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❷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對策如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景象.但部分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課程改革的步伐.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簡單討論解決問題的途徑.
❸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幼升小准備不是簡單的語數外啟蒙那麼簡單了,在上小學前可以嘗試培養孩子一些專小學生的日常,讓他屬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准備小學生活。
語文:拼音基本學習;識字,是孩子閱讀學習的一個基礎。
數學:10以內加減法,基本數數。
英語:接觸過,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即可,零基礎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書寫水平:大班以後要有意識有步驟的訓練孩子書寫習慣。一定要會寫字,而是接觸過筆,訓練過手部肌肉,畫畫也是一種書寫,一定要有書寫的意識和基礎。
運動技能:很多小學在一年級都有明確的某項運動要求。
學習習慣:每節課45分鍾,寫作業的習慣,不遲到不曠課。
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主動表達)。
心理准備:對比幼兒園,師生比、師生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從家庭個性化標准向社會標准在轉移比重等等。
❹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一、在情境設計上,要淡化「新、奇、趣」,力求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情境創設成為許多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他們往往為了突出「新、奇、趣」,用盡心思地創設各式新穎的情境,情境創設的「形式化」嚴重,削弱了情境本該側重的「數學化」,其效果反而不利於新知的教學。
案例(一):《7的乘法口訣》教學片斷。
在應用鞏固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開小火車」。這位老師帶上逼真的「火車頭」頭飾,自己當「火車頭」,手裡拿著許多口算卡片,嘴裡說著:「嗚……」 ,並且火車開到哪兒,就指定身邊的一位同學回答卡片上的口算題,回答對了,這位學生就可以跟在後面做「車廂」,下一個同學接著這樣做。「火車」一直在教室里開著,不一會兒,「火車」變得越來越長了,場面也越來越熱鬧……
在這節課中,教師創設了符合二年級學生心理特徵的游戲情境--「開小火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似乎參與率很高。其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揮。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堂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並沒有激發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分析問題所在,我認為:這位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雖然注重了形式新穎有趣,卻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因而,盡管學生很認真地參與了,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開火車」這一活動本身(這一活動本身與教學內容無關),而並未進入數學情境。
案例(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片斷。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綵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綵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為什麼能很快地猜出綵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里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本案例中,教師用「猜綵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簡潔而有趣,既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這一情境的創設融趣味化和數學化於一體,實際價值很高。
所以,一個好的數學情境應既妙趣橫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又能夠緊扣教學內容,產生一連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要思考這樣的情境是否存在華而不實的狀況,它蘊含了多少與本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多少數學思考,過於追求「形式化」而忽略「數學化」的教學情境是沒有實際價值的,必須摒棄。在創設情境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圍繞教學內容,淡化情境的新、奇、趣,力求創設數學化的情境。
二、少一些低效甚至流於形式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多思考感悟。
在數學教學中,必要的課堂活動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但是,現實中很多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手」動了,「心」卻未動,操作多了,氣氛活躍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圓柱的底面,你發現它是什麼形狀的?
生:圓形。
師:它有幾個這樣的底面?
生:兩個。
請各小組的組長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看看展開後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動手操作反饋:長方形或正方形。
……
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剪」的方式被固定了(沿高剪開),得到的結論只有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學生心裡不禁會問:假如沿著側面任意一條線剪開,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缺少了。這個活動只是按照教師的指令機械地進行了一回操作,按部就班地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並沒有自己的探究和發現。這樣的活動缺乏好奇心的驅使、缺少學生思維的探究以及批判性的質疑,而真正有效的課堂活動應是帶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結果的,並又能達成一定「過程性目標」的探究活動。所以類似這樣的活動也就變成了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
❻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般都是教材問題或者是上課方式的問題,沒有教學材料就老師在哪裡說說 這怎麼能教好小學生呢,一直說反而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讓大多充滿好奇心的小孩子因為覺得學習無聊面厭學了。就像我上小學那會,數學老師一上課就是講,沒一點互動也沒什麼教學材料,搞得我上數學課一直打瞌睡。只能用課余時間自己學習數學,還好我功底好,數學沒落下來,別人學得好不好我就不知道了。
❼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們努力在將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大部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老師們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在課堂中使用死記硬背、滿堂灌、題海戰術的情況屢有發生,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與新課程相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有效建構,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還是以「教教材」為最終目的,沒有充分整合教學資源。 2、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不能全面落實。 3、課堂還是以教師教為主,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教師缺少教育機智,不能有效抓住課堂生成。 5、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效率不高。 6、課堂練習形式單一,枯燥無味。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都是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領悟不透徹,對新課改研究不深入,特別是如何把《課程標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內容,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和教學過程不甚了了,對怎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狀態是「好的」,沒有清楚的標准。針對這些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用好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 1、聯系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 2、把數學知識放入童話情景中。 3、把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帶入數學課堂。 二、在數學課堂中重視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落實 三、運用巧妙的方法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 四、有效抓住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1、有效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 2、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動態生成」的搖籃。 3、恰當處理「課堂生成」,需要教師提高素養。 五、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交流學習效率。 1、合理分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2、關注小組合作中的學困生。 3、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領。 4、不「趕時髦」,只求實效。 5、恰當積極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催化劑。 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學生樂於練習。 1、課堂練習要精心擷取生活素材。教師設計課堂練習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課堂練習設計要形式豐富,生動有趣,要有開放性。 3、課堂練習設計要關注溝通知識聯系。
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