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國學課堂

小學國學課堂

發布時間:2020-11-25 09:05:05

A. 國學走進校園,國學走進課堂,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和建議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國學教育。校園「國學熱」持續高溫,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學進課堂」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成了一種普遍做法,但具體該怎麼進課堂?卻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與理念。隨著各地中小學有關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推廣開展,這個話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爭論。

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向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等,將這種關注與爭論推向了新的高潮。記者由此對我省部分小學的國學教育開展情況作了調查,經驗、教訓、困惑、建議,受訪的學校、家長、學生各抒己見……

共識:

現代的孩子應該學點「國學」

成立於2005年的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建校伊始將「國學」教育定位為自己的辦學特色。校長胡建玲說,當年「拍板」時還真下了點決心,也聽到了些不同的聲音與質疑。

5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國學教育、引進國學教育。「國學進課堂」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成了一種普遍做法,校園「國學熱」持續高溫,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在專家、學者的眼中,「國學」是一門浩瀚、高深的學問。而在廣大校長、家長眼中,他們所說的「國學」,更多的是特指中華文化的傳統經典。被提及最多的,是小學生即可涉獵的啟蒙讀物《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還有《笠翁對韻》、《論語》、《大學》……

漯河市實驗小學副校長田平認為,學「國學」可以育人、啟智,並能從誦讀中感受到中華傳統經典的魅力與博大精深。

漯河市受降路小學校長趙文清認為,學「國學」可以提升孩子們的道德素養、豐厚他們的人文素養,還有提高記憶力的「額外」功效。

受訪的家長、孩子們,也對學「國學」表示出了一致的認可與響應。春暉小學前不久作了一個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家長支持學校繼續開展國學教育。

鄭州市的某小學生家長李姍說,現時期對孩子的「誘惑」太多了,「獨二代」的成長環境又存在諸多問題,學「國學」可以修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沉下心」來,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性格養成都有很大幫助。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現代的孩子都該學點國學:「以前的學校教育對國學重視不夠,一段時間國學教育甚至出現了斷層和缺失。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更不應忘記自己的『根』。」

他認為,學「國學」的目的除了上述校長、家長提到的,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學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整合創新」。

爭議:

「國學」該怎麼進課堂

雖然「國學進課堂」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國學到底該怎麼進課堂,卻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與理念。

近兩年,隨著各地中小學有關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推廣開展,這個話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爭論。

熱議或者說是爭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爭議一:學「國學」應該讀「原著」還是「刪節版」?

去年年底,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向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因為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而湖北省也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後重新編排後再發給學生學習。

消息刊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網民在網上展開了激烈論戰,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校長對此「不敢苟同」。

鄭州市眾意路小學校長馬靖表示,讀經典就該讀「原汁原味」的。至於何謂糟粕與精華,應該交由學生來判別,學校的工作是「引導」而非硬生生地將原著刪節、塗改。

胡建玲也認為,孩子學「國學」在記憶時應保證傳統經典的完整性,而在實踐中,當然要有所甄別。

家長郭曉玲認為,傳統經典因為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和認識水平等,有糟粕和落後的一面很正常,學經典應該與時俱進,關鍵在引導和教給孩子看問題的方法,而「禁止」絕對不是個好辦法――

「一方面,現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見,不要低估了他們的辨別力;另一方面,如今的信息很發達,如果孩子們以後接觸到了完整版的經典讀物,會對已成型的認識造成沖擊甚至顛覆,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爭議二:學「國學」學的是什麼?

校園「國學」風越刮越熱,一些天價「國學」班應聲出籠,有的民辦學校甚至將「國學」作為自己的主要教材開設,在學習中則要求孩子穿古衣、戴古帽、行古禮。

以在《百家講壇》上講解《弟子規》聞名的錢文忠,曾在公開場合表達過他的憂慮:全按《弟子規》、《三字經》的標准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會吃虧的。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國學」該怎樣與現代社會、現代孩子「接軌」?

胡建玲認為,這是一個學習理念問題。去年聖誕節前夕,他們學校熱熱鬧鬧地排演聖誕節目、給孩子們發聖誕帽,有人質疑:你們的辦學特色不是「國學」嗎,怎麼過洋人的節?她回答,任何一種現代化的學校都應該做到兼收並蓄,不會把孩子禁錮到一種理念上,也不該在孩子的成長中加上人為的條框。

基於這種理念,胡建玲認為,學「國學」應該學習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基本的做人道理、行事規范,汲取其中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與文章精粹,這是古今相通、永遠不會過時的。以《弟子規》為例,學《弟子規》重在「踐行」,而踐行需要有選擇地接受、批判地繼承,而不能拘泥於教條,更不能將其「神化」,生搬硬套到現代社會。

爭議三:學「國學」會不會增加學習負擔?

鄭州市聚源路小學已經開展了四年「國學」教育。該校校長助理丁倩認為,學「國學」會不會增加學習負擔,學習內容和方法很重要。

雖然該校有專門的「國學」課,但「國學」並未列入正式的考試項目中,也沒有苛刻的背誦作業與標准,目的就是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國學」的魅力。

在「國學」教育開展較早的學校,「寓教於樂」正在成為他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這些學校認為,學「國學」、進行中華經典誦讀,都需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循序漸進,不可「一刀切」,搞統一的驗收模式;更不能急功近利,逼著孩子去背經典。

「特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要求以誦為主,不認生字,加上簡單的講解,追求的是『潛移默化』的熏陶。每天利用晨讀的時間跟著老師誦讀10分鍾,時間長了,自然就記住了」,丁倩說。

現狀:

很多學校都在「摸索」中前行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個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內容、教材版本等並不相同。相關校長、老師們告訴記者,雖然有關部門要求推進傳統文化教育,但另一方面,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要求。

這種現狀使得很多學校都在「摸索」中前行。

「首先教材的選擇就頗費周章」,胡建玲說。作為鄭州市開展「國學」教育最早的學校之一,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只有向外省市學習,加上老師的心得,遴選出教材的內容。「現在的學校基本上都循著這樣的思路選教材:低年級《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易讀易記;高年級《論語》、《大學》、《中庸》等。」

而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各種版本、各種「專家」、「學者」注釋的經典充斥書市,其中對同一個字的理解、注音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

「比如『出必告』中的『告』,就有的版本讀『gao 』,有的讀『gu』。」胡建玲說。丁倩也告訴記者,從眾多版本中選擇最「權威」、最「准確」又適宜學生閱讀的那一本,絕對是個「腦力加體力活兒」。

「國學」教育中遇到的另一問題是師資。大多學校的「國學」老師是由語文課老師兼任的,而這些語文老師多是80後,之前自己就很少接觸過「國學」經典原著,對其中的理解也往往只知皮毛,難以談上准確、深邃。

聚源路小學的海彩麗老師是為數不多的專職「國學」老師之一,教授該校的「國學」課已有4年。可盡管如此,她坦承自己壓力很大:「雖然以誦為主,但總要講解一些,這時就覺得專業知識還很欠缺,怕誤人子弟。」

令海老師遺憾的是,學校間的「國學」教育橫向交流很少,遠形不成體系,相關的培訓也幾乎沒有。碰到不懂的問題,她的方法一般都是翻閱大量的資料,或到網上找答案、請教老教師等。海老師時刻關注著有關「國學」教育的新聞,如果哪裡有相關的大家講座,只要條件允許,她總會跑去聽,學校也支持她。

而六年級的《論語》是語文教師出身的丁倩自己帶的。她說這門課比較難教,她不敢放手給資歷還年輕的老師們。而丁倩的憂慮,也是開展「國學進課堂」的很多學校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B. 怎樣讓國學經典走進課堂

一、課前三分鍾,背誦經典。課前三分鍾的有效利用,引領學生走進經典,領略經典的魅力,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提升自己的審美和創造能力。
二、解讀文本,滲透經典。經典既融入了語文課堂,又豐富了語文課堂。

三、拓展延伸,重溫經典。重溫經典,多了一份積累,更多了一份感動。
四、單元寫作,品味經典。回味經典,有了一份責任,多了一種幸福。

C. 上國學課有什麼規矩

一、善用語言巧表述
好的語言,能夠讓一節課熠熠生輝。有了優美動聽的教學語言,學生在國學課堂中也是一種高尚的享受,有了恰當好處的教學語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喚醒學生奮發向上的心靈,使得國學課程更好的開展。
1、解釋文本的q語言
國學課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寫,這就造成了今人在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不但是學生,就連老師,對於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遠的文章都很難看懂和理解。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會選用合適的現代語言來向學生講授文章內容,讓學生能夠明白古今義的差異,並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國一樣,易老選擇了很多很q很現代的語言來幫助我們的理解。比如說「曹操第一個官職是洛陽縣北部尉,相當於副縣級公安局長」。我們對於「北部尉」這樣一個官名十分陌生,但是與現在的副縣級公安局長對比著來說,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這就是新語釋舊詞的對比性解釋運用。在我們的小學課堂上,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學生,教師語言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選用的課堂語言生動活潑且貼切形象,學生可以很直觀的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
如《弟子規》中的第三課有「冬則溫,夏則」這樣一句話。生活在優越物質條件下的孩子們卻很難理解,教師可以採用形象的比喻說:「黃香對於父親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空調。黃香就是一台小空調。」因為孩子對空調很熟悉,可以深有體會的感受到黃香孝行對父親的作用,同時也讓孩子很直觀的學習到有關「孝」的道理。
2、形式多樣的鼓勵語
國學的課文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復雜,孩子們很難理解和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教師應充分注意觀察學生的上課表情和反映。可多採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上國學課的積極性。教師的鼓勵語言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簡單的很棒、你真棒等。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鼓勵。孩子在得到教師的認同之後,會對教師所表示的認同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關注,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
比如說,在班上有一個孩子很喜歡認字,並在學習中學會了很多字。老師發現之後,高興的誇獎他為「小字典」,而不是簡單的「你真棒」,老師在孩子的眼中發現了驕傲,比簡單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採用形式多樣的鼓勵語言,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了解。當然,教師課堂上的鼓勵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是口頭表揚、實物獎勵、優勝者特權等等。 二、濃厚生活氣息的課堂
1、要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縱觀《弟子規》這本書,主要教授的是「為人父母怎麼做」、「為人子女怎麼做」、「為人朋友怎麼做」、「為我怎麼做」等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弟子規》最現實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如何做人,並在此基礎上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歷史傳統。如何去貫徹這一目標?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成效?關鍵是將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善於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結合課本與學生共同剖析文本內容。比如在《弟子規》中的第五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德有傷,遺親羞;身有傷,遺親憂」。我們可以結合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例子來加以講解,讓調皮的孩子自己來說說其中的見解和感悟,讓其有切身體會,同時也明白,原來生活中處處皆國學。並適時的將德育和安全教育貫穿其中,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2、實際生活情景的模仿
《弟子規》中著重講的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們要善於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而在課堂上實現結合的最好辦法就是情景模擬。通過情景模擬,可以將課本內容直觀、形象的體現在學生面前,同時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本的理解程度。在上《弟子規》第九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表演情景「見到老師時(路上、下課後)」,有些同學的表現差強人意。但是當老師第二天早上來學校上課時,卻發現到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主動跟老師問好,並讓老師先進校門。下課的時候,改變了蜂擁而出的陋習,而是等著老師先出去,他們才走出教室。通過情景模擬,省去了老師辛勞而又無用的說教,讓學生自己去明白: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情景模擬,讓學生發揮出了自己的主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同時,也加深了對國學課堂上所學知識的認識,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行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採用多種形式來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對於兒童來說,國學相對枯燥無味,教師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熱愛國學。針對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徵,我們需要將相對枯燥無味的國學課上的有聲有色所必須的法寶就是講故事。教師在充分理解課文意思之後,利用書籍或者是網路資源查找與文章相關的小故事,也可以作為作業布置學生搜集查找,在課堂上進行總匯,以師生共同講故事形式來上國學課。不但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了國學知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可以採用講故事的形式外,我們還可以選用經典誦讀、知識問答、你做我說等多種形式來上好一節課,保持學生的對國學好奇心和新鮮勁。再比如單就誦讀這一項來說,也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像開火車讀、分組讀、男女pk讀,詩句接龍讀、問答式讀……盡量做到課堂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斷的刺激學生,以達到我們國學課的要求。
當然,除了學校課堂之外,我們還有家中、社會課堂。孩子能不能學到國學知識,能不能學好國學,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在於家長和周遭的社會環境。我們的課堂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學校里的課堂,更應該把國學教育普及到孩子生活的點滴之處。作為國學教師,就更應加強學校課堂與家中、社會課堂的聯系,平實多布置一些讓家長、社會中人能共同參與的活動。家長應是國學教育有力的後備軍和實施者。在課堂外,家長應積極響應學校、教師的號召,同孩子一起感悟經典。通過學校學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同時著手,讓我們的孩子在誦讀經典之後,將知識內化為行動,內化為氣質。 四、發揮總策劃的作用
國學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的關鍵在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他們由「媽媽說」轉變為了「老師說」。教師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黑暗中指引光明的火炬。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直接關繫到學生對這門課的喜愛程度。很多孩子在剛開始並不是討厭某門課程,而是因為討厭課程的任教老師才不喜歡某門課的。作為一名國學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國學素養,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動感召學生,做好國學課堂上的總策劃。只有我們自己有一桶水的時候,才能給學生一瓢水。我上課時一般將課堂分為六個環節,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幾個部分、有什麼故事、插圖)、讀讀(圈出不認識的生字、通讀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內容)、想想(有什麼不懂的、值得學習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議議(交流自己的想法、評議是非;師總結性評價、講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練練(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全方位的發展孩子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引導學生的作用,讓孩子自己去品讀、去發現。並在課堂上對學生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我們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批判精神去看待《弟子規》。
教師作為總策劃者,在備課、上課的時候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條件施教。立足於生活這個大背景,將國學教育貫穿於其中,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經典的魅力。

D. 國學為什麼要進入中小學課堂

這是國學問題么?
好吧
從上層建築的角度說在現在中國民族認同感萎靡不振而逆向種族主義盛行的情況下,學習國學有助於樹立民族認同感,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關鍵是只要和分數掛上鉤,效果是否正面還真不好說= =#

E. 如何當下中小學課堂的國學教育現狀

(一)、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思想是中國幼兒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們雖然也認為幼兒教育應該有別於小學教育,但是兩者沒有本質差別。幼兒園就是簡化版小學。不可否認,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的規范性、實踐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以河南為例,占據主導品牌地位的幾乎都是隸屬於學校的附屬幼兒園,其中包含很多民辦學校的幼兒園。他們具有資源優勢,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區域,幼兒園的品牌影響和認可還取決於該園的歷史淵源和特殊地位。傳統教育模式里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是從屬地位,優秀導師和學生悟性制約教育效果,這已經成為阻礙傳統教育模式發展的無解難題。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響力、教育理論的系統性與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顯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為對中國幼兒教育影響最大的西方幼教專家,她揭示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教育的幼兒世界。蒙氏教育法帶有強烈的個人烙印,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嚴厲批評。它的理論基石—形式訓練理論—早在19世紀下半葉便被證明有缺陷。但同時,蒙氏教育法獨特的教學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歡迎,它強調知覺發展、動手操作、注意力培養,是讓兒童自由選擇,促進優化的有效學習模式,但在語言發展、個性培養和想像力塑造方面則沒有顯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國化」需要長期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早期教育 諸如愛嬰、寶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專家的系統理論為依託,利用豐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國開創了0-3歲全新的嬰幼兒早教高端市場。特點:高利潤、低成本;經營模式簡單化和市場的高速發展;連鎖經營促進規模化。他們資本雄厚,手握資源,成為幼兒園市場競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但是未來軟肋恰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論和實踐活動缺乏有效論證,教育形式過於商業化,教育過程過於取悅家長,教育效果無從考證。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均沒有脫離傳統范疇。如果不克服簡單、浮躁、輕率的教育態度,他們註定會成為幼教市場的邊緣角色。 (四)、雙語教育 國人對英語的狂熱和外教資源長期短缺將是雙語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費十萬/年的貴族幼兒園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戲化教學、大型表演劇等吸引高端市場的家庭。把握嬰幼兒的語言敏感期,有效促進外語能力發展,這是具有旺盛市場需求的教育目標。雖然語言氛圍是嬰幼兒最優的成長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讓它成為不可能的教育選擇。如何擺脫成人學英語模式,建立適合嬰幼兒外語語言發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學習模式,這是幼兒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課題。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國立法實施的教育模式,也稱天賦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學生的自身天賦結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加速個體發展的教育思路。天賦教育沒有強迫教育,也沒有放任教育,是一種順其天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它承認個體差異,主張平等和個性。教育平等是通過倡導用不平等的教育對待天資不同的學生而實現,個性化教育其實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葉的天才幼兒園、北京八中少兒班、中科大少年班等與美國天賦班的教育模式極為相似。中國民營學校要想改變公立學校的主導地位,只有在教育領域掀起革命風暴,占據教育制高點,才有機會從根本上改變自身處境。

F. 春節期間有哪些適合小學生的國學公益課堂

各地都有辦學較好的國學班,武漢有一家立心館,寒假少兒班正在進行中,可以帶孩子試聽並參與後續課程。

G. 連元街小學特編國學小課堂六年級有哪些詩詞

詠長白山三首 1, 如夢令 題長白山 長白山青水綠, 數百綿延靈聚。 心魄撼天池, 俏美勁松羞祝 飛瀑, 飛瀑, 高掛碧簾天幕。 2, 丑奴兒 題長白山瀑布 長白飛瀑披天外, 雄壯源源, 飛濺流湍, 碧水一泓霧里穿。

H. 國學如何真正走進課堂

按:現在發現很多人聽到「國學」,就認為是迷信是忽悠人的而加以一貫的排斥。而我認為這些人並不知道國學為何物,卻盲目排斥,所謂國學抗拒進步,抗拒科學民主,主張要像「五四」時期那樣,把國學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西方文明的優點和中華文明的缺點,自上世紀初我們似乎已「瞭然於胸」。而今天則不然,雖然人們心中還多少殘留一些微薄的民族文化記憶,但是很多人卻不知自己民族文化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價值和特質以及它的發展趨向,更談不上對國學核心價值和核心理念的認識和了解。在此情勢下,拿什麼去與西方文化融合?拿什麼參與不同文明的對話?拿什麼建立自己的話語系統?拿什麼去建設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國學有精華,也有糟粕,揚精華棄糟粕,不能含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曾經走過許多彎路,有過許多教訓。把洗澡水和嬰兒一起倒掉,仍是當前國學熱中的主要傾向,尤其值得注意。有些人並不知道國學為何物,卻盲目排斥,謂國學抗拒進步,抗拒科學民主,主張要像「五四」時期那樣,把國學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有這種現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國學非熱而實冷。另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是國學熱的虛火。有些人利用人們對國學的熱情和判斷力不足,甚至在報紙、圖書、講壇、傳媒上一哄而起,把國學變成撈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學習如何走捷徑;如何賺大錢;如何耍權術、保權位;如何求神佑、避災禍,甚至如何得長生、玩女人等,以國學的名義兜售假、冒、偽、劣的文化產品和文化糟粕。這些國學熱之虛火,恰為一些人提供了攻訐和否定國學的口實和彈葯。虛火不熄,則國學亦不能真熱。檢驗國學是真熱還是虛火,應有兩個起碼的標志:一是國學教育是否真正走進從小學到大學的課堂,並成為終身教育,從而使國學非熱於一時一地,由熱轉為常態;二是國學是否具有核心價值和文化精神的社會實踐,其中包括和諧社會和國家軟實力建設;發展模式的創新和國際話語權的確立;全民素質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進步;個人道德品質的提升和社會規范的有序等。國學的內容紛繁復雜,人們閱讀國學也應該理性對待。第一需要有選擇性。國學著作汗牛充棟,雖然是很多古人傑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學的成分,正是這種良莠並存的狀況,使得國學閱讀尤其要注重甄別,擇善而讀。第二,閱讀國學著作,需要培養慢讀與重讀的習慣。國學經典不同於網路上速生速朽的文化產品,它是一種智慧的發酵與歲月的沉澱,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哲理,惟有細細咀嚼,才能領悟。一遍不行,便再來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漸進入「溫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讀,都有新得,如此讀書,才會收益無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閱讀國學需要「轉識成智」,「下學上達」。國學究其根本,是滋潤人生、凈化心靈的學問,使人之所行不悖規律,合乎大道,所以我們閱讀國學,應該越過工具理性,到達價值理性,使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智慧,並成為對人生境界的一種潤澤與提升。

I. 國學經典如何在小學課堂中實施教學

語文作為母語教學的主要載體,與國學經典有著密切的關系。
語文教學時,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進課堂時,
如何有力促進語文學科的補充,這些都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開展教學研究,積累經驗。

J. 小學生上課學國學的場景用成語怎麼表達

莘莘學子,朗朗讀書聲,天之驕子,一心向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閱讀全文

與小學國學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