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如何促成小學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
倡導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動態生成」教學觀念要求版教育工權作者不能孤立靜止地看待學生,而要著眼於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成長,站在人生發展的制高點對其動態生成進行智慧的選擇和高超的把握。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機械地按原先設定的一種思路進行教學,而是在當時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下,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教師因勢利導,創造性地組織起適合學生參與,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產生自己的學習經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凝固的課堂場景變成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和關注
2.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關注每一位學生
小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都能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為提高學生素質,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又必須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第一,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於每個兒童的先天素質和後天影響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的結果必然要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這包括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其中主要有:學生智力水平存在個體差異,智力是影響學生學習快慢的最主要因素;學生人格特質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習得素質存在個體差異,學生發展中形成的素質對學習起加速或減速作用。另一方面是後天的,包括家庭的影響,生活學習中意外事情的影響。
第二,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符合一般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的進程,認真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班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體教學上,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要在面向多數的集體教學中兼顧兩頭,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我們要了解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情況,及時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後進生能回答的問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以達到大面積豐收。對於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對他們要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學應用題的時候,練習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練習題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學習好的學生在做完後,再做一些較難的題目,或者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第三,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適合新的課程標准理念。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可以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為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教學內容上,素質教育要求教學內容具有基礎性、範例性和綜合性,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重視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體現人文性與科學性、社會性相結合。新的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不是固定的,它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來統一的教學內容變為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適宜自己的目標要求,並在學習中表現為達成目標所作出的積極行為。例如數學的計算,它對不同學生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它可以允許一些學生用多一點的時間達到要求,對計算速度的要求也可以適當,計算只要求達到「會」或「比較熟練」的內容時,在速度上就不要不切實際地提出過分的要求,另外鼓勵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根據不用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達到統一的要求。
第四,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符合新的評價標准和學生的成長需要。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新的評價方法改變了以前以分數為唯一標准,力求讓學生在達到最基本的統一標準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得到發展,其目標包括文化科學素養,思想品德素養、身體心理素養、審美藝術素養、勞動技術素質和完善的人格。這說明了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應該是客觀的。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選擇它們最喜歡的,最適合的,最需要的知識。
從上面可以看出,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是辨證的也是統一的,我們在教學教育中只要愛護和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能不斷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和提高。
3. 如何利用小學數學課堂生成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學生生成的基礎性資源中,學生的正確答案,精彩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方法,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而比較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遺忘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都有自己生活獨特的生活環境。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文化氛圍下,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導致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現差異。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各種錯誤是難免的。教師要樹立正確地對待錯誤的觀點,充分認識錯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意義,把錯誤當成有效的教學資源。面對學生的錯誤時,要學會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為開展教學活動服務,變錯誤為資源,化腐朽為神奇。
4. 如何生成讓師生心靈舒展的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充滿情趣和靈性的課堂,是主動、互動、生 動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如何讓數學課堂成為 充滿智慧的旅程,我想這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開放的學習空 間,撥動最動人的情弦,放飛充滿情感的創造,讓數學課堂充滿 和諧的樂章。 一、智慧課堂的支撐——心靈舒展 學生的心理安全是創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條件, 也是成為智慧 課堂氛圍的基本保障。現代課堂教學觀的核心就是關注人的成 長。 因此, 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 1、以情動情。所謂「情深方能意切,感人全在真情」 ,課堂 教學中,教師的真情實感直接影響師生關系,直接關繫到教學的 有效性。正如第斯多惠所說: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身, 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在課堂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 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適時 點撥,熱情鼓勵,在課堂中師生一同激動、平靜、愉快、緊張、
悠閑......在課堂中讓每個孩子樂於嘗試, 積累成功經驗和積極 的情感體驗, 讓他們獲得心靈的快感、 心靈的寧靜和心靈的滿足。 2、以「景」促情。數學評課,說課,板書,教學反思情境 是聯系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紐帶,是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 一個好的情境往往蘊藏了與新知學習密切聯系的數學問題, 具有 較大的信息量,它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課堂的生命堂 營造出一種精神振奮、生機勃勃的「情調」 ,同時指引學生深入 探究,提升數學思考能力。因此,在課堂中,我們要從兒童的心 靈出發,創設有價值的數學情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 使學生產生愛學、樂學的情感,使他們對課堂教學充滿興趣,從 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3、以「動」鼓情。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親歷、體驗「發 現、 探究」 的驚喜, 將會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長時間的學習熱情, 更有利於學生思維靈活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 中能夠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促進智慧生成的數學活 動,讓他們在操作活動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主動參與、不斷 進取,讓整個課堂充滿著和諧、動態合作的氛圍。
5.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上應該關注什麼
學校的研討課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今天做課的是一年級的兩位老師王老師和路老師,她們執教的是同一節內容---《重疊問題》。這節的內容在原來的老教材中僅作為課後的思考題出現,供學有餘力的孩子拓展思維。今年教材改革後把它作為數學廣角內容列出來供所有孩子學習,這說明新教材對這塊內容的要求有所變化。既然作為數學廣角內容來研究,證明比普通的學習內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相對於一年級才入學三個月的六歲孩子來說,的確理解起來不易。但經過王老師和路老師的精心准備,把有難度的一節課像走泥丸一樣演繹了下來,而且學生學完後個個喜笑顏開,理解的非常透徹。縱觀這節課,兩位老師有以下共同的優點值得我學習。 一、時刻注重課堂上人人參與 首先、一開課的口算,先讓全體學生看屏幕上的算式自由說得數,然後再指名說得數,其他學生當裁判。其次、全體學生同時擺學具,個別學生上講台在黑板上擺,擺完後,訂正時,讓全體學生邊讀題邊檢驗自己擺的是否正確,一改過去讓黑板上學生說擺法,其他學生看的做法。最後,學生寫算式時,先讓全體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寫算式,然後指名說不同的演算法。再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每個算式是否符合題意。自始至終老師始終把全體學生放在眼裡,做到了課堂是人人都參與的場所。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學的真實,記得牢固,用的靈活。兩位老師在課堂上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學的積極主動,如讓學生站站隊,動手擺擺學具,畫一畫等,把要我學演繹成了我要學。特別是老師們和藹可親的笑容,說話平和的語氣,不光讓學生,就連我的聽課者都感覺願意參與課堂中。 三、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們小學里的知識點並不多,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後續學習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慣養成教育在兩位老師的課堂中貫徹落實得更好。 1、讓學生的目光始終注視著老師,不走神。王老師還別出心裁的設計了大眼睛獎,隨時表揚發放。 2、 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一年級孩子識字量小,在讀題時,讓全體學生把書平放在桌子上,手拿鉛筆邊讀邊點,讀到不認識的字隔過去,注意聽別人怎麼讀的,一會兒再把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然後再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這樣經過反復讀題,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也便於學生理解題意。 3、 操作前要求的習慣。 聽過很多低年級的課,一遇到有學具操作的環節,課堂秩序就混亂,學生操作結果五花八門,究其原因,操作前不明白操作要求。可是在這兩位老師的課堂上都很注重讓學生先聽老師的要求,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學具。要求是:一邊讀題,讀一句,擺一擺,邊讀邊擺。所以學生操作的有條不紊,擺的效果也很好。 四、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常常頭疼的是老師上面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一個學生回答,還沒說完其他學生就手舉過頭:「老師,叫我吧!」而且很多同學的回答都是重復性的語言,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降低了課堂效率,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培養學生聽課習慣方面王老師做的尤其好,有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時刻提醒其他學生,要認真聽,一會兒他說不對的你來說,他說不到的你來補充。而且還提到看誰最會尊重別人,別人回答你聽得認真,你回答時別人也會認真聽,你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所以課堂上當王老師問道有沒有不同意見時,其他同學的回答沒有一個是重復的。短短的三個月孩子們良好的傾聽習慣真令我嘆服。 五、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得當事倍功半。從一開課老師就讓學生多讀題,讀完後先讓學生猜一猜結果。然後教給學生猜想後再用學具擺一擺驗證,沒有學具時可以畫一畫驗證,通過不同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理解後尋找解題算式方法。老師最後告訴學生,學數學就要學會猜想,猜想後還要想辦法驗證自己猜想得是否正確,最後列式計算,這是學數學的一般方法。從一年級就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六、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當學生出現一種解法後,老師啟發學生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想法,鼓勵學生積極動腦,用多種思路解決同一個問題。當學生用不同的思路解決了同一個問題後,讓他們同桌兩人一組說說每種解法的思路,較好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聽完兩位老師的課,使我再次深刻領悟到小學數學教師課堂上應該關注的內容:1、使課堂成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運動場;2、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4、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5、讓學生掌握學數學的方法;6、培養學生會思考,善於思考。
6. 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關注後進生
一個來班人太多,什麼也顧不上,這個源不是一個老師就能解決的問題。
對於個別後進生
首先分析後進原因:智力問題、家庭環境、個人態度、努力程度、學習方法等
然後才能對症下葯
最後強調:要長期(不是一個學期,也不是一年,是很久)堅持,把家長、老師、學校等因素的正面合力作用在他身上才有用。
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關注什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8. 如何利用小學數學 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基本上所有的教學過程甚至所有的問題及答案都是教師提出的,課堂上沒有爭論,也沒有異樣的聲調,一切似乎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然而,由於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軌道」運作,這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
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結合平時教學中具體事例,談談如何機智處理生成
時間關系,具體事例就不說了。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驗,現總結如下,僅供參考:
一、首先要備好課。將課堂上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預設出來,學生在回答時可以從容應對;
二、其次要依靠學生。課堂教學時,會有很多生成,首先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幫助你解決問題;
三、接著要動員學生。如有必要,可以讓學生們一起來探究,動員他們來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如果不是本堂課的內容,可以課下接著研究,以免耽誤課堂時間;
四、最後要關注學生。課堂的生成,後期教師要給予關注,這樣,學生才會有更多的「生成」,這樣會使得你的課堂更豐富、更精彩!
10. 淺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形成動態生成
面對不同的學生靈活處理教材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於教材,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隻局限於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