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參觀金州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心有感作文
0月日,我們有幸參觀了位於青山湖區的京東學校,學校領導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站在學校的大門前,徹底顛覆了我對公辦學校環境不理想的認知。原來公辦學校也是可以環境優美,設備齊全的。
在交流會上俞校長給我們介紹了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辦學理念,讓我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了京東學校。在講到電子備課和教案共享上,讓我深有感觸,這一點與我們學校不同,這種方法更能提高老師的積極性和備課能力。試想一下,教案寫的好的老師,好的經驗和創意可以和大家共享,而教案需要加強的老師可以從中得到提高。
參觀完學校的硬體設施與校園文化後,讓我覺的管理的正規化的重要,小到桌椅等的擺放,大到校園的管理都需要正規。要辦好一個學校須抓住六個關鍵詞:理念、服務、法紀、智慧、人格、科研,在實踐中用理念引領學校,用服務管理學校,用法紀規范學校,用智慧思考學校,用人格領導學校,用科研發展學校
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一、用理念引領學校
辦學理念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思維結構,是學校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理想追求。它決定著學校的教育行為、學校的辦學方向。換句話說,有什麼樣的辦學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如,我校理念是為學生終生發展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學校持續發展服務。這是適用於民辦學校發展需要的,也是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
二、用服務管理學校
教育是一項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的事業。服務是學校的職責,學校在辦學中要體現服務的功能,要有服務精神,把服務作為自己的職責,服務於學生、服務於教職工、服務於學校的發展。
我校確立了:培育一種精神、設計一種環境、形成一種機制、尋求一種突破、堅守一種常規的管理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師生發展的措施。比如,對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提出不能只求教師付出,不管教師「充電」,即使經費再緊張,也要先保證教師的學習與研究的需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校領導用服務管理學校,在服務教師方面,不僅要服務教師專業發展,而且要善於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構建一種積極向上、健康和睦的人際關系,創設一種與教職員工平等對話、彼此溝通的良性機制,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機制與激勵機制。
對學校的管理,不僅要體現在服務教師上,而且要體現在服務學生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因此,為學生服務應成為管理學校的出發點和歸宿。為學生發展服務,要變學生適應學校教育為學校教育適應學生發展,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必要的條件,提供良好的環境。比如,多媒體室、微機室開放;食堂管理以學生為本;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比賽;課程管理以滿足學生興趣、需要為目標,開齊上足國家課程,不斷開發學校課程;學校環境布置、校園建設充分考慮適應學生、有利於學生發展等等。
用服務管理,還要體現在為學校發展服務。學校要善於挖掘社會有效資源,構建促進學校發展的服務系統,引導社區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比如設立校董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關工委;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學校發展座談會或咨詢會;舉辦學校發展成果發布會(展示會)、教學開放周、藝術節、運動會,並邀請家長及社區各界代表參加;創辦學校簡訊,加大宣傳學校發展的力度等。
三、用法紀規范學校
學校必須熟悉掌握國家有關法律規范,特別是教育的法律法規,明確國家法律法規對學校方方面面的要求與規范。
其次,學校必須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紀。學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體制不盡完善的今天,使學校這一聖潔的場所不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再者,學校要懂得依法保障學校、教師、學生的權益。比如學校的財產不受侵犯,保障教師參與業務學習進修的權利和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等。
四、用智慧思考學校
智慧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我之所以講要用智慧思考學校,一是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是使受教育者,先成人或先成事;是給受教育者以知識技能,還是給受教育者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強調學生適應學校的教育,還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為學生發展服務;是堅定不移地推進課程改革,還是對外談課程改革,對內進行應試教育等等方面,學校要善於分析把握關鍵性問題,方向性問題。二是課程改革的過程是學校文化重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將面臨著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課程管理的變革,原有的學校文化,包括教學目標的確立、課堂教學方式、教材的使用、教學評價方式、師生評價方式、課程的執行辦法都必須以新課程為導向,進行改革與創新,創建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與考試制度、校本教研製度、課程開發與實施制度等。同時在強調「以人為本」的課程改革中,學校管理制度如何改革才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在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時,教師要不要發展,怎樣發展,同樣需要用心、用腦去思考。
五、用人格領導學校
人格包含著三層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二是個人的道德品質;三是人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學校要學會尊重教職工、尊重學生。我們強調民主管理,強調教師與學生平等,核心的內容是人格的尊重。因為從權力上、能力上、知識上學校成員是不可能平等的,唯有人格(作為人的資格)才是平等。
六、用科研發展學校
我們常說,學校是教育真正發生的地方,而教育的使命是每一個人(無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教育是一項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的社會活動。學生的才能與潛力的發展不能單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它需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的方法不是教師的隨意性動作,它需要針對課程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學的質量不是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它需要有科學的傳授方法與適應學生的學習方法;它需要有科學的規劃,有文化的力量,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因此,學校要樹立科研興校的思想,用教育規律組織教育活動,大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至關重要。
以上是我對現代化建校趨勢的幾點拙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更努力的去開拓、去進取。走在時代的前面,做教育界的佼佼者。
② 寫作文,寫參觀學校
我的學校是一個環境優美、典雅的學校.如同花園一樣美麗.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深深地愛著它,喜歡著它.每當清晨,同學們伴著太陽公公來到學校,走進校園,便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學習.一進學校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高大潔白的教學樓.瞧!那布滿茶色玻璃的教學樓,在太陽的映照下,顯得那麼雄偉壯麗.教學樓的東南面是各種各樣的花卉的花園,裡面種著美麗的一串紅、月季、牡丹等美麗的花,綠色的小草襯托著紅、白、粉、紫等各種顏色的花.春天,小草從泥土裡鑽出來,沐浴著早春的陽光,聽著同學們的歌聲成長,為學校帶來一片綠色;夏天,草兒格外茂盛,在驕陽下顯得更綠,為炎熱的校園帶來一片清涼;秋天,草兒慢慢枯黃,黃黃綠綠的小草,使校園變得更加五彩繽紛了,就像為校園換上了五彩的秋裝.草坪旁樹立著幾棵高大的松樹,它們就像是校園「衛士」一樣,日夜守衛著校園的「居民」——小樹、小草、小花.它們頂烈日、冒風雪、戰飛雪、斗嚴寒,一年四季地站在那裡;它們天不怕、地不怕、忠實的守衛著我們的校園.教學樓的斜對面是逸夫樓樓,那裡有我們最喜歡的圖書館,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我們在認真讀書,找到我們課後學習的身影.當你輕輕的步入我們的校園,你會發現——課堂上,朗朗的讀書聲傳遍了整個校園,大家都浸泡在學習知識的海洋中;操場上,一排排朝氣蓬勃的隊伍在做著整齊劃一的體操;下午放學後,不同的興趣小組吸引著愛好不同的同學們,他們在那裡又更多的得到了他們喜愛的知識.我們的學校在一年年、一代代培養著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又在一年年、一代代向外輸送著一批批優秀的畢業生.我因自己能在這樣一所優秀而又美麗的學校上學而感到無限的自豪!將來,我也會更加自豪的告訴別人,我的母校就是「靖西實驗小學」!
③ 迎賓路小學參觀學校有感
在迎賓路小學,我們先觀看了一段介紹學校的錄像,又聆聽校長對學校對介紹,接著觀摩了一節語文課,最後參觀了學校對教室及各展覽室。在臨沭實小中,我感觸較深的兩個地方:
一是校長對學校管理的介紹。一所有歷史的學校,經過沉澱,必定會有自己的芬芳。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措施。首先,抓學生的養成教育,而且制定是從小事抓起,創建了「三輕輕,四不要」,即:腳步輕輕、說話輕輕、動作輕輕;不要追逐打鬧、不要大聲喧嘩、不要吃零食,不要扔垃圾。如果只有制度而不落實,那麼制度形同虛設。學校深切明白這一點,所以明確指出怎樣抓:要哪些人抓?如何落實?及如何對學生評價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評價機制,促進制度的順利進行。其次,抓課堂落實。在各類公開課的影響下,一些煽情的花里胡哨的課堂漸漸浮出水面,並深受歡迎。學校沒被虛無蒙住雙眼,而是極力構建朴實課堂、高校課堂。我覺得這不僅是我,而是許多的人和學校應該學習的,讓課堂重歸朴實,而不是變成通向功名利祿的工具。
二是對成果展示的感悟。如果說有良好的制度,並有完善的實施途徑,那麼取得成果便是輕而易舉的事。在參觀學校的資料室時,一系列的成果展示讓人眼花繚亂,我重點參觀了教師的一些常規業務。教師們的認真書寫表明平時態度的認真,而且一些過程性的材料亦很充足,彷彿讓人看到他們努力的身影。
④ 小學英語課堂觀摩教研活動總結
在教育教學中,必須以意義為中心,主要的焦點應該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生活有著某種聯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表達個人喜好,與同學交流。很顯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義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義地增進語言的習得,增強了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其次,任務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進入課堂的目的從某種角度來看有差別。教師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而學生的目的更多在於尋找一種快樂,游戲、唱歌等活動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並不等於學生學到了什麼,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外語習得的條件。
⑤ 圍繞本次小學班主任工作觀摩,談談你的感想
前不久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赴南京赤壁路小學觀摩學習活動。在歷時一天有限的時間里,赤壁路小學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觸頗深,特別是在觀看了小學生才藝節目後,情不自禁為他們的精彩鼓掌和歡呼叫好之餘,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胸中似有千言萬語。梳理了自己的思緒之後,使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新時期教師工作應具備一定的技巧和素質。下面我就從以下兩方面談談這次考察學習的一點感受和體會。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才是教育的歸宿。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旋律,新課程的實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斷實踐,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的助推劑,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者是教育發展、學生成長的生力軍。我們所參觀考察的學校(赤壁路小學),集中優勢教育資源,辦優質教育,並取得了顯著成效;著眼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五育並舉,特別是才藝教育、美讀、美寫教育大力彰顯了辦學特色。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兼顧。大到學校的硬體設施,小到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無不展現著良好而又務實的育人氛圍,無不體現著素質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潛意識之中還是只看重學生的成績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創新和實踐,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為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創造的條件還不夠。學校所形成的教育規模、管理風格和辦學特色無不滲透著教育者的教育智慧,無不凝聚著他們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項神聖的事業,學校將素質教育演繹的淋漓盡致,大氣豪邁而又自信! 二、真正的教育是要把教與學、師與生這樣一個關系高度的和諧統一起來,魅力教育才是成功的秘訣。 眾所周知,文章有魅力,就有人願意讀,人有魅力,就有人願意與之交往,那麼,教師有魅力,他的課堂自然會充滿魅力,反之亦然。美國教育家吉諾特曾說:「在學校當了若干年教師後,我得出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的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緒是影響學生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們可以是創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們能讓學生翻臉,也能使他們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可見,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會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 魅力的課堂教學,洋溢著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具有引人入勝的情景創設、適度的課堂節奏、相互生成、相互對話、相互動態的生態課堂環境,每一個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使課堂充滿著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在聽了赤壁路小學的公開課後,對於打造魅力課堂有了一些很直接的認識: (一)追求課堂細節。作為教師,只有從每一堂課入手,每一個教學環節入手,在細節上下功夫,推敲「微末之處」「關鍵之處」;反復思考,精心設計,追求細節的魅力,彰顯課堂的魅力。 (二)營造寬松愉悅環境。對一個教師來說,比學識更重要的,就在於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廣闊而自由的空間里放飛思想,砥礪能力。為此,教師要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師道尊嚴的作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學習成長服務,融進學生心理。 (三)善於鼓勵和表揚。古人雲:「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說學生,就是我們老師,也是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表揚。所以,作為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堅信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事實上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說明他們還行,從而進一步培養其學習的毅力;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評價切忌「一錘定音」,要循序漸進,對他們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績,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大張旗鼓地進行鼓勵、表揚,以增強其自信心,拓寬其繼續轉化的渠道。今後我們的課堂提倡「課堂三聲」——笑聲、掌聲、歡呼聲,這不僅可以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勵學生產生自信心與學習動力,還可以幫助改變學校與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成為永恆的魅力。 (四)關注情感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狀態,能有效的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人精力充沛,想像豐富,記憶力增強,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習是高強度的心智活動過程,情緒狀態佳不佳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情感,老師們不能企求。情感到位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甚至創造性便會神奇般的出現。一堂有魅力的課立足於教師課堂的智慧與經驗外,還應該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武裝。教師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有課堂表現的機會,獲得課堂表現的滿足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被人關注的美感、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五)張揚語言魅力。現代社會是一個高交際、高頻率、高信息化的社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對於教師而言,口語表達能力顯得猶為重要。魅力課堂的營造一定與教師那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息息相關。教師的語言美首先體現在語音標准,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其次是懂得用氣發聲、吐字歸音的常識,發出來的聲音宏亮圓潤,字正腔圓,清晰流暢。更重要的是教師能根據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組織恰當的言語內容,去打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或循循善誘,或幽默風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教育機智。誠然,我們應摒棄那種刻意的人為雕飾的語言,但我們絕不可因噎廢食,因為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看家本領。教師要用語言的抑揚婉轉,來影響課堂的起伏,增加課堂魅力指數。 總之,此次外出觀摩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並不能展現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力爭使自己做的更好。
⑥ 觀摩課觀什麼
為了聽課,跋山涉水奔波數千里,這對中國的老師來說十分尋常,而且不以為苦;為了上好課,點燈熬油、四處請教、反復打磨,「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成了中國教師職業生涯中的一道獨特景觀。現在,完全可以這樣說,生活在當下的中國小學語文老師,無論是名家大腕還是普通草根,沒有誰能夠完全屏蔽或者拒絕觀摩課的影響。觀摩課已然成為中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革靈敏的風向標,成為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有力推手,成為教學觀念傳播的最佳載體,成為一門獨立的可以觀賞品味的教學藝術。——對老師而言,觀摩一節精彩的公開課,那種享受真的不亞於看一部電影或者一場演出。
但是近來,觀摩課也遭遇著「窘」。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觀摩課上,教師作秀、作假;這樣的課只是一種表演,於實際教學沒有作用……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觀摩課上,老師說話拿腔作調、滿臉堆笑,舉手投足都似乎精心演練過;學生投其所好,發言的內容和節奏都把握得恰到好處,甚至連質疑都能夠直搗老師的「預設」……觀摩課,逐漸偏離了觀摩的初衷與正軌:「體驗」必有音畫渲染,「人文」必有材料補充,「資源」必有美輪美奐的多媒體展示,「感情」必有抓住深度的開掘……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觀摩課這樣的際遇呢?我們不妨思考:觀摩課與常規課相比,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很明顯,二者除了都有教師與學生外,觀摩課還加入了「第三者」——觀課的人。於是與日常教學相比,觀摩課具有了公開性,從而也便具有了雙重的主客體關系:教與學的關系,觀摩與被觀摩的關系。那麼,能否正確處理這兩對關系,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成為觀摩課是否偏離「正軌」,是否「變質」的關鍵。
以上問題的出現,就是執教者本末倒置,把觀摩與被觀摩的關系放在了教與學的關系之上。
因為眼裡只有觀摩,故而求華而不實。在花哨、華麗的外衣下,鮮見實在的內容與豐厚的文化底蘊。授課者眼裡、心裡因裝了太多的「觀摩者」,而極盡包裝、渲染、誇張、展示等手段,極力追求轟動、精彩、藝術的課堂效應,使課堂呈現類似流行歌曲演唱會的「盛況」,使課堂教學與時裝展覽無異。
因為心裡想著觀摩,故而求新且立異。不按傳統套路出牌:能開門見山的,反來個曲徑通幽;能戛然而止的,偏處理得「回味無窮」;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再來個合作探究……不知不覺,一味求新求異成了課堂的主導。
因為要被觀摩,故而求多還求全。執教者往往希望通過課堂呈現最完美的自己。既然要完美,勢必得全面。樣樣顧及,點點落實:教學環節不能落,三維目標不能少,教學手段求豐富,精彩亮點不能漏……一堂課,時間有限,容量也有限,這樣的一番顧此顧彼下來,試想: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充實」了,但思考會是充分的嗎?還是因為要被觀摩,故而求動而失靜。觀摩課上,求熱鬧似乎成了理所當然。因為,不熱鬧就是「冷場」,「冷場」就沒有看點,沒有看點就無從展示功力,沒有功力就不成其為「觀摩」。於是,學生的學習時間被各種熱鬧的手段所擠占。學生沒了靜心與文本接觸的時間,沒了靜靜思考的時間,沒了提筆寫寫的時間。
如此,觀摩課還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嗎?如果觀摩課穿上了功利的外衣,觀摩課成為一種表演;如果課堂雖有教師的教與學,但教師不是真教,是「教」給觀摩者看,學生也不是真學,學習內容早已爛熟於心;如果教學最終淪為一種異化的師生活動,那麼,這樣的觀摩課就喪失了教學的本質,進而也就失去了觀摩的價值。
理性分析觀摩課的性質,回想舉辦教學觀摩活動的初衷,我們會發現,觀摩課的存在其實有它獨特的功能:它作為教學研究的有效載體,能加速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促進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改變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探索教學模式,推廣教學經驗。有人這樣概括了觀摩課的三大作用,即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為校本教研提供載體;為教師學習提供樣板。
於永正老師就曾說:「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上觀摩課,只要有機會。我深感每上一次觀摩課,都能得到一次很好的磨練。……可以這樣說,是無數的觀摩課成就了我。某種意義上,我對語文教育認識上的不斷深入,也得益於觀摩課。」更為難得的是,於永正老師記住的,不僅是觀摩課上自己成功的經驗,記得更深的,是觀摩課里的「敗走麥城」。因為,失誤這筆財富對他來說,更有分量,更讓他難以忘懷。
可見,當教者擺正心態、擺正位置,將自己真正放在一個教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平台上,始終將眼光注目在學生的發展上時,觀摩課無疑會給一個老師的專業成長插上翩飛的翅膀。
前不久結束的全市小學習作教學研討活動上,有縣里老師在學校無法安排前往聽課的情況下,請假自費前往,想是也覺得通過觀摩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最集中的學到諸多的教學經驗和方法,而這,是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最期待擁有的。
筆者還在與一位教學一線老師的交流中了解到,她因被派往外地觀摩到名師的課堂教學,而「開了教學的眼」,深深感嘆:原來一個知識,是可以這樣教的。帶著觀摩所得回到學校,這位教師對日常教學用起了心思,逐漸地,她的教學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指導青年教師的課也有了質的突破。
可見,不是觀摩課本身無可觀,不需觀,不值觀,實在是組織觀摩課的、執教觀摩課的和觀摩觀摩課的人心中是否有正確的標尺與准繩。
古語雲:「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源頭清潔,流自美之。作為教學觀摩活動的組織者,起著對課堂定向定位的重要作用,影響著執教者的教學手段的取捨,影響著觀課老師對一堂課的正確認識。作用不可小覷。要有主題意識,設定好恰當、導向明確、清晰簡潔的評價標准,統一評委的認識,達成評課共識,使活動的每一個板塊都指向一個統一的目標。
作為觀摩課的執教者,亦要將自己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認定課堂不是T型台,不是舞台,教者不是模特,不是演員。很多時候,上觀摩課的老師往往有太多的「擔心」:擔心課上得不精彩,擔心自己姿態不優美,擔心指導評價語不準確……他們主觀地認為,自己做得完美無瑕,課自然也就上得精彩了。殊不知,對自己舉手投足的過分關注恰恰會阻礙觀摩課上出味道,上出精彩。因為,沒有人能在承擔這許多壓力的課堂上揮灑自如。一個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教師不可能才思敏捷,機智地應對各種課堂上的問題。
所以,要上好觀摩課,執教者首先要解放自己,學會放下。在自己和學生心中淡化課堂的神聖與庄嚴——無論在哪裡上課,無論面對的是誰,課堂是你和孩子們共同的游戲場。「游戲」意味著一種心態,游戲心態,就是平和心態,以游戲的心態面對其實是在要求執教者舉重若輕。
作為一名觀課者,可以嘗試「三觀」。
觀學生,非觀教師。毋庸置疑,課堂是學生的,空間是孩子的。但我們常常忘了這樣的「毋庸置疑」,尤其在觀摩課一上。老師往往千叮嚀萬囑咐:「你不是代表你自己,你還代表某某班,代表某某校,代表某某市……我們要求孩子代表「若干」的時候,唯獨沒想到她最應該代表的是她自己,她只能代表她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學生則是鏡子里的老師。老師的一切活動和努力,都會集中反映在學生身上,所以,觀摩課上,要關注的應該是學生。
觀門道,非觀熱鬧;觀神髓,非觀表象。神髓是什麼?門道是什麼?就是這個學科的學科特點、學科性質,就是看教學的人是否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促進了學生對這個學科的學習。內行看門道,外行才會去看熱鬧。諸如游戲、畫畫、表演、歌舞、模仿,時時歡聲雷動、一派喧騰的「熱鬧」不應讓我們「走錯門」,也不應讓我們「看花眼」。
寧展現不完善的真,不追求完美的假;寧當綠葉,不做紅花——這,才是我們面對觀摩課應有的姿態。讓我們共同呼喚真實的課堂、平實的教學,使觀摩課這種極好的教研活動恢復它應有的原生態,還觀摩課一個素樸、潔凈的容顏。
(作者單位:常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