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車黃崗小狀元48頁十一題看圖寫話
有圖不???
2. 小學一年級語文兩導兩練48頁第一題怎麼分
這個你不把貼圖弄上來,別人怎麼回答。就算不上圖,也得告訴別人是哪本教材,哪個出版社多少年出版的多少版本吧!
3.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練習冊第46頁精彩挑戰這一題該怎麼做
小學語文考試中的失分項,「的、地、得」可以說是最冤枉的了,我們大人在工作中也常常用錯,看似簡單的三個字,使用頻率很高,用法卻各有不同,下面詳解各種用法、例句,帶著孩子一起學起來吧!
01
「的、地、得」用法小析
① 「的」後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
如: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他的媽媽、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 「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
如: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拚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細地看、開心地笑笑......」
③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掃得真干凈、笑得多甜啊......
注:
1. 如果「de」的後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一般用「得」。
2. 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後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2
例句分析,明確用法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總結如下: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3.「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3
「的、地、得」的讀音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度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都起著連接作用;它們在普通話中都各自有著各自的不同的讀音,但當他們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後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時候都讀輕聲「de」,沒有語音上的區別。
但在書面語中有必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這樣可以區分他們在書面語用法上的不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使書面語言精確化。
4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別
「的」、「地」、「得」用得對,意思表達就明確,用得不對,有時也會產生意思的變化。
比如:
1.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得哭了。
2.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地哭了。
這兩句話從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後一句主要是陳述「哭了」,「激動」是對哭的樣子的修飾。因此兩句用了不同的「de」。
互動
現在社會中,三個de都完全正確的文章真是越來越少了,當眼前出現一篇用法無誤的文章,看起來那叫一個舒服。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4. 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作業第四十一頁 8 陽光 第三題怎麼做
你乾脆去書店買答案算了
5.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28課優化設計48頁第五題
自己做,最可信
6. 一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下冊第48頁,《漢語拼音字母表》怎麼讀
我們的船靜靜地畢竟有數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
7.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練習冊上冊46頁電子版
就。
8.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作業本27頁
(1)雪花飄飄它對雪娃娃說,我是(冬)天,
(2)落葉(紛紛),它對(大樹)說,我是(秋)天,
(3)(大雁飛飛),它對(藍天)說,我是(春)天。
想了半天噢,如果能幫到你就最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