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構建表達式的德性課堂請舉例說明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內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
B.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構建德性課堂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專生的注意力屬,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
C. 怎樣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中落實培養學生的學養,德性,活力,情致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德育觀念已不級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近幾年來教育界提出了全員德育全科德育的思想,而且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我國從宏觀的教育方針到具體的基礎教育課程也都明確規定了教育和教學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1999)。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課程改革的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總體目標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具體目標首先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2001)實現以上目標既離不開專門的道德教育活動,也需要教學活動發揮經常性的道德影響。
一、德育是各學科的共同任務
(一)各科教學都要體現德育的首要地位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必然性
原國家教委在198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與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滲透、貫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學過程及學校各項活動中」。學科德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運用學科特點進行德育工作的途徑。從學生在校的情況看,學生每天有六個小時左右與課堂教學相聯結,結果忽視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工作,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就要受到威脅。因此,各學科要結合學科特點,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點滴滲透,以便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品質產生良好的影響。
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相結合
在各類學科知識中都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教育中,會有助於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建立。各類學科知識的結晶都蘊含著科學家們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探索科學知識的頑強意志力,當教師在講授學科知識的時候,能夠將科學家們對理想的追求以及頑強拼搏的科學精神展示給學生,就能使學生受到這方面的教育。總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與他們在各學科當中的知識學習、智力發展、意志和情感的培養等必然地聯系在一起。
(二)學科德育的主要內容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各學科的教育中。例如在語文學科中了解祖國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在歷史學科中闡述祖國的光輝歷史,人民群眾可歌可泣的斗爭精神,在自然學科中了解科學家們的重大發明創造,在體育、音樂藝術學科中了解運動員和藝術家們為國爭光的形象等等,都充滿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
樹立崇高理想的教育
學生們學習的各學科知識都是前人不懈追求的結果,其中無不體現著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事業的忠誠,將他們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滲透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將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
各個學科中都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觀點。無論是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中,還是在語文、歷史、音樂、美術、社會等社會科學和藝術學科中,都滲透著人們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在傳授學科知識的時候,滲透這些認識將有助於學生世界觀的正確形成。
良好習慣的教育
學習各科知識都應當具有嚴格、准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書、做作業、表述等操練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行為習慣。
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各學科的發展都體現了勞動人民勞動的結晶。勞動人民創造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所以,在進行各學科知識教育的時候,都要涉及同勞動人民的關系的教育。滿腔熱情地謳歌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將有助於形成學生熱愛人民的觀念。
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和法紀觀念的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內容的學習主要體現在政治學科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民主、法制內容的學習,能夠樹立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意識,而且將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與成長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直接聯系起來,有助於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好公民。
良好意志力的教育
學習知識都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掌握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意志力培養的過程,在體育和勞動教育中都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如長跑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勞動能培養學生頑強的精神。
審美情趣的教育
在語文、歷史、自然和政治學科的教學中,都有極為豐富的美育因素。許多教材都選擇了我國優秀作家以生動、精練的語言,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體裁,描繪大自然、社會的現實生活和人物思想的美的篇章。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現實生活的美,從而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
環境倫境價值觀的教育
當前,學校的教育不再是封閉的知識教育,它要面向社會問題。如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空氣污染、水污染、水災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引發學生去思考如何去對待自然,由此引發出環境倫理的問題。環境倫理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這些教育滲透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教學中。它將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思考和批判我們周圍的問題,並善待自然,善待地球。
二、各學科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學科德育滲透的一般方法
1、緊扣教學內容滲透
課程教學滲透是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德育滲透要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附著於知識講授當中,使德育和學科知識教學水乳交融。例如教授某一個公式,這個公式是某個科學家不懈追求的結晶。教師在講解這個公式的時候,就可以介紹一下這個科學家對知識追求的精神。這樣,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使之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應,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但無形中卻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所以,學科德育滲透強調教育的自然性,也就是說,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德育,而不要生拉硬扯。
課外活動中滲透
當前,我國的教育正在推進素質教育,各學科都組織了課外活動小組,利用課外活動小組進行德育也是一個很有力的途徑。例如,化學活動組進行某些方面的試驗,在做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列舉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元素做了上千次試驗的典型事例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在有一種恆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又如,對自然和地理活動小組,教師組織學生到野外活動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活動講解一些科學家的事跡,如徐霞客、李四光等科學家如何研究和發現自然規律等。再如歷史小組,教師可組織學生調查家鄉在改革中的變化。學生通過這些豐富的課餘生活,不僅擴展了知識視野,發展了自身素質,同時又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以及探索真理的精神。這些活動顯然促進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尋找學科德育的切入點
各學科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必須深刻理解本學科的教學大綱,把握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在滲透德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體現本學科德育的作用。各學科都有自身的結構和體系。學科內容的德育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研究哪些內容跟德育有關,哪些章節能結合進行思想教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達到德育的目的。各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一定要制定出一個符合學科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計劃,這樣才能使德育在學科教學中真正體現出來。
三、德育對各科教師的素質要求
(一)樹立強烈的德育意識
1、成才之前先成人
在培養學生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就需要千千萬萬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應當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精神風貌。因此,不論哪個學科的教學都將把學生培養成為真正的人放在第一位,各學科的教師在教育中首先要樹立這一思想。
2、傳授知識是為了育人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這句話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過知識的傳授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習慣。在各科教學中,教師雖然教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但是學生要運用這些知識服務於社會,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意志品質。所以從根本上說,教師傳授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才。
(二)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知識
1、德育的基本知識
各學科教師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就要掌握德育的基本知識,德育基本知識包括德育的任務,德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德育與學生品德發展的關系,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學生品德形成的機制,德育的原則和方法,德育的組織形式,中外德育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等。
教育學生的心理學知識
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工作,不能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而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各學科教師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主要包括:了解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學生心理需要與品德發展的關系,遺傳、環境、教育對學生人格發展的關系,學生品德發展過程中的品德認識、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為的形成過程,各年齡階段的感知發展特點、注意力發展特點、記憶發展特點、思維發展特點、想像發展特點、意志力發展特點、情感發展特點、能力發展特點、男女生心理差異等等。
老師們,同學們:學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元,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面對新的形勢要研究新問題,探索新路子,同時要創新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具有實效,希望通過我們大家的辛勤工作,努力把全體學生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