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小學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12 18:48:40

① 怎樣對教師課堂教學實施發展性評價

一、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意義

教師評價在幼兒園管理中起著導向和監控作用。因此,幼兒園建立促進教師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教師評價應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師德修養等方面的提高。新《綱要》強調評價的過程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這些要求都清晰地凸現了當今幼兒園教育評價的發展性目的,尤其是教師發展性評價的實施能促進教師的反思性成長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目前對教師工作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主要是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對教師「德」和「能」方面的評價屬於素質評價,對教師「勤」方面的評價屬於教學行為評價,對教師「績」方面的評價屬於教學效果評價。教師的素質行為決定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自身的發展應當成為教育發展的前提。基於以上幾點以及教師本身專業發展的需要,應積極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

二、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要求與內容

尋求有利於教師成長的、科學有效的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徹底排除傳統評價體系中不利於教師發展的種種因素,全面促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不斷完善自我,進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發展水平。

(一)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通過發展性評價,提高教師道德修養、職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以促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

2、通過發展性評價,記錄教師的成長過程,注重自我評價和過程評價,突出反饋調節功能;

3、通過發展性評價,使教師的專業技術得到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

(二)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敬業守德(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廣大教師,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幼兒,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處處為人師表,樹立起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

2、知識積累(專業知識、教育理論):教育廣大教師進行業務進修,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

3、能力提高(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研究能力):教育廣大教師積極投身課改,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

4、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教育廣大教師,積極參加身心素質的鍛煉與培養,用健康的身心去教育幼兒、感染幼兒、影響幼兒。

三、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實施方法

目前,教師評價主要有兩種方式:業績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業績評價傾向於在某個時間段內給教師的業績和能力作一個結論,對於教學質量的監控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所經歷的評價大多應是發展性評價,它所關注的不是給教師當前的能力和水平下一個結論,而在於幫助教師診斷問題並改進問題。我們的教師評價不能只是讓教師知道自己的教學成績與綜合考核成績及位次,而更重要的是在下一步教學中注意哪些問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進而完善自我。

我們應對教師發展性評價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在堅持評價的基本框架不變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豐富、發展。

(一)要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首先應對被評教師進行專項評價。

所謂專項評價是指對教師在自己制定的自我發展計劃中確立的發展方向上所取得的成果或成效的評價。我們應先按照這樣的評價思路完成初評、定位、收集信息、評價面談和階段性評價等工作。

(二)統一認識,明確研究的方向。

1、首先要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教師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關自己教學資料,體現評價的導向作用。因此,必須先有幼兒園制定出統一的評價要求,教師在明確要求後,再制定出自己的切實可行的自我發展計劃。

2、教師的業績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問題。

教師發展性評價的根本目的不是給教師排序、分等,而是促進教師的不斷發展,它在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標准等方面與我們平常進行的業績評價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我們對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的結果,只作為教師發展水平的依據,一般不記入教師的業績評價檔案。教師在參與發展性評價的同時,還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任務,評價小組要對教師就這些工作做出評價,這種評價應該屬於業績評價范疇,現在的問題是讓這兩條看似平行的線在某一點上相交。我們的結論是,發展性評價與業績評價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有可能部分是相同的,二者可以相互參考對方的評價資料和評價結論;發展性評價的一部分目標可能朝向業績評價,業績評價的最終目的也是為發展性評價提供有說服力的數據。因此,無論是從教師評價理論上來看,還是從教師的心理學角度來講,我們必須採用「兩條腿走路」「等級+評語」的方法,既要把它們進行適當分離,又要密切注意兩者之間的聯系。【需要說明的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對於我們現行的業績評價這種評價機制緊抓不放;另一方面,在發展性評價進行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等級+評語」的評價方式:不是終結性評價,而是不斷認識和改進教師自身學習方式和態度的有效手段。就象我們在中、小學階段推廣的對學生作業實行「等級+評語」的評價方式,如:「A!再接再厲」,「B!繼續努力」,「C!表現不錯」。】

3、發展性評價的周期長與加強幼兒園管理並不存在矛盾。

教師發展性評價是基於人文管理思想,促進教師的發展,評價是一種平等之間的對話。教師的積極性高,是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前提。沒有高漲積極的思想狀態,教師素質水平不可能得到迅速提高。教師發展性評價不是精英式的教師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位教師發展的「素質教育」,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師發展性評價的同時還必須制定出發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監控措施。這並非是對被評教師缺乏信任,而是使評價者有機會定期地肯定被評教師已經取得的成績,並且給予被評教師必要的幫助,共同克服阻礙實現發展目標的困難。這一階段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范圍內進行了嘗試,如常規管理中的常規落實、教學效果檢測、教師考勤等,取得了一些認識,發展性評價與幼兒園管理不但不會存在矛盾的問題,恰恰相反的是,她更加體現了幼兒園領導對教師的尊重、信任、理解、形成了情感的溝通,思想的交流、人格的碰撞,在領導與教師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梁,從而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積累了經驗。

(三)注重全面整合、形成體系與信息收集。

不僅要重新確立教師發展基礎層次,而且要對整個教師發展性評價材料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師評價體系,以達到完善教師發展與提高的目的。探索傳統評價與發展性評價有力結合的可行性途徑,以改變教師發展性評價「空中樓閣」的現狀,形成一套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科學、實際、有效的教師評價方法。來改進幼兒園管理與教師的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師的自身成長與發展,全面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發展水平。

四、構建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積極作用

(一)教師評價的最終目標是教師的自主發展

現在幼兒園專業教師缺乏問題較為嚴重,基於幼兒園教師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兩種評價目標的整合體現在通過評價向教師提供必要的、有關她們是否達到業績目標的信息。當評價顯示教師沒有達到業績目標時,不應該只考慮教師出了什麼問題。而更要考慮教師是不是發展了,給她定的業績目標是否合適,橫向比較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要更多的考慮縱向比較。因為評價的目的是要揭示教師為何會存在不足,反省所給條件是否恰當,所設立的業績目標是否恰當,以及怎樣通過培訓和改變環境促進教師發展。

幼兒園的成功來自於教師的能力和他們的精神,這種能力與精神並非全部來自職前培養,幼兒園的現實環境才是培植、鞏固和不斷發展它們的重要場所。重新發現教師,重視教師的發展是當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教師的自我發展又是一個幼兒園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無論是從教師評價理論上來看,還是從教師的心理學角度來講,我們必須採用「兩條腿走路」、「等級+評語」的方法,既要把它們進行適當分離,又要密切注意兩者之間的聯系。

兩種評價的整合體的條件有:

1、向教師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評價標準的信息,達到標準的途徑,評價的反饋信息。

2、向教師提供發表意見的渠道,這樣他們可以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興趣、願望。

3、向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這是他們自我改進的手段,是解決現有問題的基礎,幼兒園要維護教師繼續教育的權利,給他們接受再教育的機會。

4、允許犯錯的評價制度,這可以讓教師敢於展示自己的缺點,以便他人提供建議加以改正。當然,不能將這種機制絕對化,否則會變成懶惰者的保護傘。

(三)教師發展性評價不是精英式的教師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位教師發展的「素質教育」,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師發展性評價的同時還必須制定出發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監控措施。

當然,一個好的評價,應該向教師提出職業和個人發展的建議,幫助教師將個體發展和業績目標協調起來,明確教師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自尊和自信。突出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能增強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使評價為教師發展服務。

由於我們的評價是非標准化的,在評價中要關注教師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教師個體的差異,使她們更加明確地了解自己的職責,明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可以說,發展性評價其實是促進教師成長的一項有利措施。

2、能促進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由於構建了三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了教科研成效在教師評價中的份量。教師群體積極投入教育科研,幼兒園的「科研氛圍」日趨濃厚,很多老師已經認識到只埋頭於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精神是可嘉的,但是難以發展的,最終會成為毫無積累的「教書匠」。應該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更新觀念,及時反思、總結、提煉自己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3、能加強評價者與被評教師之間的交流,為教師創造了更加理想的發展環境。

在評價過程中,非常注重評價者與被評教師之間的坦誠交流和評價信息的反饋,因此,使被評教師更加明確地理解自己工作的任務和職責的同時,也使幼兒園管理人員進一步了解影響教師發展的因素和時機,有利於工作的改善,為教師創造更加理想的發展環境。

教育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評價的探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我們將繼續探索如何做好教師發展性評價,促進教師的自我主動發展,以達到了教師專業不斷發展的目的。

② 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對學生進行哪些評價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新課程倡導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等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評價最基本的評價,也是最關鍵的評價。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形式,毫無疑問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學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的建構知識的過程,課堂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是在於教師。」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學習為本。因為不論多麼豐富的學習活動也不過是一種教育手段而已,它的最終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手段只能為目的服務而不是相反;當手段不能為目的服務、甚致影響目的的實現是,我們寧可放棄手段。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具體學情,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而不是簡單的將學習強加於學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常犯的錯誤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凡是學習對學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要完成學習任務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而往往把學習本身看成是課堂教學的價值和目的所在,不管學生感不感興趣,願不願參與和接受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一環接一環地進行。

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和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呢?新課程要求:其一,要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展遲緩、學業成績不良、被孤立和拒絕的、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甚至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體罰、不訓斥、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給學生以安全感、愉悅感。其二,要盡可能的賞識每一位學生。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和專長。欣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稱贊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鼓勵每一位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那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鞭策和鼓舞。其三,要有區別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每一個主體都有一套價值坐標體系,不同主體之間在價值體繫上不能彼此重合或代替。」因此就同一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策略,而不能一把尺子、一個模子、「一視同仁」。當然,從我國目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狀況來看,這種「一對一」的因材施起來可能難度很大,但是用為一個富有良知的教師,應該具有這種強烈的意識並努力付諸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一、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表現性評價

1、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

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氣質、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學習態度,比學生智力水平和知識本身要重要的多。因為,「從歸因論角度分析,『態度』屬於決定學習效果的各要素中最不穩定的一個要素。如果說我們無法改變學生的智力遺傳特性,或者很難改變一個人的認知風格,那麼,我們卻比較容易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使他對一件事的態度從消極變為積極。因此,從教育的角度,學習態度是教育者應該格外重視的一種心理成份」。基於這種思想,我在課堂上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掌握知識。第一,不斷激勵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探求知識的過程是快樂的也是痛苦的,並且在很多情況下是先痛苦而後快樂。讓學生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並勇於克服困難,對保證他們體驗獲得知識的幸福、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第二,支持和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教材或權威。因為寫在教材上的東西或權威人士說過的話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即使是正確的如果盲目地去膜拜,也可能會禁錮思想、扼殺創新精神。第三,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這看起來好像有點過分,其實任何一種優秀品質都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往往要伴隨人們一生的磨練。小的時候缺少底蘊,長大後將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2、重視學生對問題的思路評價

研究和解決問題不能沒有答案,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常常過分的注重答案本身而忽略了答案的來源及其產生的過程。同樣是一個正確的答案,它產生的機制可能大相徑庭,或者是從書上背來的,或者是獨立思考獲得的,或者是集體討論產生的……而我們在評判的時候,往往不管答案是從何而來,只要是正確的就給予肯定、褒獎,凡是錯誤的就給與否定、批評,完全以答案論成敗。由此可以說,根據問題尋求統一答案是我們現行教育教學的一個突出特徵,也是我們的教育缺少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蔡元培先生的批評的那樣:「是教育預定一目的,而強受教育者以就之;故不問其性質之動靜,資稟之銳鈍,而教之只有一法,能者獎之,不能者罰之,如吾人之處置無機然,石之凸者平之,鐵之脆者鍛之;如花匠編松柏為鶴鹿焉;如技者教狗馬以舞蹈焉;如凶漢之割折幼童,而使為奇形怪狀焉;追想及之,令人不寒而慄。」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對統一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只要思維正確就容易獲答案。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學生的科學思維而不是具體答案。其實有許多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路,答案正確與否是無關緊要的。

正是針對這種情況,新教材做了一些大膽的改革嘗試,譬如只出題目不做答案,或者乾脆連題目也不出,只提出一些原則性的要求,具體學習內容和活動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生成,目的就是為了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空間。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我及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勤於探究,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二是悉心聆聽學生的陳述,不輕易、不直接否定學生的意見;三是善於捕捉契機,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的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重視學生交流合作的評價

「從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的角度來看,知識不是由外部灌輸進來的,也不是由學生內部自發生成的,而是在主體之間的活動——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教師無法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身心,他所能做的只是與學生建構起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至於學生是否接受,這就需要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和自主選擇。」但是,學生的這種主動參與和自主選擇並不等於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活動,因為「教師要保證自己所創設地文本被學生了解,就必須認識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和身心特點。學生在教學交往中並不只是在教師指導下認識教材,掌握人類歷史所積累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為了使這種交往順利進行,他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這一過程也伴隨著對教師人格的審觀和考察。」也就是說,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徹穿著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交往與合作,不可能是任何一方的單獨行動。

因此在課堂中我不失時機的把表現好的,合作交流成功的案例進行點評,推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這一活動,使班級的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合作交流的和諧團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重視生成問題的評價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開啟教育教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沒有求知慾、沒有思考,也就沒有學習。問題之於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對待問題卻往往成了大問題。教育部師范副司長袁振國教授撰文說:「中國的教師通過問問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如果學生把教師的問題都回答出來了,那說明學生對教師所講得知識都掌握了,沒有問題了。我們經常聽到教師下課前問學生:『都聽懂了嗎?還有問題嗎?』當學生回答說沒有問題了,教師就放心了。有的老師不僅聽其言,還要觀其行,要抽問學生,當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確的,也就是都符合標准答案時,老師才會感到學生確實沒有問題了,才會露出滿意的微笑。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我們把這種教育稱為『去問教育』。」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人士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學生什麼都知道了,任何問題都沒有了,那還要教育干什麼?!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心的,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教師應該十分珍惜和保護學生的這種天性,讓他們帶著問題走進教室,然後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他們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表現在教育結果上;我們的學生善於回答問題,考試成績好,但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精神,他們的學生善於提出問題,考試成績往往不如我們,但動手能力強,有創造力。

無數事實證明,善於解決難題固然需要淵博的知識、超凡的能力,但是能從無問題處不斷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需要深邃的思想和創造的智慧。所以,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考慮,我們不但要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同時更要強調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看成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第一,鼓勵和欣賞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敢於求異、求新。第二,欣然面對學生的「發難」,小心呵護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第三,虛心向學生學習,不害怕被學生問倒;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這不是我的恥辱而是我的榮耀——我們夢寐以求的不就是希望我們的學生終有一天會超越自我、超越教師、超越前人嗎?!

(二)終結性評價

1、考試評價:

(1)在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即關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淡化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考試例題依據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的現象。

(2)在考試方式方面,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應用多種方法,打破惟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考試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辨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紙筆測驗只是考試一種方式。同時試行提供多次考試機會,同一考試也多樣化呈現,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考試還分類,分項進行,加強綜合評價。

(3)在考試結果處理方面,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考試和其他評價方法一樣,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對考試的結果加強分析指導,重視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而不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

2、建立學生個人檔案(成長記錄袋)

在教學與評價活動的並行實施中,和學生創造相互信任的氛圍。在每一堂課或每一學習單元結束後,由學生自己選擇能夠體現自己付出努力的,取得進步和成果的學科學習過程資料,加註日期和順序號,連同家長信,反思或總結一起,放入《成長記錄袋》中,我也把平時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特別有創造性的資料及時的存放到學生本人的《成長記錄袋》中。

在關注學生能力增長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近、小、實」的學習目標,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實踐,形成教學和評價活動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學生個人檔案的建立過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從感到有負擔和壓力,到經歷了學習失敗和成功的體驗後,會將學習系統內化,從而更加自然主動的學習,學生從開始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包括了以下內容,單元知識總結,疑難問題及其解答;探究活動的設計方案與過程記錄;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自我評價的結論;他人評價的結果。

3、自我評價

發展性評價中要重視學生同伴之間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論語上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反思的警句,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用三種方式來自我評價。

(1)參照過去對現在的自我進行反思和評價。課堂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對照自己過去是怎樣的,昨天是怎樣的,今天怎麼了?進行對比,在這個對比中,學生會發現自己今天是否進步了,自己是否比昨天做的要好等此類簡單的判斷來時時的提醒自己。

(2)根據他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課堂中與某些學生做的好,受到老師表揚評價,或得到同學稱贊時,及時誘導學生來評價自己,促使自己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

(3)通過和同伴的比較來評價自己。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和同伴比較「他怎樣,我怎麼樣?」「他那些方面比我好,那些方面還我好?」等。讓學生通過比找差距,通過比找出參照什麼樣的同伴,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促進自己更好更大的進步。

二、思考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樣一種觀念:「教育過程是一種體驗」,但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去創設這種氛圍和意境呢?有專家認為,教師必須「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點燃生命」,以自身鮮明的教學個性去感染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個性。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對如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的關注越來越多了,但是對教師如何形成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的研究卻相對薄弱。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就很難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那麼怎樣才能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呢?必須打破那種片面的、單一的評價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這種新的評價體系的特點是;一是評價對象層次化。因為每位教師都有一些不同於別人的具體情況,發展也往往不平衡,所以必須區別對待,在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他們工作業績的時候,同時關注他們的專業成長和自身的需要,激勵他們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提高。二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因為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新課程、新教材其機動性、靈活性更強,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任何一堂成功的教學,肯定與教師本人豐富的個性化特徵以及形態各異的教學風格密切聯系在一起,為了防止單一主體評價造成偏差所以必須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並且特別推崇教師的「自評」。這樣,一方面加強了對教師的管理和監控,另一方面又培養了教師的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激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三是評價手段多樣化。因為伴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也將越來越豐富起來,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教師的行為表現,更要「以學論教」,更多的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感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四是評價過程動態化。因為課堂是生命活動場所,靈感和機智隨時都會發生,賦於教師隨機應變的創造權利和機會,它可能就會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大放光彩。因此,評價本身也應該是動態的,發展的,充溢著對創新精神的期待與欣賞。但這些是評價要求在我們現在的教學現狀,教學條件下,在我們教師現有的思想意識、教育教學觀念支配下,要實現還須我們不斷努力探索。

③ 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原則中發展性原則是指什麼以及遵循發展性原則要做到哪些

發展性原則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亦即教育的發展功能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遵循發展性原則一是要樹立以發展為內涵的三個「課堂教學觀」即課堂教學本質觀、教學價值觀和教學質量觀。二是要把握發展的「三個度」即向度、量度和效度。

④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後,全球經濟一體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會生活數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變化對教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時代發展對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國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熱潮。這次新課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學生為本,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為了每一位兒童的全面發展。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的場所,學生的生命活動主要是在課堂度過的,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教學的生命。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有效性」問題。當前人們對課程改革的「關注點」由轉變教學方式轉移、聚焦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反映了課程改革正經歷著一個由外及內、由表及裡的深化過程,但是由於課程改革的復雜性,人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的經驗,課堂教學改革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維目標」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層次低下、預設與生成沖突等現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目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已開始重視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工作,並進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和嘗試,但對於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准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為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的歷史意義。
二、教育教學基本原理與重要研究成果的啟示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家斯皮羅在1991年提出學習分為初級學習和高級學習。高級學習要求根據不同教學目標,在不同時間用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從不同角度多次認識同樣的材料,教師的學習是基於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思,教師研究是以案例為載體的實踐研究。
2、行動學習理論:英國人雷格·列文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行動學習的理論。教師的行動學習,可以理解為:為改進自己的教學而學習,針對自己的教學問題而學習,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案例與反思的教學,首先要教師學習有問題意識,不斷反思自己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維果茨基教育理論:20世紀30年代初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斯基提出,人類的學習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進行,是一種社會活動。學習的本質是一種對話,個人與自已的對話,個人與別人的對話,個人與理論的對話,個人與實踐的對話。
4、關於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於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並高效率地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增長能力,獲得發展的學科學習活動。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課堂教學活動應有利於學生獲得教學目標預設的知識、技能,這是有效能的最基本要求,增長能力、獲得發展是高一級的學習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有效能的基礎上的高要求,強調教學要講效率和效益。
(2)學生的發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發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教學促進發展,就是把最近發展區不斷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志的發展,新課程強調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鑒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志的內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展的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展,更關注面向未來、著眼於可持續和發展後勁與潛力的終身發展。
5、關於有效學習條件
(1)已有知識經驗的價值研究。貯存於學生記憶中的原有知識、技能是學生新的學習的重要的內部條件,新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增長和改造,因此,學習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新知識之前,首先必須激活學生長時記憶中相關的原有知識。有效學習,必須聯系、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動機和情境。即非認知方面的有效學習條件。動機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核動力,情境是學習動機產生的保證。把所學知識與一定的真實任務情境掛起鉤來,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情境性的問題,在真實(或擬真)、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主動積極地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3)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或任務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學習的自主定向;小組同學之間的分工、合作和互助問題解決學習;問題解決本身的探究學習;學生聽講、讀書、實踐操作、觀察、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需要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三、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從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掘、預設並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內容包括:
1、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以行為反思行為」的教學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領會、理解、實踐、充實、升華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途徑與策略;透視數學課堂,從自己或別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出發,以解決教學難題為歸宿,通過對自身或他人實踐的反思,或主動地設計與嘗試,來檢驗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檢驗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以自身教學行為的改善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最終目的。
2、立足於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
3、根據學校的實際,選擇如下子課題開展研究: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策略研究
(2)有效學習優化策略的研究
(3)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指導研究
(4)小學數學不同學習領域中有效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四、課題研究目的
1、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的學習效率與能力,激發起學習熱情,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3、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個案研究法。從本學科出發,針對某一課例、某一教學片斷或者學生某一發展時期等進行個案研究,最終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
2.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方法,積累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3.調查研究法。將實驗班課題研究之初課堂有效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與研究過程中、研究結束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4、文獻研究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關注省內外的研究成果,將省內外的研究成果借鑒到本課題的研究中。
5、觀察法。對課堂現象進行觀察、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材料。
六、課題的實施保證
1、本課題在湖北省教研室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通過市教科院領導,研究中心指導教師為主體的課題組,承擔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理論和應用研究,科研成果的整理、完善等任務。
2、開題會後,各子課題組進一步明確選題,明確研究內容和目標,在課題組的統一指導下,認真完成課題組分配的各項任務。

⑤ 課堂教學發展性水平的理論依據是

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依據
1.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於1983年提出的一種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結構由七種智力要素組成,即語言智力、音樂智力、數理邏輯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和自我認識智力。每個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這七種智力,只是每種智力發揮的程度不同或各種智力之間的組合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觀和多元化的、情境化的評價觀。
2.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近年從維果斯基、皮亞傑和布魯納等人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知主義理論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課堂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和知識權威的象徵還應該是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與學生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調整。基於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分析,課堂教學評價應主要考察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②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③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的培養
④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⑥ 簡述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方面闡述)。

(一)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二)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體現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三)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關注人的發展,強調評價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發展,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及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四)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評價標准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五)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六)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七)關注發展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而終結性的評價結果隨著改進計劃的確定亦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進入被評價者發展的進程之中。

⑦ 如何關注學生的發展性課堂教學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最可親可敬的人。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最本質的工作,但是「教書」不只是教會學生們書本上的知識,還應更關注學生其它各方面的發展。教育的本質則在協助學生探索自我,並從發現自我、開啟自我到實現自我,進而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其目的都是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務求可讓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那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的特徵就是發展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如果我們還一直充當「主角」,而學生僅僅充當的是「配角」,剝奪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權力,必定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新課程指出我們的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把主動權歸還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的舞台,培養學生為了適應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准備。 二.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是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課堂上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可從這幾點觀察:教師是否有創設各種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師是否能提出矛盾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疑惑;教師是否以生動的實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教師是否有利用思辨問題或實驗結論作引導,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啟發學生的思考。 三. 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現與發展 作為老師,在強調學習基本知識的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正確的價值選擇,逐步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教師應該在思想觀念上實現重大轉變,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種有用信息對學生進行培養。處處注意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幽默的話語、尊重和贊賞,正確引導與啟發學生,使學生在會心的笑容中輕松掌握知識與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及對自己、同伴、或老師作出合理的評價,使每個學生在這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他們在學習中有著不同的經驗與體會,對同一個問題的解決,不同的學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思維習慣及見解。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的《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八種智能,而且每個人這八種智能的發展也將不同,所以我們的教學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學生不是一個機器製造出來的工業品,要承認和接受學生身心發展、認知規律的差異,不能強求一致。 最後,我們還應多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們變得更主動,更自信!

⑧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發展性評價

安徽省合肥市鐵四局中學小學部 陳娟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效的語文課堂發展性評價將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和潛能。這種評價強調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發展的不斷關注,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進行適時的評價。新課程標准要求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課程改革後,我們依據什麼來評價學生呢?《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經過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和對其他課的觀察和研究,我覺得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學生發展性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1.評價要整體關注三維課程目標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學業內容的學習和非學業內容的學習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個過程中完成的。非學業評價的內容是新課程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部分,這種評價應與學業評價緊密結合,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實效,評價結果要採用質性描述的方式。評價方法上,在課堂教學中巧用評價介質,不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已經從開始的獎紅星、貼紅蘋果等方式到能夠根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設立一些具有促進學生發展性的獎項,如「合作小明星」、「思考小博士」、「進步小明星」「書寫小明星」。評價的內容立體多元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其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課堂上我關注孩子每一方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表現出色的都給予肯定。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案例。有一學期我們班轉來了一個新學生,他過去在農村長大,方言較重,加之有點結巴,講起話來很難讓人聽懂。剛開學的幾次語文課他都靜靜地做在那裡,專心致志地聽講,卻一言不發,這種情景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踴躍發言,不參與課堂活動,又怎能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呢?如果在他主觀意識不願意的情況下,老師「強制性」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也許會使他不知所措,適得其反。因而,我決定尋找時機,鼓勵他發言。這天我們上的課文是《狐假虎威》,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明的角色語言,讓許多孩子都想在自己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大聲讀讀課文中的對話。一撥撥孩子的聲情並茂的角色朗讀,把全班帶入了童話的王國。在最後一次角色表演朗讀時,我欣喜地發現坐在拐角的王蜂似舉非舉地微微地抬起了自己的手,眼睛緊緊地盯著我,似乎在問:我能試試嗎?我毫不猶豫地點了王蜂的名字,並讓他朗讀狐狸所說的話。讀旁白部分的同學很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輪到王蜂了,他剛一張口讀完第一句話,幾乎全班同學都被他「與眾不同又略帶結巴」的聲音逗笑了,幾個調皮鬼還乘機評論起來,「他讀書怎麼這樣呀?」「他是在讀書嗎?」……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象炸了鍋一樣,亂作一團。王蜂的臉「唰」地一下變紅了。我馬上做出了安靜的手勢,班上立刻變得鴉雀無聲。我環視了一下全班同學,停了三秒沒說話,部分同學已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舉動不好,低著頭,不敢看我的眼睛。我說:「老師現在最想對王蜂說的話,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不知道」這時,我來到王蜂面前,伸出大拇指,對王蜂大聲說:「你真了不起!」很多同學被我的動作及話語驚呆了,「王蜂同學過去一直生活在農村,由於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的普通話說得不太標准,不夠流暢。今天他站起來發言,有可能會招來其他同學的嘲笑,但他沒有退縮,沒有封閉自己,敢於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現自己,這種知難而上、勇於挑戰自我的行為,不令我們嘖嘖稱贊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向王蜂同學學習嗎?」聽完這些,許多同學都向王蜂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同學們,王蜂同學由於自己的努力,在寫字方面取得了明顯地進步,我相信他在說話、讀書方面,通過自己不斷地實踐鍛煉,也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我剛一說完,全班自發地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我的鼓勵下,王蜂同學繼續朗讀,這一次學生們沒有鬨堂大笑,而是耐心地聽,而後真誠地幫他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出乎意料」的贊揚,不僅使學生對王蜂同學勇於展現自我的行為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而且也使王蜂同學獲得了繼續發言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關注他們的學習成果,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品質等多方面的發展。教師要善於從課堂上發現學生不同方面的閃光點,去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樹立努力奮進的積極態度。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適時激勵性的肯定,進行發展性評價。2、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貫穿靈活評價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生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評價還可以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課時,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課文第二小節。我觀察到除少數學生還忙於翻書以外,其他同學都能很快的完成。教師或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點點頭表揚做得對的學生,並及時糾正幾個不會的孩子。這樣寓及時評價和反饋於教學之中,既做到心中有數,照顧了差異,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適時的進行評價。學習《懷素寫字》這課時,學生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我發現一個學生寫字不夠專心,懶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於是,我就說哪位同學能夠象懷素那麼認真地寫字呢,成為第二個懷素呢?大家都齊唰唰地坐端正了,坐姿比以前更正確了,那個不專心寫字的孩子,受其他孩子感染,身體也坐直了。可見,貫穿教學的發展性評價,機會多,范圍廣,效率高,操作性強,更能體現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善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更能發揮評價的激勵和調控功能。
3、 認識自我、參與評價 專家指出,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與自我監控能力,讓學生參與對他人的評價過程則是一個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不僅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與分享。課堂中不應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評價,也應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評價的能力。如學生朗讀完一段課文後,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學生認識到自己不足之處,在時間允許情況下,可讓學生再讀一遍,體會改進後的成功和喜悅。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簡單評價一下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是否出色?與他人合作交流開心愉快嗎?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更加清楚地審視自我,改進自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從這些可以看出,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將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的任務是指導、監控、展示學生的評價活動。
4、 教師評價要有科學性、藝術性教師的評價用語也要注意適度。有的教師喜歡經常用「太棒了」、「好極了」、「你真聰明」、「老師太喜歡你了」等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業或發言。我認為,這種評價用詞過分,用得多了,則起不到激勵作用。因為這種評價缺少具體的指向,並且是淺層次的評價。教師的評價用語應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在教授《台灣的蝴蝶谷》這堂課中,我以和藹可親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努力創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在學生發言過程中做到耐心細致地傾聽。有些學生朗讀流利,聲情並茂,我馬上會給予及時贊許,如:「我都被你的朗讀深深陶醉了」; 發言流暢自然,觀點正確鮮明,可以表揚到「你講得真好,聽了你的描述,我馬上就想飛到蝴蝶谷去游覽一番」「你真是一隻愛動腦筋的小蝴蝶」;回答問題、誦讀課文不夠令人滿意的,我則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如:「你認為自己讀得怎麼樣?你能再試試嗎?我相信這一次你一定會比上一次讀得好」「沒關系,再想想,好嗎?」 ;有學生解題方法新穎,我評價到:「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有學生提出了與他人不同的看法,並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評價:「你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是一種很好的品質,而且概念清楚,用詞准確,善於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真是棒極了!」這樣的評價高層次地肯定了學生的表現,也為全班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就從專業化的角度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快速解決問題的反應力,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認知水平。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發展性評價,將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增色增輝。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它還需要我們不斷的琢磨,研究,以達到更好的評價效果。

⑨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報告

(一)核心概念
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
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三)研究內容及假設
1. 研究內容
(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
(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
(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研究假設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一)相關研究成果
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研究理論基礎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
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
(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
(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
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
3、實驗總結法
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
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
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
2.理論學習反思。
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
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
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
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
年級 六年級
班級 丙班
(對照班) 甲班
(實驗班) 乙班
(實驗班)
2010年春
(實驗前) 76.5 78.5 75.5
與對照班差距
(實驗前) — +2 -1
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
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

閱讀全文

與小學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