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教學 理論依據
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藝術。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它是促進師生良性溝通的重要紐帶,是啟發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課堂提問的技巧,通過智慧的引導、巧妙的提問,來「喚醒」學生的知識慾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筆者從事高中政治工作多年總結的經驗,以供參考。
一、單刀直入,開門見山
單刀直入式的提問,也是開門見山、直接地發問。這種提問方式的優點是簡單、直接、直觀,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題。這種提問方式適合在新課導入、知識小結以及復習測驗時使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也離不開單刀直入式的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學《生活與消費》時,這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性較強,沒有過多深奧或學術性強的概念。那麼導入新課時,就可以單刀直入地提問:什麼是貨幣?什麼叫外匯?經濟活動中常用的結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哪些?消費有幾種類型?不加修飾、不必委婉,直截了當的問題讓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精心設計,選好方式
精心設計提問,意思是指在上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選好問點。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挖掘教材的廣度、深度,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真正體現激疑的藝術,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既要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時,我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問題為例,把問題設置為:
1.上述事實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2.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3.請為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出謀劃策。
這樣的設置既有層次性,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同時又囊括了本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能夠很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把握時機,講求藝術
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講求課堂藝術,並不是說什麼時候提問、提出什麼問題都能啟迪思維,發展能力,提高智力。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個教師必須善於揣摩學生的心理,認真研究並把握學情,適時提出問題,巧妙加以引導,因為提問的火候未到,學生難以出現積極反應;錯過了良機,也難以發揮提問的最佳效應。最佳提問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這時提問定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反復求索。
例如,在「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我先提出問題:「田忌是怎樣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的?」然後層層誘導啟發學生明確「田忌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通過合理安排次序, 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最後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三個要求。但提問不能就此停止,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問:「三個和尚沒水喝」與「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又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局限性」時,我向學生展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新聞報導,從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
1.你認為造成慘重後果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2.造成這樣的結局,根本原因是什麼?
3.我們該怎樣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
政治課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 一些時政熱點、焦點問題往往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所以提問要經常與這些問題聯系起來。這樣既能使課堂充滿時代性,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四、疑惑啟發,復雜簡單化
疑惑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疑惑啟發式的提問,簡而言之,就是指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多元的問題個體化,用最簡單的小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理解,從而解決復雜多元的大問題。高中政治中的「經濟知識」是學生們普遍認為較難的部分,那麼教學時就可以採取疑惑啟發式的提問,用疑惑誘導學生探索,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較難的知識。
例如《財政與稅收》這一課,內容比較多而且復雜,還比較有難度,讓不少學生深感頭疼。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學習,首先教師問學生:我國的經濟、教育、文化、軍隊建設需要經費對吧,那麼這些經費從哪兒來?是如何管理與支配的呢?這樣,用通俗的語言就將枯燥的理論引出來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啟發學生去思考。接著,再通過提問理清知識脈絡,如什麼是財政?什麼是財政收入和支出?國家財政有什麼作用?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什麼?再接著理解稅收的概念、種類、作用等知識時就變得容易了。
五、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層層深入式提問,顧名思義就是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由淺至深地提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理解,從而掌握政治生活現象及其政治理論的本質。如果說啟發誘導式提問是化繁為簡,那麼層層深入式提問則是由簡到繁,同樣是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政治理論知識的有效方法。
以學習高中政治哲學部分《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這一課為例,就可以採取層層深入式的提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理解到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的哲學實質。首先以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事例入手提問:為何城門失火會殃及池魚?什麼是「蝴蝶效應」?這正是因為事物是普遍聯系,有直接聯系也有間接聯系。此外,聯系還具有多樣性,有必然聯系也有偶然聯系,有現象上的聯系也有本質上的聯系,要依據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來進行具體的分析。這樣,以生活中的現象入手,以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引導,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促進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問題。
六、情境體驗,活躍課堂
政治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基本政治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理論學科。但理論離不開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提問,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提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思考。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四川地震後,志願官兵英勇救援、各地誌願者紛紛趕赴前線支援、各學校、單位、社區紛紛發起捐款支援災區的感人畫面。教師再抓住時機,順勢提問:志願官兵、志願者及捐款者們他們的行動是否有價值呢?他們的價值是什麼?評價他們價值大小的標准又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情境體驗和提問,不難得出結論:原來人的真正價值是在無私奉獻、履行社會責任中實現的。由於情境體驗的提問方式渲染了課堂的教學氣氛,讓枯燥的政治理論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接下來的教學就顯得輕松多了,學生們不僅很快掌握本堂課的要點,還學會發散思維,多角度剖析問題。
七、熱情鼓勵,及時評價
當代中學生自尊心比較強,不少學生害怕沒有很好地回答問題會被同學笑話,會「丟面子」,所以逃避回答問題。筆者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提問後適當運用「誰來曬曬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總是把成功讓給別人」等帶有鼓動性的話語,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問答的意識。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筆者認為,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熱情鼓勵,充分保護,哪怕學生只答出了一點,也要充分肯定。
第二,評價准確恰當,針對學生的回答,准確地找出「症結」,強化學生的正確認識,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不濫用誇大其辭的評價語言。
第三,教師清晰、簡明地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留有幾秒鍾的思考時間,然後再要求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學生後,不論學生回答得怎樣,一定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絕對不能用簡單的一句「坐下」了事。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以適當的方法鼓勵、啟發、誘導學生作答。如果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將沒有激情,得不到鼓勵,逐漸失去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應積極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答案。如追問其中某一要點或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所以,教師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的鼓勵性詞語,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於後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的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自信會極大地增強,自主參與課堂的意識也將會增強。
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與完善。讓我們在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和諧互動課堂,問出課堂精彩。
2.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課題的理論依據
有效性 「課復堂導入就是教師在課制堂教學中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它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第一個環節。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渴望,從而情緒高漲、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都絞盡腦汁,想在進入新學段、新單元乃至平時的上課之始爭取能創設出一個標新立異,激發興趣的好的導入情境。那麼,怎樣才能創設出一個滿意的課堂導入呢?過去,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們只能藉助語言、圖片等來完成。
3. 初中語文課堂上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運用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一、制訂教學計劃1、認真鑽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明確教材的編排意圖、結構、體系、特點,明確教材總體及各分冊的教學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計劃。2、學科計劃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本學期實施教材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設想和措施;教學進度安排(包括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補充),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和意見(包括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落實)。3、開學一周內制訂好計劃並上交學校教導處(一式兩份,一份留底,一份上交)。二、備課1、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每單元、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授課前一定要寫好教案。教案應按單元分課時撰寫,應反映一課的總體內容:①教學目標;②重點、難點分析;③課時安排;④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⑤教學容量、密度和深廣度(包括師生互動內容、時間)安排;⑥主要教法、學法設計;⑦提問和課堂訓練的設計;⑧板書、課件設計;⑨作業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實踐性作業和下一節課的預習作業)。3、要注意預設和生成的平衡,教案設計時要留有讓學生質疑和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評價方式的時間和空間,以便教師上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補充教案。作文教案應分指導與講評兩類型教案。①指導課教案:寫作目標、題目或寫作范圍;指導重點;具體要求。②講評課教案:分類統計;優等作文及其特點;差文章及其原因分析;改進和提高措施。4、要准備好教具,重視發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應注重實效。5、教師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重視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備課形式。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五研究」(研究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研究雙基和能力,研究教法、學法,研究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4. 課堂教學發展性水平的理論依據是
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依據
1.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於1983年提出的一種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結構由七種智力要素組成,即語言智力、音樂智力、數理邏輯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和自我認識智力。每個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這七種智力,只是每種智力發揮的程度不同或各種智力之間的組合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觀和多元化的、情境化的評價觀。
2.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近年從維果斯基、皮亞傑和布魯納等人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知主義理論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課堂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和知識權威的象徵還應該是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與學生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調整。基於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分析,課堂教學評價應主要考察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②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③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的培養
④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 寫構建教學軟環境的理論依據有哪些呢
恩格斯說:「人創造了環境,環境同樣也創造了人。」環境,生態學上通常泛指生物有機體生存空間內各種條件的總和。教學環境是存在於教學活動主題以外的客觀現實。而學校環境作為學生賴以成長和發展的,並不斷走向社會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學校中能夠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全部條件,它能繞開學生意識的阻礙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它具有潛在的教育力量。但是學校環境的構成是較為復雜的,按其作用和控制的特點,可以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大形態,教學硬環境是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有較為明確的要求和具體評價標準的客觀條件,如學校的學科設置、教學設備、周邊的教學環境等,而教學的軟環境則指學校教學環節中客觀存在,主要由教師控制和把握的,經常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各項條件,如班級學風、學生的考風、教師的教風、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的人格傾向、教師的言傳身教等等。「教學軟環境」具有潛在性、滲透性和內隱性的特點,有強烈的導向功能,持久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由於學校管理是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教學「軟環境」的建設是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天,我們把教學軟環境作為一個話題,可以說既老又新,說老,過去大家都一直重視軟環境的建設;說新,是指當前如何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軟環境」。因此,探索如何通過教學「軟環境」的建設來進一步提高課程改革的實效性,是一個很有實踐意義的命題。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當前學校管理中,對加強教學「軟環境」建設的思考。
一、重建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管理,健全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由於現行的教學管理還處於以「學科中心」,「知識為中心」的實踐,追求的是「效率」的理念,因此,新課程的教學管理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為教師創造實施新課程的教學保障條件。新課程的實施體現了規范和解放的統一,但新課程的實施迫切需要新的規則和制度體系作為支撐和保障,而逐步建立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管理環境,實際上就是一個逐步建立新規則和新規范的過程。由於教師對新課程認識的層次性和差異性,教學管理的重建對與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是十分有效。而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更是新課程健康推進的客觀需要,它不僅可以保障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還能使學校成為教研活動的主陣地。
1、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進一步強化校本培訓。學校在新課程中要抓緊抓實,制定培訓方案,明確培訓重點,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培訓和跟蹤培訓相結合,全員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相結合、實驗教師和非實驗教師培訓相結合的多種形式,對學校教師進行全方位有系統的校本培訓,促使教師反思、研究和總結。
2、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進一步明確教研組長的職責。新課程中作為學校學科組的教學專家和組織者,在新課程的推進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帶頭研究,帶頭實驗,更好的為新課程服務。教研組長要能引領本組的教師積極教學觀念,邊研邊教,以研促教,逐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師方式,同時要及時總結教師在教學中優秀的案例和教學經驗及時推廣。
3、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開闊學校教研工作新思路。新課程中如何提高學校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嘗試。一是集中教研,形式多樣。如採取互動式教研,專題式教研,分組式教研等等。二是分級教研,注重實效。引導教師做好本學科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組三級教研活動。如把教學中的問題如何轉化為課題,強調解決自己新課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強調對問題的追蹤,想方設法的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積極建立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行為」的理念,提高教學研究的實效;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自己教學行為的改善。
二、重視研究型教師群體的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隊伍的建設既是教學「軟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師群體」很有必要。「研究型教師群體」是指一批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教學,去反思,去總結並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研究型教師群體」建設的發展目標主要包括:研究課題和研究成果、教學研究和教學效果、發表論文和學術交流、師德修養和自身形象、學歷成次和業務進修等方面。研究型教師的培養一般通過課題研究為載體,使其在「學中研,研中學」,交流中提高;「教中研,研中教」,實踐中提高。學校應當引導教師自主分層次的提出發展目標,明確發展方向,積極的給教師一個獨立選擇的空間,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幫助,讓教師感受到成功的體驗,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從而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有效推動學校教學特色的形成和凸現。同時,學校為教師創設各種機會,促進教師的校內交流,構建教師專業成長的「綠色通道」,有效激勵,有效扶持,並提供一定的專項經費為補助。
三、濃烈學校教科研文化氛圍,促進學校向學習型組織轉變
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源頭活水。濃烈學校的科研氛圍,有利於學校科研環境的培育。因此,建立健全教科研機構,科研製度,經費投入的保障機制,可以使學校教科研工作納入到科學化和規范化的軌道上來。另外,建立科研激勵機制,注重科研成果的及時評價和獎勵,不斷的將學校階段研究的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通過科研促進教師隊伍的優化與提高,強化教師的科研素養,可以有效促進學校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因此,促進學校向學習型組織轉變,應當鼓勵在教育科研活動中「雙向互動,共同成長」,通過合作和交流,實現科研信息與資源的共享。
1、突出研究的方向性和前瞻性,加強學校課題管理的整體規劃。教科研工作具有先導性、創新性的特徵,突出和加強教科研工作的發展方向的把握與引導,並努力開發和發掘學校自身的內部的科研潛能與資源,系統、整體地規劃和管理學校課題,對提升學校的整體的辦學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強化管理的層次性和科學性,提高課題管理的規范化與制度化。課題的管理必須以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為理論指導,講究管理方法的科學性與理論性,提高課題管理的層次性,分清各級課題的管理「能級」,充分發揮年級組與學科教研組的職能,可以有效避免課題組織管理行為層次不清,組織混亂的局面,有利於建立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課題管理體制,從而減少課題研究活動的無關消耗。
3、端正教師的職業價值取向,努力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研究型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是教育行為的先導。然而長期的教學傳統和習慣經驗使教師自覺和不自覺的習慣於按自己的經驗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得自身的教學工作變成了工匠式操作。而教育本身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努力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才能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4、強化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開展教科研知識的校本培訓。教師的自身業務素質與業務水平的提高,有賴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面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形勢與教師的職業要求,為提高教師未來的適應性,在當前,開展多樣化的教科研知識的校本培訓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這既有利於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有利於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四、重構課堂教學文化,讓學生的生命自由生長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軟環境」具有的文化功能。重構課堂教學文化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為師生所自覺遵循和奉行的課堂精神,教學行為以及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文化的建設是以省生命學說為指導,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始終從生命的角度來關注,並且以科學的教學觀為前提,通過師生的互動不斷提煉有助於課堂教學健康發展的學習行為,促使學生逐步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課堂文化的建設,創造一種心靈融通的交流氛圍,努力喚醒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內驅力,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和素質發展,注意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以互動為原則組織教學,以自主為目標組織教師,這樣才能架起通向廣闊生活的橋梁,切實把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讓學生的生命在課堂中自由生長。
五、整體優化課堂心理氣氛,創造民主和諧的人際環境
課堂的心理氣氛是教學「軟環境」建設中重要一環。是指師生群體中占優勢的人的某些態度與情感的綜合呈現。它反映了群體的精神面貌,使每個群體都有區別於其他群體的獨特的風格和作風。課堂心理氛圍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和發展起來的,是課堂活動中教師學生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特徵之間的中介環節,一般的認為,課堂心理氛圍是由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考風以及教室中環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課堂心理氣氛是學生課堂學習賴以發生的背景,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首先教師必須正確鑒定課堂心理氣氛的現狀,維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次要對學生公正評價,合理期望;教師還要樹立威信,以自己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努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6.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計劃理論觀念和事實依據
體現出良好的課堂教學價值。 總之,「三維目標」的設計既有統一的內要求,又有個性的需求和容個性的優化,教師在三維目標的設計上要把握好原則與非原則的因素,既要符合課標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學實際的需要,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改的要求。
7.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求相關資料寫理論依據。要求是英文的。
五個財富值打那麼多字😳
8. 如何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搞好課堂教學研究理論依據
第一:講課中給學生多描述周圍的地理現象。
第二:在講課當中,我們講另版外一個地方的地理權特徵時,我們就讓學生描述周圍的同樣的地理特徵,或者相反的地理特徵。
第三:學好地理,重視地理的原因給學生講清楚,地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國際關繫上的重要性也要給學生講。
第四:周期性進行地理知識競猜,競猜一定要覆蓋世界和周邊的要素。
我覺得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的好奇,提高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
9. 初中語文課堂上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運用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初中語文教學常規的若干要求(試行)全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教學常規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做好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教學評價和教學總結、研究等工作,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一、制訂教學計劃1、認真鑽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明確教材的編排意圖、結構、體系、特點,明確教材總體及各分冊的教學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計劃。2、學科計劃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本學期實施教材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設想和措施;教學進度安排(包括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補充),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和意見(包括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落實)。3、開學一周內制訂好計劃並上交學校教導處(一式兩份,一份留底,一份上交)。二、備課1、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每單元、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授課前一定要寫好教案。教案應按單元分課時撰寫,應反映一課的總體內容:①教學目標;②重點、難點分析;③課時安排;④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⑤教學容量、密度和深廣度(包括師生互動內容、時間)安排;⑥主要教法、學法設計;⑦提問和課堂訓練的設計;⑧板書、課件設計;⑨作業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實踐性作業和下一節課的預習作業)。3、要注意預設和生成的平衡,教案設計時要留有讓學生質疑和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評價方式的時間和空間,以便教師上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補充教案。作文教案應分指導與講評兩類型教案。①指導課教案:寫作目標、題目或寫作范圍;指導重點;具體要求。②講評課教案:分類統計;優等作文及其特點;差文章及其原因分析;改進和提高措施。4、要准備好教具,重視發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應注重實效。5、教師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重視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備課形式。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五研究」(研究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研究雙基和能力,研究教法、學法,研究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6、做好課後小結和分析,寫好教後記,課後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總結經驗,反思失誤及其原因,尋找對應策略。課後分析或案例分析每學期不少於10次。7、教師的教案和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應定期不定期地在教研組和校內進行檢查和交流。8、備課應適當超前(新教師備課要超前一周)。三、上課1、堅持按教學計劃開課(可允許作適當調整),堅持按課程標准要求實施教學。按時上課、下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課。2、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以此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預習內容包括:①利用詞典(字典)解決字、詞問題;②感知整體(寫什麼,為什麼這樣寫);③復習與新課內容緊密相連的舊知識;④找出疑難問題,並能用簡單符號做標記;⑤利用圖書、網路和社會調查搜集與新課有關的信息和資料。3、課堂教學基本要求:①教學目標明確,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注意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有語文味。②教學內容要注意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的聯系,講解無知識性錯誤,教學容量和課時安排合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③教師要轉變角色和教學行為,要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教師要善「啟」善「導」,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恰當;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⑤要引導學生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要注意學習語言和情感體驗的平衡與結合,閱讀課上要留有讓學生感知、朗讀和背誦課文的充足時間,使學生在課堂既能「書聲琅琅」,又能「議論紛紛」;⑥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各類學生學有所得;⑦多向交流、多向合作、及時反饋矯正,師生、生生互動性強,要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等課堂活動,注重實際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既要鼓勵、贊賞,又要作出科學評價,適時補充、糾正學生發言中的片面或不當之處。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同時,對於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概念及有關背景教師要作適當的講解。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前提;②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方法;③以對話為教學設計的線索;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⑤以活動為教學板塊;⑥以合作為平台實施教學目標;⑦以鏈接為手段,將學生由小課堂的語文學習引導到大課堂的語文學習中去。4、用普通話教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准確、明白、流暢、生動,音量、語氣、速度要適當。5、提倡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板書內容精當,布局合理,有利於促思激疑。字形要工整、規范,能對學生的書寫起示範作用,要使最後一排學生看得清楚。6、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和教學應變能力。從教學實際出發,能隨時調整教學步驟和方法。7、作文教學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導課和講評課(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實施)。8、要指導學生記好聽課筆記,並對聽課筆記作檢查、評價。9、教師要互相聽課,每學期不少於10節,每聽一節課,要記好聽課筆記,並對該課作出及時、中肯的評價。四、作業布置與批改1、布置作業以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為依據,作業的難度、數量要適中,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要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提倡書面作業與非書面作業相結合,課內與課外延伸作業相結合,基礎題與開放運用題相結合,必做與選做相結合,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選做作業。2、嚴格訓練,要求作業規范、整齊。字要規規矩矩地寫,書要認認真真地讀;應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好,應做的作業一定要做好。3、課文後的練習一般通過課堂教學在課內完成(時量控制在15分鍾之內)。課外作業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選做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題;②《課程標准》要求的課外閱讀、背誦和課外寫作。教師對課外閱讀、背誦和練筆,要有布置、有檢查。4、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要求16次),其它練筆不少於1萬字。每次作文,訓練目標力求單一、具體。要求45學生分鍾內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5、作文要求教師評批的全體學生的大作文四至五篇,其餘作文略批或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自評或互評。作文訓練要針對訓練目標有改有批(眉批或尾批),批語要具體,力戒抽象、模糊,字、詞、句的錯誤可指導學生自己訂正、並作好批閱記載。6、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學生作業,重視作業講評,講究批改實效。作業批改改革實驗,要有利於學生質量的提高,並經學校的批准,方能實施,不允許以任何借口放鬆批改要求。每次批改有成績和日期,成績實行等第制或百分制。設立「作業批改記載本」,學生每次作業的問題,教師要作記錄和分析,及時檢查、督促學生訂正錯誤,不斷改進教學。五、輔導1、充分利用多種反饋形式,掌握學情,及時輔導。2、輔導要分層次。指導優生要深化知識內容,發揮特長。對中差生要有輔導計劃,分析原因要中肯,尋找知識遺漏、缺陷要恰到好處,措施要得力。3、輔導中差生的形式多樣化。大多數的問題要集體輔導,個別問題要個別指導,也可採用提供資料、小組共同學習、同學幫助等法進行。4、按《課程標准》要求,切實抓好語文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①制訂可行的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計劃(包括目的、要求、內容、安排等);②規定恰如其分的閱讀量和寫作量。日課外閱讀量為2500字以上;每周課外寫作量為800字以上(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③推薦介紹文質兼美的課外讀物;④創造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條件(號召學生訂閱報刊,上網查資料);⑤指導學生課外讀寫的方法:圈點批註、拾錦摘要、心得體會、精讀博覽、細讀跳讀、寫稿投稿等;⑥做好課外讀寫的登記、檢查、評價工作;⑦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文學社」,「手抄報」和不定期編選「優秀作文選」。5、作好輔導記錄。六、教學評價1、要重視評價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率、鞏固率和運用率。及時檢查教學效果,重視教學反饋。2、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要注意使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相結合。3、學業評價可以採取筆試、口試、開卷、閉卷等方法,要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評價和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4、命題原則:依據《課程標准》和教材,對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能力兼顧,難度、題量適中,覆蓋面要廣。題目要有確定性(考生明白讓他答什麼,怎麼答,答案應以什麼形式呈現,不使考生發生誤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題不應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簡明性(語言文字簡潔明了);開放性(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還應有不致引起爭論的確定答案,注重題型更新。命題要與新教材對口,應反映出對綜合性學習的評估。5、命題方式:①任課教師每人提供一份試卷,由組長增刪試題。②任課教師輪流命題。③組長獨立命題。④備課組集體命題,組長把關。⑤採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外單位試卷。6、評卷可由任教者評卷,或備課組「流水作業法」評卷,評卷者要記載必要的數據和各題得分率,進行試卷和教學質量分析、講評,並及時查漏補缺。七、教學總結、研究1、每學期期末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一次總結。分為專題總結和系統全面總結兩類。教師在某一教學問題上有較大收獲、體會,並對它有獨特見解,可寫專題總結。系統總結就是對全學期教學工作的成績、缺點和今後打算作全面總結和概括。2、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開展課改實驗,分析教學情況,研究、改革教學,結合教學實踐作好案例分析,努力提高教學效率。3、努力學習教學理論,結合教學實際,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從事課題研究,撰寫教學科研論文。附:表一: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常規評價表表二: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表一: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常規評價表單位_________任課教師姓名________年月日項目內容好合格不合格得分一、教學計劃(5分)1、全期目標任務是否明確2-1.71.6-1.31.2以下2、計劃內容是否完善2-1.71.6-1.31.2以下3、計劃制訂是否及時1-0.90.8-0.70.6以下二、備課(20分)4、能否鑽研《課程標准》2-1.71.6-1.31.2以下5、能否鑽研教材2-1.71.6-1.31.2以下6、能否明確每單元、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2-1.71.6-1.31.2以下7、能否精心設計教案(含作文指導、講評教案)4-3.33.2-2.52.4以下8、是否選擇和設計好練習3-2.52.4-1.91.8以下9、是否恰當安排教學容量、密度3-2.52.4-1.91.8以下10、備課是否提前2-1.71.6-1.31.2以下11、能否參加集體備課2-1.71.6-1.31.2以下三、課堂教學(35分)12、每節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3-2.52.4-1.91.8以下13、理解、處理教材是否正確、合理3-2.52.4-1.91.8以下14、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4-3.33.2-2.52.4以下15、是否兼顧「兩頭」,面向全體3-2.52.4-1.91.8以下16、是否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4-3.33.2-2.52.4以下17、是否有效地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習方法,開展師生互動活動3-2.52.4-1.91.8以下18、教學過程、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思路是否清晰3-2.52.4-1.91.8以下19、能否說普通話,教學語言是否規范3-2.52.4-1.91.8以下20、板書書寫是否清楚,布局是否合理2-1.71.6-1.31.2以下21、是否適當使用現代教學手段1-0.90.8-0.70.6以下22、是否有教學應變機智和生成能力2-1.71.6-1.31.2以下23、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含是否有效地指導、講評作文)4-3.33.2-2.52.4以下四、作業布置與批改(12分)24、布置是否適中1-0.90.8-0.70.6以下25、內容是否全面(聽、說、讀、寫)2-1.71.6-1.31.2以下26、作業(含作文)批改是否認真、及時、講實效3-2.52.4-1.91.8以下27、是否布置、檢查課外閱讀和練筆2-1.71.6-1.31.2以下28、有無批改記錄和分析2-1.71.6-1.31.2以下29、能否指導學生及時修改和訂正2-1.71.6-1.31.2以下五、課外輔導(10分)30、是否有課外輔導計劃2-1.71.6-1.31.2以下31、是否分類指導、扶差拔尖3-2.52.4-1.91.8以下32、能否組織指導語文課外興趣活動3-2.52.4-1.91.8以下33、能否作好輔導記錄2-1.71.6-1.31.2以下六教學評價(10分)34、是否重視聽說讀寫的全面、多元評價2-1.71.6-1.31.2以下35、是否按命題原則命題3-2.52.4-1.91.8以下36、是否及時閱卷評分2-1.71.6-1.31.2以下37、能否作試卷分析,及時查漏補缺3-2.52.4-1.91.8以下七、教學總結研究(8分)38、是否參加教研活動,總結教學經驗4-3.33.2-2.52.4以下39、是否參加教育科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分析教學案例4-3.33.2-2.52.4以下評價人___________總分__________表二: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評價內容評價指標權重等級得分ABC學生學習狀態參與狀態1、參與的深度2502102、參與的廣度22103、參與的時機與效率2210交往狀態1、多邊的信息傳遞22102、和諧的人際交往2210思維狀態1、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落實1010-98-65分以下2、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見解55-43-213、思維的求異性、獨創性、批判性55-43-214、語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1010-98-65分以下情感狀態1、參與活動的主動程度,好奇心與求知慾33212、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22103、體驗成功,建立信心33214、良好的學習習慣2210教師教學行為教學目標1、三維教學目標具體清晰4304322、合理處理、駕馭教材22103、針對學生實際狀態22104、考慮學生發展潛能2210教學內容1、體現學科教育價值44322、體現與生活世界的溝通33213、體現課堂結構靈活性3321教學過程1、開放設計有度有彈性33212、充分利用課堂即時資源33213、合理運用評價機制22104、全面照顧學生個體差異2210教師基本功1、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得體5205-43-212、語言:規范風趣、啟迪思維55-43-213、板書:簡潔端正、條理清晰55-43-214、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恰當55-43-21綜合評價總得分等弟評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