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小學語文怎樣布置作業
注意作業的多樣性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穩定。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與方法,創造語言學習的環境。
1、設計讀寫結合作業
如在學習《白楊》一文以後,我要求學生欣賞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並與《白楊》一文進行比較,冰心的《鳥的天堂》後,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這樣,學生有了真情實感。接著我鼓勵學生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仿寫,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寫下來。
2、設計情景作業
例如,在教學《半截蠟燭》一文後,我先讓學生欣賞優秀的劇本,以次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慾望。至於劇本怎麼寫,我介紹了一些劇本範例給學生,在關鍵之處作些劇本與指導,讓學生學會寫上簡單的序幕,學會初步安排幕與場,並配上旁白、對白和獨處,學生通過自己編排課本劇,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增強了理解能力,無形中學生的在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3、設計主題性作業
主題性作業不僅把學生作業活動與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有強調了在情境中完成,因此它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例如:我在在教學《楊氏之子》時,除了要求學生寫出文章譯文,我還要求學寫把此文改寫成一則有趣的小故事。用上通俗易懂的口語;指導學生通過查閱有關資料,進行編排整理,以次達到了訓練思維、培養個性的目的。這樣的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應用性強,同時也符合兒童求異、求奇的心理,受到了課外結合的理想效果。
②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布置才有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育影響和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自然會全心全意地努力學習。 布置家庭作業可以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手工,一起分角色朗讀一篇課文,一起講故事;和同學一起做手抄報等。甚至放手請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自己選擇作業,自主定量,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可以選擇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像、運用的提高性作業;也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作業,就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③ 小學語文高年級一般布置什麼作業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關於作業這一環節的處理卻讓老師們不由的深思。留與不留,如何留,我在深思和嘗試後有所感觸。
作業還是要留的,但要優化,適量,適當,適宜。
一 作業的設置要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積累。
語文學習尤其需要積累,因此,我設置了「自主積累性作業」。每學期開始,學生准備專門的摘抄本和練筆本,長期完成摘抄和練筆的作業。我定期點評並讓學生定期交流,互動,消化。
二 作業的設置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摒除單調,機械的作業。
2,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把作業的要求分層布置。所謂因材施教,作業也可因人而異。
三 作業的布置應有助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
1,課外延伸性作業。
2,遷移練筆性作業。
四 作業布置應注重實踐,強化應用,重視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1,設置新穎靈活的創新性作業。
2,設置張揚個性的活動性作業。
3,設置研究性作業。
總之,語文作業的優化與設置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出發,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終身發展。
④ 淺析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科學布置作業
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所以,作業的設計應當形式多樣,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以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變機械重復的作業為實踐型的作業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許多類型的作業。有的是隨堂練習;有的是課前的預習;更多的是學習課文時的動手動腦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
例如,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
二、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硬性統一的作業為自主性作業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
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於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作業設計成「快餐」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如a套餐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像、運用;b套餐的題型再低一層次;而c套餐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在作業形式上實行了多樣化,使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將聽、說、讀、寫與演、唱、畫、游戲以及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業往往是後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對於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
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獨立性是創造者的必備品質,但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創造者還應具有合作精神。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⑤ 三年級語文該布置什麼作業,急~~
一、作業本不能多發。新學期開始,學校都會分發各種各樣的作業本。這時候,老師就要多留神,把作業本統一放好了。因為如果把十多本的作業一次性地分發了,等需要用時,有的學生就會說不見了或者放家裡了,還有的學生已經把作業本弄個「鹹菜、魷魚」的,這下就麻煩了。老師統一保管,用一個本子發一個本子,保證學生第一次的作業都有作業本做,雖然老師要騰出地方保管,但這也是省心的方法。
二、要求學生寫好作業本的題目,如「生字詞抄寫1號」、「課文抄寫1號」等等。老師不僅要講清楚,還要在黑板上書寫做示範,還必須檢查過關。這樣就基本能保證學生會把作業對號入座,不會張冠李戴了。
三、布置作業時要把作業的內容和本子寫清楚,讓學生抄在《家庭聯系手冊》上,還要口頭講一次,以免學生不理解。當學生適應了這種作業布置的方式,以後老師只寫內容,不解說也沒問題了。但是不要想著學生第一次的作業就可以按要求做好,肯定有很多學生的作業是做得亂糟糟的。這時,你可要憋住氣,再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甚至是哪個格子寫什麼,都要講仔細。
四、作業及時批改,多表揚先進,以此督促後進。學生畢竟是剛從二年級升上來的,在用圓珠筆書寫時還不適應。有的學生貪圖快,就馬虎應付,這可給老師亮起了紅燈。面對這問題,我是採用多表揚的方法:書寫漂亮的作業,我會給他打優的分數,寫得特好的,還給他加朵小紅花。然後在班上點名表揚,並在小組內互相傳閱。拿優秀評價的學生得到如此厚待,以後做起作業來就更加起勁了。其他的作業也可如法炮製。經過這樣反復的實踐,作業以點帶面的成果也出來了。我發現這種方法還能讓老師多看到同學的閃光點。如我們班的余慶權同學,他的字不算漂亮,學習成績也不算突出,平時並不容易得到老師表揚。但在他第一次的《采蜜本》作業中,他做得很認真,我特意表揚了他,還讓同學們傳閱了他的作業。當時,他的臉是充滿光彩的。
五、作業批改要細致,及時發現問題,讓學生改正。對於生字詞的抄寫,即使老師在課堂上已校對了答案,但學生的書寫還是錯漏百出。我在批改時得細致地給他們檢查,發現錯誤時圈出來,再給他寫上正確的,並要求他要把正確的詞語重寫一行。
六、想方設法堵住欠交作業的缺口。哪怕再好的班級,總會有幾個補丁欠交作業的現象。對這些補丁,老師得想法設法給予打擊:如見縫插針找他補作業,及時聯系家長,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等等。只有把這個缺口堵住了,這個班的學風才扶正了。
中低年級的教學就是這么瑣碎,它需要你充滿耐心和包容地去重復同樣的事情。但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基本的養成習慣做好了,以後的事情就省心了
⑥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如何設計
學生語文作文設計如何的標志的話,首先你應該可以去上一下1對1的課程,然後多去理解一下大自然的美和多觀察一些這類的書,你就能夠寫得非常的好。
⑦ 小學語文課後作業一般布置什麼
低年級的語文第一課時一般都是布置熟讀課文,認識生字的筆順,並按照筆順寫寫生字,二年級的學生還可以布置查查字典,給生字組詞等等.高年級就不同了,除了要掌握生字,讀熟課文外,還要能夠說說課文大致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了解段意.
⑧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布置最好最佳最有效的方法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⑨ 小學如何布置語文作業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作業有助於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於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
作業布置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於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布置實踐型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1、續寫。在學完課文以後,為了加強思想教育,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像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學完《太空梭》一文後,我讓學生續寫小飛機的未來?通過續寫,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中蘊含的普通飛機和太空梭各有各的長處及用處,不應妄自菲薄的道理。2、做資料卡。在學一篇課文之前,我留預習作業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樣的,卡須有一定厚度,以便學生整理保存,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他們的財富。不要小看學生做成的這張小小資料卡,它里邊可滲透著孩子們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學生得先會質疑,我要搜集什麼?搜集什麼的問題解決後,第二個問題馬上來了,到哪裡去搜集?這時學生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圖書館、上網、問周圍的人等。從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鍛煉。3、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後,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後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後,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4、畫圖想像。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像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學習。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深遠的意境。5、排演課本劇。對於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願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很好的機會。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製一些簡單道具,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就得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為了排好課本劇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等等。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後,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6、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學完《虎門硝煙》一文後,讓學生閱讀有關「虎門硝煙」的這段歷史再將其介紹給其他同學,培養學生搜集、應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學習《三顧茅廬》等名著中的選文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其原著《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三、聯系學生生活,體現作業的開放性
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所熟悉的周圍環境,人物等進行調查活動,了解生活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的進步,學習身邊的榜樣。這對豐富學生的閱歷,學會與人相處很有幫助。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作業評價上,也應當考慮針對不同學生的智能情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有必要採取新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小論文等納入評價內容。這類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立足於鼓勵、激發、引導。教師要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
⑩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
小學教師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要點
一、作業批改
1、要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做到當天或隔天反饋。
2、對於較差學生的作業應盡可能地給予面批或面檢。
3、應做好學生作業中錯誤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提倡做好作業批改記錄,以此作為課堂講評和改進教學的依據。
4、要求學生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並給予復批,標明復批日期。對共同性問題要進行全班性分析訂正。
5、要標明批改作業的日期,對於較好的或較差的學生作業要寫些描述性評語。
6、作文批改要統一,要有眉批和總評,評語要注意調動積極性,不諷刺挖苦學生。批改方式可以多樣交替使用。
二、作業本要求
1、作業本封面要有四章。(即學校、班級、學生、教師)
2、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寫亂畫。
3、作業本上字要寫得規范、清楚、端正。低年級作業用鉛筆書寫,中、高年級用鋼筆書寫。
4、作業格式要符合規定。作業書寫如有錯誤,進行修改。不用修正液和修正紙,要用統一規定的修改符號。
5、作業本應分為預習本、測驗本、抄寫本、練習本、練習冊,作業本兩側要留出一公分餘地,作業要標明課題。
6、作文簿第一頁寫目錄,每篇作文換新頁,題目前空四格,每段開頭空二格、
三、作業布置
1、要精心安排每教時的學生作業。
2、設計作業既要有口頭的,也要有筆頭的,力求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相結合。
3、作業題目要精選。
4、嚴格控製作業量,課內作業以一般學生能在5~10分鍾內完成為宜。課外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回家作業,三、四年級每天一般不超過20分鍾。五、六年級不超過30分鍾。
5、大作文要努力在課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