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上,必須處理好學生個性與社會性這一對矛盾,堅持個性與社會性的完美統一
在「生命課堂」中,由於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尊重與提倡,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空前的煥發,使課堂教學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但與此同時,如果在倡導教學民主時不敢強調教學紀律,在尊重學生個性時忽視了教學秩序,則會導致學生個性凸顯了但社會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事實上,只有社會性沒有個性的人,不是現代化的人;同樣地,個性有餘而社會性不足的人也一樣不是現代化的人。因此,科學的教育要求教師,在忽視個性發展的課堂中,必須充分尊重與提倡個性;在充分尊重與提倡學生個性發展的「生命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社會性的培養。社會性體現在學生身上,表現在對學校各種規范和要求的遵守上,表現在課堂教學各種規范和要求的遵守上。課堂教學功能的認識,由「知識課堂」到「生命課堂」,是對課堂教學本質理性認識的大飛躍,彰顯出了對學生自身價值的理性關懷和人文關懷,也反映出了課堂教學實際的迫切呼聲,更體現了師生生命發展的主體需要。認識的深入並不代表實踐的到位,也不一定體現認識的豐富。
如筆者所帶班級的一個叫王輝的同學,自從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就聽這個班級以前的數學老師說他非常有個性,上課時還經常和老師對著來,與班裡的同學也相處的不是很融洽,於是,我決定對他進行了解。通過對他以前的授課教師、同學、父母進行了解,我發現原來他學習成績很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很好,至從有一次他的班主任訓斥了他一頓以後他的性格就完全改變了。我順藤摸瓜,對他以前的班主任進行訪談,班主任也對當時對他的態度感到很後悔,不該那麼罵他,他說那也是為他好(因為那次他聯系曠了三天的課,也沒請假,後來班主任才得知是因為他爺爺住院了,家裡沒人照顧,他去醫院看護爺爺了)。了解完一切的情況以後,筆者上課經常提問他問題,任命他為數學課代表,課後經常與其進行思想交流,了解他的學習情況。經過一個學期以後,期末王輝取得了班級第五的良好成績,尤其是數學成績進步很大,躍居班級第一。畢業的時候,王輝給我寫過一封信,信中說他很感激有我這位老師,如果不是我,他可能一直墮落,一直叛逆,是我給了他溫暖,讓他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看到這里,我很開心,為有這么一位學生而驕傲。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應當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給學生以教誨,讓他們懂得生活,懂得生命的真諦,為社會培養大批生命、思想健全的人才。
⑵ 如何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
近幾年,媒體報道以及我們身邊總在發生一些輕視生命的悲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充分體現了「重視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學擔當起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把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授與生命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認識生命之珍貴、生命之衰亡、生命之和諧、母愛之偉大、生命之意義,從而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珍視生命,讓生命之花和諧綻放。
一、生命教育的含義和特點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指的是對一切自然生命(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的關注;廣義的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關注生命,還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因此,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教育,又要重視人文教育,讓師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質量,解放精神,培養生命意識,從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樂。
生命教育應具有的特點:①是建構智慧的教育,這個智慧就包括了德性智慧、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生命教育首先要充滿「德智」,「德」是人性的基本價值觀,生命教育就是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的。理性智慧,就是教師以一種開放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各種沖突、矛盾和障礙,在沖突中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情感智慧是一種審美的智慧,我們教師要思考的生命教育並不是位移式地把書本知識搬到學生的頭腦中。②是指向生命成長的教育。葉瀾教授提出要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課堂應該真正體現學生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一種活動的狀態。生命教育應成為教學的一種情境,一種過程,讓學生頓悟、理解對生命的認識。生命教育需要教師虛心、耐心地蹲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對學生說話。③是有效型的教育。生命教育一定是學生原有經驗的重組,要引起學生對生命經驗的一個新的理解。
二、生物課堂實踐中的生命教育
1.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不易
現實中青少年不體諒父母,不贍養年邁的父母、虐待父母乃至殺父弒母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場景讓人心酸,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原因固然很復雜,但我想與青少年缺乏對生命的認識,對生命理解不透有關系。結合生物教材的知識,我就讓學生了解人的胚胎發育和分娩等知識,讓學生體會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來之不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這一章對胚胎發育的過程有簡介,我主要通過科教短片和電影來教育學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產生幾億個精子,它們在女性的陰道內爭先恐後地通過子宮游向輸卵管,在到達輸卵管時只剩下數千個了,最後能夠與卵細胞結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強壯的精子。受精卵再到子宮內發育10個月。可見,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個體。生命是多麼來之不易的,它是多麼珍貴!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員、都有其生存的權利。我們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愛生命,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生命都應該得到珍惜。
為了讓學生知道母親分娩的痛苦,認識到為他們的到來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我讓學生觀看了第六代導演張楊的電影《向日葵》,該片是以主人公張向陽的出生為開頭,用他兒子的出生作為結尾的。特別是結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實的分娩鏡頭真的讓每一個人感到一種震撼。我注意到許多的女生甚至閉上眼睛,不敢觀看。可每個人包括他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多麼艱辛和不易!
經歷過這樣一次次生命的洗禮,很多學生回家對待父母的態度有所改變,也有很的家長跟我反映,他們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這些變化讓人很欣慰。
2.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價值
人是萬物之靈,人生來不僅僅是活著,還要使有限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生物教學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青春期不僅是一個人生長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學習知識、開啟智慧、增強能力和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最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時期。據有關資料顯示,每8個中小學生中就有1個心理是亞健康的。為此,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成為中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生物學教學就可以結合學科特點講解有關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識,使學生能認識了解自我,解開人的生理現象之謎,從而順利渡過青春期。
例如,在個體發育教學時,我是嘗試讓學生做了如下的比較與分析:①和小學比較,現在你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記憶力、理解力有什麼不同(舉例說明),為什麼?②你的月經初潮(或首次遺精)是在什麼時候,你當時的心理是怎樣的,怎麼處理?③在從小長大的過程中,心理上有哪些變化,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麼解決的,有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同學們通過自己分析比較、小組討論,全班總結這種參與自主自助式的學習,每個人基本都能夠正確認識和沉著應對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和問題,從而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人生的意義。
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又處於一個學習任務繁重的時期。比如,結合《神經調節》的學習,自己制訂合理的作息計劃和學習計劃,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等等。一個人,只有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才有可能追求高質量的人生。
3.生命的終結,生命的珍愛
生命的誕生是喜悅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迴避死亡問題的討論,期望擁有吉利和平安。一些青少年時不時就放棄了生存而選擇死亡,這種逃避現實、輕視生命的做法,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也是不能正視「死亡」的表現。「死亡」,它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范疇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學、哲學、倫理學和人文學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在生物學教學中從生物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生死教育,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
例如,秋天的落葉它要經歷一個葉柄基部形成離層——隨風吹落的過程,春天樹木依然生出新葉再現生機;單細胞的動物可以在生長到一定的時候一分為二變為兩個新的生命,原來的個體不復存在;人也會生老病死,死後,人的個體也和其他生物一樣最終會被分解為無機物重歸大自然。這是規律,是生命歷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環,沒有生何來死,沒有死又怎會有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只有了解死亡,正確認識死亡,才可能積極地看待生命,意識到生命的意義,承載生存的責任,進而創造並統整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生命的外延,生命的和諧
生物教材中生態章節的開篇語這樣寫道:「在這個星球上除了我們人以外還有很多生命,同樣需要我們珍視。我們並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也不是最早的居民,還有很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生活著,他們的存在對我們,對我們的地球都非常的重要。同樣需要我們的呵護。」環境被嚴重污染,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溫順的動物襲擊村莊等等,這些令我們震撼但又熟視無睹的畫面經常發生,為什麼會無視,因為對其他生命的藐視和不在乎。所以在生物課堂中也要滲透對其他自然生命的重視教育。
例如,我在有關生態的章節中會給學生找些素材,安排播放好萊塢電影《birds》的某些片段,那因侵犯鳥類的生存空間而導致鳥殺人的恐怖場面,讓學生過目不忘,對其他生命的重視和珍惜與日俱增。記得在看過片斷之後的那個晚自習,教室里飛進了一隻知了,被學生抓到後,其他學生馬上說:「放生吧。」這就是很好的效果。
三、生命教育在生物課堂實踐中的反思
1.創設富有沖突的情境
課堂情境應該是利於學生體驗、頓悟的情境,而且是富於沖突的情境。課堂教學的情境不僅僅是討論交流,把活動搞得很熱鬧,一個人沉思、靜靜地思考也是一種很好的頓悟,教室里放出溫柔的輕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審美的體驗也是很好的辦法。
2.引入錦上添花的案例
老師在課堂上讀一些故事,說一些真人真事,給學生以情感的震撼。教師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感悟到案例背後的東西更為重要。
3.息息相關的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學
離開生命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種殘缺的科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的生物學教學,理應擔當起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將生物知識與生命教育結合起來,開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視生命,讓生命之花和諧綻放。
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尊重生命,體現人性,以人為本,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這是二期課改和「兩綱」精神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對當前語文教學來說,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課堂迸發生命活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已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 以人為本 生命教育 語文生命課堂
世界兒童基金會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是兒童借給我們的」,我們的教育應一切為了學生。生活現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活在缺乏尊嚴、權利和自由的環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二期課改和「兩綱」提出:讓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的發展,養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樹立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觀,樹立開放的、綜合的課程觀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教學觀。對當前語文教學來說,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1、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師樹立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關懷人的成長為目的,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同時要尊重學生生命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長節奏,寬容地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失誤,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當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地幫他分析問題,讓他真正理解——用誠心的幫助代替毫無意義的指責;當學生考試不理想時,可以引導他們尋求改進的對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來代替埋怨……,用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和關愛之後去尊重和關愛他人,由「內省」進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境地。
2、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知識與價值融合的語文課程觀。在教學中要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緊密結合,讓學生的認知學習過程伴隨著積極的情感活動。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孤立地傳授知識,結果出現學生考前背知識點,考後全還給老師的現象。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被學生理解的、融入在他們生命主體之中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當中的意義」。這就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藉助各種手段、利用豐富的文史資料或影象資料等課程資源,創設語文教學情景,將知識學習放在特定的語文情景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知識的意義。要真正落實將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密切聯系,讓學習過程成為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知識對生命的意義;正如朱小曼教授所說 「知識是和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作為一種智慧的知識,它必然是滲透了人的生命,與此相應,由這種知識所創造的財富就不只是物質的或精神的,它同時也包含了本體的人的生命的豐滿與提升」
3、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符合時代發展的語文教學觀。所謂有「生命的語文」就是體現在語文知識生成所蘊涵的「進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會精神、社會能力」等方面,體現在「面對語文,我們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戲說;可以唱歌,也可以怒罵。語文給了我們宣洩情感、升華體驗、升華認識的處所」;語文「給了我們盡情地展開想像的翅膀的廣袤的空間,給了我們的心靈自由地舞蹈的寬闊舞台」。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教給學生的,就必須也必然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和「有生活」的語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們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躍動」的生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感受到強勁躍動的生命脈搏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二、二期課改下語文生命課堂的特點
1、語文「生命」課堂是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課堂
1/15
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校生動活潑的發展,辦出各自的特點」。而傳統教學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更重視成績優秀的學生,課堂教學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機會,而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處於「旁觀」、「旁聽」的被動學習狀態。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我們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我們的目光要下移。我們盡可能的採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得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活的原課堂
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活的原課堂。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語文「生命」課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學,它謀求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努力實現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學科世界不致因遺忘生活世界而喪失其存在意義。把教育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中引向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捕捉、觀察、實驗,對信息進行查找、選擇、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獲得、交流和創造具有各種表徵形式信息的信息素養,學會在生活、生產和各學科中發現問題,完善知識建構,培養獨立思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與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把課堂變成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3、語文「生命」課堂是動態的生成性的課堂
語文「生命」課堂反對嚴格控制式的師生關系和模式化的教學過程觀。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語文「生命」課堂主張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學生向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現的過程,是學生整個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發展過程。因此語文「生命」課堂是動態的課堂;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成性課堂。學生在實踐、體驗、感悟、探索的基礎上,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
4、語文「生命」課堂是對話式課堂
傳統教學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的核心目的,最後陷入「教師教死書、死教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怪圈。 「生命」課堂是對話式課堂。它可以是學生和教師的對話,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的對話。對話的過程就是思想、真理、意義、情感潛移默化的過程,使一個人生命質量提升的過程。這種對話並不是把某種真理、意義、態度等傳遞給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對話過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顯現出來,從而通過學生的理解而接受。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是思維與情感的流動之河,激發、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閃現出新鮮的見解;由此可見對話培養是學生的思品、個性、合作精神的土壤。
⑷ 鮮活生命的意外消失 反思生命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1. 運用現有教材,滲透生命教育
教材是實施生命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我們認為,生命教育應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潛移默化地進行無痕化教育。因此,我們更多地是利用小學各學科教材進行滲透或落實生命教育。有的學科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課程內容直接與生命教育有關,如《品德與社會》、《體育與健身》等;有的學科課程內容並不直接與生命教育相關,屬於隱性課程,如《語文》、《音樂》、《美術》等。語文可發揮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數學的結構美、和諧美與生命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則能教會學生欣賞生命的美。
為了更好地在這些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我們進行了以下一些實踐與探索。
研究教材,尋找生命教育的滲透內容。我們根據學科組織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找出現有教材中能夠滲透生命教育的教材內容,並進行分類匯總,以初步了解能夠滲透生命教育的基點;同時,組織教師加強教材研究,尋找教材中滲透生命教育的落腳點,並進行匯總列表,確定了部分內容作為生命教育的重點篇目。顯性科目以學科教研為主,側重於教育內容的歸納、梳理,如:初一年級以「生命與自我的和諧關系」,初二年級以「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初三年級以「生命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為主題進行學科縱向研討。隱性科目以年級組教研為主,旨在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從而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深入課堂,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教材,各學科教師在深入領會生命教育本質和內涵的基礎上,在單元或章節備課目標中尋找到滲透生命教育的切入點,繼而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我們利用組內聽課、校內示範等形式,每位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對如何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形成感性認識,以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課堂中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教育。然後,由點到面,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實踐研究,尋找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
總結反思,撰寫生命教育的教學案例。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尤其重視總結與反思。教師每上完一堂實踐課,都能進行自覺反思和合作交流,並撰寫出生命教育的案例,在不斷反思中提高了教師實施生命教育的能力。目前,學校已收集了數十篇教師實踐的案例,待修改、整理後將匯編成冊。
2. 拓展開發教材,實施生命教育
教材延伸,探求生命教育的突破點。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材內容稍作拓展,便能顯示生命教育的亮點。如:作為隱性課程的語文,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與事件,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調適,感悟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由此陶冶學生心靈。如《小巷深處》一文就是一篇十分典型的生命教育的範例,文章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深沉的母愛與作者對生命的一種重新理解與詮釋。
練習設計,挖掘生命教育的著力點。有些教材雖然沒有涉及生命教育內容,但在設計練習時,可以有機滲透生命教育因素。以數學學科應用題教學為例,編制應用題的素材盡量與生命教育內容相聯系。同時,我們還結合教材安排一些社會小調查。如組織學生對社區公共設施現狀進行調查等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懂得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從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3. 營造和諧氛圍,打造活力課堂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因此明確提出了「用生命教材和課程構建生命課堂,以生命思想與教學形式激發生命活力,造就情智共生的生命個體」的發展目標。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 「生命活力課堂」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徵:
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師生間平等交流與對話的氛圍。
自然快樂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致力於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順乎學生自然成長的需求,讓「自然與快樂」成為課堂不竭的生命力。
自主開放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將我們的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使課堂貼近生活,充滿活力。
寬容多元的教學評價:承認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每個學生以稱贊和鼓勵;同時,鼓勵教師以生命教育的理念創造課堂,體現生命的真正價值。
總之,我們緊緊圍繞生命教育主題,結合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通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參與、互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感悟到生命的價值。
⑸ 生物課堂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生物課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生命價值觀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作為生物教師如何將生命教育滲透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之中呢?下面就自己在生物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收獲,來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初中生物課不僅能向學生普及生物知識,讓他們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生命的意義等,還可以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我生命的意義,進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時間,樹立正確的人生。
⑹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
數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不是語文課??
question 1:這個生命教育是「XXX數學老師對學生下手,進行所謂的生命教育」還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些對生命的理解,對安全的認知,對如果通過數學知識來保護人身安全呢?
如果是報紙頭條的那種校長君:《鬼父》——祝你走上報紙頭條的最佳助理~
如果是和生命相關,吸引少年對數學感興趣或者重視的:
part one:
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生存著一種小鳥,叫鶯鳥。鶯鳥以一種叫蒺藜的草籽為食,但這種草籽渾身是鋒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層深深的內核包裹著,鶯鳥要啄食到裡面的果肉,可不是一件易事。
它必須先把草籽頂在地上,又咬又擰,然後頂住岩石,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殼弄掉,吃到果肉。許多啄不開草籽外殼的鶯鳥被活活地餓死,只有少部分的鶯鳥頑強地生存下來。
科學家對這種鶯鳥做過研究,只有喙長達到11毫米的鶯鳥,才能啄開草籽的外殼,求得生存;而喙長10.5毫米以下的鶯鳥,因無法啄開草籽而活活地餓死。
原來,鶯鳥的生死之門,相隔僅僅是0.5毫米!
這使我想起「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句成語,人生的命運和成敗也是由細微差別決定的:一位考生,差0.5分,可能由此而落榜;一位運動員,差0.5秒,可能由此而與冠軍無緣……
如果說,鶯鳥的喙長是與生俱來的,但人生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才幹。既然我們知道生死之門有時相隔僅僅0.5毫米,我們何不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使我們的生存之「喙」長一點,再長一點。它改變的,可能就是我們的一生啊!
part two: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數字王國的國王過20歲生日,羅馬數字王國派人送來了20棵珍貴的樹,作為生日禮物。 阿拉伯數 啊。「20」大臣張榜招賢,凡是能巧妙地栽這20棵樹的人將有重賞。可是,誰也設計不出來。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資料,又用石子進行了一次次的試驗。他畫了成千成萬個圖樣。畫著,試著,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張極其美妙的圖案。 「20」大臣立即把圖案奉獻給國王。國王見了非常高興,「20」大臣指著圖案對國王說:「陛下,您看,圖中所栽的樹不 論橫數、豎數或斜數,每行都是4棵,這樣最多18行。」 國王贊嘆不止,說:「這樣美麗奇妙的植樹圖案,我在任何公園都沒有看見過,簡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賞您!」 。 我要重重地賞您!」 國王贊嘆不止,說:「這樣美麗奇妙的植樹圖案,我在任何公園都沒有看見過,簡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賞您!」 「對,這是一位名叫山姆·勞埃德的數學家發明和設計的,我只是把他設計的圖案用到植樹問題上來。」「20」大臣據實說。 「好,好,你能用上這個圖案,也是有功的。」說著,國王宣布了對「20」大臣的獎賞,並將這個圖案命名為「20圖案」, 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植樹圖案。 國王立即派人按照「20圖案」把20棵樹栽在宮廷的花園里。從此,這美麗的植樹圖案就一直流傳至今。
part three: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的遺囑,當時他的妻子正懷著他們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親愛的妻子幫我生個兒子,我的兒子將繼承三分之
二的遺產,我的妻子將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將繼承三分之二 的遺產,我的女兒將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這位數學家就去世了。之後,發生的事更困擾大家,他的妻子幫他生了一對龍鳳胎,而問題就發生在他的遺囑內
容。如何遵照數學家的遺囑,將遺產分給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呢?
等等..
⑺ 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進行生命教育
http://www.docin.com/p-1730143907.html
⑻ 如何將生命教育引入高中生物課堂
一、巧投石而激起千層浪
導入,是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有針對性地導入能實現學生的聽課需要;富有啟發性的導入更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趣味性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簡潔性的導人能夠騰出更多學生的思維時間。如何巧妙地運用恰當的導入方式,使課堂導入發揮最大的作用,就顯示出來教師的素養和水平。
導入藝術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它熔鑄了教師殫精竭慮的智慧,凝聚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學識修養。不管如何,導入一定要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包含著對學生生命價值的尊重。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會全神貫注地融入到課堂討論、質疑、作業、合作等活動中去,學生的生命之花才有綻放的可能。
二、巧設情境調動積極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精心創設課堂情境。優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技能、完善人格。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學習必須是在積極地參與下進行並達成的,學生參與的廣度、頻度、深度,彰顯了參與是否充分、積極、有效。
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創設各種促進思維的情境,優化教學手段,盡可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於主動、活躍的狀態,滿足於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去努力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只要你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磁性的場,學生們具有豐富想像力的稚拙而又富有靈氣的詩文、繪畫和細膩逼真的課件作品,定會讓你耳目一新,讓你不得不感嘆學生腦中蘊藏的巨大潛能。
三、細分組可促思維飛揚
實踐證明,分組教學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進發。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在師生、生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機會。通過及時引導、調控各種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實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等社會性品質,能使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贊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
學生高漲的情緒、親密的合作構成了一種相融的人際關系,這種良好的交往狀態有助於學生形成開朗、進取、真誠合作等心理素質,有助於煥發生命活力並促進個體成長,
四、精置疑能引思萬千
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育最令人歡欣的目標。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設計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並把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一質疑一釋疑」的環環相扣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問答、討論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狀態可以從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於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闡明、表達所學知識來觀察;也可以從學生是否善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展開激烈的爭論來判斷;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或間接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創意來衡量。
五、下講壇方能進課堂
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里,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才能得到關注,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才能被調動起來,學生才能在不斷思考的狀態下,感受成長的喜悅,釋放個性與解放思想,進而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捕捉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去分析評判學生的情緒狀態。如神情呆滯,則說明聽課走神;若眉頭鎖緊,則表明疑竇叢生;如點頭微笑,則表明理解認同;若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則表明他想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要創設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和激勵學生,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學,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樹立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觀,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調,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最終使課堂上的教學與學習活動產生最佳效益。
上面的一些經驗肯定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總之,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如何探究學生的生命成長是一個內涵比較深的課題,需要我們廣大教學工作者共同探索研究。我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以上經驗進行了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准備就這個課題繼續學習。
⑼ 如何在現代教學中構建語文生命化課堂
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新的課程思想與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的前沿思維,是教學思想、教學觀念體系與教學實踐契合的生長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意味著教學效益的確定,良好模式的推廣即是效益的放大。教學價值觀念的嬗變使人們重新審視既有教學模式的利弊,重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新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是以生為本的生態模式。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並在他主持的全國教育「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本教育的觀念和實踐模式研究」中對此作了深刻的理論探索,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效。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實驗的核心目標是實現教育對生命的皈依。本文試圖結合工作實踐和對生本教育理念的思考,就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基本內涵
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追求的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正如詩人特奧多爾·馮塔內所描述的那樣,教育「旨在努力為毫無依靠的幼樹提供一根拐杖,從而使其能在純凈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成長,那麼,我們則接受了非常不錯的教育。」傳統教學倫理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社會關系:人──人」,把人當作社會工具來看待,把課堂作為培養「社會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生命實體──教師與學生。郭思樂教授在《經典科學對教育的影響及其與教育生命機制的沖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動的過程。」「教育中生命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這種可能性,使生命調動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斷地創造自我,改善和發展生命,生命會從中受到鼓舞,從而收獲豐富和充實的人生。」「我們的教育必須創造這樣一種人的整體生命投入的生態。」生本教育觀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生命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人的生命存在,成長和促進人的生命完善發展,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生態模式。此模式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各要素內部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溝通關系,四個要素整合在一起則形成了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具體地說,就是要建立溫暖的、學生彼此熟悉的、相互接納的學習場所;課堂應是和諧、活躍、民主、平等的,是讓每個學生身處其中都會感到安全、親切、有歸屬感的課堂環境。可以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要求和願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建構
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教學與傳統的課堂環境下的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課堂環境過分強調學習的預設性和封閉性,學生與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在原先設定的框架之下進行的,從而使教學變的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即使有也很有限,且都被老師牢牢控制。這樣,就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而且老師即將傳授的知識和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就不能成為一個正比,最終使得課堂教學不能圓滿的完成。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卻不然,它強調學習的開放性、不確定性,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它有更溫情、以人為本、注重人性化的特點。總之,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的布置、課桌的擺放等狹隘因素,而是要求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四要素的完美結合。力求營造一種和諧的、動態的、充滿生命力的可持續性的教授知識和交流知識的「生態環境」。
1、拋棄傳統的教師行為中的專權控制,重視師生間的互動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形式。而在互動中,主要是教師發揮作用,常常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而學生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互動則很少。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教師成為語文活動的合作者與學生一起學習,丟棄傳統意義上的專權控制,敢於承認自己有不如學生的地方,主動放下架子進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所以,教師應轉變觀念,要樂於向學生學習,這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師不肯放下架子,不肯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談,就不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其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2、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在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中,要求傳統的個體學習讓位於更富有生命力的「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是指教師或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它包括三種形式:師與師之間的合作、師與生之間的合作及其生與生之間的合作。這里所說的主要是生與生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分工一般為4—6人為最佳,人數如果過多,就會出現分工不明確、混亂的現象。而人數過少,又起不到交流合作的效果。因此只有在最佳分工狀態中學生之間才能積極的互相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才能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並能互相信任,有效解決問題。「合作學習」將個人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也有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語文上有不同的發展」的教育目標。
3、課堂實施的核心——學生參與教學
生本教育觀認為,課堂不再只是承載特定知識的文本,而演變成為了一個動態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體驗來獲得。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否則課堂內容無法理解。這樣的語文教學解放了學生的嘴巴。在此觀念指引下,語文課一改以往的沉悶壓抑,營造提問、讀書、表達的氛圍,學生發言踴躍、辯論積極。傳統的師生單向信息傳播,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實現這三個維度目標,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通過參與課堂來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落實的標准。因此說,學生的是否願意參與教學已經演變成為衡量學生是否學習的標准。
4、尊重學生個性,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學說認為,學生與生俱來各不相同,他們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人的本能是多元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而每個學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學習相同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對學生也提出了統一的教學目標。這種看起來相當公平的教學是以假設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智力為基礎的。然而事實上,依據多元智力理論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立的組合方式把各種智力組合在一起的。為了建構新型的小學語文 「生命課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的、適宜的、能夠保證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使每個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給與學生最大的發展機會來解放自己的頭腦。鼓勵學生放飛想像,從不同角度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換角度、多方位探究,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
5、發揮評價的建構功能,關注學習過程
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發揮評價的判斷、提升、延伸功能,關注學習過程。這里的判斷,不只是好不好,對不對式的簡單判定,而是在辯是非中幫助學生總結、反思經驗,真正提高學生能力。我們列舉一個鏡頭說明。
鏡頭:「你讀得真有感情!」
教師說:下面請小朋友讀課文《淺水窪的小魚》,看誰讀得好!第一個學生拿著書讀了一遍,教師評價:你讀得真棒。 「小青蛙表揚他」 (示意學生表揚)。學生機械地齊聲喊道:「呱,呱,頂呱呱」。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讀能力差一點的學生,他有點緊張,讀得沒有激情。老師隨即說:「你要繼續努力,誰還來試試」。於是此生低著頭坐下。第三位是女生,聲音清脆,教師給她的評價的是:「你讀得真有感情,我們向她學習。」於是學生齊聲呼喊:「向你學習。」
鏡頭中,一節課下來,掌聲、喊聲、表揚聲,不絕於耳;「真棒」「頂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輝映,課堂氣氛熱烈,似乎學生的學習勁頭很高,學習自立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但我們也應理智地看到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評價,在學生學習中起的引導價值有幾何?原來低沉的課文格調也被激揚的表揚聲淹沒,課文朗讀反而顯得不倫不類。「真棒」學生真棒在哪裡,不知道;「真有感情」,學生朗讀何處感情處理的好,沒點出;充滿怎樣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霧里看花」。此時的激勵性評價只是起到單純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揚的學生的朗讀水平得不到深化,還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卻自鳴得意;有些因得到表揚,而不時地眉飛色舞,卻不知下次應如何適用朗讀技巧。再看那位讀得不怎麼樣,令老師不太滿意的學生,他因此更是摸不著方向。原本朗讀技巧沒有掌握好的他,在當眾「獻丑」後,沒有得到老師的點化,讓他朝哪個方向「繼續努力」。難道我們的教師只聽得先天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的表演,卻不能為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給予點拔嗎?這些判斷式的模糊評價,沒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沒有推進作用。這樣的評價是膚淺的,與學生學習發展無多大引導價值,也有悖於「生命課堂」的構建特徵。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生命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活力時,不應只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應著眼於語文教學的本質,從文本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習有困難者,給予點撥,給表現優秀者在表揚的同時,又應幫其反思經驗,再提供指引,幫助學生提升,延伸學生思維空間,使每位學生都主動建構知識,技能與文化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們進行建構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判斷、提升、延伸功能。如果教師對第一位學生評價:「從你低沉的語氣中,我聽出了你此時的心情是多麼的難過。」相信此生會主動建構起朗讀此類情感基調句子的技能的經驗,並鞏固下來,對以後的朗讀具有啟發性的作用。
建構性評價理論主張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思維、情感與表現,判斷他們的認知與情感層次,再進行指導,發揮評價的提升功能。如教師在評價那位讀得不怎麼好的學生時,先要分析他對課文的理解與自身投入的感情程度,對他的認知與情感層次作出准確的判斷,確定他對課文情景理解不深刻,朗讀時才不能如身臨其境,以及他掌握的朗讀技能的缺乏,之後方可進行相應的建構性評價:「如果把課文中的描述的情節浮現在腦海里,注意語氣和表情隨著句子意思變,肯定會讀得很棒!」。那麼,不但該生在朗讀過程會主動建構起自我評價,提升了原有經驗,促進其文化心裡結構的形成,而且對於全班的學生,這樣的評價也是生長性的學習,從而真正構建起具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建構性評價以建構為目的,評價過程中尋覓幫助學生建構的路經,給予必要的支持。幫助學生延伸思考的空間,如教師所叫的幾位學生的朗讀後,可先肯定他個性化的理解與表現,再把他們的思維性向深度引——如果你就是這條魚,你能說說當時的感覺嗎?向廣度上引——你(小魚)面臨這樣的處境,想到了什麼?向長度上引——故事會怎樣發展。這樣的評價和誘導,就是建構性的,如果教師一味的只是表揚讀得好,就只能讓學生在願地踏步,不利於他們進入故事的情感世界中去體驗,不利於他們主動推進學習過程。
6、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 「生命課堂」不僅要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現實生活經驗,使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的互動中獲得完善和發展;同時,還要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把學校、家庭、社區和教育行政部門等各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課堂生態」的孤軍作戰。作為學校應對構建良好的語文 「生命課堂」所需的硬體設施給與充分的支持;作為教師,不但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而且還要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作為家長應努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多與學生以及教師進行溝通,及時反饋和交流各種信息,讓教師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時修正課堂教學;作為社區,應關心社區內學生的成長,並為社區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各種有益的硬、軟體設施;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應整體上把握教育動態,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政策,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做出修正,而且還應引導社會各成員有一個健康、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習觀。
三、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建構對教師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潛心教學而不循規蹈矩,不懈的探索創新,由「教研」而「科研」,由借鑒而創造,從而轉向「科研治教」的共同目標。新課改的推出給語文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小學語文「生命課堂」 的建構將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而每一位教師都應在這場變革面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因為新語文教材60%以上的選文都是新的,閱讀量翻了幾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新的轉變,教學評價有了新的標准。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就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構建「生命課堂」,教師不僅要「洗腦」,而且還要「充電」,閱讀是教師的必修課。教師的閱讀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教師的閱讀不再只是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有思考的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生體驗,是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
1、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要求
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彰顯學生生命活力,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師生的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1)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語文教師須從學生細微的表現中,洞察到他們的知識、智力和個性發展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習情況,了解教學效果,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2)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持久的記憶力。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完善的知識結構,以便與教學中能夠得心應手,也能為學生的語言積累起示範作用。
(3)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創造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教師對課文中的人和事進行再造想像,獲得充分的體驗,才能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意境。
總之,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永遠是一個與時代同行的話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是以生命合作活動為宗旨,把討論作為常規化的教學策略;同時把領受、整體領悟和點化升華結合起來,這預示了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美好前景!
⑽ 如何把生命教育融入綠色數學課堂之中
將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增強民族自版信心權,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和教育發展的產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需要。但它始終只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作為教師不能因為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把所有傳統的教學方式統統放棄,從頭至尾單一使用多媒體教學,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力量,使學生能更為有效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