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
一、更新觀念,培養創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了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從明確素質教育核心問題,明確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出發,首先要從「教」這一環節入手,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求知慾望;其次要從「學」這一環節入手,從學的角度出發,用學生的眼光研究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真正作到「想學生所想」。例如:在學校信息技術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教學方法,多數學生並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內容,只是記住了命令格式及相關內容,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計算機,如何去學習知識,面對計算機,還是不會操作。我覺得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計算機優勢,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利於學生理解吸收角度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裡,教師更應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起組織、引導、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協調、促進作用,為未來的高層次創造活動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中逐步培養創新的意識。
1、明確目標,激勵學習。目標是一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採用長遠目標與學習目標相結合的方法,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同時,信息技術課堂上,展示學習的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2、運用競賽,樂於學習。由於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之一是爭強好勝,所以使小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於文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文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練習軟體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文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於冒險挑戰的精神。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創設條件,調動積極性。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進行積極創造,他們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因此調動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都有創造才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之中,與他們一起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生的創造積極性,形成開放型的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鋪平道路。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製作的時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預先做好的幻燈片,裡麵包括動畫、圖片、聲音、電影等多種媒體,使學生在觀看是就產生一中好奇的心理,這樣再通過教師的導入問學生想不想學的時候,學生自然隨著好奇心的驅動,認真仔細的聽完每一個製作的步驟,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置情境,激發想像力。想像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教師可根據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巧妙、聯系性強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想像,大膽討論,活躍思維,從而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時,我先示範在WORD中如何編輯一個表格,在進行頁面邊框修飾,用上藝術型時,全班同學發出驚訝的聲音,在這個濃烈的學習氣氛中,再讓學生編輯一份功課表,讓他們對功課表進行邊框和底紋的修飾,給文字加上顏色等,然後讓全班同學進行比賽,看誰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觀,通過多媒體網路的功能,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在這個過程中,即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激發學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又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總之,利用計算機教學中的創造教育因素,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依據教材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從而在計算機教學中探索出「創新」教育的嶄新天地。
B.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版傳身權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質包含著「教書」和「育人」兩個層面。漢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我們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我們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會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將從培養學生習慣、根據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和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網路道德三方面粗淺論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C.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當今時代是信息的時代,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能,才能在社會上得以生存下去。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教育。信息技術教師在傳授微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還應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微機操作道德。學生在健康的信息道德引導下,能夠抵禦不良信息的侵擾。下面,筆者對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如何有效滲透德育進行深入探討。
一、加大對教材中文明教育素材的發掘力度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隱藏著大量的文明教育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對教育素材的發掘力度,使得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技能。此外,還應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得他們產生做個講文明的好學生的精神需求。
例如在學習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畫規則圖形」一文時,教師通過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填充工具」來填充顏色,再教會學生使用「吸取工具」。學生可藉助「吸取工具」選擇相應的顏色,在選擇填充工具給畫出的文明標志圖形重新上色。這樣,學生在無形當中體驗到了做個文明學生的成就感。同時,教師倡導學生積極發言、暢所欲言,各自談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學生的文明素養得到提升,使得他們在日後遇到破壞公物的事和出現不文明行為時,能夠站出來指正。課堂在滲透德育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任務得到順利完成,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在滲透德育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中不僅學到了基本信息技術知識,還得到了德育文明教育,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符合教材內容的教學情境
通過創設符合教材內容的教學情境,將蘊含社會矛盾現象、人文、道德等的生活實例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看,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材的基本內容,尋找可滲透德育的機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能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以及德育素養,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向文明學生、文明市民的方向發展。
例如「圖形標志我會認」一課主要是教會學生對圖形標志進行復制粘貼的技能,通過結合「復制圖片」以及「認識圖形標志」的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與實際生活貼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根據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表達出每個常見圖形標志的特點以及其所包含的實際意義,從而鞏固了自身對日常知識的認識,並培養了自身善於發現生活的能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爭取做一個文明的學生,為日後爭做文明好公民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將德育滲透到日常學習任務中
教師在確定教學任務時,應將德育滲透進來,並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確保學生能夠在完成日常學習任務時,還能得到良好的德育。
例如,在進行Word或者是PowerPoint的學習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下發相關學習任務,如要求學生設置「節能環保」「我愛我家」以及「校園小報刊」等任務,以提高學生運用Word的知識能力,並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讀書、保護環境等的情懷;通過要求學生開發小程序,實現在Excel中管理自己的生活賬單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自理的能力;要求學生利用Photoshop設計相關公益活動LOGO、班徽等,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Flash時,通過掌握引導層、遮罩層的知識,來實現製作動畫的目的。
四、在課堂中適當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德育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改革創新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大力開展開放式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進行角色扮演,能夠有效促進德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有效滲透。學生在模擬練習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生學習中文輸入法時,教師布置學生完成「輸入日記」的任務,並要求學生對學校舉辦完了的「學習雷鋒紀念日」活動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將自己融入到「雷鋒精神」中,闡述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雷鋒好榜樣」做了的好事。學生通過扮演雷鋒做好事,體驗雷鋒精神,從而提升了自身的德育素質。教師還可對此進行適當的點撥,使得雷鋒精神永駐學生的心中。在課堂中適當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德育,能夠使得德育有效地滲透到學習中,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德育的熏陶,有助於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貫徹落實德育的基本觀,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確保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有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知識。
D. 如何在小學課堂中滲透美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來要滲透對學生的自美育教育,這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要方面.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深挖教材中美育教育的因素,將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融合到數學教學中
E. 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回結與作業等方面的答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F. 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
一.、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上,我也做到了盡善盡美,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興趣閱讀抓課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二)讀好書好讀書,審美觀悄然而生。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好書,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教育學生讀好書,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美、人物美、社會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認識真、善、美,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在閱讀中萌發的。
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體會讀。言顯心聲,行露思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他的內心,展現著他的精神風貌。作者寫人,正是通過對人物想的、說的、做的及臉部表情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因此閱讀時,要抓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和外貌描寫體會著讀,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風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G.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課題研究第
一、發揮教師「教育智慧」
1.課前准備充分,學生受益。
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進行情感陶冶,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除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嫻熟自如、適當運用之外,還與教師充分做好課前准備工作密切相關。
2.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現行的《信息技術》教材中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首先要從教材實際及學科特點出發,附著於平時知識的講授或上機訓練之中。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讓學生感覺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而不能直接關閉電源。讓他們了解這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的安全。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了愛護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3.注重評價,德育滲透。
在評價過程中,更要滲透德育教育,信息社會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至關重要。如在每節課結束前,表揚優秀的、有進步的學生,鼓勵落後的。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後會更有興趣,以後的學習也會更加努力。要求學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個網站的文章,在結尾處一定要註明,使學生具有版權意識,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不能互通信息,借收發電子郵件之機互相取笑同學等。這些事很小,但實際都是一種教育,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將學會的信息技術遷移到學習、生活中,真正體現「整體、綜合、終生」的目標。
二、結合教材,運用媒體,聯系生活
1.結合教材,滲透德育。
通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學生看到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而產生危機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當然也要讓學生看到國產軟體發展的希望。如在學習使用金山WPS的時候,告訴學生它就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優秀的文字處理軟體。在講到病毒的時候,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體開發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在講授Powerpoint製作時,在以「美麗校園」為主題的內容中滲透愛校、護校的教育;在「製作賀卡」的任務中進行友愛、親情、敬老愛老教育。
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己任,善於發現並創造性地利用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2.運用媒體,滲透德育。
在講授圖片搜索與保存內容時,可藉助媒體手段將江蘇的美麗景色。風土人情,江蘇人的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聰明等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閱讀、圖片欣賞、視頻瀏覽等綜合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意識教育,更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3.聯系生活,結合教學,滲透德育。
通過選取以時事為主題的任務進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聯系生活,在課堂中增設課堂德育環節,那我們的課堂德育滲透就會變得色彩斑斕。
三、關注學生,熱愛學生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價值。
如何看待學生是我們如何實施教學活動中德育滲透的一個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前提因素。葉瀾教授認為:「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別人無法替代的價值,而且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優等生、「差生」概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性迥異的生命。教師要承認差異、關注差異,正是有了這些差異,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也才多了創造和創新。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生命價值,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源於法的規范,更源自教師對其職業的認同和對學生的愛。
2.注重學生品質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實現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讓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加以引導、逐步滲透。如讓學生製作電子賀卡為親人、朋友送去真誠的祝福,在討論主題時盡量引導學生把對親人、朋友的愛上升到對社會上更多需要關心、需要幫助的人的愛乃至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並要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愛要靠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3.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
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是基礎教育中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本質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遇到問題不習慣獨立思考、嘗試或小組討論解決,只喜歡問老師,直接得到答案,這時我們要鼓勵他自己想想、試試,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記得第一次上講評課,大部分學生都不願到講台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老師和學生的鼓勵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不僅變得主動,而且爭先恐後地要
H. 淺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和美育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關於美育、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把二者視為整體,探索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卻極為欠缺。本文依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有關理論,在滲透美育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這個問題上,作了一番理論研究、比較研究和案例研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一章闡述了本課題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分析了我國美育與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現狀,並對美育、滲透進行了概念界定。 第二章詳盡闡述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美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作為高中的一門必修學科,信息技術課因為實踐性較強,常被當作純粹的技術課,而忽視了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的因素,這既影響了教學質量,又阻礙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更無益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由此提出了若要改善現狀,必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美育的觀點,然後根據美育和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指出將美育滲透於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第三章對滲透美育的信息技術教學有何特點、滲透美育對信息技術教師有何要求以及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等問題進行了一番理論上的探討。 與普通的信息技術教學相比較,滲透美育的信息技術教學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1)形象性(2)愉悅性(3)情感性(4)創造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美育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教育能力,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審美修養,以美的法則來進行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和諧美、教學內容整合美、教學過程變化美、教學策略科學美以及反饋過程互動美等。 第四章是在前面理論架構上進行的教學實踐研究。先展示了兩個具體的滲透美育的信息技術教學案例,並分別進行了分析與反思,而後又從整體上對一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了總結性反思,指出了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期望能對當前苦苦探求教學理論與實踐工作的一線教師有些許啟示。 第五章是對本課題研究結果的簡述。研究結果表明: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美育,不僅使得信息技術的內蘊得到了極大的拓寬和發掘,就是其外在表現形式也多姿多彩、活潑新鮮,同時還有助於學校美育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改善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和美育現狀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