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課堂行為習慣
開放的數學課堂活了,學生們的個性張揚了,孩子們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了,但活躍的背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學生在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下面有的學生在竊竊私語;有的坐在那兒面無表情、漫無目的在聽;有的居然在下面做小動作;就連那些在聽的學生都總是缺乏耐心,不能耐心的聽完同學的發言,一旦自己有了想法或與別人有不同的看法,就立即打斷別人的發言,只管自己海闊天空。課堂的交流變成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沒聽清楚別人都說了些什麼,沒有思考別人說得正確與否,更不可能吸取別人發言中的精華。由於沒有認真聽、仔細想,課堂上便不但有人重復別人的說法,一個問題不得不重復講幾次,就這樣課堂寶貴的教學時間被浪費掉了,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影響了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說一節真正活躍的數學課,光有精彩的個人發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真正地在課堂上傾聽老師的講解,聆聽同學的發言,積極有效地思考,努力投入地參與課堂活動,才會撞擊出智慧的火花。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呢? 上課鈴響後,要求學生應迅速安靜地靜息,讓自己平靜下來,知道現在是上課時間,要認真聽講了,使思維的注意都指向講話的對象,使大腦開始進入興奮狀態,從心理和身理上做好聽的准備。2.規范聽的動作 訓練學生專注地聽,不僅讓學生知道靜是聽的前提,還應要求他們聽課時眼睛要注視講話的人,身體要坐直、坐正,兩腿自然分開,雙腳平放地上,手放在桌上但不準隨意動用學慣用品,以免把文具、桌凳弄出聲,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3.關注聽的狀態 能說會道的孩子總是吸引著老師的目光,老師總是滿面笑容地注視著、傾聽著他們的發言,而卻忽視了對大部分正在聽的孩子的關注,這部分聽的孩子自然思維就開了小差,長期下去,學生不去傾聽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老師要留意聽的孩子的狀態,適時予以調整。老師還可以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和他們一起全神貫注地聽,並用富有情趣的語言對聽得認真的孩子進行表揚,及時樹立傾聽的榜樣,巧妙提醒不認真聽的孩子。如: 「××真厲害,他聽清了同學的發言,還增加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雙會聽話的耳朵,看他連別人發言中的小問題都聽出來了」;「××同學的想法非常好,你聽明白了嗎?誰來重復一下」; 「他說得很好,誰能接著往下說?」; 經過這樣長期的引導,傾聽的意識就會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孩子的傾聽習慣就會逐步形成。 4.營造聽的氛圍 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指向性注意比較短,要求他們長時間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傾聽也是不太現實的,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就要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教師要把教學的內容巧妙地寓於各種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創置學生於具體的情景中,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著、有趣的圖示、畫面和語言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情景,通過多媒體把主題圖變靜態為動態,把主題圖講得像故事一樣的精彩,讓生動的情境激發起孩子主動傾聽的願望,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聽的氛圍,孩子有了主動傾聽的願望,心情就舒暢了,思維就活躍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學習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就不會開小差講話了。 5.採用各種方式逼著學生認真聽 一般下午的輔導課學生的注意力極不易集中,有的知識也比較枯燥,學生也不樂意聽,但是老師又不能不講,於是我就舉行小組賽。做法是老師任意請組上的同學發言,被請的同學就代表那個組,回答正確哪個組就加星,如果有人開小差就扣分。這樣一來每個同學都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一旦被老師抽中,其他同學就專注地聽,生怕別人就答錯了,也生怕自己不認真聽而扣分,這種集體獎懲方式有利強制地約束學生的傾聽習慣,激發他們的傾聽意識。 二.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傾聽方法 讓學生會聽、善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生傾聽的習慣的訓練1.專心去傾聽。 大多數學生往往只注意聽老師講,同學發言時卻漫不經心。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應做到「專心、細心、虛心」。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了的傾聽要求,首先要提出聽的要求如:「在別人發言時請你看著他」、「想發言有補充需等別人說完後再說」、「別人講解題時,你應做到眼睛看著題,耳朵聽著題,腦子想著題」、「如果同學的回答讓你滿意,請你用眼睛看著他,對他笑一笑以示贊同」……有了這樣細化的要求,學生的傾聽習慣就可以逐步養成。其次,引導學生注意說話人的語氣,思考這種語氣要表現什麼,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感覺。 2.帶著問題去傾聽。 在把別人的發言聽清楚、聽懂的前提下,還要讓學生學會有選擇的接受別人發言,並且能把大家的發言進行歸納,想想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沒有聯系,或者將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麼更好的發現,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學生掌握了傾聽的方法,明白了該怎樣去聽、聽什麼,傾聽的意識就會越來越強,傾聽的習慣便會逐步形成。 三.課堂上影響學生傾聽的因素1.靜態的教材不利於學生傾聽 2.學困生是影響課堂傾聽的主體 學困生不能認真聽講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課堂中採用的教學形式多採取師生對答、討論為主,難於使好動不安心的學困生集中注意力,他們就聽不進去。二是思維惰性的影響:一些學生平時學習習慣差,依賴性大,產生惰性心理,他們只等著別人說出答案,不願意主動去思考,因此就聽不明白。三是理解力差,上課時心理緊張,行為上小心謹慎,做出一副認真聽的姿態,但實際上,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聽清或沒有聽懂老師講話和同學回答,採取保持沉默、不舉手的行為來迴避別人的注意。 3.班級人數多不利於孩子傾聽 老師上課時不可能顧及到七八十個學生,這就讓那些自覺性差的孩子鑽了空子,在下面搞小動作,不僅這些人不能好好聽,還影響了他們周圍的同學。所以老師要盡可能的走下講台,邊講邊巡視。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否正常溝通,能否進行正常學習的交流和協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會不會傾聽,善不善於傾聽。對於學生而言,要想獲取各種信息、掌握知識,傾聽是不可或缺的途徑,也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可以說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就不可能學好數學。
⑵ 如何在小學數學游戲課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孔子雲:「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下面簡單談一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
一、注重創設情境,使學生樂於傾聽。
學習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作為一名老師就是要想法設法從中為學生尋找和創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如「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和「機靈狗」,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第一冊6、7的加減法,教材提供了許多故事情節,如同學們去野炊,在草地上捉蝴蝶、看到叔叔摘向日葵、池塘里的動物遊玩等。上課時,我藉助這些題材,或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並且鼓勵學生多講多說,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教學中。再如,在「正數與負數」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過來了,學生都安靜的傾聽著。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出示劉翔奔跑的圖片),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討論:風速怎麼會有負的?生1:風速和劉翔是對著跑的,如我代表劉翔,劉傑代表風速,我們倆相對跑,說白了劉翔就是在頂著風跑。如果風速度是+0.4米,又是什麼意思?學生在模擬、語言描述、互相補充中,傾聽他人發言,借鑒他人經驗,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另外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找朋友」、「郵遞員送信」、「摘蘋果」、「坐汽車」等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學會傾聽。
1、明確「聽」的要求。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首先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在教學中就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
2、教給學生科學的傾聽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結合課堂實際,教會學生傾聽的方法:比如要邊聽邊動腦子,篩選比較,分析綜合,抓住中心,記住要點;要學會「聽話聽音」,聽出「話中之話」,言外之意;要邊聽邊「察顏觀色」,留心說話者的語氣情感,以求進一步理解對方講話的含義。
在進行分數應用題練習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雲想買一個復讀機,發現同樣的復讀機在甲、乙、丙三個商店(三個商店距離比較近)的標價都是120元,但促銷方法不同。促銷信息如下:甲店:降價 10%出售;乙店:滿100元送10元現金活動;丙店:打八五折;如果你是小雲你會去哪家商店買呢?學生思考後有了答案。有的說,只要「比它們的現價」就可以了,哪家便宜去哪家。有的非常清晰的闡述了怎樣求各自現價的方法,大家都覺得有道理,一致同意。剛要進行下一內容,我忽然發現還有高高舉起的小手,還沒等教師叫,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我聽了 「比現價」的方法後,我就想到了比誰降價的多,誰降得多誰便宜,就去哪家買。該生也把求降價的過程講述得非常清楚,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同學們由衷地贊嘆道:「他因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由一個詞「現價」就聯想到了新的方法,真了不起!」就在大家羨慕之餘,又有學生說:聽了同學們的講解,我受到了啟發,經過思考我覺得還可以這樣想:比三個店降價的率。話一出,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大家的眼睛齊刷刷的盯著發言的人,感覺坐得更直了,聽得更認真了。還有的接著說「比分數大小更簡單,誰大就說明誰降價的多,自然就應該去降價多的店買。」這樣一解釋大家都恍然大悟,掌聲再次響起。教室一下子由安靜變得熱鬧起來,「我怎麼沒想到呢?真了不起!我明白了!」因為傾聽,大家互相啟發,稱贊,鼓舞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傾聽層次。學生只有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答題後,才不至於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就會不斷地思索還有別的答案嗎? 通過這樣說一說、聽一聽、想一想、評一評的練習,極大地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活躍,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而且還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
三、運用策略,讓學生善於傾聽。
1、展開競賽。
抓住小學生好勝心強、不服輸的特點,結合數學課堂的實際環節,適當地開展一些競賽,有時處出於教師的一句話,如「比一比,哪組做的又對又快?」「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坐得最好,聽得最認真」,這下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聽的特別認真,進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班裡可以開展每天評一次傾聽小明星,每周評一次毅力小明星。也可以進行物質獎勵,如五角星或者文具用品。這樣,能激勵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2、讓學生當好小老師。
學生學會傾聽,有時在教學法中也可以輪換一下角色,教材中某些新知識有的學生已掌握,這樣的內容,我們就大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如教學「8、7、6加幾的加減法」時,學生根據學過的「9加幾的加減法的方法」,能想出計算方法,就讓多個學生發言,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因為同學們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講的特別詳細,下面的學生聽得十分認真。課堂上練習題有機會也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安排了讓學生進行對口令,組長與組員,班長與全班成員,學生更有激情,更有興趣了。
3、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
課程標准提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注重用激勵的方法,正確適當地評價調動學生「傾聽」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利用語言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一次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練習「25×48 」一題時,我說了一句:「25×48可以看成25×(40+8),計算很簡便。」馬上就有學生說:「把25×48看成25×4×12不是更簡單了嗎?」當場我高興地表揚了他,並且對大家說:「教學相長,他想的比老師的好,老師應該向他學習。」這一教育契機的捕捉,盤活了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受到了很好的啟發,積極豎起小耳朵,認真聽講。
4、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的低年級的孩子都有喜歡模仿的心理,在課堂中讓學生評評「最文明的聽眾」「誰的耳朵最靈」,或者讓他們學學xx的樣子等等,使學生的行為有個可以依託評價、模仿的標准,既是對受表揚同學的鼓勵也是對其他同學的激勵。
教師也是孩子們的榜樣,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自己首先帶頭傾聽,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適當地評價。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養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提醒,督促和長期指導。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善於捕捉教育時機,適時引導,不斷地訓練學生學「傾聽」,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而形成「認真傾聽」的能力。學會認真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更完美!
四、強化訓練,發展學生的傾聽。
傾聽是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堅持到每一堂課中。傾聽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後,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可通過教師長期堅持訓練,得到不斷的提高與完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採用聽問訓練、聽記訓練,聽後復述訓練等等,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總之,傾聽是把金鑰匙,它能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交流空間。錘煉學生傾聽能力,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善於捕捉教育時機,適時引導,不斷地訓練學生學「傾聽」,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而形成「認真傾聽」的能力。使學生在聽中生疑、聽中解惑、聽中積累、聽中成長,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
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學習習慣
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為此,教師要重視以下幾點:1、進行必要的課堂常規教育與訓練、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既是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的學習成果的基礎,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檢 查自己的預習效果。為促使學生按時完成預習,教師可以擬出有效而科學的督學措施對學生加以約束,還可以不時召開家長會,開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會了傾聽。
五、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並且生動活潑,具有親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學生欲罷不能;4、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機會回答問題,使學生始 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5、設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使其腦、耳、眼、口、手齊頭並進,以增強注意的持久性,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的熏陶下輕松、愉 快地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所以,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與家長取得聯系。所以,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傾聽別人的意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才能使學生養成自覺預習的良好習慣。
二,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學好數學,看看是舊知識還是新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考,在做一些計算題目時,能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與學過的什麼知識有密切聯系,准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還有;2。在作業與考試中、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後後悔。
通過預習,學生能對新課有個初步了解 。 教學中,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列式錯誤。因此、規范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驚喜的發現,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嘆氣起來,垂頭喪氣,學生都敢於提問,該查資料的查資料,該向他人請教的請教他人,力爭在教師講課前理解教學內容,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習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認真傾聽,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不僅層次多,培養好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包括:態度認真,等課堂上在老師的幫助、引導,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加強預習指導。首先,爭取家長的支持與 配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 力如何。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的懲罰。不要過於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每個問題的檢驗方法往往是有多種。解方程、脫式計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學生才能養成專心聽課、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我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我要求學生不要馬上就進行運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演算法,當堂消化學 習內容,根本顧不了聽講、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先自己對教師所要教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然後仔細推敲字、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上學生是否專心學習,是否具有學習主動性,主要在於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水平如何:「老師。」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由得令人深思,讓家長幫助督促學生完成、傾聽同學的發言,以加深理解,要求學生邊讀邊思,了解要學的是什麼內容, 力求使教學語言簡潔精練、科學准確、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也主動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三,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應對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嚴謹、細致,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准確性,課堂變得活躍了,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有的是把運算符號看錯:在文字中由於數量關系復雜、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 最後在實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或者把它記下來,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新課前的一定時間里,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在應用題中由於數量關系沒有仔細分析,造成數量關系混淆;然後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分析,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的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加以強化,而對於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這樣。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學會適當的表揚與巧妙的批評相結合,樹立學習的榜樣;3、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計算的正確與否,自己理解的是哪些, 不理解的是哪些,而且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視,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點拔下進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做做相關的習題、縝密的思維品質。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恆,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適當的檢查。長此以往,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嚷嚷,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回答,並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可以把課前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糾正自己理 解上的錯誤,加深理解和記憶;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課上沒有機會解決的問題記下,以便課後解決、填空等的檢驗都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如對應用題的檢驗學生是非常困難,然而檢驗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⑷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1.調動興趣,樂於傾聽
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生本身的積極參與,誘發學生主動傾聽的興趣。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渴求老師的愛,想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這是他們的行為動機和迫切需要,事實上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就會做到認真傾聽他上的課。所以在課堂中,我們應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樂意傾聽。
其次是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想法使相對枯燥的教學問題變得生動而有趣。在教學中,我經常將猜謎語、聽兒歌、聽故事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融入課堂,將一道題目用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如自己動手做一些模具,課前製作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這樣更有利於創設逼真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於傾聽。
2.細化訓練,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需要我們細化訓練,使其學會傾聽。小學生通常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說。而且有很多同學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認真傾聽。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細化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要學會傾聽,首先要讓學生做到心靜,這是傾聽的前提條件,還要強化聽的意識。新接到一個班級,在上第一節課時,我就會告訴學生: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在班級中,我對學生提出"學會傾聽要做到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在聽課過程中,對於自己不理解的,隨時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追問到底,勇敢表述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做到"說"、"思"並重,相互促進。
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怎樣讓學生學會傾聽
1,讓學生認識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的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平常教學中營造和諧的氣氛向學生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認識到傾聽很重要,同時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聽的要求,與孩子們一同探討該怎樣傾聽,與孩子們一起分析身邊的不注意傾聽的現象,討論解決的方法。如:有人發言時,其他人不能有聲音,即使有不同的觀點一定要讓別人說完後再補充或質疑,可以不用舉手,直接站起來說。這些都為我們提高孩子的「聽」做足准備,讓孩子在自己的每一次聽中都發現它的價值,認識它的重要性。
2,調整傾聽的心態。小學生的一大特徵就是表現慾望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誰在說,哪說錯了,而往往忽略了說的內容,這就影響了交流感悟的質量。因此,我就開導學生,告之善聽者才是善於思者,要學會保持良好的傾聽心態。當聽同學發言時,要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同學發言的內容,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不要隨便否定同學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或理解,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
3,指導傾聽的姿勢。對於中低段的孩子,從他們的身體動作或面部表情來看,就最能知道他們是否認真聽講。所以,課堂上我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明確要求。聽老師或同學讀書時,眼睛要看著書,而不是東張西望。聽老師講話時,要看著老師的眼睛。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答表示認可或贊同。如果有不同意見,先不要打斷別人的發言,而應耐心聽完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老師可通過一目瞭然的觀察,了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即時得到反饋信息。
4,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由於年齡特徵的限制,學生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說的問題。我們可以開導學生「善聽者往往也是善於思考的好學生」,要養成善聽的好習慣。首先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更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並教給學生一些方法:(1)猜想發言的同學會說什麼。(2)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3)想想同學說的有沒有道理。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傾聽方法,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就能學會先聽後說,想好再說,真正養成傾聽的習慣。
5,強化「聽」的訓練
(2)聽寫訓練。我們可以選用適當的口算題讓學生聽寫,著重訓練學生對於數字的反映能力。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聽正常速度的算術題;隨後重復一遍,可以適當停頓,以便給學生一些時間寫出題目的結果;最後再以較快的速度重復一遍,讓學生檢查修正自己的作業。
(3)聽後復述訓練。這種訓練可以調動有意識聽記的積極性,提高傾聽的素質,是訓練聽知注意力、聽知記憶力以及檢測聽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聽記訓練。口語表達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因此在傾聽活動中要集中注意,積極認真的聽,要注意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聽,同時注意克服各種分散注意的干擾。
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學會傾聽。但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的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善於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不斷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擁有「傾聽」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
⑹ 小學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主要特點
那麼在小學階段對於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 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只有會聽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培養小學生的聽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情境,樂於傾聽
課堂上的傾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生之間的,一方面是生生之間的。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願望。
(二)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生生之間的傾聽交流因為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麼,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學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二、 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需要理性思維、邏輯推理、體驗和感悟,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應該要學會主動去思考、推理、思考和反思。但是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提出問題,會提出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應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其次,要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獨自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三,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所以我們老師要教給孩子思考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多種角度,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名樂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第四,要不斷鼓勵學生,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激起再次思考的慾望。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勤於思考,還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要敢於提問。作為教師,首先要保護學生好問的天性,在數學課堂上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大膽提問。心理學研究表明:能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學生比只能解答問題的學生更聰明,其聰明之處就在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包含了學生的創新慾望。其次教學時,教師要創設學習數學的問題情境,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同時還應教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三、運用數學語言准確表達思想的習慣
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除了接受學習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都是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的結果,必須要經過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而在合作交流中則必須運用語言來進行交流才能達到合作的目標,也才能完成任務。數學又是是一門科學,因此在進行交流時我們應該用科學的,嚴謹的語言。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完整話等,到高年級就應該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同學爭辯,討論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語言。
習慣,它具有支配行為的力量,但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而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學生審題的習慣,學生書寫的習慣,學生做題的習慣,學生自我檢查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才能有不斷的生成,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數學課堂的精彩
⑺ 求問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心得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新的課程標准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閱讀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人們不僅需要具備語文和外語的閱讀能力,而且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
小學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經驗的積累,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不僅如此,到了中、高年級,一般還能自發地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地使用這些方法來提高閱讀學習的效果,更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作為教師,要把握「憤悱啟發,相機誘導」這一原則。
(1)提綱挈領法
就是把一組學習材料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並通過簡約化的編碼形式,進行梳理和歸類,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基本規則、原理等,使知識整體的層次和結構一目瞭然,既深化理解又便於記憶。指導時,應從整體閱讀、句段分析、簡縮概括等環節入手,著重引導學生有序、准確地獲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並把獲得的意義用恰當 的語言概括地表達出來。」
(2)咬文嚼字法
數學教材中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於其自身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地推敲,以幫助學生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一致性。這直接關繫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閱讀學習時,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理解的 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並促使學習方法從單向平面化向多元立體化轉變。
三、及時反饋,促進數學交流。
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這是因為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最終要通過數學語言表示出來並獲得理解、掌握、交流和應用。特別地,數學語言又是進行有效數學交流的必要條件。人們平時的日常交流大多是藉助於自然語言而進行的,但數學語言與自然語言有很大的區別,它是以符號來表示各種量的關系,量的變化,以及在量與量之間的進行的推導和演算的一種語言,它具有精確性,簡約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正因為這些特點,要進行數學交流必須加強數學語言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數學詞彙,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數學語言表述的數學內容,並逐漸學會怎樣由日常語言轉化為用數學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數學概念。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閱讀和數學語言,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閱讀學習後,指導學生帶著閱讀中的體會與疑問,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換看法,探討是非真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創設一種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調動全體學生投入相互探討;另一方面要引導交流向思維的縱深發展:當學生閃現精闢見解時,要及時捕捉,並予以肯定;當出現錯誤或片面認識時,要及時糾正或補充;當思維停滯時,要及時引發新的認知沖突……總之,教師要善於把握契機,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實現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的交鋒。在教學中,注意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讓和諧的氛圍、成功的體驗、競爭的機制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發展,主動將數學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時反饋閱讀信息. 教師可採用提問、練習、互相討論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檢查閱讀效果. 隨時發現問題,使指導更具針對性.
四、優化過程,提高閱讀技巧。
數學閱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就會流於形式。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使閱讀更有效。
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
(1)閱讀要動口。數學閱讀不同於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數學閱讀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准確理解。
(2)閱讀要動手。讀寫結合,手腦並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書寫能加快加強記憶,通過紙筆演算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一是動筆圈畫。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來不同的意義,以強化閱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二為動手操作。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入理解;三為動筆演練。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後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後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變「厚」為「薄」。
(3)閱讀要動腦。思考是對輸入大腦的閱讀文字信息的識別與加工。閱讀中必有思考,要指導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綱和閱讀思考題,聯系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邊讀邊思考,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咀嚼體味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
五、拓展內容,培養閱讀習慣
教材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無疑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教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探索規律、鍛煉思維,還可以通過數學圖形和數學規律感知無窮的數學美。此外,作為課外數學科普讀物(包括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及數學專題講座等)、數學學習指導物及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期刊等,對於開闊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材料。
拓展閱讀內容,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提高閱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高度集中注意力,調動思維的能量。
(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要求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質疑使學生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麼,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事實也是如此,質疑使學生創造性地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使學生新舊聯系,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常用的比較方法有同中求異法和異中求同法。通過同中求異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舊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 通過異中求同可以讓學生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問題雖然是千變萬化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有著共同的規律,有很多知識具有內在的聯系。
⑻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堂認真傾聽的習慣課題研究方案
培養小學生課堂上認真傾聽的方法很多。需要分低、中、高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探討。低年級用游戲,獎勵的辦法,比較有效。
⑼ 劉麗芬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數學課堂傾聽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我本學期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因為好幾年沒有擔任一年級的教學工作了,在自己的意識里覺得:對於認真聽講,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上課坐的好、坐的住、眼睛看黑板等外在的形式,所以剛教一年級時我也沒有很細化地講認真聽講該怎樣做,覺得學生坐得住就能專心聽講。而真正引起我對這個問題的重視,是因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在平時的小練習中,就發現有的孩子不願靜下心來聽老師或同學讀題釋題,往往審錯題意;有時,孩子們的作業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還有的學生在別人發言時有隨便打斷或插嘴等現象。我覺得注重對孩子「聽」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特別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已有知識很有限,正是應該大量聽、記、大量輸入、大量積累的黃金時間。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對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一年級小學生,40分鍾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好習慣。於是,我自己找來了有關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書籍認真閱讀,上網搜索一些專家、一線老師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來訓練學生。
我是這樣做的:
一、細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們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孩子們對此認識模糊。所以我就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告訴他們: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看黑板,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同學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小手要放在後面,不擺弄東西。
二、多表揚鼓勵。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某某同學聽講多認真呀,回答問題多積極呀!」大部分學生馬上會把目光投向老師表揚的這個同學,同時自己主動地也坐好了認真聽講。也有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就用目光或語言加以暗示,或者是走下講台,不經意的來到他身邊給他提個醒。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聽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三、讓孩子們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小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因,對於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是極為不利的。只有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讓每一個小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教師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在講授討論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並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數學游戲,使學生處於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自然增長。單調、機械的練習形式也會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下降,渙散注意力。
另外,我利用家長會時間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幫助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習慣。例如,在學生放學後,問問孩子課堂上學了哪些內容,讓孩子說一說,這樣既復習了知識,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更重要的是促使孩子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對於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我採用適合他們的方法,以促進孩子認真聽講習慣的養成。
⑽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 傾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225-01
湯姆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認真傾聽是人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一個良好修養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聽」主要是用耳朵認真地聽,辨析他人的語言,做出自己的判斷,並形成自已思想觀點的過程。其涵蓋的意思是: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努力聽懂、理解,從而作出積極的反應,即給予正確的評價。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然而,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交流。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幾種方法。
1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然而,新課程標准強調:第一學段數學教材的編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數學資源,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從而吸引學生傾聽的興趣。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元、角、分認識》時,要讓學生認識元和角的關系。為了保持學生傾聽的持續性,在課堂上,筆者先創設了小朋友購物的場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願意傾聽,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現有錯誤時就要指出,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因為課堂中有生活的場景而對課的興趣,只有感興趣了才會調動了學生傾聽的主動性和持續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與教學有關的內容上,教學難點一下子就攻克了。
2 教師先學會傾聽,啟到示範作用
傾聽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首先自己會傾聽。教師要改變「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我問你答」的課堂「霸主」角色,改變自己只善於說而不善於聽的習慣,要告誡自己:再等一等,給學生多留一些說的時間;當學生的發言好像在「唱反調」時,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學生的「反調」往往是一個新的發現和創造;當學生吃力地表達心聲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再等一等,讓學生把話說完,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教師這樣放下架子,側耳傾聽,俯身細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和傾聽學生的意見,不僅能使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教學出現激動人心的「百鳥爭鳴」的局面,而且能使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學會傾聽,養成傾聽的習慣。
如在教學時多說一些「我聽清楚你的意思了」,「你的發言有獨到之處」,「換一個說法可以嗎」,「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再考慮一下」……這樣給以不同的回應,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教師很在意自己的發言,激勵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終沿著話題的中心延展,使教學任務得以高質量地完成。
3 細化要求,教給方法
由於受年齡特徵的限制,小學生普遍存在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太喜歡聽別人說的問題,於是筆者先開導學生,告訴他們聰明、善思、會合作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具有善聽、傾聽的良好習慣。接著再教給學生一些明確的、具體的、可操作的傾聽方法。(1)傾聽時要專心。聽的時候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兩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凝神聽每一句話,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2)傾聽時要細心。要聽清老師或發言同學的每一句話,對老師、同學的話要進行歸納;(3)傾聽時要虛心。一定要等發言的同學把話說完,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然後再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能在別人話還沒說完時就插嘴。通過這樣傾聽方法的指導,學生學會了先聽後發表見解,逐步養成了傾聽的良好習慣。
4 注意傾聽評價,積極進行反饋
新課程改革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也帶來了全新的評價理念,教學評價不再是甄別優劣的「篩子」,而是把水從低處引到高處的「水泵」。在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中,學生最能夠接受的評價方式是表揚鼓勵。在每次聽完了同學的發言後,都注意對發言內容及時進行評價,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也可以及時對錯誤進行矯正。在學生板演練習完成以後,還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對同學完成的習題進行評價發言,其他學生注意傾聽並進行判斷,老師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你認為這個同學的發言說的非常不錯,請你把掌聲送給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認為他的發言不完整,請你舉手,可以做補充發言。」記得一次上課,一位學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訣「六九五十四」背成「六九四十五」,一個學生高喊著:「老師他背錯了。」筆者表揚他:「你真是個會傾聽的孩子!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並獎勵他一顆會傾聽的星星。同學們都羨慕極了。筆者順水推舟告訴學生:傾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我們應該與它交朋友,它可以集中我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判斷能力。在平時的課堂中,注意及時表揚和誇獎聽的認真的同學,讓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傾聽方面。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傾聽別人發言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而且能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會使自己變得更聰明。 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8.
[2]劉加霞.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6.