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典誦讀課怎樣上才會有意思啊
我看過老師指導學生讀經典:
1.家長和孩子共同讀、共同學習;
2.男生和女生輪流各讀一段;
3.點名個別誦讀;
4.點名上台循環背誦。
不知能否幫到您,希望對您有用!
Ⅱ 如何結合具體內容開展小學經典誦讀
一、我們的思考:正確定位目標
我校是XXX實驗小學,是全國知名的國際象棋示範學校,多年來,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如何深入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這所百年老校更具魅力?我們想到了經典詩文誦讀,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化的瑰寶,以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吟誦品析經典詩文,可以逐步豐厚校園中的人文底蘊色彩,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2006年11月,在x老師的關心下,我校正式成為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實驗學校。從此,學校的「經典誦讀工程」有機地融入了新課改實踐,走上了正常有序的軌道,學校興起了經典誦讀的熱潮。
怎樣大力推進經典誦讀工程,我們首先考慮了這一活動的目標定位問題,如何使活動真正收到實效而不加重學生負擔也是我們思考的重點之一。我們思考的層面有兩點:
1、「有所知」,即屬於了解的層面。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有一條重要的目標: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文化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領導著時代的潮流。而經典詩文就是我們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經典誦讀,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經典,了解古文化的豐厚博大,使學生在誦讀經典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快樂健康地成長。
2、「有所得」,即真正有所收獲。
通過經典誦讀工程,我們想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獲得教學的效益。
(1)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提高綜合能力。經典誦讀是結合各種寓教於樂的活動中開展的,有利於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跟經典相關的知識,發動學生廣泛收集信息資料,積極開展各種探究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提高。
(2)拓寬知識面,促進知識的積累。語文學習是個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大量的古詩文經典誦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記憶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
(3)促進學生人格的成長。學生人格的成長,是在一種陶冶、熏陶、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經典詩文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讓學生琅琅上口,濡染於心,是一種極見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我們的實踐:扎實開展研究
(一)前提:切實有效的措施
作為經典文化誦讀工程,要想深入的開展,如果沒有切實的措施加以保障,那麼這項工程是難以長期實施下去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為了切實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學校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組織機構
由校長室、教導處和骨幹教師共同組成領導機構。校長室主要負責活動的總策劃,教導處具體負責誦讀內容的安排,指導活動的開展,骨幹教師在教導處的指導下參與定期與不定期的抽查、檢測活動。
2、保證誦讀時間
為了強化對古詩文誦讀的效果,我們每周從綜合實踐活動中抽出一節,作為詩文品讀賞析課,盡量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內容,把經典誦讀課真正納入我校的課程管理。
3、確立品讀內容
品讀內容以經典唐詩為主,包括《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華詩文學習》、《小學對課》、歌謠、成語、諺語、名言、經典名著等。上個學期教導處確立了每個年級必備古詩詞的目錄,作為每周一詩誦讀的依據,並且下發了每個年級經典名著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
4、加強教師培訓
在進行詩文誦讀這項工程時,我們始終把教師的培訓工作擺在首要位置。我們把教師培訓工作納入整個學校的工作計劃以及語文教研組的工作計劃。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對工作進行強化。只要有經典詩文誦讀的活動,我們總是盡可能地安排更多的老師去參加,要求培訓的老師回校後對學校老師進行「二輪培訓」。去年暑假,我們學校的王筱雁老師參加了在上海建平實驗學校舉行的「經典誦讀教學骨幹教師培訓班」;11月我們學校的xx等4位青年老師又參加了在浙江義烏舉行的全國第二屆中華經典詩文教學研討會,其中xxx老師上的《西江月》在全國第二屆經典詩文課堂教學大賽中獲二等獎;今年暑假又有xxx等兩位青年老師參加了經典誦讀教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她們聆聽了專家的講座,觀摩了各地的經驗,回來後,xxx、xx、xxx老師分別為全體老師做了《讓經典詩文潤澤孩子的生命》講座和《青松》《兩小兒辯日》等示範課,大家受益匪淺。每學期,我們都安排觀摩活動,組織理論學習,我們還在我們學校的網站上開辟出一個專欄,供教師討論,鼓勵教師撰寫研究文章。
5、添置設施設備
如何使經典誦讀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益?我們在教學設備上也進行了考慮。一是教材,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我們每個學生都配發了教材,盡量做到循序漸進,依次提升,螺旋形的發展。二是音像設施,我們配備了錄音磁帶、古詩文的VCD等,引導教師利用。
(二)深入:豐富多彩的活動
「經典誦讀」是一項新教育實驗,活動的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我校十分重視開展這項活動,校長親任組長,確立課題《誦讀賞析經典唐詩 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成立課題組,以「經典誦讀工程」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將經典誦讀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結合起來進行廣泛研究。具體開展的活動有:
(1)古詩音樂欣賞活動。學校選擇不同的古詩文音樂精心製作了上下課鈴聲,每天中午也安排播放15分鍾左右的古詩新唱音樂,每月更換一次,讓學生始終浸潤在經典詩文的熏陶中。同時,我們也充分利用新蕾電視台,讓學生主持、播音,內容為經典詩文朗誦、賞析及詩人創作的趣聞等。
(2)開辟「詩文角」活動。為了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我們班班開辟了「詩文角」,開展每周一詩活動。詩文都由學生自己收集整理,並由學生輪流提供。每天早讀課、放學前,都由班中的小骨幹領著大家讀一讀、背一背,每天花的是幾分鍾的時間,但日常月久的積累,卻可以讓學生在品讀欣賞經典詩文中獲得益處。
(3)校本課程活動。由於學校確立了經典誦讀的課題,現在,許多班級都把這一內容作為班級的校本課程內容,教師充分利用校本課程的時間帶領學生閱讀、欣賞、分析優秀經典詩文,促進學生理解經典詩文的主題、意境、思想感情、語言藝術、寫作方法等,以達到訓練學生語言,積淀學生情感的目的。
(4)親子共讀活動。藉助家長的力量,我們動員家長為孩子課外朗誦經典詩文給予支持,讓他們督促自己的孩子朗讀、背誦經典唐詩,在家裡營造濃厚的經典詩文的學習氛圍。
(5)各種競賽展示活動。
A召開「中華古詩文誦讀」主題隊會。每周班隊會時,總會有幾個班級不忘中華古詩文誦讀,開展賽詩會、詩文擂台賽、古詩接龍等活動。
B舉行「展示會」。上個學期,我們改變一成不變的家長會模式,向家長展示了經典詩文活動開展情況。這既是向家長匯報學習,也是展示才藝的機會。展示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學們用各種方式展示了自己經典誦讀情況。
C學生競賽。每個學期我們都要進行不同形式的經典誦讀活動方面的競賽。比如我們開展了慶六一經典詩文黑板報比賽、暑期經典詩文小報大賽、詩配畫設計比賽等等,每個學期全輔導區學生參加的親近母語比賽也是多年的慣例。
三、我們的成效與困惑
半年多的努力,我們的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
——學生的背詩篇數得到了增加。
——學生的寫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詩文誦讀活動,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開闊,想像力進一步增強,有些學生在作文中恰到好處運用詩句、詩文,妙筆之處不勝枚舉。
——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一步增強。開展詩文誦讀活動以來,學生不僅普通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也得到增強。
——學生的心理素質進一步優化。在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涌現出了一批反應機敏、口齒伶俐的小節目主持人,一些原來性格忸怩的同學也變得開朗活潑起來。如我們學校的孟琳同學,獲得了無錫市小學生小主持人大賽金獎。
當然,除了這些有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文化底蘊得到了豐厚。中華古詩文博大精深,盡管有的學生對所背的詩文不甚理解,但是這些名篇佳作牢牢刻在記憶深處,必將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學生人生閱歷的增加而慢慢釋放出濃醇的芬芳,滋養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人生質量和品位。
當然,我們現在面臨的困惑也有好多,迫切希望解決的是:
1、古詩文指導的形式如何切實有效?課堂教學怎樣指導,跟各個學科如何有效結合與滲透?這些目前還是研究的薄弱地帶。
2、經典誦讀活動怎樣和目前繁重的課業負擔巧妙結合,如何使課程真正收到實效而不加重學生負擔。
的確,當古老的中國大踏步進入信息時代,孩子們在網路世界裡縱橫馳騁的時候,他們是否還需要誦讀經典?當升學的壓力越來越大,孩子們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艱難喘息的時候,他們是否還能夠誦讀經典?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一個純凈的心靈世界,一種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他們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們老師需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不管社會怎樣變遷,不管科技怎樣進步,不管教育怎樣改革,我們都必須讓孩子們在人生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讓文化經典占據他們的心靈。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的經典誦讀有機地融入新課改實踐,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為孩子們的一生發展打下厚實的文化基礎.
Ⅲ 如何把國學經典誦讀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隨著我國「讀經熱」的不斷發展,實現了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詩詞誦讀的互版相結合,雖然在一定權程度上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存在著教學效率低、國學經典詩詞誦讀內容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相脫節等情況。眾所周知,發揮國學經典詩詞誦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國學經典詩詞誦讀才不會流於形式。
Ⅳ 如何解決經典誦讀進課堂所產生的問題
較之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的十四條精闢論述,我更認同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的觀點:「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於實用,而在於文化。」
在飽受戰火之亂而導致千瘡百孔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大門上懸掛著一條字幅:只有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
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位智者之口,然而,我知道它是屬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我曾經讀到過韓少功的一段話:「一個民族的衰亡,首先是從文化開始的,從語言開始的。侵略者從來明白,攻城莫若功心,而一個人的心裡只有語言,精神惟有語言可以建築和守護。」
為什麼那篇捍衛母語的《最後一課》能令所有讀過它的人潸然淚下?為什麼餘光中的《哀中文之式微》會令炎黃的後代子孫傷痛?
因為文化和歷史是以語言的形象活在我們心裡的。
「在疑惑不安的歲月里,在痛苦地思念著我的祖國命運的日子裡,能給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偉大的,有力的,真實的,自由的俄羅斯語言!」這是踟躇巴黎街頭孤獨無助的屠格涅夫滴下的淚,而只有自己祖國的語言能慰藉他那顆漂泊的心。
相比於屠格涅夫對自己祖國語言的虔誠,我們真的應該感到慚愧呀!曾經一度竟有那麼多中國人自己吶喊著要「去漢字化」,甚至包括我所崇敬的魯迅、陳獨秀等等文化巨擘們都認為漢字是阻礙中國進步的罪魁禍首。魯迅在《致許壽裳》中說:「漢字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必亡,在此時代,已無倖存之道。」「中國古書,頁頁害人。」 每次讀到那一代文化人的此類文字,我就驚恐不安,同時又多麼慶幸漢字終沒有被「拉丁化」。據文字學家之言,四大文明古國的古老文字,只有我們的漢字還倖存於世,成為當今唯一還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只有我們的漢字所負載的古老的文明信息能為當今的世人讀懂。
所以,當西方的那些有識之士發現中國人丟棄了自己的國粹時,不約而同地疾呼要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歐文•白壁德在《白壁德中西人文教育說》一文中疾筆:「中國人之文藝復興運動,絕對不可以忽略道德,不可盲目從今日歐西流行之說。」他認為中國「同時必須審慎,保存其偉大之舊文明之精魂也。」尼採在潛心研讀了《道德經》之後,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可是,時至今日,漢字的主要功能似乎也僅僅只是被當作一種尋常的書寫符號而已,她那屬於我們本民族所特有的靈魂內容似乎已經被遺忘了。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不僅不讀《論語》《老子》《莊子》,連唐詩宋詞也沒有讀過幾首。我們的孩子從會說話就開始接受外語熏陶,母語只是作為日常對話的口語交際而已,似乎只要識得幾個漢字字形會說日常的中國話就完成了母語習得的課業了。現在,小學一年級的英語科也成了必考科目,中高年級的英語跟母語的課時是一樣多。到了中學,外語就更加成了強勢學科而高居霸主之位。有些學校每天的早讀都是以背誦英語單詞為主,凡讀書的時間都讓位給了英語。再加上科目日漸增多,天質稍好的孩子還被各種課後的奧數班、奧英班,母語習得空間越來越小。小學畢業生沒有背誦多少名家名篇沒關系,而沒有記下一兩千個英文單詞卻不行。
因此,從保護我們的文化使命而言,經典誦讀應該進入我們的課堂。
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除了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國粹外,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引以為豪的傳統?當我們發現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正被或已經被丟失得所剩無幾時,作為以傳承和發展文明為使命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該盡什麼職能?
《中庸》的開篇之語:「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句話告訴我們遵循人的本性發展原則而進行教化就是「道」。子思在《中庸》里還引述了孔子的一個重要觀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就是說,踐道者要以人為本。現在許多重要的教育難題沒有被解決,實乃走著一條「遠人」之道。
就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之道乃至一個民族的發展之道來看,小學階段如果得不到本民族語言的源泉浸潤,汲取的是他民族潺潺溪流中的幾朵浪花,似乎絢爛,可終難開出今後人生的活水之渠。任何文化的特性都以語言為展示形式。我們要認識一種文化的途徑只能從語言開始,而保護語言其實就是在保護文化,可見,語言是文化不可替代的基因。屬於我們民族語言的基因無一例外都濃縮在歷代的典籍里。諸子百家的哲思,史實典律的精明,詩詞歌賦的飄逸,政論的嚴謹,人情的練達,世風的諷喻,那些祖輩留下的華章哪一個文字不值得我們潛心研習呢??比如《老子》才五千字左右,可是文辭優美,思接千古,理盡終極。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些充滿漢語音律美飽含哲理美的語言,後世的文字有多少能及得上呢?再比如《莊子》,不說這本書思想之淵博,單就書中的200多個寓言故事,單是作者綺麗的文風,出神入化的表現手法,俊俏幽默而精彩紛呈的語言,已足為後世驚嘆。我們後來所讀到的有關人心世道的說理文章,已難以見到這樣集文辭優美,豐富的想像力和瑰麗的意象於一體的範本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成語、典故和精闢的哲理格言,大多數出自先秦文學和唐宋詩詞中。而這些內容,當我們的人生過了青少年時代再來讀,就只能欣賞,過眼即忘,很難把其中的字字珠璣變為自己的文字,化解的力道也就弱了。近代之前的語文教育,正是因為洞悉語言習得所必遵之道,故而把這些最有價值的文字讓學子們在幼小時期就開始記憶。試看,那些傑出的文化之士,哪一個不是脫得了經典的熏習呢?試想,認為「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寫在「墳」的後面》,《魯迅全集》第1卷)的魯迅先生如果不是仰仗深厚的國學功底,沒有少年時代打下的文言童子功,魯迅能以文字立言而彪榜史冊嗎?
再說,單從語文教學的規律而言,其一,人人皆知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絕不是靠一個老師把課文講透就能提高的,唯一的一條途徑就是閱讀;其二,語言的習得並不都是以當下的實用為目的,更多的是為未來的「調用」作儲備糧,整個小學階段的語言訓練應該以積累為重,以輸入為主;寫作、輸出應該押後到高年級以及中學段。目的是節約大量時間實現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和積累目標,讓孩子的內存飽滿,以消彌將來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之蹇促狀。因此,經典誦讀訓練應該是人生12歲之前的重要課業;其三,並不是所有書中的文字都能成為我們精神的內核組織。在出版業突飛猛進、各種文字漫天雪舞的今天,我們有限的人生自當要區分哪些是娛樂消遣的讀物,哪些是要咀嚼消化的經典;其四,我們現在過於倚重語文課本,總認為把幾篇課文窮通後就能提高讀寫能力。其實,就算把十二冊語文書背誦得滾瓜爛熟,對每篇課文的解讀再精準,沒有經典的熏陶,沒有大量自主的閱讀,語文素養的提升依然是微乎其微的。就自主閱讀的動力而言,只有在孩子突破一定的識字量,記憶中裝下了一定的文化因子,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誘因。
我們現在把人生記憶最珍貴的黃金期耗在了幾個外文單詞上,把自己母語的精華棄之若敝履,在缺少語言環境的柵欄邊鸚鵡學舌。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樣的語言學習是不合乎學習之道的。最令人扼腕的是,由於錯過了誦讀的蒙學期,一代代的中國人讀不動自己的經典文籍了。兒童期的濡染是人生最關鍵的教育過程。這個時期接受的如果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單詞」訓練,而錯過了對典範篇章的記憶訓練,是個極大的損失。不由得令人想起詩人餘光中的反問:當你的情人已經改名為瑪利亞時,你如何叫她讀懂你的《菩薩蠻》?
因此,從遵循語言習得的規律而言,經典誦讀進入語文課堂十分必要,並且是宜早不宜遲。
經典,是先賢者贈與我們的隱形翅膀。而只有在人生的初始階段接受經典的熏習,才有將來的羽羽豐滿。因為等我們恍然醒悟時,我們的翅膀已經經脈僵硬,不復生長的活力,吸納之力微弱,再生之功盡失。「書到今生讀已遲」是古人的追悔,何嘗不是對後人的警示呢?
所幸,越來越多的有心人認識到經典的不可替代,把經典誦讀當作學生的必修課業來抓。城鄉的不少社區里都開設了讀經典的班級,許多學校也開設了誦讀課。事實證明,在如今的學生作業中,誦讀是學生最輕松的作業。不要求像古人那樣非得鴻篇巨幅地死背,以集體為單位,以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沒有限量,沒有特別硬性的考核,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天幾句,集腋成裘。背下幾萬字的經典文字,為學生今後自能翻閱更多的經典提供資力。
就目前的教育實情分析,推廣經典誦讀的重責只能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首先,我們的家庭教育是極難開展經典誦讀課的,部分家長以自身錯過經典訓練的教訓而逼著孩子捧讀經典,但能持久者鮮矣。究其因,一是正襟危坐的誦讀模式已經被證明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二是家長平時本人也極少閱讀經典,孩子缺少榜樣的激勵。其次,其他的課任老師跟孩子的語言習得關系不如語文老師密切,學以致用的效果不明顯。
所以,語文課要為經典誦讀敞開大門。每天引導孩子誦讀,也宜於孩子接受。另外,經典誦讀,並不需要過多的微格技術,強調的是「讀」,直至熟讀成誦。正如朱自清在《論誦讀》說的:「誦讀只是誦讀,看著書自己讀,看著書聽人家讀。」古人認為「書不可不成誦」,還提倡「諷誦」,就是朗讀和背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確乎如此。所有語言的學習無論是基於理解還是為了記憶,只有通過誦讀才能實現其目標。
Ⅳ 經典誦讀課圓滿成功作文怎麼寫
圓滿成功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神舟九號」。我和家人懷著萬版分激動地心情坐在電權電視機前觀看衛星發射。
發射衛星前,宇航員先舉行了一個「出征儀式」景海鵬,劉旺,劉洋對著五星紅旗立下誓言,說完後他們隨乘車上了飛船,火箭迎著熾烈的火焰飛上了宇宙,幾時後衛星脫離火箭隨著一定的軌道發射飛行,這次的交會對接任務交給了三名航天員。更讓我自豪的是她是這次交會對接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河南人。我為祖國驕傲呀!後來一聽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說:「我宣布神舟九號圓滿成功!」
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不已。
看著他們我想到了自己,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來當一名出色的航天員。現在祖國的科技這么發達,我下定決心當探索宇宙的出色的宇航員,我要為祖國添光彩,為祖國而驕傲!
Ⅵ 小課題《如何通過開展經典誦讀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
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一、加強班級管理,注重素質培養。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班級,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陣地。學生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級管理的重心放在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班級管理中,充分運用校紀班規這一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好鋪墊。二、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成長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樹立競爭意識,學會生存是社會和未來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教師的職責。 1、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等,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無類。 2、發揚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學生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作為科學任課老師,在平時生活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其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3、耐心,檢查反復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而且如果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反而會讓他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擊,到時候老師再想進行幫助就真的是難上加難了。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他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慢慢恢復他們的自信心。 有關雲朵課堂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Ⅶ 如何在小學國學經典誦讀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的課題階段性小結
本學期,經典誦讀的馨香時時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濃濃的書香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現將經典誦讀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全面深入開展
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校園內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加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提高了學生的國學修養和文化水平,發揮了傳統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強了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1、每日一讀。學生每天早晨到校後從8點起,各班進行10分鍾的國學經典誦讀。
2、每周一節課。納入課程計劃,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每周一節講讀經典課,由各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誦讀內容的溫故與知新,難點解惑,活動延伸。
3、每周一播。與校廣播室配合,利用廣播時間開辟一個 「國學經典欣賞」欄目。
二、「國學經典誦讀」特色活動錦上添花
1. 創新誦讀形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本學期各班繼續利用每節語文課課前時間靈活組織學生開展 「看誰背得好」,「看誰背得多」,「看誰背得快」 誦讀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2、「在家10分鍾,親子誦讀」。繼續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後在家和家長一起誦讀10-15分鍾,作為一項課外閱讀任務布置。
3、初步擬定在六月份舉行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要求全員參與。
三、存在的不足
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誦讀水平有待提高。
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講究巧記,避免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3. 雖然每天都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後在家和家長一起誦讀誦讀10-15分鍾,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誦讀活動中。
4、由於教材是用滿一年的,一小部分學生的教材已弄丟,導致給上課、背誦帶來不便。
四、改進的措施
1.加強對學生誦讀活動的有效指導,加大對學生誦讀活動的檢查力度,保證誦讀活動順利、長期、有效開展。
2.增大對家長的宣傳力度,鼓勵家長積極和孩子共同參與經典誦讀活動。
3.精緻管理,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相關誦讀。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這項活動,向著「傳播國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的目標努力奮進。
Ⅷ 小學語文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經典誦讀教學
小學語文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經典誦讀教學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豐富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它是我們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對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准則、心理特徵,都有著深刻又廣泛的影響。然而我們優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們的學生很少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面臨斷層。如何把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承繼下來並有所創造和發展,讓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始終保持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文化品格,是當代中小學教育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更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
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光是知識輔導,更是成長的營養。一本書,只要對我們的成長有助益,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在閱讀中與它融合、與它交流,使我們獲得成長,獲得對生命和對生活的最深切的認知與感悟。反之,如果缺乏人類優秀文化的滋養,缺乏健康思想的導引,人生勢必在混沌與精神貧乏中度過。我們不能漠視學生精神生活匱乏的現狀,應該努力創造條件改變這種局面。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的閱讀。從誦讀中我們可以學習前人精心構思,謀篇布局,恰當的表達,優美的語言,獨到的見解,可以積累寫作的素材。
基於以上認識,我嘗試以語文閱讀內容的選擇與方法的指導為出發點,開發學生閱讀潛能,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美文,欣賞有價值的作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起來,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提出「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課堂融合的實踐探究」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所謂「經典誦讀」,即指2—13歲這一人生中記憶的黃金時代,心靈最清澈時的年齡階段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也就是從蒙養書的俗文化開始過渡到經典、詩詞雅文化的誦讀,並引導他們進行淺顯的文學鑒賞。因為鑒賞的審美功能同道德教範、右腦的開發,形象思維、想像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緊密相連的。在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詩書的種子,墾荒植綠,在他們心中會產生四大效應:第一,了解了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第二,心中會產生一種寬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養形象思維、想像力和創造力;第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究」是指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一段時間內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組織和實施學生課內外閱讀、寫作教學,切實把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的實踐方法及其效果。
三、課題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課題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始,以經典誦讀為結合點,將傳統教育的諸多優勢運用到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彌補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最終實現以感悟、積累經典文化為特點的誦讀式語文教學模式。
四、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一年的指導,讓大部分學生對經典閱讀產生興趣,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經典作品甚至古文的能力。為今後更高層次閱讀打下基礎。
1、把經典誦讀引進語文課堂教學,真正使經典誦讀與語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構建讀書型班級、學校。
2、從經典誦讀引導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探索一套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融合的教學方法,並嘗試推廣。形成經驗。
五、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傳統教育的諸多優勢,嘗試著尋求合適的途徑運用到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
2、研究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3、以經典文章、優秀詩文、格言警句、成語等為教材,研究經典誦讀課的教學方法,創建出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4、將經典誦讀課的教學學生課外識字有機結合,增大學生的識字量,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5、精選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材內容相輔的經典古文,並嘗試在課堂教學中以合適的方法將古文與現代文融合起來進行教學。
六、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採用課堂教學研究法、輔以訪談調查法、觀察法。
1、本課題的研究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設校本課程,編寫經典誦讀教材,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再指導於課堂教學實踐,以達到傳統語文教學與現代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2、利用校園里的宣傳窗建立「誦讀專欄」,設固定欄目版塊,每月一期,以年級組為單位由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學樓牆面上分別懸掛歷代名人畫像、警句,舉辦特色活動圖片展,師生作品展等,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校園文化氛圍。
3、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根據《新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學生必須熟背《唐詩宋詞》及優秀書籍。
Ⅸ 如何在經典誦讀教學中提高課程有效性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縱觀現階段語文課堂,欣喜地發現,許多語文教師認識到「讀」的重要性,「書生琅琅」也成了閱讀教學的一道風景線。但靜觀細想,佔了閱讀教學「熬頭」的「讀」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難發現,有些課堂走馬觀花,裝腔作勢讀,作秀表演讀大大降低了「讀」的實效。此外,像「誰來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很好,誰能也像他這樣讀一讀?」「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等這樣的朗讀指導大家也許並不陌生,採用在個別讀的基礎上再集體讀是指導朗讀的基本方法,也是許多青年教師課堂中最常見的「讀」。然而,在這樣的讀里,「預期目的」為何?讀的「效果」又如何?讀了之後又有何「發展」?雖然這樣的「讀」做到了由點及面的擴面工作,但是這種點和面的移動卻是在同一平面上進行的,「讀」的質卻沒有得到發展和提升。那麼,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該如何提高朗讀指導的實效性呢?一、范讀領路,摹仿入境。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讀。摹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也不亞於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麼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聽到一位朗讀能力很強的教師執教的《豐碑》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師的范讀,她讀課文時,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當場所有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鴉雀無聲,伴隨著她的朗讀,每個人都彷彿回到了紅軍過雪山的時代。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也能初步地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教師的范讀不容忽視。這里要提一點,「打鐵還要榔頭硬」,教師的朗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的指導,點撥學生,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於情境教學的文章。像《十里長街送總理》《豐碑》《軍魂》《麻雀》等。二是講中范讀。適合於范讀課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三是講後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位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注意,要選擇寫景狀物的文章。如:教學《雪》這篇課文時,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范讀重點段,學生閉眼,靜靜地感受,頭腦中形成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從而達到一種境界,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二、尋求形式,願讀樂讀。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對於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朗讀時可採用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讀、開火車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我們要尋求朗讀的最佳形式,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王松舟老師在引導學生通讀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時,便是抓住「游」字進行練讀,就有智慧在裡面了。我們來看王老師指導讀題的片斷實錄。師:我把第一次讀題的機會讓給他。但是,得增加一點含金量,怎麼讀呢?注意聽,不著急。我問你讀,會嗎?生:會。師:會。我們來聽一聽,他究竟會不會讀。好,現在我問:請問,魚是怎樣到紙上的?生:魚游到了紙上。師:我再問一遍,注意聽呀。魚是怎麼到紙上的?生:魚/游到了/紙上。師:對了,讀得好,好就好在「游」字讀到位了。那個生氣,那個節奏,分明在告訴我們魚是游到紙上的。誰再來讀一讀?(個別讀——齊讀:魚/游到了/紙上)師:好,同學們,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第一次讀到這個「游」字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生:魚是生活在水裡的,它怎麼能游到紙上?
Ⅹ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開展經典誦讀的研究 zhangyanling123的博客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開展經典誦讀的研究
一、課題設計論證
1、選題:本項目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2、內容:本項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設計。3、價值:本項目創新程度、應用價值。4、研究基礎:項目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已有相關成果,主要參考文獻(請分4部分逐項填寫,不超過3000字)。
1、選題:本項目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
研究現狀述評:語文教學頭緒繁多,眾說紛紜,每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和不足,但有一點是所有語文教師都在努力落實的,那就是朗讀。「教學千法讀為本」,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實際教學中對課文的朗讀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對此,結合我本人的教學實際梳理如下:教師重視對文本的解析輕視對課文朗讀;以默讀、速讀代替朗讀;讀的缺少感情,缺乏朗讀指導和自身的范讀;讀的范圍狹小,局限於班上個別朗讀優秀的學生,等等。語文教學沒有讀書就沒有一切,讀書的關鍵在於如何激趣激情,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拿起課本走入書的境界,走入作者的心靈,實現心靈的碰撞,達到「書我一體」的境界。讀不出這種味道,一切勞動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好學生朗讀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課。基於此,提出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式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選題意義:經典詩文是古代聖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以能它所包蘊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誦讀它,可以修養身心,增加智慧,開啟成功之門;誦讀它,可以讓人懂得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開展經典誦讀,有利於使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專家認為,「道德」、「品性」、「氣質」等重要價格素養,很難「教」成,靠的是「陶冶」、「熏習」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經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讓學生熟誦於口,濡染於心,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品性和修養,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這對於培養「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經典教材都是文言,經典誦讀就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像我們的古人一樣接受文言的滋養,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礎。經典誦讀還能開發學生右腦(即祖先腦),使人增強智慧,學習效率倍增。在誦讀過程中,孩子完全無心而放鬆,反復念唱的音韻律動與眼看經文的視覺作用,皆能刺激右腦。在左右腦同步運作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開發三至五倍,並可以同步開發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理解力與創造力。心理學研究表明,0-13歲是人的機械記憶能力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東西,不光記得快,而且記得牢。阿拉伯諺語曰:「少小時學習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時學習如沙土上的記錄」。因此,抓住孩子記憶的黃金時代,讓他們誦讀些經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東西,既涵養身心,又開發智力,還增強能力,真會使他們牢記終生,也受益終生。
2、內容:本項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設計。
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傳統教育的諸多優勢,嘗試著尋求合適的途徑運用到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
(2)、研究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3)、研究經典誦讀課的教學方法,創建出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4)、將經典誦讀課的教學與一、二年級課外識字有機結合,增大學生的識字量,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5)、精選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材內容相輔的經典古文,並嘗試在課堂教學中以合適的方法將古文與現代文融合起來進行教學。
(6)、嘗試在半學期內將課本內容學完,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誦讀經典古文。
框架設計: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採用課堂教學研究法、輔以問訪談調查法、觀察法。本課題的研究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設校本課程,編寫經典誦讀教材,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再指導於課堂教學實踐,以達到傳統語文教學與現代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1.採用多樣宣傳,營造書香校園。
①利用校園里的宣傳陣地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校園文化氛圍。
②每周五,開設「校園經典小廣播」,由學生主持、播音,其內容有詩文朗讀、賞析以及有關古詩文的趣聞軼事、寓言故事等。
③通過開辟「古詩角」、「經典壁」黑板報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詩文佳作佳句,在「隨風潛入底,潤物細無聲」中記住景點。
④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建立家校聯系冊,發動家長與孩子共讀經典,共同創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
2. 開展豐富活動,體驗「誦讀」樂趣。
①每天早晨,讓學生誦讀;另外每周利用一兩個中午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專題教學課」,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誦讀經典,每月舉行一次「經典誦讀」為主題內容的讀書活動課。
②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充分體驗讀經的愉悅。我們設想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讀經典、傳文化」等系列活動,如開展「誦讀比賽」、「書畫比賽」、「我與經典」的徵文比賽等。通過各種活動,盡可能地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另外,還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我讀經典」、「我讀古詩文」的活動,既讓全體師生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 以「誦讀」為載體,培養學生習慣。
①讓學生每天堅持讀背一句一段或一篇。三年級學生起都要准備一本經典誦讀摘記本,隨時記錄,隨時記誦。
②每周要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一次抽查,及時了解學生的誦讀情況。
③在學生熟讀及能背誦的基礎上,能理解大意或所描繪的形象。交流誦讀的感受,體會和心得。
④教師要整合語文教學與經典誦讀。把語文教學中那些枯燥、乏味的情節,用豐富的內容充實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教師教得帶勁,學生學得樂意。
3、價值:本項目創新程度、應用價值。
創新程度、應用價值:語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讀寫;最要進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是培養其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三、四年級是奠定寫作基礎的關鍵時期;整個小學階段是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可塑時期。錯過了這些機會,學生進入了小學高段或中學,老師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學生最重要的閱讀就是讀經典,讀那些讀了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曾經滄海難為水」的閱讀境界。
通過研究,幫助學生疏通文字,體會感情,理解內容,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訓練讀書技巧、增強語言的感受力和記憶力提高語文素養。
4、研究基礎:課題研究成員為教學一線教師,責任心強,敢於創新,每周保證上兩節研究課,保證課題研究有序進行。學校有圖書室,圖書資料齊備,能利用寬頻網和遠程教育網進行學習、研究,課題組有能力做好本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