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周記怎麼寫是作文還是日記
一、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孩子們的思想常常是最活躍、最出人意料的。"規規矩矩"地寫過幾篇周記後,有的孩子就開始不"安分"了。他們偶爾感到寫作材料缺乏時,會偷偷地對別人的作文改頭換面用以充數;有時興之所至,也會在周記里編上一首"歪詩";有的還會淘氣卻又小心地在周記本角上描上一朵花。對於這些,教師最初的反應可能是生氣,但是,換個角度看,這些又何嘗不是創造的雛形呢?我在評講中首先對這些周記的"創新"精神是給予了肯定,同時提出要求:如果看到好的文章,可以摘抄在周記中,但必須要加上摘抄的理由和想法,簡單評價一下文章的好處;只要內容健康,也可以試用詩歌體來寫日記;至於想要畫圖嘛,那就乾脆在周記中抄一首好的古詩,然後"名正言順"地為它配上一幅畫。後來,我還會主動引導學生嘗試一些更新的寫作體裁。如今的學生經常會接觸到手機簡訊,我於是提出可以在周記中模仿寫"簡訊體"的文字,達到言簡意明、押韻上口、表情達意的目的。有的孩子偶爾會利用家中的電腦上網交友、聊天,我又提出可以在周記里嘗試"聊天體",把聊天的內容記下來,從中學習如何禮貌、得體、安全地與人聊天。
周記形式的開放,體裁的多樣化,使孩子們嘗到了自由寫作的樂趣,他們開始把周記當作生活中一種放鬆的手段,當成另一種快樂,並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受到滿足。他們也由此煥發出了更多的智慧和創造。有的孩子在周記中連續多日對一件事進行跟蹤記述,並在每次周記的結尾加上"且聽下回分解",搞出連續劇的效果來。有的在語言上追求智慧和幽默,使文字更接近口語化。周記形式上的改革,使孩子們體會到,生活中由此多了一種快樂。
二、寧要簡單的真實
周記對小學生來說,是寫作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相對於形式、技巧來說,形成好的觀察、思考和寫作習慣,學會真實地、坦誠地表情達意,會顯得更為重要。在一次以春天為題材的周記中,我特意挑出兩篇作文推薦給全班。其中一個學生在周記中寫道,"從開學的那天起,我每天都在樓下等校車。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對面樓上陽台上的花,已經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有的已經開花了。我想,春姑娘已經悄悄地降臨到人世了。"另一個學生則在周記中寫道,"春天來了,學校樹木的落葉少了,新葉多起來,我們打掃校園衛生時更輕鬆了。天氣更暖和,衣服也可以穿少些,冬天的時候變成個大塊頭,現在沒有那麼重了。"這兩篇周記中最可貴的就是那種顯而易見的真實,以及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相對於用大量的篇幅,用華麗的辭藻描繪人人都見過的春天,這兩篇周記會更有生命力。
在學生周記中發現這種真實的表達,我都會特別留意並及時大加贊賞。比如同樣是兩篇觀察狗的日記,有一篇周記寫狗的外形,寫到狗的鼻子,有這樣一句"我用手摸了一下它的鼻子,是濕的";另一篇寫小狗遇到大狗時恐懼的樣子,"小狗的尾巴很快豎起來,像一根棍子似的,腰弓著,爪子踮起來"。還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了對鹽的味道和來歷的好奇、追問等等。這些都我在批發周記時非常樂意看到的部分,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會感到欣慰的部分。從小養成了觀察、探究、思考的習慣,養成了忠於自己內心感受的習慣,學會了真實表達的習慣,不單是對今後作文的積累和訓練,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大而言之,對於學生的為人處世,也都有莫大的益處。
三、導向仍然很重要
既然什麼都可以寫,怎麼寫都可以,又強調真實,那麼反應在學生周記中會是什麼狀況呢?學生會感到很放鬆,對周記興趣大大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無話可說或假、大、空的傾向,會更多地坦露心跡,但也容易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於是,什麼"哇噻"、"暈"、"886"等非正規的網路語言、聊天語言都在學生周記中出現;有的會不厭其煩地在周記中用描繪暴力的游戲;有的會在周記中宣洩對父母安排做家務的不滿;還有的同學會對班上發生的同學之間的矛盾流露出幸災樂禍的念頭,或者一味地發牢騷、指責別人。甚至還有個別學生在周記中表達出少年老成的消極思想,諸如"其實人有什麼好呢?小時候要讀書,愛讀書的當然好,不愛讀書的就只有周末是快樂的。中年又要工作、養家,一點休閑都沒有。老年已經不能活動了,成天呆在家裡,又怕哪天'回國'(去世)。唉--"。我把學生周記中的這些現象都當做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教師對這些過於敏感,第一反應是要去打壓、批判,恐怕會使學生感到更無所適從。我是從中感到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我想學生在寫作時應該是有一定的愉悅成分,會增加對周記的興趣,進一步消除對寫作的抵觸心理。其二,既然這些東西是學生生活、心理中真實存在的,把它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呈現在老師面前,總比藏在內心深處要好得多。換一個角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鮮活的東西當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