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文 怎樣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 個,其中 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 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 個筆畫之多。在 年原公布的 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 畫之多,其中在17 畫以上的字就有 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 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 音 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 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 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記憶,然後利用兒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比較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
⑵ 小學生錯別字多怎麼辦我班學生如果聽寫或作業中的錯別字我會再次強調,全班重新寫一兩次,有的字甚至教
個人覺得,學習新東西就要像中醫看病一樣,望聞問切相結合才能看出病症!版
而學習新漢字,權要結合文字,文字含義對應的圖像,文字結構構成的由來,文字不同含義對應的用處等多方面相結合來完成左右腦同時記憶,這樣記憶更深刻!
看標題,你應該是個老師,你教學的用心很讓人欽佩,必須先贊一個👍
加油😊
⑶ 如何糾正小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比如不能記住作業,不會整理書包,寫作業錯別字特多等等。
1准備一個說作業的小本,他進門先過問一下;2書包一定讓他自己整理,第一二次可以教他示範一下,以後絕不再邦!!3用獎勵或表揚的辦法,孩子很愛聽哦
⑷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 個,其中2500 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 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 個筆畫之多。在1952 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 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 畫之多,其中在17 畫以上的字就有221 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 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 音 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 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 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
⑸ 把你設計的活動「學生作業中錯別字調查」步驟簡要寫下來
一、調查的時間
二、調查地點
三、調查的目的
四、調查分析
五、提出改進建議(糾正錯別字方法)
例文: 一、調查的時間: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二、調查地點: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六(2)班。
三、調查的目的:發現錯別字並提出糾正的方法與建議。
四、調查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調查對象是200名五年級同學。調查方式是借閱作文本、語文知識與能力訓練、寫字書、抄寫本以及教室張貼的小報、寒暑假作文集等,在這些材料中搜集了上千個錯別字。得出這些錯別字時,我感到十分詫異!為什麼要說詫異?是因為這些錯字五花八門!
經過和同學們交流,並與課題組同伴一起分析,我把這些錯別字大致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同音混淆。如:到、道, 按、安,奕、弈,臘、蠟,反、返,才、材,狀、壯,槳、漿,即、既,論、倫。
2.形近混淆。如:商、滴,已、己、巳,貶、眨,幕、慕,恩、思,秦、奏,偃、揠,辨、辯,環、壞,既、即。
3.多筆少畫。(1)多橫少橫。如:酒、灑,歹、夕,歷、厲,環、壞,享、亨,了、子,暖、睹。(2)多豎少豎。如:候、侯,撥、拔,由、甴,胄、胃,己、巳,暄、喧。(3)多點少點。如:兔、免,方、萬,廠、廣,又、叉,大、太,憐、念,燒、堯。(4)多撇少撇。如:之、乏,失、夫,丟、去,矢、天,午、干,仰、柳,戈、弋,伐、代。
4.對字義不加分析致錯。如:駿、峻、竣,驅、軀,仿、訪,喧、暄,壁、璧。
5.由於心急,本應寫前一個字,心裡卻想著下一個字,結果造成寫錯。如,寫句子:她親切的話語撫慰著我,像冬日的暖陽。寫成:她親切的語語撫慰著我,像日日的暖陽。把「話語」寫成「語語」,把「冬日」寫成「日日」,句子不通順。
五種錯別字類型所佔的比例如下:
五、提出改進建議(糾正錯別字方法)
經過一年的調查研究和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後,我總結出以下避免錯別字的方法。
1.別字。避免寫別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弄清該字的意思。
同音別字,如「公園」里的「園」是「園林」的意思;「圓形」里的「圓」是一種形狀。再如「長長」里的「長」是「不短」的意思;「常常」里的「常」是「經常」的意思。「哪裡」里的「哪」是個疑問詞,「那裡」的「那」是個指示代詞。
漢字是表意文字,尤其是形聲字,形旁表意,形旁往往是偏旁。我們可以從偏旁上辨析意思。如,「籃子」里的「籃」,因為是竹子編成的,所以偏旁是「竹」。而「藍」則是顏色的一種,是一種能提煉顏色的草,所以藍色是偏旁是「艹」。一定要記住這個規律對形旁加以辨析。
形近別字,也可以從意思上辨別。「兔子」里的「兔」,是一種動物,那一點多像兔子的尾巴;「避免」里的「免」是除去的意思。
2.錯字。由於疏忽,有的缺筆畫,有的多筆畫。這一類字,出現的概率也很大,但避免起來也容易。平時就要引起注意。我覺得最實用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勤查字典,不偷懶。當你寫「荒山」的「荒」記不清有沒有點時,就一定要查字典,而不是隨便寫上點。當你寫「仰望」的「仰」拿不準有沒有撇時,一定要查字典,而不是隨意加上撇。這樣既能保證寫對字同時加強了記憶!二是准備一個錯字本,常看常比較。把自己寫錯的字寫上去,把容易混淆的字寫上去,比如「荒和流」「仰和柳」等等,經常記錄,經常比較,加強練習,堅持下去,你寫錯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正確掌握的漢字就越來越多。
3.寫句子掉字、重復字。這種錯誤也是時不時會出現,那麼避免的方法就是專心了。寫句子寫作文,專心致志,不慌不忙,手寫的速度跟上腦子想的速度,腦子想的要照顧到手寫的,一心一意,不走神,不急躁。長期下去,培養手寫的能力,培養腦想組織語言的能力,穩步前進。
4.考試避免錯別字。也有兩種方法,一是繞開走,即對自己不能肯定的字採用其近義詞代替,比如,不會寫「攥」字,可以用「握」字;不會寫「僻靜」,可以用「寧靜」代替。這樣可以工工整整地寫下去,也不會扣分的!但是往往代替的詞還是沒有原詞恰切生動,考完試還是要查字典學會原詞。二是想字義,想偏旁。如果你一時區分不了同音字,就要想想同音字的意思。比如選字填空「到、道」,你分不清「回答」是哪個「」,你就要想「到」是來到的意思,「道」有說話的意思,那麼就是「回答道」。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一個字怎麼寫,你就要想想這個字的意思,比如「身軀」,是哪個「qu」呢?你就要想身軀指的是身體,那麼「qu」就是身子旁的「軀」,而不是馬字旁的「驅」。我們就要這樣培養自己善於思考的習慣,錯別字最怕愛動腦筋的孩子!
我們五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大了,同音字、形近字又特別多,這就需要我們對漢字記憶要多分析,常比較,書寫要認真,不慌不忙,手寫速度與腦想速度協調,寫端正,寫正確,錯別字就會越來越少。避免錯別字,最主要的還是三點:多想、多練、多比較!用一句話總結的話,那就是——認真的態度!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嘛,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用心!
⑹ 孩子寫語文作業總是寫錯別字,要怎麼糾正他
寫錯別字的孩子都比較聰明,做事情快,處理馬虎的關鍵是讓他穩住性子,比如寫字,讓他觀察好再下筆。避免觀察不細致急於求成而錯誤
⑺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詳細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 個,其中2500 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 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 個筆畫之多。在1952 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 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 畫之多,其中在17 畫以上的字就有221 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 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 音 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 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 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
⑻ 如何糾正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的教學反思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教師要幫助學生消滅錯別字,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⑼ 我把作業中不正確的錯別字改過來了.這句話如何改正
「不正確的字」或「錯別字」
擇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