雜,因為學生得同時參與到學習任務與小組任務中去,更需要從班級文化層面上去營造合作的氛圍,才能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從而更有效的達成學習目標,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我們知道,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主要途徑之一。這一學習方式順應了我國倡導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變革,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的挑戰;它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展得到張揚,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展創造了較大的空間。
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的組織形式,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表明了教師從過去關注如何「教」轉向到如何引導學生「學」的行為轉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運用把握不準,導致在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的效果未能很好的發揮出來,有時甚至出現了低效與無效為合作而合作的現象,影響了教師對這一學習方式的認識和高效課堂建設的深入推進。
小組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內的學習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成效顯著,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實際上合作學習的主張並非始於今日,從古以來就有學者提倡合作學習的觀點。古代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說明一個人的學習力量是單薄的,必須重視小組間每位成員的力量與智慧。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麼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一 、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將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提倡教師充當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巧妙地運用師生、生生、組際之間互動,把導與演分離。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教師不再把自己視作為指揮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學生潛能和主體地位,把大量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創造一種積極互賴的關系,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將來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誤區
縱觀目前的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已引起了老師們的關注,各班相繼也成立了學習小組,課堂內也出現了三五成群,你爭我議,煞是熱鬧的景象。但深入了解,細心觀察,一片熱鬧聲中出現的是合作學習被虛化的現象,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誤區一:分組不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組,座位的編號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這樣還可能導致有的小組能力很強,有的小組差一些,這樣小組發展不平衡。可見,小組的成員組成對學習的效果也很重要,是不能隨意安排的。
誤區二:合作時機不當。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主要方法,而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些問題又太難,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都不適宜於合作學習的開展。合作探究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如果過於頻繁,反而會適得其反。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通常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一些原本只需通過簡單自主學習就可以讓學生獲得的一般性知識技能,偏偏要花時間、費力氣,在小組內反復討論交流,是大可不必的。
誤區三:合作分工失衡。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見到老師「欽點」的小組長在小組內復制教師的權威,儼然一個小老師,操縱甚至包辦小組活動。小組長大多是能力較強、成績較好、活潑外向、喜好表現的學生。有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一定能夠友好相處,有的學生成了「獨裁者」,大權獨攬,壟斷了操作任務,不讓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觀者,不習慣也不善於主動思考,不知如何學習,更不知如何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依賴心理,學習處於被動狀態;更有學生乘此機會思想游離,說一些或做一些與討論主題無關的事。
誤區四:合作組織欠佳。有些課堂片面追求合作氣氛,教師呈現問題後,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容易造成優生一言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紀律散漫,出現大量的課堂教學「邊緣人」,教學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自然就會合作。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就提出問題嘰嘰喳喳討論時,教師要麼背著雙手,在學生中踱來踱去,要麼象徵性地這一組插一言,那一組提一句,只待預先設定此環節所花時間一到,命令交流。結果,出現學生針對學習內容各自作答,表面看來熱熱鬧鬧,實則沒有思維撞擊的火花便草草收場。有的學生乘機開小差,說空話。導致小組活動流於形式,學習效率低下。
誤區五:評價不全面。表現在只注重對小組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只注重對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缺乏對小組捆綁式的長效評價機制。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
看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參與;三看是否有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合作效果。
為了鼓勵每個組員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切實推動學生的發展,實現課堂高效,提出以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組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當注意結構的合理性。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有利於組內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於開展組間競賽,公平競爭,發掘小組群體智慧,實現優勢互補。因為合作學習需要多樣性,而不同成員間的信息互換可以激發更多的觀點,使全組成員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二)做好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分工
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無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確。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使每個成員都擔當特定的角色,並且每個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體現「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則,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每個小組應設立小組長、聯絡員、記錄員、報告員等角色,並應過一段時間後交換分工。
1.小組長。他的任務是指揮小組開展活動,負責小組所有的成員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因此要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
2.聯絡員。負責小組與教師及其它小組的聯絡和協調。因此要選擇比較靈活,性格外向,善於交際的同學擔任。
3.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的活動、決議、討論結果。因此要選擇學習態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字跡清楚的學生擔任。
4.報告員。負責重述小組討論學習的主要結論,並演示研究成果,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每個組員不僅要明確自己的任務,而且使他們體驗到個人的價值,從而形成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
(三)發揮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作用
為了確保有效合作學習的開展,應對組內各成員(重點是小組長)進行專門的培訓。
1.督促小組長積極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組員合作學習的意識。
2.指導組織者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調控。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簡單的問題讓後進生先說,促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肯定,出現意見分歧時,請組員說明理由,當出現冷場時,組長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
3.引導記錄員善於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問題發表的不同意見,並指明報告員及時准確地向全班匯報。
(四)創造和諧的合作學習環境
1.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合作學習中,充分尊重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在這時候,教師要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合作中出現的情況予以及時地引導、鼓勵,讓每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既學得高興又有所收獲。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很喜歡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但往往不等學生討論完畢就喊停,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討論的時間,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五)關注小組合作學習技巧的培養
在組織合作中,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並掌握一定的合作規則。
1.學會表達。小組討論交流時,採用小組長指定輪流發言,小組成員圍繞一個問題輪流發言(可先指定後進生發言),力求每個成員都參與交流,提高弱勢群體的參與意識。
2.學會傾聽。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認真聽清教師的提問,聽懂小組的分工要求,聽明白其他同學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嘴。
3.學會思考。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要注意指導思考方法,從扶到放,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4.學會辯論。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以理服人,避免無意義的爭辯,使用積極、文明的語言進行辯論,避免出現過激言語。
5.學會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間的幫助遠比教師的幫助效果好,要提倡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當小組代表發言精彩時,相關的組員也應受到獎勵。
6.學會寬容。教師要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人感到輕松和愉悅,產生好學的動力,保持活潑、尊重、自信、進取的態度。
7.學會欣賞。在交流中,學生既要學會欣賞自己,又要學會欣賞他人。可用「你的見解真棒!」「這種演算法很好,真了不起!」「你們小組有這么多種解法,真聰明!」等激勵語言。
8.學會相處。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使學生明白只有人人參與、團結協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榮辱與共的群體,不能和小組成員友好相處或拒絕幫助都是不可取的。
(六)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需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等條件,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時間組織合作學習。
1.選擇學生感興趣、探究慾望強烈的內容,選擇一些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有一些爭議並依靠個人力量較難完成,學生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以及較復雜、較綜合的學習內容及重難點進行合作學習。
2.當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意見發生分歧時,知識需要拓寬時,問題涉及面大時,學生回答不全面時,當學生主動提出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進行合作學習。
3.在合作之前,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效。同時,教師要保證給學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有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七)做好合作過程的多元評定
教師的評價要體現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1.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互評。
2.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也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注重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
3.重視口頭評價與形象評價相結合,教師應掌握好課堂評價的杠桿,如用一句真誠的話表揚,用一個贊許的目光贊許,用一張精美的貼畫激勵,還可用等級和評分等多種方式對合作小組進行鼓勵。
總之,在建設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課堂上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斷去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合作學習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⑥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⑦ 高效課堂如何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組成的,這需要長時間的配合和培養才能組織起來。建議在平時教學中就要讓小組形成有主心骨,大家討論,總結,自評和他評的習慣。
⑧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實施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因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放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數學課堂,在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堂上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那麼,怎麼能讓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建立起數學的高效課堂呢,這是我們在教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現結合多年來教研教學實踐,談點自己的認識。
一、科學搭配,創設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
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這就需要進行科學的搭配,如果隨意搭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起不到預想的作用,因此應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性格特點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然後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為四至六人一小組。這樣,小組成員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學習效率會大幅提升,同時也縮小了小組間的差別,便於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
學習小組經過合理、科學、優化地搭配,在此基礎上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組長的帶動下,通過組內學生的積極主動的探究、互幫互助學習活動,同心協力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抓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切入點
1.復習中創設情境
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識活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依然會出現復習時一問一答的基本模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低,興趣也不濃,對舊知與即將學習的新知之間的聯系不感興趣,更難以激發一種積極的狀態進入新知識環節的學習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則有效的避免了這一點,復習中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創設氛圍,一方面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復習中去,通過喚醒舊知識,為新知的學習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另一方面也創設了一個較為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新知的學習狀態中,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理狀態進入新課的學習。
2.新授中啟發心智
新授中要設計好教學的細節,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要適時開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師生、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評議,以達到訓練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步驟設計教學:
(1)獨立思考,讓學生根據給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在小組合作前必須有一個較為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在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進行思考,而不僅僅作為小組中的一位聽眾。教師在此時要鼓勵學生,特別是能力中等和較弱的學生,引導其觀察,審題。
(2)組內討論,讓小組內各成員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幫助解決問題,形成初步共識,得出結論。
(3)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發表各組的意見,這是各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過程。
(4)引導評價,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通過橫向的比較意識到與別組的差距,促進齊心協力共同進步。
這樣有步驟的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另一方面促進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鍛煉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練習中提高效率
「精講多練」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的教學形式。其實,這里的「多練」不僅指練習的數量上,更多是在質量上的要求。而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加大了學生的參與率,另一方面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思想的有效形式,從而保證了練習的有效性。合作學習中,老師就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選擇和設計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積極性。
三、拓展合作學習形式,引放適時、充「盈」合作
如何採用合作學習活動形式,要依據教學內容、問題解決的不同而各有側重。
在合作研討時,討論與交流是緊密聯系的,但也有以交流為側重的小組交談活動,在進行知識的建構、問題的思考、活動的反思時,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有差異,所產生的想法和表現自然也會有不同。適時交流,給予了不同能力的學生展示自己發現的機會,每個人還將會得到來自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信息。交流時問題的設計,應具有開放性,能包容多種答案,應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一方面交流不會「冷場」,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見可不重復」的規則。交流中有述說、有補充、有傾聽、有啟發,使有效合作得以實現。當然,也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問題解決,積極運用「做數學,活動中學數學,合作學習也是教學目標之一」等先進理念,豐富小組合作的活動形式。如學習「角的認識」,學生在小組內人人操作,畫角、剪角、折角、然後交流每個人的發現,不一會兒角的基本特徵學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學習「人民幣」時,可讓學生先自願組成小組購物。在購物過程中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或簡單計算。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教師「收放自如」學生才會「放下包袱、開動機器」;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相互比較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攏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四、重視合作學習評價
心理學認識: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識和力量。因此,恰當、有效地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能激起學生參與合作的願望。
1.課堂評價。「你的想法真了不起」,「這個小組辦法多,合作好」,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閃光點、成功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定期評價。在兩周或一個單元教學後,進行「個人與小組」評價活動。先在組內評價個人,然後組間互評,最後教師綜合評價,讓學生體會合作優勢,同時加強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培養。
總之,多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由地去飛翔;多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多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獨自去探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獨特的感受,走進課堂,同教師、教材、同學對話,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索,親身體驗,生成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這將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的方向。
⑨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課堂
合作學習是建立抄在學生襲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有時為了追求合作氣氛,使小組發揮作用,教師在呈現問題情境後,根本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小組內討論一下」,這樣學生還沒來得及獨立思考,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就更談不上討論了。即便討論,也是組內A、B同學一言堂,或者說這樣的討論流於形式,根本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