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新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新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17 01:54:26

Ⅰ 試怎樣調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 門科學。小學數學教師自覺地運用「控制論」的原理,對數學課 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使課堂出現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 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 勢,以保證教師獲取最佳的調控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常 用的調控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教學內容調控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載體。」教 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憑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成為 教材的奴隸。如在教學小學加法的時候,如果簡單地告訴學生 小數加法的法則,這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也不能體會到 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教學時教師應聯系日常生活創設學 習數學的情境,可提供「商店一角」的材料:圓珠筆每枝 3.05 元, 書包每個 20.6 元,鋼筆每枝 12.3 元小刀,每把 0.75 元,文具 盒每個 9.45 元。如果你帶上 50 元、10 元、5 元、5 角的人民幣 各一張,而每次只能買一件商品,請你決定買什麼物品,應拿 出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列出豎式進行計算。教師提供的教 學內容是開放的,學生在參與購買物品的實踐活動中自由度大, 思維的空間也大,他們不知不覺地發揮了平常生活經驗去解決 問題,經過一段時間探索,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購買方案把典 型的豎式讓學生抄到黑板上。

二、興趣調控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因之一。揭示數 學知識中的新異之處,可使學生獵奇喜新的心理,轉化為學習 興趣和求知慾望。數學知識應用性強,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 讓學生善於在生活中挖掘數學素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 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圓周率 π 的知識時,我讓 學生准備自己熟悉的茶杯口、茶葉筒,讓學生測量它們的周長 與其直徑的關系,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通過學生 親自操作得出了任何圓與其直徑都存在 π 倍關系。這就說明在 教學中教師不能不能停留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淺表,而應 引導學生對事物和現象加以分析比較,揭示其間的共性與差異, 進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也可適當聯 系其它學科的新資料、新發現、新理論、新問題,對學科知識 進行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機智調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來自自身、學生和外界的 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對於這些偶發事件,若處理不當,就會 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會導致一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 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快 速作出反應,當機立斷,及時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化被動為 主動,有效地調控數學課堂教學。

有一次,上課鈴響過,我走進教室,發現一位學生正在擦 黑板,粉塵彌漫,還有不少學生仍大聲吵鬧。我正要訓斥學生, 忽然想到這節課是活動課——合利水資源,便借題發揮,幽默 地說:「同學們請看,這里粉塵飄飄灑灑如瑞雪,教室吵吵嚷嚷 像鬧市。」學生默不作聲,面面相覷。我若無其事地繼續說:「在 這種環境中學習能行嗎?」學生隨口答道:「不行!」「那麼,怎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呢?怎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今天,我們 就來學習合理利用水資源。」這樣,亂嘈嘈的教室卻成了我借題 發揮導入新課的話題,既教育了學生,維護了課堂教學秩序, 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有時學生會提出一些意 想不到的問題,教師亂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處理呢?這 就要靠教師的教學機智了。如果是稍加考慮就能解決的問題, 不妨先把問題拋給學生:「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有誰能回答嗎?」 教師迅速利用這個「時間差」,調整思路,尋求正確答案。

如果 問題難度太大,教師暫時無法解決,也可說「「這個問題三言兩 語講不清楚,為了不佔用這堂課的教學時間,下節課我們來共 同探討。」這樣,教師可爭取課後的時間查資料解決。總之,數 學運用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地巧妙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也 是一種對數學課堂教學實施調控的教學藝術

四、語言調控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數學教學無論用什麼形 式和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語言。因此,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有 效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教 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准確科學,符合邏輯,遵循語法,通俗流暢, 學生才能樂於接受,易於理解,印象深刻。講述應有題時,要 生動形象,預設合理的問題情境;講解數學概念和原理時,要 嚴密准確,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數學規律時,要抓 住要領,編成口訣,言簡意賅;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 慢語速,適當重復;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幾 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時,要富於感情,聲情並茂, 使學生受到感染。這樣,通過教師嚴謹生動、流暢優美的藝術 語言,牢牢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時而將他們帶入神秘的境界, 時而將他們引入寧靜的遐想,時而將他們引向思維的浪峰,使 整個數學課堂教學處於一種張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動活潑、 饒有趣味的良性運作狀態。

五、情緒調控

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是影響學生注意力最 敏感的因素之一。學生學習情緒的高低,課堂氣氛活躍不活躍, 很多時候是與教師的情緒同步的。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 中,要注意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首先,教師在課堂 上始終都應該情緒飽滿,精神抖擻,目光有神,滿懷激情,對 上好課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勢必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這 種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如果教師上課無精打采, 情緒低落,兩眼無神,則學生也將會情緒低落,甚至睡意朦朧, 對於教師的講授聽而不聞。

其次,教師在講解不同的教材內容時,應該表現出不同的 神情。用熱情自豪的神情講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用嚴肅憂慮 的神情講當前科技面臨的挑戰,用充滿信心的神情講祖國未來 的前景。這樣,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與教師的喜、怒、憂、樂 發生共鳴,達到「未聽曲調先有情」的境界。在這樣輕松、愉快、 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教師教學生動活潑,思路流暢;學生學習 情緒飽滿,思維活躍。整個數學課堂教學便處在教師積極主動的情緒調控之中。
六、反饋調控

信息反饋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數學教學中,教 師要改變唱獨角戲、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師生共同活動,做到有啟有發、有講有練,善於創設信息反饋 的教學情境,開辟多種信息反饋的渠道。如在講「桃樹有 45 棵, 比梨樹的 3 倍多 6 棵,梨樹有多少棵?」學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6=45 3×45-6 (45+6)÷3④(45-6)÷3⑤45÷3- 6⑥45×3+6……教師說,解法很多,究竟誰對誰錯,學生通過 合作,結合線段圖,很快「統一」的答案:①④是正確的,這時 教師「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如果是其它算式,你能改變原題 中的條件,改編成應用題。學生的思維打開了,針對其它算式 進行改編應用題的練習,這樣「將錯就錯」舉一反三,通過提問、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及時從學生那裡獲得反饋信息,並做 出簡捷、精闢、深刻的分析,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師輸出的知識 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那些已達到了目標,那些還有差距, 及時調控教學進程,調整知識信息的再輸出,揚長救失,亡羊 補牢。同時,教師還要善於及時捕捉學生的聽課情緒、神態等 間接的反饋信息,透過學生的眼神、情態去識別他們那豐富的 表情語匯,透視出他們那靈活跳躍的思想火花,從中推測和判 斷他們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是否理解、滿意、有興趣、有 疑問,進而迅速調整教學措施,並將教學繼續引向深入,數學 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優化組合各 種調控藝術,對教學過程進行適時動態調控,收放自如,以充 公分發揮教學的整體功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

Ⅱ 教學論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有效的導入能扣住學生的心弦,燃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能生疑激趣,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本文從導入的方法談談導入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導入 生疑激趣 寓學於樂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教學過程開始的導入環節是至關重要的。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秀教師都十分重視一堂課的導入,他們或舊知復習,溫故知新;或直觀操作,強化感知;或設置懸念,扣人心弦;或猜謎游戲,寓學於樂;或奇趣故事,妙趣橫生……無不殫思竭慮,追求卓越。
1.舊知導入,溫故知新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前後知識聯系十分緊密,教學時,可以安排一些與新知學習有關的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引進新知作鋪墊,形成正遷移。例如,六年級在教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可先出示一道復習題「朝陽小學五年級有學生140人,其中男生佔11/20,男生有多少人?」學生解答後,即把「55%」覆蓋在「11/20」上,從而得到課本上的例題,再引導學生把例題同復習題進行對比分析:把「11/20」換成「55%」題目的意思有沒有改變?然後讓學生計算。這樣設計抓住了新舊知識的「生長點」, 能化生為熟,化難為易,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直觀操作,強化感知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動手操作實踐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經驗為基礎。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可提供粉筆盒、煙盒、磚塊等實物讓學生感知,使他們對長方體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又如,教圓周率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測量若干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的周長和直徑,並計算出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由此引出圓周率的概念。
3.設置懸念,扣人心弦
心理學表明,兒童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遇到矛盾時,對問題產生懸念,大腦便會出現特有的興奮。於是,他們會積極思考,千方百計地探索其中的奧秘,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以懸念作為挑逗學生好奇的觸發點,可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時可以這樣導入:讓學生把准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老師馬上能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再量角驗證,果真都對,這時,學生都會心生疑惑:老師真的有神法嗎?老師便抓住學生這種迫切想知道其中奧秘的心理,說「學了今天的內容後,你們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出示課題)。這樣導入學生必然興趣盎然,專心致志,收到良好的效果。
4.猜謎游戲,寓學於樂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游戲是最重要的教育,它的確是兒童時期意見原則性大事。」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小學生好動、喜歡猜謎語、做游戲,導入時可以創設一種游戲情境,使學生心情愉悅,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高高興興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領悟數學知識的樂趣。例如,在給學生講授「1」或「0」的認識之前可以分別口述如下兩個謎語:「橫看像支尺,豎看像根棒,年齡它最小,大哥它來當。」(打一數字)「像個蛋,不是蛋,說它圓,不大圓,說它沒有它也有,成千上萬連成串。」(打一數字)又如,在講《可能性》這一課時,可以設計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導入新課:請兩個同學上台進行游戲,其他的同學記錄這兩個同學各自勝負情況,讓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這一游戲活動,寓學於樂,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新課的最佳狀態,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身心潛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愉快,可謂一舉多得。
5.奇趣故事,妙趣橫生
兒童喜歡聽故事和富於幻想,在新課教學中可以把某些數學知識編成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寓教於樂,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例如,在講授《循環小數》時可以用一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簡短詼諧的故事導入新課: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這樣導入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這個故事永遠也講不完,體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即「循環」。這樣的故事,能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使他們精神飽滿地參與到這一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來。
6.聯系生活,情境激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當學習的材料來自於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從直接的生活經驗與背景中,親身體驗情境中的問題。例如,一位老師在講「圓的認識」之前畫了一輛彩色自行車的掛圖。教師將掛圖上自行車的兩個車輪用白紙蓋住貼在黑板上,問學生:「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是自行車!」「老師送給你要不要呀?」「要!」教師把遮蓋車輪的紙扯開,學生笑了。「你們為什麼笑呀?」「兩個輪子是正方形的,這樣的自行車騎不動。」教師再把正方形車輪扯開,學生又笑了。「你們為什麼又發笑呀?」「兩個輪子是橢圓形的,這樣的自行車騎上去會跌倒。」最後教師把橢圓形的車輪扯下,一輛美麗的自行車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問:「這樣的自行車行嗎?為什麼車輪是圓形的呢?學了今天的知識後你就會知道了。」這樣以生活經驗作引子導入新課,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
有效的導入能扣住學生的心弦,燃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能生疑激趣,引人入勝,輝映全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課的類型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環節,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做到導之有序,導之有法,導之有理,導之有度

Ⅲ 教學論文範文: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這個評價維度有很多,重點是教學思路,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另外教學結構的完整性

Ⅳ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新課改,不僅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還讓數學課堂變得精彩。若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有效性。
1、問題要生活化——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構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發現真實的問題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教學圖形的變換這個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游樂場」的情境。上課伊始,隨著優美的旋律,帶領學生觀察游樂場里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2、問題要有針對性——緊扣相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首先出示用兩塊顏色不同的硬紙剪成的大小不同的兩個梯形,提問:「哪一塊面積大?大多少?」學生對第一個問題通過觀察很快就回答出來了,但對第二個問題「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時此刻抓住學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積比小梯形面積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進入新課。
3、問題要有參與性——讓學生的思維積極的參與問題。兒童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探索的慾望,他們常常把自己當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例如在執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教師設計了讓學習數方格、剪拼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數學知識,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效果。
二、建構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
1、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於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述唐僧分餅的故事:「三個同樣大小的餅,每人只能吃一塊餅的3/4或6/8或9/12,貪吃的豬八戒,爭著說我要吃9/12,孫悟空說,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同學們,你們說,豬八戒、孫悟空、沙僧三個誰吃到的餅最多?」引導學生思考,爭議3/4、6/8、9/12這三個分數哪個最大?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模擬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採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願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採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方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並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三、鼓勵互助,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相互幫助。
1、增強合作意識。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該合理地安排課堂容量,做到教學內容少而精。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充分的思考與交流,而且應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考慮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以便在教學中隨時調整教學活動,使教案成為動態開放的學案。
2、培養合作技能。要有效實施合作學習,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即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分工、注意傾聽、合理對別人提建議、有禮貌地表示不贊同、對別人相反意見的應答以度說服他人等合作與交流的技能。
3、有效合作。要有效合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 分工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承擔任務,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② 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③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並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四、運用激勵的課堂評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激勵性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
1、巧用激勵。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和幽默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你真行!」、「這個見解很獨特」、「你的作業全做對了,如果寫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這些尊重、期盼的語言,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更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更濃,求知慾也就更旺了。
2、欣賞學生。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次進步,以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要讓他們在評價中得到鼓舞,樹立自信心,從而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信任下興趣盎然,充滿學習慾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精心設計活動化教學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Ⅳ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的數學課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於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先從本身著手,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各方面的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其次先要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喜歡上你上的數學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人人參加,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三、再次要設計疑點,激發思維火花,「勾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於思,思起於源」。心理學認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於學習,不願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採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鑽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五、最後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

Ⅵ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論文

提到數學教育,人們關注的是學生學到知識的多少,學業成績如何,至於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價值、地位都無情地忽略了,學生更多體驗到的是數學學習的苦澀和知識的深奧,而對兒童是否享有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把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則從來沒有為孩子想過.數學,究竟給我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什麼?是給學生一堆金子,還是給學生一個點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我們是否口服心服一個新的觀念?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是: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比獲取知識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中,兒童才能體驗到數學奇境的樂趣,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那麼,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活用教材,構建探究式學習方式呢? 一、創設探究情景,激發探興趣. 蘇聯心理學家奧加涅相曾說過:「數學教學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的動因,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力的前提.課堂上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把主動參與的火焰點燃,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有開發智力、挖掘潛能的內驅力.有了興趣,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教師常用一種手段.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知識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為學生認知「最近發展區」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源,從兒童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入手.通過生活展現情境,故事演繹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語言對話情境的途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例如教學「商不變性質」時,教師創設以故事激趣(課件出示,猴兄弟賣餅廣告圖)的情境.小兔最愛吃蘿卜做的餅了.一天它來到森林裡的「賣餅店」,想買好吃又便宜的餅,但給猴兄弟廣告難住了,不知買誰家的便宜.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幫它嗎?請看廣告:猴哥的廣告:「快來買餅吧! 120 元可買 60 個.」猴二的廣告:「特大優惠! 1200 元可買 600 個.」猴弟的廣告:「大減價了! 12 元可買 6 個.」教師問: 1 、「你覺得買哪一家的餅便宜.請你算一算. 2 、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這樣故事導入新知探索,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促使學生急於參與新知的探索之中. 二、實施探究操作,引導探究行為. 「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行動與思想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由此可見,操作是學生智力活動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使他們的眼、手、腦、口並用,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數學要領的理解,幫助他們掌握有關的算理,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知識,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思和創造力.如數學三角形的認識時,一開課,我就讓學生拿出三根長短不等的小棒,用三根小棒拼組不同的圖形,能拼多少個就拼多少個.同學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拼出了我意想不到的許多圖形……這些豐富多彩的圖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重視探究過程,不斷升華體驗 影響課堂的優質、高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不會學數學,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會學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常用分析、綜合法、實驗操作等的學習方法的培養,還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操作、思考、觀察、嘗試、討論、交流等探索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留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述、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若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範.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要求學生課前准備幾個紙圓,上課時,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對圓已有哪些認識?(會有學生說圓心、半徑、直徑.)你能想辦法找到圓心、半徑和直徑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紙圓進行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的學習活動.(1)通過折一折,使學生發現比較長的摺痕是圓的直徑,短摺痕是圓的半徑,摺痕相交的一個點是圓心;(2)說一說,讓學生仔細觀察摺痕,同桌互相說一說什麼是圓的直徑、半徑和圓心;(3)量一量摺痕的長短,學生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即 1/2 );(4)同桌比一比,學生發現在同圓或等圓里,所有的直徑或半徑都相等.這樣設計,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參與探索的意識. 四、創設階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可作為認知的對象,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策略,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表達、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歸納和總結,從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適時指導,並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精心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克服障礙,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如:教學「能被 3 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比較簡單的數: 9 、 12 、 33 、 123 、 186 、 219 、、 726 ,讓學生判斷這一些數中哪些能被 3 整除,並能發現規律,此時會有學生說「個位上的數是 3 、 6 、 9 的數能被 3 整除」,也會有學生提出「 12 的個位不是 3 」,但是它也能被 3 整除的質疑.教師再給出這樣的一組數: 23 、 46 、 149 、 323 、 916 讓學生判斷、驗證.學生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認為能,而又被驗證的結果所否定.這時,這一矛盾立刻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抓住時機,要求學生想一想:能被 3 整除的數會不會與 3 會有關系,如果有關系,又有什麽樣的關系呢?(會有學生說:這些數是 3 的倍數),你能舉出能被 3 整除的數嗎?讓學生大量列舉數例,然後仔細觀察這些數,看一看有什麽特點,相信你會有所發現.學生經過舉例、驗證、交流、總結,在尋找結論的同時,不僅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的平台,並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才能促使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Ⅶ 小學數學論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倡導讓我們的課堂回歸生活,屬於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那麼,怎樣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使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讓開放成為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一、揚情——課堂充盈活力的「魂」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種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激情。新課程標准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課堂上,教師應從「授業」中解脫出來,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要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把愛心留給學生,平等對待,真心實意,尊重、理解、寬容學生,以此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俗話說:「親其師才信其道。」 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老師問:「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該怎樣付錢給營業員阿姨呢?」這下同學們就和夥伴們一起用學具拿了起來,當學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後,老師把方法展示出來,問:「同學們的方法真多,說明都動了腦,下面考考你們哪種方法最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了。可見這節課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下使他們輕松學到知識。
二、探索——課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紮根於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展。

如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教師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便,於是他們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佔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又如這課的做一做第一題我出示了一張卡片讓學生分別算出得數,然後觀察異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來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於是學生們就知道計算8+6時,6要分成2和4。然後我讓學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麼?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引導學生投入到對規律的探索活動中。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抓往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三、評價——課堂充盈活力的「境」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做到知、情、意、行綜合評價。如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級課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如「我覺得他說得……」「我對他說得話有補充。」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的過程中又滿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應採用激勵的語言和動作,讓課堂充盈生命的活力。這樣,才能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勵學生的求知慾望。

四、練習——課堂充盈活力的「園」
開放是創造的條件,開放練習的和核心就是開放思維。在課堂練習中,開放習題,可給學生創造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練,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創新性和實踐性。(1)實行彈性作業。讓那些已經學好、學充分的學生免做作業,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自己還不會的知識;而針對部分確實還沒有消化新知的學困生,教師可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少做一些作業,或者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成功。(2)靈活引進一些實踐作業。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之後,就可以讓學生學習後自己製作模型,在實踐中來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靈性的人,成為生命涌動的主體,這也是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閱讀全文

與新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