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二年級的學生經常不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怎麼和孩子溝通
一、身教重於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人,一問三不知的人,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無知的人盡量少在家中接待。另外也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贊美、少批評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⑵ 小學生寫作業看答案爸爸怎麼溝通
先問關系一下孩子上課能不能聽懂 再說到作業的事情上 比較好
⑶ 怎樣和小學生溝通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二、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崇敬感,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三、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
⑷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該怎麼和他們溝通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一、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對國王而言,他不希望眾人知道他平凡的一面,所以用所有可利用的「道具」來遮蓋,隱藏,修飾,誇張,這種「道具」從古至今,從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到中國的長城,紫禁城,歐洲的城堡,甚至是僕人、將士的多少,凡此種種都無不在提醒,升華著這種崇高的敬畏感,也因此國王能喝令天下。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聯系,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松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二、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3、適時給孩子一個擁抱
不知道何時學會了與孩子擁抱,才發覺原來它超過了一切語言!還是在與孩子單獨面對面接觸的時候,我第一次把孩子拉到了身邊,並且一隻手還抱著孩子的小肩膀。孩子先前也很害羞,但從他們的目光和笑容里我知道他們喜歡,而且是非常。在那時,就算是再調皮、再笨的孩子也一下顯得那麼乖巧。安靜地依偎在你身邊,老師的教誨便也顯得分外入耳。不要擔心孩子的那種躲避,現在的家庭連父母都忙的很少想到去抱一抱孩子,當然他們會覺得「奇怪」,但其實那隻是受寵若驚的表現。就像我們班,先前有個女孩子幾乎每次看見我都要來抱一下,有次她媽媽看見了,覺得這是對老師不尊重,便要她改,直到有一天我主動地去抱她,她才說出真話:「我早就想抱抱你了!」我才意識到孩子的小小內心中是多麼缺乏這樣實際的一種「愛」!不誇張地說,有時我還讓孩子吻我,他們總是那樣小心謹慎,隨後「嗤……」的一笑,一溜煙地跑了,但留在我腦中的永遠便是那洋溢著純潔而真實的一幕,連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更不用說是學生了!其實,不用說這些,就是平時你能去摸一下他的小腦袋,很專一地對他(她)微笑,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所以不妨做一番嘗試當孩子向你露出會心一笑時那時的幸福也無可比擬吧!
⑸ 小學生經常不做作業,怎樣與家長溝通
【支招】
第一個,他不會自主去安排自己的時間。需要有人監督,這內就是依賴性的問題。
第二容個,總是問對不對?說明這孩子缺乏自信就是自我效能感低。
所以,我在這里給您的建議是,讓家長慢慢的把陪伴的時間減少。可能第一天陪伴孩子十分鍾,告訴他媽媽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第二天可能陪伴八分鍾以此類推,慢慢的戒掉讓孩子讓大人陪伴一起作業的惡習。
自我效能感低他現在孩子沒事兒總問對不對?或者我們常說的缺乏自信。如果我們前一個問題解決了,後面的問題我相信也就會迎刃而解。
⑹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1. 課余時間多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老師在課余時間找機會與學生交流,並參與他們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老師容易親近,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認真,課後也經常難見笑容,學生覺得這老師「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說溝通。每一位老師,既要能當「嚴父」又要能當「慈母」。在學習之餘,與學生談談生活上的事,談談他們的愛好,談談他們的喜怒哀樂,關心他們的成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老師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對於他們的發問、好奇,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給予回答。2. 以文傳情,拉近距離。 老師還有一個與學生溝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進行交流。比如班主任老師可與班上的學生交換日記,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希望老師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鬧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作為老師,我們要求自己能夠觸覺敏銳,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沒有成見,都能一視同仁,盡量對所有學生接納的程度都一樣,心目中絕無寵兒。3. 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小學生愛說話,這是他們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腮腺炎」,正說到腮腺炎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對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很氣惱,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像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4. 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無論是採用哪種溝通方式,恐怕最累的就是老師了,因為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關心也需要時間。老師本身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可是,我覺得,如果老師是真心愛孩子的,就不會把他們當成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做一番嘗試,當孩子向你露出會心一笑時那時的幸福也無可比擬吧!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難以盡善盡美,只要我們盡自己最大可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⑺ 如何與小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尊重家長、理解家長是前提
一方面要尊重家長。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長接觸的短短時間內讓家長喜歡自己,但我們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因此再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里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回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准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系溝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長。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
二、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班主任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在充分肯定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的同時,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溺愛型的家長,班主任一般在交談時先肯定孩子的長處,然後用懇切委婉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得這類家長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並主動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其實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建立家校聯系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能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任。由於通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通訊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優點,使得電話或簡訊溝通成為一種新的方式。班主任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既便捷,又宜於與家長的情感維系。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隨著現代網路事業的發展,網路平台也日益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通過Email、網路博客等方式與家長在網上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定期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聯系中佔主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家長會的定義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通俗講,就是「學校同家長聯系的一種方式」。召開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家長會卻存在形式單調、內容雷同、方法陳舊等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型的家長會模式。首先,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時應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體會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其次,家長會的內容應具有豐富性。家長會上除了傳統上的匯報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進步、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等。最後,家長會的形式應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討性。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傳統形式,變為研討交流式,使它成為老師與家長和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討論會和交流會。
四、要正確地評價學生
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班主任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行發展性評價學生,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進步,是否一天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向上發展。以此來評價學生,使學生在遷移默化中走出分數的怪圈,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二是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家長聽後,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家長的願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
三是講究方式。在共同語言上多交流,注意語言技巧,切忌挫傷家長的自尊心。因為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莊稼別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孩子是不錯的。假如,我們教師在家長面前盡說學生這不好那也不好,把學生看扁了,會嚴重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畢竟最差的學生也還有他的閃光之處。
五、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認真負責師德高尚的教師
班主任在與家長的談話中,始終能反映或體現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體現出他把孩子交給你放心,家長非常信任你!
總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長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長良好關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而它又建立在對學生正確評價的基礎上。班主任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
⑻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的技巧
人天生就對未知具備好奇心,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也就是說抓住好奇和體驗回兩個特點並合理使用就可以很答好的和小學生溝通。
1.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出去旅遊,其實這個是人潛意識的本能,就是為了追求體驗和好奇。體驗就是人到了那裡,好奇就是認識了一個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