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流程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流程

發布時間:2021-01-25 09:56:14

㈠ 如何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

培養自律、自信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就如何上好小學《品德與杜會》課,筆者談點粗淺看法。 1、興趣引入,啟智相劑。師生互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依據這門學科的特點,每節課的內容都有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點板書在黑板上,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提出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這一節時,教師板書,1、何謂「盛世」?哪些方面說明了唐朝盛世?2、任人唯賢,取人長處有什麼好處?3、理解「坊」、「市」。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聚精會神地讀書,圈點,之後盼著教師抽問,以便搶著回答問題,展示自己。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啟發學生深層次地想問題,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新意見,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表現自己,並讓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再完善、總結。師生互動,相得益彰。同時,師生之間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諧的相容關系,有利於教育教學活動地開展。在不斷地學習、教學中探索,使得教學思想越來越活躍,把這種有啟有發的教學引入到《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遠勝於按部就班地說教式教學。 2、從實際出發。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從學校實際出發,就地取材,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什麼教學設備。我就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該節課的教學。如在教學《領略建築風采》一節時,教師提出「歐式風格的哥特式建築,伊斯蘭教建築與我國建築的風格相同與不同之處」的問題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有的上網查詢,有的詢問家長,有的在書中找答案。然後帶學生到現場觀看學校的教學樓和辦公樓的建築風格與學校相鄰的且有點歐式建築風格的私人住宅,讓學生進行比較,並找出異同點。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也濃,再回到課堂上進行總結,學生搶著發言,課堂活躍,充滿生機與活力。同時,教師又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學生,師生互補,這種課效率高,結果明顯。 (2)從生活實際中取樣,讓學生感知自然,提高學習興趣 如在教《春天的種植》一課時,事先讓學生讀教材了解書本知識後再在家裡動手實踐,種植種子,詢問家長,了解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再組織學生展開對「種子發芽」條件的討論。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所學知識。然後結合類似事例,對學生進行農村科技知識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自覺性,培養他們從小愛農村、愛家鄉、愛自然,樹立建設家鄉的思想意識。 (3)從學生自身中尋找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學校教學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尋找學生自身資源充實教學,體現學生主體,達到豐富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之目的。如在教學《擁有好心情》一課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講出自己的煩心事,怎樣才能走出煩惱的困擾。學生之間互談心事,互吐心聲,談感受、出主意、減痛苦、樹信心。一個平時不善言談,表情木訥,成績不好的男孩子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終於吐露心聲;原來他父母離異,繼母待他非常嚴厲,他認為繼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與父母頂撞,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日深。老師和同學了解情況後,主動與他交談,並與其家長溝通,知道繼母並非刁難他,而是視他為親生,要培養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從這以後,他和父母關系逐漸融洽,心結一解開,臉上的笑容也回來了,學習成績不斷上升,參加《知榮辱、樹新風》徵文大賽,還獲得了區級一等獎。 3、以教材為主體,從實踐中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它綜合了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門學科知識,但這些知識又貫穿著大量社會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首先是堅持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主線,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去實踐,獲取第一手資料,第三是教師結合教材知識點與學生實踐的效果進行評價,以期達到教學之目的。如在教學《我給我家寫家史》一節時,一是要求學生讀課文,了解書寫格式,但要注意每個家庭都有許多值得記載和紀念的事情;二是詢問長輩,了解事件,去走訪親訪友,到實踐中去搜集寫《家史》所需的照片、文字、年表等信息材料,越多越好。三是實踐操作,對獲取的信息、材料進行取捨,用文字,按時間順序、人物輩份、大事年表進行敘述,並徵求長者的意見、建議。《家史》成型後,讓長輩們閱讀,再次提出修改建議。通過這樣實踐,再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王玉婷、何志宏、高寰忠三位同學寫的《家史》受到了學校的表彰獎勵。像《學做家務事》、《尋根問祖》、《我們生息的國土》、《罪惡的戰爭》等等都可以採用這種模式教學。 總之,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嶄新的課程,我通過幾年的教學,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談,只想把點滴體會以吐為快,其目的是尋求更多的知音參與討論,以期尋得更多教育火花的進發。使《品德與社會》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立足生活、回歸生活、自主實踐,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㈡ 如何創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自主高效課堂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並受到感染和獲得較深刻的記憶,使課堂達到高效呢?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產生情感共鳴
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創設情境一定要按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根據內容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情境,要以鮮明的形象為主體,以此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把他們帶入一個新奇的境界;要重視情理結合,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感知材料,形成表象,獲得道德認識。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講明道理,使情與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如1、通過故事創設情境
教師利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描述,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指導作用,並且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不但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同時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如在講解鄰里一家親時,教師在上課開始請一位同學講自己家和鄰居發生的小故事,同學娓娓到來,很快就把其它同學的思維拉到自己家與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中,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使課堂很快的活起來,動起來。
2、利用圖片創設情境
精彩的有說服力的圖片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充分調動學生最直觀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教授 《江山如此多嬌》一課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引用了一組圖片:吉林霧凇、西湖全景、九寨溝風景、黃山四絕等我國各地比較出名風景的圖片,立刻就把學生帶入風景綺麗的大自然中,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老師一起體會、一起探究。
3、利用經驗創設情境
對於一些學習內容,多數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經驗。例如家鄉的節慶一課,同學們從小到大已經經歷過很多節日了,在上課伊始,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知道的哪些節日,怎樣過的,然後再讓同學們找出各個節日的特徵及由來,學生們根據自己大腦中儲存的信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很快樂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4、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時結合學生身邊的資源,如課內外的一些活動,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的情境。
在本課教學中,范老師就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媒介,如在電腦中看到新聞全運會召開,電視里了解了我縣第三次公路匯戰,報紙里知道國家領導人出訪,身邊的老師告訴第三中學開學典禮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了解了各種信息,為本節課辨別真假信息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還有利用表演創設情境,利用視頻資料創設情境 ,利用猜迷,游戲創設情境等等 ,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品德與社會課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採用哪種形式去創設情境,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都要緊扣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思想覺悟,提高課堂效率。
二、轉變教學方式,充實課堂教學
高效的品德與社會課堂,應該是教師把傳授知識的滿堂灌形式轉化為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強化,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升的活動形式,把死記硬背轉化為以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為中心的活動形式。課堂上的教師應該變得「悠閑」,學生變得「忙碌」;教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顯著增強,提問次數明顯增多,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學習的樂園。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隨之轉化為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的學習形式。由於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有欣喜的發現、有對抗激烈的爭辯,有對課本的質疑……這種學習過程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范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身邊的媒介了解各種信息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上自己感知了本課內容,然後依據教師給出的問題,根據自己生活中經驗,相互探討,研究,了解了生活事哪些是虛假信息。如得話費,中獎先打錢,相信街邊吆喝賣葯的小販等等,還有的同學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演起了小品,雖然演技不太好,但那就是發生在同學們身邊活生生的事。學生們通過自說,自講,自演,反映了個別人對待信息不加分辨,盲目相信的現象,在教師的進一步點撥下,學生明白了在獲取信息時,要注意分辨,增強了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在了解了知識點滴和孩子們進一步交流活動下,學生知道了網路是一個虛似的世界,存在著危險,注意網上病毒的危害,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利用傳媒安全有效的獲取信息。
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小學生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實驗中仍占據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被廣大教師認同和採用。它不僅廣泛應用於語文、數學等學科中,品德與社會課中也同樣可以運用。分組的原則是4-6人一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根據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交流資料時,老師提示學生:先對收集的資料分類,如有重復的保留一份,資料如果較多,選擇主要的匯報。然後分組匯報(在匯報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作適當的點評,並進行表揚鼓勵),分組匯報完畢後,讓學生組與組之間進行探討交流,達到資源共享,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要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孩子們真真正正的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來。第二步展示教師准備的資料,學生搜集的資料不是很全面,教師要把自己搜集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展示,並由此及彼,精講點撥,讓學生感受
四、遷移拓展,思想與行為高度統一
品德與社會課,重視的是促進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把學習到的道德知識,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接受實踐的檢驗。所以要聯系學生的實際,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進行鍛煉,給予學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道德知識、情感真正內化,上升為道德行為。因此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充滿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本節課,范老師設計了去著名景區旅遊,事先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身邊的媒介,去電腦上查找,去書中查找,問老師,問身邊的人,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教師把本節課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現了教材內容的擴展,真正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實現了知行統一。
五、總結要活,以活躍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
這些都是從理論引闡述如何使品德與社會課達到自主高效,那麼我們
具體到課堂步驟: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2自主學習 動情明理 3 合作探究,深化明理 4 回歸生活(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5評價引導,情感升華
一、創設情境 激情引趣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境中,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產生驚訝,疑惑或問題,進而為尋求解答而產生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的願望 。情境必須具有真實性和教育性。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激趣的方法有:視頻資料,做游戲,談話,講故事,猜謎語等等。
二、自主學習,動情明理
這一環節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看書,先了解書中的內容,中高年級需要事先搜集資料,資料收集整理有很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看電視,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應該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根據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分組匯報,(在匯報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作適當的點評,並進行表揚鼓勵),分組匯報完畢後,讓學生探討,交流,(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有組之間進行匯報交流,達到資源共享)。第二步展示教師准備的資料,學生搜集的資料不是很全面,教師要把自己搜集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展示,並由此及彼,精講點撥,讓學生感受。
三、合作探究,深化明理 課堂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合作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應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這樣就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發現,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根據學生現在掌握的資料內容,要設計探究題,比如辨析,說說你的想法,你認為他們做的對嗎等,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配以相應的探究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教材或者收集的資料進行研討,討論結束後,教師要作激情小結。
四、回歸生活,有效拓展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實現教材內容的擴展。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擴大教材的內涵和外延,真正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實現知行統一。
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活動
1、情境模擬,多媒體為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生動,直面,交互性強的特點,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
2、角色扮演;活動是小學生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但內容必須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年齡特徵,比如:演一演,說一說,唱一唱,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使德育內容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有利於促進學生德性的形成和發展。
3、現象分析,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是其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教師選取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對話提供了平台,學生根據已有知道,與他人與教材等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學生在對話中明辨是非,提高能力,從而使課堂充滿人文關懷,煥發生命活力。
五、評價引導,情感升化 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本節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深化升華之效。此環節的操作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自我總結,談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獲、感悟或還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學習目標,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各項要求。
3、深化問題,設置懸念,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4、布置實踐性作業,加深對課上所學內容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不同的課型中處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活動型教學: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自主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建立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模擬表演的方案,並在小組內討論表演的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實踐體驗型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社會即課堂,課堂即社會,樹立大課堂觀、大社會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專門的時間,提供足夠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感受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就是說,凡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的內容,就要放開手,制定周密計劃,親自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綜合學習型教學:高年級教材中涉及到許多有關歷史、地理、社會常識和法律常識的內容,對於這類型教學內容,要實現多種學科的整合,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這樣,根據課文內容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務。一般的課文內容,放在前一周進行;對於需要長時間搜集、整理的內容,則放在前幾周甚至前幾個月進行。收集社會信息的途徑有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講座;看電視、文藝節目;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等。然後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和課程標准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㈢ 如何有效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

現如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標准、新的教材,給教學輸入了新鮮血液,使教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思想品德和社會》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可在現在的課堂中,我們不難看到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還把思想品德課上成思想教育課。那麼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水平呢?本人根據自己近些年在教學中的認識和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找准目標,重視思品教學
課程標准指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因而,隨著課改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以往,我們老師在上這門課程時,總是會用來上語文或是數學課,要不然就是叫學生自習。說到底就是認為它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副科」課,上不上都不重要。如今,它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教學觀,轉變舊的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並且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聯系生活,調動學生情趣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一張合家歡的照片,可以回憶起濃濃的親情;解讀自己的名字,可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隊活動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有助於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師應十分了解自己學生的的實際情況,善於發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三、注重實踐,發展學生能力
「活動性、開放性和生活性」是新課程的三個特點。我們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不能依靠知識的灌輸和道德的說教來實現,必須要通過學生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這樣才能豐富他們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獲得了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的慾望。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成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所提問題擴展思維、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和探究氛圍,創設生動而富於感染力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是營造可教學時刻的重要方面和環節。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滋生探究慾望。
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少說空話,將品德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組織真正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品德教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學生的心靈。

㈣ 如何進行小學思品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是指以學生為中心,
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
心理需
求,
興趣愛好,
認知能力等個體特徵,
對思品課的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系統地
設計,從而使教學過程有效發生,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效果如期實現。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能幫助教師的教學目標更明確,
針對性更強,
靈活
性更大,
加快教師的教學成長。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蘭達所說——教學設計
「是使
天才能夠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最根本的驅動力是提高思品課的教學實效,
而最顯
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課教學實效的提高。

㈤ 如何讓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有效

在小學各教育課程中,品德與社會科目必不可少,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但是,目前部分教師還在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對學生的思想品質不重視,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失去了開設的意義。所以,小學教師應該將這些問題重視起來,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創新自身的授課方法,利用小組學習、社會實踐等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思想素質,使品德與社會課程發揮真正的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國家培養思想素質較高的人才。
一、目前品德與社會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較為落後
近年來,部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落後,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生活及思想道德方面嚴重忽視,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根本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這對學生自身發展及社會的發展都有不利影響,所以,學校與社會應該對此問題加以重視,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目前,部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只應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授課,沒有意識到教材的單一性與片面性,並且,一些教師無法將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引入課堂中,學生所了解的知識比較局限,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有效性不能顯現出來,這對學生的學習及身心發展有不利影響。對於小學生而言,品德與社會課程極為重要,不僅關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單一,很容易導致學生發展不良。
(三)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目前,部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在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授課之前,沒有對課程進行有效分析,只是根據教案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厭煩心理,無法對品德與社會知識產生興趣,課程的有效性無法體現,不僅沒有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會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程失去學習慾望。所以,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要對自身教學情況進行反思,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發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有效性[1]。
二、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優勢
目前,部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有效性較低,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教師無法正確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然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如果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則小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而且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極為重要,教師將課堂有效性提高,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創新自身授課方式,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同時,教師應經常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略到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真諦,凈化自身的心靈,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㈥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1. 課上可以先讓同學們花幾分鍾的時間看一遍課本預習一下

  2. 然後可以開始授課,版講述一下權該實踐活動的內容,該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再聯系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給同學們展開講講,再來讓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最後做一下聯系,實踐一下。

  3. 最後可以布置一下課後作業

㈦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什麼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
設計。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
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
活動規律,
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
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
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為什麼要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


動發展

,這里的

發展

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怎樣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第二部
分是學情分析,
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
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
四個環
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
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結合展茅小學王志賢老師就六
(

)
年級《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課的
教學設計作具體說明。

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個要素:一,教材提供的內容,要求全而簡;二,教材的要
求,
即編寫者的意圖;
三,
教材前後聯系,
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
即教材的體系。
比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課的

教材分析

這樣表述: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
慣》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崇尚科學》第
1
課。
教科書先以
3
幅圖片引出
3
種不良生活習慣,
讓學生對典型的不良生活習慣
有一個整體、
感性的初步認識,
再以一個好學生因迷戀網路而最終一步一步淪為
階下囚的事例,敲響了「警世鍾」
,教育學生引以為戒。而後,以「審判」的形
式,列舉了煙的種種危害,較為形象直觀。對於「世界無煙日」和「禁止吸煙的
標志」
,學生應該不會太陌生,所以課文中沒有直接出示,而是讓學生自行去查
詢。少量飲酒可以增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抵禦寒冷,是有益的,但酗酒則是百害
而無一益。因此,在「警示欄」中羅列了酗酒的部分危害,留下一些空白,為學
生探究學習提供平台。
教科書的最後設置了小調查,
讓學生在調查實踐中更深刻
地認識到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
從而堅定遠離惡習的信心。
本教材主要讓學
生認識抽煙、
酗酒和泡網吧等不良習慣的危害。
與本教材相關的:
五上第四單元
《安全伴我行》
:第
1


我是小小安全員

(確保居家安全的生活習慣)


2


小心

電老虎
‟」
(確保用電安全的生活習慣)

2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敘述的是學生學習本教材的起始情況。
學情分析應盡可能從

三維

角度分析,
盡量做到詳盡。
由於少年兒童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
對於抽煙、
酗酒、
沉溺網路世界、
毒品和邪教宣傳等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抵禦能力。
一些成年人的消
極生活方式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
少數
未成年人精神空虛,
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
因此,
培養一種良好的生活習

慣,幫助學生認識不良習慣帶來的危害,從而樹立積極的生命觀,熱愛生命、熱
愛生活,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就顯得尤為必要。

3
、教學目標的制定

㈧ 如何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

百年樹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思想道德建設是育人成材的基礎。上好小學思想品德課,要讓孩子們能夠從寓言中領悟哲理,在寓教於樂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革命故事中知道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潛移默化的浸潤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准備充分。

無論是一個好的交易,還是一個先鋒模範人物,為孩子上一堂思想道德課,必須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備,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讓其在好奇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中得到啟發。照本宣科式的授課,無法得到良好的效果。

㈨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版目的(或稱教學要權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