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氣氛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為。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而不良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要尊重每一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悅。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鼓勵送給學生,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問,勇於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當聽完學生不同意見後,說:「我真榮幸,我和他的意見相同」。話雖簡單,但是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這是數學學習中特別需要的,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
2、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對某些問題,學生會提出一些離奇的、甚至荒謬的見解。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並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同時,還要善於提出一些既使學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找到問題的答案。要善於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為同學們樹立了榜樣!」「誰還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總是更重要。」因為沒有學生緊張的思維活動,就沒有問題的提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提出除了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把側面沿一斜線剪開,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等。對於這些問題和見解,無論正確與否,我都加以鼓勵,都應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創造性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主動、執著地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筆算任意幾個自然數除以3,然後請學生報出任意一個數,老師會立刻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便會被老師料事如神的本領所折服,從而產生探究其中奧妙的慾望,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優化新知識探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改變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被被動接受的狀況,努力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指導下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按一定順序和層次給學生輸送教學信息,在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麼這樣想?」「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等,努力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注意實際操作。
實際操作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方法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通過讓學生對折、測量,使學生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的特徵與關系等知識。再如學習「圓柱側面積」時,通過讓學生沿圓柱體的一條高將圓柱側面剪開、展平等操作,使學生發現圓柱側面與展開圖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側面沿斜線剪開,展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將側面撕開,利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些方法都能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2)注重嘗試。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嘗試、去猜想,使學生敢於嘗試,善於嘗試。使如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時可以設計如下題目:( )÷( )=8……5,使學生嘗試填出後,進一步鞏固除數與余數的關系。進而提出在一個有餘數的除法中,如果除數是9,它的余數有可能是幾?讓學生大膽猜想。要嘗試、猜想,就應允許出錯誤,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注重獨立思考
認知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學實際,潛能的開發離不開獨立思考積極探求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讓學生獨立思考前,放手大膽的讓他們嘗試探求新知,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倒數」時,在學生理解了倒數的意義後,讓學生自己出題,第一個學生出2/5,同學們很快說出它的倒數,我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題目?這一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激勵學生凝聚認知注意力去另闢蹊徑。這時學生積極動腦,出的題有假分數、帶分數、小數以及特殊的數「1」「0」等,極大的調動了全體學生求倒數的積極性。從而把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創新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靈活處理教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體現,但是唯本為本的教學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能遵循教材編寫的原則,盡量做到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面向大多數受編排體例的制約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詳盡的簡述所有內容,也不可能把知識發現的過程一一展示出來。因此,尚示能夠很好的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素材,教師的講授如果僅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就會缺乏具體生活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葉聖陶曾經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教師善於運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針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以教材中的隱性因素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所要達到的知識點,德育內容等教學目標,經過優化組合,以問題情竟的形式出現,以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例題是這樣:「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個。」我說:「誰願意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然後讓學生講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後,我把題又做了小小的變化,改成:「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份,每份□個。」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自由站起來發表意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將書中單一問題變為靈活問題,不但滲透了事物是運動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且使教學內容更具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五、優化練習與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練習設計
舊教材中的習題幾乎都具備完整的條件和問題,解題的任務是尋找唯一的答案,這樣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滿足於得到正確答案,對於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問題的內在因素缺乏進下步地研究和探討。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思維單 一、呆板,思路狹窄。創新萌芽被扼制,創新意識得不到培養。所以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創造性設計具有獨立思考,有一定難度的、發散型的、開放型的練習題。
① 條件開放
如在教學「倍的認知」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在動物園里有猴子6隻,熊貓2隻,梅花鹿8隻,天鵝3隻,大象1頭,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任選其中兩種動物說說它們的倍數關系。這樣的設計容易使學生在兩個量都變化的情況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從中獲得自己(或同班同學)不曾有的思維方式。
② 問題的開放性
即它所提出的問題常常是不確定的,主體必須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著手解題。如在復習時可設計這樣的題目:「雞36隻,鴨比雞少18隻,雞比鵝少7隻,你能提哪些問題?
③ 思路和開放性
即題目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解決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策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索、探索。
如有教學「除法「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年(1)班24名同學參加廣播何操比賽,請你幫助設計一下,可以怎樣排隊?」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思維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意識。
由於開放題本身的綜合性、多向性、新奇性、條件的我余性,因此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自然的處於主動參與的位置,積極的思維、探索,思能力也從中得到充分地訓練,思維更具有深刻性、靈活性、縝密性、創造性和批判性。長此以往,才能鼓勵學生不斷求異,勇於向問題挑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2、改革作業設計
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當前數學教學的弊端在於學生對書面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測試成績也較高,但要真正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學生常常是無所適從,成了真正的「書獃子」。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知識鞏固的作業布置方式,而應設計一些思考性、實踐性、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本著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則,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放於讓學生自己來設計作業,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更能提高創新技能。
例如學習「圓柱的認識」後可以布置學生做一個自己滿意的圓柱形模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了「單價、數學量與總價的數量關系」後,要吧布置讓學生到菜市場上做一次調查,用5元錢可以買多少共同瓜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根本,把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日常喜聞樂見的事物上,靈活駕馭教材,努力設計探索性、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思維容量的練習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富於探索性的教學內容,才能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諧發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僅著眼於學生知識的增長,更注重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創新人才!
Ⅱ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共同重視。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嘗試。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教師要不斷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才能推動其求知慾,發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為科技進步作貢獻的興趣和志向,創新意識不能只靠教師的講述來啟發,在課堂上要注意知行結合,營造興趣氛圍。精講多練,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能幹巧乾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如在教學《死海不死》一課時,師生共同討論死海不死的原因,從中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後要求學生在課後做一些有關的浮力試驗,看看水中鹽分增多後,浮力有何變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展示試驗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為尋求真理不思標新立異的濃厚興趣。
二、鼓勵質疑,培育創新萌芽。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僅要做到『書道、授業、解惑』,更要善於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後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比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已見,敢於提出自已的見解,不要有什麼標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有創新價值的,哪怕只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例如《孔乙已》的主題,課本的預習提示和《教師教學用書》都認為小說「揭示了為封建科舉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這樣理解才算對呢?那不一定,其實魯迅自已只說,《孔乙已》」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定尊於一說,別無他議。千千萬萬的教師這樣教,億萬的學生這樣學,再也沒有什麼創見了,應該說在封建社會,爬上去的知識分子畢竟只是風毛麟角,沒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為什麼其他人沒有成為孔乙已呢?這存在著一個自身因素的問題。孔乙已自身缺乏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學會自下而上才是我們今天從學習這篇小說中應獲得的啟示。這是一。其二,小說中的人們,對孔乙已這樣的苦命人是這樣冷漠,是不應該的。今天,我們要予以同情與溫暖,不能那樣冷漠,我們要讓世界充滿愛。我想如果這樣理解,我們今天學這篇課文才有現實意義。再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課文分析中認為胡屠戶是個貪財如命,趨炎附勢的小人,我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有位同學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見解,胡屠戶罵范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簡單地說從他對中舉前的范進的態度上就說他是個小人。這個主張一提出,馬上引起了爭議,有的同學說,胡屠戶這個人,從做為范進的岳父的角度來看,他是個好岳父,因為換誰在他這個角度,有了范進這么個只會死讀書不會生活的女婿,都會責罵范進,這也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時,又一伴同學提出了一個主張:胡屠戶為什麼不讓范進也去做屠戶,光罵他又有什麼用?這時,又引起了一片爭議。學生的創新思維完全被激活,他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此時,教師適時組織讀議:「同學們,讓我們再讀課文,然後將你們所提的問題與當時的現實情況進行對照,」經過討論交流, 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當時這種情況下,胡屠戶由於深受到科舉制度的毒害,中了舉的范進在他眼裡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沒中舉的范進在他眼裡就是不成器的,沒有用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只能讓范進在科舉這一條道上走下去,而不能能有其他的想法……這樣通過學生自已質疑,自已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不僅教文學作品可以這樣引發學生的創見,而且一些說明文也可如此。因為說明文是說明事物或事理的,而事物和事理是不斷發燕尾服的,其局限性對華貿易。
三、啟發想像,開拓創新之路。想像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如對有些充滿活力詩情畫意的正詩文,就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像,畫一幅能夠表達出詩意的圖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然而,從文字到圖象,需要思維的加工過程。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讓學生通過表現自已腦海中詩的畫面,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鑒於學生的能力水平問題,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邊討論、邊思考:畫什麼,該怎麼畫?這樣,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各抒已見,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古詩《天凈沙。秋思》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的認為應該在房子旁邊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認為小溪不應繞屋而過,所有這些爭議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麼畫都無所謂。但可貴的是,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進教材中的部分古詩有一定的故事內容,可表演性強。讓學生把古詩編演成一個故事,學生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理解詩意,充實內容。例如,學生表演《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詩中詩人詢問蒼天的場面時,他們運用已有生活經驗,充分展開想像,進創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學生對作者當時的神態、動作的設計都有所不同:有摸著後腦,一片茫然的,有仰天長嘆的,學生種種表現,不正是創新的表現嗎?求新、求異,就是創新精神的所在。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
四、正確評估,激勵創新意識。教師應採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勇於回答問題的行為是教師首先應給予以肯定的,至於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伴的,是可以經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澄清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 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 的結合(包括書面的、口頭的、操作的)。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已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匯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用電腦繪制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有利於他們再度創新。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於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
Ⅲ 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氣氛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為。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而不良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要尊重每一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悅。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鼓勵送給學生,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問,勇於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當聽完學生不同意見後,說:「我真榮幸,我和他的意見相同」。話雖簡單,但是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這是數學學習中特別需要的,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
2、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對某些問題,學生會提出一些離奇的、甚至荒謬的見解。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並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同時,還要善於提出一些既使學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找到問題的答案。要善於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為同學們樹立了榜樣!」「誰還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總是更重要。」因為沒有學生緊張的思維活動,就沒有問題的提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提出除了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把側面沿一斜線剪開,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等。對於這些問題和見解,無論正確與否,我都加以鼓勵,都應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創造性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主動、執著地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筆算任意幾個自然數除以3,然後請學生報出任意一個數,老師會立刻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便會被老師料事如神的本領所折服,從而產生探究其中奧妙的慾望,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優化新知識探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改變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被被動接受的狀況,努力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指導下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按一定順序和層次給學生輸送教學信息,在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麼這樣想?」「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等,努力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注意實際操作。
實際操作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方法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通過讓學生對折、測量,使學生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的特徵與關系等知識。再如學習「圓柱側面積」時,通過讓學生沿圓柱體的一條高將圓柱側面剪開、展平等操作,使學生發現圓柱側面與展開圖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側面沿斜線剪開,展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將側面撕開,利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些方法都能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2)注重嘗試。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嘗試、去猜想,使學生敢於嘗試,善於嘗試。使如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時可以設計如下題目:( )÷( )=8……5,使學生嘗試填出後,進一步鞏固除數與余數的關系。進而提出在一個有餘數的除法中,如果除數是9,它的余數有可能是幾?讓學生大膽猜想。要嘗試、猜想,就應允許出錯誤,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注重獨立思考
認知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學實際,潛能的開發離不開獨立思考積極探求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讓學生獨立思考前,放手大膽的讓他們嘗試探求新知,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倒數」時,在學生理解了倒數的意義後,讓學生自己出題,第一個學生出2/5,同學們很快說出它的倒數,我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題目?這一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激勵學生凝聚認知注意力去另闢蹊徑。這時學生積極動腦,出的題有假分數、帶分數、小數以及特殊的數「1」「0」等,極大的調動了全體學生求倒數的積極性。從而把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創新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靈活處理教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體現,但是唯本為本的教學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能遵循教材編寫的原則,盡量做到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面向大多數受編排體例的制約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詳盡的簡述所有內容,也不可能把知識發現的過程一一展示出來。因此,尚示能夠很好的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素材,教師的講授如果僅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就會缺乏具體生活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葉聖陶曾經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教師善於運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針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以教材中的隱性因素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所要達到的知識點,德育內容等教學目標,經過優化組合,以問題情竟的形式出現,以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例題是這樣:「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個。」我說:「誰願意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然後讓學生講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後,我把題又做了小小的變化,改成:「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份,每份□個。」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自由站起來發表意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將書中單一問題變為靈活問題,不但滲透了事物是運動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且使教學內容更具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五、優化練習與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練習設計
舊教材中的習題幾乎都具備完整的條件和問題,解題的任務是尋找唯一的答案,這樣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滿足於得到正確答案,對於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問題的內在因素缺乏進下步地研究和探討。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思維單 一、呆板,思路狹窄。創新萌芽被扼制,創新意識得不到培養。所以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創造性設計具有獨立思考,有一定難度的、發散型的、開放型的練習題。
① 條件開放
如在教學「倍的認知」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在動物園里有猴子6隻,熊貓2隻,梅花鹿8隻,天鵝3隻,大象1頭,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任選其中兩種動物說說它們的倍數關系。這樣的設計容易使學生在兩個量都變化的情況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從中獲得自己(或同班同學)不曾有的思維方式。
② 問題的開放性
即它所提出的問題常常是不確定的,主體必須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著手解題。如在復習時可設計這樣的題目:「雞36隻,鴨比雞少18隻,雞比鵝少7隻,你能提哪些問題?
③ 思路和開放性
即題目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解決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策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索、探索。
如有教學「除法「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年(1)班24名同學參加廣播何操比賽,請你幫助設計一下,可以怎樣排隊?」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思維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意識。
由於開放題本身的綜合性、多向性、新奇性、條件的我余性,因此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自然的處於主動參與的位置,積極的思維、探索,思能力也從中得到充分地訓練,思維更具有深刻性、靈活性、縝密性、創造性和批判性。長此以往,才能鼓勵學生不斷求異,勇於向問題挑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2、改革作業設計
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當前數學教學的弊端在於學生對書面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測試成績也較高,但要真正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學生常常是無所適從,成了真正的「書獃子」。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知識鞏固的作業布置方式,而應設計一些思考性、實踐性、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本著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則,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放於讓學生自己來設計作業,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更能提高創新技能。
例如學習「圓柱的認識」後可以布置學生做一個自己滿意的圓柱形模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了「單價、數學量與總價的數量關系」後,要吧布置讓學生到菜市場上做一次調查,用5元錢可以買多少共同瓜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根本,把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日常喜聞樂見的事物上,靈活駕馭教材,努力設計探索性、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思維容量的練習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富於探索性的教學內容,才能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諧發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僅著眼於學生知識的增長,更注重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創新人才!
Ⅳ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不用標准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
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專勢,將各個知識點屬融會貫通,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創新學習技巧;
三.多開展口語交際等實踐課程,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Ⅳ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創新課堂意識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五小學 詹廣宇 154005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激勵培養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中保持愉快和不緊張,有利於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要讓創新真正走進課堂,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人際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才能敢想、敢說、敢問,創新的火花才會迸發。要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建立這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應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揮官」的位置上,凌駕於學生之上;其次,不能僅局限於課堂上,還要注意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師生的聯系。如有一次參加講課比賽,其他的參賽教師在熟悉學生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准備教具、上課的注意事項等方面,我呢,則和學生做起了「腦筋急轉彎」的游戲,比一比?聰明,僅在活動結束時簡單地提了幾點要求。做游戲時,學生情緒特別高漲,大膽猜想。游戲縮短了我和學生的距離,也為第二天的課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第二天,一下課,就有教師對我說:「你真有水平,這個班是這個年級最差的,可到了你手裡,學生都像換了人似的,發言那麼積極。」由此可見,在課下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給學生以關愛,是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的關鍵手段之一。 二、創設情境 萌發創新。 小學生的求知慾的形成要?歷過好奇---求知---探索三個階段。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世界上許多重大發明和新技術的發現往往從好奇開始。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發現離不開對蘋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陳景潤的歌德巴赫猜想離不開1+2等於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樂於深索事物的奧妙,發現其中的奇異。課堂上因此要引導學生勇於提出好奇問題。例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公式時,學生在看完書後,往往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不太注意。這時我巧設陷阱設置懸念。 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過了一會,一個小組倒了水,還沒灌滿;而另一小組的同學卻大叫:「水溢出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學生們議論紛紛。 三、主動探索 引發創新。 荷蘭文學家費賴登塔爾認為通過自身活動得到的知識與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徹,掌握得快。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同時善於應用,一般來說,保持較長久的記憶。他還認為:發現是一種樂趣。通過「再創造」活動是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例如在教圓柱體體積公式時,讓學生拿出圓柱體按切、拼、旋轉步驟操作,得出一般的體積公式後,我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將拼成的長方體換一個角度擺放下,你又發現了什麼?這時學生們紛紛舉手說出他們的發現,?來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而得。學生在認知結構更新完善中創新思維得到了很好開拓。 四、溝通縱橫 激發創新。 創新思維簡單的說就是有創見的思維如對已有知識?驗進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組合進行再創造。從而獲得新異獨特的有價值的新?驗、新知識、新方法等創造成果。在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正向思維的同時鼓勵學生從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認識事物去思維。這樣往往別開生面,獨具一格常常導致新奇獨特發現,取得突破性進展。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在掌握順向思路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紅花比黃花多4朵」讓學生不改變題意說出黃花比紅花少4朵、紅花減少4朵和黃花一樣多。 又如六一班學生數是六二班生數的11/12、讓學生說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數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數比六二班少1/12等。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的集中思維同時還給學生創設較多的訓練發展思維的機會,設置一些開放性習題,使學生不但善於單向思維而且習慣於多向思維發展學生求異思維。 例如,在「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教師沒按課本順序而是在介紹年月日有關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一年多少天?學生紛紛利用自己?有的知識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1)31*7+30*4+28 31*7+30*4+29 (2)90+91+92*2 91*2+92*2 (3)31*12-4-3 30*12+7-1 等各自說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激勵成功 培育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對知識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展強化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力求營造氛圍,激勵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發表意見、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由的相互溝通。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種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相對應的習題,讓每個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潛心啟迪和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點點「發散性思維」的火花,利用各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將創造性思維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發展 創新並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Ⅵ 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與發展目標,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回,是新課程改革答的重要著力點,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推動我國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加強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意識。本文立足於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現狀,了解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心理,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重點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Ⅶ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創設情境 萌發創新 小學生的求知慾的形成要經歷過好奇---求知---探索三個階段。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世界上許多重大發明和新技術的發現往往從好奇開始。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發現離不開對蘋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陳景潤的歌德巴赫猜想離不開1+2等於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樂於深索事物的奧妙,發現其中的奇異。課堂上因此要引導學生勇於提出好奇問題。例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公式時,學生在看完書後,往往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不太注意。這時我巧設陷阱設置懸念。 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過了一會,一個小組倒了水,還沒灌滿;而另一小組的同學卻大叫:水溢出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學生們議論紛紛。 二、主動探索 引發創新 荷蘭文學家費賴登塔爾認為通過自身活動得到的知識與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徹,掌握得快。同時善於應用,一般來說,保持較長久的記憶。他還認為:發現是一種樂趣。通過再創造活動是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例如在教圓柱體體積公式時,讓學生拿出圓柱體按切、拼、旋轉步驟操作,得出一般的體積公式後,我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將拼成的長方體換一個角度擺放下,你又發現了什麼?這時學生們紛紛舉手說出他們的發現,原來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而得。學生在認知結構更新完善中創新思維得到了很好開拓。 三、溝通縱橫 激發創新 創新思維簡單的說就是有創見的思維如對已有知識經驗進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組合進行再創造。從而獲得新異獨特的有價值的新經驗、新知識、新方法等創造成果。在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正向思維的同時鼓勵學生從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認識事物去思維。這樣往往別開生面,獨具一格常常導致新奇獨特發現,取得突破性進展。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在掌握順向思路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紅花比黃花多4朵讓學生不改變題意說出黃花比紅花少4朵、紅花減少4朵和黃花一樣多。 又如六一班學生數是六二班生數的11/12、讓學生說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數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數比六二班少1/12等。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的集中思維同時還給學生創設較多的訓練發展思維的機會,設置一些開放性習題,使學生不但善於單向思維而且習慣於多向思維發展學生求異思維。 例如,在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教師沒按課本順序而是在介紹年月日有關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一年多少天?學生紛紛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1)31*7+30*4+28 31*7+30*4+29 (2)90+91+92*2 91*2+92*2 (3)31*12-4-3 30*12+7-1 等各自說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激勵成功 培育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對知識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展強化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力求營造氛圍,激勵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發表意見、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由的相互溝通。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種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相對應的習題,讓每個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潛心啟迪和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點點發散性思維的火花,利用各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將創造性思維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發展
Ⅷ 如何將創新意識融入小學語文課堂
新課改倡導的是實施素質教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創新教學的途徑,通過讓學生參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加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巴浦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究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可見,只有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釋疑。如在教學《渡河少年》時,有的學生提出「我覺得少年的倔強是不正確的,是沖動的表現。」我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有兩種想法:有的認為,渡河少年的倔強是執著向上、永不退縮的表現,值得我們學習:有的認為渡河少年在秋風秋水中的表現有些沖動,不值得提倡。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體現個性的時候,便讓他們互相辯論,看誰能說服誰。「矛」和「盾」相撞,互相攻擊,思維的亮點不斷閃現,創新的火花不斷碰撞,答案在爭論中產生,在自主探究中出現。
二、啟發豐富想像。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是的,沒有想像力,就談不上創造力,而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該從培養學生想像力開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讓學生以課文為依託進行聯想和想像,這不僅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而且還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能為學生創造性表述提供一個廣闊的天地。如在教學《愛美的梅花鹿》時,當梅花鹿的角被一簇高的叢枝掛住了,怎麼也掙不開的時候,學生感情發展到高潮。可是課文卻結束了,這是教師不失時機地說:「請同學們動動腦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問題提出後,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立刻就活躍起來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起手發言……
三、銜接課內課外。拓寬學生創新空間
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僅立足於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課外延伸。美國教育學家華特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科的這種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把「小課堂」和「大社會」結合起來。
1.變小課堂為大社會,讓社會生活走進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中有限的社會生活,聯系生活實際,豐富生活見聞,廣開讀、說、聽、寫甚至是動手操作的訓練之路,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
如,我們班的「課前三分鍾」活動已堅持兩年了,為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活動內容、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每周一至周五依次設置「海闊天空」、「課文質疑」、「開心一刻」、「佳作欣賞」、「日記大家聽」、「一周新聞聯播」等欄目。學生依次擔任主持人。這些欄目帶入課堂的生活內容,可以囊括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全部,
2.變大社會為小課堂,讓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從相關知識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社會上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去了解社會、審視社會。讓語文課堂教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由「知」到「行」的必經之路。
如在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感受家鄉》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討論和開展活動計劃,提高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整理信息大家了解家鄉、感受家鄉變化,同時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創造精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