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效益

小學語文課堂效益

發布時間:2021-01-16 20:40:51

Ⅰ 怎樣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語文教學的效益最大化說到底是要在語文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東西,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使每個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受益教育最大。它涉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方面。
一、教學目標要指向效益最大化
當前,有些語文教師設置的課堂教學目標存在「雜化」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用掉大量的時間進行擴展性訓練和消耗教學時間的形式教學,卻忽視了識字、詞句積累及運用等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教學。更有甚者,個別教師把追求生成性目標作為「擋箭牌」
,設計的教學目標隨意性大,放棄預設教學目標而游離於課堂生成目標之中,課堂教學雜亂無章,學生收益不大。
筆者以為:就一節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學目標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對教學目標的數量和難度仔細斟酌,要適量適度。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將三者簡單地疊加。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線,是其他兩個維度目標得以實現的依託。以語文教學為例: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如果把語文素養比作一座大廈,那麼知識和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上層的建築。只有基座穩固了,上層的建築才能建得高大而牢固。語文教學要以知識和能力訓練為主線,同時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將其充分地落實在過程與方法之中。
二、教學內容要體現效益最大化
一節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應該由學情、教學目標、課文的內容而定。
曾有專家在某屆人教版教材培訓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一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無論「西瓜」還是「芝麻」統統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二是教學過程太繁瑣、太復雜,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而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學的方法、策略使用不當,具體表現為「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教師分析內容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
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個常數,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簡約」不是簡單、機械地減少教學內容,減少教學的知識容量,而是要求教師認真地鑽研、解讀教材,對文章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把握,在深入解讀教材上下工夫,在淺出教學內容上做文章。教師要大膽地處理教材,依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學生情況等選擇能讓學生終生受用的「核心內容」進行教學。
教師還要正確地處理課文與課外延展補充材料之間的關系。有許多語文教師習慣於把課堂上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留給學生課外去做,似乎是課內外銜接,課內延展到課外。殊不知學生的課外時間也是有限的。恰當地延展到課外閱讀材料,能夠幫助學生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反之,則會浪費教學時間,增加教學負擔。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一定要克服教學內容「泛化」「不確定化」的現象,做到「該教的就教,不該教的就不教」
,該教的要教透,不該教的堅決不教。
三、教學過程要凸顯效益最大化
語文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掌握教學重點內容的過程,是教學目標實現、教學內容落實、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是學生收效最大化的過程。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學「藝術」和堆砌濫用教學手段等現象,已造成課堂教學層次的混亂。比如我曾看過一節高年級語文預習課。教師為了教學生識字,使用了卡片、幻燈、小組對讀等形式。七八個生字化了十幾分鍾,就學生字就用了一節課的1/4時間。大量的事實證明:復雜、繁瑣的教學過程會破壞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學生不僅不能進行持續、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現走神、開小差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長期以往還會形成厭學的情緒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大力提倡效益最大化,在搭好課文教學最基本的框架(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後再安排其他的教學內容。這樣做,有助於教師把握教學的層次性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條理;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防止對教學流程的構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有利於學生擁有一定的時間去朗讀、去感悟、去思考、去體驗。
四、教學方法要顯現效益最大化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狀況、需求以及教學的目標、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為學生提供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條件,同時把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整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教學方法會因課文的題材、體裁、教學目的的不同而有所選擇。當然,教學也有基本的流程:導入-初探-深究-總結-延伸。導入,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在課文教學過程中起著鋪墊、定向、啟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讓學生熟悉課文、自讀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點探究前的「熱身」;深究,即研讀、探究課文的重點部分,它是教學的主要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課文;總結,即對課文的研讀、探究加以歸納和升華;延伸,就是引導學生向著相關的知識領域進行拓展。每個環節一定要咬住教學目標科學地選擇教法。語文教學如果能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新的疑惑走出課堂,便是成功的。
五、教學用語要促使效益最大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承認差異、激勵為主、著眼長遠」等新的發展性評價觀已經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課堂評價語言也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擔心。比如:「你個性的發言是水,清澈迷人。
」「領新標異二月花,你的發言有了詩意。
」「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這些評價語言非常富有詩意,但學生聽到這樣的評價,卻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對還是錯,學生暈暈乎。沒有「對」與「不對」直截了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藉助簡練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生動、有效地學習,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筆者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發揮以下功能:1)滲透學習方法。新課堂應當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過程,改善學法。因此,教師要依據學情,巧妙地運用評價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2)促進認識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功能,引導學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維活動中理解知識,取得成功。為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積極尋求評價內容與知識點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機械,多些感性和靈動。3)激發表現慾望。小學生的認識能力、情感態度的發展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在思考問題時難免出現「偏差」
,因而教師要客觀、准確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既肯定學生的長處,又要有針對性地提醒並糾正學生的不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4)溝通師生心靈。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評價時要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不拘一格,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的評價語言應是真誠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滿關愛的,贊賞而充滿期待的,要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親近感。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以「雙基」為主線,把課堂教學當作教學的主陣地,以課文為媒體,綜合開發學生潛能,促成學生語文素養不斷合成提高。

Ⅱ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關鍵詞】課堂;教學;實效性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個學生既是一片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又是這一資源的擁有者和開發者。我們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創設情境,激發想像,發展語言。語言的運用表達是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在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用,以畫面再現情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 2、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挖掘潛能。《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它更具優勢。它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還原」,把作者筆下的「境」再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我們平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文與畫之間的關系。文學作品誠然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的,但藉助於圖像把作品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年言」的效果,便於學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3、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本中有好多內容,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的狹窄,知識面不寬,再加上有些語言學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為教學上的難點。而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通過展現情景、模擬現象、敘述事實,成為突破課文重點難點的重要手段之一。4、聯系教學實際,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語文課堂教學設計,①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②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③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 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如:創新性的語文教學方式、特色性的語文內容板快、主題型的語文問題系列、指向性的行動目標和簡明的設計說明。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後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規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5、深入研究教材蘊含,搞好課堂教學 深入研究教材蘊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①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生動活潑、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境」,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又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化環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欣賞者。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悟能力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鑄於作品中的情與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能充分領會作者的情感,設身處地地體驗作者的合作激情。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教學激情去感染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進一步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讓電教媒體與語文教學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達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 。人格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標。 二、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加強情感和美感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利用典型課例,有效地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一,個性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得到落實。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則可以加大實施的力度和深度,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例如利用計算機網路教學,採用圖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進行自我調控,教師也可通過伺服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 五、追求實效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教學媒體,切忌湊熱鬧、搞形式。語文學科是一門創造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應該有個度,不能把原本文質兼美、魅力無窮的課文圖解成五顏六色的畫面供學生觀看,而忽視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個根本目的。教師要本著形式服從內容的原則,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素質。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Ⅲ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側重對其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那麼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做好教與學的主體轉換。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有效利用課堂教學,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把視角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創設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把課堂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思想性,趣味性強,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教學、實踐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等方式積極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於學生學習內在動力、智慧、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只有學生樂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知識運用,內化和深化教學效果
新課程要求我們把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結合。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補充,最終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所以我們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應不局限於三尺講台,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廣闊的天地。利用課外閱讀,朗誦演講,校內廣播,社會采風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從而內化和深化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四、加強語言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通過語言改編、誇張表演、導游解說詞、小記者采訪、辯論會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的創造想像。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語文教學效果。
最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也對我們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在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斷學習,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提高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掌控能力,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Ⅳ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要想提高低年級語文教學質量,關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就能學會學習,自覺學習,合理安排學習生活,這樣會受益終身。小學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聽課、說話、觀察、思考、閱讀、寫作等學習習慣。這種習慣必須從一年級就要持之以恆地加以訓練。提高語文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要一個長遠的過程。
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提高語文成績肯定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語文,想上語文課。只有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更為重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准備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課堂語言要有激勵性、趣味性,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爭取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從而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可以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徵,恰當發揮趣味性、激勵性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於思考、敢於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如 「誰最聰明?」 「誰的答案更好?」「誰能把老師問倒了……」「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給學生創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在這種激勵性的氛圍中,教師結合教學情境,通過語言鼓勵、神態暗示,動作啟發,情緒感染、角色互換等活動,激勵學生敢於想像、敢於大膽質敢於標新立異。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才能使學生的遣詞造句作文具有創造性、具有新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2、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可以應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背誦古詩、朗讀課文以及寫字比賽等,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並從中發現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Ⅳ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減負增效

陸海花 在要求落實「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我正式踏上小學語文的講台快一個學期了,在此僅能淺談個人的一些觀點以及做法。 什麼是減負增效呢?減負增效中的「減負」並不等於教學內容的減少,也不等於學習時間的減少。「減負」不單純是學生課業負擔數量上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否則,學生的課業負擔今天可能被減下來了,但在明天卻又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附加上去。教學減「負」不減「質」,在「減負」的同時又要「保質增效」,這才是真正的減負增效!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並且要深入推進「增效減負」這一教育使命;「減負」是減去學生過重的心理與學業負擔,「增效」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減負」是工作的抓手,「增效」是工作的歸宿;「減負」與「增效」二者是因果邏輯關系,而非平行概念,盡管「增效」的手段並非「減負」一種。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減負」、「增效」的主陣地。既要「減負」又要「增效」,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把「減負」真正落在實處,必須深入到課堂教學的領域中去,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用心對待每一節課是減負增效的關健。 首先,備好課是優化課堂的基礎。 為了讓「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效率,學校加強了集體備課的力度。我們三年級語文組經常就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環節的安排、課堂作業的布置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達成共識。集體備課這種方式便於集中教師們的集體智慧,也便於我這樣缺乏教學經驗的新教師及早進入軌道,對提高課堂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非常有幫助。 我們討論後明確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學情和教材特點,要單純和明確和務實,不說空話和大話。要正確透徹的理解每課的編排意圖和例題與練習題的前後聯系。課堂導入要直接明了,不繞圈子,杜絕花哨。這樣才能落實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其次,上好課是優化課堂的途徑。 小學語文課堂要從「聽、說、讀、思」四個方面入手,注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給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教是為了不教」,教法應成為學法的示範,讓學生會學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主體參與是激發學生學習意願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是越俎代庖,重師者傳授,輕學者參與,致使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大量浪費,學習動機受挫。蘭·達本教授認為:教學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來培養兒童的一種措施。學習是學習者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動力,也就越能順利完成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那麼學生就缺少閱讀實踐,缺少朗讀感悟。這種單一的教學過程模式,顯得枯燥乏味,費時多效果差。 有些教師上課時沒有時間概念,上到哪裡是哪裡。若沒有完成原本應一堂課完成的內容,就延長一節課時間或教學時數,把完整內容分割開完成,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優化原則,也加重了學生負擔,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的藝術性。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減負增效,教師應把握好一堂課的時間結構,優化課堂結構。 「減負增效」並非一句口號,要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我還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苦功, 向各位 老師多多學習。希望能讓學生們學得輕松,快樂,扎實!有所悟,有所得!

Ⅵ 如何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太谷縣明星鎮賈家堡學校楊金變常規電教
語文學科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個難學的學科,因為語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難於理解和運用。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都靠老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再加其它單調的輔助手段——一塊小黑板、一幅掛圖,使課文里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很難表達出來,導致課堂氣氛較易沉悶,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很難提高,久而久之還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那麼,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成為了擺在我們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改變傳統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輸過程,教師、學生、媒體是教學過程的三個實體要素。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是以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的,以它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形式——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能使你的教學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夠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比教師的主觀灌輸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小學生好奇、好動的性格特點,現代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課文中雖然有許多優美、生動、形象的句子,如:「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蜂羅列、形態萬千。」這些「靜、清、綠、奇、秀、險」的山水特點和優美畫面無法單純從文字中獲得親切體會與每感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也頗顯費力與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如讓他們眼見為實,適時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錄象片。那清澈碧綠的灕江水,形態萬千的險峻山峰頓時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贊嘆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爭先恐後地抒發自己的觀感,對眼前的奇妙景象贊不絕口,為大自然的神奇壯美深深折服。在濃厚學習興趣的促進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滿懷激情朗讀起課文來。在優美的旋律中,全班學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課文最後一段所描述的優美畫面以形象地印進學生的腦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境已無須多言。

可見,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畫、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把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演化成有聲有色的客觀世界和真切生動的人類生活。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課文。在教學時,可根據課文的結構層次,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彩圖,讓學生感知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國的海防前哨」,「是鑲嵌在祖國大陸南邊的一顆明珠」。接著放映一組組彩色幻燈片和動畫片,帶學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島的假想旅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銀幕上五彩斑斕的圖象,向學生們揭開了海底的奧秘:五光十色的海水,豐富的海產品和島上旖旎的風光……使學生直接感受到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熱愛祖國寶島——西沙群島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後再出示兩張新聞照片,介紹英雄兒女建設西沙、保衛西沙的生活情景。
這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抓住了課文中的形象,把學生引人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優美情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知識難點。
語文教科書飽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文內容,能夠豐富人的知識,擴展人的眼界,撥動人的心弦,但小學生由於受到了認識能力的限制,於一些較為艱深的科學道理、專業名詞等往往難以理解,甚至會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們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運用圖畫、投影、錄象、電影及多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突破訓練難點,克服思維障礙。
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作者在課文中通過介紹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超聲波。並從中獲得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得飛機在夜裡飛行也十分安全。
對於文中的「超聲波」、「障礙物」、「反射」、「無線電波」等略為抽象的詞彙,學生因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較難去理解和把握。於是我在幫助他們克服這一難點時,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靈活生動的動感畫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從嘴裡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後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這一復雜過程,邊演示邊加以適當的解說,在視覺形象作用下,學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確的科學語言,思路豁然開朗,原先的障礙一掃而光了。
可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把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的畫面,對於突破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大有益處,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其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共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這樣,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教育技術媒體越來越廣泛地被老師接受,也越來越廣泛地發揮了作用。它那聲情並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太谷縣明星鎮賈家堡學校楊金變常規電教
語文學科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個難學的學科,因為語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難於理解和運用。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都靠老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再加其它單調的輔助手段——一塊小黑板、一幅掛圖,使課文里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很難表達出來,導致課堂氣氛較易沉悶,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很難提高,久而久之還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那麼,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成為了擺在我們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改變傳統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輸過程,教師、學生、媒體是教學過程的三個實體要素。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是以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的,以它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形式——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能使你的教學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夠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比教師的主觀灌輸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小學生好奇、好動的性格特點,現代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課文中雖然有許多優美、生動、形象的句子,如:「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蜂羅列、形態萬千。」這些「靜、清、綠、奇、秀、險」的山水特點和優美畫面無法單純從文字中獲得親切體會與每感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也頗顯費力與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如讓他們眼見為實,適時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錄象片。那清澈碧綠的灕江水,形態萬千的險峻山峰頓時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贊嘆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爭先恐後地抒發自己的觀感,對眼前的奇妙景象贊不絕口,為大自然的神奇壯美深深折服。在濃厚學習興趣的促進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滿懷激情朗讀起課文來。在優美的旋律中,全班學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課文最後一段所描述的優美畫面以形象地印進學生的腦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境已無須多言。
可見,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畫、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把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演化成有聲有色的客觀世界和真切生動的人類生活。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課文。在教學時,可根據課文的結構層次,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彩圖,讓學生感知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國的海防前哨」,「是鑲嵌在祖國大陸南邊的一顆明珠」。接著放映一組組彩色幻燈片和動畫片,帶學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島的假想旅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銀幕上五彩斑斕的圖象,向學生們揭開了海底的奧秘:五光十色的海水,豐富的海產品和島上旖旎的風光……使學生直接感受到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熱愛祖國寶島——西沙群島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後再出示兩張新聞照片,介紹英雄兒女建設西沙、保衛西沙的生活情景。
這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抓住了課文中的形象,把學生引人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優美情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知識難點。
語文教科書飽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文內容,能夠豐富人的知識,擴展人的眼界,撥動人的心弦,但小學生由於受到了認識能力的限制,於一些較為艱深的科學道理、專業名詞等往往難以理解,甚至會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們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運用圖畫、投影、錄象、電影及多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突破訓練難點,克服思維障礙。
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作者在課文中通過介紹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超聲波。並從中獲得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得飛機在夜裡飛行也十分安全。
對於文中的「超聲波」、「障礙物」、「反射」、「無線電波」等略為抽象的詞彙,學生因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較難去理解和把握。於是我在幫助他們克服這一難點時,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靈活生動的動感畫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從嘴裡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後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這一復雜過程,邊演示邊加以適當的解說,在視覺形象作用下,學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確的科學語言,思路豁然開朗,原先的障礙一掃而光了。
可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把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的畫面,對於突破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大有益處,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其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共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這樣,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教育技術媒體越來越廣泛地被老師接受,也越來越廣泛地發揮了作用。它那聲情並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效益論文

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出許多弊端,如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不為學生創設活動時空條件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並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並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於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並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並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四十分鍾的效益

我個人覺得至少應該做好這兩件事:
1.一節課不能上得太滿,不要想著讓孩子們一內口氣吃成胖子。一容課一得,學得輕鬆些,學得扎實些,學得有趣些。不要想著在一節課中給學生的越多越好,給後面的語文教學留些空間。課堂教學從容了,學生學習也從容了。
2.讓學生學起來,不要自己一個勁地講個沒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慢慢領會知識的秘妙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效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